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教育班《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2012级教育班《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2012级教育班《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提纲

2012级英语教育专业《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一、名词解释

最近发展区学习方式适应性教学先行组织者刺激泛化刺激分化变式

原型定向内驱力成就动机问题情境诱因精细加工策略元认知策略

学习迁移信度效度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又称学习风格或学习偏好,是指学生在进行学习、解决问题、加工信息时所采取的带有个人特点的方式。

适应性教学:适应性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而存在的,就是主张采用一些方法来改变教学的形式以适合个别学生的特点与需要。

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提出“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或操作活动的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明确活动的方向

内驱力: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由集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驱动力。

成就动机:指个人愿意去做、去完成那些自认为很重要或很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完善的一种内部动力。也就是追求成功渴望成功的动力。

诱因:只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分积极诱因和消极诱因。

精细加工策略:是将新学习的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有助于学生有效的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

学习迁移:也叫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是在一种学科或情景中获得的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对在另一学科或情境中技能、知识、理解或态度的获得的影响。

信度: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

效度:指测验的准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二、填空题

1、教育心理学大致经历了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四个时期。

2、教学内容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3、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此书比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早二十多年,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准确性。

6、埃里克森提出了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

我的一致性形象。

7、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8、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其实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

9、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图式的发展。

10、根据学习者学习时偏爱的感觉通道,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方式分为视觉—言语学习方式、视觉—非言语学习方式、触觉—动觉学习方式、听觉—言语学习方式四类。

11、学习者通过观察他人行为所带来的奖励性后果而受到强化,心理学上称之为替代性强化。

12、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13、加涅的学习结构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和态度五个方面。

14、桑代克认为联结的形成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1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所以为

了学习不被遗忘,在学习后要及时复习。

16、在读一首短诗时,某生学习10分钟就刚好能背诵,随后又增加学习几分钟。这种增加的附加学

习,叫做过度学习。它是促进知识保持,克服遗忘的记忆规律之一。

17、陈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语言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

18、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练习。

19、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10岁之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他律道德发展阶段。

20、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__性。

2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通过大量研究,将儿童道德判断分为前习俗、习俗和后习俗三个水平。

22、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

义的行为。

23、附属内驱力是学生为了保持家长和老师的赞许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24、动机有激活、指向和强化三个基本功能。

25、当人确认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去进行那一活动。

26、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7、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28、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29、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是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式与功能固着、智力水平与个性特

征。

30、问题分为有界定清晰(结构)的问题和界定含糊的问题两类。

31、某一领域专家之所以能记住许多知识,是因为他们在实践中反复运用所学的知识。

32、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记忆。

33、圈点批注的方法可以和关键词法策略一起使用。

34、网络关系图也称概念图,属于组织策略中的利用图形。

3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36、学习环境的设置和学习工具的利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

37、生成性学习与提问都是精细加工策略。

38、元认知知识是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

39、学习策略发展的基本过程是从无意识地运用策略阶段到有指导地运用策略阶段再到独立的运用策略阶段。

40、位置记忆法是一种传统的记忆术。

41、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代表了从认知的观点解释迁移的一种主流倾向。

42、学习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概念时,它们相互之间的影响是水平迁移。

43、学习汉语拼音会对学习英语字母产生影响,这属于学习的负迁移现象。

44、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网络化。

45、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

46、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评价叫做总结性评价。

47、测量主要是一种收集资料数据的过程。

48、教师自编主观题的类型包括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两类。

49、自编题包括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类型。

50、测验结果的分析主要包括对测验本身的分析和对教学活动的分析两个方面。

51、常用的观察的方法有行为检查单、轶事记录和等级评价量表,检查单与评价量表的评价标准不一样,检查单只需要做定性的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是做定量的判断。

三、选择题(多选、错选或漏选均不得分)

1、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布鲁纳B.桑代克C.柏拉图D.陆志伟

2、学与教系统包含的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和()

A.教学方法B.教学手段C.教学资金D.教学内容

3、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年龄差异B.个体差异C.性别差异D.素质差异

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廖世承B.房宗岳C.潘菽D.陆志伟

5、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学与教的规律

6、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

A.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

7、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包括()方面。

A.认知B.情感C.人格D.社会性

8、自我意识的成分包括()/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感觉

9、()阶段是青少年儿童开始发展自我同一性的时期。

A.小学B.初中和高中C.大学D.成年

10、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的认知方式是()。

A.场依存性B.发散型C.冲动性D.沉思型

11、()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善于控制自己。

A.专制型B.放纵型C.民主型D.集体型

12、如果某学生在从事新学习时已具备了准备状态,这就意味着()。

A.他原有的知识水平适合新学习B.他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适合新学习

C.他的学习在时间、精力的消耗上经济合理D.上述论断都对

13、喜欢合作学习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可能是()。

A.视觉—非言语型B.场依存性学习方式

C.视觉—言语型D.触觉—动觉型

14、场独立且沉思型的学生适合选修的学科是()。

A.数学B.历史学C.教育学D.社会学

15、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焦虑总会干扰学生的学习

B.某些学生可能同时具有内控性和外控性的特征

C.表层加工型的学生不关心别人怎么看待他

D.遇到问题时很快做出反应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冲动型

16、用饿猫逃出迷笼的著名实验,解释试误学习现象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巴甫洛夫C.斯金纳D.桑代克

17、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建构主义理论B.结构学习论C.认识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

18、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A.有意义接受学习B.有意义发现学习C.发现学习D.探究学习

19、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加涅D.苛勒

20、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A.奥苏伯尔B.布鲁纳C.加涅D.桑代克

21、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

2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

A.动机B.强化C.诱因D.需要

23、学习的定义说明()

A.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B.学习引起的变化是持久的

C.学习引起的变化是短暂的D.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24、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有()。

A.效果律B.练习律C.准备律D.尝试律

25、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实的果实(如棉子等),这样才有利

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

26、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遗忘的规律是()。

A.均衡发展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先慢后快又慢

27、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这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

28、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到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

2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

A.模象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30、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的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D.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31、最早进行心智活动研究的是()。

A.库恩B.安德森C.冯特D.加里培林

32、吹拉弹唱属于()。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

3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B.认知成分C.情感成分D.理智成分

3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A.初一B.初二C.初三D.高一

3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

A.外部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替代强化

36、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

37、“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动机D.道德意志

38、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

人行动的现象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

39、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

40、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A.最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B.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没有影响

C.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有一定的影响D.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41、周总理少年时讲“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42、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43、在学习较容易的内容时,动机水平为(),最有利于学习。

A.较低B.中等C.较高D.以上都不对

44、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是()。

A.熟悉教材B.了解学生

C.实施启发式教学D.多种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并贯彻始终

45、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形关系C.倒“U”形关系D.平行关系

46、美国心理学家()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的探讨。

A.班杜拉B.奥苏伯尔C.维纳D.阿特金森

47、把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

48、某学生在回答“什么是圆的”的时候,说出“老鼠洞是圆的”,“李谷一唱歌的时候嘴是圆的”,

这主要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

A.流畅性B.独创性C.综合性D.多维性

49、学生对自己的文章进行校对时,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但校对他人文章时,却很容易发现,这是

由于()。

A.注意分散B.粗心C.知觉整体性D.定势

50、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高见,具有新奇性。这反映了创造性的什么

特征?()

A.变通性B.流畅性C.独创性D.先进性

51、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过程,叫做()。

A.发现问题B.理解问题C.问题检验D.问题解决

5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

5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称为()。

A.自我设计训练B.头脑风暴法C.谈话法D.假设法

54、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段是()

A.检验假设B.分析问题C.提出假设D.发现问题

55、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可分为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调节策略D.监视策略

56、下列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

A.设置目标B.列提纲C.寻求同学帮助D.做笔记

57、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B.学习策略C.学习方法D.学习规律

58、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59、计划安排每天的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

A.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60、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称为学习的()。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记忆策略

61、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元认知策略D.复述策略

62、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63、老师采用列提纲的形式来讲解知识,这里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元认知策略D.阅读理解策略

64、“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A.定势现象B.迁移现象C.记忆现象D.创造性

65、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B.经验类化理论C.共同要素说D.形式训练说

66、学习原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影响属于()。

A.逆向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正迁移

67、()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

A.学习材料特征B.认知结构C.媒体D.家长指导

68、一种学习对后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的现象被称为()。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

69、乘法口诀的掌握可以广泛迁移于各种情境之中,这是一种()。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70、一个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学习心向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A.学习定势作用B.经验泛化作用C.分析概括作用D.相同要素作用

71、桑代克提出了迁移的(),以之反对形式训练说。

A.共同要素说B.概括化理论C.关系转换说D.学习定势说

72、下列属于影响迁移的个人因素的有()。

A.智力和学习环境B.学习目标和态度C.认知结构和态度D.年龄和学习材料73、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A.积极作用B.消极作用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D.没有作用

74、贾德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称为()。

A.认知结构说B.经验类理论C.共同要素说D.关系转换理论

75、由于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A.顺向迁移B.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D.垂直迁移

76、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对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培养方案()

A.作出分析B.作出判断C.进行评估D.作出决策

77、通过对学生的作业、作文、日记、手工模型、绘画等各种作品进行考查分析并形成某种判断和决策的过程称为()

A.个案研究B.观察分析C.案卷分析D.轶事记录

78、细目表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其形式主要是()。

A.一维表B.两维表C.三维表D.依考试科目确定

79、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们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

A.成就水平的测验B.能力形成的测验C.结构的测验D.智力发展的测验

80、()可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选择题B.是非题C.论文题D.填空题

81、衡量一个测验有效性、正确性的重要指标是()。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82、根据教学评价的功能,可将其分为()。

A.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配置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D.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83、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之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

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

A.常模B.效度C.难度D.信度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心理学对教师主要有哪些作用?

参考答案:

(1)帮助老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试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要点解析】:

认知方式并无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影响学习接受的速度、数量、举一反三的能力等。在传统教学条件下,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据此,教育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认知差异的特点与作用,不断改革,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例如,是按年龄分班教学还是按能力亦或是按知识水平接近的学生组成教学班(组)进行教学。斯托达德曾提出一个双重进度方案,一部分课程(必修课)采用年级制分班,而其余课程则采用能力分级制,力图使两种教学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布卢姆提出著名的掌握学习理论。这一理论是指向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最佳的教学和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而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

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美国的斯金纳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进行个别学习。在现代,程序教学又发展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它是根据程序教学的原理将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教学的一种手段。

3、简述学习的心理实质。

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这是从广义角度而言。其心理实质为:第一,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第二,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第三,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4、简述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

(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

(2)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

(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不同的练习者通过练习形成操作动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此题旨在考查操作技能的特点)

5、简述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

(1)认知失调。当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社会的观点或风气不一致时,内心就会产生不愉快或紧张,就会试图通过改变自己的观点或信念达到新的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2)态度定势。个人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欢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

(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实施道德教育时,不应只注意道德教育的形式,进行道德说教,而是应结合学生的思想认识和体验的实际情况,晓之以理。

6、简述创造性及其特征。

一般认为,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故也称为创造力。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创造新事物的发明,二是找出本来就存在但尚未被人了解的事物和规律的发现。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

7、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

(3)特定性原则

(4)生成性原则

(5)有效的监控原则

(6)自我效能感原则

8、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具有四方面的特征: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

(2)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所需的;

(3)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过程的;

(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订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9、简述学习迁移的种类。

(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为三种类型: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3)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为普通迁移和具体迁移。

(4)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而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性迁移和重组性迁移10、简述教师自编测验前的计划。

教师应尽量使测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指标。为此,教师在设计测验前要制订详细周到的计划,以保证测验的编制既有深度也有广度。计划主要有以下几项内容:

(1)确定测验的目的。

(2)确定测验要考查的学习结果。

(3)列出测验要包括的课程内容。

(4)写下考试计划或细目表。

(5)针对计划测量的学习结果,选择适合的题型。

五、论述题

1、请解释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1)获得与消退。条件作用是通过条件刺激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匹配,从而使个体学会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的过程而建立起来的。在条件作用的获得过程中,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十分重要。一方面,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必须同时或近于同时呈现,间隔太久则难以建立联系;另一方面,条件刺激作为无条件刺激出现的信号,必须先于无条件刺激而呈现,否则也将难以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但是,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则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反应以后,其他与

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是,刺激泛化所的泛化反应,有时是不准确或不大准确的,这就需要刺激分化。

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反应。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也经常需要对刺激进行分化,如引导学生区分勇敢和鲁莽,动力与压力等。刺激泛化与刺激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差异性的反应。泛化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而分化则能使我们对不同的情境做出不同的恰当反应,从而避免盲目行动。

经典条件作用能较有效地解释有机体是如何学会在两个刺激之间进行联系,从而使一个刺激取代另一个刺激并与条件反应建立起联结的。但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做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如学生为了报答家长的养育、为了得到老师和伙伴的肯定要努力学习等。

2、论述有效进行知识概括的基本方法。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正确运用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完成的,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而,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进行自觉的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3、论述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对于该定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虽然二者都是内部倾向。能力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而态度则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各种态度都是通过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改变的。

态度结构有三个成分:

(1)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3)态度的行为成分。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4、论述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学习动机作为引起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是学习活动得发动、维持、完成的重要条件,并由此影响学习效果。而学习动机之所以能影响学习效果,是因为它直接制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在学习中能专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学习热情,遇到困难时有顽强的自制力和坚强的毅力。反之,缺乏学习动机则学习积极性必然降低,这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同时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如果学习效果好,学生在学习中所付出的努力与所取得的成绩成正比,学习动机就会得到强化,从而巩固新的学习需要,使学习更有成效。这样,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学习

上的良性循环。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利用直接发生途径主要考虑如何使学生原有的学习需要得到满足。由于认知内驱力是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因此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有利于培养新的学习需要。为此,教师应耐心有效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精心组织信息量大、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同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知识的价值,以形成掌握更多知识、探究更深问题的愿望。从间接途径考虑,主要应通过多种活动,提供各种机会,满足学生其他方面的要求和爱好。

5、阐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主要因素。

1)形式训练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该理论的代表人行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桑代克。桑代克等人通过实验结果发现,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能产生。相同或共同要素指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系,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种情境的迁移才能产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

(3)经验类化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4)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从理解事物关系的角度对经验类化迁移理论进行了重新解释,支持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V2.0)

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 (1)独立学科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20世纪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4)深化拓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4.心理发展的概念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5.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 (1)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根本过程是连续的,但有阶段性的表现) (2)认知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认知发展具有不平衡性(0-6,青春期是加速期) (4)认知发展的普遍性与个别差异性 6.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出现客体永久性和心理表象 前运算阶段(2~7岁):能够进行符号表征、假装游戏,但自我中心、单一维度、不可逆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具有可逆性、守恒性,但仍需要具体形象的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能够进行假设演 7.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 成熟:由遗传提供的发展基础 练习和经验:物理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性经验:社会生活、文化教育、语言 平衡:不断成熟的认知结构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 8.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四个概念。 图式:动作的组织或结构;或者说是行为以及思维的方式。(最早来源于遗传) 同化:根据已有图式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顺应:有机体调节自己图式结构来理解新事物或者事件的过程。 平衡: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种较高平衡状态过滤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考试题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A.学习过程B.教学过程C.评价过程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A.杜威B.加涅C.乌申斯基D.桑代克 3.(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A.罗杰斯B.鲁宾斯坦C.杜威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A.自主感对羞耻感B.主动感对内疚感C.勤奋感对自卑感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A.场依存性B.场独立性C.冲动型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A.平等中的首席B.管理者C.反思者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 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A.扇 贝效应B.南风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 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A.行动研究B.撰写日记C.观摩讨论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 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 力的原因是(B)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 力显著提高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 夺冠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A.人类学习B.机 器学习C.网络学习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A.态度B.习惯C.言语信息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 解概念之间的关系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二) 第二节学习策略 一、概述 (一)含义&特点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其调控方式的综合。……名词解释 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学习策略的基本特征)的有机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有机统一;主动性和迁移性的有机统一。 (二)学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自我调节学习:指学生为了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效果、达到学习目的,主动地运用与调控元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 学生要进行自我调节学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a.能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b.能够意识到自己拥有的学习策略并确信他对自己学习的价值;c.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进行自我调节学习;d.具有为自己学习的意识、愿望与动机,并把学业作为一个积极的过程去探究、追求与享受。 二、分类 可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种。认知策略是信息加工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则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填空题 ★★(一)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 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1. 复述策略 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言语在大脑中重现学 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学习方法。它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的关键。常用的复述策略有:在复述时间上,采用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在复述的次数上,强调过度学习;再复述的方法上,包括排除相互干扰、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复习形式多样化等。……名词解释、填空 2. 精加工策略……填空、名词解释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 的深层加工策略。它常被描述成一种理解理解记忆策略,其要旨在于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联系越多,能够回忆出信息原貌的途径就越多,即提取的线索就越多。精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 具体来说,精加工策略有以下几种: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运用背景知识联系客观实际。 3. 组织策略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 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 ★(二)元认知策略 1. 元认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主要包括 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总定稿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汇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教育心理学》新为终考期末复习试题 一、单选题 1.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 A.桑代克 B.冯特 C.班杜拉 D.华生 2.西方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是:C A.19世纪初 B.19世纪中叶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中叶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量的研究方法不包括哪种?D A.实验法

B.问卷调查法 C.测验法 D.文件分析法 4.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中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B A.实验室实验的优点是采用精密的实验仪器。 B.观察法的优点是可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C.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将真实的自然环境与实验条件的控制结合。 D.在运用实验法时,在正式实验前,可进行小样本初试,如有不妥,可进一步修改实验设计。 5.以下哪项不属于测验法的优点?B A.施测简便 B.客观真实性容易受到被试回答问题时的主观性的影响 C.资料易于整理和统计分析 D.所得资料比较真实可靠

6.以下哪种方法比较适合进行特例研究。A A.个案研究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实验法 7.“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是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D A.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 B.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C.德国心理学家斯腾 D.美国心理学家霍尔 8.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是:B A.自我中心 B.自我评价

C.自我体验 D.自我调控 9.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儿童的思维具有符号性和逻辑性特征,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并达到了思维的守恒,他的思维处于哪个阶段?A A.具体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形式运算阶段 D.感知运动阶段 10.场依存型的学生对客观事物的判断常以哪种线索为依据C A.内外 B.内部 C.外部 D.以上都不对

2011年学前教育心理学

浙江省201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 A.同化模式 B.顺应模式 C.生成模式 D.启发模式 2.“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A.华生 B.弗罗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3.布鲁纳提出了下列哪三种表征系统( ) A.动作表征、肖像表征与符号表征 B.形象、线性排序与图式 C.命题网络、图式与产生式 D.命题、线性排序与产生式 4.游戏的表征形式包括( ) A.交往行为、友善行为与意志行为 B.认知行为、情感行为与意志行为 C.交往行为、攻击行为与宣泄行为 D.认知行为、交往行为与宣泄行为 5.下位学习包括哪两种学习模式( ) A.派生下位学习与相关下位学习 B.连锁下位学习与归属下位学习 C.联结下位学习与分化下位学习 D.经典下位学习与操作下位学习 6.幼儿道德情感发展三个时期依次为( ) A.他律性时期、过渡性时期与自律性时期 B.“原伦理状态”时期、前道德情感时期与他律性时期 C.前道德情感时期、道德情感时期与后道德情感时期 D.“伦理状态”时期、“社会状态”时期与“心理状态”时期 7.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 A.先天图式与后天习得图式 B.智力与性情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环境教育与个体主观因素 8.以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为依据,根据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的教育侧重点,可以把教育活动划分为( ) A.课堂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与游戏活动 B.生活教育活动、游戏活动和教学活动 C.教学活动、娱乐活动与游戏活动 D.学习活动、娱乐活动与体育活动 9.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包括( ) A.通用性、有效性、适龄性与针对性 B.客观性、科学性、实用性与安全性 C.普遍性、适用性、特殊性与教育性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00466《发展及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

全国2011年10月自学考试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 课程代码:00466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一生中个体身心快速发展的第二个加速期是在( D )1-12 A.婴儿期B.幼儿期 C.小学时期D.青少年时期 2.成就测验试图测量个体经过学习和训练所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等,以便认定学习和训练的成效,亦称作( A )1-27 A.形成性测验B.性向测验 C.智力测验D.潜能测验 3.美国心理学家华生认为,学习的基础是( C )2-31 A.顿悟B.观察学习 C.条件反射D.遗传 4.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至20岁期间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是( C )2-41 A.自主性对羞怯、怀疑B.主动性对内疚感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D.勤奋感对自卑感 5.教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 D )3-72 A.经验的积累B.学习的迁移 C.不断的学习D.知识的领会 6.下列哪位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B )1-9 A.弗洛伊德B.埃里克森 C.皮亚杰D.维果斯基 7.如果婴儿对镜中自己的映像很感兴趣,作出微笑、亲吻和到镜后面寻找等动作,这表明该婴儿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处于( A )4-115 A.“伙伴”游戏阶段B.戏物阶段 C.相倚性阶段D.自我认识阶段 8.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年龄”是在小学( B )5-142 A.三年级B.四年级 C.五年级D.六年级

9.下列关于小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的描述,不正确 ...的是( D )5-153 A.自我评价由“他律性”向“自律性”发展 B.从依据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向应用道德原则进行评价发展 C.从根据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向把动机与效果结合起来进行评价发展 D.从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向正确评价他人的行为发展 10.赫洛克(Hurlock)将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其中之一?( D )6-185 A.挚友B.好友 C.伙伴D.熟人 11.高中生掌握和运用不同逻辑法则的能力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其中掌握得最差的是( C )7-204 A.同一律B.矛盾律 C.排中律D.普遍律 12.高中生创造性思维的各个维度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其中发展最快的是( A )7-208 A.流畅性B.变通性 C.独创性D.整体性 13.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由四个过程组成,即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 B )9-296 A.生成B.动机 C.练习D.实践 14.以下属于影响学习的内部条件的是( C )9-299 A.教材提供的信息B.教师的教学技巧 C.学生的原有知识、技能D.家长的家庭辅导 15.下列哪一项不属于 ...奥苏伯尔的陈述性知识的分类?( D )10-313 A.符号B.概念 C.命题D.图式 16.加涅将认知领域的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即认知策略和( D )10-322 A.命题网络B.言语信息 C.动作技能D.智慧技能 17.根据信息加工的观点,学习策略可以分为三类,即( C )10-337 A.复述策略、分类策略和组织策略 B.分类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分类策略和精加工策略

教育心理学复习试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学生在课外看电视时,喜欢唱歌的学生很容易看到娱乐新闻,喜欢运动的学生很容易看到体育消息。这主要是因为人的注意受到( A )的影响。 A、人的兴趣 B、人的知识经验 C、人对事物的期待 D、人的情绪状态 2、吃过苦药之后喝白开水,会觉得水是甜的。这属于感觉的( D ) A、适应现象 B、融合现象 C、掩蔽现象 D、对比现象 3、在黑板上用白色粉笔写字,字迹显得非常清晰。这是因为知觉的选择性受到(B)的影响。 A、对象与背景的组合关系 B、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C、人的需要 D、人的兴趣 4、思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其基本过程是(A)。 A、分析和综合 B、比较和分类 C、抽象和概括 D、系统化和具体化 5、表象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表象具有( D )特点。 A、理解性和概括性 B、整体性和直观性 C、整体性和理解性 D、概括性和直观性 6、学生对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的声音记忆,属于( B )。 A、形象记忆 B、语词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7、“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落一叶而知秋”,反映的都是思维的( A )。 A、广阔性和深刻性 B、独立性和批判性 C、灵活性和敏感性 D、逻辑性 8、具有一种非定向的弥散性特点的情绪状态是(C)。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9、“强,平衡,不灵活”的神经活动特征,属于( C )气质类型。 A、多血质(强、平衡、灵活) B、胆汁质(强、不平衡) C、粘液质 D、抑郁质(弱、不平衡) 10、动机和兴趣是( B )的组成要素。 A、个性心理特征 B、个性倾向性 C、认识过程 D、意志过程 11、马虎粗心属于人的性格特征中的( B )。 A、性格的情绪特征 B、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 C、性格的意志特征 D、性格的认知特征 12、上课时,学生依据老师的描述,头脑中出现相应的人物和情节的形象,这是一种( C)。 A、幻想 B、创造想象 C、再造想象 D、空想 13、条件反射原理的提出者是(C)。 A、弗洛伊德 B、冯特 C、巴甫洛夫 D、笛卡儿 14、班杜拉称之为“无需练习的学习”也称(A)。 A、观察学习 B、接受学习 C、发现学习 D、自学 15、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华生 16、发现遗忘规律,提出遗忘曲线的是( C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教育心理学练习题(一) (注意:红色部分为重点题目)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 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 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 D)。 A、霍尔(Hall,G.S.1844—1924) 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 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 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 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 D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B )。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 B )。 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 B )。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

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 B )。 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 B )。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C )。 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 )。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13、苏联心理学家阿格法诺夫做的“拾柴火”实验是( B)。 A.观察法实验 B.自然实验 C.实验室实验 D.自然实验与实验室相结合实验 14、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C)。 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15、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B)。 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16、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是( C)。 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中的核心因素是( ABC)。 A、环境 B、学 C、教 D、教材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BDE )。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完整版-大将军

《当代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道小题,每题1分,共20分) ★第一章★ 2.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A)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3.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D)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4.(C)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第二章★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C)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C)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4.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A)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第三章★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D)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3.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C)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4.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A)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5.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B)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第四章★ 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D)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C)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4.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B) A.态度 B.习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C)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第五章★ 1.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A)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第一章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 A. 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 19 世纪 80 年代 C.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 20 世纪 80 年代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 A .测验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调查法 3. (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A. 教学工具 B. 教学环境 C. 教学设施 D .教学媒体 4. 60年代初, (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 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A ?布鲁纳 B .桑代克 C.皮亚杰 D .廖世承 5. 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 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A. 教学内容 B. 教学媒体 C. 教学环境 D .评价/反思过程 6. 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育改革运动。 A .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 .信息论 7.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 )年。 A. 1879 B. 1897 C .1789 D .1798 8.(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A. 主动性研究 B .反思性研究 C. 合作性研究 D ?社会文化研究 9. 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 A .测验法 ( )。 ( ) 思潮掀起一场教 ( )。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一)

学习理论 一、填空题 1、学习是的变化。 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基本规律包括:习得、消退、刺激的泛化与。 3、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逐渐变弱并最终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4、“一着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指的是条件刺激的。 5、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的过程是。 6、桑代克关于学习的三条定律是:、、。 7、华生曾经用条件反射的原理做了一个形成的实验。 8、斯金纳将行为分为两类:应答行为和。 9、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 10、实施正强化的做法是给予一个刺激,实施负强化的做法是一个不愉快刺激。 11、惩罚的目的是为了。 12、班杜拉认为个体的大多数行为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13、是指观察者通过看到他人受强化而间接地受到相应的强化。 14、苛勒是学派的代表人物。 15、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学习是由而实现的。 16、是动物在头脑中形成的对环境的综合表象,包括路线、方向、距离,甚至时间关系等信息。 17、布鲁纳认为,是指一种反映事物之间稳定联系或关系的内部认识系统,或者说,是某一学习者的观念的全部内容与组织。 18、布鲁纳提倡学习法。 19、奥苏伯尔从两个维度上对学习做了区分:从学生学习的方式上将学习分为与发现学习;从学习内容与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关系上将学习分为和。 20、有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建立和 的联系。 21、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和四个阶段组成。 22、先行组织者是指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它比学习内容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 23、加涅的信息加工模型中有三个记忆系统,分别是:、和。 24、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和社会互动过程。 25、建构主义的许多观点是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提出的,传统教学的弊端有: 26、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和。 27、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和。 28、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重点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出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 二、选择题 1、学生的学习不具有哪个特点() A、属于接受学习 B、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C、受多方面多层次的因素影响 D、按预定教学计划系统连续地进行 2、以下哪种因素引起的变化是学习() A、适应 B、疲劳 C、经验 D、成熟 3、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蜜蜂采蜜 B、猴子练攀爬 C、病症导致的行为改变 D、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 4、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只是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A、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5、“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是()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习题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 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西方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1877 年(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命名为《教育心理学》的书。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华生 D.卡普捷列夫 3.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 A.学生的学习 B.教育措施 C.学校环境 D.教与学的规律 4.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 5.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是在( )。 A.1903 年 B.1913 年 C.1924 年 D.1934 年 6.20 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 1908 年由房东岳翻译,日本的小原又 一撰写的( )。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 7.教育心理学完善时期的时间大致为( )。

A.19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19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8.学习的主体因素是(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方法 9.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 A.1879 年 B.1897 年 C.1789 年 D.1798 年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是( )。 A.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B.20 世纪 20 年代至 50 年代 C.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 D.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11.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 1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 究方法是( )。 A.测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调查法 13.(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一种工具。 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 1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教学方法 )。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2011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专项练习题及答案(2) 单项选择题 1.人们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式和水平的个人特点是()。 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意志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理智特征 2.气质的特点决定于()。 A.社会生活条件 B.人的活动目的 C.神经活动过程的特性 D.活动的内容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兴趣 4.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的结合叫()。 A.才能 B.一般能力 C.天才 D.特殊能力 5.个体身心的发展在正常的条件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并且表现出先后有序.不可逆向.不可逾越的()。 A.连续性 B.间断性 C.定向性 D.顺序性 6.当某儿童看到一只小花猫而说“这是一只猫”时,他所进行的理解活动是()。 A.对语言的理解 B.对事物类属的理解 C.对因果关系的理解 D.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7.当学生已经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教材中的有关内容时,他对教材的理解水平属于()。A.字面的理解 B.创造的理解 C.解释的理解 D.批判的理解 8.某为数学教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这一概念时,不仅用常见的图示◣来说明,还用◤、◢、◥等图示来说明。他在这里所运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 A.实物直观 B.摸象直观

C.变式 D.比较 9.衡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概念的最可靠的标志是()。 A.概念属性的认识 B.概念例证的区分 C.概念分类根据的理解 D.概念的正确运用 10.桑代克曾做过一个实验:被试被蒙上眼睛后练习画4英寸长的线段,经过3000多次练习,毫无进步。对该实验的结果最适当的解释是()。 A.被试缺乏学习动机 B.练习过多导致疲劳 C.被试不知道自己的练习结果 D.主试未对被试进行学习评价 11.对于培养学生智力技能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是()。 A.独立开设思维训练课 B.培养一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力等能力 C.结合教材知识教学训练学生掌握智力活动规则和课题解答程序 D.在教学中侧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侧重思维的结果 12.关于智力发展基本过程,从生物学的角度加以加以论述的是()。 A.期腾伯格 B.桑代克 C.维果茨基 D.皮亚杰 13.皮亚杰认为,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方式是()。 A.刺激与反应 B.同化与顺应 C.知识与智力 D.尝试与顿悟 14.一般性解决问题阶段的第三阶段是()。 A.提出假设 B.分析问题 C.检验假设 D.发现问题 15.元认知是思维的()系统。 A.动机 B.联想 C.发生 D.监控 16.经过动机斗争,道德的动机战胜非,道德的动机这主要是()的过程。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学生 B.教师 C.学习 D.教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学生 B.教师 C.教学过程 D.学习过程 3.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学者是() A.皮亚杰 B.桑代克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4.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 A.1877年 B.1879年 C.1903年 D.1913年 5.廖世承在()年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A.1903B.1908C.1913D.1924 6.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的是() A.裴斯泰洛齐B.卡普捷列夫C.乌申斯基D.维果斯基 7.教师以非标准化的测验结果判断学生的智力水平,造成某些学生学习自信心下降,这违背了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A.发展性 B.整体性 C.系统性 D.教育性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美国心理学家杜威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英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等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C.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D.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9.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A.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论 10.()即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 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 11.有人把()比喻为“科学研究的前门”。 A.访谈法B.测验法C.实验法D.观察法 12.教育心理学受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扩展了研究领域,同时程序教学兴起的时期大致在() A.19世纪末20世纪初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3.教育心理学是()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A.自然科学 B.普通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理论心理学 14.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一书,认为在生理学、心理学和逻辑学这三个教育学基础中,心理学应放在首位。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学大纲》 15.依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按照科学研究的程序,分析和概括教育现象,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之上升为教育理论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是() A.个案法 B.测验法 C.教育经验总结法 D.产品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