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物流知识点总结

企业物流知识点总结
企业物流知识点总结

1、企业物流的概念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为生产企业围绕其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本书作者认为:企业物流就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采购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的回收及再利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活动。

2、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3、采购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它是指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

4、供应是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供应方式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传统的领料制,二是配送供应的方式。

5、企业物流系统的转换是指企业的生产物流,也称为厂区物流、车间物流等,它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生产物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6、售后物流是企业物流的输出系统,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售后物流既是企业物流的终点同时又是宏观物流的始点。

7、废弃物流是指经济活动或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8、供应物流及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接口,这两种物流形态虽然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是企业生产物流向两向的延伸。

9、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一个最本质的不同之处,也是企业物流最本质的特点,即企业物流并不如同社会物流一样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 ,而主要是实现加工附加值的经济活动。10、企业物流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企业物流的运行具有极强的伴生性,往往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或一个伴生部分。

11、物料流转是企业生产物流的关键特征物料流转的手段是物料搬运。

12、企业物流管理肩负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两大任务。

13、工业生产企业种类

①供应物流突出的类型。如,采取外协方式生产的机械、汽车制造等工业便属于这种物流系统。

②生产物流突出的类型。生产冶金的工业企业。

③销售物流突出的类型。小商品、小五金。

14、我国物流有两大领域

一种存在于生产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生产的物流,主要是企业物流,是微观物流范畴;另一大种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流通的物流,即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大物流,是宏观物流范畴。

15、企业创造产品或服务中的四种价值

①形态价值、②时间价值、③空间价值、④占有价值。物流控制产品的时间和空间价值,主

要通过运输、信息流动和库存实现。

16

企业物流的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保管活动也是物流的核心。

17、产品生命周期

一般来说,新产品的引入需要高水准的物流活动和灵活性,以适应物流量的迅速变化;在生

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和饱和成熟阶段,物流活动的重点会转移到服务与成本的合理化上;而在

完全衰退阶段,企业则需要对物流活动进行定位,是风险处于最低限度。

18、物流系统的物质基础要素

①物流设施、②物流装备、③物流工具、④信息技术及网络、⑤组织及管理。

19、企业物流管理的总原则:物流合理化。

所谓物流合理化,就是对物流设备配置和物流活动组织进行调整改进,以实现物流系统整体

优化的过程。

物流合理化的一个基本的思想就是均衡”的思想。从物流总成本的角度权衡得失。

20、企业战略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公司级战略、事业部级战略和职能级战略。

企业物流战略属于职能级战略

21、战略目标:降低陈本、减少资本和改进服务。

22、企业物流战略层次

①全局性战略(用户服务应该成为物流管理的最终目标,即全局性战略目标)。②结构性战略。③功能性战略(物料管理、仓库管理和运输管理)。④基础性战略。

23、基于时间的物流战略是指在适当的时间完成一定的作业,以减少物流总成本,它包括延迟战略和运输集中战略。

24、主要有两种延迟战略:生产延长(形态延迟)和物流延迟(时间延迟)。

在受延迟驱动的生产中,物流流程中节约的机会体现在以标准产品或基础产品适应广大

不同客户的独特需要。物流延迟和生产延长正好相反。进一步库存部署延迟到收到客户的订

单。生产延长集中于产品,物流延迟集中于时间。

25、实现有效的集中运输:市场区域的集中、计划发送和协同配送。

26、根据预期安排物流和根据客户反应安排物流的基本区别在于时间的确定,根据预期进行安排是传统的做法。根据客户反映的物流安排则不同,它是充分利用信息的物流战略。

27、物流运作安排

在物流服务表现、成本和灵活性之间平衡的物流系统是物流主管的首要工作。所有的物流安

排都具有两个共同的性质:首先,能促进库存管理,其次,选的设计系统是围绕现在的物流

技术水平而设计的。

这两个因素导致三个被广泛使用的运作系统的产生,即:分层系统、直接系统与灵活系统。

28、工业物流战略

即时物流战略、网络化物流战略、物流能力增加战略、物流系统再造战略。

29、传统职能管理与过程管理的区别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出,关于促进集中化发展的因素,成本控制占19%,管理控制17%,谈判

能力10%,规模经济10%。在同样的研究中,对于物流非集中化提出的主要理由有快速反应(14%)/顾客差异(10%)/需接近消费者(10%)和客户服务(8%).

30职能范围:物理业务和系统协调两大部分。

31物品一般分为三类

1)产品材料,是指直接进入产品的生产用原材料、零部件以及半成品等。

2)非产品材料又称NPR,它是指企业中不直接进入产品本身的所有物品。

3)转卖品,是指不在本企业生产制造,从而供应商处采购的有打本企业商标的成品。

32、供应过程包括采购、储存、供料等环节,涉及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

供应物流是指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所发生的实体流动。

供应物流管理,即为了保质、保量、经济、及时地供应生产经营所需各种物品,对采购、储存、供料等一系列供应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以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33、供应物品需要量的确定方法

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预测分析法、

34、供应计划的指标体系

①计划期物品需要量②计划期末物品需要量、③计划期初物品库存量、④计划期物品采购总

量、⑤季度和月份供应计划的编制。

35、供应计划执行的内容包括落实资源、控制进货、组织供应等。

供应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⑴检查的目的⑵检查的方法和内容方法:①日常检查②计划期末检查③物品核销

36、采购,及时一个商流的过程又是一个物流的过程。

37、科学采购的类型

①订货点采购、②物料需求计划采购、③供应链采购、④电子商务采购、⑤即时制采购。

38、一个完善的采购流程应满足所需物料在价格与质量、数量、区域之间的综合平衡。

39、价值分析原理和物品采购管理的原则

1)价值分析原理,包括评价其使用价值和其购买费用

2)物品采购管理原则,包括三个方面,①仅采购所必需的必要功能及相应的功能水平;

②要以最低的订购费用购买物品;③购买时不仅要考虑采购物品本身的售价,而且要考虑降低购买物品投入运营后的使用费用。

40、招标选择:当采购物品数量答、供应市场竞争激烈时,可以采用招标方法来选择供应

商。

41、协商选择:在可供单位较多、采购单位难以抉择时。当采购时间紧迫、投标单位少、供应商竞争不激烈、订购物品规格和技术条件比较复杂时,协商选择比招标方法更合适。

42、供料方式:领料和送料领料:是指车间及其他用料部门派人到仓库领取各种物品。领料对保管员永远处于被动状态,是领料人等待的时间较长。送料:是指由仓库保管员根据供料计划进度,将事先配齐的各种物品,送到生产车间和其他用料部门。

送料方式体现了供应物流管理部门为生产服务的宗旨。节省领料等待时间,保管员可以了解车间班组使用物品的情况,了解用料的规律,提高供料的计划,变得主动。

实行送料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如要有供料计划、且比较准确,要有送料工具。

43、供料方法主要有三种:定额供料、限额供料、非限额供料。凡是有消耗定额的物品,均应实行定额供料方法。

凡是暂时还没有制定消耗定额的物品,均可采用限额供料的方法。数量限额和金额限额

44、备料是供料的基础,它包括采购和配料。

45、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是指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不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和修正协议内容,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

46、生产物流: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它起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

从物流的范围角度来看,企业生产系统中物流的边界起于原材料、外购件的投入,止于成品仓库。

47、影响生产物流的主要因素

1)生产的类型。

2)生产的规模。

3)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水平。

48、物流设计的原则

1)功耗最小:物流“距离”要短,搬运“量”要小。

2)流动性原则

3)高活性指数原则

49、生产物流的特点

1)是生产工艺的一个组成部分

2)有非常强的“成本中心”的作用

3)是专业化很强的“定制”物流

4)是小规模的精益物流

5)现代物流设备

6)计算机管理

7)系统化与集成化

50、项目型生产过程的特征。物料凝固;物料投入大;产品生产周期长;一次性生产;生产的适应性强。

51、项目型生产物流管理的重点是按照项目的生产周期对每阶段所需的物料在质量、费用以及

时间进度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计划和控制。例如,造船企业。

52、单件小批生产物流的特征。复杂程度低、生产过程复杂,从而使生产物流过程复杂、管理难度大。

53、大批量生产模式下的生产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即事先必须制定科学标准一一物料消耗定额。

54、生产物流空间组织的目标是缩短物料在工艺流程中的移动距离。

55、按工艺专业形式组织生产物流。目的是为了尽量减少与距离相关的成本。

按对象专业化形式组织生产物流。优点,布置符合工艺过程,物流畅通;上下工序衔接,存放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少;生产计划简单,易于控制;可使用专用设备和机械化、自动化搬运方法。缺点:设备发生故障时会引起整个生产线中断;产品设计变化将引起布置的重大

调整;生产线速度取决于最慢的机器;维修和保养费用高。

56、系统布置设计分为四个阶段

57、MRP的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作为MRP系统核心内容的主生产计划、物料清单和库存记录之间的逻辑流程关系。

58、从至表:距离从至表、成本从至表、运输从至表。这三种表代表的优化方案分别可以实现运输距离最小化、运输成本最小化和运输次数最小化。

59、MRP系统的输入有三部分:主生产计划、产品结构文件与物料清单、库存文件。

60、MRP H有两种典型的控制原理:推动式和拉动式物流控制。基于MRP H的生产物流控制通常采用的推动式物流控制。

61、MRP H生产特点是集中控制。其物流活动的组织重点放在:

1)进度控制。

2)在制品的控制。

3)偏差的测定和处理

62、

ERP 一方面强调跨越企业边界的合作管理,从社会甚至全球的角度进行企业资源优化;另一方面更重视提高企业生产的柔性,通过前馈的物流与反馈的信息流和资金流,把客户需求

和企业内部的生产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一种

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功能网络结构模式,其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

63、ERP中的物流管理

1)分销管理。

2)库存管理。

3)采购管理。

64、JIT是一种拉动式生产物流控制方法。MRP是批量生产关系。JIT体现的是精益物流的思想。JIT是一种生产方式,但其核心是削减库存,直到零库存。

65、TOC原理就是侧重于对企业瓶颈资源的管理。瓶颈是制约整个系统产出的关键部分或环节。

66、TOC的计划与控制是通过DBR系统实现的,即“鼓(Drum )”、“缓冲器(Buffer)”、和"绳子(Rope)”系统。

1)企业物流约束的识别及合理利用(D)。识别企业的真正约束(瓶颈)是企业运行TOC 的开端,也是控制物流的关键。负荷最高的设备就是瓶颈。

2)缓冲器分为“库存缓冲”和“时间缓冲”两类。库存缓冲也就算是安全库存,用以保证非瓶颈工序出现意外时瓶颈工序的正常运行;而时间缓冲则是要求瓶颈工序所需的物料提前提交的时间,已解决由于瓶颈工序和非瓶颈工序在生产批量的差异可能造成对生产的延

误。

67、库存的控制方式

在MRP H中一般设有各级库存。JIT生产过程中一班不设在制品库存。而TOC的库存控制是

通过合理设置“时间缓冲”和“库存缓冲”来实现的。

68、物料采购与供应的方式

MRP H的采购与供应系统主要根据计划进行采购决策;JIT将采购与物料供应视为生产链的

延伸部分,即为看板管理向企业外传递需求的要求的部分。

69、F MS 物流系统主要由输送装置、交换装置、缓冲装置和存储装置等组成。

FMS中常见的输送装置:①输送带②自动小车

70、立体仓库也称为自动化仓库,由库房、堆垛机、控制计算机和物料识别装置等组成。

71、销售物流: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物流成本往往再生产企业占到全部销售额的%以上

72、售后物流服务就是属于延伸含义的产品,它是一种增值产品,能增加购买者所获得的效用。

73、售后物流的服务水平对物流系统起着制约作用。

74、售后物流的组织主要包括产品包装、产品储存、销售渠道、产品发送、信息处理这几个方面。

75、对企业的销售运输进行管理,首先要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和承运人运输在物流系统中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

运输方式的运作特征包括服务可靠性、运送速度、服务频率、服务可得性和处理后无能力。

76、提高企业销售物流中运输效率和效益的方法①实行集约化管理②减少承运人数量

77、绩效指标:财务指标、运作指标、营销指标

运作指标的内容:企业物流的反应速度、总体服务水平、库存周转率、库存准确率、采购物品质量、相对与目标的绩效情况等

78、库存周转量是企业物流中衡量库存控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满足用户需求的经济性。它将投入在库存上的资金数量与该资金的使用联系起来。

库存周转率=年销售额/ 年平均库存量库存周转越快,表明库存管理的效率越高制造业的库存周转率=销售物品金额/总库存金额

周转率越大,说明制造业经营效益越大

79、标杆管理重点应放在藏起持续改善上,标杆管理的焦点是组织的流程标杆管理的方法:竞争者标杆管理、过程标杆管理、客户标杆管理以及财务标杆管理

80、标杆管理流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需要标杆管理的过程。第二阶段:选定标杆学习伙伴。

第三阶段:搜集及分析资讯。第四阶段:评价与提高。

物流学知识点总结汇编

第一章 物流(logistics ):“物流”是指以最低的成本,按顾客的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应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以创造物质资料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及形质效用,具体包括运输、储存、装卸搬运、配送、包装加工、信息管理等构成要素。 特点: (1)具有鲜明的顾客导向。 (2)强调在物流费用和顾客服务水平之间求得平衡。 (3)物流属于一个全过程的活动。 (4)物流活动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 (5)强调了物流服务的基本功能,即空间效用、时间效用以及形质效用。商流与物流联系 (1)它们都属于流通领域,是商品流通的两种不同形式,在功能上互相补充。通常是先发生商流后发生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2)它们都是从供应者到需求者的流动,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和归宿。商流与物流区别 (1)流动的实体不同:物流是物质的实体流动,商流是物质的社会实体的流动。 (2)功能不同:物流创造物质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质效用,而商流创造物质的所有权效用。(3)物流与商流又是相互独立的,存在商流与物流分离的现象 分类: 1 按物流研究范围的大小,物流可分为宏观物流、中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 按物流活动在企业中的地位角度进行分类,物流可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及废弃物物流等。 3 按物流作业执行者的角度分,可以分为企业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 物流活动发生主体的角度分,可以分为工业企业物流、商业企业物流(包括批发企业物流、零售企业物流等)、非盈利组织物流(包括医院、社会团体、学校、军事等单位物流)及废品回收企业物流等。 现代物流管理对企业的作用 (1)物流的服务价值:物流可以提供良好的服务,这种服务有利于参与市场竞争,有利于树立企业和品牌的形象,有利于和服务对象结成长期的、稳定的、战略性合作伙伴,这对企业长远的、战略性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降低成本价值:物流合理化有大幅度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的作用,对改善我国经济运行的环境,降低和解决企业的资金困难有重要作用。 (3)实现快速反应(4)改善企业管理水平 现代物流管理对国民经济的作用 (1)降低物流费用的消耗(2)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 (3)发展、壮大新兴的产业部门 第二章 运输的概念:运输是人和物的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运输的地位 (1)运输是物流的主要功能要素之一 (2)可以创造“场所效用”,相当于通过运输提高了物的使用价值 (3)是“第三利润源”的主要构成运输合理化的有效措施 (1)合理设计运输网络(2)选择合理的运输方式 (3)提高运输工具的装载率(4)开展联合运输 (5)开展流通加工(6)推进共同运输(7)充分利用社会化运输力量 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1)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 (2)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实验心理学》(朱滢版)超详细知识点及重点笔记.

第一章实验方法 第一节各种变量 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 1 、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 、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 、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 、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 、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 、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 、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 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

现代物流学自考重点必背

2018年《现代物流学》重点 第一章概述 1.物流的概念经历了三个阶段: 1)物流概念的孕育与萌芽: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 2)分销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 3)现代物流学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现代; 2.现代物流主要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电子化2)网络化3)社会化4)集约化5)系统化6)国际化 3.物流的作用:1)物流贯穿商品生产流通全过程; 2)物流有助于降低成本,提升用户价值; 3)提升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4)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物流系统的特点: 1)目的性2)整体性(特点中最重要的)3)协调性4)专业性5)先进性与开放性5.物流管理的发展历程: 1)物流功能个别管理阶段; 2)物流功能的系统化管理阶段; 3)物流管理领域扩大阶段; 4)企业内物流一体化管理阶段; 5)供应链物流管理阶段; 6.物流管理的基本内容: 1)物流作业管理2)物流战略管理3)物流成本管理 4)物流服务管理5)物流人力资源管理6)供应链管理 7.物流管理的原则: 1)总体上,坚持物流合理化原则,兼顾成本与服务,合理配置,实现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 2)宏观上,完善支撑要素建设,配合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规划和指导; 3)微观上,不仅要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优化,还应该实现服务的专业化与增值化; 4)服务上,遵循7R原则,即适合的数量、质量、时间、地点、商品、价格、优良的印象)8.物流标准化的特点: 1)复杂性2)固有性3)科学性4)民主性5)经济性(特点中的重点)6)国际性

9.物流标准化的意义:以前曾出过案例分析题 物流标准化对于提高物流作业标准,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保证物流质量,减少物流环节,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 1)物流标准化能够实现物流各环节衔接的一致性,加快流通速度; 2)物流标准化是实施物流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手段; 3)物流标准化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 4)物流标准化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推动物流技术的发展; 5)物流标准化便于同外界系统的连接; 6)物流标准化是加快物流系统建设的捷径; 10.物流标准化的内容:物流系统标准化、物流作业标准化、管理组织工作标准化; 第二章仓库与库存管理 11.仓库的功能: 1)储存与保管2)调节供需平衡3)调节货物运输能力4)配送与流通加工 12.仓库的分类: 1)按用途分: a. 自用仓库;b.营业仓库;c.公用仓库; 2)根据保管形态分:a. 普通仓库;b.保温仓库;c.特种仓库;d.水上仓库; 3)根据建筑形态分:a. 按建筑构造分:平房仓库、多层仓库、高层仓库、地下仓库等 b.根据建筑材料分:钢筋混凝土、混凝土预制板、木制建筑、钢骨架建筑仓库 4)根据功能及其分:a. 储存仓库 b. 流通仓库;c. 配送中心;d. 保税仓库; 13.仓库管理原则: 1)质量第一;2)预防为主;3)讲究科学;4)提高效率;5)确保安全 14.库存的分类: 1)按其在生产加工与配送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分:原材料库存、在制品库存、产成品库存; 2)按经营过程的角度分类: a)经常库存; b)在途库存:是指处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上的库存,即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不能被使用,但是它仍然是 库存的一部分; c)安全库存:指为了预防不确定性因素(短时间内的大批订单、交货期延长)而准备的库存; d)投机库存:是指为了满足正常需求之外的某种需求而准备的库存; e)季节性库存;f) 促销库存g) 呆滞库存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课稿

实验心理学重点名词及解释 注:完全自己总结 如果你4月份要参加实验的考试 那么 下一份,打印出来吧 平时多看几眼,总会有些帮助的 是吧? 本人希望与更多的心理学朋友多交流 lxguai@https://www.360docs.net/doc/d85421737.html, 第一章实验方法 1.主试: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发了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2.被试: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3.自变量:即刺激变量,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4.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5.信度:即因变量的可靠性,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结果 6.效度:即因变量的有效性,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因素造成 7.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 并没有什么差别时,而实验出现高限效应 8.自变量的混淆: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控制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9.组间设计:把数目相同的被试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的自变量上,即把被试分 组,各组间结果对比 10.组内设计:使每个被试轮流分配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不同自变量上,即被试不变,先 后做不同几组测试,然后对比前后的结果,上组对下组有影响 11.匹配被试:对全部被试进行预备测验,测验的性质与正式实验的性质是类似的,或是说 相关的,然后按测验成绩均匀地形成组 12.完全平衡法:把所有可能的顺序都排出来进行实验 13.拉丁方方法:保证每个自变量都同等地出现在实验顺序的每一个位置 14.实验者效应:在实验过程中,若主试对被试的正确反应流露出赞许的神情或是对错误的 反应表示不快,这些主试的态度,是对实验的负面影响,要防止实验者效应 15.因素设计:关于两个或多个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将实验中每一变量的各个水平都结合 起来进行实验 16.自然观察法:在自然情影中对行为所作的仔细观察,观察者必须为局外人不得干预实验 17.调查法:为确定人们对甘一特殊问题的感受,作用是澄清事实,招除充行的不实传闻 18.相关方法:可能为正可能为负,相关并不必然是原因 19.个案法:又称个案历史技术,对某一特殊人物的深入研究,强调个别差别 20.档案法:使用现有的资料去验证新的假设 第二章心理物理学方法

物流基础知识介绍

物流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组成。 4、在内容上,可以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方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6R和ECR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标准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方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可以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ABC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利用率共7种方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能标准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可以分成单件货物装卸、散装货物装和集装货物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能有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大功能。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一般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标准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当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具体地说,他又包括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部门物流三种形式。 3、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4、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6、仓储管理: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7、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8、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9、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10、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复习要点整理版

第一章、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导论 1、现代物流的概念 所谓现代物流是指为了实现客户满意和挖掘“第三方利润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需求预测、为用户服务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经济有效地将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由生产地送到消费地的所有流通活动。 2、物流的分类 按照物流涉及的领域分类:宏观物流、微观物流 按照物流在供应链中的作用分类: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 按照物流活动的地域范围分类:地区物流、国内物流、国际物流 按照物流系统性质分类: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按照从事物流主体分类: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 其他物流种类:绿色物流、虚拟物流、军事物流和定制物流 3、物流的作用 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 物流是保障生产过程不断进行的前提 物流是保证商流顺畅进行的物质基础 物流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要因素 物流是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理念的根本保证 4、物流的功能 物流的基本功能:运输功能、保管功能、包装功能、装卸搬运功能、流通加工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 物流的增值功能能:增加便利性服务、加快反映速度的服务、降低成本的服务、延伸服务 5、现代物流的观念和理念 物流系统化观念 现代物流的“7R”理论(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条件下,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方式和合适的成本提供给合适的消费者) “黑大陆”、“冰山”、“第三利润元”理论 “效益背反”说 “成本中心”说 “利润中心”说 “服务中心”说 “企业战略”说 “商物分离”说 6、电子商务物流的概念 电子商务物流就是在电子商务的条件下,依靠计数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电子商务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7、电子商务物流的特征 物流信息化 物流自动化 物流网络化 物流智能化 物流柔性化 8、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 电子商务将改变人们传统的物流观念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的运作方式 电子商务将改变物流企业的经营形态 电子商务将促进物流基础设施的改善和物流技术与物流管理水平的提高 9、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物流是电子商务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心理学重点(来自2008级辅修班)

注:最近找到一个中文的‘实验心理学重点.doc'文档,这个文档来自2008级辅修实验心理学课堂,可能是某个同学或任课老师自己总结出来的提纲,我把它上传到2009辅修班的共享文件夹,供大家参考。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我的ppt文件中都有(会随着课程的深入逐步讲到),没有的东西不要求掌握,期末考试也不会考(期末考试的范围不出我的ppt文件)。 另,除了主要教科书外,本课程中文参考书可以选择: 舒华、张学民、韩在柱《实验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首选) 张学民、舒华《实验心理学纲要》 朱莹《实验心理学》2000版本 范老师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3. 因变量的观测

企业物流管理核心知识点

1、物流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在起始地与消费地之间有效且有效率的正向与反向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规划、执行与控制,目的是满足顾客需求。 2、物流“衔接黑洞” 衔接黑洞是指在物流诸环节中,货物到达不同经济体之间的交接点或停顿点后没有人关注他们在何时应该运往何地。“衔接黑洞”地带往往造成物品停留时间的不确定,增加了库存成本,如果有一个人能够适时知晓货物经过的所有地点和时间,愿意且有能力掌控节奏,“衔接黑洞”现象就不会出现。 3、物流重复与迂回物流 “物流重复”常见的现象是随着物品所有权的转移,物品的储存位置也从买房仓库转移到买方仓库中,物品从真正进入到制造环节或销售环节之前分别在两个仓库停留,买卖双方都要设置仓库,且都要达到足够的容量,这会增加装卸、仓储、和包装费,这些物流成本最终都要加到销售价格上,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效益背反原理 物流诸多活动之间的成本和收益上,存在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仓储成本与运输成本、库存资金成本与缺货成本,存货成本与订货成本。 5、物流集成的目标 1)、物流集成的低级阶段(最低程度) 有一个人有权力组合核心物流活动并能够掌控物流的节奏。2)、中级阶段(中级程度) 物流的核心活动甚至部分外围活动都被整合在一个实体组 织内,如一些大型企业的物流事业部、物流公司等。 3)高级阶段(高级程度) 一个组织有能力使用自己的和社会的物流网络借助于现代 通讯技术,随时构建物流系统并控制它。 6、物流集成者的主导地位 有能力实施集成的组织将会成为一个物流系统的集成者,被集成到物流系统充当要素的组织就是被集成者。集成者通过利益分配机制享有被集成者所拥有的物流要素的使用权和协调权。7、网络溢出效益的获得者 谁先想到将物流要素整合在一个系统中,更重要的是谁有能力操作物流要素的整合。(一个组织内——物流要素的上一级管理层;数个组织之间——核心企业) 8、企业物流集成 物流元活动在企业内部的整合,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和废弃物物流。 集成:物流要素集成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物流系统中的活动要素、信息要素、空间要素及物品要素等进行统一规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阅读指南:(由于涉及排版问题,如需打印请删除该部分) 1、你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什么是绝望。 2、个别知识点做了简化,一方面确实需要简化,一方面不知道要怎么考。 3、涉及计算的知识点还请仔细阅读课本复习例题。 4、知识点如有遗漏,或知识点内容仍不全面,或内容有误,请及时反馈给我修正和补充。第一章 1、(名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2、(名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传统企业各部门之间,特定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调活动,其目的是改善个别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长期的经营绩效。 营销主要负责市场调查、促销、销售队伍管理和产品组合,创造产品的“占有”价值。 生产/运作则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主要职责包括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位设计、产能计划、维修保养作业要求和标准。 物流关注的是那些赋予产品或服务时间和空间价值的活动。 边缘活动是由于人为地将企业活动分割给若干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要实现部门间协调,需要建立促进部门间合作的机制和鼓励措施 第二章 5、(简答)物流战略的目标: ①降低成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将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 ②减少资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 ③改进服务:战略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6、(简答)物流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物流决策三角形): ①库存决策战略: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②设施选址战略:设施的数量、规模和位置,指定各存储点的供货点,将需求分派给各存储点或供货点,自营仓储/公共仓储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现代物流管理考试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4*3’) 1.(P2)物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P31)物流战略:物流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竞争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采取的竞争行动与物流业务的方法,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并支持企业战略所需的与“物”相关的,包括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废弃物、一般供应用品及专业服务的控制系统的计划、组织、执行和控制的谋划和方略。 3.(P59)物流系统:崔介何认为:物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由所需位移的物资与包装设备、搬运装卸机械、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人员和通信联系等若干相互制约的动态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4.(P133)仓储管理:仓储管理简单来说就是对仓库及仓库内的物质所进行的管理,是仓储机构为了充分利用所具有的仓储资源,提供更高效的仓储服务所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过程。 5.(P147)包装: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包装定义为: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6.(P157)装卸搬运: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与位置为主要内容的活动。装卸搬运包括装卸和搬运两部分,装卸是物品在指定地点以人力或机械装入或卸下运输设备,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对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7.(P171)配送: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配送定义为:在经济合理区域范围内,根据用户要求,对物品进行拣选、加工、包装、分割、组配等作业,并按时送达指定地点的物流活动。 8.(P203)流通加工: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将流通加工定义为: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声场领域向销售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物流效率、方便用户、促进销售和维护产品质量,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再加工。 二、单选(10*1’) 1.条形码的作用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心理学重点 实验设计是重点 1.实验的含义 从观察发展的历史看来,实验实质上就是一种观察。只不过和自然观察不同,它是一种人为操纵和控制现象发生条件下的观察,能说明因果性关系。所以一般将广义的观察包括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而狭义的观察特指自然观察。 实验研究(操纵和控制) 非实验研究(自变量,因变量,额外变量的定义) 2.自变量的操纵 (1)如何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依次取一些不同的点,然后观察在这些不同值的条件下,相应的因变量的值有没有差异。如果有差异就说明因变量是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即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如果没有差异就说明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没有影响。当然前提是对其它有关变量进行控制。 上述在自变量取值范围内的一些不同的点就是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实验研究中在确定自变量之后,就应该进一步确定自变量的水平了。 (2)自变量水平的确定问题 自变量的水平可以是性质上的差别,也可以是数量程度上的差别。自变量至少有两个水平,以便研究者操纵自变量的变化。 如果实验者因特定的目的而选取自变量的几个特定的水平,这时候称之为固定水平。如果实验者因一般的目的而随机抽取自变量的一些水平,这时候称之为随机水平。心理学研究中大部分是前者。即使探讨自变量和因变量一般关系的时候,心理学家也通常采用固定水平的方法。所以实际上心理学研究中,水平的选取基本上都是由实验者特定选取。 自变量的水平选取一般都是参考前人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研究目的来确定。如果没有资料,还应该通过预实验来确定。 (3)自变量的操作性定义 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是比较具体的,可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比如一些刺激变量。但有些研究中自变量的定义却是比较抽象的,不能直接观察和测量。对于前者,我们可以方便的确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对于后者则比较困难。所以有必要对后者进行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就是将抽象的定义转化为可直接观察、测量的特征的过程。 因变量的观测 (1)因变量指标的确定 实验研究探讨自变量不同水平下,因变量观测值之间是否有差异。因此,和自变量一样,对于某些比较抽象的因变量,也需要进行操作性定义,即用可观察和测量的行为特征来界定因变量。而因变量的这种操作性的定义也就是因变量的指标。 a指标的可靠性 因变量的指标应该是可靠的,即在不同场合和时间重复测试的条件下,观测值能够比较稳定和一致。如果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有时在因变量指标上得分高,有时得分低,那么这个指标就是不可靠的。 b指标的有效性 如果所选取的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该因变量的理论内涵或构想,那么就称该指标是有效的。这一点是与操作性定义的过程密切相关。 c指标的敏感性 因变量的指标不能太难或太容易,否则就会对自变量的变化不敏感。 天花板效应(ceiling effect)

物流知识点整理(word文档物超所值)

物流管理 第一章 (1)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商务分离:流通中两个组成部分商业流通和实物流通各自按照自己的规律和渠道独立运动。 物流概念的产生: 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和Logistics并存 特点:一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 二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 三是意见不统一,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 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Physical Distribution 特点:一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 Distribution 的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 二是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 三是随着物流概念的认识深化,非分销领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的物流概念逐渐强化起来。

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在):Logistics 特点: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 这个阶段的Logistics,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组织(包括企业、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2)物流的基本特征: 1、物流过程一体化 2、物流技术专业化 3、物流管理信息化 4、物流活动社会化 5、物流活动国际化 (3)物流的价值: 物流创造时间效用 (1)缩短时间 (2)弥补时间差 (3)延长时间差 物流创造空间效用 (1)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入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2)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入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 (3)在低价值地生产流入高价值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物流创造形质效用(加工附加价值)

大学物流经济地理知识点

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简答 1-8-2学科性质:物流经济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自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等多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它同许多相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相互补充和借鉴,因而具有综合性特征。 1-8-3核心内容:生产的地域系统布局,在部门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集合经济发展特点,吸收其他学科成果,用全新的物流经济理论,对其研究内容进行改革与创新,即创建了物流经济地理学。 1-8-5文件明确发展物流业P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第一次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其理论依据是,现代物流业是跨经济领域,跨部门、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虽然有不少是可以和其他经济领域、其他产业有一定差异和区别的“个性”领域,但是更多的是“共性”或者“通性”的领域。 1-8-6产业特点P8 ①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②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 ③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 1-8-7物流业发展的重点P9 ①加强中心城市物流基础设施和管理系统的建设 ②加快物流企业改革步伐,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要求,组建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大型物流企业 ③加快物流信息系统和标准化的建设④加强有关政策的研究

经济渊源:①各类生产部门和企业所需要的空间条件上的差异性 ②地域空间上的各特定地区所具备的空间条件的差异性 ①统一计划原则 ②合理利用资源原则 经济原则 ③减少不合理运输原则 ④发展生产地域分工原则 ⑤尽可能地平衡发展原则 政治原则 ⑥缩小城乡差别原则 ⑦巩固国防原则 2-6-3中国生产力布局的重心演变经历4个阶段P23 以协调沿海与内地关系为主线, 以争取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速 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度、宏观效益为目标,生产力 布局大幅度向东部地区倾斜 建设为中心,以备战和建设战略后方 施内陆地区 为基调,以工业布局为主体的生产力 发展战略 布局跳跃式向西推进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考研实验心理学知识点(6) 第六章知觉 知觉的定义 知觉(perception):是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官时产生的;是指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是人类认知活动过程的开端。 一、知觉的基本问题 知觉不仅是对到达大脑特定区域的感觉系统中神经冲动的简单传递,而且也包括对外部刺激的内部表征和意识。 知觉是从到达我们感受器官的刺激中抽取意义的过程。在这一点上,我们把知觉看作是问题解决的过程。 (一)直接和间接知觉 直接知觉,以Gibson为代表,把知觉看作是从环境中提取相关信息的直接过程。 间接知觉,以Gregory为代表,认为知觉是较为活跃的和主动的过程,是当前呈现的外部刺激和大脑中已经存在的对外部世界的内部表征两者之间的匹配过程。 在当代认知心理学中,间接加工过程具体体现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对立的过程。 自下而上过程(又称数据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是从组成图形或事物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成分开始的。 自上而下过程(又称概念驱动过程)认为,知觉加工中较高级的、整体的和抽象的水平影响低级的操作和运行。 (二)意识和知觉 知觉过程中关于意识的关键问题是:对感觉经验赋予意义的过程是否是在自动地、没有言语意识参与下进行的? 对于盲视的研究为意识和知觉的关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 盲视研究中最著名的神经心理学病例是对DB所做的研究。 二、知觉组织的高级过程 (一)图形与背景(知觉的对象性) 图形具有iexcl;事物iexcl;±的特性,边界形成轮廓。 图形看起来离观察者较近,在背景的前面。 图形看来更明显、更好记忆、更具深刻性。 对图形和背景的区分是知觉组织的最基本的环节。 (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理论(知觉的整体性) 格式塔心理学的组织原则:接近性(proximityornearness)相似性(similarity)连续性(goodcontinuation)共同性(commonfate)对称性(symmetry)封闭性(closure)组织作用的测量 (三)形状知觉的拓扑学研究 拓扑学研究的是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和关系。 所谓拓扑变换是一对一的连续变换。在拓扑变换下图形保持不变的性质被称为拓扑性质。

企业物流知识点总结

1、企业物流的概念 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为生产企业围绕其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本书作者认为:企业物流就是生产和流通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采购供应、生产、销售以及废弃的回收及再利用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以及废弃物物流等活动。 2、供应物流是指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料时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 3、采购是供应物流与社会物流的衔接点。它是指根据企业生产计划所要求的供应计划制订采购计划并进行原材料外购的作业。 4、供应是供应物流与生产物流的衔接点。供应方式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传统的领料制,二是配送供应的方式。 5、企业物流系统的转换是指企业的生产物流,也称为厂区物流、车间物流等,它是企业物流的核心部分。生产物流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所进行的物流活动。 6、售后物流是企业物流的输出系统,是指企业在出售商品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流活动。售后物流既是企业物流的终点同时又是宏观物流的始点。 7、废弃物流是指经济活动或生活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的物流活动。 8、供应物流及销售物流是企业物流与社会物流的接口,这两种物流形态虽然是为企业经营服务的,是企业生产物流向两向的延伸。 9、社会物流与企业物流的一个最本质的不同之处,也是企业物流最本质的特点,即企业物流并不如同社会物流一样是“实现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而主要是实现加工附加值的经济活动。 10、企业物流是一种工艺过程性物流。企业物流的运行具有极强的伴生性,往往是生产过程中的一个组成或一个伴生部分。 11、物料流转是企业生产物流的关键特征 物料流转的手段是物料搬运。 12、企业物流管理肩负着“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和“提高服务水平”两大任务。 13、工业生产企业种类 ①供应物流突出的类型。如,采取外协方式生产的机械、汽车制造等工业便属于这种物流系统。 ②生产物流突出的类型。生产冶金的工业企业。 ③销售物流突出的类型。小商品、小五金。 14、我国物流有两大领域 一种存在于生产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生产的物流,主要是企业物流,是微观物流范畴;另一大种是存在于流通领域的物流,或称为面向流通的物流,即通常所说的社会物流、大物流,是宏观物流范畴。 15、企业创造产品或服务中的四种价值 ①形态价值、②时间价值、③空间价值、④占有价值。物流控制产品的时间和空间价值,主要通过运输、信息流动和库存实现。 16 企业物流的功能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配送、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运输是物流的核心。保管活动也是物流的核心。

物流基础知识点归纳

物流基础知识点归纳 1.物流的定义;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采购物流,即将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从供应商处采购并运回厂内;采购物流还包括从销售点回收或采购产品包装用的容器,以及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的回收物流。 3.生产物流,即将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收入仓库并加以妥善保管,在生产需要时及时出库送到生产现场,将工厂生产的商品运到物流中心,厂内或其他工厂的仓库入库;物流中心和工厂的仓库对商品进行必要的运输包装和流通加工等。 4.销售物流,即将生产的商品从工厂,物流中心或外单位的仓库送到批发商,零售商或销售者手中的运输或配送,包括将生产的商品送到外单位仓库的运输和配送。 5.物流中心的定义;从事物流活动的具有完善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6.配送中心的定义;从事配送业务且具有完善信息网络的场所或组织。 7.配送的基本模式;定时配送,准时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共同配送。 8.配送中心的基本功能;集散功能,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分拣功能,衔接功能,流通加工功能 9.物流服务的定义;为满足客户需求所实施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产生的结果。

10.物流成本分析是进行物流成本决策与控制的基础,主要包括物流成本核算和物流成本分析 11.物流成本控制是根据计划目标,对成本发生和形成过程以及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和条件施加主动的影响,以保证实现物流成本计划的一种方法。 12.物流信息管理是指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职能对物流信息进行收集,检索,研究,报道,交流和提供服务的过程,并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基本要素达到物流管理的总体目标的活动。 13.物流信息管理的主要内容;信息政策的制定,信息规划,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服务与应用。 14.物流标准化是指物流组织或行业以物流系统与物流业务为对象,专门针对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而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技术和工作业务流程的标准,并以此标准提出物流系统的配合性要求,从而达到统一实现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运作的过程。 15.包装的定义;为在物流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得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 16.包装的功能;保护功能(这是包装的基本功能),便利功能,促销功能。 17.物流包装的分类 1.()按包装目的分类;运输包装,销售包装。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及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考公式概念总结 一、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 平均速度的方向即为运动方向 v -平均速度 国际单位:米每秒m/s 常用单位:千米每时 km/h 换算关系 1m/s=3.6km/h (2) (3)加速度t v v t v a 0 t -= ??= 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也叫速度的变化率 {以Vo 为正方向,a 与Vo 同向(做加速运动)a>0;反向(做减速运动)则a<0} 注: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0v ):m/s ; 加速度(a):m/s 2; 末速度(t v ):m/s ; 时间(t):秒(s); 位移(x):米(m ); 路程(s):米(m ); 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 质量 时间 对应三个基本单位:m kg s (3) 基本规律: 速度公式 at v v t +=0 位移公式 2012 x t at v =+ 几个重要推论: (1)ax v v t 22 02=- (o v 初速度,t v 末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比如刹车):a 为负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3) AB 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 =022t t V V x V t +== 2 s V = 注意 公式在什么条件下用比较好(在什么条件不知或不需要知道或者也用不到时,该用哪个公式) (at V V t +=0 不涉及到X ) (202 1 X at t V += 不需要求t V ) (X 2202a V V t =- 不涉及到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1、在实验心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有费希纳、冯特和艾宾浩斯。 2、费希纳的贡献:(1)联系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费希纳定律(2)心理现象的定量研究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这三种针对的都只是感觉) 费希纳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一方面,他关于感觉测量的思想被后人进一步深化:对各种心理现象都试图进行科学量化研究,并用数字形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从费希纳阈限思想的不足和缺陷出发,后人发展出了新的心理物理方法——信号检测论。 3、冯特的贡献:(1)冯特倡导用心理现象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反对把神学和哲学上的灵魂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为心理学的独立开辟了道路(2)冯特提出必须用试验方法研究心理学,并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对心理现象进行量化的科学研究,从而创立了实验心理学这门新学科,使心理学真正地走进了科学殿堂。(3)冯特的伟大之处还在于运用莱比锡大学的心理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学生,撒遍心理学国际性发展的种子。 冯特的影响:他的研究实践和大量著述宣告了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搭建了实验心理学这座大厦的框架。 4、艾宾浩斯的贡献:(1)证明了试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高级心理过程(2)从根本上变革了实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3)为实验心理学提供了新的变量测量方法,解决了高级心理过程的量化问题(4)通过实验研究,建立了第一个和高级心理过程有关的函数关系---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的影响:(1)诱使后背心理学家们不断尝试将实验法应用于各种心理现象(2)他采用的人工条件下实验研究的方法,成为此后所有实验心理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保证了实验心理学结论的客观性(3)仅从记忆研究这一点来说,艾宾浩斯对现代实验心理学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5、科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6、非科学方法的特点:听信权威之言、注意凝聚、先验 7、科学方法的特点:强调系统的经验观察、能够自我校正、 8、实验室实验的优势:实验室情景比真实生活更可靠、实验室情景得出的结果更具说服力、不会直接将实验室结论无限推广到真实生活中去。 9、科学的原则:系统的经验原则、可重复原则、可证为原则、俭省原则 8、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和实验法 9、怎样理解观察法是听自然演讲实验法还是向自然发问? 10、研究人类被试的伦理原则:保障被试的知情同意权、保障被试退出的自由、保护被试免遭伤害、保密原则。 11、实验心理学的一般伦理:在进行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研究者自始至终都应该奉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审慎的工作作风。 12、实验心理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确定课题、选择被试、确定实验控制(因素型、函数型)、数据整合和撰写研究报告。 13、怎么选择课题:实际需要、理论需要、个人经验、前人研究与文献资料 14、构成实验的三大要素:假设、变量、控制 15、自变量包括:作业变量、环境变量、被试变量 16、对自变量的操纵:下操作定义、确定自变量的各个水平(2*2表示有两个自变量,每一个包含两个水平) 17、因变量要是客观的、量化的、有效的 18、实验心理学中的典型额外变量:实验者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皮革马利翁效应)、要求特征(霍桑效应、安慰剂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