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答案全)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学习要求

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O点,∠AOE=90°.

(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

(2)若∠1=20°,那么∠2=______;

∠3=∠BO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O点,且∠COE=90°,则

(1)与∠BOD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42°17′,则∠AOD=__________;

∠EOD=______;∠AOE=______.

二、选择题

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

7.如图,∠1的邻补角是( ).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若AOD AOC ∠=∠3

1

,则∠BOD 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

(D)135°

9.如图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三、判断正误

10.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

1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 )

12.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 ) 13.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它们一定互为补角. ( ) 14.对顶角的角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 ) 15.有一条公共边和公共顶点,且互为补角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 )

综合、运用、诊断

一、解答题

16.如图所示,AB ,CD ,EF 交于点O ,∠1=20°,∠BOC =80°,求∠2的度数.

17.已知:如图,直线a ,b ,c 两两相交,∠1=2∠3,∠2=86°.求∠4的度数.

18.已知: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OF平分∠COB,∠AOD∶∠DOE=4∶1.求∠AOF的度数.

19.如图,有两堵围墙,有人想测量地面上两堵围墙内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又不能进入围墙,只能站在墙外,请问该如何测量?

拓展、探究、思考

20.如图,O是直线CD上一点,射线OA,OB在直线CD的两侧,且使∠AOC=∠BOD,试确定∠AOC与∠BOD是否为对顶角,并说明你的理由.

21.回答下列问题:

(1)三条直线AB,CD,EF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

(2)四条直线AB,CD,EF,GH两两相交,图形中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

(3)m条直线a1,a2,a3,…,a m-1,a m相交于点O,则图中一共有几对对顶角(平角除外)?几对邻补角?

2 垂线

学习要求

1.理解两条直线垂直的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能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______,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______线,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

2.垂线的性质

性质1:平面内,过一点____________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_________中,_________最短.

3.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_________________叫做点到直线的距

离.

4.如图,直线AB,CD互相垂直,记作______;直线AB,CD互相垂

直,垂足为O点,记作____________;线段PO的长度是点_________

到直线_________的距离;点M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

二、按要求画图

5.如图,过A点作CD⊥MN,过A点作PQ⊥EF于B.

图a 图b 图c

6.如图,过A点作BC边所在直线的垂线EF,垂足是D,并量出A点到BC边的距离.

图a 图b 图c

7.如图,已知∠AOB及点P,分别画出点P到射线OA、OB的垂线段PM及PN.

图a 图b 图c

8.如图,小明从A村到B村去取鱼虫,将鱼虫放到河

里,请作出小明经过的最短路线.

综合、运用、诊断

一、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9.两条直线相交,若有一组邻补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10.若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相等,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 11.一条直线的垂线只能画一条.( ) 12.平面内,过线段AB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AB垂直.( ) 13.连接直线l外一点到直线l上各点的6个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 14.点到直线的距离,是过这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这点与垂足的距离.( ) 15.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

16.在三角形ABC 中,若∠B =90°,则AC >AB . ( )

二、选择题

17.如图,若AO ⊥CO ,BO ⊥DO ,且∠BOC =α,则∠AOD 等于( ).

(A)180°-2α

(B)180°-α (C)α2

1

90+︒

(D)2α-90°

18.如图,点P 为直线m 外一点,点P 到直线m 上的三点A 、

B 、

C 的距离分别为P A =4cm ,PB =6cm ,PC =3cm ,则点P 到直线m 的距离为( ). (A)3cm

(B)小于3cm

(C)不大于3cm

(D)以上结论都不对

19.如图,BC ⊥AC ,CD ⊥AB ,AB =m ,CD =n ,则AC 的长的取值

范围是( ).

(A)AC <m (B)AC >n (C)n ≤AC ≤m

(D)n <AC <m

20.若直线a 与直线b 相交于点A ,则直线b 上到直线a 距离等于

2cm 的点的个数是( ). (A)0

(B)1

(C)2

(D)3

21.如图,AC ⊥BC 于点C ,CD ⊥AB 于点D ,DE ⊥BC

于点E ,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A)3条 (B)4条 (C)7条

(D)8条

三、解答题

22.已知:OA ⊥OC ,∠AOB ∶∠AOC =2∶3.求∠BOC 的度数.

23.已知:如图,三条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且CD ⊥EF ,∠AOE =70°,若OG

平分∠BOF .求∠DOG .

拓展、探究、思考

24.已知平面内有一条直线m 及直线外三点A ,B ,C ,分别过这三个点作直线m 的垂线,

想一想有几个不同的垂足?画图说明.

25.已知点M ,试在平面内作出四条直线l 1,l 2,l 3,l 4,使它们分别到点M 的距离是1.5cm .

·M

26.从点O 引出四条射线OA ,OB ,OC ,OD ,且AO ⊥BO ,CO ⊥DO ,试探索∠AOC

与∠BOD 的数量关系.

27.一个锐角与一个钝角互为邻角,过顶点作公共边的垂线,若此垂线与锐角的另一

边构成75直角,与钝角的另一边构成直7

3

角,则此锐角与钝角的和等于直角的多少倍?

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学习要求

当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时,能从所构成的八个角中识别出哪两个角是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图,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所构成的八个角中指出,下列各对角之间是属于哪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

(1)∠1与∠2是_______;(2)∠5与∠7是______; (3)∠1与∠5是_______;(4)∠5与∠3是______; (5)∠5与∠4是_______;(6)∠8与∠4是______; (7)∠4与∠6是_______;(8)∠6与∠3是______; (9)∠3与∠7是______;(10)∠6与∠2是______.

2.如图2所示,图中用数字标出的角中,同位角有______;内错角有______;同旁内角有______.

3.如图3所示,

(1)∠B 和∠ECD 可看成是直线AB 、CE 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 (2)∠A 和∠ACE 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 4.如图4所示,

(1)∠AED 和∠ABC 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_角;

图2 图3 图4

(2)∠EDB和∠DB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

(3)∠EDC和∠C可看成是直线_______、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得的______角.

综合、运用、诊断

一、选择题

5.已知图①~④,

图①图②图③图④在上述四个图中,∠1与∠2是同位角的有(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D)①

6.如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5与∠2是对顶角(B)∠1与∠3是同位角

(C)∠2与∠3是同旁内角(D)∠1与∠2是同旁内角

7.如图,∠1和∠2是内错角,可看成是由直线( ).

(A)AD,BC被AC所截构成

(B)AB,CD被AC所截构成

(C)AB,CD被AD所截构成

(D)AB,CD被BC所截构成

8.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GH分别相交,图中的同旁内角共有( ).

(A)4对(B)8对

(C)12对(D)16对

拓展、探究、思考

一、解答题

9.如图,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几对对顶角?几对邻补角?几对同位角?几对内错角?几对同旁内角?

4 平行线及平行线的判定

学习要求

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

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运用所学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在同一平面内,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若直线a与直线b平行,则记作______.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

3.平行公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平行公理的推论是如果两条直线都与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即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______.

5.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除平行线定义和平行公理推论外):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这个判定方法1可简述为:____________,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2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这个判定方法3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

6.已知:如图,请分别依据所给出的条件,判定相应的哪两条直线平行?并写出推理的根据.

(1)如果∠2=∠3,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2=∠5,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2+∠1=180°,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5=∠3,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4+∠6=180°,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果∠6=∠3,那么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已知: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B=∠3(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D(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A(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BCE=180°(已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诊断

一、依据下列语句画出图形

8.已知:点P是∠AOB内一点.过点P分别

作直线CD∥OA,直线EF∥OB.

9.已知:三角形ABC及BC边的中点D.

过D点作DF∥CA交AB于M,再过

D点作DE∥AB交AC于N点.

二、解答题

10.已知:如图,∠1=∠2.求证:AB∥CD.

(1)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1=______.

证法1:

∵∠1=∠2,(已知)

又∠3=∠2,( )

∴∠1=_______.( )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3=∠4.

证法2:

∵∠4=∠1,∠3=∠2,( )

又∠1=∠2,(已知)

从而∠3=_______.( )

∴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绘图员画图时经常使用丁字尺,丁字尺分尺头、尺身两部分,尺头的里边和尺身的上边应平直,并且一般互相垂直,也有把尺头和尺身用螺栓连接起来,可以转动尺头,使它和尺身成一定的角度.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方法如下面的三个图所示.画直线时要按住尺身,推移丁字尺时必须使尺头靠紧图画板的边框.请你说明:利用丁字尺画平行线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拓展、探究、思考

12.已知:如图,CD ⊥DA ,DA ⊥AB ,∠1=∠2.试确定射线DF 与AE 的位置关系,并

说明你的理由.

(1)问题的结论:DF ______AE .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DF ______AE ,只要证∠3=______. (3)证明过程:

证明:∵CD ⊥DA ,DA ⊥AB ,( )

∴∠CDA =∠DAB =______°.(垂直定义) 又∠1=∠2,( )

从而∠CDA -∠1=______-______,(等式的性质) 即∠3=___.

∴DF ___AE .(____,____)

13.已知:如图,∠ABC =∠ADC ,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且∠1=∠3. 求证:AB ∥DC .

证明:∵∠ABC =∠ADC ,

.2

1

21ADC ABC ∠=∠∴( ) 又∵BF 、DE 分别平分∠ABC 与∠ADC ,

.2

1

2,211ADC ABC ∠=∠∠=

∠∴ ( ) ∴∠______=∠______.( ) ∵∠1=∠3,( ) ∴∠2=∠______.(等量代换) ∴______∥______.( )

14.已知:如图,∠1=∠2,∠3+∠4=180°.试确定直线a 与直线c 的位置关系,并

说明你的理由.

(1)问题的结论:a______c.

(2)证明思路分析:欲证a______c,只要证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

(3)证明过程:

证明:∵∠1=∠2,( )

∴a∥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

∵∠3+∠4=180°,( )

∴c∥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由①、②,因为a∥______,c∥______,

∴a______c.(________,________)

5 平行线的性质

学习要求

1.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

2.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平行线的性质的区别.

3.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平行线具有如下性质:

(1)性质1:______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两直线______,同位角______.

(2)性质2:两条平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等.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性质3:___________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这个性质可简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同时______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______________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二、根据已知条件推理

3.如图,请分别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并在

括号内注明理由.

(1)如果AB∥EF,那么∠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AB∥DC,那么∠3=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AF∥BE,那么∠1+∠2=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F∥BE,∠4=120°,那么∠5=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如图,DE∥AB.请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分别得出结论,并在括号内注明理由.

(1)∵DE∥AB,(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DE∥AB,(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E∥AB( ),

∴∠1+______=180°.(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诊断

一、解答题

5.如图,∠1=∠2,∠3=110°,求∠4.

解题思路分析:欲求∠4,需先证明______∥______.

解:∵∠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如图,∠1+∠2=180°.求证:∠3=∠4.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3=∠4,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1+∠2=18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______,______)

7.已知:如图,AB∥CD,∠1=∠B.

求证:CD是∠BCE的平分线.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CD是∠BCE的平分线,

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AB∥CD,(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1=∠B,( )

∴______=______.(等量代换)

即CD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已知:如图,AB∥CD,∠1=∠2.求证:BE∥CF.

证明思路分析:欲证BE∥CF,只要证______=______.

证明:∵AB∥CD,( )

∴∠A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

∴∠ABC-∠1=______-______,( )

即______=______.

∴BE∥CF.(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如图,AB∥CD,∠B=35°,∠1=75°.求∠A的度数.解题思路分析:欲求∠A,只要求∠ACD的大小.

解:∵CD∥AB,∠B=35°,(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1=75°,

∴∠ACD=∠1+∠2=______°.

∵CD∥AB,( )

∴∠A+______=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_______=______.

10.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BC ,∠B =50°.求∠D 的度数.

分析:可利用∠DCE 作为中间量过渡. 解法1:∵AB ∥CD ,∠B =50°,( )

∴∠DCE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又∵AD ∥BC ,( )

∴∠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一想:如果以∠A 作为中间量,如何求解? 解法2:∵AD ∥BC ,∠B =50°,( )

∴∠A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C ∥AB ,( )

∴∠D +∠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如图,AB ∥CD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求∠APC 的度数.

解:过P 点作PM ∥AB 交AC 于点M .

∵AB ∥CD ,( )

∴∠BAC +∠______=180°.( ) ∵PM ∥AB ,

∴∠1=∠_______,( )

且PM ∥_______.(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也互相平行) ∴∠3=∠______.(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P 平分∠BAC ,CP 平分∠ACD ,( )

∠=

∠∴21

1______,∠=∠2

14______.( ) 9021

2141=∠+∠=∠+∠∴ACD BAC .( )

∴∠APC =∠2+∠3=∠1+∠4=90°.( ) 总结:两直线平行时,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______.

拓展、探究、思考

12.已知:如图,AB ∥CD ,EF ⊥AB 于M 点且EF 交CD 于N 点.求证:EF ⊥CD .

13.如图,DE∥BC,∠D∶∠DBC=2∶1,∠1=∠2,求∠E的度数.

14.问题探究:

(1)如果一个角的两条边与另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说明.

(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的大小有何关系?举例

说明.

15.如图,AB∥DE,∠1=25°,∠2=110°,求∠BCD的度数.

16.如图,AB,CD是两根钉在木板上的平行木条,将一根橡皮筋固定在A,C两点,点E是橡皮筋上的一点,拽动E点将橡皮筋拉紧后,请你探索∠A,∠AEC,∠C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并说明理由.(提示:先画出示意图,再说明理由).

6 命题

学习要求

1.知道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构成的.

2.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并会把该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能判定该命题的真假.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______一件事件的______叫做命题.

2.许多命题都是由______和______两部分组成.其中题设是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 _____.

3.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

4.所谓真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就______的命题.相反,所谓假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______的命题.

二、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顶角相等.

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将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9.90°的角是直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末位数字是零的整数能被5整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等角的余角相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运用、诊断

一、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命题?

13.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 14. 不是有理数.( )

15.直线a与b能相交吗?( ) 16.连接AB.( )

17.作AB⊥CD于E点.( ) 18.三条直线相交,有三个交点.( )

二、判断下列各命题中,哪些命题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对于真命题画“√”,对于假

命题画“×”)

19.0是自然数.( )

20.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 )

21.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

22.如果AC=BC,那么C点是AB的中点.( )

23.若a∥b,b∥c,则a∥c.( )

24.如果C是线段AB的中点,那么AB=2BC.( )

25.若x2=4,则x=2.(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基础训练题(全册合集)(含答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章节基础训练题(含答案)(全册合集)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小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B.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C.两角之和为180°,则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D.—个角的邻补角可能是锐角、钝角或直角 3.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1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所形成的∠1、∠2、∠3和∠4中,一定相等的角有()A.0对B.1对C.2对D.4对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1+80°=∠BOC,则∠BOC等于()A.130° B.140° C.150° D.160° 6.如图,点A,O,B在同一直线上,已知∠BOC=50°,则∠AOC=______________

7.如图是一把剪刀,其中∠1=40°,则∠2=______________,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8.在括号内填写依据: 如图,因为直线a,b相交于点O, 所以∠1+∠3=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2=60°,求∠BOC的度数. 10.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C=70°,OA平分∠EOC,求∠BOD的度数. 11.如图,三条直线l1,l2,l3相交于一点,则∠1+∠2+∠3等于()A.90° B.120° C.180° D.360° 12.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若∠AOD与∠BOC的和为236°,则∠AOC的度数为() A.62° B.118° C.72° D.59°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3 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 同步练习(含答案)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明代大数学家程大位著《算法统宗》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八万三千短竹竿,将来要把笔头安,管三套五为期定,问都多少能完成?”用现代的话说就是:有83000根短竹,每根短竹可制成毛笔的笔管3个或笔套5个,怎样安排笔管和笔套的短竹的数量,使制成的1个笔管与1个笔套正好配套?设用于制作笔管的短竹数为x根,用于制作笔套的短竹数为y根,则可列方程为() A.B. C.D. 2.我国明代数学读本《算法统宗》一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支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对折索子来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如果一托为5尺,那么索长()尺. A.25B.20C.15D.10 3.《孙子算经》是唐初作为“算学“教科书的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共三卷,上卷叙述算筹记数的制度和乘除法则,中卷举例说明筹算分数法和开平方法,都是了解中国古代筹算的重要资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术难题,“鸡兔同笼“问题是其中之一,原题如下:今有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A.雉23只,兔12只B.雉12只,兔23只 C.雉13只,兔22只D.雉22只,兔13只 4.郑奶奶提着篮子去农贸市场买鸡蛋,摊主按郑奶奶的要求,用电子秤称了5千克鸡蛋,郑奶奶怀疑重量不对,把鸡蛋放入自带的质量为0.6千克的篮子中(篮子质量准确),要求放在电子秤上再称一遍,称得为5.75千克,老板客气地说:“除去篮子后为5.15千克,老顾客啦,多0.15千克就算了”,郑奶奶高兴地付了钱,满意地回家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郑奶奶赚了,鸡蛋的实际质量为5.15千克 B.郑奶奶亏了,鸡蛋的实际质量为4千克 C.郑奶奶亏了,鸡蛋的实际质量为4.85千克 D.郑奶奶不亏也不赚,鸡蛋的实际质量为5千克 5.班主任老师给获得文明小组的同学们发放水果,若每人5个,多8个,若每人7个,差4个,问有多少名同学?多少个水果?() A.6名,38个B.4名,28个C.5名,30个D.7名,40个6.将两块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先按图1的方式放置,再按图2的方式放置,测得的数据如图(单位:cm)所示.则桌子的高度h=() A.30cm B.35cm C.40cm D.45cm 7.为了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某班计划购买甲、乙两种体育用品(每种体育用品都购买),其中甲种体育用品每件10元,乙种体育用品每件20元,共用去70元,请你设计一下,共有()种购买方案. A.2B.3C.4D.5 8.一群人去袁山公园坐小船游湖,若租用6座的小船若干条,则有4人没座位,若租用4座小船则刚好坐满,但要多租4条,若同时租两种或只租一种,使每条小船坐满且每人都有座位,则共有租船方案() A.2种B.3种C.4种D.5种 9.《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专著在数学上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了分数问题,

2020年春季人教版七年级下册:8.3 实际问题和二元一次方程组(附答案)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根据“x与y的差的2倍等于9”的数量关系可列方程为() A.2(x﹣y)=9B.x﹣2y=9C.2x﹣y=9D.x﹣y=9×2 2.一辆轿车行驶2小时的路程比一辆卡车行驶3小时的路程少40千米.如果设轿车平均速度为a千米/小时,卡车的平均速度为b千米/小时,则() A.2a=3b+40B.3b=2a﹣40C.2a=3b﹣40D.3b=40﹣2a 3.我国明代数学读本《算法统宗》一书中有这样一道题:一支竿子一条索,索比竿子长一托,对折索子来量竿,却比竿子短一托,如果一托为5尺,那么索长()尺. A.25B.20C.15D.10 4.某中学八(1)班45名同学参加市“精准扶贫”捐款助学活动,共捐款400元,捐款情况记录表: 捐款(元)35810人数2■■31表格中捐款5元和8元的人数不小心技墨水污染看不清楚.若设捐款5元的有x名同学,捐款8元的有y名同学,根据题意可得方程组() A.B. C.D. 5.学校八年级师生共468人准备到飞翔教育实践基地参加研学旅行,现已预备了49座和37座两种客车共10辆,刚好坐满,设49座客车x辆,37座客车y辆,根据题意可列出方程组() A.B. C.D. 6.为安置200名因暴风雪受灾的灾民,需要同时搭建可容纳12人和8人的两种帐篷,则搭建方案共有() A.8种B.9种C.16种D.17种 7.把12m长的彩绳截成2m或3m的彩绳,用来做手工编织,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你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A.1种B.2种C.3种D.4种 8.为了丰富学生课外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王老师让学生把7m长的彩绳截成2m或1m的彩绳,用来做手工编织,在不造成浪费的前提下,你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A.1B.2C.3D.4 9.郑奶奶提着篮子去农贸市场买鸡蛋,摊主按郑奶奶的要求,用电子秤称了5千克鸡蛋,郑奶奶怀疑重量不对,把鸡蛋放入自带的质量为0.6千克的篮子中(篮子质量准确),要求放在电子秤上再称一遍,称得为5.75千克,老板客气地说:“除去篮子后为5.15千克,老顾客啦,多0.15千克就算了”,郑奶奶高兴地付了钱,满意地回家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郑奶奶赚了,鸡蛋的实际质量为5.15千克 B.郑奶奶亏了,鸡蛋的实际质量为4千克 C.郑奶奶亏了,鸡蛋的实际质量为4.85千克 D.郑奶奶不亏也不赚,鸡蛋的实际质量为5千克 10.用8块相同的长方形地砖拼成一块大长方形地面,地砖的拼放方式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与宽分别是() A.25和20B.30和20C.40和35D.45和15 11.如图,在3×3方格中做填字游戏,要求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三个方格中的数字和都相等,则表格中x,y的值是() 3x 2y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5.4平移(练习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 5.4平移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下列图形中,不能通过其中一个四边形平移得到的是() A.B.C.D. 2.下列图形中,周长最长的是() A.B.C. D. 3.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平移的是() A.足球在草地上滚动 B.拉开抽屉 C.投影片的文字经投影转换到屏幕上 D.钟摆的摆动 4.如图,△ABC的面积为2,将△ABC沿AC方向平移至△DFE,且AC=CD,则四边形AEFB的面积为() A.6 B.8 C.10 D.12 5.如图,将△ABE向右平移2cm得到△DCF,如果△ABE的周长是16cm,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是()

A.16cm B.18cm C.20cm D.21cm 6.△ABC中,∠B=90°,AB=6cm,BC=8cm.将△ABC沿射线BC方向平移10cm,得到△DEF,A,B,C的对应点分别是D,E,F,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四边形ABED是矩形B.AD CF C.BC=CF D.DF=CF 7.下列平移作图错误的是() A.B.C.D. 8.如图是一块长方形ABCD的场地,长AB=102m,宽AD=51m,从A、B两处入口的中路宽都为1m,两小路汇合处路宽为2m,其余部分种植草坪,则草坪面积为() A.5050m2B.5000m2C.4900m2 D.4998m2 9.如图,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己拼成的图案如图所示,现又出现一小方块拼图向下运动,为了使所有图案消失,你必须进行以下的哪项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使其自动消失.() A.向右平移1格B.向左平移1格C.向右平移2格D.向右平移3格10.如图,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重叠在一起,将Rt△ABC沿着BC的方向平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5.3平行线的性质(练习卷+解析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 5.3平行线的性质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30分) 1.如图,直线m∥n,∠1=70°,∠2=30°,则∠A等于() A.30°B.35°C.40°D.50° 2.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叠成如图所示的形状,则∠ABC=() A.73°B.56°C.68°D.146° 3.小明、小亮、小刚、小颖一起研究一道数学题.如图,已知EF⊥AB,CD⊥AB, 小明说:“如果还知道∠CDG=∠BFE,则能得到∠AGD=∠ACB.” 小亮说:“把小明的已知和结论倒过来,即由∠AGD=∠ACB, 可得到∠CDG=∠BFE.” 小刚说:“∠AGD一定大于∠BFE.” 小颖说:“如果连接GF,则GF一定平行于AB.” 他们四人中,有()个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A.1 B.2 C.3 D.4 4.如图,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G,已知∠1=∠2=40°,GI平分∠HGB 交直线CD于点I,则∠3=()

A.40°B.50°C.55°D.70° 5.如图,已知l1∥l2,AB∥CD,CE⊥l2,FG⊥l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l1与l2之间的距离是线段FG的长度 B.CE=FG C.线段CD的长度就是l1与l2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D.AC=BD 6.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C与BD相交于点O,若S△ABD=10cm2,S△ACD 为() A.10 B.9 C.8 D.7 7.下列命题: ①对顶角相等; 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若a=b,则|a|=|b|; ④若x=0,则x2﹣2x=0 它们的逆命题一定成立的有() A.①②③④B.①④C.②④D.② 8.如图所示,下列推理及所注理由错误的是() A.∵∠1=∠3,∴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全册单元同步测试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全册单元同步测试及答 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 全册单元同步测试及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课练题目及答案《5.1相交线》同步测试(共3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1 相交线》习题2.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2 垂线》习题1.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习题3.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5.2平行线及其判定》同步测试(共3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1 平行线》习题1.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 平行线的判定》习题4.doc 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5(3 平行线的性质》同步测试(共4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1 平行线的性质》习题1.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习题1.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5.4平移》同步测试(共2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课练题目及答案《平方根》同步测试(共3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课练题目及答案《立方根》同步测试(共2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课练题目及答案《实数》同步测试(共2课时)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课练题目及答案《有序数对》同步测试 2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课练题目及答案《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不等式及其解集》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一元一次不等式》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同步测试 3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统计调查》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直方图》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课课练题目及答案《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3.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1 平方根》习题.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3 实数》习题3.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1.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1 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1.doc 4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8.2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习题.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1 不等式及其解集》习题4.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1.2 不等式的性质》习题4.doc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习题1.doc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 七年级学生要仔细做人教版数学同步练习册的习题,出错要少,检查要多。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册的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一) 平方根第2课时 基础知识 1、 2、 3、 4、 B C B B 5、4 7、±5 8、±11 13/8 ±13/10 -0.5 9、比较大小 能力提升 解得x=2 2x+5=2×2+5=9 所以2x+5的算数平方根为3 11、解:6.75÷1.2=5.625 5.625的算数平方根约等于2.37cm 12、解:设宽是x(x>0),长为4x 则4x²=25解得x=2.5 所以4x=10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二)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基础知识 1、B 2、C 3、∠1 ∠3 ∠2 ∠6 AB CD EF 4、∠C 内错∠BAE 5、AB 内错 6、题目略 (1)∠ADC ∠EBG ∠HEB ∠DCG (2)∠ADC ∠ABE ∠AEB ∠ACD 能力提升

7、题目略 (1)AB CD BE (2)AD BC AB (3)AB CD BC (4)AB CD BE 8、∠A和∠B ∠A和∠D ∠D和∠C ∠B和∠C 共4对 9、题目略 (1)∠DEA同位角是∠C,内错角是∠BDE,同旁内角是∠A、∠ADE (2)∠ADE同位角是∠B,内错角是∠CED,同旁内角是∠A、∠AED 探索研究 10、证明: ∵∠2=∠4(互为对顶角) ∴∠1=∠2 ∴∠1=∠4 ∵∠2+∠3=180° ∠1=∠2 ∴∠1+∠3=180° ∴∠1和∠3互补 七年级数学下同步练习册答案人教版(三) 平行线的判定第2课时 基础知识 1、C 2、C 3、题目略 (1)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EF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108° 5、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6、已知∠ABF ∠EFC 垂直的性质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已知 D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CD 平行的传递性 能力提升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参考答案

《新课程课堂同步练习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参考答案 §5.1.1相交线 一、选择题1.C 2.D 3.B 4.D 二、填空题1.∠AOD、∠AOC或∠BOD 2.145°3.135°4.35° 三、解答题 1.解:(图7)因为∠2=30°,所以∠1=30°(对顶角相等)又, 所以∠3=2∠1=60°所以∠4=∠3=60°(对顶角相等) 2.解:(图8)(1)因为,又(对顶角相等)

所以因为 所以所以(对顶角相等) (2)设则,由+=180°,可得,解得,所以 3.解:(图9)AB、CD相交于O 所以∠AOD与∠BOD互为邻补角 所以∠AOD+∠BOD=180°,又OE是∠AOD的平分线, 所以∠1=∠AOD,同理∠2=∠BOD 所以∠1+∠2=∠AOD+∠BOD=(∠AOD+∠BOD)=×180°=90° 即∠EOF的度数为90° §5.1.2垂线

一、选择题1.D 2. B 3.C 二、填空题1.不对2.40°3.互相垂直4.180° 三、解答题1.答:最短路线为线段AB,设计理由:垂线段最短. 2.解:由题意可知∠1+∠2=90°,又∠1-∠2=54°所以2∠1=144° 所以∠1=72°,所以∠2=90°-∠1=18° 3.解:(图7)(1)因为,所以,又, 所以,所以,又是的平分线,所以==45° (2)由(1)知==45°,所以=90°所以与互相垂直.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一、选择题1.D 2.B 3.B 4.C 二、填空题1.AB内错角2. AB 、CD 、AD 3. DE 、BC 、AB 、同位角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三、解答题 1.答:∠ABC与∠ADE构成同位角,∠CED与∠ADE构成内错角,∠A、∠AED分别与 ∠ADE构成同旁内角;∠ACB与∠DEA构成同位角,∠BDE与∠DEA构成内错角, ∠A、∠ADE分别与∠DEA构成同旁内角.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3 平行线的性质》同步练习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新版七年级下学期《5.3 平行线的性质》 同步练习卷 一.填空题(共27小题) 1.如图,AB∥CD,∠DCE的角平分线CG的反向延长线和∠ABE的角平分线BF 交于点F,∠E﹣∠F=33°,则∠E=. 2.如图,∠1=52°,∠2=128°,∠C=∠D.探索∠A与∠F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 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 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 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 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 ﹣1和∠DCE n ﹣1 的平分线,交点为E n. 若∠E n=1度,那∠BEC等于度 4.如图,AB∥CD,AD∥BE,试说明:∠ABE=∠D.解:∵AB∥CD (已知) ∴∠AB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D∥BE (已知) ∴∠D= ∴∠ABE=∠D (等量代换) 5.如图,已知直线AB∥CD,分别交直线EF于E、F两点,点M为直线EF左边一点,且∠BEM=150°,∠EMF=35°,则∠CFM的度数为. 6.如图,已知直线l1∥l2,且l3和l1、l2分别交于A、B两点,点P在AB上.(1)∠1、∠2、∠3之间的关系为; (2)如果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1、∠2、∠3之间的关系为;(3)如果点P(点P和A、B不重合)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1、∠2、∠3之间关系为. 7.A,B,C,D,E五省统计学家奔赴地震灾区进行灾情统计,每省派2人.到达时要进行介绍,10人中互相认识的握一下手,且本省的2人没有握手,也没有人和同一人握两次手.介绍结束后,A省统计学家A1分别问其他9人:“你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同步练习随堂练习一课一练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全册同步练习 (课本配套,适合课堂小测、作业布置和知识强化训练) 《相交线》同步练习 如图,已知AB 是线 1. 如图1所示,AB 与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1的对顶角___. (1) (2) (3) 2.如图1所示,若∠1=25°,则∠2=_______,∠3=______,∠4=_______. 3.如图2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则∠AOD 的对顶角是_____,∠AOC 的邻补角是 _______;若∠AOC=50°,则∠BOD=______,∠COB=_______. 4.如图3所示,已知直线AB,CD 相交于O,OA 平分∠EOC,∠EOC=70°,则∠BOD=•______. 5.对顶角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4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若∠1-∠2=70,则∠BOD=_____,∠2=____. (4)3 4D C B A 12O F E D C B A O E D C B A O D C B A 1 2 E O E D C B A

7.如图5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AOC,若∠AOD-∠DOB=50°, 则 ∠EOB=______________. 8. 如图6所示,直线AB,CD 相交于点O,已知∠AOC=70°,OE 把∠BOD 分成两部 分,• 且 ∠BOE:∠EOD=2:3,则∠EOD=________.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7所示,三条直线AB,CD,EF 相交于一点O,则∠AOE+∠DOB+∠COF 等于( • ) A.150° B.180° C.210° D.120° (7) (8) (9)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对顶角相等;②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③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④若 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如图8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的度 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5.如图9所示,直线L 1,L 2,L 3相交于一点,则下列答案中,全对的一组是( ) A.∠1=90°,∠2=30°,∠3=∠4=60°; B.∠1=∠3=90°,∠2=∠4=30 C.∠1=∠3=90°,∠2=∠4=60°; D.∠1=∠3=90°,∠2=60°,∠4=30° 1 2 12 1 2 2 1O F E D C B A O D C B A 60︒30︒ 34 l 3 l 2 l 1 12

最新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课后同步练习题 专项讲解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基础题 知识点1 邻补角 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邻补角互补. 如图,则∠AOC与∠BOC互为邻补角,且∠AOC+∠BOC=180°. 1.(2017·河池)如图,点O在直线AB上.若∠BOC=60°,则∠AOC的大小是(C) A.60° B.90° C.120° D.150° 2.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则∠AOC的邻补角是∠AOD和∠BOC. 3.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OE平分∠BOD.若∠BOE=30°,则∠AOD=120°. 知识点2 对顶角 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如图,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 则∠AOC的对顶角是∠BOD;∠AOD的对顶角是∠BOC,且相等的角有:∠AOC=∠BOD,∠AOD=∠BOC. 4.(2018·遵义桐梓县期末)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C)

5.如图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若∠COB =140°,则∠1,∠2的度数分别为(C) A .140°,40° B .40°,150° C .40°,140° D .150°,40° 6.(2018·黔西南期中)如图是对顶角量角器,用它测量角的原理是对顶角相等. 7.在括号内填写依据: 如图,因为直线a ,b 相交于点O , 所以∠1+∠3=180°(邻补角互补), ∠1=∠2(对顶角相等). 8.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AOC =60°,∠1=40°,则∠2=20°,∠AOE =140°. 9.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EOC =70°,OA 平分∠EOC ,求∠BOD 的度数. 解:因为OA 平分∠EOC ,∠EOC =70°, 所以∠AOC =1 2∠EOC =35°. 所以∠BOD =∠AOC =35°. 易错点1 对对顶角性质理解不透彻而判断失误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附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附同步练习及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含三课时,word附答案)

8.3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1课时 和差倍分与配套问题 1.“十一”国庆期间,学校组织466名八年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现已准备了49座和37座两种客车共10辆,刚好坐满,设49座客车x 辆,37座客车y 辆.根据题意,得( ) A.⎩⎪⎨⎪⎧x +y =1049x +37y =466 B.⎩ ⎪⎨⎪⎧x +y =1037x +49y =466 C.⎩⎪⎨⎪⎧x +y =46649x +37y =10 D.⎩ ⎪⎨⎪⎧x +y =46637x +49y =10 2.学校的篮球比排球的2倍少3个,篮球数与排球数的比是3∶2,求两种球各有多少个.若设篮球有x 个,排球有y 个,根据题意列方程组为( ) A.⎩⎪⎨⎪⎧x =2y -33x =2y B.⎩ ⎪⎨⎪⎧x =2y +33x =2y C.⎩⎪⎨⎪⎧x =2y +32x =3y D.⎩ ⎪⎨⎪⎧x =2y -32x =3y 3.《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数学著作之一,书中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五只雀、六只燕共重一斤,雀重燕轻,互换一只,恰好一样重.问:每只雀、燕的重量各为多少?设一只雀的重量为x 斤,一只燕的重量为y 斤,则可列方程组为( ) A.⎩⎪⎨⎪⎧5x +6y =15x -y =6y -x B.⎩ ⎪⎨⎪⎧6x +5y =15x +y =6y +x C.⎩⎪⎨⎪⎧5x +6y =14x +y =5y +x D.⎩ ⎪⎨⎪⎧6x +5y =14x -y =5y -x 4.小强同学生日的月数减去日数为2,月数的两倍和日数相加为31,则小强同学生日的月数和日数的和为 . 5.甲、乙两个施工队在六安(六盘水-安顺)城际高铁施工中,甲队每天比乙队多铺设100

人教数学七年级下全册同步练习-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同步练习题(含答案,共119页)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1相交线 学习要求 1.能从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的关系入手,理解对顶角、互为邻补角的概念,掌握对顶角的性质. 2.能依据对顶角的性质、邻补角的概念等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课堂学习检测 一、填空题 1.如果两个角有一条______边,并且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叫做互为邻补角. 2.如果两个角有______顶点,并且其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___________ ________,那么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重要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点,∠AOE =90°. (1)∠1和∠2叫做______角;∠1和∠4互为______角; ∠2和∠3互为_______角;∠1和∠3互为______角; ∠2和∠4互为______角. (2)若∠1=20°,那么∠2=______; ∠3=∠BO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1=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O 点,且∠COE =90°,则 (1)与∠BOD 互补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BOD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EOA 互余的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BOD =42°17′,则∠AOD =__________; ∠EOD =______;∠AOE =______. 二、选择题 6.图中是对顶角的是( ). 7.如图,∠1的邻补角是( ). (A)∠BOC (B)∠BOC 和∠AOF (C)∠AOF (D)∠BOE 和∠AOF 8.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若AOD AOC ∠=∠3 1 ,则∠BOD 的度数为( ). (A)30° (B)45° (C)60° (D)13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同步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有一抛物线形拱桥,当拱顶离水面2m时,水面宽4m,当水面宽增加()4m 时,则水面应下降的高度是() A.2m B.1m C D.)2m 2.如图是雷达屏幕在一次探测中发现的多个目标,其中对目标A的位置表述正确的是() A.在南偏东75º方向处B.在5km处 C.在南偏东15º方向5km处D.在南偏东75º方向5km处 3.如图是被墨迹污染的旅游区各景点地图,隐约可见,第一景点的坐标为(0,3),第二景点的坐标为(5,3),景区车站坐标为(0,0),则车站大约在()

A .点A B .点B C .点C D .点D 4.下列图形中,表示南偏西60︒的射线是( ). A . B . C . D . 5.如图,若炮的位置是()47, ,那么卒的位置可以记作( ) A .(43), B .()15, C .()34, D .(33), 6.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 A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3,5)-与(5,3)-表示两个不同的点 B .平行于x 轴的直线上所有点的横坐标都相同 C .若点(,)P a b 在y 轴上,则0b =

P 到x轴的距离为3 D.点(3,4) 7.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点A(-1,0)做如下的连续平移,A(-1,0)→A1(-1,1)→A2(2,1)→A3(2,-4)→A4(-5,-4)→A5(-5,5)…,按此规律平移下去,则A102的点坐标是() A.(100,101)B.(101,100)C.(102,101)D.(103,102) 二、填空题 8.如图的方格图是某学校平面示意图,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花坛的位置可用坐标(3,0)表示,则教学楼的位置用坐标表示为______. 9.如图,若在象棋棋盘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使“兵”位于点(1,1),“炮”位于点(﹣1,2),则“马”位于点_________. 10.如图,已知棋子“车”的位置表示为(﹣2,3),棋子“马”的位置表示为(1,3),则棋子“炮”的位置可表示为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8.3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同步检测题 一、选择题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数学趣题:一百马,一百瓦,大马一个拖三个,小马三个拖一个.大意是:100匹马恰好拉了100片瓦,已知1匹大马能拉3片瓦,3匹小马能拉1片瓦,问有多少匹大马、多少匹小马?若设大马有x匹, 小马有y匹,那么可列方程组为 A.{█ B.{█ c.{█D.{█ .某班学生分组搞活动,若每组7人,则余下4人;若每组8人,则有一组少3人.设全班有学生x人,分成y个小组,则可得方程组 A.B.c.D. .某服装店用6000元购进A、B两种新款服装,按标价售出后获得毛利润3800元,这两种服装的进价,标价如表所示:则这两种服装共购进 类型 价格A型B型

进价60 100 标价100 160 A.60件 B.70件c.80件D.100 .解方程组时,一学生把c看错得,已知方程组的正确解是,则a、b、c的值是 A.a、b不能确定,c=-2 B.a、b、c不能确定c.a=4,b=7,c=2D.a=4,b=5,c=-2 .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42,甲数的3倍等于乙数的4倍,求甲、乙两数.若设甲数为x,乙数为y,由题意得方程组 A.B.c.D. .成渝路内江至成都段全长170,一辆小汽车和一辆客车同时从内江、成都两地相向开出,经过7/6h相遇,相遇时,小汽车比客车多行驶20.设小汽车和客车的平均速度分别为x/h和y/h,则下列方程组正确的是 A.{█ B.{█c.{█D.{█ .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0°,若设∠1=x°,∠2=y°,则可得到方程组为 A.{█ B.{█c.{█D.{█ 二、填空题 .某班有40名同学去看演出,购买甲、乙两种票共用去370元,其中甲种票每张10元,乙种票每张8元,设购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同步练习(附答案)

9.2 一元一次不等式 第1课时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1.下列不等式中,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是( ) A .2x -3y >4 B .-2<3 C .3x -1<0 D .y 2 -3>2 2.若(m +1)x |m| +2>0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 =1. 3.不等式1-2x ≥0的解集是( ) A .x ≥2 B .x ≥1 2 C .x ≤2 D .x ≤1 2 4.不等式2x -1≤3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5.当x 时,式子x -3的值是正数. 6.不等式x -3<6-2x 的解集是 . 7.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5x -2≤3x ; (2)5x -5<2(2+x); (3)2-x 4≥1-x 3.

8.小明解不等式1+x 2-2x +1 3≤1的过程如图.请指出他解答过程中错误步骤的序号,并写 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9.与不等式2x -4≤0的解集相同的不等式是( ) A .-2x ≤x -1 B .-2x ≤x -10 C .-4x ≥x -10 D .-4x ≤x -10 10.不等式6-4x ≥3x -8的非负整数解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11.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x -m +2=0的解是负数,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m ≥2 B .m >2 C .m <2 D .m ≤2 12.如果a<2,那么不等式ax>2x +5的解集是x<5 a -2 . 13.在实数范围内规定新运算“△”,其规则是:a △b =2a -b.已知不等式x △k ≥1的解集在数轴上如图表示,则k 的值是 . 14.解不等式,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1)2(x +1)-1≥3x +2;

人教版最全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同步练习及单元测验卷及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 相交线 复习检测(5分钟):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2、如图,若/ 1=60° ,那么/ 2= 3、如图是一把剪刀,其中 1 40,则2 4、如图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一点O, /AOD勺对顶角是,/AOC勺邻补角是 ,若/ A0C=50 ,贝U/ BOD= ./ COB= J AOE+ DOB + COF= 5、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0,0评分/ AOC若/ AOD/DOB=50 ,?求/EOB勺度数.

6、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1=2/ 3, / 2=68° ,求/4的度数 5.1.2 垂线 复习检测(5分钟): 1、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则所有的邻补角都相等.() 2、一条直线不可能与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 3、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三个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4、两条直线相交有一组对顶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5、如图1,OAL OB,OCL OC,O为垂足,若/AOC=3 5,则/BOD=. 6、如图2,A0± BO,O为垂足,直线CDi点O,且/ BOD=2AOC则/ BOD=. 7、如图3,直线AB CD相交于点0,若/E0D=40 , /B0C=130,那么射线0E与直线 AB的位置关系是 C 8、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0位于点 的位置关系. 9、如图,AC± BC,C为垂足,CD± AB,D为垂足,BC=8,CD=4.8,BD=6.4,AD=3.6,AC= 6 ,那

么点C 到AB 的距离是,点A 到BC 的距离是,点B 到CD 的距离是 ,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 10、如图,在线段AB AG AD AE AF 中AD 最短.小明说垂线段最短,因此线段AD 的 长是点A 到BF 的距离,对小明的说法,你认为对吗? 11、用三角尺画一个是30的/AOB 在边OA±任取一点P,过P 作POL OB,垂足为Q, 量一量OP 的长,你发现点P 到OB 的距离与OP 长的关系吗?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如图(6),直线DE 截AB, AC,构成八个角: ①、指出图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复习检测(5分钟): 1、如图(4),卜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人./1与/2是同位角 B. / 2与/ 3是同位角 C. / 1与/ 3是同位角 D. / 1与/ 4不是同位角 2、如图(5),直线AB CDM 直线EF 所g, / A 和一 错 角,/A 班 是同旁内角.^ / \ \ / --- ---------- 4 届 -------------------- R 图⑷ 图⑸ —是同位角,/ A 和 ________ 是 内 A 4 0(3) c'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