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doc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doc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doc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

1.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2.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2020年之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Ⅳ类水体水质要求

3.水喉水达标率

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

指标值:100%

4.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100%

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其中45%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贡献,24%来自绿色交通的实施,5%来自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时,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的生态结构,其中的绿地、屋顶绿化和水面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为6%。根据生态城碳少排的潜力,以2004年全国平均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定为150吨-C/百万美元,该值低于加拿大同期的排放强度,与美国接近。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统计部门

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

6.自然湿地净损失

指标解释:指湿地都应该尽可能受到保护,转换成其它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数据来源:国土管理部门、市政园林部门

指标值:0

7.绿色建筑比例

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是指区内绿色建筑占建筑物总数的比例(临时建筑除外)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环保部门

指标值:100%

8.本地植物指数

指标解释:指区内全部植物物种中本地物种所占比例

数据来源:农业部门、园林部门

指标值:≥0.7

9.人均公共绿地

指标解释:是指城市中每个居民平均占有公共绿地的面积。公共绿地:向公众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用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综合性公园、纪念性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古典园林、风景名胜公园和居住区小公园等用地。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园林部门

指标值:≥12平方米/人

10.日人均生活耗水量

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用水平均耗水量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统计部门

指标值:≤120升/人·日

11.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指标解释:指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0.8千克/人·日

12.绿色出行所占比例

指标解释:为生态城特色指标。绿色交通是指为了减轻交通拥挤、降低污染、促进社会公平、节省建设维护费用而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该系统是指通过低污染的、有利于城市环境的多元化的城市交通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运输系统。绿色出行方式是指区域内人的出行选择除小汽车以外的污染小的交通出行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所占比例是指选择以上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占总出行人数的比例。本指标只统计生态城区内的出行,对区外的出行不列入统计范围。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交通部门

指标值:≥90%

13.垃圾回收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回收利用垃圾量(含资源化处理垃圾量)占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指标来源:环卫部门、环保部门

指标值:≥60%

14.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指标解释:指区内步行500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占居住区总数的比例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指标值:100%

15.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指标解释:指区内无害化处理的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量占危险废物及生活垃圾总量的百分比

数据来源:环卫部门、环保部门

指标值:100%

16.无障碍设施率

指标解释:指区内公共建筑、道路车站、文教医疗、园林广场等公共设施中,拥有达标无障碍设施的公共设施所占百分比。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参照《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指标值:100%

17.市政管网普及率

指标解释:市政管网包括供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燃气管网、通信管网、电力电缆、供热管网等,市政管网普及率指以上管网的普及率

数据来源:市政部门、城建部门

指标值:100%

18.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指标解释:指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具有保障性质的住宅占本区住宅总量的比例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

指标值:≥20%

19.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指标解释: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潮汐、生物质能等可在自然界再生的能源。

数据来源:市政部门、电力部门

指标值:≥15%

20.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除新鲜用水之外的非传统水源(包括再生水、海水淡化水、雨水等)在生态城用水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为生态城的特色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数据来源:市政部门、水务部门

指标值:≥50%

21.每万劳动力中R&D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

指标解释:每万劳动力中参加R&D项目、以及R&D项目管理和直接服务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按全时人员折算的人年数。是反映从业人员中科学家、工程师的比例和从事研发活动时间的综合指标。

科学家与工程师是指科技活动人员中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人员和不具有高、中级技术职称(职务)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研究与发展(R&D)活动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进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数据来源:科技部门

指标值:≥50人年

22.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指标解释:是为了测算本地居民就业人口中有多少同时在本地就业,是衡量居民就近就业程度的指标。就业住房平衡指数越高,说明就近就业比重越高,对外出行交通的需求就越少。此处本地指中新天津生态城。计算公式如下:

数据来源:统计部门

指标值:≥50%

基本指标部分:

人口→人口规模、人口结构、

用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各种用地比例、耕地保有量变化、城市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交通→绿色出行(步行、自行车交通系统建设)、公共交通系统(公交汽车、地铁轻轨、)出行分担率、环保地面比重、平均通勤时间、对外交通建设、港口

能源→清洁能源比重、单位GDP能耗、集中供暖比例、

水资源→城市供水水质达标率、非传统水源(雨水收集、海水淡化等)利用比重、地面沉降控制、污水处理、城市再生水利用率(%)、水重复利用率、

建筑→绿色建筑比例、

产业→第三产业比重、

绿化→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立体绿化率、本地植物所占比重、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道路绿化、

环境保护→自然湿地净损失、

环境质量→空气、水、噪音、光辐射、

住房→住房保障率、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完成率(%)、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基础设施→万人商业网点占有量、城市排水标准、体育设施、文化设施、仓库、人防、无障碍设施、集中供气率、市政管网普及率、公共设施可达性、

综合防灾→城市人均避难场所面积(㎡)、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完好率(%)、城市应急系统建设

教育→

邮政通信→网络普及率、邮政网点服务半径、

历史保护→历史建筑与街区保护面积、

扩展指标部分:

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

生态文明,绿色设计 ——《天津生态城》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摘要: 构建生态城市是在工业社会引起大量环境问题的情况下,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有益探索。国内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中新天津生态城是目前中国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生态城建设项目。本文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入手,通过文献参考以及实地考察,充分了解生态城现状并进行分析。发现周边环境对于生态城的影响、盐碱地的改造成本过高而可持续性不强、交通不便、生态城入住率不高和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等并提出可用策略。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is caused by 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industrial societ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beneficial exploration to the urban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Although the domestic late start but the development is very fast, the new Tianjin eco city is currently China's largest investment, the largest eco city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paper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literature reference and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eco city. Found that the influence of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for the eco city renovation cost saline high sustainability is not strong, traffic inconvenience, eco city, the occupancy rate is not high and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enthusiasm is not high and put forward strategies. 关键词:中新天津生态城,人口,资源,环境 一前言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文明的高度集中使得环境问题越来越成为阻碍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对于建设生态城市的探索一直在不断进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生态城内部人口、资源、环境究竟发展如何,用什么样的方式在发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成为许多关注生态城建设的学者所关心的。 本文选择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现状进行研究,尤其从人口、资源、环境三方面来具体总结生态城的目前建设状况,从中汲取有益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对策,给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建言献策。不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甚至是从研究方法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1971年开始就已经提出生态城市的概念和思想,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生态城市建设得到了广泛研究与实践。目前国外已经有不少的城市取得了建设生态城市的经验与效果并且,开发趋势已经从传统的小城镇延伸到一些开发时间较长、城市空间较大、产业形态复杂的国际大都市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中新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晓山 中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城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 1.区位及自然条件 选址用地区位优势明显,距中心城区45公里,距150公里,距50公里,距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距港20公里,距妃甸工业区30公里,便于利用各种城市资源。选址用地东临正在建设的北疆电厂循环经济示区,北接汉沽老城,西南为滨海新区核心区(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港、港保税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选址具有良好的城市和产业依托。

中新生态城区位图从自然条件来看,选址地三分之一是废弃的盐田,三分之一是有污染的水面,三分之一盐渍化荒地,水质性缺水,自然条件恶劣。 2.1第一阶段 该阶段始于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依据中方确定的中

新生态城的“四项要求”和选址“两条原则”,明确选址。具体事件时序如下: 200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来访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商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生态城市,作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2007年7月9-1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问新加坡,提出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的“四项要求”和选址的“两条原则”: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意义,以非耕地为主,选在水资源缺乏地区;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按照这一要求,乌鲁木齐、、、四个城市被列为备选城市推荐给新方。 2007年7月25日,市专门成立生态城选址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市规划局牵头。 2007年8月,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驻华大使考察生态城选址。 2007年9月,国务院秘书二局转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关于滨海新区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的批示,原则同意在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城。 2007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高丽,市长戴相龙听取与新方会谈相关筹备情况汇报。会议要求务必明确生态城概念和建设标准,并提出会谈的原则和方向。 2007年11月10日,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主持召开第143次常

中新生态城案例特色分析

生态道路"和旭路" “以人为本、人行优先”“机非分离、人车分离”“右转为主、减少左转”“中间隔离、行车安全”“新型光源、节能能源” 1.规划设计理念 “绿色交通、绿色出行” 道路断面全部设置中央隔离带和满足自行车及居民步行需要的慢行系统,且慢行系统宽度占道路宽度的50%,体现了以人为本、人行优先,完全实现“人车分离、动静分离”。 2.生态环保——道路材质、能源利用 慢行系统采用全透水结构,着力构建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实现了雨水的有效收集;有效避免雨天积水,通过采用生态砂基透水砖,消除了传统透水路面空隙大、易堵塞的通病,达到了透水和防滑效果好、非机动车通行舒适等优点;广泛应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全部采用节能效果显著的LED灯,充分体现生态环保、节能减排。 3.景观长廊 大面积增加道路绿化,整个绿化宽度占道路宽度的50%,并以绿化带进行道路功能区分隔。同时,各绿化带实行分层种植,实现了良好的视觉景观效果;道路标志更加鲜明,具有生态城的特色。

指标体系简介 前言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合作项目。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为中国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上述目标,生态城认真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选址区域的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确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指标体系的制定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依据。 指标选取原则 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又要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简单罗列;同时,应具有操作性,既要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在实践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衡量指标要以量化为主,但对于一些在目前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综合指标,以利于其在不同区域复制和推广;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特点,形成区域特色。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设定的指标在近期能够实现,又要考虑杜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指标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中新天津生态城案例研究 园区简介: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生态城位于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的战略区域——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毗邻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海滨休闲旅游区,地处塘沽区、汉沽区之间,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总面积约31.23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35万。该项目于2008年9月启动。 主要措施: 第一,坚持生态理念和原则选址,变废为宝,借力发展。生态城选址有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的示范意义,特别要以非耕地为主,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地处盐碱地,1/3为水面,1/3为荒滩,属于缺水地带;人口稀少,原住居民约2000人)。二是与中心城区的距离控制恰当,既不能太近,又不能太远,要依托大城市交通、服务各方优势,节约生态城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生态城距离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离北京150公里)。这样选址的结果即是让闲置无用的盐碱地变成可供给35万人生活工作的生态新城;并借助中心城区的资源发展为一座功能齐全的独立新城。 第二,构建多级生态社区,让生活工作便捷舒畅。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根据生态型规划理念和我国社区管理要求,结合新加坡“邻里单元”理念,形成了符合生态城示范要求的“生态社区模式”,包括基层社区、居住社区、综合片区三级。这一模式既能满足人们的日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的需求,也能使之触及高一级的管理、服务设施和公共绿地。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确定中国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这是两国政府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生态城应实现人与人和谐共存、人与经济活动和谐共存、人与环境和谐共存。生态城建设管理的模式应能复制、能实行、能推广,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典范。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由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新加坡市区重建局设计团队分别编制,经过综合汇总后形成规划方案,并经国内外知名专家论证和天津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2008年4月8日,

中新天津生态城联合工作委员会在新加坡召开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联委会决定中新双方分别在两国进行公示,广泛征询民众意见,待修改完善后,报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 真诚欢迎社会各界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选址情况 中国政府关于生态城建设的“四项要求”:一是必须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二是要符合中国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要求;三是要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四是要坚持政企分开。 生态城选址的两条原则:一是要体现资源约束条件

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中新天津生态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陈畅 周长林 摘 要:中新天津生态城在“生态文明”的宏观背景下,进行了总体规划的编制,体现了“宜居城市”、“紧凑城市”等生态城市理念。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对总体规划的贯彻和深化的基础上,明确了生态城的城市骨架和“生态导向”的控制指标体系。本文主要阐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过程中,对“生态导向”理念量化和细化的过程,论述了“生态导向”的引导与控制,并总结了“生态导向”型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特征。 关键词:生态导向;控制性详细规划 1.“生态导向”的涵义 现有城市规划思想的出发点无不在于解决城市发展中已出现的问题,满足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需求,是“需求导向”型城市规划。但是,在城市的快速发展与空间急剧扩张的过程中,单纯满足人类需求会驱使人们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出现环境恶化、资源浪费、交通拥挤、绿地减少、公共设施缺乏等一系列城市问题。“生态导向”型城市规划出于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规划和谐的生产消费关系,社会结构关系,以及文化价值理念,构建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生态导向”中的“生态”突破了生物学范畴,包含了社会、自然、经济的复合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互惠共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生态导向”改变了现有的生产消费观念,并与传统价值观有本质区别,它倡导以社会、自然、经济和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和谐共生、协调发展是“生态导向”的根本出发点。 2.生态城控规的“生态导向” 2.1生态城控规“生态导向”的缘起 2.1.1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态导向”是城市规划的趋势

指标体系简介

指标体系简介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节约资源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合作项目。生态城将致力于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蓬勃、社会和谐”的新型城市,为中国其他同类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为实现上述目标,生态城认真借鉴新加坡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选址区域的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确定了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指标体系的制定为生态城的规划建设提供了依据。 指标选取原则 1.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又要避免指标的重叠和简单罗列;同时,应具有操作性,既要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在实践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 2.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衡量指标要以量化为主,但对于一些在目前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进行定性描述。 3.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综合指标,以利于其在不同区域复制和推广;同时,也要突出自身特点,形成区域特色。 4.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既要考虑设定的指标在近期能够实现,又要考虑杜会经济的发展进步,使指标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和超前性。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指标解读 控制性指标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指标规定,区内环境空气质量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不小于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不小于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本指标参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执行。 中新天津生态城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科学合理绿化,净化空气等一系列措施,促进本指标的实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受区域大环境影响较大,要达到指标要求,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控制大气环境污染,实现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规定,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到2020年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水生态环境的修复与建设,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选址所在地属于水质性缺水地区,改善辖区内地表水环境,并通过污水处理、中水回用、雨水收集、海水淡化与湿地修复等措施.构建水生态与水循环体系,不仅是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的最大特色与成果之一,也将对我国北方水质性缺水城市起到重要的 示范作用。 水喉水达标率 指标规定.水喉水选标率达到1OO%。水喉水标幸指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和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现行标准的水质达标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了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要求、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卫生要求、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要求、二次供水卫生要求、涉及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要求、水质监测和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案例研究 晓山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生态城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1.区位及自然条件 选址用地区位优势明显,距天津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距唐山50公里,距滨海新区核心区15公里,距天津滨海国际机场40公里,距天津港20公里,距曹妃甸工业区30公里,便于利用各种城市资源。选址用地东临正在建设的北疆电厂循环经济示范区,北接汉沽老城,西南为滨海新区核心区(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天津港保税区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滨海中心商务商业区)。选址具有良好的城市和产业依托。

中新天津生态城区位图从自然条件来看,选址地三分之一是废弃的盐田,三分之一是有 污染的水面,三分之一盐渍化荒地,水质性缺水,自然条件恶劣。 2.工作阶段 2.1第一阶段 该阶段始于2007年4月,至2007年9月。依据中方确定的中

新生态城的“四项要求”和选址“两条原则”,明确选址。具体事件时序如下: 2007年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来访的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商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生态城市,作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2007年7月9-12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访问新加坡,提出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的“四项要求”和选址的“两条原则”:体现资源约束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的示范意义,以非耕地为主,选在水资源缺乏地区;靠近中心城市,依托大城市交通和服务优势,节约基础设施建设成本。按照这一要求,乌鲁木齐、包头、天津、唐山四个城市被列为备选城市推荐给新方。 2007年7月25日,天津市专门成立生态城选址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市规划局牵头。 2007年8月,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驻华大使考察天津生态城选址。 2007年9月,国务院秘书二局转来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关于天津滨海新区需要国务院有关部门帮助解决的问题》的批示,原则同意在天津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城。 2007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市长戴相龙听取与新方会谈相关筹备情况汇报。会议要求务必明确生态城概念和建设标准,并提出会谈的原则和方向。

天津中新生态城总体规划【详细版】

天津中新生态城 重大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

中新生态城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 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的目标 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是为了在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过程中落实“三和”、“三能”,并运用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新理念,建设“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旨在节地节水、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规划理念和建设标准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对生态城规划的引导,将生态城建设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通过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促进以下主要目标的实现: (一)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 (二)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 (三)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 (四)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更好的利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物; (六)改善居民的总体生活状况; (七)为中国其它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内涵,数据选取应客观、真实,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指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可取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有可测性(所选的指标变量必须是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 (2)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

衡量生态城的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可以 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3) 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以便全面反映生态城建设涉及的各个领域,并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区域自身生态环境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4) 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要考虑目标的近期可达性和远期的前瞻性。一方面指标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在近期是可实现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本着以上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确定工作。在指标选取上,主要采取通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生态特色的城市指标,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点。在指标值确定上,参考及类比了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的指标值以及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的现状值,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结合本区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后确立。在指标计算方面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计算方法,力求指标科学、可靠。 生态城控制性指标 自然环境良好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 ),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 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 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 时限1:即日开始 国内对比:全国“十一五”规划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为:全国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 天以上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 )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 指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时限:2020 年之前 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 )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 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GB12941 )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水喉水达标率3 指标值:100% 时限:即日开始 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 )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 ·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指标值:100% 时限:即日开始

中新生态城发展背景报告

天津中新生态城发展报告 意义: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战略性合作项目,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两国合作的新亮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显示了中新两国政府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的决心,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积极的探讨和典型示范。 胡锦涛主席指出:生态城建设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李光耀资政说:生态城将把新中长期合作推向一个新高点。吴作栋资政说:新方希望同中方共同推动天津生态城建设。温家宝总理指出:生态城建设起点要高,设计要高瞻远瞩,符合人民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愿望,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财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指出:生态城是新中合作一个新的里程碑,生态城的构想是打造一个社会和谐、重视环保和讲求资源节约的城市。 背景: 2007年4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新加坡国务资政吴作栋时,共同提议在中国合作建设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市。2007年7月,吴仪副总理访问新加坡,与新方进一步探讨了生态城选址和建设原则。随后,国家有关部委对天津等多个备选城市进行反复比选和科学论证,在征求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的意见后,于9月底初步认定生态城选址在天津滨海新区。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

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的补充协议》。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中国――新加坡天津生态城的诞生。 按照两国协议,中新天津生态城将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在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循环经济、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回用、可持续发展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为此,两国政府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和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中新两国企业分别组成投资财团,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参与生态城的开发建设。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专门设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组建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至此,中新天津生态城拉开了开发建设序幕。 选址原则: 按照两国政府确定的必须依法取得土地、不占耕地、节地节水、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利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原则,选址于自然条件较差、土地盐渍、植被稀少、环境退化、生态脆弱且水质型缺水的地区。 同时,选址考虑有大城市依托,基础设施配套投入较少,交通便利,有利于生态恢复性开发。 指标体系: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依据选址区域的资源、环境、人居现状,

天津中新生态城建设评价分析研究()

天津中新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

目录 1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 1 . 2研究意义2 1.2国内外研究状态 3 1 . 2 . 1国外生态城市研究简况 3 1 . 2 . 2国内生态城市研究现状 4 1. 3研究思路与方法 4 1. 3 . 1研究思路4 1.3.2研究方法 5 2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理论基础 5 2.1城市与生态城市 5 2.1. 1生态城市概念 5 2.1. 2生态城市的特征 5 2. 2生态城市评价与评价体系 6 2. 2 . 1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6 2.3生态城市评价体系 框架 7 2.4生态城市评价体系的功能7 3.天津中新生态城市建设现状及分析评价8 3.1 天津生态城市背景分析 8 3.2天津中新生态城市规划与定位 10 3. 3天津中心生态城市建设现状的评价分析 10 3. 3 . 1经济结构有效调整 10 3 . 3 . 2社会建设加强 11 3 . 3.3生态环境质量提高 11 4天津中新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 4. 1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4.2天津中新生态城市评价的有益探索 13 4. 2. 1宏伟而科学的愿景目标体系13 4. 2. 2 . 把脉严禁的战略地图体系14 4. 2. 3分层科学全面的指标体系14 4. 2. 4初见成效的动态评价体系17 4.3天津中新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方法 18 4.3.1专家评价法 18 4.3.2生态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评价方法 4.3.3生态城市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分级标准 5. 进一步完善天津中新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对策 22 5.1 对完善天津中新生态城市建设的详细对策 22 5. 1.1 实现生态功能分区 22 5.1.2天津市生态功能区划 23 5.1.3 建立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 24 5.1.4 建立污染防治体系 2420 21

_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_分析

王建廷肖忠钰分析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是实现滨海新区建设生态城区和天津市建设生态城市目标的重要举措,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重大。为规范对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的评价而编写的《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为《评价标准》SSTE-GES),在学习借鉴国内外相关评价标准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依据绿色建筑的内涵,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实际进行了大胆创新,这对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工作将起到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一、《评价标准》产生的背景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的增长、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需求日益紧张。与此同时,我国能源、土地、水、原材料等资源严重短缺,实际利用效率很低,环境污染严重且仍在不断加剧。事实表 明,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 展道路,发展以节能、节地、节水、 节材和环保为主要特征的绿色建 筑已刻不容缓。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 理温家宝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 同签署了中新两国政府关于在天 津建设生态城的框架协议。住宅与 城乡建设部和新加坡国家发展部 签订了补充协议,项目落户天津滨 海新区。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显示 了中新两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加 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构 建和谐社会的决心,生态城内的所 有永久性建筑都必须是绿色建筑, 它将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 展的样板。作为高水平国际合作建 设的生态城市,中新生态城将引领 世界范围内生态城市建设的潮流。 为科学引导和规范管理中新 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的评价、评奖 与标识工作,提供更明确的技术依 据,按照中新两国建设行政主管部 门的要求,受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 部科技促进中心和新加坡国家建 设局的委托,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 会负责组织,由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和天津建筑设计院等单位与新加 坡建设局联合编写了《评价标准》。 构建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开展 绿色建筑评价工作是发展绿色建 筑的重要手段。我国学者在学习研 究国外绿色建筑理论的基础上结 合国情,在2001年9月编制了《中 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2004 年2月在科技部和北京市科委的 支持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 国内8个科研、设计单位合作完成 了《绿色奥运建筑评估体系》(GOB- AS)的编制。近年来,我国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编制工作发展迅速,住宅 与城乡建设部和国家质量监督检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

目标 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选择26个指标,是为了规划生态城的发展,让它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楷模。制定指标的过程中参考了新中两国的国家水平,并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取其高者,并同时参考国际标准和天津当地的条件。26个指标当中,一共有22个控制性指标,4个引导性指标。由于生态城的起步区和整个生态城项目预计分别在2013年和2020年竣工,在有必要的时候,指标体系便以这两个年份作为时限。 [回页顶] 2. 控制性指标 (1) 自然环境良好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生态城空气质量至少达到中国二级标准的天数,每年应该至少310天。在此基础上,空气中的SO2和NO X含量不超过中国一级标准的天数,每年应该至少155天。 措施: 大力推广清洁能源; 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科学合理绿化,净化空气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生态城区内地表水体,应该在2020年之前达到中国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 措施: 污水处理 中水回用 雨水收集 海水淡化 湿地修复 构建水生态与水循环体系 水喉水达标率 生态城的水喉水,必须达到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现行标准,能够直接饮用。 噪声达标率 生态城环境噪声必须达到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现行标准。 单位GDP碳排放量 生态城单位排放量不应该超过150吨-C/百万美元。 中新生态城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均有利于本指

自然湿地净损失 生态城内的自然湿地,不应该有任何净损失。 保护原有湿地,转换成其他用途的湿地数量必须通过开发或恢复的方式加以补偿,从而保持甚至增加湿地资源基数。 (2) 人工环境协调 绿色建筑比例 生态城内所有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本地植物指数 生态城全部植物物种,应该有70%属于本地物种。 人均公共绿地 生态城的人均公共绿地,必须在2013年之前达到至少12平方米。 (3) 生活模式健康 日人均生活耗水量 生态城每人每日生活用平均耗水量,在2013年之前必须控制在120公升或以下。 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生态城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在2013年之前必须控制在800克或以下。 绿色出行比率 绿色出行比率,必须在2020年之前,至少达到生态城所有出行的90%。绿色出行方式是指人的出行选择私家车以外,使用公共交通和像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的出行方式。 垃圾回收利用率 生态城垃圾回收利用量,在2013年之前,至少必须达到60%。 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生态城所有居住区,必须在2013年之前,在步行500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费文体设施。 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态城所有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必须无害化处理。 无障碍设施率 生态城所有公共设施,如公共建筑、园林广场等,都必须拥有无障碍设施。 市政管网普及率 生态城市政管网在2013年之前必须全面普及,为居民提供再生水、燃气、电力和供热等基

中新生态城要火了全天津都羡慕

中新生态城要火了!全天津都羡慕!!! ——正文——▼ 中新天津生态城新版形象宣传片?中新生态城真的要火了 不论是城市配套、还是自然风光不论是教育资源、还是旅游玩乐都让全天津人羡慕不已快!看! 教育单是幼儿园生态城目前就已经开园10所了 而!且!都是国内知名品牌!今年年内还将再添3所幼儿园!未来规划建设若干所!完全覆盖整个中新生态城让每一位宝宝都能更便利的上学,接受最好的学前教育 ▼▼▼ 艾毅幼儿园艾毅是目前中国唯一获得多元智能学会认证的 机构。学校拥有多名外教,配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一个设施齐全的游泳馆、一个儿童厨艺教室、以及开阔的户外活动场地。是生态城第一所幼儿园,依托生态城国际化平台,充分发挥艾毅教育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品牌优势。 地址| 和韵路1375号 艾毅和风路幼儿园园区总面积为20000平米,配有一个藏书丰富的图书馆、一个设施齐全的游泳馆、一个儿童厨艺教室、以及开阔的户外活动场地。开设6个班级,招生大中小班级幼儿。 地址| 和风路312号

艾毅实验幼儿园 中西方教师全天都会和孩子在一起,潜移默化中渗透教学,大班的时候会开设小学入学准备课程。 地址| 和风路312号(跟艾毅和风路幼儿园同校址) 东方剑桥幼儿园东方剑桥中新生态城幼儿园的办园定位是“普惠不普通、优质有特色”的国际化幼儿园。该园将以“双语言环境下的全人教育”为特色,开设全人主题活动课程、全人习惯养成课程、全人蒙台梭利课程等国际化课程。每班配备一名中文幼儿教师,一名英文幼儿教师,英语的生活化,为幼儿园营造了自然的双语环境。 地址| 和旭路与中天大道交口 海丽达幼儿园海丽达幼儿园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社会局通过 公开招标、择优选定的一家民办幼儿园,隶属于海丽达国际幼教中心,是一所全日制幼儿园。幼儿园以“希望、成长、爱心、包容、奉献、丰富、信任”为办园理念,以“让入园的幼儿获得健康、快乐的发展”为办园宗旨。于去年12月荣获滨海新区“四星级幼儿园”! 地址| 和风路1179号 海丽达美信幼儿园 隶属于海丽达教育机构,海丽达美信幼儿园,用美好的信念来构建幼儿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设计规模12个班,可容纳幼儿360人。去年9月开园。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doc资料

天津中新生态城22项指标体系 1.区内环境空气质量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2.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2020年之后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Ⅳ类水体水质要求 3.水喉水达标率 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 指标值:100% 4.功能区噪声达标率 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 指标值:100% 5.单位GDP碳排放强度 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其中45%来自于能源结构的贡献,24%来自绿色交通的实施,5%来自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同时,按照规划建设实施的生态结构,其中的绿地、屋顶绿化和水面还可以进一步实现二氧化碳的吸收,折算成少排碳的比率为6%。根据生态城碳少排的潜力,以2004年全国平均碳排放强度为基准,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定为150吨-C/百万美元,该值低于加拿大同期的排放强度,与美国接近。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统计部门

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报告

中新天津生态城调研报告 一、中新天津生态城基本情况 为充分借鉴新加坡经验,深化中新两国在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利用等方面的合作, 2007年11月1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与新加坡共与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国家建设部与新加坡国家发展部签署《中华人民共与国政府与新加坡共与国政府关于在中华人民共与国建设一个生态城的框架协议补充协议》,决定在中国建设一座经济蓬勃、社会与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新城。为此中新两国政府联合成立了副总理级的“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部长级的“中新联合工作委员会”。新加坡国家发展部成立了天津生态城办事处。天津市政府于2008年1月成立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出台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公用设施大配套费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继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后又一个中新两国合作项目,其合作模式、开发模式等都与新加坡工业园基本相同。项目位于天津滨海新区,总占地面积约30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约25平方公里。规划有国家动漫园、国家影视园、生态科技园、生态产业园、生态信息园等高端产业园区,注重产业的高端化、高质化与高新化,重点发展科技研发、节能环保、文化

创意、现代服务等产业。目前生态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二、主要经验与做法 (一)关于建设管理主体。天津生态城建设管理主体主要包括生态城管理委员会、国有独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中新合资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三个实体单位。借鉴新加坡政府经验,生态城管委会组织架构简单,主要职责就是行使行政许可、社会化管理等职能。国有独资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股东包括天津泰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35%)、国家开发银行(20%)及其她投资者(45%),主要职责就是依据《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规定》第二十一、二十二条规定,负责对生态城内的土地进行收购、整理与储备,对生态城基础设施与公共设施进行投资、建设、运营、维护,并享有相应的投资权、经营权与收益权。中新合资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人民币,其中国有独资生态城投资开发公司以土地作价20亿人民币元出资,占股50%;新方财团以现汇折合20亿元人民币出资,占股50%;主要负责对外招商与建设用地的开发运营,并从中获利。 (二)关于土地一级市场开发模式。第一步由国有独资开发公司按照管委会确定的开发计划对土地进行收储整理。第二步由土地储备中心对建设用地进行招拍挂。第三步由国有投资开发公司摘牌,然后按中新双方政府协议约定价格以出资形式或转让形式注入中新合资开发公司;出资部分总金额不超过20亿元,超出部分土地,以协议约定价转让中新合资公司。第四步由中新合资开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导则

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导则(试行) 目录 1.总则 (2) 2.施工规划 (2) 3.施工现场布置 (2) 4.环境保护 (4) 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6) 6.节水与水源合理利用 (7) 7.节能与能源合理利用 (7) 8.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 (8)

1.总则 1.1.为实现中新天津生态城100%绿色建筑的目标,对生态城各项目绿色施工活动进行规 范,特编制《中新天津生态城绿色施工技术导则》。 1.2.绿色施工是为满足生态城绿色建筑要求,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 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的施工活动。 1.3.参与生态城建设施工的单位要运用ISO14000和ISO18000管理体系,将绿色施工有关 内容分解到管理体系中,使绿色施工规范化、标准化。 2.施工规划 2.1.施工单位要编制绿色施工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文件中单独成章,或根据需要单独编 制,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2.2.绿色施工方案要有明确的绿色施工技术指标,并满足生态城绿色施工强制性技术要 求。保证完成技术指标的措施要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 2.3.绿色施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环境保护措施,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环境负荷,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在保证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制定节材措施。如进行施工方案的节材优化,建筑垃圾减量化,尽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 3.施工现场布置 3.1.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应绘制施工总平面图,科学计算用地指标,并经过生态城管委会 批准后,方可实施。 3.2.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原则 3.2.1.施工现场的施工区、办公区、生活区应当分开设置。各区域应当科学合理布局,并 符合城市环境、卫生、消防安全及绿色施工标准化管理的有关要求。 3.2.2.施工现场布置应充分利用施工场地环境、市政资源条件(动力、交通等),减少临 时设施的重复建设。 3.2.3.施工现场仓库、材料堆场、加工区等布置应尽量靠近已有交通线路或即将修建的正 式或临时交通线路,缩短运输距离。 3.2. 4.施工现场要整洁、美观,与环境保持协调。施工现场外观应符合《中新天津生态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