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

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
加工表面粗糙度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分...

摘要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它主要是由机械加工形成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面几何形状),直接影响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表面的耐磨性、抗腐蚀性、疲劳强度、密封性、导热性及使用寿命。

首先,对表面粗糙度的基础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着重分析了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及其影响规律和趋势;在此基础上,探寻改善和提高表面粗糙度的措施和方法;最后,举例说明表面粗糙度的一些选择和测量。关键词: 粗糙度相关分析控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表面粗糙度概述 (2)

1.1.1表面粗糙度概念 (2)

1.1.2表面粗糙度产生原因 (2)

1.2表面粗糙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3表面粗糙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

第二章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5)

2.1表面粗糙度的标准 (5)

2.2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6)

2.2.1 刀具方面 (6)

2.2.2切削条件 (7)

2.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原则 (8)

第三章表面粗糙度的成因及其改善措施 (15)

3.1控制目的 (15)

3.2切削加工时表面粗糙度的成因与控制 (15)

3.2.1形成原因 (15)

3.2.2 控制措施 (20)

第四章结论 (24)

谢辞 (25)

第1页

参考文献 (26)

第一章绪论

1.1表面粗糙度概述

1.1.1表面粗糙度概念

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表面上具有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它主要是由机械加工形成的(表面粗糙度、表面波纹度、表面缺陷、表面几何形状),直接影响机械零件的配合性质,表面的耐磨性、抗腐蚀性、疲劳强度、密封性、导热性及使用寿命。因此,表面粗糙度是评定机器和机械零件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机械零件的生产、加工和验收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质量标准。

1.1.2表面粗糙度产生原因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与制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切削或压制时的塑性变形,以及工艺系统中高频振动等因素的作用,使被加工表面产生微观几何变形。

1.2表面粗糙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有关粗糙度方面的论文来看,数量成指数地增加.这表明表面粗糙度测量和表征技术的研究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一方面是由于商用仪器(如:STM、AFM和光学扫描干涉仪等)的发展以及计算机运算能力、控制技术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尖端技术、国防工业和精密工程等对零件的表

第2页

面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表面粗糙度的表征参数都是在某一法向截面所截得的轮廓线上进行评定,只反映高度和横向距离之间的关系,属于‘二维’评定.当表面粗糙度在一小面积区域内评定时,还有纵向距离关系,这就属于‘三维’评定.近年来研制了许多三维表面微观形貌测量仪,才使得在局部表面上三维评定表面粗糙度成为可行,而且国际上方兴未艾。

最近,国内外在表征和研究表面粗糙度等方面越来越多地使用分形几何理论这一有力的数学工具。研究表明很多种机加工表面呈现出随机性、多尺度性和自仿射性,即具有分形的基本特征,因而使用分形几何来研究表面形貌将是合理地、有效地。确定分形的重要参数有分形维数D和特征长度A,它们可以衡量机加工表面轮廓的不规则性,理论上不随取样长度变化和仪器分辨率变化,并能反映表面形貌本质的特征,能够提供传统的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如Ra、Ry、Rz等)所不能提供的信息。美国TopoMetrix公司生产的扫描探针显微镜(SPM)软件体系中,已将分形维数作为评价表面微观形貌的参数之一。

随着超光滑表面的粗糙度数值接近纳米级甚至埃级,不同测量方法的测量结果不一致性对表面特征的评价影响越来越大。为此,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院制作了一组尺寸范围从29nm一152um的标准台阶高度样块,其‘标准’值取决于本身的实际尺寸.另外还建立了一组高精度标准样块,其尺寸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校准,如相移干涉显微镜、校准原子力显微镜(C一AFM)和高分辨力的触针式仪器。如果用这些不同的方法测量台阶高度的精确值,能取得好的一致性,则样块台阶高度将作为精密校准的基准。

第3页

1.3表面粗糙度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随着现代化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产品的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既要求产品具有长的和没有麻烦的使用寿命,又要利于能源的再利用和环境保护,保证产品的三个阶段.制造—使用—垃圾/再循环,协调发展.各制造商竞相生产具有优势性的零缺陷产品,以增强其市场的竞争能力,对零件表面的物理和几何性能提出了非常苛刻的要求.这就使仪器制造商生产性能更好、更全面,精度更高的检测设备。在飞速发展的21世纪,信息、生物技术、能源、环境、先进制造技术和国防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对零件表面粗糙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元器件的智能化、小型化、高集成、高密度存储和超快传输等要求材料的尺寸越来越小。零件表面粗糙度无疑是研究领域中最富有活力、对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影响的研究对象。

第4页

第二章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2.1表面粗糙度的标准

为了统一指标、统一方法和统一标准,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标准。我国的表面粗糙度标准制定工作是从50年代开始的,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已由当初单纯解决图样标准的统一问题开始,逐步完善修订为现在的GB/T 1031《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GB/T 131《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GB 3505《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等系列标准,而成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础标准之一,并为其他产品标准及相关标准所引用。GB/T 1031-1995(代替GB 1031-8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和数值系列,GB/T 131-93(代替GB 131-83)又规定了图样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及代号的含义,只要正确使用这些标准,表面粗糙度要求在图样上是十分清楚的。

但是在其他有关标准及一些技术文件中需要对零件作出表面粗糙度要求时,由于标准和技术文件的编写特点,大多采用文字叙述等加以规定。这些表述如果不正确,会给理解和执行标准带来麻烦,同时影响到标准自身的质量。目前我国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根据《GB/T1031-1995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规定,表面粗糙度参数首先从三项高度参数—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中选取。根据表面功能的需要,在高度参数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选用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轮廓的单峰平均间距S和轮廓支承长度率Tp。对表面粗糙度有要求的表面须给出高度参数值和评定时的取样长度。间距参数Sm、S和形状特性参数Tp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作为补充参数与高度参数共同控制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第5页

2.2表面粗糙度的因素

2.2.1 刀具方面

(1)刀具几何参数

刀具几何参数中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的是刀尖圆弧半径、副偏角和修光刃。刀尖圆弧半径对表面粗糙度有很大影响:半径增大时,残留面积减小,另一方面变形将增加。

由于前一种变形影响较大,所以当刀尖圆弧半径增大时,表面粗糙度将降低。因此在刚度允许的条件下.增大刀尖圆弧半径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好方法。

副偏角越小,表面粗糙度越低。

但减小副偏角容易引起振动,故减小副偏角,必须视机床系统的刚度而定。

当副偏角达到一定值时,再增大半径,也不会使表面粗糙度值增加。

采用一段长度稍大于进给量的修光刃是降低表面粗糙度的有效措施,利用增加修光刃来消除残留面积是实际加工工件中常常采用的方法。

前角对表面粗糙度没有直接的影响,对抑制积屑瘤和麟刺有利,可使刃口回弧半径减小,所以在中、低速范围内适当增大可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

(2)刀具的刃磨质量

刀刃前、后刀面,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值直接影响被加工面的粗糙度。一般来说,刀刃前、后刀面的粗糙度比加工面要求的粗糙度小l一2级。

(3)刀具的材料

刀具材料与被加工材料金属分子的亲和力大时,被加工材料容易与刀具

第6页

而生成粘结积屑瘤和鳞刺,且被粘结在刀刃上的金属与被加工表面分离时还会形成附加的粗糙度。

因此凡是粘结情况严重或摩擦严重的,表面粗糙度都大;反之如果粘结和摩擦不严重的,表面粗糙度都小。

2.2.2切削条件

(1)切削速度

加工塑性材料时,切削速度对积屑瘤和麟刺的影响非常显若。切削速度较低易产生幼刺,低速至中速易形成积屑瘤,粗糙度也大。避开这个速度区域,表面粗糙度值会减小。

加工脆性材料时.因为一般不会形成积屑瘤和鳞刺,所以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无影响。

由此可见,用较高的切削速度,既可提高生产率,同时又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小。

所以最重要的是发展各种新刀的材料和相应的新刀具结构,以便有可能采用更高的切削速度。

(2)进给量

从几何因素中可知,减小进给量可以降低残留面积的高度。同时也可以降低积屑瘤和麟刺的高度,因而减小进给量可以使表面粗糙度值减小。

但进给量减小到一定值时,塑性变形要占主导地位,粗糙度值不会明显下降。当进给量更小时,由于塑性变形程度增加,粗糙度反而会有所上升。

(3)切削深度

一般来说,切削深度对加工表面粗粗度的影响是不明显的,在实际工作

第7页

中可以忽略不计。

但当切削深度在0.02到0.03之间时,由于刀刃不是绝对尖锐而是有一定的圈弧半径,这时正常切削就不能进行,常挤压绕过加工表面而切不下圆周将在加工表面上引起附加的扭性变形.从而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增大。

所以切削加工不能选用过小的切削深度。但过大的切削深度也会因切削力、切削热剧增而形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4)切削液

切削液的冷却和润滑作用,能减小切削过程的界面摩擦,降低切削粗糙度,从而减少了切削过程的塑性变形并抑制积屑瘤和鳞刺的生长,因此对减小加工表面粗糙度有利。

(5)被加工材料

一般来说,材料韧性越好,塑性变形倾向越大,在切削加工中,表面粗糙度就越大。被加工材料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与其金相组织状态有关。

2.3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原则

1.选择原则

(1)在满足表面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尽量选大值。

(2)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粗糙度值低于非工作表面粗糙度值。

(3)摩擦表面粗糙度值低于非摩擦表面粗糙度值。

(4)受循环负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小。

(5)配合性质稳定性要求高的结合表面,粗糙度值要小。对动配合,配合间隙小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小;对静配合,要求连接牢固可靠,承受载荷

大时粗糙度值要小。

第8页

(6)配合性质相同,零件尺寸越小则粗糙度值越小;同一公差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的粗糙度值要小,轴比孔的粗糙度值要小。

2.常用的选择零件表面粗糙度的方法及弊病

在机械零件设计工作中粗糙度的选择方法有3种,即计算法、试验法和类比法。

应用最普遍的是类比法,此法虽简便、迅速、有效,但需要有充足的参考资料。

目前,设计中最常用的是与公差等级相适应的表面粗糙度,即计算法。

通常情况下,机械零件尺寸公差要求越小,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也越小,但它们之间又不存在固定的函数关系。

如一些机器、仪器上的手柄、手轮以及卫生设备、食品机械上的某些机械零件的修饰表面,它们的表面要求加工得很光滑(即表面粗糙度要求很高),但其尺寸公差要求却很低。

3.按零件类型及公差等级选择零件表面粗糙度

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件在相同尺寸公差的条件下,对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是有差别的,原因是在机械零件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对于不同类型的机器,其零件的配合稳定性和互换性的要求是不同的。

因此,我们把粗糙度的选择同零件类型联系起来更趋于合理。机械零件设计手册中把零件分为精密机械零件、普通精密机械零件及通用机械零件3种类型。

在此我们通过对机械设计手册中的相关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将旧的表面粗糙度国标(GB1031—68)转换为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颁布的新国标(GB1031

第9页

—83),采用优先选用的评定参数,即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Ra=(1)/(l)∫l0|y|dx。并采用Ra优先选用的第一系列数值,推导出表面粗糙度Ra与尺寸公差IT之间的有关关系式为:

第1类:Ra≥1.6Ra≤0.008×IT

Ra≤0.8Ra≤0.010×IT

第2类:Ra≥1.6Ra≤0.021×IT

Ra≤0.8Ra≤0.018×IT

第3类:Ra≤0.042×IT

并将上述3种关系式列表,如表1、表2、表3所示。

表1用于精密机械零件

第10页

表2用于普通精密机械零件

第11页

表3用于通用机械零件

第12页

第1类主要用于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要求零件在使用过程中或经多次装配后,其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零件尺寸公差值的10%,这主要应用在精密仪器、仪表、精密量具的表面、极重要零件的摩擦面,如汽缸的内表面、精密机床的主轴颈、坐标镗床的主轴颈等。

第2类主要用于普通的精密机械,对配合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要求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零件尺寸公差值的25%,要求有很好密合的接触面,其主要应用在如机床、工具、与滚动轴承配合的表面、锥销孔,还有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接触面如滑动轴承的配合表面、齿轮的轮齿工作面等。

第3类主要用于通用机械,要求机械零件的磨损极限不超过尺寸公差值的50%,没有相对运动的零件接触面,如箱盖、套筒,要求紧贴的表面、键和键槽的工作面;相对运动速度不高的接触面,如支架孔、衬套、带轮轴孔的工作表面、减速器等等。

在机械零件设计工作中,按尺寸公差选择表面粗糙度数值时,应当根据不同类型的机器,选择相应的表值。

需要说明的是,表中Ra采用第1系列值,而旧的国标Ra的极限值为第2系列值,换算时会遇到数值上靠和下靠的问题。我们在表中表值采用上靠,因为这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个别值采用下靠。

在设计中,表面粗糙度的选择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从实际出发,全面衡量零件的表面功能和工艺经济性,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第13页

第三章表面粗糙度的成因及其改善措施

3.1控制目的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摩擦系数、密封性、耐磨性、抗腐蚀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配合性质以及导热、导电性能等均有影响,所以合理控制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对提高产品性能具有至关紧要的作用。

3.2切削加工时表面粗糙度的成因与控制

3.2.1形成原因

物理因素即非正常原因造成的表面粗糙度。多数情况下是在已加工表面的残留面积上叠加着一些不规则的金属生成物、粘附物或刻痕。形成它们的原因有:

(1)积屑瘤积屑瘤的产生,是由于在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塑性流动及刀具与切屑的外摩擦超过了内摩擦,在刀具和切屑间很大的压力作用下造成切削底层与刀具前面发生冷焊。积屑瘤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有两方面:①它能刻划出纵向的沟纹来;②它还会在破碎脱落时沾附在已加工表面上。其主要原因是:当积屑瘤在生长阶段时,它与前刀面的粘结比较牢,因此积屑瘤在已加工表面上刻划纵向沟纹的可能性大于对已加工表面的沾附。当积屑瘤处于最大范围以及消退阶段,它已经不很稳定,这时它一方面虽然还时而刻划沟纹,但更多的是沾附在已加工表面上。

在一定的切削速度范围内,新生的切屑底层金属与前刀面发生强烈的挤压和摩擦,破坏了前刀面的氧化膜和吸附膜,使其与前刀面的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同时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切屑底层的流动速度较切屑的上层金属缓慢

第14页

的多,并将沿前刀面产生很大的变形,即出现滞流现象。

此外,压力作用将使切屑底层金属填满前刀面的微观凹谷,发生冷焊。冷焊层具有较大的强度和硬度,能抵抗切削力作用而不致从前刀面上脱落,形成第一层积屑瘤。由于切屑还在继续流动,因而与第一层积屑瘤接触的一层金属又产生很大的变形并冷焊层积在第一层积屑瘤上面。这样不断冷焊层积,积屑瘤不断长大。当积屑瘤长到一定高度时,由于积屑瘤改变了前刀面的实际形状,使切屑与前刀面的接触条件和受力情况发生变化,积屑瘤不再继续生长,一个完整的机屑瘤便形成了。积屑瘤包覆着切削刃和前刀面的一部分,一旦形成便替代切削刃和前刀面进行切削,从而切削刃和前刀面得到了积屑瘤的保护。但是积屑瘤存在的稳定性较差,常因冷焊结的破裂而把刀具前刀面近刀尖处的金属带走一部分,反而加剧了刀具的磨损。

(2)鳞刺鳞刺是指已加工表面上鳞片状的毛刺。鳞刺的成因是在切削过程中,切屑与前刀面产生严重摩擦条件下出现的粘结现象,在堆积的粘结层挤压下,加剧了金属层的塑性变形,致使刀刃前方的加工表面上产生导裂,当切削力超过粘结力时,切屑流出并被切离,而导裂层残留在巳加工表面上形成鳞刺。鳞刺对已加工表面质量有严重的影响,它往往使表面粗糙度等级降低2~4级。

(3)振动切削过程中如果有振动,加工表面会出现振纹,表面粗糙度就会显著变大。振动是由于径向切削力Fr太大,或工件系统的的刚度小而引起的。切削过程中产生振动使加工表面产生振纹。振纹呈纵向分布,横向分布或斜向分布。振动波形高低与振动的振幅、振纹的密度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不仅对刀具的磨损有很大影响,还恶化了加工表面质量。振动有自激振

第15页

动和强迫振动。自激振动是由于切削过程中的作用力的变动而引起的。例如切削与刀具间的摩擦力变化、刀具磨损产生作用力、机屑瘤不稳定导致切削厚度的变化等。强迫振动是由外界的周期性作用力引起的,例如,机床运动的不平稳、安装误差造成离心力作用、滑动导轨的形状误差、工件材质的不均匀、间断切削和崩碎切削作用等。

(4)其他因素除上述以外,造成巳加工表面粗糙不平的原因还有:刀具后刀面磨损造成的挤压和摩擦痕迹;刀刃上缺陷复映在加工表面上的沟痕;被切屑拉毛和刮伤痕迹等。

切削加工时,由于刀具切削刃的几何形状、几何参数、进给运动及切削刃本身的粗糙度等原因,未能将被加工表面上的材料层完全干净地去除掉,在已加工表面上遗留下残留面积,残留面积的高度构成了表面粗糙度Ra。

图1车刀纵车外圆

第16页

第17页

图2车刀纵车外圆r=0

图3车刀纵车外圆r>0

如图1和图2所示,用刀尖圆弧半径e r =0的车刀纵车外圆时,每完成一单位进给量f 后,留在已加工表面上的残留面积△abc ,它的高度Rmax 即为理论粗糙度的轮廓最大高度Ry ,由上图可知

Y R =max R =

'

r r ctgk ctgk f

+ (1)

并由残留面积△abc 计算出f长度内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为:

max

||||2()4

d R adc bdc adc R f f ?+??=

== (2)

上式表明,残留面积为三角形时,理论粗糙度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是残留

第18页

面积高度Rmax 的1/4。

如图3,用刀尖圆弧半径e r >0的车刀纵车外圆时留下的残留面积,它的高度Rmax 为:

2

max

8e e

f R r r =≈

……………………………………………………(3) 经推算得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为

2

0.321d e

f R r =

………………………………………………………………(4) 由上式可见,进给量f 、刀具主偏角Кr 、副偏角Кr 越大、刀尖圆弧半径r ε越小,则切削层残留面积就越大,R 值也越大,零件加工表面就越粗糙。以上式是理论计算结果,称为理论粗糙度。实际上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总是大于按以上计算的残留面积的高度,只有切削脆性材料或高速切削塑性材料时,实际加工表面的粗糙度才比较接近残留面积的高度,这说明影响表面粗糙度的还有其它原因。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零件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实际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单位面积压力增大,表面易磨损。但过于光滑的表面不利于润滑油的储存,还会增加两表面的分子吸附作用,磨损也会加剧。具有粗糙度的两表面贴合时,往往是凸峰顶部先接触。

因此,实际接触面积大大小于理论接触面积,粗糙度越大,实际接触面积越小。在初期磨损阶段,因零件表面有较多的尖峰,实际接触面积极小,因而磨损较快。随着磨损的加大,实际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单位面积载荷逐渐下降,磨损过程减缓而趋向稳定,进入正常磨损阶段。最后磨损继续发展,实际接触面积越来越大,产生了金属分子间的亲和力,使表面容易咬焊,从

而进入急剧磨损阶段。

3.2.2 控制措施

1.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1)切削速度。切削速度v是影响表面粗糙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工塑性材料如普通碳钢时,切削速度较低易产生鳞刺,低速至中速易形成积屑瘤,粗糙度也大。避开这个速度区域,表面粗糙度值会减小。

加工脆性材料时,因为一般不会形成积屑瘤和鳞刺,所以切削速度对表面粗糙度基本无影响。由此可见,用较高的切削速度,既可提高生产率,同时又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较小。所以不断地创造条件以高提切削速度,一直是提高工艺水平的重要方向。其中发展新刀具材料和采用先进刀具结构,常可使切削速度大为提高。

(2)进给量。进给量f越小,表面残留面积高度越低,因此,表面粗糙度越小。在高速区,利用减小进给量来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是一个较为有效的措施;在中速区,为了抑制积屑瘤,应选取较大的进给量,但还应配合选用较小副偏角Kr′或磨出修光刃,以达到减小残留面积高度的目的;在低速区,适当地减小进给量后能减少或抑制积屑瘤、鳞刺等现象产生,使表面粗糙度值减少。

2.合理选择刀具几何参数

(1)前角和后角。适当增大刀具的前角使刀具易于切入工件,塑性变形小有利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当前角一定时,后角越大,切削刃钝圆半径越小,刀刃越锋利;同时,还能减小后刀面与加工表面间的摩擦和挤压,有利

于减小表面粗糙度值。但后角太大削弱了刀具的强度,容易产生切削振动,

第19页

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ID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Ra(μm)ID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Ra(μm) 1自动气割、带锯或圆盘锯割断50~12.526锪倒角(孔的) 3.2~1.6 2切断(车)50~12.527带导向的锪平面 6.3~3.2 3切断(铣)25~12.528镗孔(粗镗)12.5~6.3 4切断(砂轮) 3.2~1.629镗孔(半精镗金属) 6.3~3.2 5车削外圆(粗车)12.5~3.230镗孔(半精镗非金属) 6.3~1.6 6车削外圆(半精车金属) 6.3~3.231镗孔(精密镗或金刚石镗金属)0.8~0.2 7车削外圆(半精车非金属) 3.2~1.632镗孔(精密镗或金刚石镗非金属)0.4~0.2 8车削外圆(精车金属) 3.2~0.833高速镗0.8~0.2 9车削外圆(精车非金属) 1.6~0.434铰孔(半精铰一次铰)钢 6.3~3.2 10车削外圆(精密车或金刚石车金属)0.8~0.235铰孔(半精铰一次铰)黄铜 6.3~1.6 11车削外圆(精密车或金刚石车非金属)0.4~0.136铰孔(半精铰二次铰)铸铁 3.2~0.8 12车削端面(粗车)12.5~6.337铰孔(半精铰二次铰)钢、轻合金 1.6~0.8 13车削端面(半精车金属) 6.3~3.238铰孔(半精铰二次铰)黄铜、青铜0.8~0.4 14车削端面(半精车非金属) 6.3~1.639铰孔(精密铰)钢0.8~0.2 15车削端面(精车金属) 6.3~1.640铰孔(精密铰)轻合金0.8~0.4 16车削端面(精车非金属 6.3~1.641铰孔(精密铰)黄铜、青铜0.2~0.1 17车削端面(精密车金属)0.8~0.442圆柱铣刀铣削(粗)12.5~3.2 18车削端面(精密车非金属)0.8~0.243圆柱铣刀铣削(精) 3.2~0.8 19切槽(一次行程)12.544圆柱铣刀铣削(精密)0.8~0.4 20切槽(二次行程) 6.3~3.245端铣刀铣削(粗)12.5~3.2 21高速车削0.8~0.246端铣刀铣削(精) 3.2~0.4 22钻(≤φ15mm) 6.3~3.247端铣刀铣削(精密)0.8~0.2 23钻(>φ15mm)25~6.348高速铣削(粗) 1.6~0.8 24扩孔、粗(有表皮)12.5~6.349高速铣削(精)0.4~0.2 25扩孔、精 6.3~1.650刨削(粗)12.5~6.3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一:车削 车削中工件旋转,形成主切削运动。刀具沿平行旋转轴线运动时,就形成内、外园柱面。刀具沿与轴线相交的斜线运动,就形成锥面。仿形车床或数控车床上,可以控制刀具沿着一条曲线进给,则形成一特定的旋转曲面。采用成型车刀,横向进给时,也可加工出旋转曲面来。车削还可以加工螺纹面、端平面及偏心轴等。 车削加工精度一般为IT8—IT7,表面粗糙度为6.3—1.6μm。精车时,可达IT6—IT5,粗糙度可达0.4—0.1μm。车削的生产率较高,切削过程比较平稳,刀具较简单。 二:铣削 主切削运动是刀具的旋转。卧铣时,平面的形成是由铣刀的外园面上的刃形成的。立铣时,平面是由铣刀的端面刃形成的。提高铣刀的转速可以获得较高的切削速度,因此生产率较高。但由于铣刀刀齿的切入、切出,形成冲击,切削过程容易产生振动,因而限制了表面质量的提高。这种冲击,也加剧了刀具的磨损和破损,往往导致硬质合金刀片的碎裂。在切离工件的一般时间内,可以得到一定冷却,因此散热条件较好。按照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的相同或相反,又分为顺铣和逆铣。 顺铣 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工件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突然增大,引起打刀。在铣削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顺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逆铣 可以避免顺铣时发生的窜动现象。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刀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加速了刀具的磨损。同时,逆铣时,铣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起振动,这是逆铣的不利之处。 铣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6.3—1.6μm。 普通铣削一般只能加工平面,用成形铣刀也可以加工出固定的曲面。数控铣床可以用软件通过数控系统控制几个轴按一定关系联动,铣出复杂曲面来,这时一般采用球头铣刀。数控铣床对加工叶轮机械的叶片、模具的模芯和型腔等形状复杂的工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机加工表面粗糙度

基本概念 4.1.1 表面粗糙度的定义 表面粗糙度(Surface roughness)是指加工表面上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性性它是一种微观几何形状误差,也称为微观不平度。表面粗糙度应与形状误差(宏观几何形状误差)和表面波度区别开。通常,波距小于 1mm 的属于表面粗糙度,波距在 1~10mm 的属于表面波度,波距大于 10mm 的属于形状误差,如图 4-1 所示。 4.1.2 表面粗糙度对机械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的大小对零件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1. 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摩擦系数就越大,相对运动的表面磨损得越快。然而,表面过于光滑,由于润滑油被挤出或分子间的吸附作用等原因,也会使摩擦阻力增大和加速磨损。 2.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对各类配合均有较大的影响。对于间隙配合,两个表面粗糙的零件在相对运动时会迅速磨损,造成间隙增大,影响配合性质;对于过盈配合,在装配时表面上微观凸峰极易被挤平,产生塑性变形,使装配后的实际有效过盈减小,降低联接强度;对于过渡配合,因多用压力及锤敲装配,表面粗糙度也会使配合变松。 ? 3. 影响疲劳强度 承受交变载荷作用的零件的失效多数是由于表面产生疲劳裂纹造成的。疲劳裂纹主要是由于表面微观峰谷的波谷所造成的应力集中引起的。零件表面越粗糙,波谷越深,应力集中就越严重。因此,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疲劳强度。 4. 影响抗腐蚀性 粗糙表面的微观凹谷处易存积腐蚀性物质,久而久之,这些腐蚀性物质就会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锈蚀。 此外,表面粗糙度对接触刚度、密封性、产品外观、表面光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以及表面结合的胶合强度等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在设计零件的几何参数精度时,必须对其提出合理的表面粗糙度要求,以保证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 表面粗糙度的选用 4.3.1 评定参数的选用 1. 幅度参数的选用 幅度参数是标准规定的基本参数,可以独立选用。对于有粗糙度要求的表面,必须选用一个幅度参数。

机械加工方法与零件的粗糙度及精度等级之间的对应表

机械加工方法与零件的粗糙度及精度等级之间的对 应表 序号=1 Ra值不大于\μm=10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的表面,如粗车、粗刨、切断等表面,用粗镗刀和粗砂轮等加工的表面,一般很少采用 ----------------------------------------------------------- 序号=2 Ra值不大于\μm=25、5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后的表面,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 序号=3 Ra值不大于\μm=12.5 表面状况=可见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 序号=4 Ra值不大于\μm=6.3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 序号=5 Ra值不大于\μm=3.2 表面状况=微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 应用举例=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 ----------------------------------------------------------- 序号=6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1

机械制图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浏览22742发布时间10/09/11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注法 Mechanical drawings— Surface roughness symbols and methods of indicating 1993-11-09 批准1994-07-01 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本标准等效采用国际标准ISO 1302—1992《技术制图——标注表面特征的方法》。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零件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及其在图样上的注法。 本标准适用于机电产品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其他图样和技术文件也可参照采用。 2 引用标准 GB 1031 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GB/T 13911 金属镀覆和化学处理表示方法 GB 3505 表面粗糙度术语表面及其参数 GB 4054 涂料涂覆标记 GB 10610 触针式仪器测量表面粗糙度的规则和方法 GB 12472 木制件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数值 3 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 3.1图样上所标注的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是该表面完工后的要求。 3.2有关表面粗糙度的各项规定应按功能要求给定。若仅需要加工(采用去除材料的方法或不去除材料的方法)但对表面粗糙度的其他规定没有要求时,允许只注表面粗糙度符号。 3.3图样上表示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符号见表1。 表1

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车、铣、钻、磨、剪切、抛光、腐蚀、电火花加工、气割等 基本符号加一小圆,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例如:铸、锻、冲压变形、热轧、冷轧、粉末冶金等。 或者是用于保持原供应状况的表面(包括保持上道工序的状况)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均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和说明 在上述三个符号上均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表面粗糙度和光洁度对照表

光洁度和粗糙度都是一回事,只不过一个老标准,一个是新标准。 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1、2……14。后的数字越大,表面光洁度就越高,即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 表面粗糙度基本概念 经过机械加工的零件表面,总会出现一些宏观和微观上几何形状误差,零件表面上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是由零件表面上一系列微小间距的峰谷所形成的,这些微小峰谷高低起伏的程度就叫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加工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高低将影响到两配合零件有接触表面的摩擦、运动面的磨损、贴合面的密封、配面的工作精度、旋转件的疲劳强度、零件的美观等等,甚至对零件表面的抗腐蚀性都有影响。 1级 Ra值不大于\μm=10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的表面,如粗车、粗刨、切断等表面,用粗镗刀和粗砂轮等加工的表面,一般很少采用 2级 Ra值不大于\μm=25、5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后的表面,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3级

Ra值不大于\μm=12.5 表面状况=可见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4级 Ra值不大于\μm=6.3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5级 Ra值不大于\μm=3.2 表面状况=微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 应用举例=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 6级 Ra值不大于\μm=1.6 表面状况=看不清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

表面粗糙度选择原则及其机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选择很详细的 37.表面粗糙度如何选择? 答: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既要满足零件表面的使用功能要求,又要考虑加工的经济性。 38.用类比法确定表面粗糙度时,对高度参数一般按哪些原则选择? 答: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非工作表面。 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非摩擦表面;滚动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于滑动摩擦表面;运动速度高、单位压力大的表面粗糙度值应小。 受循环载荷的表面及易引起应力集中的部位(如圆角、沟槽)表面粗糙度值应选得小些。 配合性质要求高的结合表面,配合间隙小的配合表面以及要求连接可靠,受重载的过盈配合表面等都应取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值。 配合性质相同,零件尺寸越小,其表面粗糙度值应越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轴比孔的表面粗糙度值要小。 对于配合表面,其尺寸公差、形状公差、表面粗糙度应当协凋,一般情况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39.表面粗糙度Ra为50-100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明显可见刀痕,应用于粗造的加工面,一般很少采用。铸、锻、气割毛坯可达此要求。 40.表面粗糙度Ra为25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可见刀痕,应用于粗造的加工面,一般很少采用。铸、锻、气割毛坯可达此要求。 41.表面粗糙度Ra为12.5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微见刀痕, 应用于粗加工表面比较精确的一级,应用范围较广,如轴端面、倒角、螺钉孔和铆钉孔的表面、垫圈的接触面等。 42.表面粗糙度Ra为6.3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可见加工痕迹,应用于半粗加工面,支架、箱体、离合器、皮带轮侧面、凸轮侧面等非接触的自由表面,与螺栓头和铆钉头相接触的表面,所有轴和孔的退刀槽,一般遮板的结合面等。 43.表面粗糙度Ra为3.2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微见加工痕迹,应用于半精加工面,箱体、支架、盖面、套筒等和其他零件连接而没有配合要求的表面,需要发蓝的表面,需要滚花的预先加工面,主轴非接触的全部外表面等。是车削等基本切削加工方法较为经济地达到的表面粗糙度值。 44.表面粗糙度Ra为1.6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看不清加工痕迹,应用于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表面,中型机床工作台面(普通精度),组合机床主轴箱和盖面的结合面,中等尺寸平皮带轮和三角皮带轮的工作表面,衬套滑动轴承的压入孔,一般低速转动的轴颈。航空、航天产品的某些重要零件的非配合表面。 45.表面粗糙度Ra为0.8μm时,表面形状什么特征,如何应用? 答:表面形状特征为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应用于中型机床(普通精度)滑动导轨面,导轨压板,圆柱销和圆锥销的表面,一般精度的刻度盘,需镀铬抛光的外表面,中速转动的轴颈,定位销压入孔等。是配合表面常用数值,中、重型设备的重要配合处,磨削加工经济。

各种加工方法对应表面粗糙度值.doc

用普通材料和一般生产过程所能得到的典型粗糙度数值 方法粗糙度数值 Ra(μm) 光洁 25 12.5 6.3 3.2 1.6 0.8 0.4 0.2 0.1 0.05 0.025 度值 50 火焰切割 粗磨 锯 刨和插 钻削 化学铣电火花加工 铣削 拉削 铰孔镗、车削滚筒光整电解磨削滚压抛光 磨削 珩磨 抛光 研磨 超精加工砂型铸造 热滚轧 煅 永久模铸造熔模铸造 挤压 冷轧冷拔 压铸 2 ~ 3 2 ~ 4 2 ~ 5 2 ~7 4 ~ 6 4 ~ 6 5 ~ 6 4 ~7 5 ~7 5 ~7 4 ~8 7 ~9 7 ~9 8 ~9 6 ~10 7 ~10 8 ~10 8 ~11 9 ~11 2 ~ 3 2 ~ 3 3 ~ 5 5 ~ 6 5 ~ 6 5 ~7 5 ~7 注 :粗实线为平均适用 ,虚线为不常适用 . 6 ~7 机械加工表面的特征 粗糙度等级Ra 50(▽1) 25(▽2) 12.5(▽ 3) 6.3( ▽4) 3.2( ▽5) 1.6( ▽6) 0.8( ▽7) 0.4( ▽8) 0.2( ▽9) 0.1(▽ 10) 0.05(▽ 11) 0.025(▽12) 0.0125(▽13) 0.006(▽14) 表面状况 粗 明显可见的刀痕 可见的刀痕 面 微见的刀痕 可见加工痕迹 半 光 微见加工痕迹 面 看不见加工痕迹 光 可辩加工痕迹方向 微辩加工痕迹方向 面 不可辩加工痕迹方向 暗光泽面 最 亮光泽面 光镜状光泽面 面 雾状光泽面 镜面 加工方法举例应用举例 粗 锯断、粗车、粗铣、粗刨、钻不接触表面或不重要的接触 加 工孔及用粗锉刀、粗砂轮加工面。如螺栓孔、机座底面等 半精车、精铣、粗铰、粗拉、精 不产生相对运动的接触面或 相对运动速度不高的接触面。 精 刨、扩孔、粗镗、粗磨、精锉、 加 如键和键槽的工作面机盖与机 工粗刮。 体的结合面 精金刚石车刀的精车、精镗、精相对运动速度较高的接触面, 加磨、精刮、粗研、精铰、精拉削、要求很好密合的接触面。如齿 工 挤压、粗珩轮的工作面轴承的重要表面。 光 抛光、细磨、精研、精珩、超 极重要的摩擦表面。如发动机 加气缸内表面、精密量具的工作 精加工。 工 表面。

粗糙度与加工方法

粗糙度与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选用与加工方法 表面粗糙度选用 序号=1 Ra值不大于\μm=10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的表面,如粗车、粗刨、切断等表面,用粗镗刀和粗砂轮等加工的表面,一般很少采用 序号=2 Ra值不大于\μm=25、5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后的表面,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序号=3 Ra值不大于\μm=12.5 表面状况=可见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序号=4 Ra值不大于\μm=6.3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序号=5 Ra值不大于\μm=3.2 表面状况=微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 应用举例=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 序号=6 Ra值不大于\μm=1.6 表面状况=看不清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 应用举例=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型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凸肩表面

表面粗糙度及符号

表面粗糙度及符号 1.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符号见表1。 表1 表面粗糙 最大高度允许 标准取样 代号 度符号 的最大值 长度 备注:1)尽量不使用括号内的数值。 2)表面粗糙度符号的数字与S 之间,不要加连接符“—”。 3)在与给定粗糙度相对应的取样长度标准值不适应的情况下,一定在图中标注取样长度(参照4.6项)。 4)最大高度允许的最大值是在指定表面任意选取几处的R max 的算术平均值,并不是每个R max 的最大值。 2. 表面加工符号 3.1表面加工符号见表2 最大高度(与放大方向平行) 取样长度

备注: 1)三角符号,三角S符号和三角S波形符号的三角形为正三角形。 2)三角S符号“ ”在砂型时需要加工余量,三角S波符号“ ”不需要加工余量,但须去除超过三角“S”波符号所指示的极限尺寸的部分。 3)当应用一般制造方法时(例如压铸),三角S符号“ ” 和三角S波形符号“ ” 表示不去除材料加工(图纸指示的三角S符号及三角S波符号为表面粗糙度)。 造方法中, 3.2 非去除加工的(~)表示的粗糙度值见表3

4. 在图样上的表示(制图上的细节应符合HES A 2122)。 4.1去除加工面 1)一般表示 例 2)指定表面粗糙度的情况 例 4.2非去除加工面 1)一般表示,一定要同时标注表面粗糙度符号。 例 2)表面粗糙度在100S以下时,表面粗糙度符号 例 可省略。 4.3去除加工面或非去除加工面均可时: 1)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6.3S 例 2)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25S 例 3)表面粗糙度小于或等于100S 例 4)特别指定表面粗糙度 例 4.4特殊去除加工面 1)一般表示 2) 特殊指定表面粗糙度情况 4.5去除超过极限尺寸的部分 4.6规定非标准取样长度的表示方法如下 不取与指定粗糙度相符合的标准取样 长度时,在指定面能保证长度的范围 内,应清楚地标注取样长度。

论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论机械零件的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摘要:机械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与组成产品的零件加工质量密切相关,零件的加工质量是保证产品质量基础,衡量零件加工质量的主要指标是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零件的表面质量是机械零件加工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时的耐磨性、配合精度、疲劳强度、抗腐蚀性等有很大的影响,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对保证零件的使用性能、提高零件及其机器的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机械加工表面质量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对工程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机械零件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 机械零件的加工质量,除加工精度外,表面质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任何机械加工方法所获得的已加工表面都不可能达到理想状态,总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划痕、裂纹、表面金相组织变化和表面残余应力等缺陷,这些缺陷会影响零件的使用性能、寿命、可靠性。因此,机械加工既要保证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精度,又要保证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后被加工面的微观不平度,也叫粗糙度,产品的工作性能、可靠性、寿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零件的表面质量。研究机械加工精度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其目的就是为了掌握机械加工中各个工艺对加工表面质量影响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来控制加工过程,最终达到改善产品质量、增强产品使用性能的目的。 1、影响机械零件质量的两个重要因素 机械零件的机加工质量包含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机械零件的表面质量又包含加工表面的几何特点和表面层的物理化学性能两个方面的内容。 1.1 加工精度 加工精度是指零件经过加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以及各表面的相互位置等参数的实际值与设计理想值相符合的程度,而它们之间的偏离程度就是加工误差,加工误差的大小即反映了加工精度的高低。加工精度是衡量零件加工质量的主要指标,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会有很多因素影响工件的加工质量,如何使工件的加工达到质量要求,以及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就成为加工前必须考虑的问题。为提高加工精度,要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产生加工误差的各项原始误差逐一进行分析,提高零件加工所使用机床的几何精度,提高夹具、量具及刀具本身的精度,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受热变形、刀具磨损、测量误差等。 1.2 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零件经过机械加工后表面上具有的由较小波峰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点,是由机械加工中切削刀具的运动轨迹形成的。零件表面几何特点主要指其表面粗糙度、表面波度、表面加工纹理和加工的伤痕。零件表面粗糙度值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两个相互配合表面的配合质量。两个零件的配合关系有间隙配合、过渡配合和过盈配合三种。如果两个零件是间隙配合,表面粗糙度值过大,零件的就容易磨损,磨损量加大后必定使两零件的配合间隙增大,显然降低了零件的配合精度;如果两个零件是过盈配合,表面粗糙度值过大,则装配时压入配合表面上的微小波峰被强行挤平,使两零件实际配合得到的过盈量减小,降低了过盈配合表面的结合强度,从而影响到零件联接的可靠性。零件的表面粗糙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画法

.表面粗糙度代号 GB/T131-93规定,表面粗糙度代号是由规定的符号和有关参数组成,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画法和意义如下表所示 表13-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和画法 序号符号意义 1 基本符号,表示表面可用任何方法获得。当不加注粗糙度参数值或有关说明时,仅适用于简化代号标注。 2 表示表面是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车、铣、钻、磨等。 3 表示表面是用不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如铸、锻、冲压、冷轧等。 4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横线,用于标注有关参数或说明。 5 在上述三个符号的长边上可加一小圆,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6 当参数值的数字或大写字母的高度为2.5mm时,粗糙度符号的高度取8mm,三角形高度取3.5mm,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当参数值不是2.5时,粗糙度符号和三角形符号的高度也将发生变化。 4.常用表面粗糙度Ra的数值与加工方法 表面特征表面粗糙度(Ra)数值加工方法举例 明显可见刀痕粗车、粗刨、粗铣、钻孔 微见刀痕精车、精刨、精铣、粗铰、粗磨 看不见加工痕迹,微辩加 工方向 精车、精磨、精铰、研磨 暗光泽面研磨、珩磨、超精磨 5.表面粗糙度的选择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既要考虑零件表面的功能要求,又要考虑经济性,还要考虑现有的加工设备。一般应遵从以下原则: (1) 同一零件上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参数值要小; (2) 摩擦表面要比非摩擦表面的参数小。有相对运动的工作表面,运动速度越高,其参数值越小;

(3) 配合精度越高,参数值越小。间隙配合比过盈配合的参数值小; (4)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越小,参数值越小; (5) 要求密封、耐腐蚀或具有装饰性的表面,参数值要小。

尺寸精度与表面粗糙度

3.5.1 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 塑料制品尺寸误差的产生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一般情况下,塑料制品要达到金属制品那样的精度是非常困难的。从模具设计和制造的角度看,影响塑料制品尺寸精度的N素丰要有以厂五个方面: (1)模具成型部件的制造误差久o (2)模县成型部件的表面磨损武。 (3)内塑料收缩率波动所引起的塑料制品的尺寸误差久。 (4)模具活动成型部件的配合间隙变化引起的误差承。 (5)模具成型部件的AVX钽电容安装误差乱。 模具原因使塑料制品产生的误差为以上误差值的总和,即 内于累积误差大,在选择塑料制品的精度等级时府十分慎重,以免给模具制造和工艺操 作带来不必要的困难,因为模具成型部件的制造精度总要高于制品的精度。制品规定的误差 值A,应大于或等于以亡各项因素带来的累积误差,即 一些资料指出,模具制造误差、出收缩率波动引起的误差以及由磨损等造成的误差各占 塑料制品尺寸误差的l/3。实际上对十小尺寸的制品,模具制造误差对制品尺寸的影响要大 些,而对于大尺寸的制品,收缩率被动引起的误差则是影响制品尺寸精度的主要阅素。日 前,我国一些上J‘的经验是,当制品的名义尺寸小十120mm时.模具成型部件的尺小公差 取制nDn尺寸公差的1/4—1/3;当制品的尺小芥120一500mm时,模具成型部件的尺寸公差 取制品J4寸公差的1/9—1/8。 30 5.2 尺寸精度和公差的确定 塑料制品的尺寸精度一般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但还必须充分考虑超料的性能及成型 工艺的特点,过高的精度要求是不恰当的。我国十2008年8月颁布了叫T14486—2008 《翅料模塑件尺寸公差》。该标准将塑什J4寸公差分成7个精度等级,根据塑料收缩特性不 同、对每种塑料建议选取其中的=个等级,即标注尺寸公差的高精度等级、一般精度等级和 术注公差尺寸的低精度等级,按表3—4选取。其巾高精度和一般精度只差一个精度等级, 而——般精度和低精度相差两个精度等级。表3—4中高桔度要求较高,一般不予选用。先按 常用材料模塑件公差等级选用表和塑件使用要求决定理件公差等级(见表3—i)。当公差等

表面粗糙度及表面粗糙度的标注方法

一.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注意:极限值表示参数的实测值中允许少于总数的16%的实测值超过规定值,高度参数常用Ra,在图中标注时常省略。无max min则表示是上极限或下极限,如果有则表示最大值和最小值,单位为微米 基本符号,表示可使用任何方法获得 基本符号加一短划,表示表面用去除材料的方法获得 表示用不去除材料方法获得(铸锻冲压等) 表示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二.表面粗糙度的代号 1. d' =h/10;H=1.4h;h为字体高度 a1、a2--粗糙度高度参数的允许值(mm); b加工方法、镀涂或其他表面处理; c取样长度(mm); d加工纹理方向符号; e加工余量(mm); f粗糙度间距参数值(mm)或轮廊支承长度率。 2.零件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由指定的加工方法获得,用文字标注在符号上边的横线,加工方法也可在图样的技术要求中说明 3.加工纹理方向: = 纹理平行于标注符号的视图的投影面 ⊥纹理垂直于标注符号的视图的投影面 x 纹理呈两相交的方向 M 纹理呈多方向 c 纹理呈近似同心圆 R 纹理呈近似的放射状 p 纹理无方向或凸起的细粒状 4.加工余量:注在符号的左侧,标注时数值要加上括号,单位为毫米 5.参数S Sm Tp l的标注,应标注在符号长边的横线下面,并且必须在参数值前注写参数的符号 三。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一般标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符号的尖端必须从材料外指向表面,代号中数字及符号的注写方向必须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

标准规定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一般只标注一次。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号可以统一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当零件所有表面具有相同的表面粗糙度要求时,其代号可在图样的右上角统一标注序号标注规定及说明图例 1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表由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注在图样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两字,且应是图样上其它代(符)号高度的1.4倍 2 代号中数字注写方向应与尺寸数字方向一致;倾斜表面的代号及数字标控方向应符合图右规定 3 带有横线的表面粗糙度应按右图方式标注

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分析

各种加工方法能达到的表面粗糙度 ID 加工方法表面粗糙度Ra(μm) 1 自动气割、带锯或圆盘锯割断 50~12.5 2 切断(车) 50~12.5 3 切断(铣) 25~12.5 4 切断(砂轮) 3.2~1.6

5 车削外圆(粗车) 12.5~3.2 6 车削外圆(半精车金属) 6.3~3.2 7 车削外圆(半精车非金属) 3.2~1.6 8 车削外圆(精车金属) 3.2~0.8 9 车削外圆(精车非金属) 1.6~0.4 10 车削外圆(精密车或金刚石车金属)

0.8~0.2 11 车削外圆(精密车或金刚石车非金属)0.4~0.1 12 车削端面(粗车) 12.5~6.3 13 车削端面(半精车金属) 6.3~3.2 14 车削端面(半精车非金属) 6.3~1.6 15 车削端面(精车金属) 6.3~1.6

16 车削端面(精车非金属 6.3~1.6 17 车削端面(精密车金属)0.8~0.4 18 车削端面(精密车非金属)0.8~0.2 19 切槽(一次行程) 12.5 20 切槽(二次行程) 6.3~3.2 21 高速车削

0.8~0.2 22 钻(≤φ15mm)6.3~3.2 23 钻(>φ15mm)25~6.3 24 扩孔、粗(有表皮)12.5~6.3 25 扩孔、精 6.3~1.6 26 锪倒角(孔的) 3.2~1.6

27 带导向的锪平面 6.3~3.2 28 镗孔(粗镗) 12.5~6.3 29 镗孔(半精镗金属) 6.3~3.2 30 镗孔(半精镗非金属) 6.3~1.6 31 镗孔(精密镗或金刚石镗金属)0.8~0.2 32 镗孔(精密镗或金刚石镗非金属)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 度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各种加工方法的加工精度 一:车削 车削中工件旋转,形成主切削运动。刀具沿平行旋转轴线运动时,就形成内、外园柱面。刀具沿与轴线相交的斜线运动,就形成锥面。仿形车床或数控车床上,可以控制刀具沿着一条曲线进给,则形成一特定的旋转曲面。采用成型车刀,横向进给时,也可加工出旋转曲面来。车削还可以加工螺纹面、端平面及偏心轴等。 车削加工精度一般为IT8—IT7,表面粗糙度为—μm。精车时,可达IT6—IT5,粗糙度可达—μm。车削的生产率较高,切削过程比较平稳,刀具较简单。 二:铣削 主切削运动是刀具的旋转。卧铣时,平面的形成是由铣刀的外园面上的刃形成的。立铣时,平面是由铣刀的端面刃形成的。提高铣刀的转速可以获得较高的切削速度,因此生产率较高。但由于铣刀刀齿的切入、切出,形成冲击,切削过程容易产生振动,因而限制了表面质量的提高。这种冲击,也加剧了刀具的磨损和破损,往往导致硬质合金刀片的碎裂。在切离工件的一般时间内,可以得到一定冷却,因此散热条件较好。按照铣削时主运动速度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的相同或相反,又分为顺铣和逆铣。 顺铣 铣削力的水平分力与工件的进给方向相同,工件台进给丝杠与固定螺母之间一般有间隙存在,因此切削力容易引起工件和工作台一起向前窜动,使进给量

突然增大,引起打刀。在铣削铸件或锻件等表面有硬度的工件时,顺铣刀齿首先接触工件硬皮,加剧了铣刀的磨损。 逆铣 可以避免顺铣时发生的窜动现象。逆铣时,切削厚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因而刀刃开始经历了一段在切削硬化的已加工表面上挤压滑行的阶段,加速了刀具的磨损。同时,逆铣时,铣削力将工件上抬,易引起振动,这是逆铣的不利之处。 铣削的加工精度一般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μm。 普通铣削一般只能加工平面,用成形铣刀也可以加工出固定的曲面。数控铣床可以用软件通过数控系统控制几个轴按一定关系联动,铣出复杂曲面来,这时一般采用球头铣刀。数控铣床对加工叶轮机械的叶片、模具的模芯和型腔等形状复杂的工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刨削刨削时,刀具的往复直线运动为切削主运动。因此,刨削速度不可能太高,生产率较低。 刨削比铣削平稳,其加工精度一般可达IT8—IT7,表面粗糙度为—μm,精刨平面度可达1000,表面粗糙度为—μm。 四:磨削 磨削以砂轮或其它磨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其主运动是砂轮的旋转。砂轮的磨削过程实际上是磨粒对工件表面的切削、刻削和滑擦三种作用的综合效应。磨削中,磨粒本身也由尖锐逐渐磨钝,使切削作用变差,切削力变大。当切削力超过粘合剂强度时,圆钝的磨粒脱落,露出一层新的磨粒,形成砂轮的“自锐

粗糙度与加工方法对应表

表面粗糙度选用 ----------------------------------------------------------- 序号=1 Ra值不大于\μm=10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的表面,如粗车、粗刨、切断等表面,用粗镗刀和粗砂轮等加工的表面,一般很少采用 ----------------------------------------------------------- 序号=2 Ra值不大于\μm=25、50 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 应用举例=粗加工后的表面,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 ----------------------------------------------------------- 序号=3 Ra值不大于\μm=12.5 表面状况=可见刀痕 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 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 ----------------------------------------------------------- 序号=4 Ra值不大于\μm=6.3 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 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 ----------------------------------------------------------- 序号=5 Ra值不大于\μm=3.2 表面状况=微见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 应用举例=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 ----------------------------------------------------------- 序号=6 Ra值不大于\μm=1.6 表面状况=看不清加工痕迹 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零件的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其中加工精度有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表面质量的指标有表面粗糙度、表面加工硬化的程度、残余应力的性质和大小。表面质量的主要指标是表面粗糙度。 1.极限与配合 现代化机械制造工业中大多数产品成批生产或大量生产,要求生产出来的零件不经任何修配和挑选就能装到机器上去,并能达到规定的配合(紧松要求) 和满足所需要的技术要求。 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中,任取一个。不需任何就能装到机器上去。并达到规定的技术性能要求,我们称这种零件具有互换性。互换性在机械制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自行车和手表的零件损坏后,修理人员很快就可以用同样规格的琴件换上,恢复自行车和手表的功能。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加工出来的零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称为加工误差。实践证明,只要加工误差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零件就能够具有互换性. 按零件的加工误差及其控制范环制订出的技术标准,称为极限与配合标准。它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为了满足各种不同精度的要求,国家标准 GB/T.1000.3 -18《极限与配合基础第3 部分: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数值表》规定标准公差分为20 个公差等级(公差等级是指确定尺寸精确程度的等级) ,它们是 IT01、IT0、IT1,rl-,...,IT18. IT 表示标准公差,数字表示公差等级. 其中IT01为最高,IT18为最低。公差等级高,公差值小,精确程度高;公差级低,则公差值大,精确度低。 2.加工精度实际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理想零件的形状、尺寸相符合的程度。精度的高低用公差来表示。 (1)尺寸精度及其检验 1)尺寸精度尺寸精度是指实际零件的尺寸和理想零件的尺寸相符合的程度,即尺寸准确的程度,尺寸精度是由尺寸公差(简称公差)控制的。同一基本尺寸的零件,公差值的大小就决定了零件的精确程度,公差值小的,精度高,公差值大的,精度低。 2)尺寸精度的检验尺寸精度常用游标卡尺、百分尺等来检验。若测得尺寸在最大极限尺寸与最小极限尺寸之间,零件合格。若测得尺寸大于最大实体尺寸,零件不合格,需进一步加工。若测得尺寸小于最小实体尺寸,零件报废。 (2)形状精度及其检验 1)形状精度零件的形状精度是指同一表面的实际形状与理想形状相符合的程度。一个零件的表面形状不可能做得绝对准确,图1所示轴的尺寸均在公差范围内,其形状却可能有八种不同,用这八种不同形状的轴装在精密机械上,效果显然会有差别。为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对零件表面形状要加以控制。 图1 轴的形状误差 按照国家标准(GBll82—80及GBll83—80)规定,表面形状的精度用形状公差来控制。形状公差有六项,其符号见表1。 表1 形状公差符号 2)常用形状精度的检验形状精度通常用直尺、百分表、轮廓测量仪等来检验。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数值说明

表面粗糙度符号及其标注说明 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粗糙程度的参数,它反映的是零件表面微观的几何形状误差,必须借助放大镜等进行测量。它是由于零件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挤压以及加工时的高频振动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工作精度、耐磨性、密封性、耐蚀性以及零件之间的配合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粗糙度的评定常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轮廓最大高度Ry、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Rz三个参数表示。数值越小,零件的表面越光滑,数值越大零件的表面越粗糙。 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取样长度:取样长度是指具有粗糙度几何特征的一段长度,在取样长度内应该具有几个波峰和波谷。测量时可选5倍的取样长度作为测量长度进行测量。 Ra是指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可以表示为:

关于表面粗糙度的数值和表面特征、获得方法、应用举例请参见下表。 从上图中也可以看出,粗糙度参数的数值.基本上成倍数的关系。标注时应当选用这些数值,不能选用其他的数值。 2、轮廓最大高度Ry

3、轮廓不平度十点高度Rz 标注 2.1代号及意义 粗糙度代号可以分为:符号,粗糙度项目及数值。 常用标注参数是Ra, 标注Ra时Ra可以省略,标注Rz和Ry时,在粗糙度数值前加对应的符号Rz和Ry。

2.2 标注原则 1)、在同一图样上每一表面只注一次粗糙度代号,且应注在可见轮廓线、尺寸界线、引出线或它们的延长线上,并尽可能靠近有关尺寸线。 2)、当零件的大部分表面具有相同的粗糙度要求时,对其中使用最多的一种,代(符)号,可统一注在图纸的右上角。并加注“其余”二字。 3)、在不同方向的表面上标注时,代号中的数字及符号的方向必须下图的规定标注。 4)、代号中的数字方向应与尺寸数字的方向一致。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表面粗糙度符号表面粗糙度的概念和表面粗糙度符号 1.表面粗糙度的基本概念 经过机械加工的零件表面,总会出现一些宏观和微观上几何形状误差,零件表面上的微观几何形状误差,是由零件表面上一系列微小间距的峰谷所形成的,这些微小峰谷高低起伏的程度就叫零件的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是衡量零件表面加工精度的一项重要指标,零件表面粗糙度的高低将影响到两配合零件有接触表面的摩擦、运动面的磨损、贴合面的密封、配面的工作精度、旋转件的疲劳强度、零件的美观等等,甚至对零件表面的抗腐蚀性都有影响。 在工程中,评定表面粗糙度的高度参数,有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微观不平度十 图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的定义是:在取样长度L(用上判别具有表面粗糙度特征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为Ra,如图1所示。在图中, x轴为基准线,轮廓线上的各点到基准线之间的偏距为Y1,Y2,…Yp…Yn,Rs只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值,则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n 测点数; Yi 峰谷任一测点到基准的偏距。 Rs的值越大,表面就越粗糙。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s的数值见表1设计时应优先选用表中的第一系列值。

在图纸上规定表面粗糙度要求时,还必须给出测定粗糙度的取样长度,必要时还可以叙定其它附加条件和要求。但是,若测量R时的取样长度按表2的对应值选取时。在图样上L值可省略不标。 2.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 在图件上对零件表问质量的要求,用表面粗糙度符号、代号表示。国家标准(GB131-93)规定了表面粗糙度的符号、代号及其注法。同时指出,图样上所标注的粗糙度符号、代号是指该表面加工后的要求。(l)表面粗糙度的符号。 图样上表示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如表3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