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1]

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1]
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1]

第12卷第6期2010年12月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J OURNAL OF GEO INFORM AT I ON SC I ENCE

V ol 12,No 6

D ec ,2010

收稿日期:2009-05-06;修回日期:2010-09-09.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KZCX2-XB2-06-03);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06B A C08B00)。

作者简介:赵志平(1984-),男,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态资源与生态信息。Em ai:l zhao zp @lre i s ac cn *通讯作者:邵全琴(1962-),女,江苏武进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G IS 应用与宏观生态信息。

E m a i:l shaoqq @lre is ac cn

中国LULUCF 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赵志平

1,2

,邵全琴

1*

,王军邦1,卢鹤立

1,2

,陈卓奇

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

摘要:为了服务于我国气候公约谈判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管理,对我国已建立的观测、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有效集成,实现对全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平衡、LU LUCF 活动碳汇效应,以及各种履约对策综合影响的动态评估,基于IPCC 理念和方法,以.NET 和A rcG IS 为平台,设计开发了中国LU LU CF 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系统原型设计和基本结构,然后,详细叙述中国LU LU CF 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的11个主要模块的算法及功能实现,系统数据集成和管理方式,系统决策实现和对比分析。该系统采用C #语言进行开发,采用五层次结构模式,运用关系型数据库存储空间数据,实现了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一体化的无缝管理。该系统功能齐备并且具有扩展性,可以接受不同的核定方案,进行多途径、多方案、多情景的比对,能为我国第二次全国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LU LU CF 活动碳汇效应计量提供可靠、高效的方法,为国家参与气候公约谈判和履约提供所需要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关键词:二次开发;A rc Eng i ne ;.N ET;决策支持系统;LU LUCF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越来越多地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如何遏制或减缓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科学研究热点。世界气象组织(WMO )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建立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 nm ental Panel on C li m ate Change ,I PCC )。I PCC 的作用是在全面、客观、公开和透明的基础上,评估与理解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这种变化的潜在影响,以及适应和减缓方案的科学基础和有关的科技和社会经济信息,并通过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 方法的工作为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提供支持。

为了使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 京都议定书 (2005年正式生效执行)。因此,建立服务于气候公约谈判和履约对策的决策支持系统,为我国气候公约谈

判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管理提供科技支撑成为当务之急。决策支持系统能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水平和质量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1-4]

。中国LULUCF

(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正是在这种需求下设计开发的。该系统解决了国际上其他碳核算系统参数本地化问题,能计算碳汇现状和未来不同时段的碳汇潜力,得出我国第二承诺期、第三承诺期等许多情景下可利用的碳汇数量,为第二次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和L U LUCF 活动碳汇效应计量提供可靠、高效的方法,为国家参与气候公约谈判和履约提供所需的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最新的 I PCC 2006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 ,将土地利用划分为6大类:林地、农田、草地、湿地、居民地和其他土地

[5-6]

。以此为基础来考虑土地

利用变化导致的生态系统碳库变化。人为管理如造林、再造林和毁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农田管理和草场管理都会改变生态系统碳库,也在I PCC 提供的碳变化计算方法考虑范围之内。此外,I PCC LULUCF 碳核算提供了由简单到复杂3个层次的计量方法,各缔约方可根据本国的活动水平和排放/

清除因子或参数的可获得性,选择适合的方法。本系统计算流程中的方法、数据、参数选择等,考虑到我国实际国情,尽可能采用国内科学家的数据和研究成果,以减小碳清单核定的不确定性。

本系统采用ESRI公司的A rc G I S软件为二次开发平台,利用A rc Eng ine设计开发中国LULUCF 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集成开发环境为V isua l S t u https://www.360docs.net/doc/d82231322.html,2005,开发语言采用C#[7-8]。

2 系统总体设计

2.1 系统结构设计

结构化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是以系统的逻辑功能设计和数据流为基础,根据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借助一套标准的图表、工具,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逐层把系统划分为多个大小适当、功能明确,具有一定独立性,并容易实现的模块,从而把复杂的系统设计转变为多个简单的模块设计[9]。

建立一个基于I PCC理念和方法的中国L U 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旨在为国家气候公约谈判提供决策支持,实现数据的获取导入、处理加工,以及管理分析,计算结果将以专业报表和专题地图的方式表达。系统设计时主要遵循实用性原则和标准化、规范化原则,即系统设计力求简单、实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要求数据采集规范化、信息形式标准化,从而使信息横向、纵向一致,达到数据共享的目的。系统空间数据库结构、空间数据的图层划分、属性数据格式的设计,以及数据项代码的设计,都遵循国家及部颁标准。鉴此,我们把该决策支持系统总体逻辑结构分为五个层次:基础数据库,数据库维护,碳汇计算,分析决策和结果表现(图1)。

基础数据库主要用来存储收集和整理得到的数据,包括土地利用数据集、土壤类型数据集、模型和参数数据集等,这些数据主要用于计算碳库和碳汇。数据库维护是指对收集整理的数据进行导入、导出和编辑等。如果专家对碳库和碳汇计算的源数据有兴趣或疑问,可以直接导出数据或者对数据进行编辑。碳汇计算层包括碳汇现状和碳汇潜力计算。碳汇现状计算主要是选定基年和报告年,然后确定活动类型和计算方法,系统就能计算选定区域的碳汇现状。碳汇潜力计算的主

要依据是国家

图1 系统五层次体系结构

F ig.1 Syste m fra m e w ork

规划,包括农业、林业和草地等未来发展规划;然后确定计算方法就可以计算未来碳汇潜力。本系统的分析决策层主要包括分析设置和碳汇使用限制,最后的结果表现将以专题地图或专业报表的形式。

2 2 系统模块设计

系统模块功能的设计直接影响系统的使用。中国LUL 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基于I PCC 指南推荐的L ULUCF碳核算方法,根据系统实际应用需求,设计3个主要流程流程11个主要功能模块:基础数据、参数设定、通用工具、帮助、森林碳汇、农田碳汇、草地碳汇、未来情景、清单、产品管理、科学背景数据。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

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描述如下:

(1)基础数据

数据库管理:管理用于存储用户自己数据的Geodatabase数据库。可以做新建、修改(数据库名)、删除数据库的操作。

数据管理:选择建立的数据库对其进行导入、导出、删除和浏览数据。每个数据项包括数据显示名称、数据库(存储数据库I D)、数据表名称(在数据库中的名称)、数据路径(lyr文件路径,可选项)。

空间数据浏览在主窗体中直接加载该图层,并应用对应的lyr文件样式。属性数据浏览打开一个新的GR I D窗体显示此数据,并且对数据可以进行

744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年

图2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结构图

F i g.2 T he fra m e w ork o f syste m f uncti ons

查询、排序操作。

(2)参数设定

参数管理:根据不同计算方法统一管理参数,并根据不同目标设计参数方案,供系统计算调用,和分析参考。

参数方案管理:按方法导入、编辑、导出参数;可以进行参数组合设计方案。

(3)森林碳汇

IPCC统计数据计算:根据社会经济调查统计资料计算仍为林地的林地,及其他转为林地的林地碳清单。

IPCC空间数据计算:调查资料结合空间化资料计算仍为林地的林地,及其他转为林地的林地碳清单。

林业活动:专门针对LULUCF提出的造林、再造林、毁林、植被重建,计算碳清单。

(4)农田碳汇

IPCC统计数据计算:根据社会经济调查统计资料计算仍为农业用地的农业用地,及其他转为农业用地的农业用地碳清单。

IPCC空间数据计算:调查资料结合空间化资料计算仍为农业用地的农业用地,及其他转为农业用地的农业用地碳清单。

(5)草地碳汇

I PCC统计数据计算:根据社会经济调查统计资料计算仍为草地的草地,及其他转为草地的草地碳清单。

I PCC空间数据计算:调查资料结合空间化资料计算仍为草地的草地,及其他转为草地的草地碳清单。

(6)未来情景

林地未来情景:根据国家/地区林业规划估算未来碳汇潜力。

农田未来情景:根据农田管理措施估算未来碳汇潜力。

草地未来情景:根据草地管理措施估算未来碳汇潜力。

(7)清单

在保存中间结果及最终清单时,同时保存该数据生成时定义的参数方案,用户可加载保存的清单查看其计算结果空间数据、I PCC清单以及对应的参数。

(8)产品管理

产品列表:按林、农、草,分不同碳库管理系统生成的中间和结果数据,并可以导入、导出、浏览、查询。

745

6期赵志平等:中国LU LU 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产品对比:新建产品对比窗口,可任选2-3个同一类型的结果数据进行对比,给出2-3种方案清单数据的综合对比统计图。

(9)科学背景数据

模型数据管理:加载系统预先录入的数据,并应用对应的l y r文件显示文件信息、并可浏览、制图。

(10)通用工具

地图浏览工具:包括放大、缩小、全图、浏览工具等。

地图渲染工具:包括分类渲染、拉伸渲染、模板渲染工具等。

地图统计工具:该类工具主要功能是按行政区、气候分区、生态类型统计给定栅格数据,可选择均值、标准偏差、最大、最小值等,以栅格数据、图或表形式给出统计结果。

(11)帮助

系统操作用户手册、系统计算原理、相关术语,联系与技术支持信息,版本信息等。

上述11个模块组成系统计算流程的3个流程,用户通过这3个流程就能完成碳库和碳汇的计算分析,实现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

2.3 系统功能和算法的实现

2.3.1 I PCC碳汇计算基本方法

本系统是根据I PCC理念进行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计算,其核心是:(1)I PCC考虑的是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引起的碳汇变化,不考虑植被自然过程固定碳的作用;(2)I PCC强调人类活动或管理对碳汇的影响,特别关注造林、再造林活动固定碳的作用。(3)I PCC的碳汇变化是相对于基准年的状况而言,基准年若确定为1990年,报告年则为1990年之后到目前的某个年份(如2000年),也有可能是未来某个年份,即未来情景预测,如2010年。

IPCC的碳汇变化是计算报告年和基年之间的碳汇变化率,I PCC建议了两种方法:总-净方式和净-净方式。总-净方式是分别求出报告年和基年的碳库,二者相减得到碳库变化,然后除以年份得到碳汇变化率;净-净方式则是直接得到每年的碳汇变化量。本系统主要以总-净方式为主,并增加较为成熟的净-净方式。总-净方式中:各土地覆被类型的碳库=对应类型 标准碳密度!对应类型的面积;土地覆盖类型主要考虑森林、农田、草地和湿地,各类型细分到二级生态类型(见表1)。对应类型 标准碳密度由生态学方法确定,如BEF 方法等;对应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则由中国科学院的土地利用和变化空间数据(栅格1km)得到(四期LUCC空间数据:1990、1995、2000,2005);从I PCC 碳汇清单设计发展角度,目前设计的发展方向是考虑空间属性,因此,本系统以空间数据为主,表格数据作为属性表参与计算。系统输出数据主要包括基年和报告年森林活生物量碳库、森林死有机质碳库、森林土壤碳库、农田土壤碳库、草地活生物量碳库、草地土壤碳库。

表1 系统中土地覆被类型

Tab.1 Land cover typ es i n the s ystem

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土地利用/覆被类型

一级类型二级类型一级类型二级类型林地寒温带、温带落叶针叶林草地温性草原温带常绿针叶林高寒草原

亚热带、热带常绿针叶林温性草甸

温带针阔混交林高寒草甸

温带落叶阔叶林草丛

亚热带、热带落叶阔叶林温性荒漠

亚热带、热带常绿阔叶林高寒荒漠

其他林地湿地

农田旱地居民地

水田其他土地

2.3.2 主要参数获取

系统中用到的参数数据主要包括,参考BEF参数、碳密度和管理因子参数等。BEF参数指BEF方法中用到的a、b参数。参考碳密度是某一生态类型的标准碳密度,管理因子参数指的是因管理方式不同所导致的土壤碳库增加或减少率。I PCC指南中给出了全球尺度的BEF方法参数、参考碳密度和管理因子参数,这些参数的精度对于计算中国的LULUCF清单是远远不够的,系统中集成了中国各生态类型的参数数据。由于森林清查资料并没有提供森林生物量信息,因此,由森林清查资料来推算生物量,必须建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换算关系,涉及到不分龄级的BEF参数和分龄级的BEF 参数。

搜集近30多年来在森林枯枝落叶、森林土壤、农田土壤、草地活生物量、草地土壤、湿地活生物量

746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年

和湿地土壤等方面的文献200余篇,根据不同的测定方法,整理出在森林枯枝落叶二级生态类型参考

碳密度4套、森林土壤二级生态类型参考碳密度数据7套、农田土壤二级生态类型参考碳密度3套、草地活生物量二级生态类型参考碳密度5套、草地土壤二级生态类型参考碳密度4套、湿地活生物量参考碳密度2套和湿地土壤参考碳密度数据2套,全部集成在系统中。

根据中国农田实际管理情况,把农田管理情景(措施)细化为以下5种:常规耕作施化肥;常规耕作施有机肥;常规耕作化肥有机肥配施;常规耕作配合秸秆还田;免耕配合施常量化肥。筛选出160余篇有用文献,整理出各个情景下的管理因子。

根据I PCC 指南和中国草地情况,制定了飞播、种草、灭鼠和围栏等4种草地管理措施,得到各情景下的管理因子。

土壤有机碳转类因子是指因土地覆盖变化所引起的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率,这些土地覆盖变化包括:造林、毁林、植被重建、退耕还草、草地开垦和湿地开垦等。2.3.3 计算流程和算法的实现

IPCC 碳汇计量由4个一级模块构成(图3):森林生态系统碳汇1,农田生态系统碳汇2,草地生态系统碳汇3,湿地生态系统碳汇4。本文以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算为例,其他生态系统碳汇计算方法

基本类似。

图3 IPCC 碳汇计量系统中的模块组成

F ig .3 Functi on compositi on i n the carbon si nk

calculati on syste m usi ng IPCC m ethod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由如下子模块组成(图4):总-净方式1.1,净-净方式1.2。本文主要对总-净方式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5,森林生态系统的总-净方式包含以下模块:?年份和LUCC 数据选择,包括:基年、报告年,L UCC 数据生成;#基年植被碳库计算,包括:基年植被林-林碳库,基年植被农-林碳库,

基年植

图4 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计量系统组成F i g .4 M ethod of ca rbon si nk calcu lati on for

forest ecosy stem

被草-林碳库,基年植被湿地-林碳库,基年植被居民地-林碳库,基年植被其他土地-林碳库;?

报告年植被碳库计算,包括:报告年植被林-林碳库,报告年植被农-林碳库,报告年植被草-林碳库,报告年植被湿地-林碳库,报告年植被居民地-林碳库,报告年植被其他土地-林碳库;%基年土壤碳库计算,包括:基年土壤林-林碳库,基年土壤农-林碳库,基年土壤草-林碳库,基年土壤湿地-林碳库,基年土壤居民地-林碳库,基年土壤其他土地-林碳库;&报告年土壤碳库计算,包括:报告年土壤林-林碳库,报告年土壤农-林碳库,报告年土壤草-林碳库,报告年土壤湿地-林碳库,报告年土壤居民地-林碳库,报告年土壤其他土地-林碳库;?碳库变化计算,碳库变化=(报告年植被碳库-基年植被碳库)+(报告年土壤碳库-基年土壤碳库),包括:林-林碳库变化,农-林碳库变化,草-林碳库变化,湿地-林碳库变化,居民地-林碳库变化,其他土地-林碳库变化;(IPCC 清单汇总:I PCC 清单=(林-林碳库变化+农-林碳库变化+草-林碳库变化+湿地-林碳库变化+居民地-林碳库变化+其他土地-林碳库变化)/(报告年-基年)。

森林生态系统基年和报告年的碳库计算方法相同,主要包括植被碳库和土壤碳库。森林基年植被碳库计算由六个模块构成,基年植被林-林碳

库,基年植被农-林碳库,基年植被草-林碳库,基年植被湿地-林碳库,基年植被居民地-林碳库,基年植被其他土地-林碳库。本文以基年林-林植被碳库计算为例,详细阐述碳库计算流程,其他碳库计算过程与之类似。

基年植被林-林碳库计算使用BEF 方法[10-13]

(图6)。首先计算,5种林地二级类型中每一种林

地类型的生物量B ,如公式(1)

B =(a +b !V)!(1+R )!CF

(1)

式中,a 和b 为每一种林地类型的BEF 参数,V 是

7476期赵志平等:中国LU LU CF 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图5 森林生态系统总-净方式模块图

F i g.5 F uncti on co m pos i tion o f forest ecosyste m usi ng To ta l-NET m ethod

每一种林地类型的蓄积量,R为每一种林地类型的根茎比例,CF为干物质碳比例。

根据森林生态类型归类表,计算每一种森林生态类型的生物量之和与面积之和;然后,计算5种森林生态类型的碳密度D,如公式(2)

D=)B/)A(2)式中B为某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A为某种森林生态系统的面积。对于林-林LUCC空间栅格数据的每一个像元,根据栅格数据的属性(5类森林生态类型中的一类),作公式(3)运算:

FFB=D!FFLUCC(3)式中,FFB是植被林-林碳库,D为碳密度, FFLUCC为林-林LUCC空间栅格数据。

计算得到基年植被林-林碳库后,类似的我们可以计算基年植被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再加上基年土壤森林生态系统碳库就可得到基年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库,进一步可以计算基年各生态系统碳库总和。报告年各生态系统碳库总和与基年各生态系

748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年

图6 BEF方法计算基年林-林植被碳库的数据流

F ig.6 V eg etati on carbon storage calculati on of forest forest using BEF me t hod for the base yea r

统碳库总和的差值就是生态系统碳库变化,碳库变化除以年份,得到碳汇变化率。

2.4 数据组织与管理

对数据进行有机组织,建立一个高效、稳定、安全的数据库是系统高效运行的保证[14]。中国L U 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库收集了碳库和碳汇计算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引擎(Spati a l Database Eng i n e, SDE)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操作[15]。

表2 系统数据项目录

T ab.2 Category of system data

基础数据模型数据统计数据

产品数据

生态系统过程模型模拟数据用于LUL UCF碳汇计算的数据

地貌及行政植被及土壤

气候

土地利用

...

CEVSA

AV I M2

CASA

GEOLUE

GEOPRO

GLOPEM

TE M

林业用地面积

土地利用面积

草原建设面积

农业耕种面积

...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

平均值和斜率

土壤呼吸(HR)平均值和斜率

植被碳(VGC)平均值和斜率

土壤碳(SOC)平均值和斜率

L UCC类型及面积

土壤碳密度

植被碳密度

林业规划数据

文献参数集

...

如表2,本系统数据来源丰富,数据形式多样,在地理数据库管理的支持下,我们把现有数据分为四类:基础数据,模型数据,统计数据,产品数据。基础数据指的是基础地理环境数据,包括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多年平均温度和降水数据。统计数据包括林业用地面积、土地利用面积、草原建设面积等统计资料。模型数据主要是收集了TE M、AV I M2等模型模拟的结果数据。产品数据主要是指碳汇、碳库等系统产品数据集,主要以空间数据和属性表数据的形式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系统中集成的各种过程模型的基本假设、模型参数、变量等都有较大区别,其模拟结果并不完全具有可比性,如很多的模型结果没有考虑人类活动和各种扰动、没有完整的碳氮耦合过程、没有或极少考虑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等,集成的碳核算结果并不具有完全的可比性。

3 系统开发实现与应用

根据上文描述的中国LUL 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模块功能、算法实现和数据管理方式,我们对本系统组件进行开发。由于需要修

749

6期赵志平等:中国LU LU 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改、编辑、处理和分析大量复杂的空间数据,为了提高运行效率,利用比较成熟的C /S 结构来实现。

使用系统碳汇计算功能得到基于I PCC 理念的生态系统碳库和碳汇及其空间分布后,能以专题地图和专业报表的形式提供给决策者作为决策分析的依据。通过对所建立的观测、数据、模型和方法进行有效集成,碳汇计算过程中决策者可以选择方法途径和计量参数方案;未来碳汇计算根据国家规划可以选择不同的情景;同时系统数据库集成的过程模型模拟的生态系统碳库和碳汇数据也可以以

同样的表现方式提供给决策者作为对比分析的依据。因此,本系统能够实现对碳核算与决策的多途径、多方案、多情景的对比分析。

中国LULUCF 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参照IPCC 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核定与LULUCF 估算的方法框架,将提供给我国直接参加LULUCF 谈判的科研与管理专家使用,成为高效的决策支持工具。系统运行界面如图7、图8所示。另外,本系统也可直接衔接国家碳汇谈判支持系统,为该系统提供基础

数据和科学的计算结果。

750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年

系统初步计算结果显示,1990-2000年中国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温室气体清单为吸收425371.41千吨二氧化碳/年。其中:(1)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碳贮量总变化表现为吸收464816.39千吨二氧化碳/年。活生物量变化表现为吸收334670.15千吨二氧化碳/年,死有机质变化表现为吸收130146.24千吨二氧化碳/年。(2)森林转化引起的碳贮量变化表现为排放39444.98千吨二氧化碳/年。其中,森林到草地的碳储量变化表现为排放13498.62千吨二氧化碳/年;森林到农田的碳储量变化表现为排放25946.36千吨二氧化碳/年。

模拟结果略高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中的数值[16]。?消息通报+中给出的数值为:1994年清单为净吸收407479千吨二氧化碳/年,其中,森林和其他木质生物碳贮量总变化表现为吸收431192千吨二氧化碳/年,森林转化引起的碳贮量变化表现为排放23713千吨二氧化碳/年。

4 结语

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可为我国气候公约谈判和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管理提供决策支持。系统界面简洁明了,菜单易读性强,帮助文档详细,操作简便易行,且具有分析比较功能。

中国LULU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完全基于I PCC理念和方法开发,系统的结构简洁并且合理,具有五层次结构设计;系统模块功能比较完善,支撑着系统的完整结构;系统计算过程复杂,辅助数据和结果产品较多,涉及数据量较大,数据的组织管理设计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受现有研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该系统计算碳汇和碳库时可供选择的参数较少,参数选取比较单一。随着我国生态系统碳源汇和碳库科学研究的深入,其资料和成果会越来越丰富,可供参考和采用的参数会越来越多。今后重点应放在搜集多套计算参数,加入本系统中,给出多种计算结果以供比较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建三,朱添宝.基于Supermap公路路线辅助决策支

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中外公路,2007,27(5):135

-138.

[2]刘小军,朱艳,曹卫星,等.基于W ebG IS和知识模型的

精确农作决策支持系统[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7, 30(4):11-15.

[3]罗斌,曾辉达,李如鑫.县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决

策支持系统设计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

(31):10146-10147.

[4]杨键,杨倩倩,王炜郎.略谈整合资源构建现代化的森

林生态资源动态监测预警管理决策支持系统[J].浙江林业科技,2007,27(6):66-69.

[5]IPCC.气候变化2007:综合报告,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

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组的报告[核心撰写组、Pachauri R.K.和R e isi ng er A.(编辑)] [R].IPCC,瑞士,日内瓦,2007,104.

[6]IPCC.2006I PCC G u i deli nes for N ati onal G reenhouse G as

Invento ries.P repared by the N ati onal G reenhouse G as In ventor i es P rog ramm e,Egg leston H.S.,Buend i a L.,M i w a K.,N gara T.and T anabe K.(eds)[R].Pub lished:I G ES,Japan.

[7]W aston K,N aqe l C,et a.l Beg i nn i ng V i sua l C#[M].

Peer Infor m ation,2002.

[8]马巍巍,邵全琴,陈卓奇,等.西北太平洋柔鱼中心渔场

环境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开发[J].地球信息科学,2005, 7(3):39-44.

[9]薛华成.管理信息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260-285.

[10]方精云,陈安平.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

意义[J].植物学报,2001,43(9):967-973.

[11]方精云,郭兆迪,朴世龙,等.1981-2000中国陆地植

被碳汇的估算[J].中国科学D辑,2007,37(6):804

-812.

[12]F ang JY,Chen A P,P eng C H,et a.l Changes i n F orest

B i om ass Carbon Sto rage i n Ch i na bet w een1949and1998

[J].Sc i ence,2001,292:2320-2322.

[13]方精云,陈安平,赵淑清,等.中国森林生物量的估算:

对F ang等Sc ience一文(Sc ience,2001,292:2320,

2322)的若干说明[J].植物生态学报,2002,26:243-

249.

[14]张瑞林,肖桂荣,王国乾,等.基于A rc G IS Serve r的海

域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J].地球信息科学,2007,9

(4):80-84.

[15]党安荣,贾海峰,易善桢,等.A rcG IS8D esktop地理信

息系统应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74-581.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R].北

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15-20.

751

6期赵志平等:中国LU LU CF碳核算与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开发

752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10年

D esign and D evel op m ent of the Carbon Accounti ng and D ecisi on

Support Syste m of LULUCF i n Chi na

Z HAO Zh i p i n g1,2,SHAO Quanq i n1,WANG Junbang1,LU H e li1,2,C H E N Zhuoqi1,2

(1.Instit u te of Geograph ic S ciences and N atural R esources Research,CAS,Beijing100101,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 y of Chinese A cade my of Sciences,B eij i ng100049,China)

Abst ract:A l o ng w ith society deve l o pm en,t m o re and m ore greenhouse gases,such as carbon diox ide,m ethane, and n itrous ox ide,w ere released to at m osphere by hum an ity.Sc ientific researches sho w ed that the fact o f g l o ba l w ar m i n g w as incontr overti b le,and ho w to conta i n or slo w do wn g l o ba lw ar m i n g beca m e a globa lhot spot of scientif ic research.I n order to m eet de m ands on evaluati o n o f car bon source/si n k i n ventories,UNFCCC i n v ited the Inter governm ental Pane l on C li m ate Change to deve l o p Good Practice Guidance f o r Land Use,Land-U se Change and Forestry.Based on https://www.360docs.net/doc/d82231322.html, and Arc GIS technology,the Car bon A ccounti n g and D ec ision Support Syste m of L U LUCF i n China w as deve l o ped to m eet the requ ire m ents ofN ationalN egotiation under the c li m atic conventi o n and m anage m ent of carbon cycle i n terrestrial ecosyste m.The syste m w as deve l o ped co m p letely based on the I PCC i d ea and m ethod,and it cou ld efficientl y i n tegrated ex isted obser vati o n records,da ta,mode ls and m ethods for dyna m ic assess m ents of Ch i n ese terrestr i a l ecosyste m carbon balance,carbon sink effects of LULUCF and i m ple m entation po li c ies.I n th i s article,w e first i n troduced the design and fra m e work of t h e syste m.Then w e m ade a detailed de scri p ti o n o f the syste m f u nctions and the m anage m ents of database.Follo w ed,w e descri b ed the process of syste m deve l o pm ent and the operati n g procedures sho w ed i n the i n terface of the syste m w ith C#as the deve l o pm ent lan guage.F i n ally w e summ arized the i n nov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yste m.The Car bon A ccounti n g and Decision Syste m of LUL UCF i n Ch i n a has co m plete f u nctions and strong expandability,and it cou l d acceptm any types of sche m es for co mparison.C onsidering t h e act u al national cond iti o n,the syste m adopted nati v e sc i e n tific achieve m ents as possible i n m ethod,data and para m eter to reduce the uncertainty of carbon list checking and ratif y ing.It w ou l d supply reliable and e fficient m ethod for secondary national green house gas list co m p ilati o n,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Nati o na lNegotiati o n under the cli m atic convention and t h e i m p le m entation o f the convention.

K ey w ords:secondary deve lopm en;t A rcEng i n e;.NET;decision suppo rt syste m;LULUCF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修改版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作者:海海杰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要想弄明白,必须先要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它与我们现有的经济形式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同时,有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热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在全球悄然打响。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冶金、水泥、化工等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通过保障供应,为中国经济的腾飞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群众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这种状况与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直接相关。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型的、以提高能源等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核心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和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低碳经济被提出来了,来替代传统的经济形式。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未来经济形式走向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中国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和自身能源储备的 不足,使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例如,到2030年, 预计中国80%以上的石油需求将依赖进口;其次,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大国、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受到越来越多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已做出了2020 年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承诺;第三,随着能源价格的攀升,如果不降低能耗,必将挤压企业的 经济效益,对于能源成本占总成本比例甚至高达五成的 高能耗产业更是如此。 在这种必然的选择之下,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又将有什么机遇呢? 在一些传统行业中,我国比一些发达国家落后几十年。而在新能源领域,比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锂电池等行业,与最发达的国家相比只落后了一两年。因此,在当今传统产业发展受挫、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下,中国应该抓住机会,迅速向低碳经济转型,大力发展新能源。 我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的国家,如此广阔的国土面积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自然资源。据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为10亿千瓦;在东北、中西部、华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在地热能方面,全国可开采资源量为每年68亿立方米;当前中国的核电装机容量为906万千瓦,预计到2020年中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7000万千瓦。 那么同时,中国又将面临着怎样的严峻挑战呢?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资源短缺的问题成为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各项建设中最主要的障碍,同时,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也被这种问题时刻束缚着。由于这种现象频繁出现,环保节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们国家指出了一条更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主要是指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活动中,通过使用较为先进、合理的技术和设备最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废弃物的排放量,从而解决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之间存在的矛盾,这对于促进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和满足人们的需求是非常有利的。 一、低碳经济的内容和特征 低碳经济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主要包括低碳服务、低碳消费以及低碳生产三方面内容。低碳经济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减少污染物排放和降低能耗,即: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第二,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脱钩,不能同步增长,在保证经济增长的前提下减少废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第三,为发展低碳经济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第四,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的能源;第五,制定法律体系和相关制度以适应低碳技术的创新。 二、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目前,我国还仍然处在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各项制度还存在一些不足,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仍然需要得到更好的完善。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资源的使用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样就无法避免污染气体的排放,如果减少使用则会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相较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各项技术还是有待提高,因此,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同时也反映出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行之有效的。 三、发展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的策略和建议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鼓励发展低碳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打造一条低碳产业链条;同等规模的经济和水平,不同的产业结构碳排放量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合理地调整三大产业的比重,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降低对工业的依赖;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应该加大对中西部的投入,缩小差距。随着国外低碳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会把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项目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在表面上看对中国有利,事实上中国仍然处在产业链条的低端,因此要不断提高高碳产业进入市场的要求。 第二,优化能源结构。中国的能源结构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只能大力发展水电、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以优化能源结构;中国排放的每吨二氧化碳产生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发达国家的1/5,因此要提高能源、资源使用率,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开发并使用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埋存技术。 第三,发展低碳技术,加强低碳技术国际合作,建立低碳研究体系。低碳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低碳经济发展,但是中国的低碳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引进国外技术,但是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往往有所保留,所以在国际合作的同时更要加大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在可再生能源利用、新能源技术、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温室气体控制和处理及节能等领域加强技术开发,建立多元化的低碳体系,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能源和技术支持;培养开发新能源及各种低碳技术领域的人才迫在眉睫。 第四,优化贸易结构。中国出口的很大一部分是初级产品,每增加一单位的贸易额,就会增加大约两单位的碳排放,中国为其他国家提供商品,却要独自承担碳排放。因此中国必须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生产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高精尖技术及其产品,逐步改变现有的的出口贸易结构。 第五,完善法律、政策体系,鼓励地方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监督体系。中国目前与气候和节能、减排方面的税有资源税、燃油税、进口环节税收等几种,应该加快研究环境税并逐步推行,控制污染物排量及能源、资源的利用,完善税收制度;完善法律体系,为企业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刘莎5000109092 新闻091 摘要:“低碳经济”这一最早见诸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的词汇,已经深深烙进了当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201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确定在5省8市开展低碳产业建设试点。“金砖四国”之一的中国,以当今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如何面对时下的低碳经济发展,今后又可能遇到怎样的经济挑战?有没有什么可行性策略?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中国家经济挑战可行性策略 一、低碳经济概念界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知道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1】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除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空洞等大气灾害之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成了不争的事实,当下已经显现的气候异常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灾难,是人尽皆有的体验和担忧。摒弃20世纪以来经济的传统增长模式,迈向生态文明的新路子,是世界经济的出路,也是中国经济关注度重点。 二、世界走向低碳经济 近年来,世界正在酝酿着低碳的技术创新,低碳经济的突破可能成为经济危机后新一轮的主要带动力量,首先突破的国家可能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增长的领跑者。 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大国都在低碳经济这场经济“赛跑”中处于怎样的位置。 美国:将低碳产业作为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主要的措施可以分为节能增效、开发新能源、应对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其中锁定新能源为核心。 日本:将低碳社会作为发展方向。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更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同时发展提高新能源利用技术,削减温室气体排放。 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发展。进一步完善乙醇、生物柴油等的提炼和利用技术,利用政府推出的一些列金融支持政策,发展农业种植,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韩国: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这一战略通过减少能源依赖、提升绿色技术、发展再生能源,促进就业和人民增收。 世界各国都根据自身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发挥各自的优势发展本国的低碳经济,以便在新一轮的经济赛跑中抢占先机。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三、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阶段,又面临着人口基数大、农村人口比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技术落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积重难返等问题,在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和节能减排上形势严峻。 基于这些原因,有人说,经济要发展,工业是先导,要发展工业就必然有排放。保持低碳状态,除非人们不开车,不烧煤,放弃重工业发展。这种说法显然是极端的。中国有些城市一开始对低碳经济、低碳城市很有热情,但后来却不愿意高调践行,就是英文害怕大型的化工、钢铁行业投资受到限制。任何社会都需要一些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来保障经济的运行和生活的质量,否则社会将无法运转。低碳经济不是要排斥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和产品,而应该想办法提高碳效率。在这一点上,科技的力量不可或缺。

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着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着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着,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为应对气候变暖,欧盟准备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发展“绿色经济”。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力度,减少对化石能源依赖,计划到202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减少20%。到2020年把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费的比例提高到20%,把用于交通

决策支持系统实例

决策支持系统实例 物资分配调拨问题是根据各单位提出对物资的需求申请,按仓库的库存情况制定分配方案,再根据分配放案以及仓库和单位的距离制定物资运输方案。最后按照物资运输方案制定各仓库的发货表和各单位的接收表,修改各仓库库存数和各单位的物资数。 该决策问题需要设计多个数据库和多个模型共同求解。总的处理流程如图: 图1 物资分配调拨流程图 一、物资申请和库存的计划汇总 1、各单位按自己的需求提出对各物资的申请 申请数据库为: D i={SQ(W1),SQ(W2),… } i=1,2,3…(1.1) 其中D i表示第i各单位,SQ(W j)表示申请物资W j的需要数量。 将各单位的申请数据库汇总成各单位对物资的需求量,形成总申请数据库。 W j={ SQ(D1),SQ(D2),…} j=1,2,3… (1.2) 其中SQ(D i)表示第i个单位对物资W j的申请数量。 该项数据处理需要编制程序,类似于数据库的旋转来完成。

2、 各仓库度物资的可供应情况 K i ={XY(W 1)—KD(W 1),XY(W 2)—KD(W 2),…} i=1,2,… (1.3) 其中K i 表示第i 个仓库;XY(W j ), KD(W j )分别表示该仓库中物资W j 的现有数量和最低储备量;XY(W j )—KD(W j )表示物质W j 的可供量。 各仓库的多物资的可供应情况汇总成某一物资个仓库的可供量,形成总库存数据库。 Wj={XY(K 1)—KD(K 1),XY(K 2)—KD(K 2),…} (1.4) 该项数据处理工作,要在数据库中计算出可供量后,再进行类似于数据库旋转来实现。 该计划汇总工作构成数据处理模型,它与数据库的关系如图: 图2 计划汇总模型与数据库的关系 二、 制定物资的分配方案 物资分配方案是利用物资分配模型来完成的,该分配模型是通过一系列公式实现。 1、 比较分配情况 对同一物资W j 计算总可供量S (各仓库可供量之和)与总申请量Q (各单位申请量之和)的大小。 2、 物资分配方法 (1) 总可供量大于等于总申请量S ≥Q 物资总申请数据库 物资总库存数据库

(发展战略)第三章 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状态及政策

第三章低碳经济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政策 第一节全球气候变暖与发展低碳经济 一、全球及中国气候变暖现状 地球的气候一直是呈波动式变化的,冷暖交替出现。近一万年来,地球上气温的波动幅度在摄氏2度到摄氏3度之间,期间一共经历了3次暖期,即全新世大暖期(距今8000年至3000年前),中世纪温暖期(10世纪至13世纪),以及从19世纪中后期开始的这次暖期。目前地球的气候系统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这是近万年来地球上出现的第3次暖期。 在目前的这个暖期中,气候也是波动的,从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40年代温度一直上升。上个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变冷,以后又上升,90年代是近百年最暖的时期。自20世纪初以来(1906—2005年),全球地表气温显著升高,全球平均表层温度已上升了0.74℃,海平面上升17em。在北半球过去1000年的任何世纪中,此次升温最为剧烈。21世纪高温、热浪、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及强降水频率增加明显。 百年来,中国气候也发生明显变化,20世纪中国年均气温升高了0.5~0.8℃;年均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区域降水量变化波动较大;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在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变暖的强度高于全国平均值,长江以南地区变暖趋势不显著,有些地区如四川甚至出现变冷的情况。我国已连续出现了16个大范围的暖冬,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降水逐渐减少。2007年为中国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平均气温10.1℃,为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据预测,21世纪中国地表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也呈增加趋势。2040年以前,不同情景下中国地区变暖趋势差异不大,而2050年以后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变暖程度的差异。低排放情景下,增温趋势缓慢,到21世纪末变暖不会超过1-3℃,高排放情景下,则将会增加3~6℃。(全球气温再上升2摄氏度,上海将被淹没)。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应对 1、欧盟加大开发可再生能源 气温升高造成的极端天气和水资源紧缺正袭扰欧洲:英国遭遇了60年不遇特大洪灾;强风暴降临法国;阿尔卑斯山冰川在过去150多年消退了近200米;西班牙遭遇40年未遇的大旱,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不得不紧急调派轮船从法国买水供应居民;沙漠化威胁着伊比利亚半岛,有报告说,西班牙的气候已经开始“非洲化”;热浪和干旱引发的森林火灾频仍,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等国深受其害;气候变暖还影响到南欧一些地区的葡萄种植,农民不得不考虑毁掉葡萄园,到海拔更高的地区开辟新的种植区。

城市物流配送信息化之“智能配送”决策支持系统(精)

城市物流配送信息化之“智能配送”决策支持系统 智能配送决策支持系统,是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多目标决策技术、路径优化模型、数据库技术等技术,依托高精度电子地图,对物流配送调度业务进行订单处理、优化分析、可视化调度报表输出、订单动态查询等,而建立的智能化、可视化的新型配送系统,旨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减轻调度人员和司机劳动强度,满足城市配送、电子商务、电话购物等现代城市物流配送业务的发展需要。 城市物流配送面临的问题 城市配送物流是一个较新的行业,是伴随电子商务、网络化、人们购物习惯改变而产生的现代服务业。在城市物流成本中,运输和车辆配送的费用占有很大比重。我国的物流业起步较晚,在车辆调度方面的技术比较薄弱,基本上还处于凭经验进行调度的阶段。伴随连锁商业、大型卖场等现代流通业、电子商务和电话购物等业态的发展,城市物流配送面临着诸多问题:城市道路网日趋复杂、交通管制、交通拥堵、客户订单数量增长、客户地点不断变动、客户收取货时间窗变化、配送车辆增多等等,造成运输资源管理难度大、车辆利用率低、员工工作强度增加、成本日益升高、盈利水平下降等等难题。 智能配送决策支持系统以满足客户配送要求为前提,以车辆最少、里程最少、运输费用最低、时间最快、满意度最高等因素为目标,把配送订单科学地分配给可用的车辆,生成装车单和派车作业单,协同仓库部门一起配送任务。系统提供了配载订单的明细列表、装货顺序、车型、送货顺序、上下货时间窗、任务完成时间表等,为城市物流配送业务提供有力的支持,配送业务透明可控,降低总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为企业创造持久的竞争力。 城市物流配送以DC(DeliveryCenter)为中心,提供仓储、运输等职能,负责串接买家、卖家,及时达成买卖双方的物流约定。DC需要完成仓储运输部门协同订单管理、货物接收、货物分拣、货物集拼、运输资源管理、派车等业务,同时需要把相关作业信息及时反馈给客户。城市物流配送的成本主要发生在运输环节,通过下图可以简单了解: 如何在满足客户要求的前提下,即能降低物流成本,又能获得比较好的收益?DC每天要处理数千张订单,协调安排大量的车辆,只有建立合理运输计划,提高配送效率,才能发挥DC的作用,降低运输成本。 智能配送决策支持系统(AutoDispatch)解决方案 以下通过简单的介绍,从智能配送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分析城市物流配送: 支持多种物流配送的业务规划模式 一般配送业务是由DC拣货后,车辆依顺序配送到各个顾客点的单点装载配送作业。AutoDispatch支持车辆从出货仓库装货后,再到下一个出货仓库装货,再依顺序将货物配送到各个顾客点的多仓库装载共同配送作业(包含出货仓库间的回程车应用),实现配送业务的一体化管理。 支持配送途中,同时进行送货与取货 在配送途中希望同时建立送货与收货计划时,有效运用装载空间增加车辆装载量。AutoDispatch可以将送货订单与收货订单自动分配给最适当的车辆来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一般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由英国政府在2003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全球气候变暖致使低碳经济、低碳技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作为一个能源消费大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经济转型成了必然选择。我国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中国气象局、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模式,而应该建立一套合理自主的“中国模式”,结合实际,合理自主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低碳产业和低碳经济,进而打造有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国家。 2007 年9 月8 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 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2008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中国外交部2010年11月26日向世界宣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约束性指标。 中国目前处于以资本和能源密集化为特征的工业化中后期,城市化水平与社会消费需求还在持续提升,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将带来我国就业的新机会。为了顺利实现低碳经济转型,一方面,应该积极推动为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活动提供各种社会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担负着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任务,在短期内不可能扭转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特征,需要通过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来实现低碳发展。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哪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自2009年以来,我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第一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由此,节能减排刻不容缓。对于目前的中国,低碳经济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十二五”期间是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世界上的碳排放大国,中国必须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及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整体经济健康发展。 低碳经济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在全球气候变暖的紧要关头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经之路。低碳经济对中国既是压力又是挑战。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定长远其发展战略,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通过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决策支持系统解决实施方案

决策支持系统解决方案

————————————————————————————————作者:————————————————————————————————日期:

目录 1 工程背景和依据 (2) 1.1 项目背景 (2) 1.2 编制的依据 (3) 2 决策支持建设现状 (4) 2.1 建设基础 (4) 2.2 需求分析 (4) 3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 (6) 3.1 指导思想 (6) 3.2 建设原则 (6) 4 总体目标 (7) 4.1 总体目标 (7) 5 总体框架和体系 (8) 5.1 总体框架 (8) 5.2 技术路线 (9) 6 主要任务 (11) 6.1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11) 6.2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 (11) 6.3 搭建应用支撑平台 (11) 6.4 建立决策支持应用 (12) 6.5 完善相关支撑体系 (13) 7 重点工程 (15)

7.1 市领导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15) 7.1.1 市级领导应用 (15) 7.1.2 办公厅及部门应用 (15) 7.2 市领导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16) 7.3 市领导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7) 7.4 市领导多媒体协同办公系统 (18) 7.5 决策分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 (19) 7.6 领导决策综合数据库 (20) 8 保障措施 (22) 8.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22) 8.2 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22) 8.3 加强资金保障 (23) 8.4 加强项目培训和咨询 (23) 8.5 强化标准规范建设 (23) 9 计划安排及投资类别 (24) 9.1 总体安排 (24) 9.1.1 工程一期 (24) 9.1.2 工程二期 (24) 9.2 投资类别 (25)

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案例及案例分析

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案例及案例分析 商务智能与决策支持教学案例 案例1:光大银行商务智能系统的实施一、案例内容 成立于1992年8月的光大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拥有众多客户群,几百个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外;同时光大银行以领先的理念为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金融服务。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机构,如此繁多的金融服务,管理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近年来,通过综合柜台业务系统、阳光卡系统、网上银行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基础建设,光大银行率先实现了业务系统全国联网和总行数据大集中。 在成功实现业务系统全国联网和总行数据大集中后,经营管理分析方面又出现了一些极待解决的新问题,如:统计数据不够及时准确、对决策分析缺乏专业化系统化支持、报表处理效率低、数据共享差、难以为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模式提供充足的信息支持、业绩考核没有理想的IT系统为支撑等等。众多新问题的出现是银行管理层始料未及的。 为了尽快突破海量数据的“封锁”,挖掘其中蕴涵的知识和信息,光大银行决策层于2002年初开始立项商业智能及数据仓库系统。光大银行根据自身情况,以实际需要为导向,对各家方案的优劣进行仔细分析、反复考察、综合考虑。最终,菲奈特软件公司的高端商务智能产品BI.Office以其领先的技术和简便的操

作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光大银行决策层的一致青睐。 经过商议,双方在国际结算业务统计分析、对公业务统计分析、信贷风险管理、客户经理业绩考核等方面签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为了降低实施风险,将从国际结算业务统计分析系统开始,各个项目逐步实施。成功的选型是光大银行商业智能应用系统成功实施的开始。国际业务部商业智能的应用证明,光大银行所采取的“以部门为基础实施数据处理”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务实的。 从2002年12月开始,菲奈特BI.Office商业智能应用平台相继应用于光大银行其他几个业务部门,形成相应部门的商业智能系统。这些商业智能系统以数据仓库技术为基础,把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整合,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加载到数据仓库;再采用OLAP和Data Mining等技术,为管理决策人员提供强大、灵活的日常查询和决策支持。 一个应用实例:有一段时间存款余额持续不断的增长,但是同期的流失客户数也在不断增长,这个问题引起了业务部分析人员的高度重视。该分析人员通过系统进行自助分析,最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很多客户经理为了完成揽存目标,费了大量的人力和成本开拓新行业、新客户,而忽略了对老客户的关系管理,才出现了存款余额和流失客户数同时增长的怪想象。于是马上向

我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摘要;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并且一直以来对环境忽略,人为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使得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恶化。我们已经没有足够资源来支撑高消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也不能在持续这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必须强化全民的资源危机意识,在发展循环经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的同时,发展低碳经济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对资源的肆意浪费。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向生态文明的跨越,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双重和谐的生

态文明。 关键词低碳经济,节能减排 引言;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使气候问题变得格外的备受关注。,所有国家都认为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变暖这一瓶颈的出路。并前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是全球经济继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又一次系统变革,也被视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的新动力源泉。那到底低碳经济的概念是什么呢?中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及要怎样才能发展低碳经济?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

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全球性革命,又是全球经济不得不从高碳能源转向低碳能源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性(一)低碳经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绿色经济发展的理想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无疑是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巨大挑战,也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绿色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发展低碳经济也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对低碳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就是探索我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问题,就是破解能源资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约束的世纪性难题。 (三)发展低碳经济,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不仅是

决策支持系统项目解决方案

目录 1 工程背景和依据 (2) 1.1 项目背景 (2) 1.2 编制的依据 (3) 2 决策支持建设现状 (4) 2.1 建设基础 (4) 2.2 需求分析 (4) 3 指导思想、建设原则 (6) 3.1 指导思想 (6) 3.2 建设原则 (6) 4 总体目标 (7) 4.1 总体目标 (7) 5 总体框架和体系 (8) 5.1 总体框架 (8) 5.2 技术路线 (9) 6 主要任务 (11) 6.1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 (11) 6.2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 (11) 6.3 搭建应用支撑平台 (11) 6.4 建立决策支持应用 (12) 6.5 完善相关支撑体系 (13) 7 重点工程 (15)

7.1 市领导辅助决策支持系统 (15) 7.1.1 市级领导应用 (15) 7.1.2 办公厅及部门应用 (15) 7.2 市领导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16) 7.3 市领导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17) 7.4 市领导多媒体协同办公系统 (18) 7.5 决策分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 (19) 7.6 领导决策综合数据库 (20) 8 保障措施 (22) 8.1 加强组织体系建设 (22) 8.2 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 (22) 8.3 加强资金保障 (23) 8.4 加强项目培训和咨询 (23) 8.5 强化标准规范建设 (23) 9 计划安排及投资类别 (24) 9.1 总体安排 (24) 9.1.1 工程一期 (24) 9.1.2 工程二期 (24) 9.2 投资类别 (25)

1 工程背景和依据 1.1 项目背景 贯彻党的十六大报告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贯彻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切实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及时掌握情况,解决问题,加强督促,有计划、有力度地搞好工作推进。”。 《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整合各专业数据系统的关系型数据、非结构化数据,以及多媒体数据,建设全省电子政务数据仓库,利用数据整合、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全省电子政务决策支持系统,为各级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哈尔滨市已经具备决策支持建设的条件和环境,《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指出:“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统一建设了公文传输、信息管理、督办管理、目标管理、议案管理和政务值班管理等6个政务应用系统,在工商、税务等各业务部门分别建设各自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完成了全市企业基础信息共享平台、城市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共享平台等跨领域、跨部门的应用系统,工商、建委、市政、市长热线和政务呼叫中心等电话呼叫系统,提高了政府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效率”。 1.2 编制的依据《黑龙江省电子政务建设“十一五”规划》《哈尔滨市国民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低碳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背景 所谓低碳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的减少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消耗,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据预测,中国在202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在节能减排问题上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国际压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还要根据自身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提倡节能减排,避免走很多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子。 二、中国经济发展与能耗现状 (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带来了能源消耗量的急速上升在建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经济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到现在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能源消耗的急剧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几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较七十年代已经增长了近50倍。这一发展趋势显示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偏高,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能源安全。我国一旦成为能源净进口国,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必将处于被动地位,严重影响中国将来的社会经济发展。 (二)中国社会生态环境系统急剧恶化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付出巨大的环境为代价的。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二氧化硫排放量为2321.2万吨,废水排放量为571.7 亿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9亿吨。与此同时,我国的矿产和水资源利用率只有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的25%左右,也就是说我国每单位GDP的资源能耗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是发展中国家的2倍以上。 “厄尔尼诺”现象和“反厄尔尼诺”现象等自然灾害频发。伴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发展,人们不断地向自然界强取豪夺,破坏了地球生态循环系统。1998年长江洪水,200年济南特大暴雨,2008年年初南方雪灾和5月汶川大地震再到近期全国各地各种极端气候和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是大自然像人们无休止的破坏敲响了警钟。 三、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一)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主要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导致南极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上升。专家预测,到2100年,还行面将上升一米左右,世界上2%生活在低洼地区的人口将失去家园,部分沿海城市将永久消失。因此,自2003年英国率先开始节能减排行动之后,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相继颁布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措施,开始了世界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由我国现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全球气候变化不仅给工业带来影响,也将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危害。有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日益严重,到本世界末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10%-12%.中国地域广阔,横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种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将会对我国的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首先,我国的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农业危机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稳定和团结;其次,我国的工业发展是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业受到影响,必然会波及工业的发展;最后,中国的农业十分薄弱,对自然条件特别依赖。 农业在中国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系统的不利影响。

决策支持系统名词解释大全

高度结构化决策:如果决策的目标简单,可选行动方案少,界定并且明确决策带来的影响,则此类决策为高度结构化决策。 简答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努力实现一个具有巨大发展活力的、适应性强的开发系统,其设计方法则强调充分发挥人的经验、判断力、创造力,强调其未来的发展,努力使决策更加正确。 数据仓库:将大量用于事物处理的传统数据库数据进行清理、抽取和转换,并按决策主题的需要进行重新组织。 确定型决策:是指只存在一种完全确定的自然状态的决策。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是决策者根据几种不同的自然状态可能发生的概率所进行的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对这类事件的决策只能在不肯定情况作出,即在知道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状态,但又无法确定各种自然状态发生概率的情况下作出,这类决策问题就是不确定型决策。目标准则体系:在多目标决策问题中,其目标或者经过逐层分解,或者依据决策主体要求和实际情况需要,形成多层次结构的子目标系统,使得在最低一层子目标可以用单一准则进行评价,称之为目标准则体系。 多阶段决策过程:把一个问题看作是一个前后关联的具有链状结构的多阶段过程就称为多阶段决策过程。 定性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一定的事实资料、实践经验、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其直观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对决策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方法。 定量方法:是指决策者在占有历史数据和统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数学和其他分析技术建立起可以表现数理关系的数学模型,并利用它进行决策的方法。 信息管理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处理的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模拟和扩展人类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功能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学科。 简答信息处理技术:是指信息本质与信息收集,信息组织与数据仓库,信息分析与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是决策者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数据仓库的多维信息分析处理。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提取或挖掘深层信息或知识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是指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灵活性,称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修改配置的灵活性:是指在使用F1还不能生效的情况下,DSS所提供的修正某个特定的DSS 的能力,称为修改配置的灵活性。 适配的灵活性:是指当完全不同的特定DSS的要求产生时,系统能够通过对DSS的基本成分的变更,使得新的专用DSS的产生。称为适配的灵活性。 包容的灵活性:如果DSS的基础技术的某些基本性质发生了变化,它们必然影响到在其之上的系统的能力,称包容的灵活性。 适应性设计方法:DSS的开发过程不应当像开发MIS那样严格地划分成若干阶段,而应当是一个前后各阶段紧密联系的、反复的实施过程。他们所提倡的DSS开发方法叫适应性设计方法,又称反复设计法。 四要素法:表达方式、系统操作、记忆输助、控制机构,这个系统分析观点又被简称为四要素法或ROMC方法。 DSS工具:是指用于开发DSS最基础的技术,既可用于DSS生成器的开发,也可用于专用DSS 的开发,它包括开发专用DSS或DSS生成器的基本硬件和软件单元。 外壳类:即提供决策支持系统的一个框架。当开发一个具体的DSS时,开发者只需根据使用说明填写“具体内容”(包括数据、模型与方法等),即可形成一个可运行的决策支持系统。专用DSS:是完成专门决策任务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系统。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认识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 伴随着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核能等的使用,人类逐步从原始文明走向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而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将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在此环境下,“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其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而系统地谈论低碳经济,则应追溯至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 2007年12月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尼巴厘岛举行,大会制定了世人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要求发达国家在2020年前将温室气体减排25%为全球进一步迈向低碳经济起到了积极作用,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 这一切说明发展低碳经济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在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责任也是中国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模式的难得机遇。 在全球碳排放激增,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欧美发达国家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低碳经济的争夺战已悄然打响,这对我国是压力也是挑战。 纵观世界各国应对低碳经济发展所采取的行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是关键因素,政府主导和企业参与是实施的主要形式。对中国来说,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工作,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开展社会经济发展碳排放强度评价,指导和引领政府、企业、居民的行动方向和行为方式。 第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高度重视研发工作,重点着眼于中长期战略技术的储备;整合市场现有的低碳技术,加以迅速推广和应用;理顺企业风险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开发低碳等先进技术;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促进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第三,制定出台相关政策,保证“低碳经济”健康发展。开征碳税和推行碳交易被认为是有效的经济政策手段,应充分利用节能减排与低碳经济发展之间的政策协同关系,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支持低碳经济的市场体系和政策体系。 第四,抓好试点和典型,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在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能耗高、污染重的行业先行试点,作为中国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同时,积极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区”,在东部发达地区和国家重点能源基地选定典型城市进行试验试点,寻求中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