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建筑设计措施设计说明

某学校建筑设计措施设计说明
某学校建筑设计措施设计说明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总论:

一、工程背景:

大力发展南宁市职业技术教育是南宁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宁市贯彻全国、全区、全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2006年~2018年,是南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也是南宁市实现现代化的奠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的构建,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要有新思路,教育改革要有新突破,教育工作要有新举措。为进一步实现南宁市教育跨越式发展,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南府发[2006]60号)、《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及“十一五”规划,南宁市教育局在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南宁二中、三中、宾阳中学和市一职校、六职校、横县职校快速发展,使其成为立足首府、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全国一流名校”。

二、建设单位简介:

学校现有十五个专业,骨干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文秘、制冷空调、电子商务等。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做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出发,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由于面向市场办特色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奋战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为振兴南宁和广西的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设计依据:

1、关于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立项的批复<南发改社会[2008]106号

2、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工程建议书

3、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委托书和设计要求。

4、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地形图

5、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总平面方案审核意见

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宿建设标准》编制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8、《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

四、设计规模: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规划总用地为300亩,建设总面积为70027.0㎡。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已取得土地证的建设用地约140.7亩,二期后续计划征地160亩,手续正在办理中,有关部门设想与一期接壤。建成后符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规定:生均

建筑面积均20㎡,生均占地50㎡,可容纳全日制学生规模3300人。

仙葫校区分两期建设,本工程为一期工程,总用地面积93774.75㎡<140.7亩),实际用地面积85190.48㎡<127.95亩)。有关部门要求在一期规划设计中应能完整配备好教案相关内容,既使在二期相关土地未定的情况下仍能独立使用,不能影响教案的正常进行,为此,一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教案楼、图书综合楼、实习实训楼、行政办公楼、食堂、学生公寓、教案管理用房、附属用房、400M田径及风雨操场,总建筑面积43400.0㎡,层数为六层以下。一期工程可容纳1600名学生在校学习和食宿,40个班的教案<40人/班)。

五、场地概述:

1、该工程位于南宁市仙葫开发区,东临五合大道<路幅宽55M),面向邕江。沿五合大道另规划20M宽为城市公共绿化带。用地北、南、西面均为小丘陵。在用地范围内南望青秀区办公楼,北眺五合大学城,景观条件优越。

2、用地均为低山丘陵地形,为邕江水岸高级阶地,山顶标高为118.1~119.2,山底与道路相接标高约为84.7~85.8,最大高差约33.4M,最大坡度约12.6%。山体高低走势为东低西高,南北走向平缓,最大坡度1.5%。

3、用地范围内无大树、古树、名木、文物古迹,场地表面无岩溶地裂缝,场地内无河流通过。

4、一期用地四周仅东面已有的五合大道,其余四周暂无规划路网衔接,有关部门正在委托规划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目前五合大道已有多路公交车通达,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如水、电、通讯)和绿化配套完善,便于建设。

5、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本工程为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6、人防:人防易地建设。

7、气象条件

风:南宁市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及东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夏季平均风速为 1.9m/s,冬季平均风速为 1.7m/s,30年一遇最大风速23.7m/s。

气温:南宁属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为40.4℃<1958年5月9日),极端最低气温为-2.1℃<1955年1月12日)。最冷月平均气温2.8℃,最热月平均气温28.3℃。冬季采暖室外计算温度7℃,夏季通风室外计算温度32℃。南宁无冻结土。

降雨量:南宁年平均降雨量1307毫M,年最大降雨量1970.6毫M<1982年),年最少降雨量952.9毫M<1909年),日最大降雨量198.6毫M,年雷暴日数90.30日。南宁无积雪。

日照情况:南宁市阳光充足,日照充分,全年平均日照数时数为1827时,日照百分率为41%。

建筑专业方案说明:

一、规划目标:

作为职业技术学校,既具有普通高级中学类学校建筑的通用要求,又具有职业技术教育综合实践基地的特点,即在功能上要考虑大量的动手实习、实践场所要求。具体体现如下:

1、以人为本的原则:规划建设中应充分考虑适合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特点。

2、学校文化原则:体现职校的文化特征,创造亲切、和谐、现代化的校园氛围。

3、尊重自然现状。将规划内容与现状地形地貌有机结合,利用地形的聚合空间,创造一个充满尺度、宜人、自然和谐的校园环境,最大限度保留自然地貌。

4、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布局力求形成具有强性的组织结构模式,既考虑一、二期结合,也考虑二期还未落实的前提下,一期能独立使用的要求,并为学校远期发展留有空间。

5、由于二期还在办理手续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建议二期用地最好与一期相邻,路网结构易于衔接,也为学校的远期发展留下空间。

二、总平布局:

1、本规划方案从功能出发,一条东西向景观轴将教案、运动、生活三大功能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沿五合大道依次展开。景观轴北面依次为行政办公楼、教案管理用房、学生公寓、食堂、田径场、风雨操场;南面分别为实习实训楼、教案楼,景观轴正对的建筑为图书综合楼。

2、主要人流从五合大道进出,通过门前半圆形广场引导到各栋建筑中,整个建筑群沿用地边界分布,自然围合成较大的绿化庭院,在内部形成具有聚落特征的生活场所。

三、功能分区:

1、功能分区:教案区<行政办公楼、实习实训楼、教案楼、图书综合楼)、宿舍区<学生公寓、教案管理用房、食堂)、运动区<田径场、风雨操场)三大功能,以南至北布置。

2、动静分区:实习实训楼、行政办公楼、风雨操场沿五合大道布置,其它建筑远离五合大道,力求避免噪声影响最小。

四、交通组织:

1、车行:在研究用地现状高差较大的基础上,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交通干扰和减少道路面积。交通流线设计简单明了,主要道路7.5M宽,顺着地势布置,使校园各主要功能分区得到紧密联系,与用地西北面7.0M宽消防车道形成“之”字形分布。

2、人行:顺着地势与景观走向分布,蜿蜒错落,路幅宽3M,通过与景观结合将各栋建筑串联。

3、道路横断面采用两块板形式,同时考虑南宁炎热的气候条件,道路两侧种植乔木,增加绿化的容量,以创造更佳的道路荫蔽效果。

4、道路分布顺应地形走向,作“之”字型设计,纵坡控制在8%以内,尽量减少土方填挖方量,同时对道路护坡、挡土墙进行生态化建设,做到经济合理、安全、美观。

五、绿化景观:

力求保留和营造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环境氛围,创造一种自然的山水人文和谐共生的景观理念。

规划布置原则:

1、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地貌、资源,塑造生态的校园风貌。

2、建立多层次的点、线、面结合的绿化景观系统。

3、绿地与步行系统紧密结合,创造宜人的步行休憩环境和步移景异的绿地景观。化,既减少了土方量,又能形成层叠丰富的校园景观,形成特色。

七、节能规划:

1、基地地势高差起伏较大,规划设计利用级级退台的台地,形成校园的山林气候,并在中心设置中心花园。绿化运用点、线、面结合的手法,既创

九、建筑单体方案:

校园的总体建筑风格采用了简洁、明快、现代风格为主,细部处理上充分考虑了南宁地区的气候和地域特点,采用现代的建筑语言加以诠释;建筑色彩以浅色为基调,各栋建筑单体通过不同的元素或母题,重复运用,来统一整个校园的建筑风格,从而形成整体的风格或特色,达到通透轻盈、宁静淡雅、和谐时尚,符合亚热带地区的建筑风格和当代校园建筑的性格特征。

1、行政办公楼:

位于校门前半圆形广场内,紧邻校园主入口,对内对外联络便捷。是学校未来进行学术活动和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它与实习实训楼共同围合而成半圆型入口广场,构成五合大道方向最重要的城市景观。

2、实习实训楼:

位于东南侧,紧邻校园主入口。由一栋四层和一栋五层建筑组成,实习实训楼室内按照标准教室布置,在满足消防、日照、采光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加大各项尺寸,以满足未来多种教案、实训内容的空间需要,目前以大开间为主室内进行灵活分隔,为将来的发展保留适度的弹性空间。实习实训楼沿五合大道布置,既方便内部使用,也可对外服务,自成一体。

3、教案楼:

教案楼位于基地南端,由两栋五层普通教案楼组成,以相互连通的单体建筑半围合一个“U”空间,底部采用架空形式,增强空间的通透感和流动性,结合竖向设计,局部还可以作为自行车停车场地使用。单体均采用单廊围合的方式以适应地方的气候特点,所有的教室都朝向南面,在冬天可以提高室内温度,从而减低能耗;走道布置在北边使建筑北侧冷气与教室之间形成一道空腔,阻隔了能量的流失,在夏天,由于采用单廊边院落的布局模式,更有利于组织自然通风。

4、图书综合楼:

位于东西轴线的西侧,功能为图书借阅和配套教案用房,是校园内最主要的建筑,高度四层。为图书藏阅及配套的教案用房等,也是学校的标志。具有统领空间和校园建筑群整体风貌的重要作用。因此,在设计中采用了大量公共建筑的现代元素。图书综合楼的主要入口为东面入口<与校园入口广场相对应),该入口位于主要校园道路上,通过一个大台阶进入,正对入口是一个上下通透的中庭,室内空间开阔且与各功能用房遥相呼应。建筑内的各空间也围绕中庭依次展开,内部变化丰富有序。合班教室位于建筑底部,与入口中庭联系方便,同时便于人流迅速疏散。西侧各有一个辅助出入口,用于人员进出和对图书进出进行有效管理。图书书库、采编位于三层、四层为大多功能厅,满足多种用途需求。图书综合楼主朝向采用灵活分隔模式,以开架阅览大空间为主,方便使用。

5、教案管理用房:

教案管理用房临学生公寓,供教师的日常临时居住,方便对学生的日常管理,以单人间为主,转角处仅设少量套间。室内每间均设有卫生间和排烟道,方便教职工生活。

6、食堂:

食堂布置在基地西北侧,三层,设在公寓区未端,同时临近北侧次入口,即方便学生使用,又能够就近进出货物,减少对校内的垃圾污染。食堂是校园基本生活服务的中心,能满足约4000人的正常使用。

7、学生公寓:

公寓分男生公寓和女生公寓,布置在学校北面临食堂和田径场,采用封闭式管理模式;公寓与食堂之间通过连廊相接,这样的布局即满足了功能分区的要求,也符合学生日常“教室——食堂——公寓——活动场地”循环的活动的规律,并使流线更为便捷。

公寓楼均采用单廊布局,寝室均在建筑南侧,并在每间设阳台,阳台上设厕所和简单盥洗设备。

8、风雨操场、田径场:

位于校园北区,风雨操场内部可容纳两个篮球场地和两个羽毛球场,也可改变用途作为羽毛球或排球等球类运动场地使用。北侧还有三个标准篮球场,可与风雨操场共用。体育场外有停车场地,并有独立出入口,必要时可对外部开放,以实现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田径场按400M跑道标准设计,近似正南北布局,场边预设有主席位置和室外公共厕所。

9、外墙材料:

外墙材料主要以涂料为主。

10、单体节能设计:

⑴单体建筑绝大部分为南北朝向,通风良好。

⑵居住建筑能满足节能要求,外墙采用新型节能保温隔热砌块,屋面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保温隔热,外墙门窗根据现行节能规范计算及节能新措施,部分采用塑钢门窗,公建采用断热式铝合金窗框<玻璃依据不同节能要求配置)。节能计算数值均满足《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结构专业方案说明:

一、工程简况

本工程为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该校区位于南宁市仙葫开发区,东临五合大道,西向邕江。总建筑面积70027.0㎡。建筑内容包括教案楼、图书馆、实习实训楼、办公楼、食堂、学生公寓、教案管理用房、附属用房、400M田径及风雨操场等。

二、设计依据、条件

1、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南宁市地震基本烈度为六度。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

2、本工程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为乙类。

3、南宁市基本风压为W0=0.35KN/㎡。

4、地质及水文条件:详地质勘察报告。

三、设计规范

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5、《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四、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

1、办公室、小会议室:2.0 KN/㎡

2、大会议室:2.5 KN/㎡

3、实训车间:按实际要求取值。

4、教室、阅览室:2.0 KN/㎡

5、书库:5.0 KN/㎡

6、宿舍:2.0 KN/㎡

7、餐厅:2.5 KN/㎡

8、上人屋面:2.0 KN/㎡

9、不上人屋面:0.5 KN/㎡

五、结构设计

1、结构简况

本工程建筑主要由三~六层的教案楼、实训楼、图书综合楼、行政办公楼及食堂组成。

2、结构体系

主要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该种体系平面布置灵活、抗震性能及经济指标较好。

3、材料

下。

5、饮用水供应:

①以市政自来水作为原水。

②饮用水量:按40班学校规模,日饮用水量约为4t/d。

③在食堂、教案楼、图书馆、办公室等公共场所设开水间,采用容积式电开水器供应师生饮用水。

二、消防给水:

1、消防供水以市政自来水作为主要水源。校区内设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等。

2、室外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按校区内体量最大的建筑物确定,约为25L/S。校区内设SS150地上式室外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采用常高压给水系统,由市政管网压力直接供水。

3、室内消火栓系统设计流量按校区内要求最高的建筑物确定为15L/S。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在校内最高的建筑物顶部,设重力自流高位消防专用储水箱,室内消火栓由市政管网及高位水箱联合供水。室外设消防水泵接合器,室内设室内消火栓箱,内配ф19/65消防水枪,25m内衬胶水龙带,其布置保证每一个防火分区同层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任何部位。

4、校内的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特殊建筑,以及各建筑内部的特殊部位,视具体情况,按消防规范要求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或气体消防系统等。

三、建筑灭火器配置:

校区内各建筑均按规范要求配备手提灭火器消防,火灾种类为A类,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

四、排水及雨水利用:

1、设计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排放制。

2、设计最高日生活污水排放量450t/d。

3、校区内的生活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食堂含油污水经隔油池处理,实验楼的特殊污水经专门收集特殊处理。处理后的污水汇流入校内污水干管,排入校区周边道路上的市政污水管网。

4、校区内降雨雨水结合总平道路场地情况,采用绿化凹地和透水路面等方式入渗滞留利用。径流雨水用屋面雨水斗及地面雨水口收集,设计降雨重现期P=3年,雨水经收集后排出至校区周边道路上的市政雨水管网。

五、管材器具:

1、室外埋地给水管及室内生活给水管均采用新型塑料给水管,热熔连接。

2、室内消防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

3、室外埋地排水管采用双壁波纹塑料排水管,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排水管。

4、卫生洁具均采用新型节水节能型洁具,坐式大便器的冲洗水箱容量不大于6升。

5、公共洗面<手)盆采用感应式自动启闭龙头,小便斗采用感应式自动冲洗阀,蹲式大便器采用脚踏式延时自闭冲洗阀。

6、排水检查井采用环保型防盗复合材料井座井盖。

六、给排水节能节水:

1、卫生洁具全部选用节水零配件。经常操作使用的DN15水龙头或阀门使用陶瓷芯产品,节水节能。

2、充分利用城市管网压力,水压达到的楼层和生活用水直接由市政管网压力供给,节省能耗。

3、每个防回流污染止回阀都设有DN15旁通小阀,用于实验它是否反向漏水,便于有关人员检查实验,不合格者可及时检修更换,避免失灵时所造成的水量及能源浪费。

负荷计算表

⑵程控交换机对外中继线按20%总点数配置。

⑶电话点分布:教案楼、图书馆、实训楼按第100㎡一个点设置;办公楼按20㎡一个点设置;学生公寓按每间房一个点设置。

2、计算机网络系统:

⑴本工程用地范围图书综合楼内设置网络中心。中心机房核心交换机通②图书馆电子阅览系统;

③教案综合楼远程教案和多媒体媒体课件使用系统; ④行政办公系统; ⑤收费计费系统。

⑷网络点分布:教案楼第50㎡设置一个点;办公楼每20㎡设置一个点;图书馆每10㎡设置一个点;学生公寓每间房设置一个点。另外在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内设置80个点。

3、有线电视系统:

5、一卡能收费系统:

⑴食堂用餐、图书综合楼查看收费资料、借阅资料、体育馆用场地、公寓热水供应等均使用一卡能收费系统。

⑵一卡通布点:食堂设置10个点;体育场馆设置2个点;图书馆设置10个点;学生公寓每个房间设置1个点;其它单体建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若干个点。

6、有线广播系统:

⑴在工程范围内设计有线广播系统,机房设于教案管理用房内。

⑵整个校园广场划分为以下几个区:教案区及行政区、公寓区、公共绿地区、室内外运动场馆区。

⑶在教案楼、图书综合楼、实习实训楼、办公楼、食堂等设置室内扬声器。在沿道路、绿地等设置草坪扬声器。

⑷在教案楼公共广播与教案系统共用。在教室以内设置扬声器,综合用于教师课堂扩声。

⑸根据地域和使用场所,分成多路控制。

三、消防系统电气工程:

在各单体建筑疏散走道、楼梯间等设置火灾应急照明;在疏散走道、疏散出入口等处设置疏散指示。

四、电气节能:

1、选用低损耗的变压器,以减少其运行损耗和空载损耗;选择适当的变压器及其负载率,使变压器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2、合理选择变电所设置位置,使低压供电半径小于250M。

3、采用高效率节能荧光灯、节能灯及气体式电灯光源,并选用高品质电子镇流器。

4、采用高效灯具,折射率、反射率等满足规范要求。

5、水泵、风机等选择高效节能产品。

6、生活水泵、电梯采用变频控制。

7、公寓走廊、楼梯灯具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

8、房间内灯具尽量一灯一控,大空间灯具采用分组控制。

9、采取无功补偿装置,保证无功功率达0.9以上。

10、配电线路尽量使其三相平衡,减少零度电流。

中小学设计技术措施

中小学校设计技术措施 深圳市广泰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筑专业设计技术措施系列 编制:郭帮毅 2013.06.08 1.总图说明中应注明设计采用的坐标系及高程系统,以及政府相关批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方案、人防及环保等) 2.《深城规》7.4.1.4:学校、机关团体附属绿地率规划指标≥40%; 3.5.4 地下及半地下停车库的掩土绿化应与整体绿化设计相结合,并按屋面与地面高差折算计入绿地率。屋面与地面高差小于1.5米时,有效系数为1;屋面与地面高差大于1.5米但小于6米时,有效系数为0.6;屋面与地面高差超过6米时,不计入绿地率。 3.中小学校建设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宜按绿色校园、绿色建筑的有关要求进行设计。(3.0.8) 4.中小学校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及人为风险高的地段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5.中小学校建设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太平间、传染病院等建筑。与易燃易爆场所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的有关规定。 6.学校主要教学用房设置窗户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m。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4.1.6) 7.中小学校的体育用地应包括体操项目及武术项目用地、田径项目用地、球类用地和场地间的专用甬路等。设400m环形跑道时,宜设8条直跑道。(4.2.5)8.学校主要出人口不宜开向城镇干道,如必须开向于道时,应留出适当的缓冲空间。教学区宜采用整体式布局。即将教室,实验室,活动室,办公室等做适当组合,辅以连廊贯通,组成若干绿化庭院。绿化庭院可兼作地理园和植物园。食堂餐厅等辅助建筑应放在下风向处。 9. 中小学校应设置集中绿地。集中绿地的宽度不应小于8m。 10.各类小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四层以上,各类中学的主要教学用房不应设在五层以上。(4.3.2) 12. 中小学校至少应有1间科学教室或生物实验室的室内能在冬季获得直射阳光。(4.3.4) 13. 中小学校的总平面设计应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冬夏主导风向合理布置建筑物及构筑物,有效组织校园气流,实现低能耗通风换气。 14. 室外田径场及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种球类场地的长轴宜南北向布置。长轴南偏东宜小于20°,南偏西宜小于10°。(4.3.6.2) 15.各类教室的外窗与相对的教学用房或室外运动场地边缘间的距离不应小于25m。(4.3.7) 16. 中小学校应在校园的显要位置设置国旗升旗场地。(4.3.9) 17. 中小学校专用教室应包括下列用房: 1) 小学的专用教室应包括科学教室、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美术教室、书

绿色建筑初步设计说明专篇范本2.15

(重庆城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城海?松藻中心项目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初步设计 编制单位:XXXXXX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XXXXXXXX) XXXXXXX 节能与绿色建筑专篇 (公共部分) 法定代表人:签名: 技术总负责人:签名: 项目总负责人:签名: 编制日期:二○一七年一月

一、项目概况 XXX项目用地位于重庆市南岸区南坪区万寿路,设计地块基地东侧为万寿路,南面紧邻钻石年代项目用地,西面为南湖社区。地块东西长约84米,南北宽约63 米,呈近似长方形状。总用地面积为5205.00m2,设计为高层公共建筑。项目由24层塔楼、4层裙房,地下3层车库组成。总停车数为283辆,总建筑面积41676.45m2,为甲类公共建筑。 本项目按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052-2016进行设计,达到绿色建筑一星(银)级标准。建筑绿色建筑使用的建筑材料均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材。 二、建筑专业 2.1 设计依据 1、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规范、规定 1)《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DBJ50-052-2016 2)《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JGJ144-2008 3)《岩棉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建筑构造》13J02 DJBT-069 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1993 5)《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7106-2008 6)《建筑幕墙》 GBT21086-2007 2、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文件 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执行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渝建发﹝2013﹞98号) 3、节能设计依据的相关报告 1)重庆市规划局下发的《建筑工程方案设计审查意见函 2)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XXX中心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勘察结果显示本项目用地适宜工程建设。 3)南岸区环保局通过审核的《环境影响报告表》渝(南岸)环备[2016]003号。 2.2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概况表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竭力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要点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 (一)学校总平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 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 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 3. 音乐教室、琴房和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 学校的门不应开向城市主干道,门外应留有一定缓冲距离。 5. 建筑间距:2h日照;两边教室的长边相对时,其间距≥25m;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的距离≥25m。 (二)学校总平面各组成部分 1.建筑用地: 2.运动用地:距教学楼厕所超过90m时应设室外厕所,其面积为15%×总学生数。 3.绿化用地:包括实验园地、发展用地以及道路、园林绿地 (三)学校总平面布置方式: 二、教学楼设计 1.普通教室:分班教室,排距900,纵走道600,第一排距黑板≥2000。最后一排距黑板 ≤8500 2.专用教室:实验室和准备室、语言教室和准备室、音乐教室和乐器间、练琴房、舞蹈教 室、微机室、美术教室、史地、书法和自然教室等。 3.公共教室:多功能厅、阶梯教室、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50人或≥50m2的房间要开 设相距≥5m的两个门。 4.行政及教师办公用房:行政办公楼应靠近校区大门,方便对外联系;教师办公室与教师 休息室的区别。教师办公室与教师休息室应设洗手盆和挂衣钩等。 三、辅助用房和水平垂直交通设计 1.卫生间:小学:女生每20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4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中学:女生每25人设一个大便器,男生每50人设一个大便器和2个小便器; 厕所内应设污水池和地漏; 教学楼内厕所每90人应设一个洗手盆。 教学楼内宜分层设饮水处,每50人设一个饮水器,饮水处不应占用走道的宽度。 2.走廊:外廊栏杆高1100(中学),1000(小学),宽2400~3000 3.门厅:公共集散地 4.楼梯和出口:两个出口间的距离≤30m(至防烟或封闭楼梯间+5m),袋形走道≤20m(至防 烟或封闭楼梯间+2m);踏步尺寸150×300,楼梯栏杆高:900(室内),1100(室外);楼梯间开间3000~3900,多为平行双跑。 更详细的内容同学们自己查资料,可主要参考李风编著的《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指导》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和相应的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 四、图片讲解 以人为本诚信务实勇于创新乐于奉献

学校设计要点讲解学习

学校设计要点

中小学建筑设计学校设计要点 一、设计思路的组织: 建筑设计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功能与空间形态的关系 由一种功能决定形式的线性制约,过渡到功能与形式组合的良性互动 多组空间体量的关系 由单一功能要素的排列转向对复合空间形态要素的综合思考 功能关系 注重“主”与“从”、“内”与“外”、“闹”与“静”之间的区分与关联 交通关系 人流、车流、物流的区分,“内”与“外”、“主”与“次”的区分。做到流线简捷顺畅,避免相互交叉、干扰和迂回,力求主体流线流程短捷 “总”与“分”的关系 “由总到分”—— 立足于环境、功能的总体分析,统筹内在的功能要求与外界的道路、地形、环境及城市布局等因素,为方案设定总体构想框架 “由分而总”—— 以部分的特征及功能要求为依据,协调各部分的需求矛盾,进一步调整总体构想 设计构思的过程,是一个“由总到分”、“由分而总”循环渐进的过程 二、校园功能构成及总体布局

1、中小学校规模的确定——明确设计的依据 面积规模 校园用地定额: 小学 10-21.8平方米/人,中学 10-28.8平方米人 建筑面积定额: 小学 5.6-8.0平方米/人,中学 8.1-9.2平方米人 容积率: 小学 <0.8,中学 <0.9 绿化: 小学 >0.5平方米/人,中学 1平方米人 服务半径 中学<=1000m,小学 <=500m 运动场 课间操场地:小学 2.3平方米/人,200M环形跑道(两组 60M直道)、篮、排场1个/6班 课间操场地:中学 3.3平方米/人,250-400M环形跑道(两组 100M直道)、篮、排场1个/6班 班级人数 国家教育部规定: 小学 45人/班 (近期)、40人/班 (远期) 中学 50人/班 (近期)、45人/班 (远期) 班级数 一般6,12,18; 小学六年,初、高中各三年(可分为初级中学、高级中学或完全中学) 2、校园功能构成及分类——对设计项目的功能组成进行分析、归纳 教学主体建筑(教学、办公、实验)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23机房工程 23.1一般规定 23.1.1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23.1.2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3.1.3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3.2机房 23.2.1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 23.2.2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级。 23.2.3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3.2.3—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13.2.3—2。 表23.2.3—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 要求 等级 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 A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A 级: 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 A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 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 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 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 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系统配置:2N,2(N+1)系统配置 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 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 工作 B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B 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 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 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 B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 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 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 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 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 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 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任何x 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 导致系统运行中断 C级不属于A级或B级机房的为c 级机房 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 地设备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 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 系统运行不中断 系统配置:N 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 注:1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完整版)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要点

中学教学楼建筑设计指导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特定环境,学校建筑设计的好坏,是影响全面培养人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校的建筑设计,除了要遵守国家有关定额、指标、规范和标准外,在总体环境的规划布置,教学楼的平面与空间组合形式,以及材料、结构、构造、施工技术和设备的选用等方面,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与艺术三者的关系,同时要考虑青少年好奇、好动和缺乏经验的特点,充分注意安全。 一、学校的总平面设计简介 (一)学校总平面组成的内容 1.校舍建筑:包括教学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及生活辅助用房等。 2.室外体育活动场地:包括跑道、跳跃场、投掷场、球场、器械运动场及体操场等。 3.科学实验园地:包括生物教学标本园地、植物种植园地、动物饲养园地及小气象站等。 4.道路及绿化。 (二)学校总平面设计的要求 1.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行政管理用房、服务用房、运动场地、自然科学园地及生活区应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2.风雨操场应离开教学区、靠近室外运动场地布置。 3.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应设在不干扰其它教学用房的位置。 4.学校的校门不宜开向城镇干道或机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校门外应留出一定缓冲距离。 5.建筑物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教学用房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 (2)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2h。 (3)两排教室的长边与运动场地的间距不应小于25m。 (三)总平面的布置方式 在总平面布置中,主要是处理好教学楼、出人口与运动场应尽量争取南北向。根据不同的地形环境条件,一般有以下几种布置方式: 1.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一侧,教学楼与运动场的朝向均好,功能关系好,运动噪音对教室干扰小;2.运动场位于教学楼的前或后,当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纵横线垂直时,两者之间需加绿化隔离,以减少干扰;如运动场的长轴与教学楼平行,则二者有其一的朝向会较差,干扰也较大。 二、教学楼的组成与设计 中学教学楼一般是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教学部分: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语言教室等。它们是教学楼的主体部分。 办公部分:包括行政、社团办公室及教师办公室等。 生活辅助部分:包括交通系统、厕所、饮水处以及贮藏室等。 (一)普通教室的设计 普通教室设计要求:一、教室必须具有能容纳远期(每班45人)和近期(每班50人)规定人数所需的课桌椅。二、教室课桌椅排列应便于学生听讲、书写,教师讲课、辅导及安全疏散。三、教室的平面尺寸主要取决于容纳人数、教学方式、课桌椅尺寸及排列方式。四、教室应有良好的朝向、足够的采光面积、均匀的光线并避免直射阳光。五、教室需有良好的声学环境,应隔绝外部噪声干扰及保证室内良好的音质条件。六、教室内必须有足够的空气量和良好的采暖、隔热、通风条件。七、教室内应设有保障教学活动所需的设施及设备。八、教室内家具、设施、装修、设备等均需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及安全。九、教室设计应利于教学改革的需要及装设音响、映播图象等教学设备的可能性。

环保节能下的建筑设计及技术措施

环保节能下的建筑设计及技术措施 摘要: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本文将从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紧密关系、环保节能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及环保节能建筑设计的技术措施等方面探讨现代化建筑设计新 理念。建筑设计 关键词:环保节能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在国家大力提倡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节能与环保已经成为建筑设计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住房条件不断地改善,居民住宅纷纷进行装修改造,居民装修不仅要考虑美观舒适,还要在考虑到设计的个性的同时,兼顾以人为本环保与节能的室内设施的设计和运用。 1 建筑设计与环保节能的紧密关系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

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2 节能环保前提下的建筑设计原则 现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 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BJT 15-83-2017示范文本)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15-83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 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 6.《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 7.《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 9.《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 10.《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18920 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 1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 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 1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 1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 17.《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 1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 19.《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 20.《建筑幕墙》GB21086 21.《广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T15-133 2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 2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 24.《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 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26.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二、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 建筑类型:建筑功能: 项目用地面积:㎡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 建筑高度: m;建筑层数:,其中地上:层,地下:层 三、绿色建筑设计自评表 四、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 1、节地与室外环境(设计参评分合计分,实际得分分,折算后得分分)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湿地的保护)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对场地内部潜在危险源的检测评估结果及避让措施)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避免场地内存在排放超标污染源的措施) 4.1.4日照间距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已经批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规划布局满足日照标准措施,以及是否对周边住宅、幼儿园、学校、老人、医 院、疗养院建筑的日照产生影响) 4.1.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的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场地无障碍设计情况) 4.1.6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3㎡。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共㎡,人均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用地面积m2,居住人数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项目容积 率。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绿地面积m2,绿地率 ,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公共建筑的 绿地对公共开放(说明开放管理措施)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总用地面积 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m2。居住建筑 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比率,公共建筑地下面积与总用地面积比例 ,地下一层面积总用地面积 比例。 4.2.4-1避免产生光污染——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控制。(4.2.4条拆分为2个子项, 本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是/否)玻璃幕墙建筑,玻璃幕墙反射比。 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属于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噪声值 和夜间噪声值。 噪声测试或预测报告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场地内冬季人行区风速m/s,放大系数 ;建筑迎风背风面风压差 Pa; 过渡季、夏季活动区(是/否)出现涡旋或无风区;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的比例为 %。 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采取的遮阳措施包括,遮荫面积m2,遮荫比例 % ;超 过 % 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面积共 m2,达到用地面积的 %。 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m,轨道交通站的距离 m;场地出入口800m 范围内设有条线路的公交通站;(是/否)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4.2.9场地设置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对外开放策略。) 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公共建筑说明功能类型、共享及对外开放策略。) 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 技术措施说明:(说明场地生态保护、生态补偿措施) 4.2.15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 1.本项目共种植乔木株,平均每100m2种植乔木 株或榕树株(居住填写);采用 垂直绿化比例为,屋顶绿化比例为(公建填写)。2.项目(是/否)采用复层绿化,(说明选用的绿化 植物及其绿化方式,乔、灌、草结合的复层绿化的形式及其配比)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 技术措施说明:1.本项目绿地面积共m2,有调蓄雨水功能绿地和水体面积共 m2,占绿地面积的 比例为;2.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3.(说明如何衔接和引导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采取 径流污染控制措施)。 证明材料:□场地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场地超过 10万m2时)或综合利用方案专项说明;□设计图纸(专业、 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控制方式是:(说明控制雨水外排总量控制方式) 证明材料:□设计控制雨量计算书;□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4.2.4-2避免产生光污染——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控制。(4.2.4条拆分为2个子项,本条 技术措施说明:(说明室外夜景照明设计内容,是否符合光污染限制规定。)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2、节能与能源利用 (设计参评分合计分,实际得分分,折算后得分分)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5.1.1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详节能设计说明部分 证明材料:□节能设计文件 5.1.2不应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空调系统的供暖热源和空气加湿热源。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1.3对建筑内各耗能环节如冷热源、输配系统、照明和集中热水等应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1.4 采用区域供冷、集中供热的建筑应设置冷量计量装置。 5.1.5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得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照明系统采用高效光源、附件及控制系统,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 5.1.6建筑的用电指标(负荷)不超出当地用电规划要求,并符合本省及本城市的相关规 技术措施说明:(应说明建筑用电指标的设计值,用电指标(负荷)规划要求等)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5.2.1结合场地自然条件,对建筑的体形、朝向、楼距、窗墙比等进行优化设计。 5.2.2外窗、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能使建筑获得良好的通风。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幕墙透明部分开启面积比例(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5.2.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优于国家及地方现行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比现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提高;供暖空调全年计算负荷降低 幅度。 5.2.4采取措施增强建筑通风、隔热效果。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采取屋顶绿化措施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积 %;东西外墙绿化的面积达到可采用面 积% ;住宅墙面采用浅色外饰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小于0.4)的面积达到墙面面积 % ; %以 上的窗户进行有效的外遮阳。公共建筑非空调公共空间占公共空间面积的 % ;主要功能空间(是/否)采 用电风扇;建筑东、西面外窗和幕墙(是/否)均采取外遮阳措施;玻璃幕墙、采光顶采用遮 阳措施。 证明材料:□设计图纸(专业、图号) 5.2.5供暖空调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均优于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的规定,以及现行有关标 准能效限定值的要求。 技术措施说明:本项目(是/否)设计空调采暖系统;相对于能效限值提高(降低)幅度为。 5.2.6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 15-51等的有关规定,且空调冷 热水系统循环水泵的耗电输冷(热)比比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736 规定值低20%。 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DBJ/T 15-83-2017示范文本)附件3

校园建筑设计原则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再一起。且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一、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1. 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分区,事实上已不能满足对学生、老师的使用要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 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 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 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在校园整体设计中还应: 1)建筑单体之间应相互协调、相互对话和有机关联,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间的整体连续性; 2)从校园整体风格出发,建筑物或景观应该具有有机秩序并成为系统整体中的一个单元; 3)外部空间和建筑空间的设计是不可分的,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应成为校园建设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校园整体设计观的普遍性原则 普遍性原则就是把大学校园抽象为一个多功能相当规模的人居环境研究。 (一)宏观层次——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设计师要以整体用地空间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他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1、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基地,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有利于在设计中把握重要矛盾,突出主体特点明确主从关系,并提出各个要素联系的内在逻辑和方式,从而明确各个设计要素应遵循和突出的重点规则保证整体统一的

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技术措施

1总则 1.0.1本措施适用于全国各类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 1.0.2本措施遵守执行国家的现行规划法律、法规、标准与规范,结合各地实践经验,是 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总平面设计中共性问题制定的技术措施。 1.0.3使用本措施时,除应遵守国家方针政策外,还应遵守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等地 方政策与规定。 1.0.4本措施可与国家建筑标注设计图集(一下简称“国标图集”)05J804《民同建筑工程 总平面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图样》配合使用。 2基地总平面 2.1 一般规定 2.1.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以所在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当地主管部门提供的规划条件为依据。 2.1.2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工程特点,使用要求,注重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的空间,以适应建设发展的需要。 2.1.3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自然地形、周围环境、地域文化和建筑环境,因地制宜地确定规划指导思想。 2.1.4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保护自然植被、自然水域、水系、保护生态环境。 2.1.5 基地内建筑物应按其不同功能争取最好朝向和自然通风,满足防火、卫生、安全等规范要求。 2.1.6 设计应考虑防灾(如防洪、防震、防海潮、防滑坡、防泥石流等)要求,并考虑相应措施。 2.1.7 规划总平面考虑远期发展时,应做到远近期结合,达到技术经济的合理性。 2.1.8 居住区总平面设计 1 基地总平面设计应功能分区合理、路网结构清晰、人流车流有序,并对建筑群里、工程竖向、道路、场地景观、管线设计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以达到整体性经济合理。 2 居住建筑应满足日照、注重朝向、通风及卫生安全等要求。 3居住区配套共建项目应按需求设置,与城市协调互补,方便居民生活。 4居住区配套的幼儿园、小学出入口不应开向城市交通干道,和住宅之间有便利安全的通行系统,并需考虑与周边共享。 5配套商业宜适当集中及沿外周边布置,以利于形成城市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与城市设计融合,便于使用、经营及管理。 6供电、供气、供热等设施宜靠近负荷中心。 7居住区内应考虑雨水收集、中水处理及利用,其规模可按当地主管部门的规定执行。2.1.9 公共建筑总平面设计 1 城市主干道两侧不宜设置公共建筑出入口;次干路两侧可设置公共建筑物。 2 公共建筑应根据建筑性质,满足其室外场地及环境设计要求,分区明确、合理组织人、车交通流线。 3以下列举常用公共建筑规划总平面有关规定: 1)幼儿园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2015版本) 一、设计依据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 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 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4.《广州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 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6.《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7.《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 9.《建筑幕墙》GB21086-2007 10.《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 1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1-2007 12.《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 13.《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 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二、工程概况 1.建设目标: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2.项目总分50.57分。 其中:①节地与室外技术:8.61分;②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10.77分; ③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13.72分;④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7.03分; ⑤室内环境质量技术:10.44分;⑥提高与创新:0分。 3.项目建设用地面积15751.51m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50971.93m2,地下15410.9m2,建筑层数32层;建筑高度99.85m。 4.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商住建筑□ 5.是否有旧建筑:有√无□ 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

必须说明内容(控制项) 一、节地与室外环境技术措施 规划专业 4.1.1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切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估计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用地现状为一块开阔地,经核实,项目不在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无自然水系和有价值的生态植物,室外的面设计了大量生态绿地,有效增加室外透水地面面积,补给地下水含氧量。 4.1.2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 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备用发电机尾气通过专用管道引至楼顶高空排放,最大落地浓度较小,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影响不显著;垃圾收集房封闭处理,降低垃圾收集房恶臭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同时在垃圾收集房附近种植高大的灌木和乔木,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也可利用绿化掩蔽部分恶臭气体,进一步减少恶臭对附近居民住户产生的影响。项目餐饮业油烟废气采用静电法对油烟进行处理,预留油烟排放口,商业建筑餐饮业饮食抽油烟经过上述措施防治后,对周围环境及周围住户影响不大。 4.1.4建筑规划布局应满足日照标准,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各户型的日照时间均能满足大寒日日照3小时的要求。 自选说明内容(评分项) 规划专业 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地用地。(得2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绿地面积为6787.2m2,用地面积为15751.51m2,绿地率43.1%。 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得6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设计了地下室,用于人防、停车库、设备房;地下建筑面积15410.9m2,地上建筑面积50971.93m2,比率为0.302。 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得5分) 技术措施说明: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过度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50%以上建筑的可启外窗表面的风压差大与0.5Pa。 4.2.9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得3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实际了轮椅坡道,方便残疾人的进出。 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得6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合理,且自行车停车设施设置了遮阳防雨和安全防盗措施;设计了地下室停车库,同时也设计了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和活动场所。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得3分) 技术措施说明:项目场地内设计了商铺;商业部分和文化活动站集中设置并向中变居民开放;场地1000米范围内有金融服务、商业服务、文化体育、教育、社区服务等五类公共服务设施。

某学校建筑设计方案设计说明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方案设计说明 总论: 一、项目背景: 大力发展南宁市职业技术教育是南宁市“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南宁市贯彻全国、全区、全市职业教育会议精神的重要举措。2006年~2010年,是南宁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也是南宁市实现现代化的奠基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平台的构建,为教育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的教育发展要有新思路,教育改革要有新突破,教育工作要有新举措。为进一步实现南宁市教育跨越式发展,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南府发[2006]60号)、《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决定》及“十一五”规划,南宁市教育局在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南宁二中、三中、宾阳中学和市一职校、六职校、横县职校快速发展,使其成为立足首府、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全国一流名校”。 二、建设单位简介: 学校现有十五个专业,骨干专业是计算机应用、文秘、制冷空调、电子商务等。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做为学校的首要任务,从中等职业学校的特点出发,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勇于改革、大胆创新,成绩斐然。由于面向市场办特色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强、基本素质高的学生,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96%以上,毕业生以扎实的知识和良好的技能奋战在生产和服务的第一线,为振兴南宁和广西的经济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设计依据: 1、关于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立项的批复(南发改社会[2008]106号 2、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 3、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委托书和设计要求。 4、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一期工程地形图 5、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总平面方案审核意见(NNJYJ[2008]JJXM/1126-2号) 6、《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 7、《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宿建设标准》编制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8、《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 四、设计规模: 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仙葫校区规划总用地为300亩,建设总面积为70027.0㎡。分两期开发建设,一期已取得土地证的建设用地约140.7亩,二期后续计划征地160亩,手续正在办理中,有关部门设想与一期接壤。建成后符合《南宁市中等职业学校攻坚方案》(南办发[2008]109号)规定:生均

住宅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XX住宅项目绿色建筑设计策划 一项目简述 二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三编制依据 四场地环境现状 五建筑专业绿色设计 六结构专业绿色设计 七给排水专业绿色设计 八暖通专业绿色设计 九电气专业绿色设计

一项目简述 XXXX。 二编制依据 1、上海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G/TJ08-2090-2012 2、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 3、国标《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 4、上海市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要点-沪建管〔2015〕83号 5、《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 6、《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7、《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8、《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 9、《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2013 10、《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 11、《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118-2010 12、《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 三绿色建筑设计目标与技术组合方案 本次绿色设计策划依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进行设计,通过本次绿色设计,1、使本项目的绿色建筑设计水平达到或者超过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住宅建筑绿色设计标准》DGJ08-2139-2014规定的二星级★★。 本项目拟定的技术措施如下表。本策划后续篇章对于具体的技术措施进行简要措述。具体的技术措施将在本项目深化设计阶段进行落实。 标“■”为本项目所有单体均拟采用的技术措施,“□”为本项目所有单体备选的技术措施,“?”为本项目不参评项或不适用本项目的技术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 总则 1.0.1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技术法规,适应我国加人WTO 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规范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编写本技术措施。 1.0.2本技术措施的内容为:汇总、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遵守、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的关键条款、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介绍、分析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用示例;推荐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步骤,提供技术数据和计算方法,供广大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选用。1 . 0 . 3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办公楼、综合楼、住宅(小区)的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 1.0.4建筑电气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并做到设计依据完备、可靠;设计程序严谨、合理;设计内容正确、详实;设计深度满足各阶段的需要;设计文件规范、工整,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0.5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应与工程的性质、规模、功能要求、建筑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习惯相适应,应适当考虑专业技术和建筑功能扩展的可能性,以延长工程寿命,节省投资,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1.0.6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的标准化、节能型设备装置,严禁使用已被国家淘汰的和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没有产品质量认证的设备装置。设计选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必须首先进行技术论证,切实掌握产品及其系统配置的技术性能、试验数据、使用条件和应用示例。 1.0.7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1.0.8设计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有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动力多个专业和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在各个设计阶段,都要互提资料,互有要求,要密切配合,才能节省时间,保证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 1.0.9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包括的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在设计工作中,应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系统,依靠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 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和经济效益。 对于中外合资或国外独资的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我国现行规范,当有关方面要求执行严于我国规范的国外规范条款或我国尚未制定的规范规定时,可全部或部分执行,但应征得有关主管部门的审核同意。 2 供电系统 2.1 一般规定 2.1.1供配电系统的设计,首先应确定用电负荷的等级,并根据负荷等级采取相应的供电措施,以保证供电系统的合理性。 2.1.2供配电系统应简单、安全、可靠,分级要少而明确,保证供电质量,便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