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2课

回归传统,超越传统

——薛法根《卧薪尝胆》教学片段赏析

宋诏桥小学冯盈盈初读之后课堂上师生共同讨论讨论吴王和越王之间原来是什么关系?后来是什么关系?经过讨论,最后教师总结道:原来是对等的、平等的仇敌,后来变成了主仆关系。看来我们同学读书非常认真,而且很会思考。以后读到人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他们之间关系的变化。你们见过奴仆吗?

生:见过。

师:谁来说说看。

生:就是给别人做事的。

师:如果我给你做事……

生:就是伺候别人的。

师:伺候别人的就是奴仆?

生:就是你伺候别人,你服侍别人,你的儿女也要伺候别人,服侍别人。

师:她讲到服侍别人,有这个意思。还有没有人见过?

生:他有一点像现在的保姆,但他们和现在的保姆不同的是,他们是拿不到钱的,是住在主人家里,一直干下去的。(众笑)

师:哦,像现在的保姆,就是比现在的保姆差一点,没钱。(生大笑)

生:我觉得就是服侍他们,给他们做饭、干事的。

师:那也是像保姆一样,是吗?同学们脑中的奴仆都是这个样子的。还有吗?生:一个国家打了败仗,另一个国家的国王就会被抓去,抓去以后,就会当奴仆。师:什么样的人是奴仆?我们又没有见过。今天老师把奴仆画出来,帮助你想象一下。(师边画边讲)这是站着的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弯着,很恭敬,就是这样。这是什么呢?这是人的两只手,这个人见到人都要低着头,而且两只手要像老师这样交叉在身前(师做弯腰、低头、两手交叉身前的动作,生笑),你猜猜这样的人是什么人呢?

生:是奴仆,是奴隶。

师:你电影里面有没有看到过,皇帝来了,大臣来了,都要这样(再做动作)。生:太监。(众笑)

师:这样的人在古代是女人。

生:啊?

师:古代的女人见到男人都是这样非常温顺的、低着头、很恭敬的样子。这样的女人非常听话,但是日子并不好过。(师继续画)这是什么?这是男人的一只大手,这只手一把抓住女人的头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这样的女人在古代社会是什么?

生:丫环。(众笑)

师:这是奴仆的“奴”字,你明白吗?这还跟我们想象中的某某一样吗?

生:不一样了。

师:和佣人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现在就是有人去你家里做保姆,也是平等的。她为你提供服务,你得给她提供报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但是,在古代的“奴”是没有任何尊严的,没有地位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人好吗?这个人弯得还要厉害。(师边画边讲)这是一个人,这个人头上戴着东西,戴的是一种刑具,很重的一种刑具,这个人头上戴着这种刑具让人家一看,就知道他要么是罪犯,要么是战俘,就是打了败仗被俘虏的人,还不够。这是这个人的屁股是不是?(师在人形的屁股后面继续画)这种人屁股后面还要抽一根毛。头上戴着刑具,屁股后面抽根毛。你知道什么东西屁股后面有毛啊?

生:猪!(众笑)

生:马!

生:驴!

师:牲口、动物,屁股后面都抽着根毛,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

生:是很难过的。

生:生不如死,可能死了都比这样好。

师:对的,就是这样的感受。

生:我觉得那些人不敢出家门,出了门会被人笑话、嘲笑、讽刺。

生:我觉得他会觉得自己没有男人的尊严。

师:对的。

生:我觉得他会感到很愤怒。

师:敢怒不敢言。

生:别人会讽刺他。

师:对,刚才有个同学讲得好。这样的人生不如死。(师边画边讲)光这样走来走去还不算,还要让你干非常重的体力活。这样的男人在古代叫什么?

生:仆。

师:对(师指着板画:一奴一仆的古汉字),奴仆在古代是这样的女人加上这样的男人,这叫什么?

生:奴仆。

师:一起读一读这个词。

生:奴仆。

师:奴仆在古代不被人当人看。

生抢答:当畜牲!

师:对,他们没有安全保障。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稍有反抗,稍有不顺从,就要被杀头。所以,他们所收到的一种——(师边问边板书)

生:耻辱。

师:委屈吗?

生:屈辱。

师:还有什么?

生:侮辱。

师:总之,是各种各样的“辱”,一起读读这些词。

生读:耻辱、屈辱、侮辱。

师:这就是什么?

生:奴仆。

师:所以,我们知道“奴仆”这两个字是怎么演化过来的,从而更加深一种认识。

【赏析】

“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了解薛法根老师的人都说他没有特级教师的架子,而不了解他的人会觉得他不像个特级教师。他天然、本色,不装腔、不作势,因此他的课堂也是个自自然然、普普通通的本性课堂。在上述这个片段中,薛老师保留了中国传统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古代象形字入手,并根据课改的理念有所创新,让学生对“奴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一、质疑,引发学生思考。

当学生初步理清文章的大致内容时,薛老师似有意又随意地抛出一个问题:什么是奴仆?你见过吗?随着这个看来十分普通的问题,学生开始各抒己见。“就是给别人做事的。”“就是伺候别人的。”由此可见,学生对于越王勾践的处境毫不理解。接着薛老师顺势而导:“如果我为你做事……”“伺候别人就是奴仆?”显然不是,这个词有着更深的含义。而恰恰是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理解有所偏差,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

二、寻根,揭示词语内涵。

如何解释“奴仆”这个词语?我想薛老师一定反复地琢磨、推敲过。如果学生可以原汁原味地理解这个词,相信对于“卧薪尝胆”这个故事背后的人物情感,学生一定能够有所感受。在这个环节上,薛老师有了大胆的创新:“什么样的人是奴仆?我们又没有见过。今天老师把奴仆画出来,帮助你想象一下。这是站着的一个人,如果这个人弯着,很恭敬,就是这样。这是什么呢?这是人的两只手,这个人见到人都要低着头,而且两只手要像老师这样交叉在身前……”薛老师看似在画,实则在写,写中国古代的象形字。这是一种回归,依据最早的文字来理解,多么有说服力;这也是一种创新,词语也可以这样来解释。之后,通过薛老师的语言解释,“奴仆”二字的含义更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古代的女人见到男人都是这样非常温顺的、低着头、很恭敬的样子。这样的女人非常听话,但是日子并不好过。这是什么?这是男人的一只大手,这只手一把抓住女人的头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在古代的“奴”是没有任何尊严的,没有地位的。”这两个字的分量多重啊!

三、迁移,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对于“奴仆”二字的理解,并未到此结束。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薛老师又引导学生从越王的处境出发,转而让学生体会,“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有了刚才对“奴仆”的深刻理解,学生自然侃侃而谈。所以当薛老师问道:“他们受尽了各种各样的磨难。稍有反抗,稍有不顺从,就要被杀头。所以,他们所收到的一种——”学生回答道:屈辱、侮辱……

自此,从一个词语“奴仆”出发,学生的收获颇丰,他们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明白了在古代,成为“奴仆”意味着什么,更明白了越王勾践所受的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