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统编本”教材自读课文教学浅探

初中“统编本”教材自读课文教学浅探
初中“统编本”教材自读课文教学浅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994964.html,

初中“统编本”教材自读课文教学浅探

作者:冯志华

来源:《内蒙古教育·综合版》2018年第02期

初中“统编本”语文教材的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课文改“精读”为“教读”、改“略读”为“自读”,以区分不同课型。在“统编本”教材的使用中,自读课文的教学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采用更好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其勾连承转功能,落实“三位一体”的教学要求。

2016年起,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注重“三个意识”“四种策略”,使自读课文真正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连接起来,对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内化,同时引领学生向课外进行拓展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结构基本实现。

一、三个意识

(一)单元整体意识

“统编本”教材里的课文是按照“人文(内容)主题” “语文素养”两条线来组织单元结构的,每个单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位。在每个单元内部,四篇课文和链接的课外阅读在目标、内容、形式上既密切联系、相互补充,又相对独立,共同达成整个单元的学习目标。

因此,自读课文教学应牢固树立单元意识、整体意识,努力将一个单元的所有内容进行优化组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教学设计。自读课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服从单元的整体要求,前勾后连,上承下转,使每个单元的学习形成一个序列,按照单元主题一脉相承,循序渐进。

(二)取舍意识

课时局限和编者意图决定了自读课文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能求全、求多,要有取舍意识,重在引导学生“用方法”、学精妙,这样才能目标集中、一课一得。

要引导学生按照在“教读课文”的学习中学到的方法,领会主题立意,揣摩构思布局,鉴赏关键细节,品味妙词佳句,总之,要走进文本的最精妙之处,抓住重点,大胆舍弃。做到简单中有详细,粗读中有细节,防止泛泛而读。

自读课文教学内容的取舍,目的在于把教学目标放在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上,放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阅读思维路径的达成上,而不是对课文的内容、主题、手法等面面俱到的理解上。

(三)主体意识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使用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4994964.html,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旁批使用研究作者:彭月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6期 摘要:自读课文长年以来不列入考试范围,教师和学生忽视了自读文章的存在意义。但 自读课文是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旁批的有效运用可以帮助自读课文实现价值,重塑地位。紧抓旁批,用好旁批,深化旁批,在自主学习和创新理解中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让自读课文焕发光彩。 关键词:旁批;初一语文;自读课文;有效运用 中学语文阅读课一般分为课内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种类型。自读课文已成为初中语文教材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旁批在自读课文中的有效运用对发掘自读课文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尤为关键。 学生紧抓旁批评点和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读水平;巧用旁批评点和问题,归纳感悟深入思考,整合信息自主学习;深化旁批评点和问题,衍生课文内容,创新自我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旁批的有效运用将更好地克服自读课文被忽视和用错的客观现象。 一、紧抓旁批评点和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提高自读水平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共有六个单元,每个单元设计了一篇自读课文,包括《雨的四季》《散文诗两首》《再塑生命的人》《走一步,再走一步》《动物笑谈》《女蜗造人》和课外四篇古诗词。旁批就是在文章的旁边作的批语[1]。它属于一种读书方法,可以是读书心得、评语,也可以是文章内容的问题思考。评 点和问题有机组合,评点对文章段落作用、重点词句赏析、文章语言特点归纳等方面进行点拨和评价;问题是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惑的提示和疏导。一篇文章中出现的评点和问题正是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突破口,评点的地方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读出味道。有问题的地方需要学生边读边思,结合上下文去解决问题。例如,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中,共有九处旁批,包括三处评点和六处问题。学生看到第一处评点是“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埋下伏笔”,文章一开始就让学生对故事背景产生認识,知道自己通过阅读本课要学到什么内容,大大激发了自读兴趣。沈从文认为,所有的作品都还只能说是一个开端,远远没有达到自我的目标[2]。那么本课第一处评点就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开端,它诱发学生向故事的深处前 进。而兴趣会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针对这篇自读课文,学生的首要工作便是阅读,兴趣的推动和目标的追求恰好是学生自读水平提高的动力。 二、巧用旁批评点和问题,形成深入思考,实现自主学习部编版初一语文教材的自读课文结合具体文章内容提出了有效思考问题,一步步启发学生阅读相应段落和整篇文章,包括阅读方法的推荐、阅读重点的提示、还有阅读资料的补充等。例如,在《女娲造人》一文中,第二处旁批问题“‘说也奇怪’是神话、童话等作品中常用的话,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个问题是在

浅谈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语自读的教学方法 新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相应的,现行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旨在引导学生把讲读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只有重视自读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讲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读中。因此在设计自读的教学时,应以讲读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诸方面有所进步。 一要教好自读,需要了解自读的型特点,任务和要求,理解它和教读的关系。 1自读型的特点:语自读从教学内容讲是指语教材中的“自读”,从授形式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独立操作为主的一种型,它是与教读、作、复习、活动、口语、多媒体辅导教学等型并列的一种型。目的在于印证和实践“教读”上所学习到的方法。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 2自读的任务和要求:新世纪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也可鼓励学生自选外类似进行自学讨论研究, “会读”、“不需要教”的实践,从教读到自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读的教

学目标要注意和相关单元的教读要求一致。 二、明晰自读的教学流程 自读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是学生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自读不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阅读”而是一个在指导下进行的有目标的训练过程。目标明确是自读训练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必须把指导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我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觉得钱梦龙老师的导读“三式” 中“自读式”导读法是非常科学的,并且易于一线教师的学习掌握。它的阅读流程是:初步感知——辩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 (一)教学目标 教会学生自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自读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方法。 自读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要求实施。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创造宽松、和谐、平等、互学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自学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和思路,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需教”的目标。 (二)“自读导学五步式”一般分为五个步骤。 (1)初步感知——自读开始,教师运用适当方式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自学状态,激发自学的兴趣。大体读懂全内容,对全有一个总体认

新课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新课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 【摘要】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是学生巩固语文知识和迁移能力的主要阵地,也是我们教学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将讲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学会”到“会学”,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课教学尝试 初中语文教材分讲读和自读两大类。如果说讲读课文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起到“举一”的作用,那么自读课文则起到“反三”的作用。 一、要善于引导,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当导演的角色 1.布置预习时,笔者首先提出讲课时注意的步骤和重点:如《真正的英雄》一课,我要求讲课时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课题特点(短语结构)、自读提示(解决生字词)、作者简况、熟悉课文、分析课文结构、总结课文主题、注意写作方法和解决课后习题。这些步骤是教讲读课文的基本要求,但为了达到学生自己吃透课文的目的,所以一一列出供学生参考。 2.新编教材所编选的自读课文,有的晦涩难懂,激不起学生的兴趣。对于这一类文章,老师就要给学生一些精当的讲解,巧妙地引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文章的氛围。精讲巧导,其旨在“精巧”,不可面面俱到。或讲解背景,给学生提供理解、学习的环境,或提要钩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或概述特色,揭示作者高超的写作技艺,其结果都是要“引思入文”,达到自读的目的。 3.边读边思:在自读课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思边读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根据自读课文课型的特点来授以科学的自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自学规律,积累自学经验,打好自学基础,才能达到自读课文教学的理想效果。 二、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既是重要语文教学的环节,也是写作的基础,读和写具有本质的联系,主要表现在文章内容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我们对文章加以分析,就是要分析文章所反映的客观事物以及作者怎样反映客观事物,如果学生形成了阅读能力,也就形成了分析客观事物和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为写作提供了方法和手段,是提高学生自读能力的重要步骤。我主要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1.编写提纲。要编好提纲学生必须先开动脑筋,集中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思路,理清内容的层次。我要求学生在精读的基础上认真梳理课文内容,然后分小组讨论、编写提纲,然后由各组代表发言,教师集中讲解。

浅谈自读课文的教学

浅谈自读课文的教学 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自读、自测”,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其目的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独立的归纳、分析及鉴赏等阅读能力。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就编排了大量的自读课文,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讲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课文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巩固、提高和扩展知识的目的。 那么,如何组织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呢? 首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自读课文真正作为自读课文来教,体现“自读”为主的原则,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唱“主角”。教师引导学生自读,可以通过两种形式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一是“练”,一些自读课文的教学,可以出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自读自做,自己评改,这样学生阅读课文不再是走马观花,而是仔细认真,大大提高了阅读质量。根据课文的需要设计一些练习,编写阅读提纲,供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使用,能够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是“讲”,由学生钻研课文,写好讲课思路,自己上讲台当小老师。这样,学生要作小先生,事先就必须仔细钻研课文,读深读透。如学生杨翠丽在讲《哨子》一课时,课前查阅了大量资料,作了充

分准备,讲起课来有板有眼,条理清楚,效果不错,真有小老师的样。由于是自己的同学讲课,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定能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促进对一向漫不经心的自读课文的阅读,提高他们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心。学生经过实践锻炼,主动意识逐步养成,自学积极性增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其次,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自读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信心和兴趣的鼓励者。在自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确定阅读目标,选择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阅读,最终完成目标。如教中学语文第四册自读课文《我的小桃树》一文时,作者在文中写了对人生的感悟,要读者去理解在生活琐事中包含着的许多人生哲理,学生自读时往往会碰到困惑,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质疑:“我”在文中做了一个什么梦?然后由学生在自读中研讨、分析。由“种子的梦”到“果的梦”,认识到这是一个“生长的梦”,从而理解本文的主旨: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 第三、在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教给方法,适时指导。学生只有掌握了阅读的金钥匙,才能够举一反三,提高自读效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绝大多数是近几年来发表的文章,

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创新--以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语文为例22

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与创新 -以人教版(2016版)七年级语文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对“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简介,阅读教学在语文整体教学的重要性,自读精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等方面的叙述,提出自读课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为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打好基础。 一、关于“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部编本”即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自2016年秋季入学的初中一年学生开始使用,主要应用在文科领域有语文、德育和历史。由于目前的语文教材版本很多并且这些教材编制水平和内容参差不齐,为使语文教材达到示范教学作用,特编写“部编本”教材取代之前使用的人教版,其他版本现也根据“部编本”做出调整修订后与“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由于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和语言素养性,公众对语文教材的选取喧嚣尘上,不可置否一本好的教材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学修养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而“部编本”七年级语文课本与之前人教版本相比,从整体讲更加注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从教材本身来看,“部编本”的确有其特点和优秀的部分,“部编本”教材更好地体现出接地气和时代性等特点。首先,阅读和写作相互融合,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学习性,让学生学了就能用,读了就能写。其次,经典文章回归教材,优秀文章经过岁月的细磨过历史沉淀的在当代更有魅力其中学校应当多组织学习座谈会,将“部编本”的要求和教学细节教学方法进行传达和教育,使老师们精准把握全面学习。再次,更加注重提高学生知识的实践性,不仅让学生在试卷中流畅表达更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语文知识。这需要教师更加注重课堂阅读的剖析和讲授与学生课下自由阅读的支持与引导。最后,教材更加精简,教学中更注重阅读的感受,更能领会经典文章的魅力 二、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语文科目是大课,占有分值高,是初中生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而阅读考验的是整体语文思维和语文水平,是语文教学中的中点和难点之一。阅读题型丰富,包含内容很多:现代文阅读、古诗词阅读等等, 而且阅读题在语文考试中所占分值也比较多,这也是学生最难把握的部分。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使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文章的主题,得到分数。阅读不仅可以拓展知识面,丰沛思想,增进思辨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成长,提升思想境界。阅读思想是贯穿整个语文的中心思想,阅读教学便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核心教学,学生的阅读水平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近些年教育部门更是明确提出增加对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将考察学生阅读能力列为重要内容。 三、自读与精读、课外阅读的关系 “精读”主要指课内阅读,即由老师带领精准分析教学。“自读”主要指课文中化星号允许学生自行学习的阅读,即教师带领导读甚至直接忽略教学。课外阅读指学生在课本以外教学材料的阅读,主要分为教师安排的阅读作业和自由阅读。 初中语文阅读是课内“精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个环节相辅相成的,自读、精读、课外读循环交替,才能做好语文阅读训练。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对语文阅读有这样的言论:就阅读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自读与课外读是补充;但是就阅读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自读与课外读是应用,学生在校学习时,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别的书籍……但如果只注重精读,而忽略了自读与课外读,功夫便只做了一半。因此如果只重课内阅读教学,只

浅析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1-05-23T10:33:14.170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郝君[导读] 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提纲要根据同类体裁课文的规律性知识,体现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郝君(武安市北安庄乡中学河北武安 056300) 1.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意义 中学语文新大纲要求,集中体现了新形势下的教育思想。新大纲鲜明地体现了“轻语文知识,重语文能力”;将阅读与积累提到了应有的地位,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教材安排上除讲读课文以外,还设计了自读和课外自读两部分课文。讲读和自读体现的是“知”和“行”的两面。讲读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是“知”。自读则是学后应用的过程,即“行”。自读的讲是为了不讲自会,教是为了不教自懂。讲读为自读提供方法和技能,而自读则检验和巩固讲读时教师传授的语文学习技能。自读与讲读两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构成语文单元教学的基础环节,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因此,自读课文的意义即是辅助讲读,促成学生能力提升。 2.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现状 由于一些教师或者习惯于传统的单篇教法,或者由于对修订初中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理解不透彻,因而导致了一些教师创新理念不够,教材改革及培养目标不明,以致因循守旧,不分讲读课或自读课,只要时间允许就一概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讲读课满堂灌,自读课亦满堂灌。这一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也忽略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另外一些老师对自读课就干脆撒手放开,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效果。有自学能力的学生或许可以提出疑难问题,而绝大多数学生则漫无目的,根本达不到教学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3.改进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现状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最早提出了“举一反三”的教学原则。教师要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语文单元教学的讲读与自读,完整地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和原则。讲读就是举一,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自读就是反三,即运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和规律,在学习中实践运用。自读课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自读课教学,或者用讲读课代自读课,不但违反教学基本规律,而且也不利于主体作用的发挥。 自读课的常规要求必须常抓不懈,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常规要求包括:①预习课文,熟练地使用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借助注释了解作者生平简况及课文背景。②标出课文节次,划分段落层次,简要概括段落大意。③分析各段之间的联系,在阅读自读提示的基础上,初步归纳中心思想。④画出能表达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的词、句、段,反复诵读自认为写得出色的语段,并学会点评和眉批。 ⑤列出不理解的疑难问题。常规要求每节课都要强调,并注意按照层次序列加以落实。自学习惯的培养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加强指导检查,刚开始不宜粗放,宁慢勿快,以后逐步加快节奏。 精心设计自学提纲。提纲要根据同类体裁课文的规律性知识,体现单元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既要突出单篇课文的重点,又要兼顾知识的覆盖面及纵横联系,便于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我质疑。自读提纲力求有梯度,兼顾知识和能力两方面因素。答案尽可能具体单一,便于消化理解。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学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初学列自读提纲或处理较难的自读课文,教师应做好示范。示范要定准基点,面向多数中等学生,程度较好的学生可以拓宽加深内容,基础差的学生要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解决学生在自读中的疑难问题。自读课是让学生运用讲读课学来的知识和初步培养起来的能力进行自学实践。起步阶段教师的辅导尤为重要。辅导的形式与方法是灵活多样的。①启发式,在对课文进行讲解时,可以启发学生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具体理解其在当时的建构意义。②诱导式,如一个词语的解释,一段文句的理解,不要仅仅告诉学生一个答案,最好诱导他们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领悟。③点拨式,比如学生在自读时,对文章的写作手法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其开展知识拓展型研究性学习。教师的辅导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带有普遍性的疑难问题上,对程度好的学生轻拨,对基础差的学生重敲。 做好自读课的总结工作,对检查自学效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益处。总结可以从两方面进行:①检查效果。但要注意防止走过场,流于形式。检查的方式可以是提问质疑,也可以是书面练习,还可以是收阅笔记。②交流自学体会。可分组座谈,也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几位学生全班交流。通过谈体会,互相启发,取长补短,特别是那些在自学中尝到甜头,收益较大的同学的切身感受,对其他同学将产生激励作用。教师应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作评价性的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多加鼓励。 当然,“教无定式,学无定法。”自读课的教学,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想,所有的认识和策略都会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在遵照教学规律和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大胆探索和试验,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使自读课教学更科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促进单元教学水平的提高。

如何教好自读课文

如何教好自读课文 长久以来,自读课文内容一般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的老师忽视了自读课文的存在意义。很少有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自读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与考试紧密相关的主体课文当中,主体课文上得是有声有色,自读课文则上得毫无生机,几乎是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当然也有少数老师把自读课文当作主体课文上,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理解透彻,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仅浪费了时间,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模糊了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那么,自读课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时应如何把握呢? 首先,要领会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如果只是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和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北师大版精读课文为主体课文,略读课文为自读课).叶老十分精辟阐述了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本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现在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略读能更迅速,便捷的获得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广泛,因此,自读课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起来,做到教学得法。 北师大版教材的基本安排就是每个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对课文教学都有明确要求,自读课文的要求是在学过主体课文之后进行,加强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对课文的理解一般是“初知大意”,只要把重点,难点帮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重点,词句积累可适当重视,教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懂,读过之后是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是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如果是故事性特强的自读课文,最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学生学会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词汇,锻炼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自渎课文的教学的目的,是让我们训练学生自读能力,自读速度,积累词汇,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书中感悟掌握读书方法。 其次,明确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可从四方面来讲: 1、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自学课文里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读机会合作交流是自读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老师适当引导,体现主导地位。 2、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速读,根据重点词句了解大意,低年级以朗读为主,中年级的以默读和朗读相结合,高年级以默读为主。 3、注重词汇积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重在词汇积累,自读课文为积累词汇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可以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学生在相应交流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加强课内外联系,渗透单元主题适度拓展延伸,自渎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相互交流,实现向课外独立阅读的过渡,通过鱼主体课文的联系,加深对本单元主体的理解,并适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探究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探究 摘要: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应引起重视, 将更多的精力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精神,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上来,为 学生学习其他科目奠定基础。本文将以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为基础,从创设阅读 情境、丰富教学方法、课外延伸阅读三个方面,探究有哪些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初 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指导策略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为了最大化地利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教师往往都是让 学生在课下预习课文,课上由教师直接讲解课文,直接将课文涉及的各种知识点 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只负责 听教师讲,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没有自己思考的余地,更没有机会 参与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根本无法牢固地掌握阅读知识。因此,教师要积极反思,打破这种模式,寻找更适合学生的阅读教学方法。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与小学语文阅读相比,初中语文阅读相对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往往因为无 法掌握学习要领而丧失学习动力,使得阅读能力不升反降。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情境的创设来加强课上与学生的互动,情境的创设应该考 虑到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以及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让学生能够借助情境提高 对课文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济南的冬天》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 先进行相关的提问,如:“同学们喜欢冬天吗?为什么?大家知道北方的冬天是怎样的吗?请大家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学生们纷纷回答出了各种词语:寒冷、萧瑟、毫无生机……接着教师进行引导:“大家描述地都很准确,但是,艺术大师老舍先 生却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在他的笔下,冬天也是极其美丽的,大家想知道老舍先 生是如何描述冬天的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在《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中来看一 看吧。”通过创设与课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绪进入到北方冬天的情境中,为接下来的课文讲述奠定了情感基础。 二、丰富教学方法,营造课堂气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一成不变的阅读教学模式往往很难营造活跃的课堂 气氛,因此,教师要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阅读。为了调动学生 阅读的积极性,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要具备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 不同的教学方式的能力,让学生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教学《鸟》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些鸟的图片,引导学生 回顾之前学过的有关鸟的文章或诗句,并让学生谈谈对鸟的看法,接下来顺势引 入新课。在新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布置问题让学生进 行课文探讨,如作者在文中写了哪些鸟?作者是如何描写鸟的声音和外形的?表 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爱鸟的原因是什么?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 答之后,教师邀请小组代表进行分享并做最后的总结。最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 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然后让学生以此为例写一篇同类型的作文,通过描写事物 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并将优秀作文在班内进行分享。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 读写结合,让学生充分掌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情感,多方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拓展延伸,提高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是教师语文教学的有力补充,它不仅能够提高中学生的阅读水平,还能

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谈如何加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可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要让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情感,感受精妙的语言,学习多种写作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读中整体感知,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受到熏陶。 历年来,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大多数师生头疼的问题。于是,出现的现象是:教师觉得语文阅读头绪多,不好教;学生觉得语文阅读无从下手,不好学;师生忙忙碌碌辛苦三年,阅读的成绩却难有提高,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为什么会出现此类情况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有不少教师在阅读课上大多注重知识的传输,理解过程中也大多注重讲解,训练的过程中很多的注意力放在答案的正误上,却没有把语文最重要的学习阅读的方法教授给学生,学生最终未能学会自我阅读、分析、理解、答题,自然能力提高不明显,也就有了语文阅读“难学”的误解。 因此,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真正让学生逐步学会阅读、会学阅读,这样才可能让师生从繁重的阅读教学中脱离出来,轻松阅读理解。 当然,要想使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教师的教学必须有方法。如果教师本人未能有一套系统的方法,就一定要先下些功夫学习、借鉴、思考并整理出一些切合自己学生实际的阅读的具体方法,这样才会有得心应手的教学。“授人以色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爱阅读.还要会阅读、为此,教师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教授.教给学生有所选择,区别阅读,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读,才能提高阅读效果和培养阅读能力。阅读的方法有:默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预读,适用于阅读长篇文章,也就是先看开头的两段,接着仅看以下各段的第一句,然后将最后两段逐字逐句读完,这样可以避免把时间花在不必要的文字上;略读,也叫泛读,用最快的速度先浏览所选择书目的前击…和内容介绍等,了解其大概内容即可;细读,对一所学课本中的重点单元内容、范例、篇章或精彩语段须认真阅读,反复留神研读、品味;比较读,即阅读时把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时期,或不同的地域,但是同一体裁,又是类似内容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读,看有何异同点,有什么创新,从中学到新的知识;整体认知读,就是瞬间辨认一个短语、甚至一个句子,整体理解它的意思,可以大大提高阅读速度;搜索信急核心地读,注意搜寻作者用来强调信息要点的标志,例如,搜寻段落之间承上启下的过渡段和过渡句,搜寻在“综上所述”、“总之”、“由此可见”等之后所作的简单概括。 以下是本人的一些体会,可供大家参考。 一、资料类的东西,尽量让学生去找 阅读文章中经常涉及作者、作品、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这些东西要让学生去找,教师的任务是要布置相应的要求,提供寻找资料的信息、渠道,并作必要的检查。 有些资料可能学生难以找到,那就必须由教师提供。不少教师的做法是投影相关资料,让学生过一遍。我总感觉这种效果不太好。我总认为不如印发相关资料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不仅积累了资料,也不至于象投影一样过眼可能就忘了不少,效果

教育部编写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特点

教育部编写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特点 摘要:部编本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而自读课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位置。自读课文也是部编教材的一大亮点。本文结合温儒敏先生对部编本教材创新点的介绍对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 从选文标准、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旁注设计的作用几方面进行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 七年级上册; 自读课文; 一、符合选文“四标准” 所谓的“四标准”指的是: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具有时代性。这是温儒敏先生在介绍部编本教材的讲座上所提到的。而自读课文完全符合这四个标准。这七篇课文分别是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合为散文诗两首) ,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 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袁珂的《女娲造人》。这七篇课文均匀分布在六个单元之中。它们所体现的主题分别是:四季美景的主题、浓浓亲情的主题、生活成长的主题、感受人生的主题、人与动物的主题、想象世界的主题。它们虽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但这些主题都是经典,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些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 另外, 每篇文章不仅表现形式很到位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例如:刘湛秋描写的春雨是这样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而那萌发的叶子, 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

娇媚。”[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 文采美, 内容更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有这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2]学生通过阅读自读课文加上自读课文旁注的引导, 能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学生在读完《雨的四季》后, 就能知道文章描写的是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并且能结合作者的描写说出自己对每个季节的雨的感受。又如:《荷叶·母亲》的旁注写到:“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3]有了旁注的引导, 学生能够更加确切地去品味文章的语言。另外文章的主题也能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体验, 并且, 文章的难易程度也适合学生学习, 所以, 自读课文适合教学, 同时也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重视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审美、文化, 自读课文都给予了重视。 1、重视语言基础 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想要准确流利地沟通, 日常的简单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因而, 在每篇课文之后都有一个读读写写的版块, 这是学生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卧牛吐学校初中部杨东义 我们大家都知道,在语文新教材中,自读课文占很大比重,而自读课的教学又最易忽视、最难落实、最难坚持,必须有一个既符合自读课的教学规律,又能提高自读课教学效益的教学模式来规范自读课的教学。这种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侧重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对学生潜能的开发,让学生学会学习,最终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提高。自读课的教学应当灵活多变,下面我提供以下四个环节作为参考: 一、确定目标。 这个目标可以是单元教学目标,可以是前一篇课文的目标迁移,可以是教师根据学习阶段的需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所拟的目标,也可以是由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问题,教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经过讨论后形成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境。 教师创设一种师生彼此接受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朋友,是伙伴,大家戮力同心,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协作探究。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良好合作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教师思想深度,文学素养,人生经验,审美水平的高深和广博。以上是合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另外,还要注意导入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绘声绘色的讲述展现作品情境的

创设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教师与文本中的形象达成和谐共鸣。 三、自主学习。 根据既定的目标,以学生自读为主,进行学习。这个自读,包括学生个体的自学,学习小组的讨论,班集体的合作,教师作为交流者的参与。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等。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同时,在关注学生独特感受和体验,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就应对学生作出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象中、力的把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在阅读教学中,不要刻意云追求标准答案,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学生在阅读中并不是消极的接受,索取意义,而是积极主动的发现,建构意义,甚至创造意义。 四、反馈总结。 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评价的本质是使学生自己承担学习的责任,让学生自己了解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目的,在学习中有什么缺点和不足,使自己始终处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从而使学习变得更加主动,有效,持久,更有效的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以上四个环节共同体现了一个区别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要

初中语文必备课文

七年级上册 1、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2、观沧海曹操 3、次北固山下王湾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孤

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5、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枯藤老树昏鸦, 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小桥流水人家,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夜雨寄北李商隐 8、泊秦淮杜牧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烟笼寒水月笼沙,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形式初探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和形式初探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也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开发思维的重要途径。本文探讨了培养学生沟通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受益,通过学习阅读知识而爱上阅读,在广泛的阅读中收获更多知识,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形式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在阅读中理解词义、感悟思想,提高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学会表达技巧,唤起学生的感知与想象;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把语文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获取精华为己所用。而要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必然需要重视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与形式,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才能开展好语文阅读教学。具体教学实践中要重视的几个方面:一是引导自学,让学生“会”阅读。作

为语文教师,可以把寻找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课前搜集;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预习,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指导学生对自主阅读的成果进行自我检测,采取个别或集中指导的办法,化解自学过程中的疑难和困惑。二是引起兴趣,让学生“想”阅读。问题激趣,是阅读教学中最好的办法之一。教师可围绕课文题目,设计几个能吸引学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有启发性,富有想像力。具体启发性的问题,可提升学生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富有想像力的问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领悟,引发丰富的联想,锻炼创新思维。三是激发热情,让学生“乐”阅读。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阅读热情的好办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动态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表演,在表演中理解课文,让学生走进课文,让他们自主挖掘感人之处,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感受参与的乐趣。 2.师生互动的方法。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浅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 众所周知,初中语文每单元有2—3篇自读课文,新课标对自读课文作了十分明确的教学要求:自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自测,培养和检验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以配合讲读课文的教学,完成听说读写训练。从教材编排的体系来看自读课文是讲读课文的迁移,是讲读知识的补充训练。因此把握和选取有效的课内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对于促进讲读课文的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 许多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曾作过许多有益的尝试,探索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这些教学方法都是应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抓好自读课文的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如何来进行自读课文的教学?怎样教自读课文才合符九年义务教材大纲的要求?才能真正达到配合讲读课文提高学生读写听说的要求? 为大家所共识的是有一部分教师对待自读课文教学时存在偏见:老认为自读课文没讲读课文重要,要么简化过程,要么就完全忽略。这样做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学生阅读与独立理解能力得不到很好的锻炼,对教师的依赖进一步加强,从而达不到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那么怎么做才能使自读课文成为是巩固学生知识,锻炼能力的基地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自读课文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明白自读课文在课本结构体系中的价值。自读课文就是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目标,让学生以自读课文为学习材料,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意识,把教读课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扩展到自读课上,使学生在自我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二)、认识自读课文和讲读课文的不同分工。自读课与教读课各有各的功能,它们只能相辅相成却不能相互取代。有人把它们比作数学课中的习题与例题,虽不十分确切,但能说明两者相互依赖的关系。如果说教读课是重在认识,是吸收,那么自读课则重在巩固,是

自读课文怎么教

初一语文现代文自读课文怎样教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编排了两篇自读课文,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目 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类似的课文,使“知”变成“行”,从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运用,进而拓展视野,获得新知识,并提高 会读能力。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 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 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造性地阅读。而自读课文的学习是 学生进行学法练习的一大阵地,我教自读课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 1.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对每一篇自读课文,都应编写自读提纲,书写在黑板上或向学生口头提出,这些提纲,既从教材出发,又考虑该单元的总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它 作为自学之引路,以免盲目自读。对这类课文的教学,我们要以朗读作为教学 的主要手段,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朗读的形式可根据需要由学 生自由读、轮流读、齐读,还可以组织小型的朗读比赛,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大意。同时,还要让学生自行划出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自行扫除文字障碍,在 朗读后扫清了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再设置问题。 2.解疑.再质疑.点拨 旧的教学程式,往往是教师理解文章之后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围绕老师 的问题回答,有时甚至只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久而久之,学生兴趣 减退,效率降低,能力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 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学生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家积极 思考、解答,教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然后 积极鼓励学生钻研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做比教师的主动提问更能锻 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巡回辅导,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针对课文 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认识的深度、广度,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简明扼要释疑, 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反思 为使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上,还应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题的解答方法。 1、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对阅读材料进行充分感知,要心平气和,带着求知明道的阅读心理去阅读。第一遍阅读时不要在个别生字、新词、难句上纠缠,读后自问:该语段写了些什么内容?再阅读第二遍,阅读要更快,较熟的内容可跳读,选读重点语段。第三遍阅读要控制好时间。总之,要通过整体阅读充分感知阅读材料,深刻理解语段内容。 2、细心揣摩文后题目,认真审清题干要求。答题要正确的理解题干要求,准确接收题目信息。要逐字逐句分析,万不可匆匆一看,便去作答。有些学生往往对自己过于自信,似乎看一眼就全部理解了题目,不逐字逐句推敲,只是凭经验思考,凭感觉做题,还把日常学习中的不良习惯带入考试。另外,有的同学平时语文基础不牢,概念把握不清,常把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说明方法弄混,以至于问东答西,张冠李戴。审清审准题干是“方向性”问题,方向错了,考试中因此失误失分者不在少数。 3、注重规范答题语言,准确严谨表述答案。语文答题对语言的要求较高,特别是表述题、阐释题。语言应准确、严谨、周密、规范、卷面整洁。不少学生在这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具体表现在:(1)用词用语不当,词不达意,心里在想的和笔头写的不一样。(2)语言过与繁琐,讲了许多无关的话。有的过与简单粗浅,省略了许多应该说的话。(3)语病太多,句子不通,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4)答题无条理,胡敛乱凑。(5)书写混乱,乱改乱划。对此,答卷应做到书写工整,成行成列,语言成句,不写错别字,对于要改的字、词、句,一律用统一的修改符号,如删除单字用双斜线,删除句子用平行线,万不能乱涂乱抹,画“黑圈”或乱“拉线”。 总之,要想使学生在阅读方面取得成绩,就必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准确答题的能力。只要学生持之以恒,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养成好的习惯,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