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的关键词

?消化:食物在消化管内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机械性消化:通过消化管肌肉的活动将食物磨碎,使其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将其推送到下段消化管的消化方式。

?化学性消化: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化学作用,把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分解成为可吸收利用的小分子物质的消化方式。?吸收:消化管内的物质透过消化道黏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食物的消化

1.口腔内消化:

人的口腔内有三对大的唾液腺(Salivary G1and):腮腺、舌下腺、颌下腺,还有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唾液就是由这些唾液腺分泌的混合液。

唾液为无色、无味近于中性的低渗液体。其中水分约占99.5%,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硫、氯等。

2.胃内消化与吸收:

食物入胃后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

胃液是胃腺各种细胞分泌的混合物。幽门部的胃腺由黏液细胞组成,能分泌碱性黏液,其中不含消化酶。胃底和胃体部又称泌酸腺区,其面积占全胃的 2/3 或 4/5,此区胃腺主要由三种细胞组成:主细胞(胃酶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盐酸细胞)分泌盐酸,还能

产生“内因子”。

胃的吸收功能很弱,正常情况下

仅吸收少量的水分与酒精。

胃的蠕动 胃在充盈状态下

体积可增大到1000-1500ml 紧张性收缩

胃的受容性舒张 胃被充满后,开始较长时间的、逐渐加强的紧张性收缩,使胃腔内有一定压力,

这种压力有助于

胃液渗入食物。 作用是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以利胃液的消化作用;并把食物以最适合小肠消化和吸收的速度向小肠排放。

由盐酸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其主要功能:A.激活胃蛋白酶原,使之转变为有活性的胃蛋白酶;B.维持胃内的酸性环境,为胃内的消化酶提供最合适的pH ,并使钙、铁等矿物质处于游离状态,利于吸收;C.杀死随同食物进入胃内的微生物;D.可造成蛋白质变性,使其更容易被消化酶所分解。 由胃粘膜的主细胞以不具活性的胃蛋白酶原的形式分泌,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胃蛋白酶可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简单分解,当食糜被送入小肠后,随pH 升高,此酶迅速失活。 主要成分是粘蛋白。覆盖在胃细胞膜的表面,形成一个厚约500um 的凝胶层,一是具有润滑作用,使食物易于通过;二是既保护胃黏膜不受食物中粗糙成分的机械性损伤;同时粘液为中性或偏碱性,

可降低胃酸酸度,减弱胃蛋白酶活性,从而防止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的化学性损伤。

由壁细胞分泌,可以和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体,形成的复合物可保护维生素B12不被水解酶破坏。此复合物与回肠壁上的特异性受胃

3.小肠内消化和吸收:

食糜进入小肠后,在胰液、胆汁、小肠液和小肠运动的作用下,基本完成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小肠内消化和吸收过程是消化吸收中最重要的阶段。

进入小肠的消化液之胰液

(1)胰液:无色无嗅的弱碱性液体,pH值为7.8—8.4,日分泌量1-2L,作

用是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使肠

细胞膜免受强酸的侵蚀,也时也提供

了小肠内多种消化酶活动的最适pH值。胰淀粉酶、胰脂肪酶类、胰蛋白酶原及糜蛋白酶原

胰腺细胞分泌的两种蛋白酶都是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的,进入十二

指肠后被肠致活酶激活才能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