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发展史

日本科技发展史
日本科技发展史

启示

一、日本的历史上,在中国已经有非常丰富文化节记载时,日本仍然在科学文化上是一片空白,直到公元263年,也就是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中国的儒学、刘徽的《九章算术》,才传入日本,这也是日本存有的最古的文化及数学。那时的日本时代年号称“应神朝”。在以后近1500年的时间里,日本的科技发展完全借鉴中国的,甚至照搬中国的,从造船术、指南针、纺织技术、医学、天文历法,甚至文字、诗词歌赋等等,涉及面几乎无处不触及。直到中国在1840年遭受鸦片战争失败,日本因此也开始被打破平静。陆续受到西方列强的骚扰与入侵。但是,此时的日本幕府保守僵化,采用完全封闭与排斥对抗的方法对待一切西洋文化与船队。在美国的佩里将军带领新式的用蒸气作动力的海军舰队侵入日本,打开国门之前,其实西欧的荷兰对日本已经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荷兰企图抢先于美国,与日本缔结通商条约,但是被当时保守顽固的幕府拒绝。不仅如此,日本当时还由政府颁布法令《禁止建造大船令》,与当时的中国一样,视西洋文化为一种蛮夷文化,不值得重视。幕府拒绝一切欧洲文明的进入,其理由居然是:“反正上托威福,区区夷人届时将会怎样?”(见上书,第299页,《开国》)等到美国海军将领佩里的舰队大炮一响,整个日本政府都惊呆了,因此日本幕府不战而屈服了。

二、正是因为这次屈服,日本因外力的压迫,不得不寻求解救的办法。此时由过去的排斥、打击的兰学,视兰学为奇技淫巧的日本,开始解禁并大力扩大规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被迫开国以后,备感翻译人才奇缺,因此开设翻译局、开始培养自己的翻译人才,然后开办种类学校,研究天文、地理、军事、枪炮、长城学与机械学,学校向整个日本各个阶层开放,然后大力翻译天下,特别是西方有益的书籍,用官费出版发行向全日本公布。加强与荷兰政府的密切合作,开办荷兰语学校,派出大量留学生去荷兰学习,日本人学习外语的能力差,因此集中全国极少数外语、专业的优异分子,大量专门翻译的工作。也就是说,日本在受到美国船队的入侵以后,其行为是非常积极主动的。日本教授杉本勋先生的解释是,日本的武士精神比中国的农耕士代夫,更能够敏锐地感到威胁与力量的对比的差异。其实,日本早在明治维新前的十来年,就开始改革了,只是这个时候的改革力度还不够大,存在的问题还非常多,与日本武士感觉到的力量的需要相距还相差甚远,于是一个以“尊王攘夷”为借口的政变开始了,而且进展非常顺利。

三、日本还在幕府时期的1853年因受到美国舰队的刺激,因此决定建设海军,他们第一个学习对象是荷兰,向荷兰购买军舰,并请求荷兰派遣海军教师,当时荷兰国王赠送给日本的“辛宾号(SOENBING),并派了二十二名海军教官到达长崎。这是日本第一艘以蒸气为动力的近代科学舰只。有150马力,载重量是720吨,装备火炮6门。日本开始正式介入西洋科学技术。先是学习驾驶蒸气动力船,后是学习修理并且制造技术。然后兴建造船所需要的铁厂。最早招聘了荷兰14名造船技术人员,目的在建70马力的船只。但是由于当时建筑工程设备与技术上的限制,没有成功。因为当时的日本“不用说西方建筑和土木工程技术,就连水泥、砖、玻璃等材料都没有。”(第307页)日本当时学习西洋的热情首先是从各藩属地,特别是长州、长崎、广岛等地的藩地开始,当时这些藩地分别称佐贺藩、萨摩藩和长州藩。他们学习西洋技术远远走在夜幕的前面,为后来他们合力推翻幕府统治提供了科学技术上的保障。但是由于受到幕府的保守势力的限制,他们合力推翻幕府政府后,也就随着保守落后的幕府政治的崩溃,为明治的大力发展扫清了政治制度上的障碍。

四、即使是日本幕府未期学习的西洋文化,与中国的洋务运动也大不相同。杉本勋先生说:“幕府末期洋学并不像军事科学和殖产兴业技术那样只限于科学技术,其范围从法律学、经济学、历史学那样的人文科学到哲学。”(第313页)但是,为了应对当时顽固的保守派,日本洋务改革派也曾提出过类似于中国的洋务领袖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提法,他们是由佐久间象山提出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因为幕府当时严禁西洋学说与技术,即使局部地让西洋学术进入,也必须严格审定,凡所有的翻译出来的书籍,在出版之前都要交给幕府检查审定,才可以出版。所以,当时的日本的洋务改革派,只有采用这个折衷的办法。但是目的仍然是为全盘接受西洋的一切思想文化技术。日本当时的“东洋道德西洋艺术”是一种权宜之计,因此是改革的起点,而中国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却是洋务运动的指南,是终极的要求。或者说是高压线。

五、日本越过“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界线的办法是在学习西方道德思想时,首先强调指出西洋与日本相通的地方,也就是说所谓的“东洋道德”其实在西方也一样存在。因此不必太介意这是东洋的还是西洋的。因此趁机把西洋思想道德包装成日本古已有之的东西全面深入地学习。其次,随着学习与体制上要求,特别是在开放日本以后,必须要学会与西洋各国打交道。这个时候需要大量的国际法知识,精通国际惯例,需要学会统计学、经济学、政治学知识。随着实用的知识技术的深入与广泛的学习,“随着对洋学的理解之加深,懂得洋学和儒学思考方式不同,不能满足于‘东洋道德西洋艺术’的学术观。”(第314页)而是开始全盘而整体地接受一种文化,因为他们深知,一种文化如果不是像大树一样连根拔起移植,那么是无法存活的。当时日本人是怎样对待西洋文化呢?杉本勋先生找到当时当事人的回忆记录说:“亲切地接受外国人的教诲,输入关于地理、制度、历史及其他事物的各种书籍,及至一读,始知彼国亦有君臣、政府其制度法律井然齐备。至于其他宗教文物,亦觉有足取之处。于是旧来想像全破,懂得外国人这长处不只在于器械、军制。”(同上书,第315页)(原作者选自《大隈伯昔日谭》)如此想来,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失败与屈辱,完全在学习西洋时失败的结局。而日本的发展,与富国强民却完全得益于全面深刻广泛地学习西方的各种文化,而不单单是学一点技术。这是中日最大的差别。

六、日本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日本在明治政府之前由于接受并吸收保守的中国儒家文化,并且视为正统,所以,在遇到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的科学与民主法治思想与制度时,基本上与中国一样是采用了非理性的排斥的封闭态度。这个时候虽然也受西方科学文化的影响,但是其情形与后来是完全不同的。杉本勋先生说:“进入明治时期,日本科学界的情况就完全改变了。幕府末期以前,在中国传统科学技术的基础上,西方系统的科学在政治制约下像贼风一样偷偷钻进来。与此相反,在明治时期,近代科学毫不客气地直接涌进来,科学界受到了文明开化暴风雨的洗礼。如各算、历学、本草、中医学那样的传统科学受此风一吹,完全枯萎,而被西方科学取而代之。”(第317页)这一段描述很好概括了日本在明治之前与之后对待西方科学文明截然不同的态度。幕府时期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外来的西方科学文明是用《锁国令》这样的法律来规制进入的。即使进来之后,也是视为异端。这种进来后受到种种挤压打击仍然顽强地却又以畏缩的形态生存于日本民间的西洋科学,杉本勋先生称之为“日本科学”,有别于明治以后在排除了压制条件后,可以自由发展的各种洋学。这个时期,科学的发展无论在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上都与西方的科学文

明完全接轨,所以,这个时候日本科学改称为:“日本的科学”。

七、日本洋学家、启蒙思想家的作用。日本明治政府成立的初始阶段,处于混乱的关头,出现了“日本向何处去?”的现象。当时政府刚刚成立,人心不稳,思想迷茫。此时日本的洋学家、启蒙思想家们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日本当时最著名的洋学家、启蒙思想家有这几个:福泽谕吉、柳河春三、小幡笃次郞、麻布弼吉、田中大介。在崇洋的人中,又分成一些专事介绍西洋“吃牛肉、打电话之类肤浅知识。”的人,和像福泽谕吉这样的有深厚而系统的西学功底的思想家。日本明治政府在启蒙思想家的引导下,他们很快就确实了这样的大政方针,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在严峻的国际环境中创建新国家必须抓住欧化主义。”(第318页)从此开始了日本的“脱亚入欧”进程。因此,日本洋学家们也得到明治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们出入朝野,开办现代学校,翻译大量西洋书籍,打通体制与民间之间的界限。一方面顺从明治政府的体制,得到体制力量的支持;另一方面“他们的真正价值、存在意义产率先教导那些独立于当时政治思想之外的、不熟悉世界形势、尚未蒙受文明和科学恩惠的国民。”所以,总的来说启蒙思想家们主要是活跃在民间,特别是那些未得到现代文明开化的民间。

这些“洋学家们写书不是以西方人为对象,而是面向一般日本人。”他们“作为时代的先知先觉者而意气轩昂,思想中充满着‘所谓科学就是人类进步的旗帜’这一主张。”(第319页),他们不是在细枝未节上,也不是在技术上来向民众讲述科学,而是从“本质上着眼于科学深处的近代思想并将它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务使(变成)一般的民众理解的东西,它与传统的思考法及西方对事物的看法即自然观不同。也就是说要把科学作为一种思想,特别作为启蒙思想来把握。”(第319页)这就是当时日本的洋学家们启蒙的主要方式与主要目的。

就这一点我们得到的启示是:第一,思想启蒙,学习西方一定要得到政府力量与体制的支持,才会有民间的效果。否则启蒙思想家的命运就会很悲惨,而且愚民得不到改变,反而会被愚民愚行所吞淹。

第二,学习西方一定不能仅仅局限于细枝末节与科学技术层面和知识层面,而要深入到思想层面,把科学引导到思想文化与方法的层次,让人来认识,从而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去,化成社会风俗。

第三,引入西方文化必然要有一个启蒙过程,特别是思想启蒙过程。启蒙阶段就是虚心学习的过程,要以完全虔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不明白的东西,启蒙思想家不以世界先进自居,而是满足于以通俗的语言来全面介绍西方的思想。也就是强调常识、常理、常用方法对一个落后国家的重要性。

第四,坚定不移地学习西方文化,并且达到完全掌握,化民成俗的程度,创造自然容易出现。

第五,保守僵化的东西要通过政府体制的力量,要通过保持长久的开放政策,让人逐渐认识。启蒙思想家只是一个过渡时期,他们只是翻译、介绍者,但是远还称不上是专业人员。其目的是要让真正的科学登上舞台。这一启蒙的任务才算完成。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1.第一代数控机床产生于 1952年(电子管时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制出一套试验性数字控制系统,并把它装在一台立式铣床上,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控制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但是这台机床毕竟是一台试验性的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帕尔森斯专利基 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 2.第二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59年(晶体管时代)电子行业研制出晶体管元器件,因而数控系统中广泛采用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使数控机床跨入了第二代。同年3月,由美国克耐·杜列克公司(Keaney &Trecker Corp)发明了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现在加工中心已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在工业发达的国家中约占数控机床总量的l/4左右。生产出来。 3. 第三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60年(集成电路时代)研制出了小规模集成电路。由于它的体积小,功耗低,使数控系统的可靠性得以进一步提高,数控系统发展到第三代。以上三代,都是采用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 4.第四代数控机床产生于 1970年前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小型计算机的价格急剧下降、小型计算机开始取代专用控制的硬件逻辑数控系统(NC),数控的许多功能由软件程序实现。由计算机作控制单元的数控系统(CNC),称为第四代。1970年,在美国芝加哥国际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这种系统。 5.第五代数控机床产生于1974年美、日等国首先研制出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30多年来,微处理机数控系统的数控机床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这就是第 五代数控(MNC)。后来,人们将MNC也统称为CNC。 柔性制造系统 1967年,英国首先把几台数控机床联接成具有柔性的加工系统,这就是最初的FMS—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柔性制造系统。之后,美、欧、日等国也相继进行了开发和应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完整版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动漫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日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近邻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受此影响较大。从简单模仿到立于世界之巅,发展过程可谓艰辛曲折,日本动漫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动漫历史发展过程,并讨论了日本动漫的文化特点,以期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漫 目录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二)、日本动漫的流行原因 (三)、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 (四)、日本动漫及其有效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合并的简称,并逐渐意指具备Et本风格的动画或漫画。日本动漫萌芽于上个世纪2O年代,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漫的标志。2O世纪40年代,日本动漫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反战题材较多,剧情结构有所改善,受众群体得以扩大。随后日本动漫迎来成熟时期(70__90年代)和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一上世纪末),动画技术得到极大改进,题材逐渐扩充,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熟知的《灌篮高手》、《东京巴比伦》、《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便出自于这一时期。新世纪以来,日本动漫步人分化与创新时期,题材进一步拓展,画风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并与当代社会价值相契合。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主流文化意识成为了Et本文化的代名词,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通过形象、叙事和文化张力起到了塑造日本文化形态、凝结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日本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造就高强度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萌芽阶段 明治维新时期,动漫(卡通)由欧美传人日本,并受到民众的青睐与追捧。以美国卡通为中心的动漫浪潮对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模仿性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但是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而产生于2O世纪20年代,以《芋川栋三玄关》、《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的20年间,日本动漫的写作风格逐渐由追崇国外生活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将幽默元素加入作品之中,此时的代表作为《力与世间女子》。这部作品由政冈宪三与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是日本首部有声动画,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经过2O多年的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作品框架得以完善,动漫风格逐渐丰富化。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漫进入新的时期,此时的动漫作品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二战期间,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宣传的需要,大量法西斯主义宣传性质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动漫这种艺术作品成为了日本宣扬政令的工具。战后,由于政府资金的暂停注入和迪士尼动画的冲击,日本动漫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1947年,手家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漫作品给动漫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动漫初具产业雏形。1963年《铁臂阿童木》的上映更是迎合了民众的心理,消弭

(完整版)齿轮的发展史

据史料记载,远在公元前400~200年的中国古代就巳开始使用齿轮,在我国山西出土的青铜齿轮是迄今巳发现的最古老齿轮,作为反映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指南车就是以齿轮机构为核心的机械装置。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研究,能正确传递运动的轮齿形状。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以后,齿轮传动的应用日益广泛;先是发展摆线齿轮,而后是渐开线齿轮,一直到20世纪初,渐开线齿轮已在应用中占了优势。 早在1694年,法国学者Philippe De La Hire首先提出渐开线可作为齿形曲线。1733年,法国人M.Camus提出轮齿接触点的公法线必须通过中心连线上的节点。一条辅助瞬心线分别沿大轮和小轮 的瞬心线(节圆)纯滚动时,与辅助瞬心线固联的辅助齿形在大轮和小轮上所包络形成的两齿廓曲线是彼此共轭的,这就是Camus定理。它考虑了两齿面的啮合状态;明确建立了现代关于接触点轨迹的 概念。1765年,瑞士的L.Euler提出渐开线齿形解析研究的数学基础,阐明了相啮合的一对齿轮,其齿形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曲率中心位置的关系。后来,Savary进一步完成这一方法,成为现在的Eu-let-Savary方程。对渐开线齿形应用作出贡献的是Roteft WUlls,他提出中心距变化时,渐开线齿轮具有角速比不变的优点。1873年,德国工程师Hoppe提出,对不同齿数的齿轮在压力角改变时的渐开线齿形,从而奠定了现代变位齿轮的思想基础。 19世纪末,展成切齿法的原理及利用此原理切齿的专用机床与刀具的相继出现,使齿轮加工具军较完备的手段后,渐开线齿形更显示出巨大的优走性。切齿时只要将切齿工具从正常的啮合位置稍加移动,就能用标准刀具在机床上切出相应的变位齿轮。1908年,瑞士MAAG研究了变位方法并制造出展成加工插齿机,后来,英国BSS、美国AGMA、德国DIN相继对齿轮变位提出了多种计算方法。为了提高动力传动齿轮的使用寿命并减小其尺寸,除从材料,热处理及结构等方面改进外,圆弧齿形的齿轮获得了发展。1907年,英国人Frank Humphris 最早发表了圆弧齿形。1926年,瑞土人Eruest Wildhaber取得法面圆弧齿形斜齿轮的专利权。1955年,苏联的M.L.Novikov完成了圆弧齿形齿轮的实用研究并获得列宁勋章。1970年,英国Rolh—Royce公司工程师R.M.Studer取得了双圆弧齿轮的美国专利。这种齿轮现已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在生产中发挥了显著效益。 齿轮是能互相啮合的有齿的机械零件,它在机械传动及整个机械领域中的应用极其广泛。现代齿轮技术已达到:齿轮模数O.004~100毫米;齿轮直径由1毫米~150米;传递功率可达十万千瓦;转速可达十万转/分;最高的圆周速度达300米/秒。 齿轮在传动中的应用很早就出现了。公元前三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机械问题》中,就阐述了用青铜或铸铁齿轮传递旋转运动的问题。中国古代发明的指南车中已应用了整套的轮系。不过,古代的齿轮是用木料制造或用金

我国机床工业发展史

新中国的机床工业从49年到现在,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是不容质疑的。2009年,随着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实施细则的出台,机床行业工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仍然维持了增长局面,工业总产值达到4014亿元,同比增长16.1%,并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机床制造大国。 机床工具工业是国际公认的基础装备制造业,但和很多产业相比,机床算不上是大产业,甚至还有些“冷门,然而60年来,作为装备制造业乃至整个工业发展的“母机”,新中国的机床工业就这样“默默”支持和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与壮大,也没有谁可以轻视机床对国家发展所产生的重要作用。机床是现代工业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工具,同时又是一门复杂的应用技术。在机床的设计制造、加工工艺和实际使用中,既包括各种基础理论(刚度、热变形、振动、精度等),又有大量应用技术(布局、传动、控制等),所以说机床工业既传统,又现代。新中国初建时的政府领导头脑清醒,谦虚谨慎,具有远见卓识。在苏联政府派来的大批专家的指导帮助下,利用苏联的设计图纸逐步生产出一些手动型普通机床,供应生产急需。同时在建立强大而齐全的机床工业体系的指导思想下,我国陆续建设了一大批机床工具重点骨干企业(号称“十八罗汉”),四个工具生产制造基地(号称四大金刚)又逐步成立了7个综合性机床研究所、37个各类专业机床研究所,开展机床技术的研究开发,引导企业生产先进的机床产品。 1950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苏联时指示,国家进口的各类机床11115台,首先用在机床工业建设上。当时在沈阳、济南、齐齐哈尔、大连组建了十几个骨干机床厂。1952年底,国家决定在第一机械工业部设立第二机器工业管理局,成为全国机床行业的统一领导管理机构,按照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调整产品发展方向,对接管的一批机器厂和修械厂进行扩建和改造。当时,在前苏联的援助下,改造和新建18个机床厂和四个工具厂,确定产品分工与发展方向,俗称“十八罗汉、四大金刚”,形成了行业的骨干。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机床行业共向全国提供30个品种,24500余台机床。 我国拥有机床、工具、机床附件、砂轮制造等34个生产厂,组建了机床行业的8个研究院所。同时,又在骨干企业建立车床、铣床、磨床、钻镗床、齿轮加工机床、重型机床、插拉刨锯床、自动车床、仪表机床等专业产品研究所。科研基地的建立,为我国机床技术和产品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一五”期间,机床主要采用前苏联图纸或仿制品达到204种,累计向全国提供了10.4万台机床,主要服务于国家的重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建设。 重点发展重型机床、精密机床、锻压机床等门类,机床产业实现基本齐全;专业研究院所达到37个,具备了提供大型、精密、高效机床和专用机床的能力,为我国汽车、拖拉机、内燃机、轴承、电机等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我国组建的研究院所发挥了重要作用,到1962年底,我国机床仿制品比例从“一五”期间的78.5%下降到33.2%.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浅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史及其现状分析 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摘要:中国动画产业方兴未艾,但是真正的动画产业链仍未形成,国家虽然在中国动画产业中投入了许多,但中国动画产业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地位,以下就我愚见来谈: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中国动画的现状以及对中国动画发展的建议。 一、中国动画发展历程 ●起步(1926~1949) 1926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制作了一部叫《大闹画室》的动画短片,由此,中国艺术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动画。上世纪40年代,万氏兄弟又制作了亚洲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长篇《铁扇公主》,这说明中国在动画产业的起步是相当早的。 东北解放后,政府接管了当时的满洲电影制片厂,也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前身。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一个开始,中国动画由起步阶段进入了发展阶段。 ●发展(1950~1980)与断层(1966~1976) 1950年后,中国动画进入了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产业的龙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先后共摄制美术片428部,占全国美术片产量的80%以上)创作了如《东郭先生》(1955)、《骄傲的将军》(1956)《小蝌蚪找妈妈》(1960)、《没头脑和不高兴》(1962)。但在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动画也无一例外地受到了打击,10年内没有任何作品诞生,出现了断层期。直到1979年《阿凡提》的问世,才结束了中国动画产业长久的沉默。 中国动画的发展阶段,也是整个中国动画发展历程中最纯真的一个阶段,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中国动画制作人们追求质量,不计较成本,不考虑盈利,运用动画、木偶、剪影等技术,一集一完结,不断创造出优秀的国产动画。 ●踟蹰(1980~2004) 1979年,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开始引进外国动画。 1980年,中央电视台播放《铁臂阿童木》; 1986年,引进《花仙子》; 1992年,引进《圣斗士星矢》; 1996年,引进《灌篮高手》; 2001年,引进《EV A》。 八九十年代是外国动画盛行的时期,笔者认为外国动画盛行的原因有: 1.传统与市场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首的动画电影制作者习惯慢工出细活, 一集一完结,完全抵不过国外已经市场化的按季度生产上百集的势头。以《魔方大厦》为例,9集的动画用了4年来制作,而日本按照季度,一般每季度生产13集动画。显然,中国动画供不应求,观众们在等待周期当然更多的会接触国外动画。 2.传统文化与新文化的较量: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为例,1980年后的作品有《九色鹿》 (1981)、《天书奇谭》(1983)、《葫芦兄弟》(1986)、《十二生肖》(1993~1995)等,大多是以中国神话和民间传说为故事蓝本。而当时进口的如《铁臂阿童木》(1980),设定是未来世界;《圣斗士星矢》(1992),以希腊神话为蓝本,架空世界观;《灌篮高手》(1996),描绘热血的青春校园生活。中国文化虽博大精深,但看得多了观众难免审美疲劳,于是会更倾向于看不同于中国世界观的动画作品。 虽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此后逐渐没落,但她在中国动画制造业上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是奉献式的,50多年来,《大闹天宫》、《牧笛》、《三个和尚》、《宝莲灯》、《大耳朵图图》等优秀作品享誉国内外,获得了包括丹麦欧登塞童话电影“金质奖”、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 班级:学号:姓名: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的简称,是一种装有程序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机床,该控制系统能够逻辑地处理具有控制编码或其他符号指令规定的程序,并将其译码,用代码化的数字表示,通过信息载体输入数控装置,经运算处理由数控装置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动作,按图纸要求的形状和尺寸,自动地将零件加工出来。 数控技术是机械加工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与关键技术,应用数控加工可大大提高生产率、稳定价格质量,缩短加工周期、增加生产柔性、实现对各种复杂精密零件的自动化加工,易于在工厂或车间实行计算机管理,还使车间设备总数减少、节省人力、改善劳动条件,有利于加快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换代,提高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并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 数控加工技术也是发展军事工业的重要战略。美国和西方各国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加工技术方面,一直对我国进行封锁限制,因为许多先进武器设备的制造,如飞机、导弹、坦克等关键零件,都离不开高性能的数控机床加工。 世界上第一台NC数控机床的发明者一般归为John T. Parsons,1942年,他的公司在为西科斯基公司制造直升机叶片梁时,西科斯基公司在给他的梁图纸上作出17点的定义,Parsons则用曲线把这17点连成一个轮廓,它们可以作为模板使用制作桁的夹具。金属切削工

具很难加工出这种特Parsons就去Wright Field找旋转的螺旋桨实验室环科负责人Frank Stulen,在他们的谈话中,Stulen断定Parsons 真的不知道他在说什么。Parsons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当场聘请Stulen。Stulen于1946年4月1日开始工作,并聘请了三个新的工程师和他一起。Stulen的弟弟在柯蒂斯-赖特螺旋桨工作,并提到过他们使用的工程计算打孔卡计算器。Stulen决定采取这个方法计算转子应力,当Parsons打孔卡计算器时,他问Stulen这个东西可否用来产生200个点构成叶片梁的轮廓,而不是之前得到的17点,根据这些点切削再抛光,就可以得到一个流畅光滑的造型,这样得到的造型可以做成一个模板用来冲压叶片梁。Stulen很快编制好了程序,指出了点表。利用点表(每一个孔都有一个X和Y轴的数字),三个操作员就可以操作了,一个操作员读出X和Y值,另两个则把切削头移动到相应的位置。这种操作方法被称为“数字法”. 基于这一事件,Parsons设想能够建造一台完全自动化的机器,因为如果人操作的话,为了产生足够多的轮廓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操控切削头到达指定的位置。如果可以输入指令直接给机器,那可以避免控制切削头沿X轴,Y轴移动的时间,这样可以制作更好的模板。 但当时他没有足够的资金做这件事情,直到后来美国空军帮他投资,以便能够加工航空发动机零件,并且得到了麻省理工的支持,解决了伺服问题,终于在1952年造出来第一台样机。 美国军方的经济支持,机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浅析数控机床的发展进程及趋势模版

网络教育学院 本科生毕业大作业 题目:浅析数控机床的发展进程及趋势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年级:年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本文以数控机床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尤其对其进给伺服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详细描述,接下来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针对我国数控机床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机床加工程序 目录 内容摘要 ............................................................. 前言 ............................................................. 1 数控机床的发展进程 ................................................ 进给伺服系统................................................... 机械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结构......................................... 2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 3 数控机床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 ........................................ 4 数控机床的发展策略 ................................................ 参考文献 .............................................................

日本动漫发展史论文

日本动漫发展史 何谓动画?卡通?或许各位已发现了这个问题,若你认为动画就是卡通的话,那你对动画观念的正确度可能不到六十分。首先便让我们先分辨一下动画和卡通。卡通(Cartoon)是在美国发明的。刚开始的确没有人分什麽卡通和动画。然而到了现在,卡通乃指观众年龄层次较低的卡通。而动画(Animation)乃指观众年龄层次较高甚至於一般社会大众之「卡通」,如美国的《蝙蝠侠》 和匈牙利的《英雄时代》,以及日本的《七龙珠》和《灌篮高手》等。提到动画,大家便会想到日本,下面就是介绍日本动画的发展过程。 日本动画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战前草创期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这段 时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如1942年的《海之神兵》即为此类。但是这也造成了战斗、爆炸画技的进步,这也是今日日本动画最引以为傲的技术。 二、战后探索期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47年为止。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这种题材影响深远,直到现在还颇为流行。另外也有些人尝试不同的动画题材。所以这个时期的动画题材从很有意义到很低级的题材,应有尽有。像1968年《太阳王子大冒险》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而成为后来高水准动画的基础。当然也有失败的例子。像1970年《无敌铁金刚》就是一部典型的烂卡通,不但暴力而且剧情很差,这带给了日本动画不良的影响。 三、题材确定期 题材确定其(第一次动画热爆发)--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卡通不在我们的讨论范围内,所以我们不予置评。《宇宙战舰》是日本动画史上第一部超级剧情片,由松本零士负责脚本及人物(Character Design)。该片在电视上播出后,造成“松本零士旋风”。后来并有《冱屺宇宙战舰》,《永远的大和号》及《宇宙战舰完结篇》等三部电影,寿命长达十年。在该片后,松本零士另有《银河铁道999》,《一千年女王》等受欢迎的作品。继松本零士后,由富野由悠季原作小说改编成《机动战士》在1979年开始上演,由于剧情结构复杂而严密,受到动画迷热烈的支持。该片后来的三部电影非常卖座。但自些以后,动画热逐渐消退,动画界进入间歇期。 四、画技突破期 画技突破期(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此时期之画技突破有《超时空要塞》创新的视点快速移动效果,造成极佳的动感;《风之谷》和《天空之城》。精细写实的背景:《机动战士Z》和《机动战士ZZ》的强调反光,明暗对比等,皆对后来的动画贡献很大。由于题 材已确定,加上画技的突破,使得佳作迭现。如1982到1984年的《超时空要塞》;1984年《风之谷》;1985、1986年《机动战士Z GUNDAM》及《GUNDAM

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数控机床行业现状及“十三五”发展趋势 目前,机床不断应用到各个领域,加快了各行业的发展,同时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快速发展,并未企业带来利益。未来高端的数控机床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广阔。 在数控机床行业,信息化和网络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是智能化的基础。这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感技术的发展,机床越来越多地用于大批量生产,其管理、产量、产值、调度等等都可以与自动化技术联系上,从而可以全面实现全数字化、误差控制、数据补偿、网络诊断等功能。 数控机床行业是具有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其特点是技术要求高、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密度大、产品综合性强,各功能部件对整机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产品市场容量小,竞争对手强大。这对政府的支持协调和企业经营的有效灵活均提出很高要求。基本的政策方向是要把国家政策导向、行业结构的改善和灵活高效的企业机制三者更好地结合起来。 由于数控技术体系复杂庞大,数控系统更是属于高科技型电子类行业兼具软硬件研发内容,要求有较大资金技术实力,决非一家一户可以支撑。轻率投资上马,日后无力支撑,容易造成人力财力不应有的损失,所以政府的引导是必要的。组织数控系统的产、学、研攻关如此,功能部件的攻关也应如此。 数控机床是现在工业制造的必备的设备,也是必须的设备之一,进行机械制造的同时,数控机床的使用目的就是可以大大的增加使用的范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的生产,提高工作的效率。自从我国数控机床的技术发展到了成熟期以后,各个领域都开始了对于数控机床的广泛关注。当前我国的机床铸造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产业由量变正走向质变的阶段。这一时期也是机床铸造产业从大到强,更具发展意义的时期。 目前国内生产的数控机床可以大致分为经济型机床、普及型机床、高档型机床三种类型。经济型机床基本都是开环控制;普及型机床采用半闭环控制技术,分辨率可达到1微米;高档型机床采用闭环控制,同时具有高精度、高速度、复合化,具有各种补偿功能、新控制功能、自动诊断,分辨率可以达到0.1微米,计算机能够代替人进行编程。 从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了解在国内应用的经济型数控机床基本都是国内产品,国内产品不管是从质量上还是从可靠性上都可以满足大部分机床用户的需要。国内普及型数控机床中大约有60%-70%是采用的国内产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国产数控机床当中大约80%的数控系统都在使用国外产品。高档机床方面国内产品大约只能占到2%,基本都是靠进口。在市场需求方面低档机床和中档机床大约各占50%和40%,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大约是10%。 工业自动化是实现“工业4.0”的基础,而工业自动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指标是机器人的普及情况,我国目前每万人只有21台,和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相比,相差巨大,和全球平均55台/万人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加快工业自动化发展是我国加工制造业的当务之急。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 启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日本动漫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摘要:动漫作为一项文化产业,实际上已经成为象征日本国家的一个文化符号,其近邻中国、韩国等东亚国家受此影响较大。从简单模仿到立于世界之巅,发展过程可谓艰辛曲折,日本动漫取得今天辉煌的成就离不开对细节的追求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利用。本文归纳了日本动漫历史发展过程,并讨论了日本动漫的文化特点,以期为中国动漫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动漫 目录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二)、日本动漫的流行原因 (三)、日本动漫的海外传播 (四)、日本动漫及其有效传播对我国的启示 (一)、日本动漫的产生与发展脉络 动漫,是动画与漫画合并的简称,并逐渐意指具备Et本风格的动画或漫画。日本动漫萌芽于上个世纪2O年代,以《力与世间女子》为代表的幽默路线作品成为日本动漫的标志。2O世纪40年代,日本动漫处于探索和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反战题材较多,剧情结构有所改善,受众群体得以扩大。随后日本动漫迎来成熟时期(70__90年代)和黄金发展时期(90年代一上世纪末),动画技术得到极大改进,题材逐渐扩充,涉及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家熟知的《灌篮高手》、《东京巴比伦》、《名侦探柯南》等作品便出自于这一时期。新世纪以来,日本动漫步人分化与创新时期,题材进一步拓展,画风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并与当代社会价值相契合。日本动漫凭借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主流文化意识成为了Et本文化的代名词,以动漫为代表的文化产业,通过形象、叙事和文化张力起到了塑造日本文化形态、凝结文化价值的重要作用,成为了日本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造就高强度文化影响力的传播载体。 (一)萌芽阶段 明治维新时期,动漫(卡通)由欧美传人日本,并受到民众的青睐与追捧。以美国卡通为中心的动漫浪潮对日本产生较大影响,一些模仿性的动漫作品开始出现,但是具有浓重的欧美色彩。而产生于2O世纪20年代,以《芋川栋三玄关》、《锅凹内名刁》为代表的日本本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日本动漫开始走向独立发展的道路。随后的20年间,日本动漫的写作风格逐渐由追崇国外生活向反映社会现实的路线转变,并将幽默元素加入作品之中,此时的代表作为《力与世间女子》。这部作品由政冈宪三与其学生懒尾光世制作完成,是日本首部有声动画,对日本动漫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二)探索与发展阶段 经过2O多年的发展,独具本土特色的作品框架得以完善,动漫风格逐渐丰富化。20世纪40年代前后,日本动漫进入新的时期,此时的动漫作品多与国内社会发展相关联。二战期间,受国内军国主义思想宣传的需要,大量法西斯主义宣传性质的动画片被搬上荧幕,动漫这种艺术作品成为了日本宣扬政令的工具。战后,由于政府资金的暂停注入和迪士尼动画的冲击,日本动漫经历了短暂的低潮期。1947年,手家治虫发表了《新宝岛》,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动漫作品给动漫期刊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动漫初具

组合机床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我国,组合机床发展已有 28年的历史,其科研和生产都具有相当的基础, 应用也已深入到很多行业。是当前机械制造业实现产品更新, 进行技术改造, 提高生产效率和高速发展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是集机电于一体的综合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制造技术和成套工艺装备。它的特征是高效、高质、经济实用, 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交通、能源、军工、轻工、家电等行业。我国传统的组合机床及组合机床自动线主要采用机、电、气、液压控制,它的加工对象主要是生产批量比较大的大中型箱体类和轴类零件 (近年研制的组合机床加工连杆、板件等也占一定份额 ,完成钻孔、扩孔、铰孔,加工各种螺纹、镗孔、车端面和凸台,在孔内镗各种形状槽,以及铣削平面和成形面等。组合机床的分类繁多,有大型组合机床和小型组合机床,有单面、双面、三面、卧式、立式、倾斜式、复合式,还有多工位回转台式组合机床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一种新型的组合机床——柔性组合机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它应用多位主轴箱、可换主轴箱、编码随行夹具和刀具的自动更换, 配以可编程序控制器 (PLC 、数字控制(NC 等,能任意改变工作循环控制和驱动系统,并能灵活适应多品种加工的可调可变的组合机床。另外, 近年来组合机床加工中心、数控组合机床、机床辅机(清洗机、装配机、综合测量机、试验机、输送线等在组合机床行业中所占份额也越来越大。 由于组合机床及其自动线是一种技术综合性很高的高技术专用产品, 是根据用户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它涉及到加工工艺、刀具、测量、控制、诊断监控、清洗、装配和试漏等技术。我国组合机床及组合机床自动线总体技术水平比发达国家要相对落后, 国内所需的一些高水平组合机床及自动线几乎都从国外进口。工艺装备的大量进口势必导致投资规模的扩大, 并使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因此, 市场要求我们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研制新产品,由过去的“ 刚性” 机床结构, 向“ 柔性” 化方向发展,满足用户需求,真正成为刚柔兼备的自动化装备。 从 2002年年底第 21届日本国际机床博览会上获悉,在来自世界 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 500多家机床制造商和团体展示的最先进机床设备中,超高速和超高精度加工技术装备与复合、多功能、多轴化控制设备等深受欢迎。据专家分析,机床装备的高速和超高速加工技术的关键是提高机床的主轴转速和进给速度。该届博览会

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论文题目:数控机床发展史 系别:机电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姓名:陈许超 学号:9322080117 2010年10月6日

数控机床发展史 论文摘要摘要:作为机械系的一名学生,将来工作学习都会以机械为主,所以必须把握好各种机械的专业知识,从这学期开端,开端接触机械专业基础课。我会本着认真的态度看待专业课的学习,进步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我将介绍一下我对数控机床发展史的熟悉。 20世纪中期,随着电子技巧的发展,主动信息处理、数据处理以及电子盘算机的涌现,给主动化技巧带来了新的概念,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运动及其加工过程进行把持,推动了机床主动化的发展。 采用数字技巧进行机械加工,最早是在40年代初,由美国北密支安的一个小型飞机工业承包商派尔逊斯公(ParsonsCorporation)实现的。他们在制作飞机的框架及直升飞机的转动机翼时,利用全数字电子盘算机对机翼加工路径进行数据处理,并考虑到刀具直径对加工路线的影响,使得加工精度达到±0.0381mm(±0.0015in),达到了当时的最高程度。 1952年,麻省理工学院在一台立式铣床上,装上了一套实验性的数控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同时把持三轴的运动。这台数控机床被大家称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这台机床是一台实验性机床,到了1954年11月,在派尔逊斯专利的基础上,第一台工业用的数控机床由美国本迪克斯公司(Bendix-Cooperation)正式生产出来。

在此以后,从1960年开端,其他一些工业国家,如德国、日本都陆续开发、生产及应用了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中最初涌现并获得应用的是数控铣床,因为数控机床能够解决普通机床难于胜任的、需要进行轮廓加工的曲线或曲面零件。 然而,由于当时的数控系统采用的是电子管,体积宏大,功耗高,因此除了在军事部门应用外,在其他行业没有得到推广应用。 到了1960年以后,点位把持的数控机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因为点位把持的数控系统比起轮廓把持的数控系统要简略得多。因此,数控铣床、冲床、坐标镗床大批发展,据统计材料表明,到1966年实际应用的约6000台数控机床中,85%是点位把持的机床。 数控机床的发展中,值得一提的是加工中心。这是一种具有主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它能实现工件一次装卡而进行多工序的加工。这种产品最初是在1959年3月,由美国卡耐·;特雷克公司(Keaney&TreckerCorp.)开发出来的。这种机床在刀库中装有丝锥、钻头、铰刀、铣刀等刀具,根据穿孔带的指令主动选择刀具,并通过机械手将刀具装在主轴上,对工件进行加工。它可缩短机床上零件的装卸时间和调换刀具的时间。加工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数控机床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品种,不仅有立式、卧式等用于箱体零件加工的镗铣类加工中心,还有用于回转整体零件加工的车削中心、磨削中心等。

中国机床排名前十揭晓 沈阳机床成榜首

中国机床排名前十揭晓沈阳机床成榜首 2011-08-23 14:44:35 中国机床网 内容摘要:"十一五"期间,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指引和支持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正向高档数控机床领域进发,并连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有望早日实现从机床"大国"到"强国"的飞跃。 2011年08月23日讯"十一五"期间,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指引和支持下,我国数控机床行业正向高档数控机床领域进发,并连续取得关键技术突破,有望早日实现从机床"大国"到"强国"的飞跃。 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机床工具产品进口同比增长61.9%,再创历史新高。 而对于机床行业来说,它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主要应用领域是船舶、工程机械、军工、农机、电力设备、铁路机车、汽车等行业。事实上,我国装备制造业各个子行业的产业升级都离不开机床行业的支持,它与铁路建设之间也紧密相连。 此前,“7.23”动车追尾事件的发生,使机床行业也成为焦点。 高铁时代将是机械行业未来的主要拉动增长点,未来3-5年国家在高铁领域的投资将是持续稳定的,因此高铁设备的需求的增长率将维持在30%左右。 当前,国内市场对于机床的需求水平明显提高。国内市场对高档的需求增长特别快,而对中档、特别是对低档的需求则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势必要提高国产中高档数控机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个行业的发展与企业是密切相关的,企业发展了行业才能发展,在我国,机床行业有众多的强劲企业,他们正在不断的创新,他们本身也在不断的突破。他们正在各显其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分析中国机床排名前十位的企业: 1.沈阳机床集团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通过对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机床有限公司,中捷摇臂钻床厂,沈阳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资产重组而组建。主要生产基地分布在中国的沈阳、昆明以及德国的阿瑟斯雷本。2006年机床产销量突破7.5万台,其中数控机床产销量突破1.5万台,海外市场收入突破1亿美元。其中沈阳第一机床厂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车床制造厂和国家级数控机床开发制造基地。投产至今已累计为国内外制造业提供四十余万台金切机床,产品遍布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和自治区,远销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以一流的品质著称。 沈阳机床公布了2010年半年报称,实现营业收入43.61亿元,同比增长78.49%,实现营业利润0.53

机床发展史

机床发展史 摘要:本文将介绍从古至今机床的发展状况和不同时期机床的种类和特点以及未来机床的主要发展趋势,同时还介绍了我国自建国以来机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机床是金属加工中最重要的工具,是机械制造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在公元二千年前就出现了人类最早的机床,经历了上千年的发展,机床也从当初的简易落后逐渐发展成为了高效先进的设备。如今,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机床上的应用,机床的效率和精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使得机床的发展由机械控制步入了数字控制阶段。以数控技术为核心的先进机床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工业实力。 关键词:机床发展机械控制数控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Machine Tools Abstrac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machine tools in all ages and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achine tools at different times and the main trends of machine tools in the future. At the same time, this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machine tools in our country since our country was founded. Machine too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ools in mental processing and the foundation of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o survive. The earliest machine tool appeared in A.D. two thousand years ago ,has experienced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machine tools from the original simple behind gradually developed into efficient and advance equipment. Nowadays, along wit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pplication in machine tools, the precision and efficiency are improved greatly. It makes the machine tools controlled by a mechanical went into digital control stage. Advance machine tools with 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reflects a country’s level of manufacturing and industrial strength to a certain extent. Key words: Machine tool Development Mechanical control Numerical control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机床是在公元二千多年时的树木车床。在工作时用脚踏绳索下端的套圈,利用树枝的弹性通过绳索带动工件旋转,用石片或其他东西作为刀具,对工件进行切削。这便是机床最早的雏形。 到了十五世纪,由于制造钟

数控机床发展史

数控机床发展史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数控机床发展史摘要: 数控机床是数字控制机床是用数字代码形式的信息(程序指令),控制刀具按给定的工作程序、运动速度和轨迹进行自动加工的机床,简称数控机床。数控机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加工对象改变时只需要改变输入的程序指令;加工性能比一般自动机床高,可以精确加工复杂型面,因而适合于加工中小批量、改型频繁、精度要求高、形状又较复杂的工件,并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随着数控机床在工业生产中日益风靡,人们不禁要问:数控机床是如何发展的以后又会向什么方向发展呢 关键词: 数控机床发展 一·数控机床发展 1·数控机床的起源 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计算机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伺服机构研究室的协助下,开始数控机床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由大型立式仿形铣床改装而成的三坐标数控铣床,不久即开始正式生产,于1957年正式投入使用。这是制造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标志着制造领域中数控加工时代的开始。数控加工是现代制造技术的基础,这一发明对于制造行业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2·数控机床的兴起 1952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吉丁斯·路易斯公司首先联合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数控升降台铣床,随后德国、日本、苏联等国于1956年分别研制出本国的第一台数控机

床。60年代初,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相继进入商品化试生产,由于当时数控系统处于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初期,设备体积大、线路复杂、价格昂贵、可靠性差,数控机床大多是控制简单的数控钻床,数控技术没有普及推广,数控机床技术发展整体进展缓慢。 7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小型计算机,特别是微处理器的研制成功,实现了数控系统体积小、运算速度快、可靠性提高、价格下降,使数控系统总体性能、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数控机床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从而给数控机床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世界发达国家的数控机床产业开始进入了发展阶段。 80年代以来,数控系统微处理器运算速度快速提高,功能不断完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监控、检测、换刀、外围设备得到了应用,使数控机床得到了全面发展,数控机床品种迅速扩展,发达国家数控机床产业进入了发展应用阶段。 90年代,数控机床得到了普遍应用,数控机床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柔性单元、柔性系统、自动化工厂开始应用,标志着数控机床产业化进入成熟阶段。 中国于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 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于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 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于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 3·数控机床的高潮 进入21世纪,军事技术和民用工业的发展对数控机床的要求越来越高,应用现代设计技术、测量技术、工序集约化、新一代功能部件以及软件技术,使数控机床的加工范围、动态性能、加工精度和可靠性有了极大地提高。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迅速,高速高精控制技术、多通道开放式体系结构、多轴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网络化技术、CAD/CAM与CNC的综合集成,使数控机床技术进入了智能化、网络化、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的更高阶段。 二·数控机床的发展方向 未来数控机床的类型将更加多样化,多工序集中加工的数控机床品种越来越多;激光加工等技术将应用在切削加工机床上,从而扩大多工序集中的工艺范围;数控机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