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生本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制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并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当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习惯后,不仅能提高学习质量,而且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受益无穷。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智力、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班主任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坚持严格要求,从日常学习生活做起,让儿童通过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磨练意志,养成良好习惯。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孩子,学习习惯养成方面无从谈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不善于合理安排时间,缺乏有计划学习的习惯;②书写不规, 不注意认真书写的习惯;③缺乏预习和课前准备的习惯;④不善于做笔记,有的甚至没有作笔记的习惯;⑤不善于使用工具书,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⑥上课精力不集中,沉迷于幻想的习惯;

⑦学习懒散,依赖性强,缺乏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⑧不善于温故知

新,有的甚至没有自觉复习的习惯;⑨考试审题不严,缺乏认真仔细检查的习惯;⑩学习死记硬背,只求结论,不重探究过程,缺乏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习惯……

二、本课题在国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第一,国外有关行为习惯的研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和财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学习心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许多学校也有类似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对新时期农村学生的新特点、新问题、新动向而言,适应性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面等实践操作技术层面显得薄弱。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第二,坚持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本课题的研究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学习型”组织、全面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新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进行的,师生的观念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我们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为导向,用理论指导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①通过对学生学习各环节存在的不良习惯的调查分析,找出问题,运用教育理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矫正,以达到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②确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和层级结构水平,通过研究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模式和评价方法等理论与实践操作技术。

③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适应当前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对于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培养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探索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术,对低年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四、课题研究的容

1?学生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研究;

2?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归因分析研究:

(1 )主观因素的分析(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

(2 )客观因素的分析(包括家庭因素、教师因素、学生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因素等)。

3?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研究:

(1)一般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①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有计划地学习的习惯;②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③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④培养学生认真笔记

的习惯;⑤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⑥培养学生及时系统复习的习惯;⑦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检查的考试习惯等方法培养。

(2)发展性学习习惯培养方法研究:包括对学生科学用脑、讲求效益、勤于思考、大胆质疑、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反思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

4?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本课题的研究涉及四大方面,它们之间是密切相关的。首先必须要让教师通过理论学习和讨论,明确良好学习习惯的本质特征,然后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现状,并分析影响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原因。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和评价方法。研究过程中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研究,其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勤于思考、大胆质疑、自我监控等发展性学习习惯。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学生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的一系列活动使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学生发自心的、反映个体需要的主观愿望。

2?通过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辅导、训练帮助学生纠正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已经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

3?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训练让大部分的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用心倾听、阅读、复习和反思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终生发展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题研究转变教师观念,让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成为教师教

育教学贯穿始终的核心目标之一。

2.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掌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

3.通过课题研究使参与研究的广大教师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问卷法:对二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根据现状制定课题研究目标。

2?研究法:各班根据课题研究目标进行研究,将各班之间课题研究资源互相利用、互为补充、有机结合。

3.观察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等外在表现来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习惯

4?课堂指导法:利用课堂时间采用各种方法对学生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与指导。

5?总结法: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总

结得失,敏锐地抓住实践中的“灵感”和“顿悟”并不断地学习相关理论,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一步充实和修订课题研究方案,改进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手段。

6?比较法:认真比较学生在课题研究的初始状态及各阶段的情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看学生的变化是否朝着课题研究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并及时调控。

课题研究中还结合运用文献法、个案法等。

七、预期研究成果

1、阶段性成果:主要是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典型案例、教育叙事、论文展示、阶段性研究报告,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的评价结果。

(2011.9-----2012.12 )

2、最终研究成果:

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

报告。(2013.1——2013.7 )

3、研究成果转化:

①在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指导本校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

②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得到养成,学会自觉、主动、科学、有效地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③学校学风有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为同类学校提供可行性经验。

八、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步骤和措施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11.9―― 2011.11),研究的准备阶段。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相关的调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确定研究的目标、容、措施、方法等。

2、第二阶段(2011.12―― 2012.12),研究实施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全面展开研究工作。

(1)2011年12月----- 2012年3月,小学学生学习习惯现状

系统性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2)2012年4月——2012年7月,侧重于对学生一般性学习习惯的

方法培养研究。

(3)2012年9月一一2012年12月,侧重于对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的方法培养研究和重点进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评价方法研究。

3、第三阶段(2013.1 ―― 2013.7),研究总结阶段。整理资料, 分析研究,完成课题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形成研究报告。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