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

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开拓创新在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中建功立业

——***农业大学共青团工作回顾

***农业大学合并组建十三年来,学校共青团组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在自治区团委和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始终坚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以崇高的理想信念引领青年学生

1、坚持着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校各级团组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青年学生,以党和国家重大节日、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了“成才报祖国、青春献给党”、“雷锋大学我先行”和“与信仰对话”等活动,并通过邀请胡春华、任亚平等自治区党政领导到校作形势政策报告、思想政治教育等报告,进一步引导青年学生学习党的理论、拥护党的领导,做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多年来,团组织共向党组织“推优”3万余名,近1.7万名共青团员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2、坚持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学校各级团组织充分考虑学生年级、专业、民族、家庭情况等差异,在学生中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了“精彩四年、成就一生”主题教育活动、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助困励志成才”等教育活动。并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总结,出台了《学生日常教育管理实施大纲》,将四年制本科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分解,并在每学期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设计和实施,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3、坚持培养和选树典型,开展“身边的榜样”主题教育活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学校团组织以“12?14”英雄集体、烈士郝龙彪,光明使者李莹,道德模范杜威,“帮学兄弟”庄宏泉、庄汇泉等先进集体和个人的事迹作为典型教材,组织全校团员青年通过演讲、征文、座谈等形式开展“青春赞歌”、“身边的雷锋”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学习高尚品格、参与高尚活动、争做高尚典型。

4、坚持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平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教育工作的吸引力。学校团组织积极构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双向互动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建立了共青团“彩虹”网,开通了“彩虹”论坛,加大网络的正面宣传和引导力度。2007年“彩虹”网被评为全国优秀学生网站。2012年在全校801个团支部开通了微博,积极引导探索利用微博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5、坚持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载体,培养青年学生的奉献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各级团组织坚持不懈地实行青年志愿者“阳光计划”行动。学校现有120

多支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十几年来学校共青团共组织了4000余名毕业生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621名志愿者被光荣招募,有2.8万余人次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同时,校团委不断拓展志愿者服务项目和工作领域,依托专业背景树立了一批志愿者行动示范群体,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如我校组织品学兼优的青年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世界草地与草原大会、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大会、西安世博会、全国大学生运动会、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的服务工作,受到各级组织的一致好评。我校被评为***自治区“60周年大庆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我校农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被评为首届“***青春大使——爱心之星”荣誉称号。

6、坚持以提高青年学生基础文化素质为重点,深入开展基础文明教育。学校各级共青团组织以校园基础文明建设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小事入手,切实解决学生中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以加强文明礼仪、行为举止、功德意识、环保意识、诚信意识和网络文明为重点,开展了“与文明携手、创和谐校园”、“立德修身、求知爱国”等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弘扬思想道德主旋律,不断提升青年学生的公德意识。

二、始终坚持结合学校实际,紧密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不断拓展服务手段和途径

1、发挥农林院校专业优势,引导团员青年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探索中已形成了体系完善、主题鲜明、组织严密、点多面广、内容充实、总结深入的特点,做到了时间、地点、人员、内容、经费五落实。积极探索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结合、与专业学习结合、与择业就业结合、与勤工助学结合、与创新创业结合的“五个结合”有效途径,通过学校直属队、学院重点队、小分队、个人等形式组织实践。多年来,我校共组织校级实践直属队85支,院级直属队528支,实现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覆盖。共为基层演出150余场,共向实践基地和扶贫点捐款、捐书、捐物价值50余万

元。学校的科技专家组、博士硕士服务团深入厂矿企业、农村牧区解决技术难题近百项,为我区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也为青年学生实践成才搭建了广阔舞台。

2、加强对青年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引导青年走创新型人才之路。搭建有效平台,各级团组织通过开展科技创新竞赛、专业技能竞赛等品牌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自2005年学校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出台《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以来,全校本科生申请科技创新基金项目800余个,共有近400个项目被批准立项,资助金额达到70万元,目前有350个项目顺利结题。2001年以来,学校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二、三等奖近二十项。同时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CCTV”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水利创新设计大赛、机械设计大赛、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重大赛事中共获一、二、三等奖100余项。

3、引导青年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学校共青团组织不断探索建立健全有效促进学风建设的工作机制,将五四红旗团支部评选与优良学风班集体创建相结合,将学生干部的选拔、团员“推优”与学习成绩结合起来,并通过开展“诚信考试”系列教育活动引导青年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观。此外,学校各级团组织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促进学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开展饮食文化节、计算机科技节、园艺节、英语文化节和测量技能大赛等丰富多彩的专业类活动,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4、以观念引导、就业见习、创业扶持等工作为重点,服务青年就业创业。通过邀请知名人士、优秀校友举办“青春创业讲堂”、“知名教授零距离”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成才观。同时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面试等活动,不断丰富大学生就业创业素质训练内容,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2009年起,校团委联合招生就业处、各学院,积极争取与地方企事业单位联系,校、院两级团组织共建立就业见习基地18个,其中2个国家级见习基地,2个自治区级见习基地,做好就业创业政策宣传、项目展示以及岗位对接等工作,增强学生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有6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基地,累计获得25万元创业扶持金。

5、开展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增强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坚持实施品牌推进战略,以“十大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一院一品”活动为龙头,形成校、院两级精品活动届次化的格局。校团委连续多年举办了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金马杯”文艺汇演、“十佳毕业生”评选及颁奖晚会、“新星魅力秀”校园主持人大赛、校园模特大赛等活动。同时,学校邀请了李肇星、龙永图、余秋

雨、洪战辉等知名人士,举办了“世纪风”名人论坛12期。此外,我们还邀请中央歌剧院、***民族歌舞剧院等多家专业文艺团体到校演出。这些活动极大地活跃和繁荣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品位和艺术鉴赏力。我校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展示着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时代气息和良好精神风貌。

6、指导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积极引导学生社团朝着健康、有序、规范的良性轨道发展。各级团组织高度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坚持“健康发展、规范管理”的方针,制定了《社团管理办法》,对110个校级社团重新进行了注册登记,将其分为理论学习、学术科技、文学艺术、社会科学、志愿服务、体育健身六大类,规范了各类社团的管理。校团委拨出专项经费资助社团活动,涌现出了“音乐嘉年华”、“动漫协会”、“舞狮协会”等一批明星社团,形成“百团争鸣”的社团文化局面。如今,社团已经成为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社团节更成为这道风景线的一大亮点。我校环保协会获得“全国十大环保社团”和“全国优秀社团”称号。

7、关心关爱家庭困难学生,引导青年学生励志成才。学校各级团组织通过摸底调研,准确掌握家庭困难学生情况。通过开展励志成才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对困难学生给予重点关爱和引导,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争取奖助学金。近几年,累计争取奖助学金项目11项,资助学生346名,资助金额70余万元。通过有力措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实际困难,为困难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必要帮助。

三、始终坚持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努力提升服务水平

1、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工作取得新成效。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需要,面对新时期共青团工作新发展的客观要求,校党委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建带团建,全面加强共青团工作的意见》,明确了新时期团建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同时,学校团组织深入开展“1111”创建活动,即创建1个“五四红旗团委”、10个“五四红旗分团委”、100个“五四红旗团支部”、1000个“五四红旗团小组”,并详细制定了考核评比创建措施。

2、加强团组织制度建设,团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系统化。学校先后出台了《基层团组织等级考核办法》、《团干部例会制度》、《关于青年团员“推优”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等制度,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共青团工作科学高效和规范发展。

3、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干部素质稳步提高。校团委坚持“五个一”学习日制度,使团干部理论学习研究有了新发展,带领团干部走出校门,到兄弟院

校学习先进经验,选派团干部到机关旗县挂职锻炼等。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团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增强了全校团干部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大力推进团干部作风建设,通过团干部联系团支部、两周一次的学习例会、评比表彰和日常考核机制,不断加强团干部自身建设。十多年来,共有20余名团干部走上处级领导岗位,50余名团干部被评为全国、全区优秀团干部。此外,学校团组织还注重加强学生团干部队伍建设,以全国、全区大学生骨干培训班、校院两级团校为渠道,分期、分批、分层次培训,全校学生团干部的素质得到显著提高。

4、发挥共青团优势,突出生力军作用。在突发事件、重大工作中,共青团始终站在工作第一线,切实发挥了生力军作用。在抗击“非典”、迎接教学评估等工作中,我校共青团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积极贡献。特别是在我校60周年校庆期间,全校团组织勇挑重担,圆满完成了校庆志愿者的招募、培训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校庆期间,各类志愿者人数达3000余人,累计服务28900小时,展现了新时代农大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为校庆整体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四、指导学生会开展工作,学生会作用发挥日趋明显

坚持“党委领导、团委指导、宏观把握、微观放开”的原则,在保证学生会正确工作方向的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其积极性,鼓励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几年来,学生会依据自身特点,制订了一系列工作制度,确保工作有章可循,提高了工作效率。学生会下设的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索伦哥艺术团等,充分发挥了学生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在代表和维护广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同时,积极参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为共青团组织发挥育人功能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学校共青团走过的十三年历程中,校团委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02级农学2班荣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班集体”、郝龙彪荣获全国“舍己救人英雄”、李莹荣获“全国优秀大学生”。学校还多次获得“挑战杯”科技创新作品竞赛和“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组织单位,校团委每年被自治区团委评为实绩考核突出单位。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共青团工作得到了三个方面的体会:一是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坚持分层次、有重点的开展教育,是增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关键。二是不断适应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不断拓宽服务内容形式,是共青团组织凝聚青年学生的重要手段。三是结合学校专业特点,把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补充。

过去的十三年,学校共青团组织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自治区共青团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今后,学校共青团将进一步提高团干部理论水平和创新精神,进一步拓展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的渠道和途径需等,继续努力把我校共青团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责任编辑:彭静]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体会

学习《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心得体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基二[2014]4号),今天认真看了一下,有几个体会:第一、明确了课程改革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对于课程改革要进行全面深化。以往的课程改革有问题,我们不回避,而是用全面深化进一步坚持和发展。 第二、明确了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立足中国国情,具有世界眼光,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人人成才。 第三、明确了五个统筹的工作任务。这是一种顶层设计。 1.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 2.统筹各学科,特别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 3.统筹课标、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 4.统筹一线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社会人士等力量。 5.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等阵地。 第四、明确了十个重点措施。 1.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 2.修订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3.编写、修订高校和中小学相关学科教材。 4.改进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 5.加强考试招生和评价的育人导向。 6.强化教师育人能力培养。 7.完善各方参与的育人机制。

8.实施研究基地建设计划。 9.整合和利用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10.加强课程实施管理。 我认为这个文件会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需要认真领会,扎实落实。如果能够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调动各方力量支持关心教育,把顶层设计和群众探索结合起来,教育的明天会更好。

如何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如何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新发中学校长高景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 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作为一名中小学的校长,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作精神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贵州兴义敬南镇李波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

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魏·李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内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浅谈如何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摘要: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关键词:树立榜样以德育人为人师表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立德树人就是自身树立德业,给学生做榜样,培养人才。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培养合格的社会成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与其他职业相比,由于教师的职业特殊性,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别丰富。它包括“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等等。教师职业的这些角色特点,决定了教师职业的高素质要求,也决定了教师必须给学生做好榜样。 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所以说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艺术性再强,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或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的观摩表演,这就是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老师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的了。小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成长时期,模仿性极强。教师怎样做,他们就会

最新立德树人内涵是什么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也是最注重道德教育的民族之一。“教”表达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育”强调的是品行和德性的养成。《左传》

立德树人是根本讲课稿

立德树人是根本

立德树人是根本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幼儿园?最重要的东西?看似矛盾的回答中,这位诺奖获得者道出了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对十七大“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理念的深化,指明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然而,透视目前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似乎与立德树人的目标南辕北辙。比如,门庭若市的“培优班”,挤破头的“小升初”,减不下来的大书包,追逐名利的办学机构……种种现象似乎都指向一点,“育分”远比“育人”更具诱惑力。结果呢?孩子们的考试分数上去了,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上去了,但社会的道德水准却没有同步上去。否则,扶起摔倒的老人还需要大讨论?“小悦悦”事件还会发生?爱因斯坦的一句话令人难忘:“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要成才,先成人!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抓住了问题的实质和核心。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学校把学生日常表现纳入考核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立德树人,入心为要。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立德树人,师德为范。“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或可言传,德行需得身教。教师肩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重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学高身正的教师队伍,是立德树人成败的关键。严格的考核管理,健全的制度规范,在教师队伍建设中不可或缺。 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关系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关系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和长远。正如十八大报告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接续奋斗。”

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4)

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摘要 现阶段民办高校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机,而怎么样在这个关键时机民办高校如何应该坚持立德树人,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一直都是值得民办高校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本文首先讨论如何立德树人,然后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方面研究,探讨了在民办高校如何在教书、育人全过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坚持立德树人 (一)要把明确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今后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做到立德树人要求教育事业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生存能力,而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立德树人,“德”字为先。立德即使要求民办高校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德业,《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当我们看到我校一直把学生的行为规范纳入到学生综合考评的指标里面,我们感到十分欣喜,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德育教育。舍己救人的“最美中学生”龚钰犇,剐蹭宝马后留言赔偿的扬州小伙徐砺寒……道德模范的力量远胜只知读书的考试状元。 (二)立德树人,入心为要 多元的价值观,日新月异的社会,海量信息的包围,让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照本宣科式的德育教育,或许能用分数“考出”高低,但无法将“德”字镌刻在孩子们心头。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是立德树人面临的重要课题。只有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亲和力、感染力,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入脑入心。 (三)立德树人,师德为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知识有可能需要言传,但是德行必须要亲身教导。作为民办高校的教师,他们应该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真正的成为青少年一代成长的引路人。而立德先立师,树人先正己,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知识,文化的,有素质的教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该《意见》分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准确把握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切实加强课程改革的组织保障4部分。 《意见》正文 为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大意义。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整体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综合协调、充满活力的育人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行动,是适应教育内涵发展、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对于全面提高育人水平,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世纪以来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动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 (三)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信息网络技术突飞猛进,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学生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青少年学生思想意识更加自主,价值追求更加多样,个性特点更加鲜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这些变化和需求对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当前,高校和中小学课程改革从总体上看,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高校、中小学课程目标有机衔接不够,部分学科内容交叉重复,课程教材的系统性、适宜性不强;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支撑保

坚守育人初心、坚持立德树人

坚守育人初心、坚持立德树人 大家好,作为1名入职高校两年的教育工作者,自己根据自己最近一段对这方面的学习及结合两年来的一些具体情况来谈谈自己对这个主题的认识。 我们常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教师的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所以对于教师而言,这句话应该为“不忘育人初心,方得教育始终”,所以这个应该是我后续教育事业应该始终牢记的准则。 我们应该育什么人,也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第三十个教师节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进入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归根到底,就是立德树人,这是教育事业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的灵魂。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我们的使命。孔子曰,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这是广大教师的天职。因此,教师不是“教书匠”,而是“工程师”,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持立德树人,就要教育学生守法明礼。要着力培养学生怀揣梦想、坚守梦想、追逐梦想的良好品质,始终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做胸怀远大志向的时代先锋。要着力培养学生怀揣梦想、坚守梦想、追逐梦想的良好品质,始终把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 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做胸怀远大志向的时代先锋。 作为一名入职不长的大学教师,自己深知在教学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因此这两年来自己不断的学习网络上的名师及身边的优秀教师的讲课方法及其他们给我提供的宝贵意见,这两年的新技术的发展让学校教学必须做出改变,国家在这方面的改革也是一浪接着一浪,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也在不断尝试这些新的方法,蓝墨云班课、翻转课堂、雨课堂、UMU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增强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的广泛性实效性 一、立德树人: 立德 立:树立。德:德业。树立德业。 立德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孔颖达疏:“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圣德立于上代,惠泽被于无穷。” 三国··康《运命论》:“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 清钱谦益《户科给事中孔吉授徵仕郎》:“夫给事中在帝左右,古多用履素立德者为之。” 树人:是人才、培养人才的意思。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立德树人:(自身)树立德业,给后代做榜样,培养人才。 使大家了解到立德树人这个词的含义,对于立德树人这一活动有更深的理解与认识。 二、立德树人的重要意义。

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调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这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德育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积极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只有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未来,普遍认同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能在其心灵深处构筑强大的理想和道德支撑。应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立足点,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中华民族共同历史、文化、生活方式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这就要求我们既深入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又努力抓住重要节日、重大活动等有利契机,吸收、借鉴人类发展的文明成果,以发展的眼光开展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大力推行“学科德育”。“育德”与“增智”彼此交融、不可分割,只有同步进行才能相互促进。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大力推行“学科德育”。“学科德育”要解决的是“只教书不育人”、“育分不育人”的问题,让教育回归本质,实现知识、能力培育与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统一。因此,推进“学科德育”需要深入挖掘学科本身所蕴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涵,让各学科的教师都认识到,如果脱离了学科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具体生动教育,课堂教学就只能停留在知识层面。

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马淑荣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我们国家正在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在 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以,正确认识和理解“立德树人”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更为关键。 一是关于“立德树人”的出处。 “立德树人”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即为:立德和树人。何谓“立德”?意 思为树立德业。《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人生最高的境界是立德有德、实现道德理想,其次是事业追求、建功立业,再次是有知识有思想、著书立说。这三者是人生不朽的表现。“立德”居于人生三不朽之首。 何谓“树人“?意思是培养人才。《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 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立德是树人的前提和基础。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非常重要。 二是提出“立德树人“的背景。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人生的“三不朽”;无论是“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还是“做事先做人”;这些都首先强调的是“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道德之于个人、之于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察德修身。 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者爱人”;用五个字来概括一一就是“仁义礼智信”。 现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十八大提出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及”两个百年“(第一个百年目标在是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目标在是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有着极大的奠基作用。 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功能。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是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深化。 这个文件的出台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十八大报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几点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指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作为一名校长如何将“立德树人”扎实推进、全面落实好,是当前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深感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一、抓好德育工作是“立德树人”的保障,常言说,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知识教育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德育教育。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即使智育再高,没有好的道德,也将是“废品”。鉴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对应关系,“立德”对教师来说是立师德,对学生来说是立学德。教师立德树人,必须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吸引打动学生,提高学生的学识和修养,这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教师职业特征的概括,也是对现代教师人格塑造的要求。 办好一个学校,让人民群众满意,首先要以德育工作为先。领导要用更多的人文理念,在工作上给与更多的是表扬,激励教师去工作。同时,还要用真诚的阳光照耀学生成长的道路,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教育在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

方面的有机结合。学校德育要从课程教育、社会实践和学校文化三方面进行建构。在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变单纯学习知识为服务社会的思想理念。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和形式,提高社会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 我们学校是寄宿制集中办学,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在文明礼仪教育、学生养成教育、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上要体现学生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我们建设了层次楼廊文化、国学文化,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艺术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在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 二、抓好学生素质教育是“立德树人”前提和基础 开展素质教育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长期工程,任重而道远。在提出:“立德树人”之时,提高人的素质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全面的、和谐的、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政治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加强集体主义和团结合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

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 立德树人的语境宏阔、语意深远。如何理解“立德树人”的含义?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 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学校思政和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学校作为青少年学生培养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思政和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做好这一工作,最为核心的是在学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高水平的师资和管理队伍。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这为我们学校的师资建设明确了标准。学校应要坚持这一思想并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用“德”字来培养教师和学生,依“德”字来评价教师和学生,凭“德”字来任用教师和学生干部,以“德”字来监督教师和学生。要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要求,从落细、落小、落实入手,形成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促进青少年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让我们明白了如何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根本,内涵建设促发展。作为学校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意味着我们的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

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意味着学生从学校门走出时,能够树立或是更加接近自己的理想,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师要终身学习,为师者先善其德。 立德树人,我们要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这样充分肯定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全面深化课程新理念,不断完善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把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习质量标准,融入中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之中。要在课堂教学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引导各学科教师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将积极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自然融入课程教学全过程,及时宣传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学的好经验好做法。 立德树人,我们要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要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将其作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校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形成良好校园文化环境。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

坚持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

坚持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学识网小编在此整理了坚持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坚持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篇1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立身之本,是对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立德”就是确立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树人”即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纵观世界高等教育史,大学的功能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逐步拓展,但培养具有崇高道德水准和高素质的人才这一基本功能、中心任务始终没有变。《大学》的开篇之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体现了中国古代对“立德树人”精神和理念的探索追求。离开立德树人,不能履行人才培养的任务,大学就不成其为大学,就失去存在的最根本基础。 立德树人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不是看它的物质条件何等优越、办学规模如何庞大,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看它对所在国家、民族以及对全人类所作的贡献。中国现代史上有不少大学,办学条件非常简陋,却因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而载入史册。例如在延安的“山沟沟”里创办的陕北公学等一批学校在新中国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就是因为它们为党和人民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分子。1937年10

月,毛泽东同志曾专门为陕北公学题词:“要造就一大批人,这些人是革命的先锋队。这些人具有政治远见。这些人充满着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这些人是胸怀坦白的,忠诚的,积极的,与正直的。这些人不谋私利,唯一的为着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这些人不怕困难,在困难面前总是坚定的,勇敢向前的。这些人不是狂妄分子,也不是风头主义者,而是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们。中国要有一大群这样的先锋分子,中国革命的任务就能够顺利的解决。”短短几年时间,陕北公学培养的绝大部分学员成为革命、建设时期党和国家各方面的骨干,其中更有不少学员为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义无反顾地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当前,高校要肩负起“双一流”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在“立德树人”上做大文章,真正既“立德”,又“树人”,实现“立德”与“树人”的统一。 立德树人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本质要求。当今时代,各种思想交相融合和冲突,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面临着复杂环境的挑战,一些高校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书本教育、轻实践教育”等问题。立德树人就是聚焦学生这个中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进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成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立德树人心得体会范文篇2 已经有十三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

(完整版)学习《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学习《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心得体会 汶南二中朱凤丽 一、创新育人模式,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学校应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充分发掘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功能。 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利用教材内容加大德育教育力度,时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学。 其次, 道德与法治课外,其他学科也应当渗透德育的理性内容,这也是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比如,语文课在培养学生酷爱祖国,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另外在其他学科教学进程中,都或多或少地触及国情、爱国主义、职业道德等相关知识。各学科教师都应建立德育意识,在进行学科知识教育的同时,留意发挥学科的德育功能,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多方面影响学生的德育发展。 再次,课堂教育不但限于教师讲授知识,还应适当创新教学方法,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增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空间,努力创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德育内化效果。因此,可把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结合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诸如座谈、演讲、讨论、文体活动等。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学生感悟知识、感悟妍媸、感悟人生,多渠道增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进步。 二、一切为了学生,增强德育效能。 教书是育人,学校管理更要服从和服务于育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当渗透到学校管理的所有环节中去。教师队伍的管理,教学环节的管理,学生纪律的管理,校园文化的管理,后勤服务的管理等都和学生的生活成长密切相关,都和学生德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校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如何更有益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进而不断修改、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使之更好地发挥其德育功能。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不单单是口号,而必须是目标,并付诸行动。教师教都应当苏醒地熟悉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必须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只有坚持塑造人与服务人相统一,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教相结合,坚持塑造人与发展人相统一,才能增强学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有益的校园氛围,才能使学校更好地生存与发展。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立师德、铸师魂。正如胡锦涛同志所说:“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振奋人心的是,此次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相比十七大报告所说的“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种论述是对德育的进一步强化和精练,更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深入阐释。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意蕴更为深远悠长。 立德树人,立教圆梦, 德育为先,立德树,从我做起.这让我感到,党和国家比以往更加重视教育,并且把“立德树人,立教圆梦”放在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我们人民教师肩上的担子也更重了,但这是无比光荣的责任和使命。师德建设顺应潮流,势在必行。通过学习,我认为教育者应该做到:立德树人,以德立教。我的人生信条是:认认真真教书,兢兢业业育人。以身立教,以苦为乐,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在教书育人工作中,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我们执行教育的根本所在。学生时代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我们老师说的、做的是什么样子,那么直接影响到他们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甚至会改变孩子们习惯的形成。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和道德,树立自己积极向上的榜样作用。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爱是前提,爱是主旋律。教育的根本宗旨就是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就是帮助所有学生成器成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我要做到: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办学生之所盼,心永远和学生在一起。心系学生,情倾未来。当前对学困生、贫困生、后进生、留守生,需要格外关注。将人文关爱,送进学生心灵,把爱的种子播撒到每个学生心田。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让学生“乐其师,信其道。”永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永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 “热爱学生,教书育人”是教学人员职业道德的核心。教学人员这一职业的神圣性在于,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文明的传播者;他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只有热爱学生,搭建起教育教学的桥梁,得到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学人员才能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和力量。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推动教育走向成功。我愿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意见,捕捉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并给学生表现自我才能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这样,便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行为习惯的养成者,还应该成为学生探索、尝试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叶圣陶曾说:教育的“目的在达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