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举止得体

第八课  举止得体
第八课  举止得体

第八课举止得体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畅朗读选文,背诵经典的语句。

2.借助注释和大意理解选文意思,进一步认识“礼”文化,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3.结合生活实际,充分认识“举止得体”的意义,做讲文明礼仪的中学生。

【教学过程】

1.说一说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生活中所见的举止不得体现象。

教师引导,引发学生关注和思考,引出本课主题。

2.读一读

学生诵读文本,从经典章中找出古人对“举止得体”的认识。

学生结合注释和原文大意阅读。

教师需要明确:得体的举止不仅限于本课涉及的方面,实际上古代礼仪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部类:政治类包括祭天、祭地、宗庙之祭,祭先师先圣、尊师乡饮酒礼、相见礼、军礼等;生活类包括五祀、高裸之祀、傩仪、诞生礼、冠礼、饮食礼仪、馈赠礼仪等。现在我们一般讲的是仪表之礼、餐饮之礼、言谈之礼、待人之礼、行走之礼、观赏之礼、游览之礼等。

3.比一比

学生小组合作,列举自己知道的名人“举止得体”的故事。

教师补充,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举止得体”的要求。

教师补充天津南开中学的衣镜铭: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4.想一想

学生讨论:怎样才能在生活中做到“举止得体”?

教师引导,讨论要具体,如遇见长辈时该怎么做,遇见老师时

该怎么做,则学时该怎么做…

补充材料:中学生常用礼仪

(1)课堂礼仪:

上课:上课的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恭候老师上课。当老师宣布上时,全班应肃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

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老师上

课后抵达,应在得到老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座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该先举手,待老师

点到自己的名字时才可以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

要端正,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下课:听到下课铃声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

听讲,不要忙叠拾书本,或把桌椅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

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与老师互道“再见”。

(2)服饰仪表:合体、适时、整洁、大方,讲究场合。

(3)尊师礼仪;学生在校园内进出或上下楼梯与老师相遇时,应

主动向老师问好。学生进老师的办公室或宿舍,应先敲门,经老

师允许后方可进入。在老师的工作、生活场所,不能随便翻动老

师的物品。

(4)同学之间礼仪:同学间可被此直呼名字,但不能用“喂”“哎”等

不礼貌用语。在有求于同学时,须用“请”“谢谢”“麻烦你”等礼貌用语。借用同学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时,应先征得同意后再拿,用后应及

时归还,并要致谢。对于同学遭遇的不幸、

偶尔的失败、学习上暂时的落后等,不应嘲笑、歧视、而应该给

予热情的帮助。对同学的相貌、体态、衣着不能评头论足,也不

能给同学起带侮辱性的绰号,绝对不能嘲笑同学的生理缺陷。

(5)集会礼仪:当升国旗、奏国歌时,全体学生要立正,脱帽,

面向国旗行注目礼,直至升旗完毕。

(6)校内公共场所礼仪:应该自觉保持校园整洁,不在教室、楼道、操场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不乱倒垃圾,不在黑板、墙壁和课桌椅上乱涂、乱画、乱抹、乱刻,爱护学校公共财物、

花草树木,节约用水用电。

5.演一演

学生自由组合,任意选择生活中的一处场景,表演如何做到举止

得体。

教师总结,点评发奖。

八年级政治上: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复习教案(教科版)

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1.教材分析 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青少年有限的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青少年常常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各种诱惑和不法侵害。尽管我国为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从家庭、学校、社会、法律等不同方面制定了保护措施,但由于环境和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些保护措施有时难以落到实处。本单元分为两课,第八课《一念之差》引导青少年识别身边的诱惑,形成抵御诱惑的意识。第九课《一步之遥》通过青少年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对比,引导青少年认识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再到违法乃至严重违法犯罪的过程。区分了一般违法和犯罪的不同,介绍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以及对违法犯罪的制裁。但是,区分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不是本课的最终目标,区分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领悟“不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培养自律的意识。对于青少年而言,防微杜渐是最好的方法,有错即改,远离违法和犯罪。 教材知识结构如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 (2)学习运用抗拒诱惑的方法,逐步形成自我控制和抵抗诱惑的能力。 (3)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了解犯罪的三个特征以及我国的刑法体系,认清犯罪的危害,加强自我防范。

过程与方法: 运用案例分析、学生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健康、充实的生活态度,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和信心。 (2)学会依靠家长、老师和朋友的帮助,抵制不良诱惑。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为做知法、用法、守法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3.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抵御诱惑的能力比较弱,容易受到不良的诱惑,而诱惑和犯罪密切相关。对于违法犯罪,他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关系、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联系的认识却很模糊,尤其是中学生比较容易冲动,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很多的青少年犯罪都是在一时冲动之下酿成严重后果,有的甚至在上囚车后还不知道自己究竟有什么错。无知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多样的案例和尽量多的讨论、辨析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在讨论身边的诱惑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发现不良的诱惑。有条件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模拟法庭,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学习处理违法和犯罪问题。还可以通过辩论及演讲的方式让学生深刻体会抵制不良行为和预防违法犯罪的关系,懂得防微杜渐、知错必改。本单元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因此帮助学生掌握抵制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预防犯罪的必要技巧,应该成为教学的重点 危险的诱惑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梳理 知识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背景:“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方针的推行引起普遍不满。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召开: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 主要内容: 思想上:会议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政治上: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组织上:会议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行全面拨乱反正。 知识点2拨乱反正 史实: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的各级党、政、军机关干部得到平反,受到打击、诬陷或迫害的民主人士和知识分子等也恢复了名誉。1980年撤销“文化大革命”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结束: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拓展延伸: 1、比较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2、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及其深远意义: 第一次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第八课2框敬畏生命优秀教学设计

第八课第二框敬畏生命【教材分析】 本课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强不息”,引导学生懂得生命的珍贵。本框有两目,“生命至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脆弱,认识要对生命有敬畏的情怀,用敬畏之心对待每一个生命;“休戚与共”引导学生体会我的生命与他人的生命“休戚与共”,帮助学生对敬畏生命的认识从意识层面到行为层面,再到道德层面的逐层成升华。 【学情分析】 面对复杂的社会上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情怀,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情境中选择过上积极健康的道德生活。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的情感。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的方式珍爱他人的生命,学会善待身边的人。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重点难点】 重点:生命至上。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他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的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学生回答。 师:是呀,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的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的话题——敬畏生命。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但有时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生命是__崇高__的、__ 神圣__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__敬畏__的情怀。 2.在外在东西面前,生命价值__高于一切__。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__同样重要__。 4.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才能__尊重__、__关注__、__关怀__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5.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__内心的自愿选择__。 (二)合作探究 知识模块一生命至上 探究一: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的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答案提示:我认为是值得的,因为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社会,对家属的责任。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的情怀。 探究二:教材P94探究与分享

【教案】第八课第2课时(拒绝诱惑)

教科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 第八课一念之差 第二课时拒绝诱惑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激发学生战胜不良诱惑的信心。 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的能力。 知识目标: 懂得应该拒绝不良诱惑,学会拒绝不良诱惑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难点】 战胜不良诱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青蛙实验的感悟 19 世纪末,美国康奈尔大学实验研究人员精心策划了一次有名的实验。他们把一只青蛙冷不防丢进煮沸的油锅里,这只反应灵敏的青蛙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用尽全力跃出滚滚的油锅,安然逃生。隔了半小时,实验人员使用一个同样大小的铁锅,里面放满冷水,然后把那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到锅里,慢慢加热,青蛙在水里享受温暖。等到它开始感到锅中的水温已经熬受不住,必须奋力跳出才能活命时,为时已晚,它全身瘫软,欲跃无力,最终葬身锅中。 教师:实验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生:实验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外界环境就像沸腾的油和水,我们就像温水里的青蛙,慢慢地、偷偷地加温水,就像我们身边的种种不良诱惑。我们不能执迷不悟,不然,就会陷人不良诱惑之中。 教师:说得好。由蛙之误,反悟人生之误,如同一记警钟,发人深省。温水不就像我们生存的环境吗?这说明不良诱惑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我们要增强识别能力,抵制不良诱惑,否则就会深陷其中。我们行走于世间,每个人都应有接纳和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我们拒绝丑恶,接纳善良;拒绝虚假,接纳真诚;拒绝肤浅,接纳深沉;拒绝诱惑,接纳现实。路就在你脚下,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才能避免步人歧途。 教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对“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是深恶痛绝的。潘多拉魔盒放出来的诱惑似乎再也无法回收了,但是,潘多拉在打开魔盒以后就非常后悔,立即将魔盒关上,把唯一的一样东西关在了里面, 那就是“希望”。现代生活多姿多彩,我们虽然没有办法将所有的不良诱惑清除干净,但是我们仍然要带着“希望”与那些不良诱惑作斗争,同时必须掌握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这样才能战胜不良诱惑。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环节一: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 多媒体显示: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怎么办? ( l )上课前,好友小丁邀你去游戏厅打游戏。 ( 2 )朋友请你抽烟(实际是软性毒品),并帮他贩卖。 ( 3 )有人向你出售黄色书刊。 ( 4 )为了上网,朋友要你帮忙向低年级同学勒索。 ( 5 )星期六,朋友邀你搓麻将赌博。 ( 6 )有人向你散发“法轮功”材料,并邀你加入。 学生针对上述情况,讨论自己抵御不良诱惑的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了解它的背景,理解其重大意义;了解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会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原因与结果、联系与综合等概念,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背景与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中国共产党完全有能力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功;认识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以及历史意义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国教育遭到了很大破坏,高考中断了十年。第一个站出来纠正这种错误的是 邓小平,“文化大革命”结束还不到一年,他就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在他的支持下,1977年10月,中国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后第一次高考,大学重新开始培养高等人才。而彻底纠正“文化大革 命”的错误,是1978年底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 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提问: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概括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 提示:(1)人们要求对“文化大革命”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两个凡是”的方针引起了人们的不满。(3)理论界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教师小结:纠正“文化大革命”错误→人心所向 3.教师讲述:1978年3月1日,是个星期天。第二天,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新生入 学的日子。披着三月的春风,全国各地有27万新生步入了大学校园。由于“文化大革命”,他们当中许多 人迈入大学的脚步被阻隔了整整十年。在他们中间,有十几年前就告别学校的老三届,也有刚刚毕业的高 中生;年龄小的只有十六七岁,年龄大的已是人到中年;有的夫妻同进校门,有的师生一起上学。人们说

生活与哲学 第八课 知识点整理(全)

政治-哲学与生活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1、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着的,但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解释了万事万物的各种运动变化所包含的前进和上升的趋向性。(运动变化比发展广泛,发展比运动变化深刻) 2、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原理:前途是光明的: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新 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新陈代谢是宇宙不可抗拒的规律。 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过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 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 折的过程。 方法论: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因此,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和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困难, 接受考验。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的连续性) 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职务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Eg:再长的路,一步步走都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一步都不能走完。 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 坏苹果法则 蚂蚁效应 适度法则:物极必反/过有不及/适可而止/掌握火候 5、方法论 1)脚踏实地,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在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Eg: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循序渐进(要有量的积累,不打无把握的仗)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有备无患/防微杜渐/当机立断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八课探问生命8.2敬畏生命作业设计含解析新人教版

8.2 敬畏生命 一个“95后”女孩,双胞胎儿子的妈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将器官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她用这种方式完成生命的延续,可歌可泣!据此回答1-2题。 1.从这位“95后”妈妈的短暂生命历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生命是脆弱的 B.人的生命本来就是短暂的 C.女性寿命较短 D.现代医学水平比较低 2.“95后”妈妈捐献器官完成生命的延续,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这么做是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②生命是有力量的③这是对生命的敬畏④生命是坚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如今,为需要紧急就医的伤员开辟“生命绿色通道”,已经在山东济南各区交警大队形成工作机制。他们根据辖区情况形成了各自的紧急处置预案,随时为伤病员护航。“为生命让路”体现了() A.生命是脆弱的 B.生命是坚强的 C.生命是有力量的 D.对生命的敬畏 4.2017年3月1日下午,江苏省大部分地区刮起10级狂风,部分地区出现强对流天气,下起了冰雹。截至3月2日9时,盐城市阜宁、射阳2县共5人死亡,33人受伤。关于生命,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 A.生命是顽强的,也是脆弱的 B.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 C.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们只需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D.珍爱生命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义务 5.初中学生闫某,因急性脑干出血抢救无效,生命永远定格在15岁。其父母强忍巨大悲痛,将他的两肾一肝和双眼角膜捐献出去,他的生命在5个人身上得到了延续。闫某的父母说:“儿子虽然走了,但他救了5个病人,也等于他还活着,这是我们最大的心愿。”闫某父母的做法,引起了人们对生命及生命价值的思考,下列说法你赞同的是( ) ①生命是可贵的,必须珍惜生命②生命太脆弱了,它经不起任何风浪的冲击③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④创造和奉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生命价值的要求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16年12月26日上午11时40分,深圳光明新区滑坡灾害事故遇难者默哀活动在光明工业园区事故现场举行,汽笛长鸣三分钟,为遇难者送行,为失联者祈福。这直接体现了( ) A.生命是脆弱的,又是顽强的 B.知错必改的态度 C.对生命的敬重 D.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7.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发生时,党和政府领导亲临现场,强调要争分夺秒、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这是因为( ) A.生命是短暂的,转瞬即逝不可再来 B.生命是共存的,各种生命息息相关 C.生命是顽强的,人的生命最具有智慧

教科版思想政治八年级上第八课一念之差教案课件

第八课一念之差 第一课时危险的诱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的危害。 二、能力目标 能分辨身边的不良诱惑,面对不良诱惑时能做出正确选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自觉抵制“黄、赌、毒”,“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追求科学、健康、高雅的生活。 ●教学重点 认清“黄、赌、毒”等不良诱惑的危害。 ●教学难点 能自觉拒绝“黄、赌、毒”等不良诱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用“潘多拉”魔盒的故事导入主题。 (从前,有个人捡到了一个精美的盒子,上面写着:“记住,无论何时,都不要打开这个盒子。否则,人类将要遭到灭顶之灾。”) 如果是你捡到了这个盒子,你会打开吗?会打开的请举手。 学生发言后教师继续讲故事。 (这人开始吓了一跳,没敢打开盒子。可不久就恢复了勇气,并产生了好奇:这盒子里面究竟装的是什么东西呢?什么东西有如此强大的力量呢?最终他没 能经受住诱惑,打开了盒子。结果,这盒子里的东西跑出来了。从此,人类就有了洪水、瘟疫、疾病、犯罪等等的灾难。原来这是“潘多拉”魔盒,里面装的都是邪恶。) 讲完故事后请学生自由谈体会。

教师总结:人生活在社会中,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诱惑,有精神的、物质的,有积极的、消极的。如果经受不住不良诱惑,往往会因一念之差,带来不良后果,甚至带来像打开“潘多拉”魔盒一样难以挽回的恶果。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八课一念之差,请大家打开课本76页(板书) (二)进行新课 教师:诱惑是神秘的,它往往利用人们的好奇心引诱人、俘虏人。让我们来想一想,在我们的身边是否有这种用神秘来引诱我们的诱惑呢?(出示课件)提问学生自己身边的诱惑。 小结:这是老师认为在大家身边的诱惑,和大家的答案一样吗?(出示课件) 大千世界,充满了诱惑,但诱惑有分美好的诱惑和邪恶的诱惑,美好的诱惑激励人们去追寻、探索和创造。邪恶的诱惑,驱使人们去追逐名利,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出示课件)(P76,请大家把它划出来)课本中火星的诱惑和相机的诱惑分别属于哪种诱惑呢? 学生回答 对于美好的诱惑我们要积极的提倡,对于邪恶的诱惑,我们要坚决的拒绝。现在我们大家来一起探讨我们身边存在的危险的诱惑以及对危险诱惑的预防,请同学们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读一遍,然后带着自学指导的问题阅读课本P77—P84页的内容。(出示课件) 给学生自己看书学习,并在教室 好,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自学的效果,我们一起逐一来解决这8个问题 1、产生危险诱惑的原因是什么? (1)、青春期的青少年充满好奇,喜欢模仿,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碰到新鲜的事 物总想问个“为什么”,而且喜欢亲自去试一试 (2)、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缺乏辨别是非和自控力(比较容易冲动,不理智,容易感情用事)P77 小结:面对周围世界的诱惑,我们往往会因一念之差,酿成“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悲剧。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了解我们身边那些危险的诱惑,那么我们身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七课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政治下册第七课知识点总结新人教版 1、财产所有的归属划分: 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划分,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公民个人财产包括: 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经及其他合法财产。 3、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4、法律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有何重要意义?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 5、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1)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重要武器。 (2)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 总之,我国制定、运用多种法律,采用各种不同方式,有效地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6、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该如何理智处理? (1)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其所有权的归属。(2)当我们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拒不返还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强令不法占有人返还原物。 (3)当我们的财产受到不法分割已经毁坏或者灭失时,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4)当我们的财产被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处罚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依法撤销裁决,或予以行政赔偿,以维护自己的财产所有权。 7、保护财产所有权的途径: 民法、刑法、依法行政。 8、被继承人、继承人的含义、遗产含义及其三个条件: 法律上将遗留财产的死者称为被继承人, 法律上将依法继承死者遗产的人,称为继承人。我国继承法在第二章“法定继承”中规定,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为法定继承人,享有继承权。 被继承人遗留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 作为遗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2)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3)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9、继承权: 所谓继承权,指的是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 10、遗产继承要按照继承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顺序: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人继承。 11、继承法的继承方式包括︰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同步练习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人民日报》社论:“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的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这反映了党和国家要() A.实施“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B.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改革 C.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指导思想是() A.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一国两制”的构想D.科学发展观 3.中国人民面貌的历史性变化……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冲破了长期禁锢人们思想的许多旧观念,摆脱了许多思想上的枷锁和禁锢,振奋起伟大的革新创造精神、开拓进取精神……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由此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是() A.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推动中国社会发展 B.解放了思想,振奋了人民精神 C.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4.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5.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 A.“两个凡是”的提出B.全国科学大会的召开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D.拨乱反正的深入开展 6.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7.辉煌70年,奋进新时代,中华民族启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分别是()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大雁归来》教案

7 大雁归来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语句,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知识性、形象性、抒情性完美结合的写法,提高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 4.感受本文浓郁的抒情色彩,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热情。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大雁归来的相关影片或图片。 大雁是秋寒南征、春暖北返的候鸟,据说它还能传递书信,因此很容易牵动人们的羁旅愁情、岁月之感。自古以来,诗人们睹雁伤情或托雁寄怀,留下了许多伤感的咏雁作品。而今天我们学习的《大雁归来》却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爱意的科学文艺散文。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作者对大雁作了哪些描写?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11月南飞的大雁。(2)3月的大雁。(3)大雁归来的情景。(4)春雁觅食。(5)孤雁。(6)4月夜间大雁的集会。 字里行间充满着喜爱大雁、珍爱野生动物的情怀。 目标导学二:细读文本,感受情感 1.听老师范读第4段,观赏雁舞沙乡之美景,圈画出描写大雁飞翔的动词,朗读、品味、感受大雁的心声,想一想:能不能从这些词语中感受到大雁归来时的心情? 明确:欣喜、快乐、激动、兴奋、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 2.大雁为什么会有如此快乐、自由自在的心情?从作者的描述中,我们看到这是一种怎样的大雁?聆听雁儿心声,进入雁儿内心世界,谈谈大雁的性格、精神特征及雁与雁之间的关系。以这样的句式说话:读____________句(段),我发现这是一种____________的大雁。 可抓住学生选择的语句做点评,教师示例: (1)大量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动,表现了大雁的特征。 ①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②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③返回的雁群,不再在沼泽上空做试探性的盘旋,而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并向下面欢呼的鸟儿们伸出双脚。 ④每年3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赌注。 明确:作者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描写大雁,也是有感而发——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有集会,有辩论,讲亲情,讲友谊。大雁身上有许多珍贵的品质:团结、勇敢、善良、温和、大方。大雁用生命实现联合的信念,而人类却遥不可及,表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扬、钦佩、崇敬之情。 (2)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大雁的特征。 ①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就不那么容易了。 ②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

统编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题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备课时间2018.3.17 课节累计 1 科目历史班级8年1、6、 7、9 课时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思想解放运动的简要过程和党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的背景、内容及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和正确评价毛泽东等拨乱反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联系“文化大革命”的基本史实和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所取的伟大成绩,深刻理解这次伟大的历史转折,提高历史感悟能力;分析真理标准讨论是如何突破“两个凡是”的禁锢从而掀起思想解放运动,培养历史分析的思维能力;综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理解其伟大的历史意义,培养历史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我党的根本思想路线,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不迷信权威、求真务实的理性精神和健康情感。从拨乱反正的史实中,认识我党具有正视现实、改正错误、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品格,激发爱党情怀 二、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2.教学难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转变,还有其召开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学 时间 教学 手段 (一)启: 多媒体播放音乐:《走进新时代》。 师:同学们,这首歌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你们知道带领“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的伟人是谁吗? 生:毛泽东。 师:那带领我们“改革开放富起来”的伟人又是谁? 生:邓小平。 师:正确。1978年,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走进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期,从此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5分钟教师引 导学生 讲述

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转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伟大转折。 (二)读: 导学提纲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时间和地点?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3.拨乱反正的时间? 4.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5.拨乱反正是如何胜利完成的? (三)议:拨乱反正的典型事件? (小组讨论) (四)知: 目标导学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1.教师讲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粉碎“四人帮”后,人们要求对“文革”中的冤假错案进行平反,而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指导思想,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 2.引导学生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 提示: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以反对的。其实质就是“左”倾错误的继续。 3.教师总结:针对“两个凡是”的方针,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目的就是要反对“两个凡是”的方针。 4.图片展示:8分钟 5分钟 20分钟 多媒体 展示导 学提纲 多媒体 展示问 题学生 讨论 教师引 导学生 掌握

-第八课敬畏生命教案

第2课时敬畏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能力目标:能够以恰当得方式珍爱她人得生命,学会善待身边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生命价值高于一切,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爱生命得情感。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正确处理生命问题,学会关爱她人。 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 教具: 多媒体设备 课型:新授课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生命就是脆弱得、艰难得 生命就是坚强得、有力量得 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承认别人得生命同样重要 敬畏生命每个人都需要与她人共同生活 休戚与共谨慎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发自内心得资源选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组图片:清明祭祖,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5·12人们寄托哀思。 学生讨论:这些图片中得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师:生命无上,我们要对逝者有尊重、敬畏得情怀,今天我们探究这一方面得话题——敬畏生命。 二、开展活动、讲授新课 【活动一:情境分析】播放失联客机及寻找情景 1、问题:您认为花费如此巨大得人力、物力、财力寻找失联得MH370客机值得吗?为什么? 2、引导学生分析。 3、答案提示:我认为就是值得得,因为这就是对生命得尊重,就是对社会,对家属得责任。生命就是崇高得,神圣得,我们对生命要有一种敬畏得情怀。 4、请学生列举类似得情境。 【活动二:名言警示】 1、学生读自己搜集得生命重要得名言。 2、结合陶行知得警示思考:(1)您如何回答陶行知得困惑? (2)陶行知得警言告诉我们什么? 3、答案提示:(1)在旧中国,不少人迫于生计得压力,无暇顾及她人得生命。 (2)告诉我们,生命就是宝贵得,每个人得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得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活动三:小品赏析】 1、播放郝建得《扶与不扶》 2、学生谈感受。

八年级下册政治第7课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 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备课人:李文轩审核:赵敏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自由与平等的含义,懂得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道理。 2结合具体案例理解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在生活中能做到平等处事、待人。 3树立正确的自由观与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自由的意义、平等的含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学习难点: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法、活动法、讨论法 四.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对照预习提纲,认真阅读课本内容,并在课本上圈点批注,我相信,聪明的您一定会完成下面的问题。 ) 四.自学提纲 1拥有自由有什么重要意义? 2为什么自由应受到必要的限制? 3什么就是自由? 4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就是怎样的? 5法律意义上的平等的含义就是什么? 6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五.课堂研讨(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相互合作,5分钟后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法律就是否会影响人们的自由?为什么?

我们该怎样珍视自由? 六.阅读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由与平等的含义、意义,明白了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全面掌握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知识。知道了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认识自由,行使自由,努力做到法眼瞧平等。

八.达标检测 1、近几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跳广场舞、养宠物,这些城市居民的休闲自由受到越来越多的群体效仿;另一方面因为噪声、动物伤人、随地大小便等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使得很多城市出台新规对这些行为进行限制。这说明( ) ①现代社会的人越来越失去自由权利②自由就应随心所欲,不受限制③必要的限制就是对自由的保护④自由就是相对的,不就是绝对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法律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知( ) ①离开法治的自由才就是真正的自由②法治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自由行使③公民的合法自由离不开法治的规范与保障④自由就是相对的,法律规定的自由不就是绝对的A、①②B、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下列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正确的就是( ) ①这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②这就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原则③强调只在人民内部平等,所有公民并不平等④既有权利平等,又有义务平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就是( ) ①任何公民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②任何公民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③任何公民违法犯罪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④任何公民都拥有解释法律的特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2013年11月19日,未成年人李某某与其她4人强奸案二审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不公开开庭审理,27日裁定维持原判:李某某获刑10年,其她四人均分别获刑。在宣判后的法庭教育阶段,法官对李某某说:“做出这样的判决,跟您就是谁的儿子无关。”对此案认识正确的就是( )①不公开审理此案说明未成年人受司法保护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③该案说明违法必究就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④该案启示我们要依法律己,自觉守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人就是生而自由的,但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这揭示出的道理有( )①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

《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导学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二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质变与量变的关系及方法论难点: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学法指导 讨论法探究法讲授法 知识链接 笑话《体会》 一位哲学系师兄这样总结自己四年的大学生活:“大一时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二时知道自己不知道,大三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四时知道自己知道。”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人的认识也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肤浅到深刻的发展过程。这位哲学系师兄,把大一时的懵懵懂懂到大四时清醒地认识自我,用几句幽默的话高度精确地加以概括,确有“渐入佳境”之妙。 基础梳理 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的含义:新事物是符合__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事物。 (2)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选择题)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原因(选择题) 3、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或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__________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4、方法论要求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_________的,对未来充满_________,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________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______,勇敢地接受________与________,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1、量变、质变含义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和场所的,是一种的、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是一种的、__________的变化。 2、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必要准备,_________是_________的必然结果;_________又为新的_________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_________到_________,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 (1)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__________________,为实现事物的_________创造条件;(2)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_________ ,促成_________,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互动探究 探究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 1、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革命发展历程和课本提示说明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 光明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新中国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请你谈一下事物 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第七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案 一、说教材 本课的内容是“伟大的历史转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阐述:“文革”结束后,人民再次选择了邓小平,思想理论届展开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内容及意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对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作用。本课是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第一课时,有着“承上启下“的地位,上承”文化大革命“,下启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所以具有深刻的转折的意义。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去感知本世纪教材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需掌握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其历史意义、了解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在全国的展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2、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知识的能力,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逐步形成历史的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敢干正视错误并纠正错误的伟大的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检验真理的作风,培养对党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四.教学过程 各位评委好,我是——号。我讲课的题目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下面我们走进课堂。同学们好,请坐下。 本节课分三部分“尽扫残霾见真知——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拨云见日定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春满神州奔复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成就”。我们刚才讲解了第一部分,知道了真理标准的讨论,像一声惊雷,解放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纠正两个凡是左的错误思想,拨乱反正,加快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展示课题:拨云见日定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视频《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通过视频,大家知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做了什么主题报告呢。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那这个主题报告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将在中国大地上掀起一场怎样的革命呢?请大家读课文46页一二三段,把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分别找出来,完成下表。对,思想路线上纠正了两个凡是,树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正确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移的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在组织路线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共和国发展的关键时刻,成功地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问题,结束了过

八上思品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测试题教科版带答案

八上思品第四单元《一念之差与一步之遥》测试题(教科版带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你选出并将它的代号字 母填入下表相应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8分) 1.当我们发现身边的同学不能抵制不良诱惑时,我们应该…………………() A.尽力帮助他们远离不良诱惑,同时提高自制力 B.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C.躲得远一点,不要接触他们 D.鄙视他们,甚至幸灾乐祸 2.下列属于不良诱惑的是………………………………………………………() ①成功与荣誉的诱惑;②金钱的诱惑;③游戏机的诱惑;④黄、赌、毒的诱惑 ⑤邪教的诱惑;⑥壮美的山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③④⑥ 3.当前有些赌博现象向校园渗透,个别同学也会赌一把,对此你的观点是() A.只要不赌大,不常赌,小赌无害 B.学生参与赌博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C.学习太紧张,赌一把放松没什么 D.赌博输赢与他人无关,不属于违法行为 4.期末考试就要到来了,老师说期末考试后学校要评出“学习标兵”。李明同学想: 要是评不上“学习标兵”多没面子啊!但他又害怕自己考不出好成绩。作为李明 的同学,请你告诉他应该这样做……………………………………………() A.考试的时候,遇到不懂的问题,偷看课本 B.考试前多与老师沟通,打探出老师出题的范围 C.努力学习,认真完成作业,考前充分复习 D.讨好老师,让老师在评卷时多加分数 5.学生小王为了战胜武侠小说的诱惑,决定把这些书藏起来,并积极参加班集体活 1

动,多与同学交流,这种战胜诱惑的方法是………………………………() A.婉言谢绝法 B.专时专用法 C.避开诱因法 D.理智控制法 6.某天你来得早,到了班里,看见几个同学在偷偷看一本杂志,你也好奇,过去一 看,原来是不健康书刊,你该怎么办。……………………………………() A.赶快离开,通知老师 B.很感兴趣,和他们一起看 C.和他们一起看,过后告诉老师 D.这很正常,别人能看我也能看 7.与一般违法相比,犯罪具有的特点是………………………………………() A.违反了宪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要受到行政制裁 D.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 8.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闯红灯被罚款 B.借钱不完 C.殴打他人致重伤 D.损害他人的名誉 9.在我们的身边,有些同龄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是………………() ①法律知识缺乏②法律意识淡薄③道德素质低④不能抵制社会上各种不良诱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根据不同的违法行为,我国法律规定了四种不同的法律制裁。它们是…() ①违宪制裁②行政制裁③罚款④民事制裁⑤刑事制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1.某中学生不思学习,迷恋网吧,常常夜不归宿,屡教不改,后发展到持刀抢劫,致人重 伤,结果受到刑罚处罚,这案例说明……………………………() ①只有犯罪才有社会危害性②靠教育不能减少违法③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④违法可能发展成为犯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 12.“蝼蚁之穴溃千里之堤”.“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两句古语告诉我们…() ①必须依法制裁犯罪行为②许多犯罪行为是从犯小错开始的 ③有错不改可以发展成大错④青少年要依法律己 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下列不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