中国文化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中国文化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中国文化期末考试重点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宗教崇拜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远祖崇拜—后

世圣贤崇拜的源头;近祖崇拜—后世宗法文化的先导。

2.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宝:佛、法、僧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并称三法印。

3.先秦诸子:儒道法墨阴阳兵农纵横家杂家小说家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

4.先秦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西汉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东汉七经:

五经加上《论语》《孝经》合称七经

唐代十二经:

“明经”科以“三礼”、“三传”合《易》《诗》《书》为九经;合《论语》《孝经》《尔雅》为十二经;

宋十三经:

合《孟子》为十三经。

南宋四书五经:

朱熹从《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合《论语》《孟子》为四书;与汉代五经合称。

5.程颢说:“学也者,使人求之于内也;不求于内而求于外,非圣人之学也。”

程颐说:“学者不必远求,近取诸身,只明天理,敬而已矣”

“格物致知”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

朱熹:理气论,“合天地万物而言,只是一个理”,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

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存天理,灭人欲”。

6.陆九渊:“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

宇宙”

7.科举考试:乡试、会试、殿试。乡试第一名叫解元,会试第一名叫会元,加

上殿试一甲第一名的状元,榜眼、探花。

二、大题

1、如何理解老子的“反者,道之动也”,中国“反向性”文化(中国文化中的

“反”)

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老子把事物都包含有向相反方向转化的规律,概括为“反者道之动”。

1)道动于!反!,是指!道"从!无"到!有"的生成运动&,!道"从!无"到!有"

的生成运动,就是从无规定到有规定的否定运动&

2)道动于!反",是指对立面的!互相依存"与!物极必反"&相互依存是!我

"与!他"’!显"与!隐"’!阴"与!阳"’!虚"与!实",!动"与!静"的暂时平

衡&如老子所言:!有无之相物极必反是对待双方的平衡被打破,当一

方获得过度发展而导致向另一方的转化&!阴盛阳衰"!否极泰来

老子的!反也者,道之动也"就可译为!道所启动的是反向转化"

3)道动于!反",是指!道"的运动是使万物!回归"于道&回归是从有入无,

是文明的归藏’归潜’归化,是与道俱化

①在第一层次上,!反"的回归义是指死亡"&

②!反"的回归义是指!人性自然"的回返因此,在人性回归主题上,反是

归潜,是对有死速朽和归因空无的超越,是生存意义上的文明智慧通

化&

③反"的回归义是指!始卒若环"的大化& !反"的回环式的回归义,就不再

是线性的生成’逆反’对反’反转’平衡,!反"不再是逻辑的单行道

运作,而是大道圆通,是圆观宏照和化感通变

老子’庄子的!反"道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反向性"思维方法的体现与运用& 美国学者郝大维指出:!中国文化传统是由反向性概念奠定的&"

老子“反者道之动”的命题对中国哲学中辩证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儒家’道家’墨家’阴阳家等先秦诸子是这种!反向性"文化的典型体现,秦汉以后的经学’玄学’佛学’理学’心学’朴学等同样是这种!反向性"文化的精神传承&

然而,人们却大多将这种!反向性"文化简单片面地解释为!复古"’!倒退"’!

回返",从而遮蔽了!反向性"文化的丰富意蕴,

2、恒、常、庸

①《庄子》的关键词“庸”和《老子》的概念“恒”“常”,都是指向和描述“道”

之特性的重要线索。某种程度上,“恒”“常”是指向“庸”,而“庸”又含藏“恒”“常”。

“恒”“常”“庸”,它们就是对“道”的非限定之限定的强名,就是寓短暂于恒久、寓非常于日常、寓无用于有用、寓变易于不易。

②“恒”“常”约有三层含义:一是形容词性,即“恒常的”,如“道可道,非

常道”;二是副词,即“经常”“恒常”,“道恒无名”(帛书本三十七章);三是名词义,即“恒常之道”,如“有无之相生也···恒也”。

③庸”约有三层含义:一是“日常”“恒常”,二是“有用”“用处”,如谓“庸

也者,用也”三是作反问语气词,相当于“哪里”,

庄子“庸”的思想在《齐物论》中首次提出:“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适得而几矣。”姚志华认为,得、适、通、用、不用和以明(庄子在另一句话中谈到它)共同阐明了一个重要概念:庸。表达一种生存状态的隐蔽和澄明的双重运作,即正/反、损/益相辅相成、无过无不及的智慧的生存哲学。

“庸”即作为此在的人将自己的本真存在寓托在日常生活世界里。而庄子的阐释还更深一层:“庸也者,用也”,即大道的“无所可用”“不可知”“不可说”又寄寓在日常生活的“现世之用”“可知”“可说”中。

“庸”的思想就是寻求非现成标准的本末体用之贯通,“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庸也者,用也”里的“庸”就不仅是工具论的,也是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起

源与终极的统一,是在自我的否定中不断达到肯定的圆融。

“庸”的思想的提出,是具有突破性的,因为“庸”不仅有“恒常”义,更有“日用”义;既指向“道”的解蔽和聚集以及“物”的绽放和归藏,又指明任何现成的知识都具有双边性,都是有用和无用的合观,“为是不用而寓诸庸”就是关于生命通于大道的实践论。

④“恒”“常”“庸”都是老子、庄子式的现象学的“还原”“建构”和“解构”。道”就是“得其环中”的恒、常、庸,是“人在十字路口面临无限选择的可能”,是“万物”从“道”中涌现,又向“道”聚集。

3、天籁、物化

天籁出自《庄子·齐物论》“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夫!”,与地籁、人籁相比较,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各物因其自然状态而自己发出的声音,天地间音响中的一种。天籁的发声全凭自己,完全摆脱了任何外力的约束,是天然自发而生,因而这种不依赖任何外力的自然音响最美,胜于地籁及人籁。又天籁构成的乐曲就是“天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庄子·天乐》)。反映出庄子标举自然之美,贬抑人造艺术的主张。

因为“天籁”是对“籁”的超越,是对“人”的超越,“天乐”[73]是对“人乐”的超越等),也就是对“物”或“孔窍”的超越,与“物于物”的“物”有所不同,“天籁”则是“物物而不物于物”[75]的,]至于庄子所谓“物忘”、“齐物”

[82]等,都可以将其视为对“天籁”这一本质特征的强调。

“物化”,最早出自“庄周梦蝶”的寓言:“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必有分也,此之谓物化。”中国战国时期哲学家庄子的一种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精神境界。庄子认为,生和死、醒与梦,以及一切事物间的差别都是相对的。因为它们都是由“道”变化出来的不同物象,所以在根本上是完全一致的。它们之间的生死差别、彼我区分没有必要去追究了,就象没有必要去搞清楚究竟是庄周梦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为庄周一样。圣人就是根本取消了万物间的差别、对立,而任之自然、随物变化,从而进入“物化”的境界。

“物化”是《庄子》中的一个晦蔽的术语,是庄子阐释人的生存和化解各种矛盾

的方式,其实质是“道化”境界的过渡。同时,物化又具有多种含义:它是道、物之间的一种微妙的运动方式,是人生应当体悟的一种诗化境界更多还原

4、结合论语材料,理解儒家“孝、仁、礼”的思想

屁屁踢有材料看考宁其他的

孔子认为为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可见孔子对孝道的看重与推崇。

孔子:

1、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从这里可以看出,“敬”是孝道的精神本质。

2、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3、把“孝”与“悌”结合起来。《论语》中多次以孝悌连用,如:“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悌:敬兄,而敬兄长的实质,则是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4、提出“几谏”的原则。孔子认为,父母若有错,子女可以用委婉的语气进行劝谏,以免陷父母于不义,这就是他所说的“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几谏”的原则兼顾到孝敬与社会群体利益这两个方面,具有一定的民主精神。

5、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仁是人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一种普遍原则,要实现这一原则,必须有一个近的入手处,这就是孝。

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自己要秉持恭敬的心意;保有和悦的神色;行为要合义合礼;另外也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以尽量减少父母为自己担忧;父母过世之后,丧祭亦应合义合礼;且必须时常缅怀他们,并效法他们合义合礼的言行,如此都能做到,才算是孝吧

①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

“仁”的最初含义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子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孔子在回答子张问仁时还说,“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五者为恭、宽、

信、敏、惠。

③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把仁同义联系起来,把仁义看作道德行为的最高准

则。其“仁”,指人心,即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仁爱之心;其“义”,指正路,“义,人之正路也”。

④孟子在孔子仁说的基础上,提出著名的仁政说,要求把仁的学说落实到具体

的政治治理中,实行王道,反对霸道政治,使政治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①指的是周礼,即上下有别,尊卑有序等等级观念和社会秩序。孔子将“礼”

从宗教范畴推广到人间成为人文世界的行为规范。他不仅是等级社会的外在形式,而且与人的内在理性———仁结合在一起,使“礼”的实践成为人的内发行为,达到自我控制的地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②指个人在待人接物时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修养(如恭敬、和顺、谦让

③礼的本体是真心,儒家讲诚意、正心,应用在生活上待人接物,这个就叫做

礼。

5、魏晋玄学中名教与自然的关系

名教:以正名定分为主要内容的礼教,以儒家哲理化的伦理学说为内涵,以承继西周宗法礼制程式化的礼仪规则为形式。

①何晏与王弼在社会观方面提出“名教出于自然”的基本原则,这是对汉代儒家为维护封建正统秩序所制定的一整套伦理规范以及为论证这些伦理规范所建立的道德哲学的全面挑战。

②阮、嵇:“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带有强烈的反儒倾向,要求人超脱名教的束缚,批判“名教”教人弄虚作假、追名逐利,表现出对“名教”较多否定态度。同时他们又欣赏老庄逍遥遁世的思想,对司马集团残暴的统治采取消极对抗的态度。

阮、嵇等人比何晏、王弼更加极端,他们认为世界的本质即自然,完全可以建立一个以自然人性基础上的理想社会。

阮、嵇二氏将名教与自然关系问题突出出来,成为其体系之主干。名教与自然关系问题,说到底是一个天人关系问题,也可以说是本体论与社会现象的关系问题的特殊表现形式。

③向秀、郭象:“名教即自然”,调和了二者的关系,认为儒家讲的“圣人”和道家讲的“神人”是合一的,这就重新对名教的合理性作出了论证。

向秀、郭象对中国哲学的思辨性有很大贡献。

6、理解龙树《中论》“色空”“中道”的思想

龙树《中论》: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一切从因缘和合而产生的事物,都是空无所有的,也可以说是“假

名”,又可称之为“中道”。

因缘所生法就是世间的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所生,并不存在永恒不灭的自性。后面的空、假、中道义就是所谓的空观、假观、中观。

空观证明了世间的一切法的确没有永恒不灭的自性。菩萨的假观就能达到这一境界,就能体会一切法如梦如幻,都是假名而已,这样就不会执着于一切法。

中观是佛的观法,中道义就是中观所见,全称“中道第一义谛”,也是佛法的第一义谛。

“色空”

释:

①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众缘具足和合而物生,是物属众因缘故无自性,

无自性故空。「自性」有与「众缘和合」而有,是绝然对立的,有自性者即不是缘起的,缘起的必是无自性。由于一切法无自性空,所以一切可仗因缘而成立。

②色——即物质,变碍为义,是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

③色空论的思想基础是”缘起性空”论。

④空不是虚无,不是不存在,不是指什么都没有的意思,空只是否定诸法的自

性(世间法的自性),是指一切现象都是缘起的。

⑤.空,即一切法的实相,非离诸法而有一普遍实在之存有。

“中道”

①所谓“中道”,是指对缘起法,不仅要看到它

无“自性”(空)的一面,又要看到它假设(假有)的一面。二

者是相互联系的,因其无“自性”才是假施设,因为假施设才

是“空”。这种既不偏于有(实有),也不偏于“空”(虚无的

空)的方法,就是龙树所极力宣传的“中道观”。

②根据龙树的中道观,现象界的一切事物既然都是空无自性的,也可以说

是“假名”施设,那么,我们就要用不偏不倚的中道方法去对

待它们,既不偏于有,也不偏于无,既不偏于这边,也不偏于

那边。这也暗含了要去除偏执邪见,离开各个极端,超出所

有戏论,才能达到对中道实相的体认。

7、神秀、慧能两首佛偈,比较理解

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①弟子就如同是菩提树,心灵就象一座明亮的台镜。时时不断地观照自己,不

让尘垢障蔽光明的本性。神秀主张循序渐进,通过抑制身心活动,断除一切妄念,灭尽所有杂想,最后达到解脱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②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心境也并不是清静心。本来应无所住,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认为客观世界本来就是空,无所谓矛盾差别,因而不存在断恶去染的问题。

否定传统形式的坐禅,主张禅不应该拘泥于外在的形式,关键在于内心的体验领悟

③在慧能看来,客观世界、主观形象全是虚妄,而佛性智慧即真实的本体却不

受“六尘”沾染,空寂清净,独立存在,也就是说佛性没有任何具体的规定性。

④与慧能相反,神秀不认为佛性具有独立性,他认为佛性是有赖于“人我”的。

“我”是最高的,是主体,佛性是从属的,是处于“我”的支配之下的,他在佛偈中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也就等于说佛性是有相的。既然“佛性”有“身”和“心”,这种“佛”就不是真佛,而是披上了佛的外壳的“人我”。“人我”是主体,要使“佛性”莫惹尘埃,就必须“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如果我不去拂拭,尘埃就会污染“佛性”。因此神秀主张的修行方法是“坐禅习定”,也即后人所说的“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

⑤而慧能的禅法却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菩提般若之智”是每个人心中本

来就有的,所以它就是人的本性,人们在佛教觉悟的本性上一律平等,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是否具备佛性,而在于对佛性的迷失与醒悟;每个人之所以可能成佛得到解脱,就因为人们本来就有觉悟的本性,于是才有觉悟成佛的可能,所以佛性是人们觉悟成佛的内在根据。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一、单选题 1.____,是中国形成辽阔版图的一个重要因素。 A、五河流域文化融合 B、黄河文化向各地幅射 C、长江文化向各地幅射 D、南方文化向各地迁徒 2.“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 A、贵族政治 B、古代民主政治 C、古代官僚政治 D、以上三种政治的混合状态 3.中国传统的“和”的起点和基础是____。 A、存异 B、趋同 C、守一 D、无异 4.____是人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创造出来的景观 A、自然景色 B、文化景观 C、奇异地貌 D、沙漠绿洲5.中国文化的进化是____,遣传因素较多,变异因素较少。 A、直线性 B、跳跃性 C、渐变性(传承性) D、突变性 6.中国传统文化现象的特征是____。 A、智圆行方 B、行规守矩 C、极尽浪漫 D、融汇贯通 7.中国文化充满理性,这是一种“制天命而用之”的____。 A、分析理性 B、实用理性 C、非实用理性 D、创造性 8.____是宗族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最要影响。 A、儒家治理 B、家国同构 C、宗族关怀 D、宗产继承 9._________是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区分嫡庶亲疏的等级制度。 A、贵族制 B、世袭制 C、宗族制 D、宗法制 10.古代世界中较为完善的官僚制是__朝的____。 A、魏九品中正制 B、秦三公九卿制 C、唐三省六部制 D、宋三省六部制 11.中国哲学发展的高潮期是在____时代。 A、殷周 B、近代 C、宋明 D、先秦 12.人性论是中国________的主要理论之一。 A、道德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本主义 13.战国时的墨家和名家提出的理论,标志中国曾出现____。 A、形式逻辑 B、辩证逻辑 C、伦理学 D、自然哲学 14.中国古代较为全面概括系统思想的观念是________。 A、道德观 B、逻辑观 C、阴阳观 D、五行观 15.佛教汉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____。 A、改变全部原来教义 B、分化为大、小乘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3)

. 学校名称考场班级姓名座位号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15 10 10 15 30 20 复查人 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 2、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 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①梁启超②顾康伯③梁漱溟④张起钧 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①林语堂②张光直③孙中山④张起钧 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学者率先开始的。 ①日本②大陆③香港④台湾 4.鉴别美质、预测美味的关键审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是()。 ①看质②闻香③观色④尝味 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①仁②爱③礼④学 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①茶艺②茶道③茶经④茶话 7.在我国众多茶馆中,最突出社会功能的茶馆类型是()茶馆。 ①四川②杭州③北京④广东 得分评卷人复查人

. 8.“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高度概括。 ①孔子食道②孟子思想③本味主张④烹调工艺 9.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 ①盐②糖③姜④果仁 10.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代。 ①商②晋③汉④唐 11.藏人饮茶,茶中调入()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 ①油酥②黄油③牛奶④羊奶 12.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即(),以灭“三尸”。 ①不吃大米②不吃五谷杂粮 ③不吃五谷以外的食物④不吃大米以外的食物 13.腊八节起源于()教。 ①佛②道③伊斯兰④基督 14.宋代皇室饮食中,肉类消费几乎只用()肉。 ①鱼②牛③羊④鸡 15.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大约在(②)代渐渐为民间采用。 ①周②汉③唐④宋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属于汉代的饮食养生理论家和实践 者的是()。 ①嵇康②葛洪③陶洪景④封衡⑤忽思慧 2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由() ①粤②港③闽④川⑤澳 3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由()。 ①万寿宴②圣宴③朝宴④佳宴⑤千叟宴 4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 ①经济②政治③科技④年龄⑤文化 ④蒸馏⑤配香

《中国传统文化》(本科)复习资料及答案

期末练兵多选题 1、天人之辩的主要观点(ABCD ) A、重人事,轻天道 B、天道自然 C、天人相分 D、天人交相胜,还相用 2、中国传统艺术的民族特色(ABC ) A、天人合一、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追求 B、重言志,追求美善合一的审美旨趣 C、圆融贯通的表现手法 D、较强的功利性 3、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ABCD ) A、以人为本 B、强大的延续力 C、以和为贵 D、重道德 4、造成中国文化近代转型迟滞的原因主要有( ABCD ) A、腐败的专制制度和残酷的经济剥削 B、腐败专制的官僚政治 C、禁海锁国,画牢自封 D、文化专制,扼杀异端 5、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意义( ABCD ) A、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B、有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C、有助于祖国统一、振兴中华 D、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 6、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总体特征包括( ABD )

A、实用功利性 B、辨证整体性 C、科学实践性 D、经验直观性 7、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ABCD ) A、侧重于人生哲理的探讨 B、哲学与政治、伦理含融不分 C、整体把握、直觉体悟的思维方式 D、注重对事物的整体把握,较少做细部论证;注重对道理的直觉体悟,而较少做逻辑分析 8、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 ABCD ) A、天台宗 B、唯识宗 C、华严宗 D、净土宗 9、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主要包括( ABCD ) A、造纸术约在唐朝中期传入西亚,再到欧洲 B、火药13、14世纪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很快被应用于军事 C、中国美术、绘画、陶瓷对欧洲人来说不仅实用,而且是有价值的艺术品 D、在学术思想方面,儒家思想由传教士传播到欧洲 10、中国优秀的史学文化传统包括( ABCD ) A、求实精神 B、惩恶扬善的批判精神 C、以史为鉴的经邦致用精神 D、融贯诸学,吸纳百家的会通精神 11、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D ) A、仁爱孝悌、谦和好礼 B、诚信知报、精忠爱国 C、克己奉公、修己独慎 D、见利思义、勤俭廉正 12、董仲舒的思想主要有哪些方面( ABC )

《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

注重原料的天然味性,讲求食物的美味,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很早就明确、并不断丰富发展的一个原则。先秦典籍一书的《本味篇》,集中地论述了“味”的道理。 得分/总分 A. 《吕氏春秋》 1.00/1.00 B. 《左传》 C. 《论语》 D. 《孟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2单选(1分) 《食猪肉》中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描写的是后人传颂九百年的名肴“”。 得分/总分 A. 红烧狮子头 B. 东坡肉 1.00/1.00 C. 红烧肉 D. 梅菜扣肉 正确答案:B你选对了 3单选(1分) 关于饮食的主张:“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语,见于一书中。 得分/总分 A. 《论语》 1.00/1.00 B. 《楚辞》 C. 《离骚》 D. 《山鬼》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4单选(1分) 面条是中国人最具代表性的主食品之一,考古发掘证实中国人吃面条已经有的悠久

得分/总分 A. 4000年左右 1.00/1.00 B. 2000年左右 C. 1500年左右 D. 3000年左右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5单选(1分) 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得分/总分 A. 老子 1.00/1.00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正确答案:A你选对了 6单选(1分) “地菜煮鸡蛋”是江南汉族地区节日的节令食品。 得分/总分 A. 端午节 B. 七巧节 C. 中秋节 D. 三月三 1.00/1.00 正确答案:D你选对了 7单选(1分)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促孕的食俗。 得分/总分 A. 车前子 1.00/1.00

2020中国传统文化考试答案

2020年中国传统文化考试题及答案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多年间的诗歌500篇。 答案: (错) 2.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水的品德的是答案: (推己及人) 3.《红楼梦》中被称为“混世魔王”的人物是 答案: (贾宝玉) 4.中国书法的载体是什么 答案:(汉字) 5.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所批判的是? 答案:(墨家的“兼爱”思想) 6.中国传统的人本思想,包括哪些? 答案:(以人为尊/以民为贵/以仁为本) 7.中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比盛唐时期更多的风格流派,具体来说主要有 答案:(现实主义诗派/浪漫诗派/田园诗派/边塞诗派) 8.下列属于道家人物的是 答案:(庄子) 9.《汉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的断代史,在史学史上有开拓性的意义。 答案:(正确) 10.《诗经》中运用最多的一种艺术手法是 答案:(赋) 11.“吾丧我”的意思是南郭子綦将自已杀死了。 答案:(错误) 12.书法的章法要 答案:(有节奏感/有秩序感/气息贯通) 13.“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说明中国传统史学 答案:(为政治服务的) 14.从文化阶层来看,中国传统音乐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答案:(民间音乐文人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 15.最具有代表性的唐代人物绘画的主要题材是 答案:(仕女画) 16.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中华民族传统哲学观念的核心。 答案:(对) 17.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是《诗经》中具有地方色彩的音乐,下列不属于“风”的是 答案:《生民》

创新中国 (考试100题)

返回
?
《创新中国》期末考试(20) 23' 52''
题量: 100 满分:100.0 截止日期:2017-12-24 23:59
一、单选题
1
下面可以使心肌细胞增殖的是()
?
A、
干细胞治疗
?
B、
从外源性添加东西填充死掉的心肌细胞
?
C、
让心肌细胞置于缺氧环境下
?
D、
运动
我的答案:D
2
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以()的革命为标志。
?
A、
技术
?
B、
生产关系

?
C、
材料
?
D、
生产力
我的答案:C
3
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总是落后挨打的原因一个是社会制度腐败,另外一个是()。
?
A、
地理位置受限
?
B、
人才稀少
?
C、
资源紧缺
?
D、
经济技术落后
我的答案:D
4
现在专利战普遍存在,最典型的领域是()。
?
A、
材料
?
B、
影视
?
C、
智能手机
?
D、
笔记本电脑

我的答案:C
5
下面不属于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方法特点的是()。
?
A、
每次一个样品循环实验
?
B、
研发速度快
?
C、
高通量数据库
?
D、
研发成本低
我的答案:A
6
当今世界热点地区的争端主要是围绕()问题进行的。
?
A、
人才
?
B、
科技
?
C、
资源
?
D、
地理位置
我的答案:C
7
上海大学研发的“精海一号”主要用于()。
?
A、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复习答案 一简述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伊斯兰教在饮食方面有哪些禁忌? 1穆斯林饮食禁忌习俗包括禁食自死物:禁食血液;禁食猪肉,禁食诵念非真主之名而宰的动物:禁止喝酒、禁止吸烟、吸毒 2.现代餐饮企业文化建设有哪些主要措施? 2 (1)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2) 整合中外企业优秀文化(3) 注重文化观念渐 变的特性(4) 完善餐饮企业制度 3.人生礼仪饮食风俗是通过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3居住地和饮食习惯和言谈行动 4.佛教在饮食方面的戒律主要有哪些? 4 (1)素食(2) 不非时食(3) 食存五观(4)过午不食 5.目前我国的茶叶可分为哪几大类?试各列举2个名品 5绿茶,红茶,青茶,黄茶,白茶,黑茶大红袍龙井 6.淮扬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6 淮菜和扬菜软兜长鱼、平桥豆腐、鸡腿扒乌参、开洋扒蒲菜、朱桥甲鱼、 生熏白鱼、风白鱼、清炒黄瓜鱼、白煮淮鲇、拆骨掌翅、炖家野、叉烤长鱼方、钦工肉圆、文楼汤饱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1第一,风味多样。第二,四季有别。第三,讲究美感。中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医结合。 2.试述广东菜系由哪几个分支构成?举出五个代表性名菜 2广东菜、潮州菜和东江菜龙虎斗、脆皮乳猪、咕噜肉、大良炒鲜奶、潮州火筒炖鲍翅、蚝油牛柳、冬瓜盅 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案例: 材料一: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过去,过年是穿新衣、吃饱饭。而现在年味淡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复习题 答案-推荐下载

1.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1. 自强不息 2. 厚德载物 3. 实用主义(实践理性) 4. 超脱圆滑(辩证思维) 2、自强不息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乾卦·象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觉上进 ☆.勤恳劳动 ☆.不怕困苦 ☆.爱国主义 自强不息不仅是君子应有的风范、也是一般男子汉应有的风范,而且还是民族、国家应有的风范, 3.厚德载物得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易·坤卦·象辞》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宽厚待人。宽即宽容、厚即厚道。 ☆.和合兼容。文化兼容,宗教兼容,神仙兼容 4.汉字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汉字是记载汉语的符号,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经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5个阶段,到汉晋时期遂完全成熟和定型。 5.简述汉字造字的六种基本方法。 ①象形, ②指事, ③会意, ④形声, ⑤转注,同义互训。 ⑥假借,同音替代。 6.“三皇五帝”正统的说法是指哪些人? 三皇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正统观点) 五帝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7.中国人为什么把自己称作“龙的传人”? 龙最初是生殖图腾,后演化为政治图腾。 1.首先是远古人生殖崇拜的结果。 2.大国统治需要有某种神奇的强大超凡的力量的支助。 3.农耕文明需要雨水保护。龙主管雨水。 8.简述《易经》包含的哲学思想。 1. 对立统一的思想 2. 变化发展的思想 3. 矛盾对立与转化的思想 4. 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5. 无限发展的思想 3.简述“九五至尊”的含义及其文化渊源。

4.揭示《周易》精髓的“阴阳鱼图”最早是什么时代的作品? 《阴阳鱼图》:据明朝初年的赵挥谦说,南宋时,朱熹派蔡元定到四川搜集这些图,蔡得到三副图,这是其中之一。不知什么原因,朱熹没有见到这幅图。赵挥谦也是好不容易才搜集到的。 李申认为,我们最好相信,这图是元朝末年的人创造的,也可能就是赵挥谦创造的。 5.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简述孔子君子观的知命思想。 尽人事而待天命 孔子被隐者嘲讽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孔子回复说:“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儒家讲“无所为而为”,因为为的价值全在于做的本身之内, 孔子认为,他的仁、义、礼、中等是治国平天下的至善良方。因此,他一道以贯之,死守善道,矢志不移,他周游列国,明知不会成功,仍然继续努力。 我们能够做的,莫过于一心一意地尽力去做我们知道是我们应该做的事,而不记成败。这样做就是“知命”。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尧曰》 6.简述孔子“君子观”的主要内容。 为人处世之道—君子观 1.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仁的实质:爱人 2.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义的实质:适宜 3.礼是仁义的表现形式礼的实质:体仁行义的行为规范 4.时中中庸之道:执两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中庸》 5. “知命” 尽人事而待天命 7.简述儒家之“儒”的本质含义。 儒,含有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人之意。 儒家的儒,正是这种不穷困、不为困难所吓倒,不断进取,积极向上的君子儒,而非小人儒。 8.述评儒家的“穷独达兼”的为人处世之道。 穷独达兼。(义) 孔子:“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尽心上》 宋代范仲淹在《岳阳楼记》对此有很好的表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9.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1.“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启发式教学方法 4.实事求是的学风 14、儒家的理想人格——内圣外王 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期末考试题

.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试卷 总分题号一二三四五六 核分人题分 15 10 10 15 30 20 复查人 说明: 1、必须在试卷上答题,否则成绩无效。、必须使用蓝、黑水笔或圆珠笔答题,不得用铅笔。 2 学校名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正复查人得分评卷人确答案写入()内,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 1.在尚未写成的《中国文化目录》一书中便有一个独立的饮食篇其作者是()。 场考 ①梁启超②顾康伯③梁漱溟④张起钧 2.明确将饮食指出应归为“文化”的当首推()先生。 班级①林语堂②张光直③孙中山④张起钧 3.中国饮食文化的近代研究是由()学者率先开始的。 ①日本②大陆③香港④台湾姓名4.鉴别美质、 预测美味的关键审美环节和检验烹调技艺的重要感官指标是()。 ①看质②闻香③观色④尝味 座位号5.孔子思想核心和精神世界的支点是一个()字。 ①仁②爱③礼④学 6.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①茶艺②茶道③茶经④茶话 7.在我国众多茶馆中,最突出社会功能的茶馆类型是()茶馆。 ④广东③北京②杭州①四川 . .

①嵇康②葛洪③陶洪景③本味主张④烹调工艺④封衡⑤忽思慧孟子思想 8.“食不2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由())厌精,脍9.明代茶艺,习惯在茶中加入(。①粤②港③闽细不厌”④川①盐②糖③姜 ④果仁⑤澳 3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由()。我国食品雕刻的代表之作“镂鸡子”出现在(10.是())代。 ①万寿宴的高度概②圣宴④唐③朝宴④佳宴⑤千叟宴②晋①商③汉4 )谓之“茶”,否则称谓清茶。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藏人饮茶,茶中调入(11. 括。 ①经济①油酥②政治③科技②黄油①孔子食 ③牛奶④羊奶④年龄⑤文化 5白酒的制作工艺包括(道教饮食注重“服食辟谷”,即(12. ),以灭“三尸”。)。

《创业创新领导力》期末考试 答案

?《创业创新领导力》期末考试(20) 姓名:綦华宇???班级:默认班级???成绩:?97.0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分) 1 被称为“现代山寨机之父”,台湾的联发科技创始人是()。(1.0分) 1.0?分 ?A、 张兰 ?B、 庄辰超 ?C、 蔡明介 ?D、 沈国军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 华谊兄弟创始人是()。(1.0分) 1.0?分 ?A、 王长田

?B、 王中军 ?C、 周成建 ?D、 陈义红 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3 中国的汽车造成的整个污染是美国的()。(1.0分) 1.0?分 ?A、 3.0 ?B、 5.0 ?C、 9或者10 ?D、 20.0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4 与苏宁和国美相比,京东商城的成本较低的原因是()。(1.0分)

1.0?分 ?A、 政府扶持 ?B、 进货渠道宽 ?C、 广告费用低 ?D、 通过技术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5 以下国家中,癌症的检出率和治愈率最高的是()。(1.0分)1.0?分 ?A、 中国 ?B、 韩国 ?C、 德国 ?D、 日本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 福耀玻璃产品价格与同行业的相比()。(1.0分)1.0?分 ?A、 低10% ?B、 差不多 ?C、 高5% ?D、 高10%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7 刘强东选择文科专业的主要原因是()。(1.0分)1.0?分 ?A、 个人爱好 ?B、 父母意愿 ?C、 受高中老师影响

?D、 根据分数 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8 开文地图的核心部分是()。(1.0分) 1.0?分 ?A、 校园的活动 ?B、 名人营销 ?C、 新农市场 ?D、 互联网、客户端开发等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9 美国现在每隔()公里,有一台3D打印机。(1.0分)1.0?分 ?A、 1.0 ?B、

烹饪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中国饮食文化》教学计划 学分:2 学时:36 适用专业:烹饪中专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国家规划教材。为专业基础课。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 2、课程作用 中国饮食文化是应用性综合性学科,对烹饪生产有重要指导作用 3、课程任务 以中职生为主要培养对象,以初中级中文导游员为培养目标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课程设计上以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为原则。本课程以认识-研究-实践-创造-应用为目的原则,在教学中将培养专业素养、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为专业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在内容选择上不求面面俱到,事事详论,而是遵循择要和适量原则,论述尽量深入浅出,力求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注意教材内容与资格考试培训相衔接,增强突出“文化”特点,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己动手进行“文化调查能力”突出实用性和适量原则。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常识,进一步体会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建立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心,培养爱国敬业

的精神, (二)、能力目标: 为毕业后从事旅游服务管理工作积累必要的知识,为。为旅游者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服务打下良好的基础,着力贯彻“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主导”的“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原则,培养学生宣传和弘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饮食文化能力。 (三)、职业素质目标: 突出实用性和时代性,使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紧贴餐饮的发展需要,与行业市场接轨,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生活习惯和文化艺术修养。 培养有一定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创新研发能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 素质烹饪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内容 1.内容选取 饮食源流,中国烹饪原料与技术文化,中国饮食风味流派,中国酒茶文化,中国的食制、食礼与食俗,中国饮食审美,饮食与养生、哲学、政治、语言、文学等。中国饮食文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容丰富,层次清楚,适用面广,理论联系实际,可操作性强。 2.内容组织与安排 根据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学生对课程内容所应达到的学习层次,可分为阅读理解、分析讨论和掌握调查、运用多种方式、层次。 五、实施建议 (一)教材选用与编写 参见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曦主编《中国饮食文化》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日常教学中可采用多种媒体的教学手段,增加视频、CAI和PPT等电子课件的教学内容,开拓视野,提高学习的兴趣。在系统、全面、准确地掌握掌握基础知识上联系烹饪实践,让学生接触实际、培养调查分析能力 . (三)课程资源开发 (四)训练安排 分析---临摹---欣赏---设计---创作 六、考核方式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教学文案

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

第一讲绪论 1、名词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答: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保留在中华民族中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与“新文化”相对】 2、什么是文化,什么是文明,两者有何区别? 答:文化本义:文,纹理。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化,教化,使人与人和谐融洽。 文化定义:广义: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意识形态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总之,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一切活动及结果。 3、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 A、时代性——承传与变异B、地域性——差异性C、民族性——与地域性紧密相连D、阶级性——E、同一性——超自然性与超个体性 4、文化有哪些作用?请简单分析。 答:A、满足需要的功能。B、认知的功能。 C、规范的功能。 D、凝聚的功能。 分析,暂略 5、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哪些基本特点?请简单阐释。 答:(1)崇尚统一,追求稳定(2)伦理至上,群体至上(3)尊老尚古,贵中尚和(4)兼容并包,丰富多彩,非宗教性、泛道德性、内倾性、重乡土情谊 第二讲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一)

《周易》的哲学观 名词解释:《周易》 1、《周易》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中的地位。 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是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源头活水。 2、《周易》一书的组成部分。 答:《易经》和《易传》 3、《周易》卦形中的两种基本符号及其代表意义。 答:阴阳二爻 阴(--)代表阴、柔、女、妻、臣、弱、小、暗、偶数等,代表静态的。阳(——)代表阳、刚、男、夫、君、强、大、明、奇数等,代表动态的;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现象。 4、《周易》的核心思想及其变化观是什么? 答:变化观: 1、矛盾观 2、发展观 3、内外因结合的动力观 核心思想: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矛盾运动之中,并在阴、阳的作用中向前发展。“三易”:变易、简易、不易 (上面四个小问题,可以成为该名词解释的主要内容) 5、“三才”指什么? 答:天—人(君子)—地 1、人取法天地之性,与自然相融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2010 中国饮食文化 一、判断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1 分) 1、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 2、元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 ) 宋代 3、从生食向熟食的转换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发展史 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4、宋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专论() 5、《吕氏春秋本味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文章() 6、地方风味菜是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 7、鲁菜即山东菜。起源于春秋战国,成形于秦汉,成熟于三国两晋 南北朝时() 8、曲阜的孔府菜是我国最大、最精湛的官府菜() 9、五滋指:香、松、软、肥、淡() 10、素菜是以植物类和菌类食物为原料制成的菜肴() 11、全羊席是土家族的上等宴席() 12、一般来说,面食可分为南味、北味两大风味,京式、广式、苏式 三大流派() 13、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被天津人称为“风味三宝”() 14、六味指酸、甜、苦、辣、咸、鲜() 15、傣族不吃鱼类()藏族

二、单项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1 分) 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 A、《随园食单》 B、《食疗本草》 C 、《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 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 A、清 B、明 C、宋 D、元 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 A、叫花鸡 B、虾仁锅巴 C、炸蛎黄 D、三套鸭 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 A、《吕氏春秋本味篇》 B、《食珍录》 C、《随园食单》 D、《千金要方》 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 A、红烧全狗 B、红煨鱼翅 C、麻辣子鸡 D、七星丸 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 B、广州 C、开封 D、长安 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豆面糕 A、天津 B、北京 C、山东 D、陕西 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 A、朝鲜族 B、满族 C、土家族 D、维吾尔族 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doc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传统文化》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教学中心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注: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儒家八派 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派,“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史称“儒家八派”。 2、密宗 佛教发展到公元七世纪后,出现衰落的趋势,神秘化密教的出现就是重要标志。密教,是大乘佛教一些派别同婆罗门教混合而成,它以高度组织化的咒术、仪礼、民俗信仰为基本特征,着重宣扬口诵真言即咒语(语密)、手结契印(身密)、心观佛尊(意密),三密同时相应,就能即身成佛。密教至迟在三国时就已传人我国,通称“杂密”。杂密的内容与中国传统的道教、儒术和民间巫术有许多是相通的,以至在宗教实践上相互影响,很难区别。中国密宗的正式建立,当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密教与政治结合紧密是其特征,这一点被藏传佛教所继承。 3、小乘佛教与大乘佛教 释迦牟尼去世后,约在公元一世纪时,佛教分化成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所谓“乘”,是“道路”之意,大乘是大道,小乘即小道。 4、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中华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要概述文化的特征。

“文化”一词在当今世界哲学和各门科学都取得重要发展的历史环境下,它的实质性含义应该是人类主体通过各种有意识、有目的的实践活动,实现的对社会和自然客体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其实现成果的体现,既表现在各种自然形态、功能的不断改观和发展,更反映在人类个体与群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所以,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乃至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 1)物态文化:通常又称之为物质文化,这是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创造活动及其劳动产品的总和。物态文化以满足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诸种条件为目标,直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利用和改造的程度与结果,反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是一种可以感知的,具有物态实体的文化事物,是人类从事一切文化创造的基础。 2)心态文化:又称精神文化,这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意识形态活动中緸缊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的总和。具体说来,心态文化又可以进一步区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社会心理指人们的日常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经过理论加工和艺术升华的流行的大众心态,包括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往往是由文化专家对社会心理进行理论归纳、逻辑整理、艺术升华,并以著作或作品等物化形态固定下来,流行传播,垂于后世。 3)行为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的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势,是以民风和民俗形态出现,见之于日常生活中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和地域特性的行为模式。 4)制度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建立的各种社会规范的总和,包括婚姻、家庭、政治、经济、宗教等等制度在内。 2、简述经今古文学之争与经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经今古文学之争 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儒家五经的传授全靠记诵,在师徒之间一代代口耳相传,由汉朝人用当时同行的文字“隶书”记录成书的,所以称为今文经,训解、研究今文经的学问称为今文经学。汉武帝所尊崇的儒学,就是今文经学派。 汉武帝以后,在政治、思想、文化领域都称为儒家经学的一统天下,但是在经学内部,却因学术派别不一致,而爆发了经今古文学之争。经今古文学

大学生创新基础期末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互联网和新科技的发展,纯物理经济与纯虚拟经济开始融合,很多产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企业的触角已经无孔不入,零售、制造、图书、金融、电信、娱乐、交通、媒体等等。 这体现了互联网思维的()。 ?A、简约思维 ?B、极致思维 ?C、迭代思维 ?D、跨界思维 我的答案:D 2创新存在于一切领域,没有哪个学科、哪个行业、哪个领域永远会是一成不变的。这阐述了创新的() ?A、普遍性 ?B、永恒性 ?C、超前性 ?D、艰巨性 我的答案:A 3创造性动机会直接导致()。 ?A、创造性目标 ?B、创造性行为 ?C、创造性需求 ?D、创造性愿望 我的答案:B 4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成推动中国经济继续前行的“双引擎”之一。 ?A、正确 ?B、错误 我的答案:A

5测量海底时,将声纳探测器与船体空间分离,用以防止干扰,提高测试精度,是使用()原理解决物理矛盾。 ?A、空间分离 ?B、时间分离 ?C、条件分离 ?D、整体与部分分离 我的答案:A 6人们由冰想到冷,由风想到凉,由火想到热,由科技进步想到经济发展。就是运用的()。?A、相关联想 ?B、相似联想 ?C、类比联想 ?D、因果联想 我的答案:D 7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A、理想 ?B、创造力 ?C、财富 ?D、知识 我的答案:B 8任何使现有财富创造能力发生改变的行为或活动都可以称为()。 ?A、创意 ?B、创新 ?C、创造 ?D发明 我的答案:B 9天猫的“旗舰店升级计划”,增加了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模块。这属于()。 ?A、极致思维

中国饮食文化期末考试题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中国饮食文化》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 1.茶事活动中贯彻的精神就是()。 A茶艺 B茶道 C 茶经 D茶话 2.“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的高度概括。 A孔子食道 B孟子思想 C本味主张 D烹调工艺 3.藏人饮茶,茶中调入()谓之“奶茶”,否则称谓清茶。 A油酥 B黄油 C牛奶 D羊奶 4.一日三餐的饮食习惯大约在()代渐渐为民间采用。 A周 B汉 C唐 D宋 5. 我国现存的最早的饮食疗疾专著《千金食治》的作者是( )。 A. 忽思慧 B. 孙思邈 C. 李时珍 D.黄帝 6. 佛教茶道文化具有( )的特点。 A.无为 B.乐感 C.雅志 D.苦寂 7. 萨其玛是中国( )的传统食品。 A.塔塔尔族 B.达斡尔族 C.蒙古族 D.满族 8.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描写的是( )节时的情景。 A.清明 B.中秋 C.重阳 D.春节 9.著名的“状元红”、“女儿红”酒是中国( )的最具代表性品种。 A.葡萄酒 B.黄酒 C.白酒 D.啤酒10. 饮食疗疾和饮食养生思想是( )的主张。 A.道教 B.基督教 C.佛教 D.伊斯兰教 11.红茶属于( )茶。 A.半发酵 B.发酵 C.不发酵 D.微发酵 12. 下列不属于庶民大众食思想的是( )。 A.“不干不净吃了没病” B.“节俭持家” C.“备荒防饥” D.“今日有酒今日醉” 13.中国最古老的饮料酒是( )。 A.葡萄酒 B.黄酒 C.白酒 D.啤酒 14.下列不属于藏族极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食品是( )。 A.糌粑 B.酥油茶 C.青稞酒 D.搅团 15. 1900年,俄国人首先在( )建立了中国第一家啤酒厂。 A.青岛 B.天津 C.上海 D.哈尔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 1.在烹饪中善于吸收中、西烹饪技术精要而独树一帜的菜系有() A粤 B港 C闽 D川⑤澳 2.清代宫廷宴会烹饪技艺水平不断提高,颇具规模的有()。 A万寿宴 B圣宴 C朝宴 D佳宴⑤千叟宴 3.造成人们之间形成不同饮食文化层次是由于()。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论第二套习题试题与答案

第二套习题试题 一、填空类 1.优秀传统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具有______和______等积极作用。 2.在国家形成以前,黄河流域分布着两大文化圈,一是以_____为精神支柱的农牧氏族集团______,一是以______为精神支柱的游猎氏族集团______。 3.宗法制的主要特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4.除了黄河流域之外,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都是中华文化的摇篮。 5.汉唐之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流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政策和“____”政策。 6.人类初始集团指的是____。 7.在西周宗法制发展的全盛时期,国家政治中的____统治序列与 ____统治序列,是合二为一的。 8.“多子分继财产制”渊源于汉武帝时颁布的______。 9.秦以前的宗族属于____宗族,秦以后的宗族则属于____宗族。 10.“二千年之政,秦政也”。这里的“秦政”指的是_____。 11. 中国人有机论的过程性思维导致____的习惯产生。 12. 整体型思维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分析型思维则注重研究事物的____。 13. 北宋哲学家是把______当作____问题进行讨论的第一人。 14. 墨子用于推理的工具是他提出的“三表法”,包括__、___和___。 15. “庄周梦蝶”、“朝三暮四”说明了庄子的______思想。 16. 中国古代系统观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四种主要的系统关系。 17. 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系统内通常会保持稳定的机制,其构成来自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A. 蒸 B. 煮 C. 烤 D. 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 A. 大豆 B. 豌豆 C. 蚕豆 D. 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 “庖丁解牛 ”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 A. 《论语》 B. 《孟子》 C. 《庄子》 D. 《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 A. 火炉 C. 风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 A. 大煮干丝:苏菜 C.鼎湖上素:粤菜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 唐代 C. 元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 “茶 ”字最早出现于 (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 A. 《茶录》 B. 《茶谱》 C. 《茶经》 D. 《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 A. 饮食礼仪 B. 饮食风俗 C. 饮食习惯 D. 饮食传统 B. 水炉 D. 木炉 B.宫保鸡丁:川菜 D.九转大肠 ) B.宋代 D.明代

13 .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 A. “先尝” B. “先品 ” C. “尝鲜” D. “品鲜 ” 14 .记载纣王 “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的古代名著是 ( ) A. 《史记》 B. 《汉书》 C. 《左传》 D. 《资治通鉴》 15 .我国的第一 部诗歌总集是 ( ) A. 《离骚》 B. 《楚辞》 C. 《诗经》 D. 《大招》 16 . 《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 A. 吴承恩 B. 罗贯中 C.于慎行 D. 徐霞客 18 .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 A. “食补” B. “药补 ” C. “药膳” D. “食疗 ” 、填空题 (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 ___________ 。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 ______________ 。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 _____________ 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 ___________ 。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 ____________ ,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 26.古代 _______ 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 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 __________ 的交谊, 西 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 _________ 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 ________ 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 _____________ 。 1. 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 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 A. 三大类 B. 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 “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 ,出现在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