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销售企业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石油销售企业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石油销售企业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石油销售企业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中国石油××销售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管理,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预防和减少安全环保事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集团公司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机关、各分公司及其所属单位的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管理。控股公司通过法定程序实施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危害因素,是指可能引发安全环保事故事件,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的根源和状态。

危害因素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能量、危险物质及其载体。第二类危害因素是指能量、危险物质的控制措施的失控状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不良和管理缺陷。第二类危害因素泛指事故隐患。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安全环保风险防控是指在危害素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通过工程技术、教育培训、管理改进等措施对风险进行治理,以消除、削减和控制风险的过程。

第五条安全环保风险防控工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五及时”原则。危害识别与风险防控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理、及时销项、及时评估、及时统计”,确保风险受控,避免类似隐患重复出现。

(二)过程控制、分级防控。从设计、施工、投产、运行等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和各环节进行生产安全风险防控,每一层级按照规定组织开展危害识别,查找隐患、评估风险,逐级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三)直线责任、属地管理。将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的职责落实到职能部门和属地管理岗位,实现管工作必须管风险。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是安全环保风险防控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制订实施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管理规章制度,培训、指导、监督、考核所属单位安全环保风险防控工作。

(二)组织开展安全环保危害识别和风险防控工作,监督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

(三)负责运行维护本公司安全环保风险防控信息库,定期统计分析通报风险和隐患情况。

第七条其他职能处室负责组织开展所辖业务的危害

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制定并落实所辖业务范围内的安全环保风险防控措施。

第八条各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是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安全环保风险识别和管控工作,组织梳理各管理环节之间的职能界面,并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各级业务分管领导负责分管业务领域内的安全环保风险管控工作。

第九条各分公司是安全环保风险防控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职责:

(一)组织开展本单位各层级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二)明确本单位安全环保风险防控重点,制定与实施风险防控措施、管理改进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十条油库、加油(气)站是库站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执行单位,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落实各项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章危害因素辨识

第十一条危害因素辨识按照以下要求开展:

(一)全员:危害识别是全体员工岗位必须履行的职责,危害识别要全员参与。

(二)全领域:危害识别应覆盖生产、经营、生活所有领域。

(三)全方位:所有单位按照规定组织开展危害识别。

(四)全天候:危害识别活动应每时每刻开展。

(五)全过程:生产作业的每个环节都应开展危害识别;工程项目从立项、设计、施工、验收、投产运行到废弃处置的全生命周期都应进行危害识别。

第十二条公司各级单位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危害因素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全面辨识,同时组织重大危险源辨识和事故隐患排查。

属地管理人员在生产作业开始前组织开展动态危害因素辨识,制定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第十三条公司各级单位结合实际,选用询问与交流、头脑风暴、现场观察和沟通等方式,采用工作安全分析(JSA)、安全检查表(SCL)、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辨识结果应当形成记录。

第十四条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定期组织零售管理、设备信息、工程建设、仓储、调运、人事、办公室、物资采购等直线责任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开展各自业务范围的危害因素辨识。

第十五条各分公司每年定期组织所辖的加油(气)站

和油库开展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基层库站应当根据工作任务,对岗位设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和工作区域等进行梳理,确定危害因素辨识基本单元,运用适当方法辨识存在的危害因素辨识。

第十六条库站岗位员工应当根据作业活动细分操作步骤,针对操作行为和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辨识作业过程存在的危害因素。结合属地管理要求,认真开展岗位巡检等危害识别活动,发现隐患及时上报,及时跟踪处理。

第十七条当作业环境、作业内容、作业人员发生改变,或者工艺技术、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时,所涉及单位应当重新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评价。

第十八条公司各级单位应当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类登记,并汇总形成《危害因素清单》,明确整改责任人员,整改时间和销项管理。同时把危害因素录入集团公司HSE信息系统,质量安全环保部门定期对危害危害因素数据进行维护和分析。

第四章风险评估

第十九条公司各级单位结合实际,对辨识出的危害因素应按照本办法附件所示风险等级划分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分级。危害因素选用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风险评估矩

阵(RAM)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环境危害因素可使用“直接判断法”和“多因子评分法”进行评价。

第二十条公司各级单位依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本单位和岗位重点防控的安全环保风险:

(一)各分公司根据油库和加油加气站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重点领域、关键设备、要害部位,以及承包商、变更管理、作业许可等方面,确定重点防控的安全环保风险。

(二)油库和加油加气站根据辨识出的危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分级,结合每项生产作业活动的生产组织、设备设施和关键作业等方面,确定库站防控的安全环保风险。

(三)基层岗位根据操作活动所涉及的危害因素,确定本岗位防控的安全环保风险。

第五章风险控制

第二十一条安全环保风险分为I、Ⅱ、Ⅲ、Ⅳ级风险,其中Ⅳ级风险最大,各单位要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对风险实施有效的动态监控。Ⅲ级及以上的安全环保风险是公司重点管控的风险,要明确风险防控责任,确定分层防控责任部门和负责人,制定和落实风险控制措施。

第二十二条公司各级单位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健全完

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程序,制定员工岗位培训矩阵,强化员工培训,将安全环保风险防控工作融入到各级管理流程和操作活动中,使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第二十三条各公司及所属库站根据基层岗位培训矩阵要强化员工培训,使其掌握作业许可、上锁挂签、安全目视化、工艺技术和设备变更管理、应急处置卡等风险管理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大力推广应用。

第二十四条各分公司应当对事故隐患进行治理,组织制定事故隐患治理方案,落实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应急预案,对隐患治理效果进行评估。

第二十五条公司所属油库是重大危险源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措施,登记建档,并报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六条油库和加油(气)站应当对生产作业现场存在的风险进行提示和告知,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风险失控且发生安全环保突发事件时,应当按规定及时报告,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现场应急处置,实施应急救援。

第六章监督与责任

第二十七条质量安全环保处定期对安全环保风险防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将安全环保风险防控工作纳入安全环

保绩效考核,对在安全环保风险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或者发现重大风险,避免事故发生和损失扩大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与环境事件责任人员行政处分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公司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附件:风险防控与等级划分方法

附件

风险防控与等级划分方法

一、风险防控常用方法

(一)常用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1.现场观察:是一种通过检视生产作业区域所处地理环境、周边自然条件、场内功能区划分、设施布局、作业环境等来辨识存在危害因素的方法。开展现场观察的人员应具有较全面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职业安全卫生法规标准知识,对现场观察出的问题要做好记录,规范整理后填写相应的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2.工作前安全分析(JSA):是指事先或定期对某项工作任务进行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达到最大限度消除或控制风险的方法。新工作任务开始前,理论上均应进行完全分析。若工作任务风险低且有胜任能力的人员完成,以前做过分析或已有操作规程的可不再进行安全分析,但应进行有效性检查,并判断工作环境是否变化及环境变化是否导致工作任务风险和控制措施改变。

3.安全检查表(SCL):为检查某一系统、设备以及操作管理和组织措施中的不安全因素,事先对检查对象加以剖析和分解,并根据理论知识、实践经验、有关标准规范和事故信息等确定检查的项目和要点,以提问的方式将检查项目和要点按系统编制成表,在设计或检查时,按规定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辨识危害因素。安全检查表对照有关标准、法

规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的对评价对象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安全检查表一般由序号、检查项目、检查内容、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和备注等组成。

4.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是指在开展工艺危险性分析时,通过使用指导语句和标准格式分析工艺过程中偏离正常工况的各种情形,从而发现危害因素和操作问题的一种系统性方法,是对工艺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实行严格审查和控制的技术。HAZOP分析的对象是工艺或操作的特殊点(称为“分析节点”,可以是工艺单元,也可以是操作步骤),通过分析每个工艺单元或操作步骤,由引导词引出并识别具有潜在危险的偏差。

5.故障树分析(FTA):是通过对可能造成系统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硬件、软件、环境、人为因素等)进行分析,画出逻辑框图(故障树),从而确定系统失效原因的各种可能组合方式及其发生概率的一种演绎推理方法。故障树根据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或已经发生的事故结果,寻找与该事故发生有关的原因、条件和规律,同时辨识系统中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

6.事件树分析(ETA):是根据规则用图形来表示由初因事件可能引起的多事件链,以追踪事件破坏的过程及各事件链发生的概率的一种归纳分析法。事件树从给定的初始事件原因开始,按时间进程追踪,对构成系统的各要素(事件)状态(成功或失败)逐项进行二选一的逻辑分析,分析初始

条件的事故原因可能导致的时间序列的结果,将会造成什么样的状态,从而定性与定量地评价系统的安全性,并由此获得正确决策。

7.作业条件危险分析(LEC):是针对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的作业,用与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D=LEC)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D值大,说明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或改变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或减小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或减轻事故损失(C),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8.风险评估矩阵(RAM):是基于对以往发生的事故事件的经验总结,通过解释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来预测风险大小,并确定风险等级的一种风险评估方法。

9. 多因子评分法:判断环境因素以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从环境因素的影响范围(A)、影响程度(B)、发生频率(C)、社区关注程度(D)和可改进程度(E)等方面进行评价。当上述五项之和(M)大于15即M=A+ B+ C+ D+ E>15时为重要环境因素。

(二)常用风险控制方法

1.作业许可:是针对危险性作业的一种风险管理手段和管理制度。为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非常规作业、关键作业、缺乏程序的作业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作业的风险,其组织者或作业者需要事前提出作业申请,经有关主管人员对作业过程、作业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予以核查和批准,并取得作业许可证方可开展作业,成为作业许可制度。包括对进入

受限空间、挖掘作业、高处作业、移动式吊装作业、管线打开、临时用电、动火作业等作业,均需要施行作业许可。作业许可本身不能保证作业的安全,只是对作业之前和作业过程中所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则及所满足的条件作出规定。

2.上锁挂签:是指在作业过程中为避免设备设施或系统区域内蓄积危险能量或物料的意外释放,对所有危险能量和物料的隔离设施进行锁闭和悬挂标牌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上锁挂牌可从本质上解决设备因误操作引发的安全问题,但关键还是需要人的操作,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以解决人的行为习惯养成问题,同时还要加强人员换班时的沟通。

3.安全目视化:是通过使用安全色、标签、标牌等方式,明确人员的资质和身份、工器具和设备设施的使用状态,以及生产作业区域的危险状态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方法。安全目视化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的和透明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将潜在的风险予以明示,借以提示风险。

4.工艺和设备变更管理:是指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及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的一种安全管理方法。

5.应急处置卡:是指在岗位员工职责范围内,将应急处置规定的程序步骤写在卡片上,当作业现场或工作场所出现意外紧急情况时,提示岗位员工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把事故险情控制在第一现场和第一时间的一种现场安全管理

方法。

二、风险等级划分方法

风险等级划分以风险评估矩阵法为例。在确定风险概率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基础上,明确风险等级划分标准,建立风险矩阵。

表1 风险矩阵

说明:1.风险= 事故发生概率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2.风险矩阵中风险等级划分标准见表2,事故发生概率等级见表3,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见表4。

表2 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表3 事故发生概率

表4 事故后果严重程度

说明:1. 表4中“员工伤害”和“财产损失”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安全环保事故管理办法》(中油安字〔2007〕

571号)中事故分级确定,“环境影响”和“声誉”参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突发事件分类分级目录》

(厅发〔2013〕30号)中突发事件分级确定。

2. 所属单位可以结合生产特点和风险性质等,确定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等级。

3. “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