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6:课后达标检测练习题

课后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甲、乙、丙三流域位于我国同一省区,该省区南北跨度不大。甲流域面积1604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00~830mm;乙流域面积502km2,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00~750mm;丙流域面积777km2,年平均降水量为509.8mm。下表示意三流域植被类型(单位:%)。据此完成1~3题。

A.降水量B.流域面积

C.地势D.纬度

2.甲流域较乙、丙流域植被发育好,则甲流域()

A.年日照时数较长

B.降水强度较大

C.年平均气温较低

D.汛期历时较长

3.丙流域无作物地的原因主要是()

A.气候干旱B.热量不足

C.土地贫瘠D.深居内陆

(2018·新疆适应性检测)植被指数是利用卫星不同波段探测数据组合而成的,能反映植物生长状况的指数。该指数随生物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可以衡量植被覆盖的变化。读我国某山地月均植被指数、均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回答4~5题。

4.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A.浙东B.豫西

C.冀南D.湘北

5.该山地植被类型多样,据图推测其比重最大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D.落叶针叶林

(2018·郑州模拟)读我国部分相对高度在1000m以上的山地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图,回答6~8题。

6.图示山地都有的植被类型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

C.针阔混交林D.针叶林

7.与图中28°N以南山地有无针叶林存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光照B.热量

C.水分D.海拔

8.下列山地中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的是()

A.莽山B.武夷山

C.神农架D.宝天曼

(2018·青岛模拟)下图是北半球陆地植被类型与纬度、干燥度(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的关系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不同的植被类型。据此回答9~11题。

9.影响图中①→⑤→⑨植被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B.热量

C.水分D.地形

10.⑤代表的植被类型以硬叶林为主,下列有关硬叶林植被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叶片通常与太阳光线成锐角,以躲避阳光的直射

B.叶片不大或变成尖刺状,以减少水分蒸发

C.丛林的结构非常简单,除乔木外,还有不少低矮的灌木丛

D.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的东岸地区

11.下列有关图中④植被类型分布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流水作用强烈

B.植被稀少,但根系发达

C.光热资源丰富,种植业发达

D.昼夜温差小,物理风化弱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其所在地区年降水量不足30mm,年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湖面万千飞鸟,湖中鱼群游弋,其西北面是面积广阔的芦苇地。出售芦苇成为当地人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但出售芦苇的总收入并不高。图1为博斯腾湖及其周边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博斯腾湖南侧不远处有一个槽状盐池,池壁和底部均分布着厚厚的盐层。图2为盐池附近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1)推断博斯腾湖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理由。

(2)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简述湖泊、飞鸟、鱼群、芦苇之间的关系。

(3)据图2并结合水循环过程,简述盐池中盐层的形成过程。

13.(2018·湖南师大附中摸底)阅读材料,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非洲赞比西河流域8国80%人口依赖农业,仍需要大量进口粮食。近年来,中国与赞比西河流域各国积极合作,投资建设大量的水利设施,极大解决了旱季的灌溉问题,使赞比西河洪泛区的面积大大减少,粮食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同时使赞比西河入海径流量大大减少。

甲城(海拔1632m,气温单位:℃,降水单位:mm)气候资料

(2)简述甲城气温特点,并分析原因。

(3)简述赞比西河a-b河段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赞比西河入海径流量减少对赞比西河三角洲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纵观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综合题命题点分布可知,以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应用为主题的综合题有2017年全国卷ⅠT37、2016年全国卷ⅠT37和2013年全国卷ⅡT37等。2017年全国卷ⅠT37以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人类对自然带的影响。2016年全国卷ⅠT37以堪察加半岛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及原因。2013年全国卷ⅡT37主要以我国西南地区引种桉树为背景,以引种桉树前后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的应用。

高考对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原理应用的考查,仍会以整体性原理应用和差异性分析为主,可能渗透到其他主题中进行考查,其主要考查形式和考点如下:

(1)以某一区域或某一案例为载体,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以某一区域自然带分异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分异规律的特点、原因及人类活动对差异性的影响。

1.(2016·高考全国卷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科考队于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数量较多;大量来自海洋的鲑鱼溯河流而上,成为熊的重要食物。下图示意堪察加半岛的地形。

(1)说明堪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2)分析堪察加半岛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的原因。

(3)某科考队员欲近距离拍摄熊,推测他在甲地选择拍摄点的理由。

2.(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中的几种高大桉树,主根深扎地下,能大量吸收地下水。

这几种桉树适应性强,生长迅速,3~5年即可成材,统称“速生桉”。我国西南地区某地引种速生桉作为造纸原料。图a、图b分别示意该地速生桉种植前、后的变化。

(1)读图a,分析当地沼泽获得稳定水源的原因及过程。

(2)读图b,分析种植速生桉后当地其他植被的变化及原因。

(3)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引种速生桉发展造纸业的理由。

(4)就降水条件简述我国西南地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速生桉的原因。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艾比湖为新疆第一大咸水湖,沿湖广大地区是北疆地区重要的粮棉基地、畜牧业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途经艾比湖南侧的北疆铁路自新疆的乌鲁木齐市至中哈交界的阿拉山口,是亚欧大陆桥的一部分。下面图甲为艾比湖7000年来湖面线变化图,图乙为艾比湖及附近区域图。

(1)推测艾比湖所在区域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2)艾比湖的湖泊面积变化有何特点?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艾比湖的湖泊面积变化会带来哪些影响?

(4)该区域冬春季易起沙,这会对该路段的铁路及运行的列车带来哪些危害?宜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解析』第1题,植被的生长主要受热量和水分的共同影响。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三流域的降水量差别不大,A错;流域面积大小不影响植被类型,B错;甲、乙两流域植被类型基本相同,且三流域位于同一省区,该省区南北跨度不大,说明纬度不是主要影响因素,D 错;三地植被类型差异应该是由地势高低不同造成的水热差异引起的,C对。第2题,三流域纬度相近,丙地降水量最小,年日照时数较长,A错;降水强度较大不是植被发育好的主要原因,也不是植被发育好的影响结果,B错;甲流域常绿针叶林分布较多,作物地也较多,说明其年平均气温较高,C错;植被发育越好,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汛期历时越长,D对。第3题,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9.8mm,降水相对充足,气候并不干旱,A错;是否深居内陆与有无作物地关系不大,D错;土地贫瘠会影响到作物的长势状况,而不是无作物地的主要原因,C错;丙地降水相对充足,但植被类型多为草原和灌木林,因此可推断该地区的热量条件不佳,所以丙地无作物的原因主要是海拔高,热量不足,B对。

『答案』1.C 2.D 3.B

『解析』第4题,由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可知,该区域最冷月(1月)气温刚好为0℃,说明该区域位于我国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即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只有豫西符合这一条件。第5题,1月0℃等温线沿线地区,北侧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侧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B、D错。由植被指数曲线可知,夏季,该区域植被指数较高,生物生长活跃,生物量较大;冬季,该区域植被指数较低,生物量较小,最有可能是因为冬季树叶凋落,生物生长停滞。综上可知,该山地比重最大的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

『答案』4.B 5.C

『解析』第6题,依据图例,可看出图示山地都有常绿阔叶林。第7题,图示28°N以南山地中,有针叶林分布的山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西部没有针叶林分布,而东西部的主要差异是降水量。第8题,依据同一自然带分布海拔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降低及图示可知。图示宝天曼纬度最高,则针叶林分布下限海拔最低。

『答案』6.A7.C8.D

『解析』第9题,读图可知,①→⑤→⑨植被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规律,所以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热量。第10题,硬叶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即主要分布在30°~40°大陆的西岸地区。第11题,读图可知,④植被类型最可能是热带荒漠,该植被类型分布地区降水少,蒸发强,植被稀少但根系发达。该植被类型分布地区降水少,河流少,流水作用弱;光热资源丰富,但水源不足,种植业并不发达;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

『答案』9.B10.D11.B

12.『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该地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周边高大山脉有较多的冰雪融水汇入湖泊。

(2)适宜的湖泊深度有利于芦苇生长,芦苇为鱼群提供饵料,芦苇地为飞鸟提供栖息地,鱼群为飞鸟提供食物,鸟粪为芦苇生长提供肥料。

(3)博斯腾湖湖水通过含水层渗透(或地下径流输送)到盐池,盐池中的水蒸发掉,盐分逐渐积累,形成盐层。

13.『答案』(1)断裂陷落。

(2)终年温和,年较差小。地处热带;海拔高;马拉维湖的调节作用。

(3)流速和缓;水位季节变化大;无结冰期。流经地势平坦的高原地区;地处热带草原气候区;地处低纬。

(4)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趋于恶化。

真题体验

1.『解析』(1)读图可知,堪察加半岛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且山脉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或南北走向);堪察加半岛属于季风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山脉东西部的降水量存在明显差异;在山区,由于地形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较为明显。(2)影响某区域生物种类或生物数量多少的因素,有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文等)和人为因素(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类型、居民的环保意识、生物保护政策等)两方面。(3)甲地靠近河流,河流中有熊的重要食物——鲑鱼,熊出没的概率大;甲地位于该半岛南部,且海拔较高,森林广布,易于拍摄者隐蔽;甲地位于山脉西侧,地处夏季风的背风一侧,降水较少,晴天较多,便于拍摄。

『答案』(1)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成

气候垂直差异。

(2)纬度高,植物生长缓慢,食物供应量少;环境空间差别大,适宜生存的空间小;冬季寒冷漫长,生存条件恶劣。

(3)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山地地形,且有森林,便于隐蔽;降水较少,晴天较多,利于拍摄。

2.『解析』(1)森林有涵养水源的生态作用,图a中山坡上森林较密集,使得山坡下有了稳定的水源。(2)速生桉和其他植被抢夺水源、阳光等,造成天然次生林和灌丛的退化。(3)顾名思义,速生桉生长快,成材快,为造纸业提供原材料,并且西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发展造纸业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4)题干中提到,这种速生桉需要大量的水分,但西南地区为季风气候,旱季水分不足。

『答案』(1)原因:山坡上的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能涵养水源。过程:截留大气降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在山地形成水分蓄积地带,)(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为沼泽提供稳定的水源。

(2)植被变化:天然次生林和灌丛退化;沼泽萎缩。

原因:速生桉大量消耗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3)速生桉适应性强,成材快,是良好的造纸原料。发展造纸业能增加就业,创造产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4)(我国西南地区属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低于热带雨林区;(有旱、雨季之分,)旱季时间较长,降水较少。

预测演练

『解析』(1)可从区域所处的位置、周边地形特点来推测其气候特征及成因。(2)根据不同时期的湖面线变化可推测出艾比湖的面积变化特点。原因可从全球气候变化,周边区域的人类活动对湖泊的蒸发量、水源补给的影响等方面分析。(3)可从湖泊对气候的调节和影响、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湖底淤泥和盐分出露对土地盐碱化和风沙来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4)危害可从风沙的堆积和侵蚀作用、沙尘对设备的磨损和对列车运行的影响方面来分析;应对措施可从固沙与阻沙方面来分析。

『答案』(1)气候特征: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较大,降水稀少。原因: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周边有高大山地阻挡,水汽难以进入。

(2)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该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加之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剧;流域内农业发展过程中大量拦截入湖河水灌溉,使湖泊的补给量减少;周边区域植被破坏,使植被含蓄水源的能力下降等。

(3)湖面缩小导致周围地区更加干旱,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不断加重;湖床裸露,增加了新的沙源,导致沙尘暴天气频发;周围地区温差加大;湖泊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减少,大风日数增多等。

(4)危害:风沙堆积会填埋路基和轨道;风沙会侵蚀路基,破坏车辆和通信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

措施:(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植树造林种草,设置草(石)方格沙障;(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