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心理学考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考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考点整理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绪论

1.学科性质:沈政:传统观点认为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与生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近年来认为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生理心理学与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

与生理学、神经生理学:都是以动物为实验对象;都是以生理活动的控制为自变量,以心理和行为反应为因变量;

与普通心理学:都涉及到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

与神经心理学:都要了解心理活动的解剖学和生理学基础。

与认知生理心理学:认知生理心理学是在生理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视对高等灵长类动物的复杂认知活动的研究。

相关概念:

(1)生理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几乎可以等同。心理生理学更加注重生理变化。

(2)精神病学与神经病学:精神病是一些心理活动障碍或疾病的总称;神经病指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都与脑或神经系统障碍的问题有关,可以丰富、补充生理心理学的知识。

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观点:一切心理过程都是脑细胞的有组织的整体活动;不忽视整个神经系统的组织等级(或水平)关系。

传统生理心理学的研究途径(研究途径的融合):

临床病理的研究:(铁棍、额叶损伤--性情大变);前额白质切除术(治疗精神病);

动物实验的研究:对动物的脑或整体施加干涉;控制动物的行为(PPT1-29)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传统的干预与测量技术,现代认知成像技术)(PPT1-30~42):(1)传统的干预与测量技术有脑实体定位技术、神经解剖技术、脑损伤技术、电刺激法、生物化学技术、电记录技术、脑成像技术(传统的三大脑造影技)、行为测量技术;

(2)现代认知成像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构像技术(CT)、核磁共振扫描技术(MRI)、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技术(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构像技术(PET)。

脑损伤技术:通过破坏脑皮层或其他结构(尤其高等动物脑深部结构)来研究其机能。(PPT1-32)横断损伤:在中脑水平上(上丘与下丘之间)横断脑,横断以下部分称孤立大脑动物。可观察到3种特殊反射亢进现象:去大脑强直、颈紧张反射和迷路反射;这3种反射现象表明,去大脑控制以后脑干网状结构和红核、前庭核等功能亢进。

延脑和脊髓之间横断切开,就得到孤立脑动物。正常情况下,脑对脊髓运动功能具有控制调节作用,脱离脑的控制就会出现脊髓运动功能的亢进状态。

神经化学损伤:使用神经毒素(如海人酸)或化学阻断剂(特异性高)损毁特定的神经功能机构。电刺激法:用微弱电流刺激脑的特定部位而诱发行为反应并加以观察:侧区域可引起对侧肌肉发生收缩、“慢性埋藏电极”技术等。(PPT1-33)

电记录技术:

脑电图(EEG):睡眠时的EEG;

皮层电图(ECOG):振幅比EEG大10倍;

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ERP),平均诱发电位:内源性成分(生理性,受刺激物理特性影响,如P1、N1、P2波);内源性成分(心理性,与精神状态与注意力有关,不受刺激物理特征影响,如N2、P3波)。

单位活动(单个神经元的单位发放);

高分辨率脑电图(脑地形图)。

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技术(fMRI)(PPT1-40):

(1)90年代初发展起来;

基本原理:

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脱氧血红蛋白(Deoxyhemoglobin)比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更具有顺磁性,所以它本身就有和组织一样的磁敏感性。因此脱氧血红蛋白可以看成是天然的对比剂。如果影响大脑的状态使氧摄取和血流之间产生不平衡,并采用对磁场不均匀性敏感的MR成像序列,就可在脑皮层血管周围得到MRI信号的变化;

回波平面成像技术(Echo planar imaging:EPI):可在不足100ms的时间内得到一幅完整平面图像,因此能在对比剂快速通过脑部时对其分布情况快速成像;

特点与应用:功能成像,时间分辨率低,幽闭恐怖。

正电子发射断层构像技术(PET)(PPT1-41):

(1)70至80年代发展起来;

(2)基本原理:

湮灭现象(γ射线):11C、13N、15O、18F等湮没辐射时产生511keV γ光子对,这对光子发射方向互为180°;

正电子的放射性示踪物:如11C-葡萄糖,14C-葡萄糖,18F-葡萄糖;

γ射线检测器。

(3)特点与应用:生物活性物质代谢速度的机能动态图象。

电记录技术与现代脑成像技术的比较(PPT1-37):

(1)信息源的比较:

CT:组织对X 射线的吸收率的差异;

PET:能发射正电子的同位素代谢状况的变化;

fMRI: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EEG和MEG(脑磁图):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和成本的比较(从好到差):

时间:MEG 和EEG(ms)、PET(10 ms)、fMRI(30 ms)、CT(50 ms);

空间:fMRI(1-2 mm)、PET(5 mm)、MEG和EEG(cm);

成本:CT、MEG和EEG、PET和fMRI。

习惯化:习惯化是活动间反射链的强化。一般情况下,活动(包括思维活动)的各个操作时可以独立执行的,但是当它们先后的重复出现(生物钟)联结成反射链,就成为习惯。一个活动操作的出现造成其它活动连带的出现。即为习惯化。

敏感化:敏感化则是在习惯化基础上训练而成的。它是一种对新刺激积极响应的习惯,它是由接受刺激、分辨刺激的新旧、优先处理新刺激等一系列操作形成的活动间反射链。它也是一种习惯。

、心理与行为的神经生理和生物学基础

1、(平均)诱发电位(AEP)的定义

多次进行重复刺激,对相同刺激下记录到的电位数据进行叠加平均以虑去噪声,得到的与刺激相关的电位成为平均诱发电位。

2、(平均)诱发电位(AEP)的成分(三种成分及发生的时间)

早成分:刺激10毫秒之内出现的5个波

中成分:10-50毫秒之间的5个波

晚成分:50-500毫秒之间的一组波

突触后电位:是突触传递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电位变化。(PPT2-16)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是指由兴奋性突触的活动,在突触后神经元中所产生的去极化性质的膜电位变化。它的大小取决于传入神经冲动的强弱。产生EPSP的主要神经递质有: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组织胺、P物质等。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的递质),导致突触后膜主要对Cl-通透性增加,Cl-内流产生局部超极化电位。产生IPSP的主要神经递质有:甘氨酸、γ- 氨基丁酸、5-羟色胺等。某些递质(如5-羟色胺、乙酰胆碱)是产生EPSP还是IPSP,取决于突触后膜的特征。

常见的神经递质(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与之后的内容联合记忆):

激素的类型及其功能(PPT2-19~22);

(1)甲状腺

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腺原氨酸(T3);

它们以碘和酪氨酸为原料在甲状腺细胞内合成;

主要调节体内物质代谢,促进生长发育。

(2)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PTH),调节血钙浓度

(3)胰岛(腺)

胰岛素:调节血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维持血糖正常

高血糖素:刺激糖原转化为葡萄糖

肾上腺

肾上腺皮质(外周部分)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调节物质代谢;增强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应激反应)、盐皮质激素(调节体内钠、钾的代谢)、性激素(以雄激素为主,促进男性化,促进蛋白质合成);

肾上腺髓质(中心部分)主要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两者的分泌比例为4:1,以肾上腺素为主。两者的生物学作用都与交感神经系统紧密联系,作用广泛。如在应激情况下升高血压,改善氧的供应,增加能源物质的供给(主要差别是:肾上腺素往往通过增加心跳次数和心输出量、而去甲肾上腺素则往往通过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来实现上述目的))。

(5)脑垂体

、感觉和知觉过程

感受器的一般特性:

适宜刺激:最敏感的刺激类型;

换能作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变为相应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相应部位(化学刺激、光刺激等变为电刺激)。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和特征:非“全或无”;有总和现象;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膜上扩布;引起邻近区域产生动作电位,其强度决定了神经冲动的频率和数量。

编码作用:感受器将外界刺激转变为神经动作电位序列,就是一种编码作用,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视觉与听觉的编码作用。

适应作用:所谓适应现象即指在刺激感受器的刺激仍存在时,而感觉逐渐消失。根据感受器适应速度的差异,分为快适应(受刺激时只在刺激作用的短时间内有传入冲动发放,以后刺激虽然存在,但传入冲动可持续下降,逐渐降低到零)和慢适应(可较长时间维持冲动的水平)。这种差异的意义在于把刺激的变化或不变信息提供给大脑以反映刺激的有效性:快适应类似于信息封闭;慢适应有利于对某些机能的持续调节。

侧抑制:相近的神经元彼此之间发生的抑制作用,即在某个神经元受到刺激而产生兴奋时,再刺

激相近的神经元,则后者所发生的兴奋对前者产生的抑制作用。现象有:对比作用和尖锐化作用。主要出现于感觉系统的周缘或低级部分,大脑皮层也可能存在。提高刺激/背景的对比度,有利于对特定刺激的精确分析。

感受野:感受器受刺激兴奋时,通过感受器官中的向心神经元将神经冲动(各种感觉信息)传到上位中枢,能有效影响/引起某感受细胞兴奋性/充分反应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有视觉感受野、听觉感受野、触觉感受野。

视觉信息的加工编码(PPT3-30):

视觉信息存在三个水平的编码:低级中枢(神经节细胞)、皮层下中枢(外侧膝状体)、高级中枢(视皮层(至少存在三种类型的感受野:简单型、复杂型和超复杂型));

空间(位置、深度等)编码的特点有:各级中枢的感受野是空间编码的生理基础,神经组织所保存的外界世界的图象不是外界世界图象的简单复制。

视知觉机制:

眼动机制和眼的折光成像机制—视网膜的光感受机制---视觉信息传递(视神经,外侧膝状体是皮层下的视觉中枢)---视觉信息加工和编码。

猴皮层中发现,至少存在20多个视觉功能区;

在这些皮层区,按两大系统多层次地实现着顺序编码过程:腹侧系统、背侧系统;

在两大系统内部存在信息加工的多层次结构,随层次增高,神经元的感受野增大;高层次功能丧失并不妨碍低层次的功能,但影响其效率。

视觉特征提取的理论与功能柱(书本):

面孔识别的ERP研究:随刺激面孔复杂性和信息量增多,人类被试ERPs潜伏期发生显著变化。从面孔与非面孔、熟悉人与陌生人一直到面孔的匹配性,发生显著差异的ERPs成分依次为P2,P3和N4,说明加工过程逐渐复杂,信息量多的刺激引起幅值高的ERPs成分,表明有更多消耗的控制加工过程参与。

脑的面孔认知单元:这些面孔认知单元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以观察者为中心的细胞(Viewer-centred cells),不论熟悉人还是陌生人,只要有面孔呈现,这类细胞就发生反应,根据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相对位置关系,这类细胞叉可分为5种,即正面脸、左侧脸、右侧脸、上仰45度脸和下俯45度脸;另一大类细胞称以对象为中心的细胞(Object-centred cells),不管是正位、侧位、仰面还是下俯脸,只要是特定的熟悉人面孔出现,都发生同样的反应。前一类细胞似乎是以并行的自动加工过程为主,后一类细胞则是特异选择性控制加工过程的单元。

视觉失认症(Agnosia):是一类神经心理障碍,患者意识清晰,注意力适度,感觉系统与简单感觉功能正常无恙,但却不能通过视觉系统识别或再认物体,对该物体也不能形成正常知觉。患者的初级视皮层17区、外侧膝状体、视觉通路、视神经和眼的功能和结构正常无损。失认症是知觉障碍,不是因感觉系统的损伤,而是由高层次脑中枢间的联络障碍所致。对失认症的研究可以揭示知觉脑结构的基础,从大体解剖学知觉的神经基础上说明基础。从而证明知觉是许多脑结构和多种脑中枢共同活动的结果。分为:统觉性失认症、联想性失认症、颜色失认症、面孔失认症。

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PPT3-37):

音高的神经编码:

耳蜗和低级中枢中的编码:音高神经编码的有关学说(书本:[德国]黑尔姆霍兹--共振假说、频率理论、[匈牙利]贝克西--行波学说)之间是细胞分工编码与频率编码之争。

听觉通路和听觉中枢的编码:在听觉通路上每个神经元有其最敏感的反应的频率,主要为细胞加工编码。

音强的神经编码:在外周和中枢内对音强编码的机制较为复杂。可分为级量反应式、调频式和细胞分工等三种形式的编码。(书本+PPT3-41)

在双极细胞单位发放以前的各个环节上,均是级量反应式的编码过程,没有潜伏期、不应期和适应现象。毛细胞的级量反应不仅决定于音强,还制约于传出抑制机制。

在耳蜗螺旋神经节内的双极细胞至皮层下的各级听觉中枢内,均实现着调频式的编码过程,把音强的信息转换为神经元单位发放的频率变化。神经元发放频率不仅决定于声音的强度,还制约于它的音高。

在听觉通路上从低级中枢到高级中枢,神经元的反应区基本由大变小,说明高级中枢神经元之间的细胞分工编码逐渐发挥更高大的作用。在大脑皮质中,就全是细胞分工编码了。

音色的神经编码

音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双耳听觉)

听觉失认症(书本+PPT3-42):听觉失认症的患者,大脑初级听皮层、内侧膝状体、听觉通路、听神经和耳的结构与功能无异常,但却不能根据语音形成语词知觉和不能分辨乐音的音调,也有些患者不能区别说话人的嗓音。相对应的病症称为:词聋、乐音失认症和嗓音分辨障碍。

幻肢痛:重伤患者有时反而感觉不到疼痛。说明了痛觉的直接通路或基本机制受到脊髓和脑的强有力的调制作用。

痛觉理论(PPT3-48~50):

强度理论认为超强刺激导致神经冲动的齐射,超常性高频神经冲动是疼痛感的生理基础。但是电生理学研究发现,产生疼痛并不一定总伴随神经冲动的高频齐射。

模式理论认为疼痛刺激引发出特殊模式的神经冲动是痛觉形成的生理基础。它与强度理论都属于神经信息编码的理论,都能解释痛觉没有特殊感受器的事实。

专一性理论认为存在着多模式有害刺激感受器,这种感受器对各种刺激均可发生反应产生痛觉。依据有:皮肤上存在许多痛觉触敏点,强、弱刺激均可引起痛觉;组织中的大量游离神经末梢可能就是这种多模式有害刺激;感受器奴夫卡因可局部麻醉、强电刺激可兴奋第四类纤维。但是,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内也大量存在Ⅲ类和Ⅳ类神经纤维,但没有专一性,这一事实无法支持专一性理论。

闸门学说认为痛觉制约于中枢控制系统和闸门控制系统的作用。从周围神经接受感觉信息的脊髓细胞起着闸门作用,控制着高一级的痛觉传递细胞,接受较粗的神经纤维的神经冲动时,闸门细胞快速兴奋,对传递细胞产生抑制效应,关闭闸门不能产生痛觉;较细的神经纤维传来神经冲动时不能引起闸门细胞兴奋,闸门开放,神经冲动直接引起传递细胞兴奋,将神经冲动传至高级中枢产生痛觉。(SG为脊髓后角的胶质细胞区,T为脊髓后角的第一级神经细胞。)可解释一些实验事实:幻肢痛→高级心理活动对痛觉的调节;感染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疼痛(粗纤维受损,闸门开放);轻轻抚摩或振动可起到止痛作用(粗纤维兴奋,闸门关闭)。

体觉失认症:顶叶皮层的中央后回躯体感觉区结构与功能基本正常,但此区与记忆功能和语言功能的脑结构间联系受损,则引起实体觉失认症、皮层性触觉失认症和本体觉失认症。

聋哑人的失语症:失语症是一类由于脑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语言理解和产出障碍。这类病人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与语言有关的外周感觉和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无恙,是语言中枢局部损伤所造成的一类疾病。失语症研究所提供的事实,有助于对言语思维脑机制的认识。

手势语虽然与发音器官无关,但也是人类运用的一种语言。实际上它和书写的动作是同样性质的。研究运用手势语者的失语症对认识语言的实质及其脑机制很有帮助。

研究者可以探讨手势语和有声语言的神经组织是否同属于一个系统,例如,手势语的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是否也在左半球是否也涉及到正常人的语言区有研究表明,口语和手势语的神经控制机制是相似的。

、注意的生理基础

注意:脑干网状结构(广泛刺激大脑皮层兴奋)+中脑网状结构(对丘脑网状核的泛化性抑制);大脑皮层(额叶);边缘系统的大量注意神经元。

大脑皮层与注意的关系:

(1)平均诱发电位的研究

魏景汉等人的研究:增加物理强度,诱发电位晚成分的波幅升高,潜伏期缩短;增加心理强度,波幅增加,潜伏期延长。

动物实验:猫的皮层视觉(闪光)诱发电位和听觉(短声)诱发电位的晚成分均因分心而降低了波幅。

(2)单个细胞放电的实验研究

猴子实验:额叶细胞的反应加强反映视觉信息引起眼动转移的过程;顶叶细胞的反应加强反映总的注意系统的工作。

额叶在选择性注意中的重要作用

额叶的功能:直接参与由言语引起的激活,对动物和人类行为进行调节计划和控制;不仅能维持网状结构的紧张度,而且对外周感受器具有抑制性作用;

对额叶损伤病人的观察:病人对新异刺激所产生的干扰过分敏感;

对额叶切除动物的观察:有选择的行为出现严重障碍,不能抑制无关刺激的干扰。

有关注意机制的理论

信息加工的过滤器理论和衰减理论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非随意注意,PPT4-14):

索科洛夫Scokolov NE对朝向反射的研究发现:a结构特征:朝向反射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的复杂功能系统;b反应特征:新刺激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活动模式不匹配。

神经活动模式匹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在传出神经中,对感觉神经元传入的信息模式与中间神经元保存的以前刺激痕迹的模式进行比较,如果两个模式完全匹配,传出神经元不再发生变化;不匹配,则传出神经元反应;不匹配所引起的神经系统反应增强效应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结构和环节中均存在。

证据:用ERP研究,初次应用新异刺激引起的初始性朝向反应和消退之后刺激模式变化引起的易变性朝向反应不同,两者的脑事件相关电位变化不一,神经机制也不相似。在易变性朝向反应中有特异性脑事件相关电位波:MMN(不匹配负波)。

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PPT4-16~17):

基本观点是:丘脑网状核在注意机制中起闸门的作用;中脑网状结构的兴奋使丘脑网状核发生泛化性抑制(非随意注意);额叶–内侧丘脑系统的兴奋引起丘脑网状核的特异性兴奋(随意注意),从而对脑干网状结构产生抑制功能,使干扰项刺激信息很难穿入脑高级中枢。

理论证据:破坏动物额叶皮层或冷冻阻断额叶-内侧丘脑系统的功能;利用埋藏电极进行刺激的方法发现,内侧丘脑和丘脑网状核内对各种刺激模式具有明显的局部对应关系。

注意缺陷障碍

视觉忽视:病症:视觉忽视病人通常右半球顶叶受损.这种损伤导致他们在简单的定向任

务上存在困难,换句话说,他们不能注意到对侧空间.这种典型的视觉忽视病人,可能会撞上其左侧视觉空间里的东西,可能只吃盘子中右侧的食物.当要求临摹一幅图画时,病人可能只图画右边的一半或图画中物体的右边的一半.要求划线时,病人可能只划右边的一半.病人并不觉得自己的作业有多奇怪.值得注意的是,同左顶叶损伤相比,右顶叶损伤更容易造成单侧视觉忽视。

病因:高层次注意搜索障碍:如有损伤,损伤部位在初级视皮层和视觉通路以外;虽在脑外伤后出现,但往往未见脑内有器质性损伤;在脑受伤后8~40周后逐渐自动消失。

(2)MBD(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轻度脑功能失调

病症:注意力不易集中,冲动任性,学习困难,爆发性情绪变换等;

病因:不能肯定(或否定)脑轻度受伤造成(可能与环境污染有关);

因素:遗传、教育和环境因素对MBD的形成有一定的意义;

研究:平均诱发电位的N1波;脑电的40次/秒波。

、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

学习的类型:联想性学习、非联想性学习:敏感化、习惯化、认知学习、情绪性学习、印记性学习

非联想性学习(书本):之所以称为非联想式学习,是因为行为变化仅由单一模式的刺激重复呈现而引起,与之相应在脑内引起单一感受系统的兴奋变化。有两种学习模式:敏感化与习惯化(与13反射中的概念有一些出入)。

敏感化:重复刺激不但感觉阈限不再增高,反而有所下降,这就是敏感化。(有生物学意义的刺激)

习惯化:重复刺激,对刺激的反应逐渐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称为习惯化(没有意义)。

与学习和记忆有关的脑结构(PPT5-6~11)

乳头体与丘脑(科尔萨科夫综合症):

科尔萨科夫综合征表现为选择性的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近事遗忘、时间及空间定向障碍;由硫胺缺乏而引起,其通常引起丘脑损伤,并可能伴生下丘脑乳头状体损伤和典型性大脑萎缩。Korsakof综合征病人因慢性酒精中毒,硫胺(维生素B1)缺乏致背内侧核、乳头体和其它脑区的损害会产生严重的逆行和顺行性遗忘。

乳头体和丘脑背内侧核:丘脑背内侧核与记忆障碍有关。

Spregal:丘脑背内侧核破坏手术,病人记忆有严重缺陷。

Victor:解剖病人身上出现丘脑背侧内核病变,与记忆障碍有一定的关系,但乳头体与记忆关系不肯定。

Mair:行为测量Korsakof病人大脑,进行测试,死后解剖,结果发现两病人伴有乳头体坏死和丘脑背内侧核损伤,即丘脑与遗忘的关系比较明确。

海马:

实验的证明:海马病变引起的记忆障碍(Piercey(1964)的研究):两侧性海马病变疱疹性坏死性脑炎引起近时记忆遗忘(尤其带情感色彩的记忆);但与Korsakoff 症存在差异:虚构现象;

切除海马引起的记忆障碍(Scoville WB的研究(.病例)):存在严重的顺行性遗忘;但存在某种类型的学习和保持,如“镜画”操作;病人能够记忆“如何”去做,而不能记忆做的是“什么”。

电生理的研究(Thompson RF的兔子实验):在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海马神经元的活动似乎能迅速反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特殊的时间偶合作用。

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机制:海马神经元在条件反射中的放电是原发性的;海马是对感觉体

验进行加工、转化为记忆贮存的关键部位之一;在记忆初期对记忆的巩固有作用;海马似乎在学习空间关系时特别重要。

杏仁核:在联系不同感觉所形成的记忆中起重要作用(延迟性非配对样品实验(切除杏仁核破坏了视觉和触觉信息的会聚));杏仁核的功能联系的研究支持它在厌恶学习过程中起作用,它会激活乙酰胆碱能注意系统、交感神经系统和促进加压素的释放。

颞叶: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都表明颞叶病变或切除会导致记忆障碍;颞下回在视觉辨别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

前额叶:与时间和空间综合学习行为有关。但不尽然!人和动物实验的研究都提示前额叶与工作记忆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功能神经成像研究显示事件记忆的编码过程与左侧前额叶(BA,10,45,46,47)的激活有关,而记忆的提取则与右侧前额叶(BA,9,10,46)的激活有关。前额叶的背外侧区是参与工作记忆的最重要的脑区。

短时记忆的学说返回环路学说:神经系统中皮层与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某种闭合的神经通路。(短时记忆的基础)

?内容:大脑皮层受刺激所引起的兴奋可持续:当一个强直刺激持续刺激大脑一秒钟拿掉后,发现即使刺激已去除,被刺激的局部区域在短期内持续兴奋,即持续发放动作电位,由局部的返回环路引起

?依据:任何能使脑功能发生普遍障碍的因素都可打消短时记忆且不能恢复

Jarvik的实验证据:跳台实验——电休克对记忆的影响:当大白鼠学习跳台后(学习的不是很完全,即短时记忆)给它一个电休克,震荡环路停下后,忘记刚才学习的东西。如果学习很多次变成长时记忆,则电休克后还记得学习的东西,证明对短时记忆有影响

?解释:操作条件反射;猫偶然碰到杠杆获得食物,收到视觉和味觉的双重刺激,

双重环路

(1)杏仁核和海马的作用和特征相近

a 边缘系统的两个主要成分

b 将感觉转化为记忆贮存的关键部位

(2)记忆存在双重环路的理由

a 两者功能可以互相替代(某一个损伤记忆不会完全损伤)b间脑部分结构受损也会导致遗忘症

Aggleton JP的研究:损伤接受海马和杏仁核传入纤维的间脑部分;只损毁其中一个结构(海马&杏仁核)记忆不会完全丧失。

长时记忆的学说:突触学说:突触易化是长时记忆的基础:记忆环路各个突触发生易化→新的刺激容易引起记忆环路发生兴奋→得到重复的感觉体念→记忆越来越巩固(突触易化越明显)。

突触易化是指前一次递质的作用使得突触后膜部分去极化,使得下一次兴奋传导来时更易发生AP

支持突触学说的证据:冷冻、电休克或其他方法使脑失去活动对长时记忆并没有影响;观察发现,在长时记忆形成中,突触的生理和结构均发生变化。

突触学说存在缺陷:单个突触是极小的单位,而脊椎动物的行为是由千百万个细胞共同作用成,局部细胞的易化不足以导致变化;整体的活动是靠所有神经元的共同活动,不能依靠单个神经元的易化来实现。

经验对脑的解剖方面的影响:Rosenzweig MR等人(1961)的大白鼠实验中,他们不仅肯定,不同年龄的大鼠在丰富环境中生活一段时间后,其大脑皮层的重量和厚度都有所增加;而且发现,幼鼠从断奶(25 日龄)以后若被饲养在丰富环境中的话,这种影响就更大些。丰富的环境使老鼠的大脑神经元更大。另外在丰富环境中长大的老鼠的大脑中的神经突触比在贫乏环境中长大的老鼠的要大50%。说明,经验对脑解剖学和脑化学有着明显的影响。

长时程增强效应:

(1)1966年,Lomo首先报道:电刺激内嗅区皮层向海马结构发出的穿通纤维时,在海马齿状

回可记忆出细胞外的诱发反应。1973年,Bliss首次将类似的突触易化现象称为“长时程(突触)增强”。LTP具有联合性和特异性。

LTP与记忆的关联:行为反应习得有一个过程,而习得性LTP的形成也有一个过程,且两者对应;

学习时,突触增强效应的最高水平先于条件性行为的最高水平;而在习得性行为消退时,LTP 的完全消退也超前于行为的完全消退;

记忆能力与LTP具有相关性(Barnes的比较研究);

学习障碍与LTP变化具有一致性(梁波和李君的研究)。

LTP缺失:有资料否定LTP与学习、记忆的相关性,LTP不是唯一机制。

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压抑(LTD):虽然不是很常见,但在中枢神经很多部位能观察到LTD现象,最早发现小脑LTD明显。

学习和记忆与神经递质、激素之间的关系

乙酰胆碱(Ach)对学习和记忆的作用:

JA的研究(抗胆碱脂酶(AchE)——二异丙基氟磷酶)

用这种物质可以提高大脑中乙酰胆碱的含量。发现学习后四天对大脑注射这种药对学习没有影响,学习后7天对大脑注射这种药对学习有副作用,学习后21天对大脑注射这种药对学习有正作用。

记忆的存储和提取和乙酰胆碱的特殊能效关系,记忆最牢固的时候为第7天,而后慢慢遗忘。适当乙酰胆碱对于学习来说最有效,而非越多越好。在第七天时学习最佳状态,乙酰胆碱含量最多,所以如果加乙酰胆碱的数量则过多,对学习不利,第21天乙酰胆碱含量不多,所以如果加入达到最佳水平则能帮主学习和记忆。

B.罗森茨韦格(Rosenzweig)的研究(老鼠):

乙酰胆碱含量比例高的大鼠学习能力较强。在深处丰富环境的老鼠的大脑组织中,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酶更具有活性。--36题

C.对人类的观察(东莨菪碱):

东莨菪碱是作用于乙酰胆碱M受体的抑制剂,因此可以降低乙酰胆碱的作用,从而可能使得小鼠的学习记忆行为发生障碍。

氨基酸对学习和记忆的作用:

的研究(GABA):

注入GABA后提高学习效率,训练两小时后注入无效。

B.海登的研究(亮氨酸)(老鼠):

先让大鼠用相反于用爪习惯的爪子抓取食物,注入亮氨酸,学习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亮氨酸在皮层中,但随着学习的持续,海马中的亮氨酸减少。学习成功后,皮层中蛋白质合成速度加快,证明海马在学习初期(记忆巩固阶段)有效果。

肾上腺素对学习和记忆的作用:对促进学习和记忆保持。

PE的大白鼠趋光研究:

大白鼠趋向暗处。电击让大白鼠趋光。电击产生肾上腺素。给予大鼠弱电击,检查肾上腺素分泌量,检查正常电击的差值,再注射肾上腺素(电击与肾上腺素同时给予),则两者(只有强电击和弱电击和肾上腺素同时有)情况一样。

B.音乐背景的研究:

将动物麻醉,一组给音乐背景,一组则不给。音乐背景下给予电刺激。探测音乐和电刺激之间能否建立联系。给音乐背景又分两组,一组注射肾上腺素,一组注射生理盐水。说明麻醉状态(学习很弱)下,注射肾上腺素对学习有一定作用。

的幼年鼠和老年鼠研究:适当的肾上腺素能改善由年龄带来的记忆遗失

出生16天的幼鼠给予回避反应,第二天无记忆;若回避反应后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则幼鼠第二天仍有记忆。老年鼠(2~3岁)遗忘信息速度比较快,电刺激两岁的大鼠建立反射,一小时检测发现有记忆,第二天变现出一定程度的记忆,一周后检测发现动物出现严重的记忆衰退。如果老年鼠学习后立即注射肾上腺素则一周以后老年鼠还有记忆。

(4)神经肽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学习和记忆与生物大分子之间的关系(信息贮存器):

(1)RNA与学习、记忆之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迁移(Jacolson A):RNA是记忆编码的基础,将经过训练的动物RNA提取出来,注射到未经过训练的动物中,则能带动未学习过的动物学习。

B.学习引起的RNA变化:海登的大白鼠“走钢丝”研究;

训练大白鼠走绷紧的绳子。被动训练的大白鼠被放在平台上转动。发现训练的大白鼠RNA 含量比被动训练的高。

合成的促进或阻断研究:

TCAP(Tricyanoaminopropeno):这种药物促进RNA的合成。注射这种药物的动物学习保持提高。

Dinyman 等人(8-氮鸟嘌呤):氮鸟嘌呤,阻断RNA合成。先学好的立即注射药物再学习某一种东西,发现先学习的无影响,后学习的有影响。说明RNA与短时记忆有影响。

Squire—放线菌素:阻断RNA的合成。学习后立即注射,发现引起了遗忘。但如果不是在学习后马上注射,而是在7后再注射,发现没有引起遗忘。证实了RNA与短时记忆有影响的说法。

Agranoff 对鱼的研究(Comptotnecin)

(2)蛋白质与学习、记忆之间的关系(对于长时记忆痕迹的形成,合成新的蛋白质是必须的)

A.迁移实验(Ungar):“恐暗素”;

训练动物对噪音和气流无恐惧。一组对噪音无恐惧,一组对气流无恐惧。获得了噪音蛋白质的动物对噪音选择性的害怕,或者了气流蛋白质动物对气流的选择性害怕

B.干扰蛋白质合成:长时记忆障碍;

Floxner L的实验:嘌呤酶素;第一次在颞叶注射,3天后有影响,6天后无影响(说明此时颞叶无作用);训练后在额叶、颞叶等注射,60天还是有影响。说明记忆从颞叶向外出扩散。

Barondes的实验: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对记忆有影响,但这种影响与时间和位置有关系。

40.人类的记忆障碍

(1)记忆增强

(2)记忆减退

顺行性遗忘症:顺行性遗忘症是对造成失忆的事件后发生的事物发生遗忘的失忆症。

逆行性遗忘症:指回忆不起在疾病发生之前某一阶段的事件,过去的信息与时间梯度相关的丢失。

界限性遗忘症:突然忘记某阶段和某事有关系的经历,称为界限性遗忘。

心因性遗忘症: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心理因素而造成的遗忘症,如情绪等。

记忆错误:

记忆错构症:指记忆的歪曲或篡改,见于老年性精神病或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患者。这种记忆障碍是把真正的事实与幻想混淆在一起。

记忆恍惚:似曾相识症(接触完全陌生的事物时,有一种早先经历过的熟悉感)、旧事如新(在感受早已熟知的事物时,有一种初次见面的陌生感)。

记忆虚构:回忆时,将过去从来没有发射过难过的事情或幻想中的事实,用肯定的态度陈述,并坚信确有此事,毫不才知其谬误。最典型的为Korsakoff 综合症。

关于电刺激老鼠大脑的阳性强化反应,娱乐反应。可不可以称刺激区域为娱乐中枢为什么

答:不能。虽然在内侧前脑束后部的阳性自我刺激反应率最高,因为多巴胺能神经通路和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在这里会合,这里的电刺激可以同时引起两类化学通路的兴奋。但是,大量的实验发现,阳性自我刺激的脑结构并非愉快中枢或阳性情绪体验中枢,任何一些脑结构的切除都不影响自我刺激行为,所以不存在它的特定中枢。动物压杠杆的自我刺激行为与驱力状态的性质无关。无论食物、水或性等任一种驱力均可同样影响某一脑区的自我刺激行为。反之,自我刺激现象引起本能行为的增强也没有特异性,而决定于环境中存在着的客体,哪种客体存在就会增强哪种本能行为。更多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认为,脑结构的电刺激可以作为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联系的强化因素。换言之,脑的自我电刺激可以易化给定环境条件下出现的行为模式,不论其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如何。脑组织受到电刺激的时刻,动物正在按压杠杆,动物看见的也是杠杆,所以脑的自我刺激就会强化这种行为。

自我刺激是一种研究与某些功能有关的脑区的实验方法。即将电极埋藏在脑内某一部位,电源开关是安装于实验箱内的一个杠杆,动物只要一按杠杆,电极所在部位的脑组织就受到一次电刺激。

、言语与思维的脑机制

失语症概念及其类型(书本):

(1)失语症(Aphasia)概念:由于脑(言语中枢)局部损伤而出现的言语理解和产出障碍。特征是意识清晰、智能正常,与语言有关的外周感觉和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无恙。

(2)失语症类型:运动性失语症(布罗卡区);感觉性失语症(韦尼克氏区):听觉失语症、视觉失语症(失读症);传导性失语症;皮层间失语症;命名性失语症;完全性失语症。

聋哑人的失语症:手势语不仅能表现出细腻的情感,还能表现出方言的特征。

聋哑父母养大的孩子,后来也患有失语症,结果发现他的手势与写字能力都有了严重障碍。

天生的聋哑人,断层扫描,左颞叶皮层中损伤,同时不能做手势语了,过一段时间慢慢恢复,但有错误性东西,只能做简单的,这些错误与有声语言中相似。

结论:手势语与有声语言神经控制机制相似。

失语症研究所提供的事实,有助于对言语思维脑机制的认识。手势语虽然与发音器官无关,但也是人类运用的一种语言。实际上它和书写的动作是同样性质的。研究运用手势语者的失语症对认识语言的实质及其脑机制很有帮助。研究者可以探讨手势语和有声语言的神经组织是否同属于一个系统,例如,手势语的大脑皮质的控制中枢是否也在左半球是否也涉及到正常人的语言区

双语者的失语症:因大脑损害导致病前熟练掌握两种语言的人产生两种语言的障碍称为双语失语症。(来源文献)

两种语言中的侧重会对失语症的严重情况产生影响。相当数量的人出现失语时两种同时障碍。少数人的言语恢复有先后顺序,一些一种语言的恢复会抑制另一种语言的恢复。

电刺激大脑引起的言语障碍(大脑皮层区域的研究):

(1)Penfield 的电刺激实验:电刺激大脑皮层特定区域,可以抑制语言。

(2)皮质功能图(三个系统):

第一、言语输出(与布罗卡区有关):刺激时停止说话,当刺激撤出时,病人正常接着刚才的话说。主要集中在额下回运动区域。

第二、言语输出(与韦尼克氏区相关):被刺激时改变正常的运动模式,不能正常辨认别人的话,如辅音(b,p,n,l等)。

第三、位于第二个系统的旁边,电刺激这个区域会引起记忆错误。

言语、思维与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一侧化:

割裂脑的研究

两半球可以独立工作;

右半球的词汇容量和对文法的运用能力低于左半球:只有发生在左半球的过程被试才可能用语言表示出来。

(2)人类正常被试的研究

韦达(Wada )试验:考察人脑言语功能的不对称性(单侧注射戊巴比妥(一种麻醉药));

双耳分听试验:考察言语听觉功能的两半球不对称性;

速视器试验:考察言语视觉功能的两半球不对称性。

(3)现代脑成像技术的研究(利用PET研究言语的例子)

Petersen SE 的研究:

测量言语感知、言语运动和联想时的脑区域性血流量;

采用减法实验设计:

第一组:言语感知的血流量减去安静状态下的血流量(基础值);

第二组:言语运动的血流量减去言语感知的血流量;

第三组:联想情况下的血流量减去言语运动情况下的血流量。

(答:利用脑成像技术设计实验,探究不同言语过程脑区域血流量的变化)

结论:视、听皮层、面部感觉和运动皮层、甚至扣带回都与言语过程有关。

Cohen RM的研究(18F-2-葡萄糖):噪音时,颞叶糖代谢增加;目标时,颞叶和左额叶糖代谢增加。

Rumsey M的研究。

、情绪的生理基础

认知学说:生理因素+认知因素:(具体看另附word,情绪的双因素理论)

每个人都是以刺激的性质、周围情境状况,自己对周围情境的认知来解释外界刺激引起的内脏活动,并且生理因素由经验来塑造,不同的情绪取决于对情境的解释,不同解释产生不同情绪结果。

Schachter的实验结果:

注射肾上腺素(告知、不告知、错误告知、安慰剂),分为两种情境(快乐、愤怒);

被试被告知注射肾上腺素后,不会对实验结果有很多影响,因为对自己身体的变化有更合理的解释。

但如果没有被告知,则表现出特别快乐、特别愤怒。

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测谎与生物反馈(与运动障碍的治疗结合)

(1)测谎:经过长期的训练,还是有一部分人能控制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因此测谎时的生理反应不能作为定罪依据。

(2)生物反馈

定义:被试利用自身发出的信号有意识地控制自主系统活动的技术;

应用:放松,血压、温度和其它疾病(如运动障碍)等的控制。

去大脑皮质的怒反应:假怒、

把狗的大脑皮质去掉后,通常意义上的抚摸会出现强烈的怒反应,朝人吼叫。之所以称为假怒反应,是因为这种怒反应没有针对性。产生假怒有一个前提:下丘脑正常。如果下丘脑或脑干被破坏,那么怒反应会消失。

结论:怒反应与大脑皮质有关,情绪反应与下丘脑也有关系。

···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

意向控制的假臂:利用大脑的想象运动所产生的信号来控制肢体。假臂中装很多电动机(马达)使手可以多方位多角度运动,受很多计算机的控制(大脑产生的意向,成为控制信号)。

电刺激小脑治疗运动障碍:研究发现,小脑中产生的很多信号都是抑制性的。通过刺激小脑产生抑制信号,使一直紧张的僵硬肌肉放松。

情绪反应的神经化学调节:

儿茶酚胺:多巴胺(DA)、肾上腺素(Adr)、去甲肾上腺素(NA)

与情绪反应最有关的神经递质是儿茶酚胺。研究发现:

情绪紧张可以引起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合成和应用的增加:电刺激猫的杏仁核,可以引起猫的愤怒反应,可以观察到猫脑内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增加。

大鼠在形成条件反射后,痛信号会引起情绪反应,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含量增高。

注射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药物会抑制愤怒。

长期服用利血平(降血压,抑制NA合成)的药物的病人会产生抑郁症状。

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可以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再失去,NA含量升高。

治疗狂躁症可以加速对NA的再失去,减少NA的含量。

(2)5-羟色胺(5-HT):中缝核团、对绿苯丙氨酸

A.在严重紧张情境下,5-HT含量下降。

含量下降导致情绪变化,5-HT变化产生的效应比多巴胺大。

C.攻击性行为与5-HT有关,5-HT起到抑制作用。

D.中缝核团含有5-HT神经元。

E.对绿苯丙氨酸,5-HT阻断剂。注射后导致攻击性行为增加。

精神分裂症的生物化学研究

(1)多巴胺假说:精神分裂症是由于脑的代谢出现障碍,导致脑内某些化学物质--主要是神经递质的聚积过剩或消耗过多引起的。

·证据:许多临床和实验发现,多巴胺水平异常是精神分裂症的共有特点

苯异丙胺能加剧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神经化学作用是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特别是多巴胺的释放,也能延长释放后的多巴胺的作用时间,阻止多巴胺的回收。注射氯丙嗪可以减轻苯异丙胺的精神病,也可治疗精神分裂症。氯丙嗪是一种阻闭后突触多巴胺受体的化学物质,有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另一依据来自对帕金森氏病的研究,也是一种运动障碍病。病因是脑中的黑质细胞溃变,而这些细胞含有多巴胺。这种病在服用L-多巴后可以得到缓解。L-多巴是多巴胺的先成物,它能增加多巴胺的释放量。

(2)病毒假说:也是代谢异常,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物质,这种物质原来是没有的,而且是有毒的,对人体有害。

甲基转移假说:脑内的有机分子增加了一个甲基,就能变为有害物质,有致幻作用;

苯乙胺

6-羟多巴胺:神经毒物,能导致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异常;

内啡呔:镇痛,促进记忆。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内啡肽更高。

、运动和意志行为

、睡眠和觉醒

睡眠的类型及其特征:

对成年人来说,慢波睡眠又划分为Ⅰ、Ⅱ、Ⅲ和Ⅳ等四个时期

睡眠的神经机制:

(1)睡眠是一种消极的过程

“分离脑”和“分离大脑”的实验:去感觉传入是睡眠的基础(Bremer)。--第7题的孤立脑和孤立大脑动物。

分离脑:延髓横断(大脑和脊柱),发现动物大脑EEG还是有睡眠和觉醒的特征。觉醒:猫瞳孔放大。眼球会追踪运动物体。睡眠:猫瞳孔缩小。

分离大脑:大脑皮层和皮层以下切断。EEG只有睡眠模式没有觉醒模式,即猫的瞳孔只有缩小没有扩张。

结论:所以感觉传入是睡眠的基础。

(2)睡眠是一种积极的过程

A.网状结构活动降低是睡眠的基础之一

实验:感觉传入破坏掉,不破坏脑干网状结构,动物不会持久的睡眠,即睡眠和觉醒两个过程都有。如果把网状结构破坏,动物会持久的睡眠。

结论:动物睡眠是因为脑干网状结构活动下降。

B.其它区域:中缝核,内侧丘脑,前下丘脑

睡眠剥夺对身心的影响:

(1)精神障碍:

特征为:(1)因人而异,有人没有显著影响,有人会产生精神分裂症的症状;

(2)可逆,一旦睡眠恢复,症状消失。

(2)睡眠补偿:时间补偿,眼动等的补偿

睡眠与学习:睡眠中的学习能力较弱;睡眠对长时记忆有积极影响。

(1)在睡眠的过程中学习词,能记下的很少,但确实能学;

(2)睡眠对长时记忆有积极作用,作用强度说法不一

实验组:被试上床前学习词,睡眠8小时测记忆效果

对照组:被试早晨学,傍晚测验

(但是有人认为这种测试方法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白天会受到更多的干扰)

(3)快波睡眠对保持记忆痕迹提供了很多的条件。

失眠(Insomnia):

入睡困难:情绪紧张、激动、焦虑导致入睡困难;

夜间觉醒:入睡不一定有问题,夜间多次觉醒,醒来并不易睡着;

早醒:入睡不一定有问题,很早就醒了,觉醒后无法再次入睡。

精神疾病的睡眠障碍:

精神分裂症:失眠、发作前的一周睡眠时间非常少。睡眠的补偿不完全,快波睡眠补偿相对完全。抑郁症:不同类型之间的睡眠障碍可能不同

快波时间减少的比例大以及潜伏期都缩短;

抑郁症患者完全恢复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的时候,睡眠与正常人仍有差异;

具有抑郁个性生物学特征;

缓解抑郁症一个有效的办法:睡眠剥夺。

不同时期睡眠缺乏的补偿特点

答:在慢波四期进行选择性剥夺,结果发现四期睡眠的回跃现象,即在之后的正常睡眠过程中会出现更多的慢波四期睡眠。选择性剥夺异相睡眠,即每当快出现快速眼动时立即唤醒被试,数日之后常使人们陷入焦虑抑制状态,在之后的恢复正常睡眠中也会出现异相睡眠的回跃现象,当异相睡眠得到补偿后,被试的情绪状态也恢复正常。

、摄食和饮水行为

脑内控制摄食的系统:

双中枢说:下丘脑含有控制饥和饱的两个中枢,一个称为饥中枢,处于外侧下丘脑(LH),促进摄食;另一个称为饱中枢,在腹内侧下丘脑(VMH),抑制摄食。这两个都是一级中枢,所有其他影响摄食行为的脑区和因素都要通过这两个下丘脑中枢来起作用。

有些事实证明VMH和LH有相互的抑制作用。例如,当部分损伤大鼠的两边LH区时,它将有拒食的表现,但是如果同时有VMH区的损伤,它就比较容易吃食,这说明两个区域之间的相互抑制因同等的手术干涉,又取得了平衡。记录VMH和LH区的单个神经元的放电,证实它们之间有相互的神经连接,其中,一个区域的细胞兴奋能使另一区域的细胞抑制。这两个区域对外表的行为和内部的调节都有相反的影响。LH的活动加强摄食刺激的积极作用,促进吃食反应和提高体内食源的调动和利用率。VMH的活动加强摄食产生的刺激的讨厌的性质,促使停止摄食和提高体内食源的储藏和保留。

双中枢的假说受到了批判,一个原因是在解释损毁的效果时,其中一个争议是损毁后出现的症状是由于破坏了调整的中枢还是由于切断了过路的纤维束。另一原因是,研究者们发现有许多下丘脑以外的脑区也参与摄食行为的调整机制,而这些区域的作用并不只是通过它们与下丘脑的联系。例如杏仁核、额叶皮质和黑质中任一区域的损毁都影响摄食行为。

早期物理损伤,可能损坏胞体、神经团,也可能是其他的神经通路;如果VMH是饱中枢的话,动物应该一直不停的吃,没有静止期,所以体内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VMH损伤只是将控制系统的基准提高了;VMH损伤动物好吃懒做行为可能不是由于VMH损伤引起,可能是由于肥胖引起。(答:有人否认腹内侧丘脑的饱中枢,依据是什么)

影响摄食的其它机制

葡萄糖:

下丘脑存在与摄食有关的葡萄糖受体的证据;

肝内存在与摄食有关的葡萄糖受体的证据(葡萄糖、果糖、酮体、盐水);

胃和肠:没有胃的人也会有饿的感觉。

脂肪(血浆游离脂肪酸和甘油)

肠胃道:

口腔:假饲(食物并没有到胃里,而胃已开始分泌胃液,不停吃,会停止)、食管烫伤病例(对进食没有满足感)、志愿大学生所做的研究(尝和咀嚼)(橡皮管入胃,无满足感);

胃:胃膨胀是一种饱的信号,胃膨胀后神经元对味觉的反应减弱;

十二指肠:胆囊收缩素(CCK):把食物直接放入十二指肠引起的效应大于胃。

肥胖和厌食:

肥胖问题:

外在因素:肥胖者对外在因素(色香味)敏感,容易被激活,而对内部因素(有关摄食的生理信

号)不敏感。(肥胖者在亮暗处吃的量不同)

体重定点的变化:LH损害的动物维持较低的进食量和体重。VMH损害的动物维持较高的进食量和体重;肥胖人是因为标准上提了(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

神经性厌食(希望廋的愿望达到病理程度):LH功能失调、激素系统紊乱、心理因素。

60.饮水的类型

原发性饮水:由于体内缺水而进行(第一性饮水);

继发性饮水:不觉得渴但进行饮水(第二性饮水、备荒)。

水平衡的监测机制:(61.(个人觉得后面3条可以不用写- -)回答细胞脱水和血容量减少就够了)

(1)细胞脱水

A.渗透压的变化引起渴的感觉(渗透渴)(NaCl)

B.解释渴的三种假说:+浓度胞外>胞内;2.任何离子浓度胞外>胞内都可引起渴;3.细胞的脱水可引起渴。

C.下丘脑某些区域的细胞可能是渗透压感受器

(2)血容量减少

A.血管壁的压力感受器(低容积渴):肌肉紧张导致上升

B.垂体后叶分泌抗利尿剂:抑制肾脏排水

C.肾脏分泌肾素进入血液,合成血管紧张素(大分子)、血管紧张素Ⅱ(注射)

生理心理学论文详解

大学生抑郁症状况及相关理论的分析 摘要:抑郁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负性情绪状态,对个体的学习、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长期处于抑郁状态,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有学者指出,抑郁是21世纪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1】。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的发展,高校大学生因情感,就业,学习压力增大,大学生抑郁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因此开展大学生抑郁状况研究和相关理论的分析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分析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状况离不开对抑郁症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因此本文浅显地分析大学生抑郁状况及有关的相关理论来探讨其产生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抑郁相关理论产生影响因素 University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and analysis of relevant Theories Abstract: Depression is a more common negative emotional state, for individual learning, work, life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A long period of depression, and even lead to the occurrence of mental disorders. Some scholars have pointed out that depression affects human health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major risk factors [1]. Along with social progress,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due to emotional, employment, study pressure, depression, problems are more and more students, but also by the community's attention. Therefore, students carry out research and related depress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has an important rol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depression status without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depression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Students plain depression and related theories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factor.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depression relevant theories Impact factors 一引言 大学生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处于特定环境的大学生由于生理的、社会的、心理的变化、学业适应、人际关系、恋爱、自我意识等问题的出现和近年来学校的扩招收费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加剧,导致其抑郁症明显增多。我国心理学、医学及教育界不少学者对大学生抑郁状况已经开展了许多的研究工作。杜召云、王克勤对1579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轻度抑郁流行率为42.1%,重度抑郁流行率为2.1%。【2】李彤最新一篇关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抑郁发生率为38.5%,其中男生抑郁者所占比例为34.45%,女生所占比例为42.03%。【3】而北京市卫生局最新行病学调查显示,该市15岁以上人群中约有30万人正在罹患抑郁症,其中患有抑郁症的大学生不少于10万人。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抑郁状况的检出率较高,应当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探讨大学生的抑郁状况和发生机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心理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研究课题。本文

生理心理学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Ch1 导论 1.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极化 B.复极化 C.去极化 D.反极化 2.动作电位上升部分是由膜的()过程而引起的。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后超极化 3.()是神经递质。 A.核糖核酸 B.胆碱类 C.三磷酸腺苷 D.脱氧核糖核酸 4.大多数神经元的静息电位(极化)是()。 A .内负外正70-90毫伏 B .内正外负70-90毫伏 C .内负外正100-110毫伏 D .内正外负100-110毫伏 5.神经元的兴奋过程,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A .频率不变,幅值增高 B .频率加快,幅值不变 C .频率加快,幅值增高 D .频率加快,幅值降低 6.下列属于级量反应的电生理现象是()。 A .后兴奋电位 B .动作电位 C .峰电位 D .神经元单位发放 7.突触后电位的特点是()。 A.可以总和 B.快电位 C.双向传递 D.全或无 8.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A.隔核 B.屏状核 C.齿状核 D.球状核 9.______属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 A.脑神经 B.脊神经 C.脊髓 D.面神经 10.与内脏功能有关的大脑皮层区是____ 。 A.大脑皮层底面与半球内侧缘 B.大脑皮层前部 C.大脑皮层中部 D.大脑皮层顶部 11. ______组成纹状体。 A.豆状核与杏仁核 B.屏状核与尾状核 C.豆状核与尾状核 D.杏仁核与屏状核 (多选题)12. ____是边缘系统的结构。 A. 胼胝体下回 B. 海马结构 C.下丘脑乳头体 D. 桥脑被盖 13 .脑干的结构包括_______ 。 A .桥脑 B.中脑 C. 间脑 D. 延脑 14. _________是非条件抑制过程。 A. 外抑制 B. 延缓抑制 C. 超限抑制 D. 分化抑制 15. 下列属于可逆损伤法的是_____。() A.扩布性阻抑 B.吸出损伤 C.神经化学损伤 D.冰冻法 16 .下列_______是不可逆损伤法。() A .冰冻法 B.横断损伤 C.吸出损伤 D.电解损伤 单选)17. 把脑神经细胞的生物电活动的电信号放大,并描记下来进行分析的方法,叫_____法。() A. 损伤法 B.脑电图 C.刺激法 D. 记录法 填空 1、神经信息在脑内传递过程, 是从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 单位发放,到下一个神经元突触后电位的__________ 总和后再出现发放过程。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最新资料推荐------------------------------------------------------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1、婴猴的人造母亲依恋实验动物心理学家 Harlow 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实验研究。 他以罗猴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婴猴由人造母猴喂食。 人造母猴则分为二种: 一种由金属丝所构成,称为金属母猴;另一种外形与金属母猴相似,不同的是在其表层盖了一块绒布,称之为绒布母猴,两种母猴身上都附有可提供食物的奶瓶。 如果让婴猴自由选择,无论绒布母猴是否提供食物,婴猴总是选择绒布母猴,花大部分时间依附在绒布母猴旁。 婴猴只是在饥饿时才去金属母猴那里寻找食物。 分别由两种母猴抚养的婴猴对母猴的依恋反应也不相同,当实验者将玩具熊等陌生物体放入猴子居住的笼中时,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会立即逃到绒布母猴身边,紧紧依偎绒布母猴,表现出一定安全感,稍后,它会试图接近陌生物体,出现探索行为。 但在这种情境下由金属母猴抚养的婴猴产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它发现有陌生物体时不是逃向母猴寻求保护,也不依偎在母猴身旁,而是紧张不安,或者想将陌生物体推开,或者躲在一边,局促不安。 ■人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存在三种方式: 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2、奥尔兹的老鼠自我刺激实验实验者在老鼠的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 1 / 5

与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连。 老鼠只要按压杠杆,电源即接通,在埋电极的脑部就会受到一个微弱的刺激。 老鼠经过反复学习,逐渐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通过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 3、颜色与情绪反应关系的实验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红色可使人的心理活动活跃,黄色可使人振奋,绿色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紫色使人感到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减轻人的寂寞感,淡蓝色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英国伦敦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人到这里投河自杀,后来,将桥的颜色改为黄色,来此自杀的人数减少了一半,充分证实了颜色的功能。 4、情绪的脑切除实验 1892 年高尔兹发现切除大脑皮层的狗变得十分凶猛。 1925 年卡农等人对切除大脑皮层的猫进行了经典研究并确定了假怒动物标本的手术方法。 1934 年巴德把假怒一词引入生理心理学中。 他指出切除猫的大脑皮层之后猫对各种不愉快的刺激如轻触、气流等均表现出极度夸大的攻击行为表现: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 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 3.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 ● ● 耗竭 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NE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中扮演重要角色;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他与上述三个系统的功能是对立的。这些上行网状 模式,前额叶损伤导致了行动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了破坏。背外侧前额叶和扣带回是参与对许多不同新意刺激或微弱提示活动的注意的脑区。 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注意的转移机制:优势兴奋中枢的转移——优势兴奋中心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这种强烈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兴

生理心理学期末总复习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考试时间:2014年6月23日(周一)9:00-11:00 ?考试地点:新教205 ?考试题型及分值 一、选择题(20题,20分) 二、填空题(20空,20分) 三、名词解释(5题,20分) 四、简答题(3题,24分) 五、论述题(1题,16分) ?各章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生理心理学(P16) 脑功能定位说(P16) 脑功能整体说(P16) 脑功能系统说(P16-17) 第二章神经元与脑 神经冲动的产生及传导(P29-31,P58) 神经递质及其类型(P35) 受体(P38)

第三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 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层次与类别(P62) 研究人类的生理心理学的方法与技术(课件) 第四章感知觉(上) 感受器(P91) 功能柱及其类别(P107) 视觉感受野及分布的特点(P105-106) 视觉信息的加工通道(P113) 随意眼动的类别(P99) 第五章感知觉(下) 听觉的传导途径(P139) 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P123) 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及敏感刺激的频率范围(P121) 第七章注意 朝向反射(P182) 注意的功能网络(P167) 注意的神经生物学理论(P182) ADHD(MBD、ADD)的症状特点(P180)

第八章学习和记忆 学习的类型(P186) 突触的功能可塑性(P195-199) 第九章语言和思维 脑的言语加工中枢(P218) 负责语言加工的脑区域(P237) 失语症及其类型(P219-220) 脑功能偏侧化与韦达试验、双耳分听试验和速示试验(视野分离技术)(P229-230) 第十章睡眠与觉醒 睡眠的阶段及其特点(P240-242) 生物钟的神经中枢(P248) 维持觉醒状态的神经机制((P251)) 第十二章情绪 假怒(P294-295) 帕佩茨环路(P296) 情绪的脑结构基础:下丘脑、边缘系统、杏仁核(P294-311)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生理心理学试题(02-08) 09.1月本4 2009-01-14 14:24 阅读287 评论4 字号:大中小 02年生理心理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异相睡眠期电活动相当于(D) A.慢波四期 B. 慢波三期 C. 慢波二期 D. 慢波一期 2. ______是基底神经节的组成部分。( B ) A.隔核 B. 屏状核 C. 齿状核 D. 球状核 3. 当人们闭目养神,内心十分平静时,记录到的脑电图多以_________次/秒的节律变化为主。( C ) A.0.3---5 B. 4---7 C. 8---13 D. 14---30 4. ________是神经递质。( B ) A.核糖核酸 B. 胆碱类 C. 三磷酸腺苷 D. 脱氧核糖核酸 5. 猫的________标本,使其陷入永久性睡眠。( C ) A. 间脑 B. 去大脑皮层 C. 孤立脑 D. 孤立头 6. 双侧或右侧枕--- 颞叶皮层之间的联系受损,多导致_______失认症。( D ) A. 联想性 B. 统觉性 C. 颜色性 D. 面孔 7.音强的物理学基础是( A ) A. 振幅 B. 频率 C. 频谱 D. 相位 8.静息电位细胞膜的状态是( A ) A. 极化 B. 复极化 C. 去极化 D. 反极化

9. 与图形或客体的轮廓或运动感知有关的视觉皮层区是( B ) A. 枕叶V1区 B. 枕叶V2区 C. 枕叶V3区 D. 枕叶V4区 10.视网膜上的__________细胞对光刺激的编码是全或无的数字化过程。( D) A. 视杆 B. 视锥 C. 水平 D. 神经节 11. 词聋患者大多数是__________皮层受损所致( C ) A. 两侧颞叶的22区或42区 B. 右颞叶的22区或42区 C. 左颞叶的22区或42区 D. 两侧颞叶的41区 12. 神经元的兴奋过程, 伴随着其单位发放的神经脉冲( B ) A. 幅职增高, 频率不变 B. 频率加快, 幅职不变 C. 频率加快, 幅职增高 D. 频率加快, 幅职降低 13. 海马损丧表现出的记忆障碍是( C ) A.瞬时性遗忘 B. 逆行性遗忘 C. 顺行性遗忘 D. 反应性遗忘 14. 艾森克认为条件反射能力弱者多为( A ) A.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B.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C. 外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高 D. 内向人格, 神经质维度较低 15.内侧膝状体是__________传入通路的皮下中枢( A ) A. 听觉 B. 视觉 C. 躯体觉 D. 嗅觉 16.___________是表述记忆( B ) A. 联想性记忆 B. 情景性记忆 C. 习惯性记忆 D. 程序性记忆 17. 美国心理学家卡侬, 关于情绪生理心理学方面提出了__________理论(C ) A. 情绪的激活学说 B. 情绪的动力定型学说 C. 情绪的丘脑学说 D. 情绪边缘系统学说 18. 近年来所积累的科学事实表明下丘脑的腹内侧核是_________中枢( A ) A. 雌性性行为 B. 雄性性行为 C. 饥饿 D. 饱食

生理心理学总结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 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2、学科性质:生理学是一门边缘学科(是心理学、神经科学和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交叉学科、综合学科 动作电位:是指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可扩布的电位变化过程。 3、细胞生理学的概念:兴奋和抑制这两种基本的神经过程的活动,是神经系统反射活动的 基础,利用生理学技术能够记录动作电位和神经冲动的发放,作为兴奋和抑制这两种神经过程在细胞水平的表现。刺激达到一定程度将导致动作电位的产生,神经元的兴奋过程表现为单位发放的脉冲频率加快,抑制过程表现为频率降低。无论频率如何变化,同一个神经元的每个脉冲幅值不变。 4、“全或无”:神经元对刺激强度是按着“全或无”的规律进行调频式或数字化编码。这 里的“全或无”是指每个神经元都有一个刺激阈值,对阈值以上的刺激无论其强弱均给出同样幅值的脉冲发放。 5、干预脑功能和记录生理参数的传统方法: (1)传统生理心理学方法; (2)传统心理生理学方法; (3)灵长类动物的电生理学方法; (4)传统神经心理方法 6、干预与记录脑功能的当代认知神经科学方法: ①透颅磁刺激技术(有创):是近十多年来采用的新仪器。利用脉冲磁场对头皮和颅骨 的穿透力,通过头皮外的磁力线圈产生的脉冲磁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描边,对其产生局部刺激作用。通过调节刺激强度和脉冲磁刺激作用于大脑皮层表面,对其产生局部刺激作用,用以观察大脑皮层局部兴奋或抑制对某些心理活动的影响。 ②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名词解释): 主要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和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 两者均通过显示认知活动中,与脑代谢过程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研究认知过程的脑机制。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是测定含放射性同位素18F的脱氧葡萄糖在脑区域代谢率,以此作为脑认知功能的生理指标。 ③无创性脑生理成像技术:(名词解释) 主要包括高分辨率脑电信号(脑电图)分析和脑磁信号分析技术。 他们测量脑活动所产生的微弱电磁场信号的变化。电场与磁场变化互为90°,脑电信号较好的反映出大脑皮层与深层之间的功能变化;脑磁信号反映大脑表面切线方向的功能变化。脑电图,事件相关点位和脑磁图的共同特点是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在毫秒数量级的时间尺度上检测脑功能的变化,但其弱点是空间分辨率差。 ④实验设计:减法法则、一致性分析。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题

生理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导论 1.生理心理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行为的生理过程,特别是脑的机制。2.上述中生理过程具体指什么? 即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身体其他部分对行为的控制,以及行为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关系。 3.生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是什么? 自然选择,行为选择优势,环境的强化学习 4.人脑的脑发育与行为的规律? 从发育的一般顺序而言,感知觉先于运动,运动先于语言,语言先于其他的复杂认知功能。 就一般规律而言,动物的演化等级越高,神经系统就越发达,脑的成熟期也越长。 5.脑功能的整体论与定位论? 整体论认为脑是以一个整体来活动的,如果某些部位由于疾病或外伤而丧失功能,则别的部位将对其功能进行代偿;定位论认为不同的功能按特殊的脑区控制。 第二章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 1.动物行为有哪两种可观察的表现形式? 一是本能动作模式的变化,二是习得行为的变化。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维持人体安静时的生理需要(机体存储能量)。 7.神经元的联系方式?(此题答案为百度) 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复杂多样,主要有辐射式(一个神经元通过轴突末梢的分支与许多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聚合式(多个突触神经元的轴突共同与一个突触后神经元建立突触联系)、链锁式和环式(通过中间神经元将辐射式和聚合式结合成许多复杂的链锁式和环状式联系)。 8.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和类型包括?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为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 9.大脑皮层分区及其功能? 哺乳类动物大脑皮层按沟回划分为额叶、颞叶、枕叶、顶叶等四个区域。 枕叶是视觉语言主要加工区。颞叶是听觉的主要中枢,参与许多重要感觉信息的加工,如味觉、嗅觉等,还与面部表情、情绪活动或情绪相关的记忆有关。额叶涉及诸多复杂认知功能,控制躯体运动。顶叶加工皮肤或躯体的所有感觉。 10.边缘系统的结构及其重要功能? 边缘系统是大脑演化最早发展起来的一些皮质结构,尤其指位于大脑皮层内侧以及周围的一些较古老的皮质和核团,主要包括海马、杏仁核、边缘叶、岛叶、隔区、乳头体、中脑被盖以及下丘脑等结构。功能低等动物获得应对环境变化的最高中枢,控制摄食、搏斗和繁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生理心理学:牛蛙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①掌握基本手术器械的使用方法,学习制备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 ②学习神经-肌肉实验的电刺激方法及肌肉收缩的记录方法。③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④观察不同频率的阈上刺激引起肌肉收缩形式的改变及关系。二、实验摘要 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 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有关。用方形电脉冲刺激组织,在一定的刺激时间下,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刺激称为阈刺激,所达到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能引起组织最大兴奋的最小刺激,称为最大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叫最大刺激强度;界于阈刺激和最大刺激间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相应的刺激强度称为阈上刺激强度。 肌肉收缩的形式,不仅与刺激本身有关,而且还与刺激频率相关。若刺激频率较小,使 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收

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增大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大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舒张的持续时间,则肌肉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刺激间隔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时间,则肌肉产生完全强直收缩。三、材料与方法 材料:培养牛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锌铜弓、培养皿、滴管、棉线、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C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方法: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①材料:牛蛙、常用手术器械、玻璃板、锌铜弓、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粗剪刀、蛙板、蛙钉、粗棉线 ②方法:使用毁髓针将牛蛙进行双毁髓,用手术器械剥离后肢标本,依次分离两后肢,坐骨 神经,股骨头,游离腓肠肌后使用锌铜弓进行检验,获得具有正常兴奋收缩功能的腓肠肌标本。 2、不同强度和频率的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 ①材料:蛙、任氏液、常用手术器械、粗剪刀、蛙板、蛙钉、棉线、大头针、张力换能器、双凹夹、三角支架、保护电极、一维位移微调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②方法:启动电脑与RM6240型系统软件,设置仪器参数与时间参数。将腓肠肌跟腱的扎线固定在张力换能器的悬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

《生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二)超柱:在大脑视觉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属性综合反应的基本单元。超柱仅实现同一种感觉模式中,各种属性的综合反应,形成简单的知觉;联络区皮层的多模式感知细胞,则将多种模式的感觉信息综合为复杂的知觉。 精神盲:两半球颞下回的损伤使猴不能识别现实刺激物。它们看见蛇也视而不见,冷若冰霜,失去了正常猴所具有的那种恐惧反应能力。因而将颞下回损伤造成的这种认知障碍,称为精神盲。 颞下回的一些神经元,不仅对复杂视觉刺激物单位发放率增加和发生最大的反应,而且对多种其它感觉刺激,如躯体觉、运动觉、食物嗅觉与味觉等刺激均可引起其单位发放率的变化。因此,将这类神经元称谓多模式感知神经元。 第四章注意 注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只不过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某种心理活动的指向性、选择性、集中性。这种心理活动可能是感知过程,也可思维过程,所以,注意总是和认知活动同时存在。 ◎朝向反应就是由这种新异性强刺激引起机体的一种反射活动,表现为机体现行活动的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通过眼、耳的感知过程探

究新异刺激的性质及其对机体的意义。朝向反应是非随意注意的生理基础。 经典神经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在狗唾液条件反射实验中发现,对于已经建立起唾液条件反射的狗,给予一个突然意外的新异性声音刺激,则唾液分泌条件反射立即停止,狗将头转向声源方向,两耳竖起,两眼凝视瞳孔散大,四肢肌肉紧张,心率和呼吸变慢,动物作出应付危险的准备。巴甫洛夫认为这种对新异刺激的朝向反射本质是脑内发展了外抑制过程。新异刺激在脑内产生的强兴奋灶对其他脑区发生明显的负诱导,因而抑制了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活动。随着新异刺激的重复呈现,失去了它的新异性,在脑内逐渐发展了消退抑制过程,抑制了引起朝向反射的兴奋灶,于是朝向反射不复存在。由此可见,巴甫洛夫关于朝向反射的理论主要是根据动物的行为变化,概括出脑内抑制过程的变化规律,用他的神经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加以解释。具体地讲,脑内发展的外抑制是朝向反射形成的机制,而主动性内抑制过程――消退抑制的产生引起朝向反射的消退。 ★☆索科洛夫的朝向反应及如何解释(匹配理论) 索科洛夫在朝向反应的研究中发现,它是一个包括许多脑结构在内的复杂功能系统。这一功能系统的最显著特点是它在新刺激作用下形成的新异刺激模式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模式之间的不匹配,是这种反应的生理基础。具体地讲,这

生理心理学复习大纲详解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1. 生理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向)是什么? 答: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学科,研究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都有哪些?用于人群的研究都有哪些? 答:①脑立体定位技术:找到要损毁或研究的脑内部位。用于:脑内刺激,脑内核团给药,脑内电信号记录,脑内物质(神经递质)的测定等。 ②脑损伤法: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 伤等。 ③刺激法:电刺激法(如恒流刺激),化学刺激法(神经递质的激动剂或拮抗剂)。 ④电记录法:自发电活动(脑电图和脑电地形图)和诱发电位;胞内电位,胞外电位。 ⑤生物化学分析方法:神经递质的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荧光检测, 紫外检测),推-挽灌流,脑内微透析术;mRNA的检测用原位杂交的方法等。分子遗传学技术:行为遗传学,反向遗传学,用相关基因敲除的动物研究整体动物的行为。基因芯片(不同行为的动物某个脑区基因表达的差异)。 ⑥行为学的方法:(1)基本行为:摄食,饮水行为(进食,饮水的时间和数量,内分 泌变化等);防御行为的行为模式:常常采用跳跃行为,跳跃次数和高度;性行为:如爬背行为,雌性动物的脊柱前凸等;睡眠行为:睡眠时间长短和眼动情况以及生化物质变化情况。(2)经典条件反射。(3)操作式条件反射。(4)特殊行为。 ⑦形态学的方法:荧光显微镜,行为异常伴随的脑部结构形态的异常,树突棘的稠密。 ⑧脑成像技术:CT, PET, fMRI。 其中,刺激法、电记录法、行为学方法和脑成像技术可以用于对人群的研究。 3. 大脑分为哪些部分?大脑皮层分为哪些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①大脑分为六部分: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 ②大脑皮层又可以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 ③颞叶:听觉功能,和记忆有关。枕叶:视觉功能。顶叶:躯体感觉功能。额叶:躯 体的运动功能。前额叶皮层和颞叶、顶叶、枕叶皮层之间的联络区与复杂知觉、注意和思维过程有关。 4. 边缘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①边缘系统:大脑的底面与大脑半球内侧缘的皮层-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 ②功能: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控功能。情感、情绪的调节中枢。 5. 上行网状激活(激动)系统的功能? 答:上行网状激动系统:包括向脑干网状结构的感觉传入,自脑干网状结构向间脑的上行投射,以及从间脑向大脑皮质的广泛投射。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携带的上行冲动是“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范围

生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大纲 P6 脑损伤法中的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和药物损伤,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都会使神经细胞溃变而无法恢复,故被称为不可逆性损伤。尤其是手术出血或者是继发性的神经组织病变从而引致更广的损伤,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行为障碍,掩盖由脑局部损伤所引起的特异性障碍。扩布性阻抑、神经化学损伤和冰冻方法既不损伤脑细胞,也不容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就能达到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之后,皮层丧失的机能还能恢复,故被称为可逆性损伤。因此,他们不仅能用来研究皮层机能丧失所引起的行为变化,还可以用来追踪观察皮层机能的逆转过程,即机能丧失到恢复的过程。 P8 脑成像技术分为脑结构成像和脑功能成像两大类,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CT)和核磁共振技术(MRI)都可以测量人脑内部的三维图像,属于脑结构成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技术(FMRI)能够对脑进行探测,获得脑进行高级功能活动时的动态三维图像,属于脑功能成像。 P52 具有相同功能性的皮层细胞,按照有规则的空间结构排列起来的构成柱状,被称为皮层功能柱。视皮层功能柱垂直于皮层表面,排列成片层结构。在同一“柱”内的神经元感受野特性几乎完全相同。 视皮层的基本单位——超柱 视皮层的基本结构功能单位是1mm见方、2mm深的小块。它包含一组对所有方位有用的方位片和一组对双眼有用的眼优势皮层(或许还有一组由表及里、垂直的、对不同的空间频率有用的空间频率片层)。这种基本单位称为超柱。超柱遍布皮层17个区。可以认为超柱的功能组织状态就是17个区的功能组织状态。视皮层中的超柱对投射在同一视野中的各种特征,如颜色、方位等,进行同时性或并行信息提取,并进行初步综合,构成简单视知觉的生理基础。 P67 在两个高级知觉通路中,一只经由V4区通向颞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主要处理形状、颜色和立体视觉信息,似乎关心目标是“什么(what)”的问题;该通路被称为腹侧通路或枕—颞叶通路,又叫做what通路。另外一只是有V5区通向顶叶联合皮层的信息流向,似乎主要分析同一情景中不同物体的空间结构,对于运动分析和空间关系知觉起到重要作用,似乎关系目标在“何处(where)”的问题;该通路被称为背侧通路或枕—顶叶通路,也叫做where通路。 P74 掌握三种失认症的定义和特点。 统觉视觉失认症:主要特征是患者的实力没有缺陷,但对于复杂的事物只能认识其个别特征,不能知觉事物的全部属性,因而无法辨认看到的事物。然而,如果如果让他们接触一个视觉上不认识的物体,他们常常能够马上说出物体的名字,这说明患者的理解力没有问题。 面孔失认症:属于常见的统觉视觉失认症。患者识别面孔的能力丧失。患者知道自己再看一张面孔,但是无法说出这是谁的面孔。他们看到的是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个鼻子和一张嘴,却无法识别每个人的面部特征。患者保留了对熟人的记忆,听到他们说话后往往能认识他们。 联想视觉失认症:它不同于统觉失任症。联想失认症患者物体识别神经回路似乎是完好的,患者只是意识不到自己的知觉。

生理心理学完整

一、名解 1感受野:有效地影响某一感觉细胞兴奋性的外周部位称为该神经元的感受野。 2功能柱:具有相同感受野并且有相同功能的视皮层神经元,在垂直于皮层表面的方向上是柱状分布,只对某一视觉特征发生反应。 3超柱:在大脑视皮层中,具有相同感受野的多种特征检测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对各种视觉综合反应的基本单位叫超柱。 4视感受单位:一个神经节细胞及与其相互联系的全部其他视网膜细胞,所构成的视觉最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5:(正电子发射层描述)是一种对人脑代谢无损伤性连续测定方法,能够动态活体研究人脑功能与其区域性糖代谢率之间的关系。 6:指无创性脑代谢成像技术之一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用于测定血氧水平信号在认知活动中不同脑区的变化。 7朝向反应:指由新异强烈刺激引起的机体现行活动突然中止,头面部甚至整个机体转向新异刺激发出的方向的一种反对活动。8习惯化:强化S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减少—递质释放减少—后电位减少,无生物学意义。 9敏感化:强刺激重复—前膜离子内流增加—递质释放增加—后电位增加,有生物学意义。 10次发行饮水:是一种预见性的生理心理反应,由于生活习惯和预料将会渴,而导致的饮水行为。在吃饭中喝汤和饭后饮水,以及不论是否口渴每日定时喝茶都是。 11:(大脑平均诱发电位)一组能够反应心理活动中脑功能瞬间变化的脑电波。根据潜伏时可分为早成分,中成分,晚成分。12大脑半球功能一侧化:对正常被试和割裂脑病人的研究表明,大脑两半球在认知活动中的功能是不对称的。左侧大脑半球的言语功能和抽象思维功能优于右侧半球。右侧半球的空间概括能力的形象思维功能和情感信息处理优于左半球。 二、填空 1、生理心理学是介于(心理学)(神经科学)(信息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2、与脑机能定位论相对应的学说称为(脑等势学说)。 3、人的心理反应不仅制约于(外界刺激),也制约于脑干非特异

生理心理学笔记终版

图3 图4:惊反射非常依赖杏仁核。Central杏:惊吓反应,lateral:形成 CS连结。在消退后的再获得记忆线索化的恐惧条件反射中,海马会 有调节作用,但是fear condntioning属于内隐记忆,不依赖海马 图5 情绪引起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从而导致皮层、海马等活动增加:调控机制图6 1、感受野是指P2,反映了N元的特性,及对什么视觉特征最敏感。 视网膜上的神经节细胞的感受野具有同心圆式的空间分布形式,由中心的兴奋区和周边的抑制区,有on-中心和off-中心两种。On-中心在光刺激其中央区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强,落在周边时抑制。填满中央时,发放频率最大,填满周边时,抑制最强。而off-中心则是撤光刺激其中央区引起神经元放电增加。P细胞的感受野还是颜色拮抗的,如红光刺激中心发放最强,绿光刺激周边抑制。 LGN:有些也具有和神经节细胞类似的同心圆式的感受野。更多的细胞感受野是拉长的椭圆或不规则形,说明其对视觉刺激的方位进行了一定的加工。并且具有相似最优方位的神经元聚集在一起。 初级视觉皮层:狭长形。其中简单细胞对刺激的方位要求很高,一点偏离就会使动作电位发放减弱或停止。复杂细胞对刺激要求不如简单细胞那样严格。还有一些是对颜色或者空间频率具有选择性。有个更大范围的额外感受野,范围达到20°,对中心感受野有抑制或易化作用。 颞叶神经元可以进行较为复杂的编码,比如对老虎头的抽象形状、对Rachel或者祖母的脸进行反应。 除了额外感受野是团状排列,其余都是柱状排列。

面孔识别特异性的证据: 1、superior temporal sulcus颞上沟inferior temporal gyrus颞下回细胞记录实验:细胞对面孔刺激放电增强,对非面孔刺激不放电或减弱,尽管这些非面孔刺激包括面孔刺激的某些重要特征,如光栅(对称性)。一些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只对其他猴子的清晰正面面孔反应。另一些细胞对所有面孔刺激都有高激发率。 局限:由于不能检验细胞对所有刺激的激发率,不能得出这些细胞只对面孔反应的结论;并且这些皮层内的很多细胞也被非面孔刺激激活。(其他解释,如,面孔刺激唤起情绪反应,情绪特征使得某细胞对面孔的反应强于其他与面孔同等复杂度的刺激。但这一解释不能说明这些细胞为什么不被能引起猴子恐惧反应的非面孔刺激激活。) 2、FFA: 1) fMRI实验 right fusiform gyrus右侧梭状回——对面孔刺激有更大激活:位于颞叶下部。 left fusiform gyrus左侧梭状回——对物体刺激有更大激活 2)FFA和FBA的双分离P4 3)面部分散加工理论: 3、失认症病人:知觉讲义3 P5+C.K. 联合性失认症病人,对面孔,即便是漫画形式的面孔刺激野识别很快。 4、面孔识别任务:类别内within-category discrimination 物体识别任务:类别间between-category discrimination 牧羊人M.J. 对羊群的识别与再认记忆(能认出自己的羊群,再认记忆甚至高于其他牧羊人)均好面孔(面孔条件:机遇水平)。L.H.被试判断图片(面孔/眼镜)是否出现过。控制组被试对面孔再认正确率85%,眼镜69%;L.H.对面孔64%,眼镜63%。而一位integrative agnosia患者显示相反模式的缺陷:面孔再认正确率98%而对眼睛再认为机遇水平。 5、face-inversion effect:正常被试:对翻转的面孔识别慢于对正向呈现的面孔;面孔失认症病人L.H.的辨认正确率为反像72%,正像58%,而正常人的分别为82%和94%。这提示识别物体和面孔是相互独立的。这一效应在chimpanzee(黑猩猩)间也出现,但在其他灵长类物种见未发现。 一种解释为个体对翻转的面孔不能使用特殊化的面孔加工系统,而必须重新回到基于部分分析的加工模式上。Tanaka和Farah(1993)正常被试的实验表明,面孔识别需要表征,这些表征不仅仅是一个个部分的连结。被试的任务是对面孔或房子的线图进行再认。每个刺激由有限部分构成:面孔由眼睛、鼻子和嘴构成;房子由门、起居室窗户和卧室窗户构成。学习阶段被试看到一个姓名,将该姓名与刺激的各部分相联系(这是***(姓名)的***样的***(部分))。再认时被试从Part condition或Whole condition判断某部分是否属于该姓名的。实验结果表明,对房子的知觉不依赖测验项目单独或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

基础心理学笔记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可以分为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 2.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4.基础心理学的内容可以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 动机;能力和人格。 5.认知也叫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想象。 6.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心理活动的内部动力。 7.心理师脑的机能,也就是说脑是从事心理活动的器官。 8.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9.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10.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11.动物心理学发展经历了感觉(无脊椎)、知觉(脊椎)和思维萌芽(灵长 类)三个阶段。 1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狼孩)。客观 现实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类社会,还包括人类自己。 13.心理是社会的产物,是大脑活动的结果,却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 14.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5.心理与行为的关系:心理决定行为,行为表现心理。 16.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17.罗马医生盖伦提出“气质”概念,并把希波克拉底的分类叫做人的气质类型。 18.19世纪中叶,心理学诞生于德国,实验法的采用标志着心理学的独立。

19.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 20.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标 志着心理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1.学派(5个)有构造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 22.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采用了内省实验的方法。 23.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在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 机能作用。创始人是杜威和安吉尔。 24.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采用实验观察法。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2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大于部 分之和。 2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的心理包含两部分,即意识和无意识。他把人的 心理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本我、自我、超我。 27.当代心理研究的主要取向:人本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生理心理 学。 28.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29.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30.研究心理现象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 则。 31.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观察法(更多的应用到儿童)、调查法(访谈法、 问卷法)、个案法(长期追踪)、实验法(主测者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32.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