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九章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九章 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心理治疗师中级)

第一节研究的信度和效度

一、研究的信度

研究的信度是指研究的可靠性,即用同样的方法是否能够重复研究的结果。一个研究若前后数次施行,所得的结果很相似,那么这个研究的可靠性就很高。

二、研究的效度

1.效度的意义心理学研究的选题、构思、设计、实施与评价,是一组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科学活动。在此过程中,人们总会面临各种问题,特别是需要对以下问题作出判断和决策。

(1)所研究的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研究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

(2)如果所研究的变量之间存在一定关系,这种关系是否为因果关系?

(3)如果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它所包含的具体的因果关系构思是什么?

(4)假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构思明确,这种因果关系对于其他的人员、背景条件和时间的普遍意义如何?

以上四类问题相互关联,都涉及研究的有效性,即研究的效度,指一项研究测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或达到某种目标的程度。

根据研究效度的理论,前面所提到的四类问题,实际上与四种研究效度有关。研究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属于内部效度的问题;在变量之间判定因果关系,这是统计结论效度的问题;因果关系的构思性质,涉及研究的构想效度;变量之间关系的普遍意义,则是研究的外部效度问题。可见,研究效度在研究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等活动中的关键意义。2.内部效度

(1)什么是研究的内部效度: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即“实验的刺激确实造成特定情况下的某种显著差异。”

如果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关系并不由于其他外部变量的影响而变得模糊不清或复杂化,那么这项研究就具有内部效度,这时就可以得出结论,说某种实验处理或条件确实具有某种效果。

(2)内部效度的条件

条件一:认真细致的变量选择。一项研究之所以有较好的内部效度,首先是由于正确地选择了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这样才有可能作出有关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陈述。

条件二:周密的实验或研究设计。在进行实验设计时,明确地意识到各种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运用多种设计措施,控制这些影响因素,突出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3)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1)因素一:历史因素。

历史因素可以分为前摄历史因素和后摄历史因素两类。

前摄历史因素包括被试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比如性别、身高、体重、态度、个性、运动与心理能力等等。在研究中控制这些因素的方式是对被试进行随机化选择。

后摄历史因素是指在研究测量以外可能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差异的因素。后摄历史因素可通过恒定其他事件的方式加以控制。

2)因素二:选择因素。

是由于选择被试的程度不适当而使各被试组之间一开始就存在系统性差异。

3)因素三:成熟因素。

指研究期间,由于被试自身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成长(技能、知识、经验等)或变化而引起某种系统变异,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某种系统效应,降低了研究的内部效度。

4)因素四:被试的更换和淘汰。

实验和研究期间,被试由于事故、生病或研究调整等原因而被更换或停止参加研究,这种因素会明显地影响对研究结果的比较和分析,大大降低内部效度。

被试本身的质量,也是影响研究效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实验研究中常见的有四种被试:合作型、消极型、评价担忧型和诚实型。前三类被试都不是心理学研究所要求的被试人员,第四种被试能按研究要求行事,没有前三类被试的缺陷,是研究中理想的被试。

5)因素五:测量和测试手段。

测量因素是指当研究运用事前与事后两次测量时,事前测量会影响事后测量的结果,影响研究的内部效度。测试手段因素是指由于测评者本身的疲劳、单调感、注意分散以及其他主观因素和测试工具本身的变化,使测定和评级的精确性受到影响,降低研究的效度。

6)因素六:统计回归效应。

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获高、低极端分数者会在重测时倾向于向平均值偏移,即发生“统计回归效应”。在心理学研究中,常常通过事先测试选择极端分数的被试参加研究,这样就会由于统计回归效应而混淆再次测试的结果所反映的实验效应,从而降低研究的内部效度。

7)因素七:实验处理和程序。

有关实验处理和程序的信息的扩散或交流,使对照组实际上得到了实验处理或受其影响;实验处理的实施包含着其他好处(如资助),产生补偿性等同效应;由于实验处理而使实验组十分引人注目或炫耀,产生补偿性竞争。

8)因素八:多种研究条件和因素的交互作用。

由于测试程序、因素控制和实验安排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多种条件和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从而影响效度。

3.外部效度

(1)什么是研究的外部效度:研究的外部效度是指实验和研究的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化到其他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实验效果的普遍性或可应用性。一般认为,内部效度是外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外部效度的条件:外部效度的要求是使研究能够代表真实世界的情况。单一的研究难以在被试、变量和背景等方面保证其代表性。必须在使研究尽可能模拟现实情景的基础上,通过多个相互关联的实验,以不同的研究条件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这种多重实验手段,是获得外部效度、提高研究结果可应用性的重要条件。

(3)影响外部效度的因素

1)因素一:总体效度。

研究结果对于研究者最终感兴趣的总体的普遍意义。只有总体效度高,研究的外部效度才有可能提高。

2)因素二: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定义和测量方式。

研究中必须明确地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作出定义和描述,否则就会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同时,还应规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测量方式,注意提高测量的效度。这样,不但明确了实验效果,而且增加了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从而提高外部效度。

3)因素三:对测量的敏感化。

由于在研究中运用了事前测量,使被试对事后测量发生敏感效应,从而影响了研究结果;或者,由于事前测量而干扰了实验处理的作用。

此外,事后测量也会产生敏感效应,使被测者在测量中学到实验期间没有获得的东西,这样的研究结果就只能一般化到接受事后测量的样本。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

4)因素四:多重实验的干扰。

当被试多次接受实验处理或同时参加多个实验时,就会取得某些实验经验,产生敏感效应,这样既会影响随后研究的效率,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5)因素五:特异性效应。

由于实验和研究采用了新异的方法、特殊的材料和情景,或者使被试改变已习惯了的活动、工作方式和环境,因而产生暂时的新异或接触性的反应,影响研究的外部效度。

6)因素六:实验者效应。

实验者本身的个性、动机、情绪或其他细微而无意的行为会影响被试,使得把实验目的、对结果的期望等在无意中传递给被试,因而限制研究结果的外部效度。

建议运用标准化的指导语和实验程序,并采用“双盲”实验(被试和实验者都不知道研究的真正意图),以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7)因素七:研究与实际情境的相似性。

研究与实际情景的相似性,是外部效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这种相似性越高,研究结果的可应用性也越高。此外,研究中所用变量的强度和范围,也应该尽可能接近研究结果所要应用的实际情况,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研究的外部效度。

8)因素八: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

研究和实验被试的各种特征会使实验处理的效果具有特定的含义,影响实验和研究结果的普遍性。例如,被试的志愿性(义务参加实验)、年龄与成熟性、实验处理或测定的时机,等等。这些因素都比较容易造成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这两方面之间的交互作用,降低研究的外部效度。

第二节三种研究取向

一、临床取向

1.什么是临床取向临床取向是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仔细地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例如弗洛伊德和罗杰斯的临床研究。

2.长处

(1)避免实验室的人为性。

(2)研究人-环境关系的全面复杂性。

(3)导向个体的深度研究。

3.局限

(1)导致非系统观察。

(2)促使对资料的主观解释。

二、相关取向

1.什么是相关取向相关取向涉及使用统计测量来评估个体存在差异的度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例如卡特尔、艾森克对特质的研究。

2.长处

(1)研究众多变量间的关系。

(2)研究许多变量间的关系。

3.局限

(1)建立的关系是联系性的而不是因果性的。

(2)存在自我报告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问题。

三、实验取向

1.什么是实验取向实验取向指实验者对变量进行系统操纵,用以建立因果关系和普遍规律。例如克雷佩林对异常心理的研究、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的研究工作等。

2.长处

(1)操纵具体变量。

(2)客观记录资料。

(3)建立因果关系。

3.局限

(1)有很多现象不能在实验室研究。

(2)人为情境限制了发现的推广性。

第三节三种研究技术

一、会谈法

1.什么是会谈法会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2.会谈法的特点临床会谈常常是由患者发动的,为了获得某种精神上的解脱,医生的目的是改变其行为。研究会谈则是由研究者(会谈者)发动的,目的在于采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信息。

3.会谈法的类型会谈按照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所谓“结构方式”是指事先对问题及其回答方式规定的程度。

(1)“有结构”方式: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会谈形式。

(2)“无结构”方式: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的、自由提问和自由回答的会谈形式。

(3)半结构式的会谈:半结构式的会谈有两种:一种要求被试自由地回答预定的会谈问题,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作答;另一种按有结构的方式回答无结构问题。

4.会谈问题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到成功会谈的三个主要因素:信息资料的可及性、问题的认知因素以及被访人的动机。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注意信息的再认性、语言与用词、概念性质、社会要求与规范以及可能引起防御反应的问题,还应该避免有双重含义的问题和对记忆要求高的问题。经常采用的有以下一些问题形式:

(1)开放式问题与闭合式问题:开放式问题是让被访人自由回答的一类问题;闭合式问题则是限制答话内容或方式的问题形式,包括一些强迫性选择题。

(2)直接问题与间接问题:直接问题是要求被访人直接表示自己的态度或需要的问题,而间接问题则是以某理论或推论联系起来的。间接问题有多种方式,可以是意义含糊的图片、故事或句子,也可以是表面直接实际上却是间接方式的问题。

5.问题的组织与编排

(1)问题的编排使得问题由广泛、一般到具体,由较大的问题到小问题,问题过渡自然。

(2)会谈初期的问题起说明背景、激发兴趣的作用;重要的问题应放在中部。

(3)对复杂课题,应多用复合性问题或多重问题。

6.会谈法的优缺点

(1)优点

1)比较灵活,谈话双方都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捕捉”和了解新的或深—层次的信息。

2)会谈适用面广,可用于不同问题,既可用于成人,也适合于儿童,即可对各种类型的人进行(包括文盲)。

3)能够比较有效地收集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并可进一步探究各种信息和材料,还可以随时观察谈话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4)了解被访人的动机、个性和情感特点。

5)容易建立主客双方融洽的关系,消除顾虑,使被访人坦率直言,提高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缺点

1)对会谈结果的处理和分析比较复杂,要求由专门的人员进行。

2)会谈人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向也会影响被访人的反应,必须事先进行适当的访谈技术训练。

3)会谈工作比较花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代价比较高。

7.诊断性会谈诊断性会谈指通过跟患者的会谈来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1)诊断性会谈方式:许多临床心理学家在评价患者时主要依靠临床会谈,会谈方式主要有非结构性临床会谈、结构性临床会谈和计算机辅助的临床会谈。

1)非结构性临床会谈:非结构性的会谈使得心理学家能自由地重复问题、引入新问题和修改问题顺序,并且随着患者自发的思维变化而变化。这种自发性讨论允许患者紧紧地跟随其思想,可以使患者提供在现实生活情境中说话、做事的可预测性的材料。非结构性会谈的灵活性便于临床心理学家采用适合患者的特定情形的技术。

有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经常用患者熟悉的话进行系统的提问,从而能和患者保持密切关系。通常,非结构性会谈需要临床心理学家谨慎地用词和提问,因而需要经验以及较高水平的技能,尤其是要掌握理论的全部概念和许多有关会谈的背景知识。

当临床心理学家已经形成一种自发的会谈风格时,许多经验丰富的临床心理学家就采纳一种半标准化的会谈风格或形式。

非结构性会谈则可以因人而异,针对各种患者都可以采用适当的方式,对患者来说效果可能会更好。

2)结构性临床会谈:结构性会谈出现的目的是减少临床会谈的不可靠性,它减少了由于不同会谈风格和范围所导致的不可靠性变化。结构性会谈已经成为许多现代临床研究的基础。使用操作性诊断标准,定义精确的分类学,研究中结构性检查的用途以及科学家-实践者模式的日益影响,都支持了这种从非结构性会谈向结构性会谈的转变。

对于结构性会谈,问题的提问顺序和提问时的措辞,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对于同一位患者,如果给予预先固定的标准化问题,不同的会谈者可以得到同样的信息。结构性会谈在评估和诊断过程中减少了临床推论与解释的作用,它们主要产生更加客观和合适的原始资料。

3)计算机辅助的临床会谈:尽管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模仿,计算机会谈的吸引力在于计算机有模仿人类会谈者智力的能力。计算机能针对反应者报告的问题进行一系列提问,对不存在问题的领域可以跳过去。而且,计算机可以使用被试自己的话进行一系列提问,从不同角度比较这些反应。而且通过记录反应潜伏期和心率,使用分割问题与评论等,还可以对情绪唤醒作出评价。计算机辅助会谈的缺点是不能报告非语言线索,不过即使是人类,有时也会忽视两个人之间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大量可利用信息。

(2)会谈的基本技巧

1)增强谈话动机:在正式会谈开始之前,会谈者应让受谈者了解会谈的意义,激发他们的谈话动机。首先,只有通过与受谈者的交谈,会谈者才能了解其具体的问题和困难所在,这一点应详细告诉受谈者。其次是告诉受谈者,坦率的谈话本身就具有发泄和治疗的作用,即告诉受谈者除了可以了解有关他的情况以外,会谈本身也有助于他心情舒畅和闷气发泄。最后,会谈者应及时对受谈者的谈话行为给以强化或鼓励,会谈者应尽量应用强化原则,不断强化受谈者的谈话行为。

2)减轻对会谈的焦虑:会谈者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受谈者的焦虑。

①谈话内容绝对保密:大部分受谈者都觉得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因此都不愿让别人(除会谈者之外)知道自己的秘密。在会谈开始时就告诉对方,会谈者会尽一切努力对会谈资料保密,除非对方同意,否则决不向任何人泄露,包括对方的亲人(如父母

或配偶)在内。

②适当地说明会谈的方式:会谈者应向初次接受会谈的人说明会谈的方式和方法,让对方知道在会谈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等等。

③宽容与接纳的态度:会谈者应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对方的谈话,不做丝毫的批评,也不使用严厉的语气语调,并且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考虑对方的言谈及感受。

④尊重对方的意见:会谈者应该让对方知道,他们不仅可以谈他们想谈的事,也可以不谈他们不想谈的事。这时会谈者应尊重对方的意见,不应强迫对方去谈他目前尚不愿谈及的事情,但可以提示对方,在未清楚了解他的问题之前,他的问题也难以着手解决。

3)提问的技巧

①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在会谈开始时,会谈者使用开放式提问,首先提出范围较广的问题,然后逐步减小问题的范围。这种技巧可以避免因突然问及核心问题而使受谈者感到紧张、尴尬,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②逐步提问:即首先讨论与核心问题关系较小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将讨论的主题引向主要问题,最后才讨论会谈者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③嵌入提问法:即会谈者把自己真正要问的问题放到一系列例行性提问中去,这样即使被问到难为情的事情,受谈者也会当作是例行性的提问而不会产生太大的顾虑。通过这种方式,连对任何人都相当敏感的问题都会显得没有什么特殊之处。

④带领式提问:有时候受谈者会担心他们对某些问题的肯定回答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这时会谈者应采用带领式提问,使对方觉得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不好的,而是生活中的普遍问题之一;而且受谈者还会觉得会谈者所关心的不是他有没有“不好”的行为,而是对这种行为应如何处理,或以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

⑤按捺稍候提问法:即会谈者在倾听受谈者的叙述时,可能会联想到或发现一些可以进一步提问的内容。但为了保持会谈内容的连贯性或和谐谈话气氛,会谈者这时最好按捺住这

些问题,等受谈者叙述完一个段落后再将这些问题提出。

⑥投射式提问:如果会谈中问题的内容牵涉受谈者对某些人的评价或批评,这时若直接提问,往往会使受谈者感到难以启齿。

4)回忆往事的技巧

①使用特殊的日期、天气或事件等线索。假如要了解受谈者第一次发现某一症状的情境,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帮助受谈者回忆。

②以别人的表现为线索。会谈者请受谈者通过描述其朋友们的表现,详谈他自己在这方面的表现或经验。

5)确保和促进会谈流畅性的技巧:保持会谈的流畅是进行有效会谈的重要原则之一。会谈者通过巧妙的交谈技巧,可以保证会谈的顺利进行,也就防止了会谈焦虑的发生。

①点头和使用过渡性语言:在会谈过程中,听者的点头动作表示他在倾听,而且也同意他所讲的内容。若同时配以笑容及关心的视线,则会成为明显的友谊和鼓励的象征,激励受谈者继续讲下去。

②重复受谈者的某一段话或某几个字:这种重复表明会谈者已站在了受谈者一边(成为他的辩护人),而且会谈者也可以在重复的同时,考虑对方所讲内容的重要性。经过会谈者的重复后,有些受谈者会提出更多的与被重复的语句有关的信息,因此会谈的内容就会更加深入。

③了解受谈者的感受和看法:不论是诊断性会谈还是治疗性会谈,都需要了解受谈者对某一刺激或事件的情绪反应和看法。例如,“那时你的感受是什么”、“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等等。

④对所讲内容进行概括:在会谈过程中,会谈者应聚精会神于对方的谈话内容,了解其表层和深层含义以及隐藏其后的态度。为了帮助受谈者了解他已谈了些什么,也为检验会谈者对会谈内容了解得正确与否,会谈者可以把受谈者的谈话内容做一概括。同时,也可以让受谈

者自己进行概括,这样也可以促使受谈者理智地看待自己的为人和生活态度。

⑤感情移入:有时受谈者会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会谈者可以替受谈者讲出他的情绪感受,例如“那时候,我想你一定会感到很高兴(或很伤心、很意外等)”或“假如我是你,我一定会感到很高兴……”。

⑥给予鼓励、安慰或保证:有些受谈者在谈了一段话后,不知自己所讲的是否对治疗或诊断有用,他们也会用缺乏信心的眼光询问会谈者。这时会谈者应以鼓励的语气告诉他,只要“想到什么就讲什么”就可以了。另外,依赖性强的或有不安全感的受谈者,经常在会谈过程中频繁地提出问题,期望得到满意的答复。对于这种提问,会谈者最好做出安慰性、保证性以及鼓励性的回答。

⑦反问:反问的谈话技巧可以激发受谈者的潜力。如果会谈者对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可以先以反问的方式请对方提供几个可能的答案,然后一起讨论这几个答案的正确与否。为了不增加受谈者的自卑感,对受谈者所提出的答案都应给予接受和鼓励,然后帮助他分析每个答案的利弊得失,并鼓励他对自己的答案进行修正。

⑧应付“沉默”的技巧:出现沉默的原因有很多,有时是因双方的共同话题已尽,但尚未找到最合适而且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如果沉默是由于这一原因造成的,则会谈者可以采取以下办法:

a·让沉默继续下去,不急于打破沉默,直到受谈者找到某个话题为止。

b.重申会谈的原则,即“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告诉受谈者不必刻意寻找题目。

有时沉默是由于受谈者不愿谈及某一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很重要。这时会谈者可以:

a·指出受谈者沉默这一事实,即“好像你不知讲什么好”。

b.进一步说出沉默不语的原因,即“也许你想到什么你不该讲的话”。

c·鼓励受谈者说出难于启齿的事,即“也许你想讲些什么,这对你的治疗进步(或诊断)是很重要的”。

有时正在讨论一件事情时,受谈者的话题会突然中止,这种中止可能与刚才的话题有关。这时会谈者也就较容易知道对方沉默不语的原因:

a.“刚才我们正讨论某些事时,话题就断了,是不是那件事的某一方面使你不能继续谈下去?”b.“我们的谈话好像已经碰到一件很重要的事,而因这件事,你不能继续谈下去了。”

二、观察法

1.观察法的特点

(1)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究竟观察什么,即对所观察行为的操作定义。观察者的一项基本任务是需要对行为(观察对象)进行分类和定义。

(2)观察的第二个特点是观察需要确定“行为单元”,即观察测定中所用的行为成分的大小。

(3)观察的第三个特点是观察推论的程度,即观察要求观察者作出多大程度的推论。

(4)观察的第四个特点是观察系统的普遍性或者可应用性。有的观察系统设计可以用于各种不同研究情景,有的则只适合于一定场合。

2.观察法的类型

(1)自然观察:这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对行为进行系统监测和记录的方法,通常观察者受过训练并且观察者不属于该自然观察情境中的成员。

该方法的频繁使用正是反映了这一评估方法的特点,即它需要的推论最少;另一方面,它可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关于目标行为和行为一环境相互影响的定量指标。

自然观察的诸多方法各不相同,但大部分都涉及时间取样(time sampling),即将观察阶段(如每周三次半小时段)分为简单的间距(如每节15秒),观察者(为精确起见,至少2人)在

每一间距中记录预先选择和定义的行为。记录方式可以是频率计数、反应链、社会相互影响的序列、观察者等级(如社会技能的)或者先前行为或后续行为链的列联表。有时也可借助专用摄像装置对行为进行记录和编码。还可借助电动多事件记录仪、自动数据探测系统、用于监测行为的电子装置等。记录时间间距,可用手提电脑。

该方法提供有关行为频率、持续时间、社会作用、条件几率的数据,对于评价疗效极为有用。由于最少使用推论,在自然环境中对行为的研究也最灵敏。

与该方法相关的几种误差源中,有一些可以归因于外部观察者的使用。例如,观察者训练不够,观察者有个人偏见和反应定势;观察者的个性和行为影响到被观察者的目标行为;评价观察者之间一致性的方法影响了其一致性;以及编码系统太复杂等。

观察者的误差影响到观察的内部效度,而反应性则影响到其外部效度。反应性是指在观察者不在的时候观察数据反映目标现象的程度。如果观察过程中的因素改变了目标行为的特征或频率,数据就无法有效地反映所观察的行为。

(2)模拟观察:模拟观察方法是安排一种使得目标行为易于发生的测量情境,这尤其适用于观察那些在自然环境中难以观察到的低比率行为。

该方法的特点很明显,如:情境模拟,即在一个人为布置的情境中评估个体,如酒吧、游戏室;刺激性模拟,即提供人为刺激,如在角色扮演情境中加入磁带录音的自我表达刺激;行为模拟,即假设被观察到的行为与目标行为属于同一反应类别。

模拟评估中的有些变异源和误差源也类似于自然观察。

(3)参与观察:参与观察不仅可以降低费用,而且还有可能减少反应性,并与自然观察密切相关,即使观察者成为个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在参与观察中,由一个处于目标个体的自然环境中的人(如双亲、配偶、教师或同事)监测和记录在具体时间内的预先选定的行为。例如,一个父(母)亲可以监测其子女夜间气喘发作的次数或者一个接受咨询帮助的人可以监测每日中其配偶做出的令人愉悦事件的次数。

该方法仍有大量的误差源。除了在自然观察中因为观察者的使用而产生的那些误差以外,参与观察尤其受到观察者偏见的影响,这包括观察者与被观察者间互相影响的历史,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定义,以及所要求数据的潜在作用等。

因为参与观察引入了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在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所以必须细心练习,以排除这种关系的干扰。大多情况下,被观察者更愿意理解并赞成该方法,但要保障数据的机密性和正当使用,防止观察者对有关信息的滥用。

另一个误差源就是反应性,这也影响到外部效度。

3.观察的测定观察法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观察的测定。在观察时要求观察者用预先设计好的评级量表对所观察的特征和行为作出评定。

(1)要注意的反应偏向:在观察的评级中,特别需要防止和控制某些反应偏向,其中最常见的有三种:

1)晕轮效应:这是以对客体的一般印象而形成恒定的评级倾向。日常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因为某人同意自己的意见,就认为这个人总是聪明的,同时又觉得这个人正直、善良。研究证明,在所评定的特征的定义不明确、不容易观察或者在伦理道德上比较重要时,晕轮效应特别强烈。

2)宽大效应:指在评级中出现过宽或者过严的倾向,前者称为正宽大效应,后者叫做负宽大效应。在观察评定中也会出现这种倾向,特别应防止对某组或某类型的被观察者评级过宽而其他人过严的偏向。

3)趋中效应:在评级判断中为避免作出极端性判断,而倾向于在量表中段打分的偏向,特别是当观察者对所评定的对象不熟悉时,最容易出现趋中效应。

(2)评级方法:为了克服这些偏向造成的误差,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评级方法,比较流行的

有混合标准评级量表和行为定位量表。

方法一:混合标准评级量表。

混合标准评级量表以行为的关键事件作为评级依据。在设计时,先按照观察目的与要求,确定所观察行为的基本维度或方面;然后,为每一维度规定好、中、差三个关键事件,关键事件是指能代表好、中、差行为的典型情况;由此构成混合标准项目,三类事件分别以G(好)、A(中等)和P(差)表示,并随机排列。观察时,对照关键事件,对所观察的行为做出“好于”、“一致”、“差于”关键事件的评级,最后把评级结果转换为观察得分。

方法二:行为定位量表。

行为定位量表也是以关键事件为基础的。最好选择对所观察行为比较熟悉的人员,分成四个评定小组。设计步骤如下:①由第一个评定小组讨论所需观察的行为特征和研究的构想,确定行为表现的所有重要方面。②由第二个评定小组就第一组所提出的重要行为方面,分别举出好、中、差的行为事例。③由第三个评定小组进行“重译”,就是给他们提供重要行为方面的表格和随机排列的好、中、差行为事例,要求他们把每一事例重新归类到各个行为方面,如果有不能分回原类的事例,则删除。④由第四个评定小组确定经“重译”而保留的项目的量表值,可采用一致定位量表的设计方法。⑤对保留的项目进行测试和观察评级,求出“评价者一致性系数”(以评级者间的相关为指标),如果符合要求,以1~9点或1~11点的量表轴标出行为事例的量表值位置,制成正式量表。行为定位量表对各行为等级以具体事例定位,定义明确,评级误差小,测量效度较高。

4.观察法的优缺点

(1)优点:观察数据比较客观、全面和准确。在观察的基础上,比较有把握作出有关心理因果关系的推论,这是问卷或其他方法所难以实现的。

(2)缺点:一是观察结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观察者的能力和其他特征(疲劳等);二是观察活动可能影响被试的正常行为,使观察结果失真;三是观察法的运用,需要花费较大精力和较多时间对观察者进行严格的训练,观察工作的成本也比较高。

三、问卷法

详见心理测验与评估部分。

第四节临床实验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一、实验操作

1.被试的选择与分派在临床心理实验研究的设计中,人们常遇到关于被试的选择与分派问题以及资料分析的方法问题,此两者与心理学其他领域的实验研究是十分相似的。

2.异常状态与心理过程的交互作用临床研究中最常见的设计是观察被试对某一特定操作所产生的反应,并比较正常被试组与异常被试组有什么不同。为了这样做,必须对实验操作确定一些特殊的认知或社会过程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是与异常心理有关的。这种实验设计可以解决双重研究任务:即通过考察被试(与正常人比较)如何做出作业,来了解病理过程;或通过考察认知或社会过程如何受病理状态的影响,来了解认知和社会过程本身的特点。由于对正常组和异常组都进行了有关操作的观察,所以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自然在于各组和操作之间的交互作用了。

3.诱发引起特殊状态对被试诱发某种异常状态或行为模式,是临床心理实验研究最广泛应用的操作。

在实验研究中,这类特殊的心理状态可以用生理、药物手段或行为程序来诱发。这类特殊的心理状态与病理状态有类似之处,它们可以为研究某些心理过程和行为特征提供帮助。

用药物引起幻觉的研究也是十分多见的,这种实验更需要注意控制被试的期望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采用互不相干地变化实际的物质和预期的操作。另一问题是所诱发的状态在各被试之间是否相当,解决的办法是根据体重给予合适剂量,Hnesmann认为最好给两倍以上的剂量以便能估计出药物对行为的影响。特殊心理状态也可能通过将被试置于某些情境或偶发事件中引起。

强调模拟研究是有价值的。通过模拟使人们能对心理状态加以操作,能够随机地分派被试,但是模拟实验的结论还需得到异常被试在其他研究中的结果的支持。

4.治疗作为一种操作这是临床心理研究的重要特点。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会引起心理状态或行为的改变,因此常常被当做实验操作来应用。但是,在解释这种操作的效力时必须十分谨慎。治疗操作必须考虑病情的自然缓解和被试者本人的状况。这种操作最重要的恪守之处是通过某种方式来实现控制。等待组控制是较好的方式;所用的对照组都应接受与实验组相当的安慰剂治疗。

在临床实验中的控制组有多种形式,等待组控制是指该组被试要等到研究完成之后才被施于实验处理;仅仅注意组控制是指被试定期来访,但是不被给予积极的实验处理。

二、心理治疗疗效的评定

在评价心理治疗的效果时会遇到许多复杂因素和不同的条件及情况。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评定的标准问题、安慰剂的作用、治疗过程相互影响所产生的复杂性以及自然缓解的问题。另外,要注意随访及其评估时间的确定。

心理治疗效果评定的方法,总的看法是应该客观而严格。必须应用现代的科学方法,包括严密的计量法和设计完善的实验法。这里要求随机分派患者到治疗组或非治疗组中去,实验设计需要注意避免某些任意解释的可能性。自然缓解率问题的提出使心理治疗者更加重视科学的效果评价技术。

1.评定的标准问题心理治疗针对心理障碍问题,心理障碍与躯体的疾病不同,痊愈的标准较难确定。患者和治疗者自称有效或无效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你好-再见”效应指患者最先来求诊时总是下意识地表示自己病得很厉害,希望得到治疗者注意。随着治疗的推进,患者得知治疗者的方法已用得差不多了,说一声再见,感谢治疗者。治疗者也有动机和社会期望的因素,他们对患者、对方法都有先于治疗的既定看法。他们的标准也有很多问题。2.安慰剂作用安慰剂作用(placebo effect)产生于暗示。患者对某种新药物、新技术,对治疗者的权威性,对医院、环境、仪器设备等的期望、信任、尊重、依赖等心理因素都会产生暗示效果。治疗者本人的治疗热情也会导致患者情况好转。在仅仅介绍而尚未实施治疗之前,患者心理障碍的某些改进常常就可以观察到了。

在心理治疗的疗效评定中必须注意控制这种安慰剂效应。这种实验设计多在比较两种或多种心理治疗方法时应用,可以说明疗效的特异性作用。

3.患者与治疗者的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和治疗者之间存在不断的相互影响,从而连续影响心理治疗的结果。这种连续的相互影响十分复杂,需要特殊的方法和丰富的经验来对疗效进行评定。

4.自然缓解有人提出心理治疗所得到的效果是病情自然缓解带来的。但是,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自然缓解的作用确实存在,然而不能过分夸大。心理治疗的有效性比偶然性大。5.随访评估的时间确定治疗后立即进行的评估称为治疗后评估;治疗结束后从数周到数年范围内的评估称为随访评估。后者提出了心理治疗结果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治疗的效果能否保持。

关于治疗的效果或不同治疗效果的比较方面的结论可能会因评估在何时进行而有所不同。例

如,在一项研究中(Kolvin,et al.1981),两种干预(集体治疗、行为矫正)帮助行为障碍的儿童时,由于完成评估的时间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效果。治疗后的立即评估表明,儿童的神经质分数、反社会行为等只有极少的改变。但在随后大约18个月的过程中却出现了明显的改变。作者提出了一个“睡眠者效应”概念,假设治疗后的改变并不马上出现,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出现或增加。

治疗研究的一个综述报告指出,治疗后和随访的效果存在正相关(Micholson&Berman,1983)。但是,也有很多例外。

三、个案研究

1.心理治疗个案研究的要点与优秀的临床实践的要点相似,与治疗有关的个案分析的要点包括:精确及重复的评估;认真分析患者的进一步趋势;详细描述治疗计划及完成计划;当患者的行动计划表明有需要时,准备改变方向。

(1)精确及重复的评估:所有有效的临床知识都建立在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在个案分析中观察也很重要,观察会影响研究的精确性,因此需要采用其他的系统方式评估患者。观察可能包括系统的会谈、测验、自我监控、直接的观察或其他的程序等等。测量应该是实用的并且应该在一致和具体的情况下实施。

(2)重复测量:重复测量对个案分析至关重要,并且它与临床实践的规则相符。在临床实践中,重复测量应尽早开始,如果可能的话应该使用几种测验。重复测量消除或限制了在个体水平上出现的测量误差或无关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因此使用重复测量比任何其他单个因素更有利于从个案中获取信息。

(3)详细说明实验条件:研究的结果是用语言来描述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如果语言描述本身就含糊不清,临床工作者就不能共享所获得的这种知识。我们必须能完全重复研究者的行为,而后才有可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在临床文献中有确凿证据表明实验条件的详细说明是个重要问题,近来人们试图开发一些方法去评价叙述程序的恰当程度。临床治疗者们应熟知需要详细说明实验的程度。如果没有一个清晰的治疗计划,要了解什么已被试验是不可能的。(4)重复:所有有效知识都应该是可重复的,临床科学中重复可以排除许多对正确性的干扰因素,所有个案设计都与重复有关。

(5)确定变异程度:测量的范围应足够大和足够稳定,以便我们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治疗的效果。如果预期的效果很大,可以容忍相当大的变异性。如果某一问题是如此易变以至于难以看到效果,那么治疗就不应进行下去。

如果测量变化无常,临床上可以采取三种防御性措施:①等等看是否出现一个更清晰的情境。

②可以探索引起变化的事件。不系统的测量、一种事实和一种影响问题的确凿事件的线索等可能是原因。③分析中的时间单元可能太小。例如有时候具体测量以天为单位而使整个模式不清楚。

(6)个案研究的实施及其创造性使用:个案研究应是一个包括持续进行的收集临床信息和治疗活动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当遇到预料之外的效果时,必须准备放弃以前的决定,并依据患者的情况作为治疗活动的导向。当患者对新的信息作出反应时,治疗者要准备改变治疗模式。总之,设计要素的具体安排应该由临床需要来指导。

2.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素个案研究的实验设计要素可以分为三种:系列内设计、系列间设计、组合系列设计。

(1)系列内设计的要素:系列内设计的要素即从组成一个时间序列的一系列数据点中提炼出其稳定性、水平或趋势的评价。

在一个固定的时段内评估数据的稳定性、水平或趋势,这个时段称为阶段(phase)。一个阶段

数据的稳定性、水平或趋势与另一个阶段数据乏间情况的差别正是患者变化的信息来源。因此,在系列内设计中临床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数据点在时间上的变化。

系列内设计的要素有两大类型:①在简单的阶段变化中,进行一次或多次的两种条件(如基线和治疗)的比较;②在复杂的变化中,根据某一整体协调策略而进行三种或更多条件下的比较。

A-B设计(传统上,A总是代表基线,B代表第一个治疗因素,C则代表第二个治疗因素等等)是系列内设计最一般的例子。它代表一个简单案例研究(包含重复测量和对具体治疗的详细说明),在每一治疗策略后总跟着一个阶段的评定。如果在评估阶段,数据的稳定性、水平或趋势发生变化,我们就有信心认为治疗是可靠的,尤其是当变化显著、突然和一致的时候。

但是,数据的稳定性、水平或趋势所发生的变化可能有其他原因,因此需要使这种影响重复出现。即以一种相反的顺序( A-B-A)重复这种阶段变化,然后再用原先顺序重复这种阶段变化(A-B-A-B)。如果数据的变化都与阶段变化相吻合,我们就增加了对这种影响的信心。阶段的变化可以无限地继续下去,每一个系列都构成一种完整的设计类型。其中的两个条件可以是两种治疗或一种治疗组合的两种成分。

(2)系列间设计的要素:系列间设计要素,即同时进行两个不同系列测量中所得数据的稳定性、水平或趋势的评估。

对数据的评定首先是根据条件,然后是根据时间来进行的,这一点是与系列内设计要素不一样的。在系列内设计中,阶段是在一个时间段中由适当的条件来定义的。因为系列内设计建立在阶段的基础上,数据系列可以按简单的时间顺序进行组织,而在系列间设计要素中,效果的评估是通过比较两个或更多序列间的差异来进行的。

由于与某一条件有关的单个数据点会先于或后于对其他条件的测量,因此在系列间设计中不存在阶段。相反,与每一条件联系的测量都组成一个单独的系列。如果系列间存在明显的区别,就可以推断条件之间存在差异。

系列间设计要素有两种基本类型,其中一种是交替治疗设计要素(alternative treatment design,ATD)。ATD建立在两种或多种条件快速交替的基础上,其中在每一个测量单位中有一个潜在的条件交替。如果条件交替以随机或半随机的形式出现,就可以消除顺序效应,当比较两个或多个治疗或治疗要素时,这种策略非常有用。数据越多越好,但至少要四个数据点(每个条件有两个数据)。

另一种类型是同时治疗设计。它要求同时提供两种或多种治疗,并由患者来控制该用哪一种治疗。这种设计只用于测量治疗偏见。

(3)组合系列设计的要素:系列内设计和系列间设计都用比较(既有系列间数据比较又有系列内比较)来得出结论。一个要素依赖于一个简单的单一阶段变化的几次循环,每个循环都有一个新的数据系列。其中第一个阶段的长度和阶段发生变化的时间在每一个循环中都是不一样的,这种策略一般称为多重阶段变化,但它更一般的术语则是多种基线设计(不管条件之一是不是基线)。

一个简单的阶段变化的主要缺陷可由多重基线通过重复不同的系列进行弥补,因为阶段改变的效果可能是由于同时发生的新异事件或由于评定等因素本身引起的。

3.个案研究的实施

(1)系列内和组合系列要素的实施:治疗者通常在治疗开始时进行一段时间的评估。在重复测量中,这个阶段就是一个基线阶段,这个阶段评估的结果作为治疗阶段开始时的基线水平。当测量基线水平时,患者的问题可能出现改善、恶化或停滞不动的变化。通常当患者出现明显改善时,不应立即进入治疗阶段。如果恶化或没有起色,这时治疗者可能准备实行治疗。当开始治疗时,只有三个可能的结果:无变化、恶化、有改善。如果病情没有变化,治疗者

可等等看是否有一个延迟效果或可尝试另一个策略。最后一种可能效果是行为的改善,这时可以选择以下几种策略:①继续完成治疗并试着去治疗相似案例;②如果合适的话,试图对患者生活的其他领域进行干预;③暂时取消治疗。

不管是对同一患者内部还是在不同患者之间,寻求可靠的信息的唯一方法就是重复,因此,继续完成治疗是一种好的策略。

如果患者在某一问题的改善或在一个情境中表现出一种积极反应,那么治疗者就应考虑用同样的策略去处理其他的问题,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多元基线设计。

—个明显有效的治疗的撤除会引起伦理上的问题、患者诊费的问题、患者潜在的积极性问题,而且可能中和随后的治疗效果。然而,有时候治疗的中止是必需的,而且它也会经常自然地出现。

首先,撤除治疗能避免不必要地使用无效治疗。第二,在治疗中停药经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即休假、假期、身体不适、暂停治疗、根据临床表现重新评价、注意力转向其他与临床无关的问题上等。当使用这些撤除治疗的手段时,应该描述出治疗停止阶段改变的原因,并且应使用一些谨慎的解释。第三,停药可以是短期的,而且也可以有合理的解释。如果短期的停药使情况恶化,患者就会更相信自己需要治疗。当治疗手段是停药时,患者行为将表现为没有变化、恶化或继续好转。如果情况恶化,应重新进行治疗;如果没有变化(但有改善的机会),也应开始进行治疗,看随后会不会有起色。如果情况继续改善,病例就已得到治愈,可以随后再开始去做同样的事情(即形成一个复合基线)。

(2)系列间设计要素的实施:在临床评定中使用ATD要素的可能性很大,当治疗者想要知道条件B是否比条件C的效果更好时,ATD是最好的方法。治疗者在一个交替治疗模式中使用两种治疗,就能很快揭示出较好的治疗手段,随后所有的治疗努力都要朝着这个方向进行。

(3)组合系列设计的要素的实施:案例分析是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披露,这种披露要求对临床工具(评估、干预和评价)的使用是动态的及创造性的。时间序列设计与分组比较设计并不相矛盾。对于深入的单个被试设计而言,如果有足够的被试,就能把他们合并成小组并在小组水平上进行比较。例如,一个A-B-A-B设计可以分解成一个重复测量的分组设计,一个A-B 和A-C序列设计也可看作一个两组的前一后设计。

几种常见心理治疗技术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目前都归属于临床心理学的范畴,但它们确实是两类不同性质的心理学操作技术。当然,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许多心理咨询门诊实际上也在进行心理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似乎与心理治疗同义。在国外,虽然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有不同名称,帮助者与求助者也有不同称谓,但人们对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之间有无不同,仍有争议。一些人不赞成对二者进行区分。他们把咨询与心理治疗当作同义词来看待。另一些人则认为,二者是有区别的,但又在二者究竟有何不同上意见分歧。美国人哈恩(M. E. Hahn)的一段话经常被人们引用:“据我所知,极少有咨询工作者和心理治疗专家对已有的在咨询与治疗之间的明确区分感到满意……意见最一致的几点是:(1)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不能完全区别开的;(2)咨询者的实践在心理治疗家看来是心理治疗;(3)心理治疗家的实践又被咨询者看作是咨询;(4)尽管如此,咨询和心理治疗还是不同的。” 为了说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必然先给心理治疗下定义。按照给各类事物下定义的科学原则,心理治疗的定义只有一句话:“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的定义也是如此:“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 从定义的内涵来看,两者并无相同之处。一个是“协助”,即协商和协同地进行帮助,另一个则是“矫治”,即有强制性的矫正和按治疗师的方法进行调治。这显然是性质不同的操作。尽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操作本质上不同,但由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交互使用,有时也被混为一谈。例如,在咨询过程中,为了使求助者情绪相对平静,心平气和,以便进行心理交流,有时不得不对求助者实施放松治疗,使其情绪稳定下来。又如,在心理治疗时,若遇阻抗,无法切实地执行治疗计划时,往往要转向心理咨询,使用咨询技巧,改善求助者心态,以便使其配合治疗。两种方法交互使用的情况比比皆是,由此便容易使人误解两者就是一回事,无法区分开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专家钱铭依教授认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北京燕园博思心理咨询中心的心理专家郝滨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当您遇到生活中的困扰,准备选择一位心理咨询师走入咨询室时,应选择具有心理学、医学或教育学等相关教育背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长期丰富的心理咨询与治疗经验,阅历比较丰富,得到专业心理治疗协会或社会认可的心理咨询师。 尽管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实际应用中也常常结合在一起,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其一、心理治疗的对象是病人,无论是心理疾病、心身疾病、生理疾病还是社会疾病;心理咨询的对象一般不是病人,在很大程度上是精神状态基本健康,而心理上存在冲突的亚健康状态的人。 其二、心理治疗的目的着重是解决问题,需要通过治疗程序进行;心理咨询的目的着重是帮助咨客发现问题,靠挖掘咨客自身的能力来解除心理困扰。 其三、心理治疗师与求助者的关系又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病人必须听取医生的劝告、建议并服从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关

生理心理学笔记总结归纳

精心整理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 而产生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 3.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 ● ● 耗竭 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有关的过程。

总结:蓝斑皮层NE系统有维持紧张或唤醒的情境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因而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从而在认知或运动的传出中扮演重要角色;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即降低无关信息引起的活动,他与上述三个系统的功能是对立的。这些上行网状 模式,前额叶损伤导致了行动的选择性和组织性受到了破坏。背外侧前额叶和扣带回是参与对许多不同新意刺激或微弱提示活动的注意的脑区。 注意的生理学过程: 注意的转移机制:优势兴奋中枢的转移——优势兴奋中心从其他区域转移到这种强烈刺激的皮层代表点。注意产生的中枢过程是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大脑皮层上兴

2021年自考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版

自考临床心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问答题)整顿 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临床心理学被看作是既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增进个体或群体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对个体和群体心理问题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治疗。 心身医学:它以人类疾病中心身关系问题为核心,以心身疾病作为重要研究对象.着重探讨躯体疾病中心理因素及其致病机制和条件。 行为医学: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关于)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防止、诊断、治疗和康复多学科交叉领域精神病学—精神病学—用来探讨精神疾病发病因素、机制以及精神疾病防止、诊断和治疗医学分支学科。 健康心理学:健康心理学强调强调身体疾病防止,主张采专心理学办法变化或矫正人们有碍身体健康生活办法、行为和习惯。 心理卫生学:是防止医学一种分支学科,重点研究如何依照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和不同环境中人特点,维护和增进她们心理健康水平,防止心理疾病发生。 归因风格:个体惯常使用归因方式,体现了个体人格质. 防御机制:人对付体内外各种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无意识心理手段。 合理化机制:给自我行为或处境寻找可接受理由. 调节因素:是指影响两个有关事物之间联系方向和大小因素。 中介因素:是指介于两个有关事物之间、可以阐明这两个事物互相联系机制因素。 应激原:向集体提出适应和应对规定并进而导致布满紧张性心理和生理反映各种环境刺激物称作应激原。 劫难化:重复思考悲观事件也许会导致不良后果. 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一种人在察觉到或结识到自己正面临着至关重要而又难以应对环境规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作者:————————————————————————————————日期: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生理心理学-(李新旺)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生理心理学: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即研究外界事物作用于脑而产生 心理现象的物质过程的科学。生理心理学正是以脑为中心,研究心理的生理机制或行为的生理机制。 2.研究对象和任务: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因此,研究并揭示 心理现象产生过程中有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它的高级部位——大脑的活动方式,是生理心理学的主要任务。 3.研究生理心理学的意义:第一,生理心理学为科学心理学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它在 解释心理的实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新的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这门学科对心理科学的发展必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人类的科学事业正在面临着物质的本质、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本质和智力的产生四大问题的挑战。这四大问题的最后一个,也是最困难的一个:智力是如何由物质产生的,正是心理科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研究智力的产生,生理心理学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第三,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高新技术的发展提供好的思路。第四,研究生理心理学的巨大动力和这门学科的生命力,还在于它是对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进行寻根究底的。第五,生理心理学能够为许多实践领域服务,尤其是为人类的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4.生理心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脑立体定位技术 ●脑损伤法 ●原理:大脑皮层机能定位说、大脑皮层机能等势说 ●具体方法:不可逆损伤: 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 ●可逆损伤: 扩布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原理:任何心理和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的兴奋所引起,电刺激和化学刺激可以代替外部刺激。 ●电记录法:原理:神经系统的兴奋是以生物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生物化学分析法原理:机体活动受化学物质的影响(递质、受体),并且能改变体内化学物质的含量。 ●分子遗传学技术:原理:基因控制化学物质的合成。 ●脑成像技术:定义:通过成像技术记录脑活动的部位和功能变化。分为结构成像 和功能成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波谱、脑电图、事件相关电位、CT、PET。 第二章注意 注意的神经网络:警觉网络、定向网络、执行网络 网状结构上行系统: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蓝斑内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元的活动能够提高动物的警觉水平——注意周围环境的能力增强。蓝斑—皮层NE耗竭能够导致注意功能的障碍。2)上行多巴胺系统的功能:中脑边缘DA系统激活行为反应,获得强化物。中脑纹状体DA竭耗会导致反应的正常加速效应被取消,在反应准备过程中的作用。3)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是影响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乙酰胆碱拮抗剂能够降低代表皮层唤醒的脑电活动,而其激动剂能够提高皮层的脑电活动。上行胆碱能系统的作用机制:一种可能性是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意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水平的加工,另一可能是通过提高信号/噪声比的机制而起作用。4)上行5—HT系统的功能:5-HT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1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1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50.00) 1.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划分为先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依次是 A.道德成规前期、道德循规期 B.道德循规期、道德自律期 C.道德自律期、道德成规期 D.他律期、自律期 E.自律期、他律期 (分数:1.00) A. B. C. D. √ E. 解析:对此题的解答容易把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混淆起来,皮亚杰的是两阶段论,而科尔伯格的是三期六阶段论,要把两阶段论和三期六阶段论名称记准确。 2.下列关于青少年社会性交往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开始建立友谊 B.青春期结交的作为知己的亲密朋友的地位明显高于父母 C.同伴团体逐渐形成,同伴团体压力日益降低改善 D.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关系由亲密到疏离 E.到了青春期,父母的榜样作用显著增强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对此题的解答,特别要注意各选项的措词。有些选项与真实情形看起来差别不大,如选项B,实际情形是青春期结交的作为知己的亲密朋友的地位,至少与父母相等,甚至显得更重要一些。有些是选项与实际情形恰好相反,如选项C,实际情形是同伴团体逐渐形成,同伴团体压力日益显著;选项D,实际情形是青春期的异性交往关系由疏离到亲密;选项E,实际情形是到了青春期,父母的榜样作用显著削弱。 3.将婴儿气质划分为容易型、困难型和迟缓型三种类型的是 A.托马斯 B.布雷泽尔顿 C.格维茨 D.孟昭兰 E.韩进之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4.下列对学生学习一般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认识和认知活动要越过间接经验的阶段 B.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C.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D.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E.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分数:1.00) A. √ B. C. D. E. 解析: 5.青少年进入高中后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不包括 A.自我意识中独立意向的发展 B.自我意识成分的分化 C.强烈的关心自己个人的成长 D.自我评价的成熟 E.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分数:1.00) A. B. C. D. E. √ 解析: 6.心理学家鲍尔比所划分的婴儿依恋发展三阶段是指 A.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B.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C.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D.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E.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分数:1.00) A. B. C. √ D. E. 解析:

05622-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05622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31)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内容和理论模型,能够熟悉诊断性会谈、行为评估、心理治疗等技术,理解心理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素,掌握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定义,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的历史以及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工作内容,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 2、掌握:临床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几种理论模型,心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及整合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每一种理论模型的理论前提、贡献。 2、掌握:每种理论模型的侧重点。 3、熟练掌握: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理论模型的整合趋势。 第三章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模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几种培训模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的含义。 2、掌握: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熟练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诊断性会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神病的诊断分类、临床会谈的方式、会谈的基本技巧、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精神异常的诊断和分类的基础,目前通用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的特点。 2、掌握:临床会谈的形式、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3、熟练掌握:临床会谈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历史,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心理生理学评估的理论、心理生理学评估的使用及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的概念及方法、心理生理学评估的概念。 2、掌握:目前最常用的神经心理评估工具及各自特点、心理生理评估的理论、范围、主要采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神经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第六章行为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为评估的概念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行为评估的方法和近期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行为评估的理论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 2、掌握:、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 3、熟练掌握:行为评估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心理治疗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目标。 2、掌握: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

2017考研心理学专业:心理治疗知识点总结

2017考研心理学专业:心理治疗知识点 总结 心理治疗是在治疗者与来访者建立的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是激发和调动来访者改善其动机和潜能,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与障碍,促进其人格的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心理咨询是采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帮助来访者减轻或消除其烦恼、改善其生活状态、解决其遇到的危机、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进行决策的能力的专业领域。 整合的倾向:所谓折衷主义多用于对心理治疗的临床技术方法及非理论性的综合现象。而整合一词常用于更为理论性的现象,如创立理论体系、框架或在概念水平上对心理治疗模型的融合。即折衷主义更多地用于技术层面,而整合更多地用于理论水平上的兼收并蓄。这 两种情况均被认为是整合的倾向。 有关心理治疗道德准则主要涉 及下列几方面内容: ⑴心理治疗工作者应明确其临 床服务工作(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的目的,是促进来访者的成长,自 强自立,而并非使来访者在其未来 的生活中对治疗者产生一种心理依 赖。 ⑵心理治疗工作者在其临床服 务工作中(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应尊重来访者,按照本专业的道德 规范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不得利用来访者对自己的信任或依赖谋取私利,不得与来访者发展专业工作以外的社会关系。 ⑶心理治疗工作者应尊重来访者的个人隐私权,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在从事临床心理学工作中涉及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纪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临床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来访者的有关信息。 ⑷心理治疗工作者在从事临床服务工作时,应按照有关的政策与法规所制定的标准收费。个人不得接受和索取额外报酬。 ⑸心理治疗工作者在采用心理测量工具时应全面了解有关测量(包括各种量表、问卷)的目的、内容及局限性,严格按照测验指导手册中的规范*作各种心理测量工具,并能正确和合理地向来访者解释有关测量的结果。测验使用的记录及书面报告应妥善保存。 ⑹除上述有关的要求之外,心理治疗有自己的治疗理论、技术方法;治疗过程有自己的特点、规律;在发达国家许多心理治疗已列入保险计划,政府部门对心理治疗专业有专门的政策和法规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这些均是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特征。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似之处: ⑴二者采用的理论和方法常常是一致的。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心理治疗学相关专业知识-15

心理治疗学相关专业知识-15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A2型题{{/B}}(总题数:43,score:100分) 1.在编辑、设计测验项目时应注意 ?【A】项目的范围要与编制计划一致 ?【B】项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要的数量多一倍以上,以备筛选 ?【C】项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 ?【D】项目的说明要通俗易懂、意义明确?【E】以上都是 【score:2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关于测验项目的预备测试,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准备应用的群体 ?【B】预测过程、情境应力求与将来正式测试时的情况相似 ?【C】预测时限应与正式测试的时限相同?【D】在预测中应随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形?【E】必要时进行两次预测,看两次的分析结果是否一致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等值的测验复本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A】各份测验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

?【B】各份测验包含相同的内容范围,但题目不应该有重复 ?【C】各份测验题型相同、题目数量相等?【D】各份测验有大体相同的难度分布 ?【E】以上都要 【score:2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4.测验标准化是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目的的影响、减少测验误差的过程,它要求 ?【A】测验内容和形式标准化 ?【B】施测过程标准化 ?【C】评分计分标准化 ?【D】分数解释标准化

?【E】以上都是 【score:2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5.为了保证施测过程标准化,测验手册应该规范主试人员 ?【A】测验场所的布置 ?【B】测验材料的分发、放置方法和测验实施流程 ?【C】主试者的基本态度以及如何对被试介绍测验目的、反应方法,如何回答被试的提问 ?【D】具体项目的时限、评分方法等 ?【E】以上都是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生理心理学1详解

第一章绪论 ●心理生理学研究方法和技术: 1、脑立体定位技术 2、脑损伤法:不可逆损伤(横断损伤、吸出损伤、电解损伤、药物损伤) 简单易行、效果明显,但无法恢复,可能引起组织病变,影响结果 可逆损伤(扩步性阻抑、冰冻方法、神经化学损伤) 暂时性的机能切除,不易发生继发性的周围组织病变,常用来研究皮层机能 3、刺激法:电刺激法、化学刺激法 4、电记录法 5、生物化学分析法 6、分子遗传学技术 7、脑成像技术:PET技术、CT技术 第二章注意的神经过程 ●注意的主要功能 使有机体选择一定的事物作为心理活动的对象并维持下去,它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的顺利进行起着保障作用。 第一节注意的神经解剖学基础 ●注意是通过一些脑区的神经网络活动来实现的。 ●既不是某一脑区的特性,也不是全部脑区的功能。 ●不同脑区在注意过程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 ●注意的神经网络包括:警觉网络、定向网络和执行网络 一、警觉网络 (一)警觉和注意的关系 ●实验结果:警觉的提高可以改善对注意目标的觉察速度。 (二)注意(警觉状态)主要靠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持续作用来调节 ●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为单胺能和胆碱能细胞存在的部位。 ●投射到不同部位。 1.上行去甲肾上腺素(NA)系统的功能 ●DNAB损伤鼠模型 在脑内注射6-羟多巴胺(6-OHDA)到蓝斑皮层通路(DNAB ),导致DA严重耗竭,使其含量少于对照组的10%。然后进行习得条件辨别任务:刺激为a,反应为b;刺激为X,反应为Y; --DNAB损伤鼠在完成习得条件辨别任务中有缺陷;同时,鼠的巴浦洛夫条件抑制也受影响。 --表明:蓝斑-皮层投射系统的正常功能是保持在高度唤醒水平下注意的选择。 2.上行多巴胺(DA)系统 ●中脑-边缘DA系统能够将动机转化为动作。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在于激活行为反应,以便获得强化物。如精神运动兴奋药物苯丙胺的强化效应,部分通过该系统发挥作用。 ●中脑—纹状体DA系统具有唤醒作用。 3.上行5-HT系统的功能 ●在某些情况下,对5-HT的操作,影响到与行为抑制相关的过程,尤其是在厌恶背景中。 ●如中枢5,7-双羟色胺耗竭,可明显提高鼠的惩罚反映率。 4.上行胆碱能系统的功能 ●上行胆碱能系统作用机制—胆碱能投射通过提高新异刺激的作用,帮助了刺激在皮层的加工。 小结: ●蓝斑-皮层NA系统可维持紧张或唤醒状态下辨别能力的保护功能,参与了选择性注意的加工。 ●中脑-边缘DA系统和中脑-纹状体DA系统有助于不同形式的行为激活,在认知或运动传出中起作●皮层胆碱能系统促进刺激在皮层的加工,在注意和记忆信息加工中处于基础地位。 ●5-HT能系统有助于行为抑制,与上述3系统功能对立。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2

心理治疗学心理治疗流派与方法-2 (总分:100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A2型题{{/B}}(总题数:43,score:100分) 1.标志着现代心理治疗的真正开端的是 ?【A】克雷佩林所创立的精神医学体系?【B】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所创立的精神分析体系 ?【C】斯金纳所创立的行为主义体系 ?【D】罗杰斯所创立的人本主义体系 ?【E】贝克所创立的认知主义体系 【score:6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心理治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麦斯麦创立的麦斯麦术的施行。但是,直到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梦的解析》一书,并初步完成了精神分析的体系化,正式标志着心理治疗的真正开端。 2.不属于行为治疗的主要特点的是 ?【A】以行为原则为理论基础 ?【B】治疗目标是改变人的行为 ?【C】揭示个体的思想矛盾 ?【D】不过分追究过去的经验 ?【E】使用一系列的行为矫正程序 【score:2分】 【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行为主义由华生创立,该学派认为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并使用一系列行为矫正程序,不重视个体的思想矛盾和过去的创伤经验,治疗的目标主要是改变人的不适当的行为。 3.心理治疗趋向于整合的原因是 ?【A】单一理论模型的不足 ?【B】短程治疗的兴起 ?【C】各种疗法疗效相近 ?【D】各种疗法剧增 ?【E】以上均是 【score:2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心理治疗的不同学派在经历了多年的隔阂、对立与争论后,各家各派趋向于整合的原

【2020新】心理咨询师中级试题及答案9-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九章临床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知识要点 1、信度和效度的概念? 2、内部效度的概念? 3、外部效度的概念? 4、内部效度的条件包括哪两方面?(认真选择变量、周密的设计) 5、常见的研究取向主要有哪3种?(临床取向、相关取向、实验取向) 6、根据访谈提问和反应的结构方式不同可分为哪3种方式?(有结构、无结构、半结构) 7、通过会谈来对病人进行心理评估的方法是什么会谈?(诊断性会谈) 8、观察法的类型除了自然观察外,还有哪两种?(模拟观察、参与观察) 9、影响外部效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反应性) 10、晕轮效应的概念? 11、常见的反应倾向有哪3种?(晕轮效应、宽大效应、趋中效应) 12、为了克服偏向,比较流行的评定方法有哪两种?(混合标准评定量表、行为定位量表) 13、安慰剂的作用产生于暗示。 14、心理治疗效果的评定最为突出的问题,除了病人与治疗者的互相影响和自然缓解外,还有评定标准问题和安慰剂作用。 15、个案研究的实验设计要素包括系列内设计、系列间设计、组和系列设计。 16、治疗结束后从数周到数年分为内进行的评估称为随访评估。 二、试题 1.衡量研究是否可靠的指标是:A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重要性 E.关系性 2.衡量研究有效性的指标是:B

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重要性 E.选择性 3.再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称为:A A.内部效度 B.外部效度 C.关联效度 D.内部一致性 E.统一性 4.研究结果和实验效果的普遍性或可应用性称为:B A.内部效应 B.外部效应 C.关联效应 D.内部一致性 E.适用性 5.以自然出现的行为术语或自然情境中产生的言语报告,对个体进行深入仔细的考察的一种研究取向称为:C A.相关取向 B.实验取向 C.临床取向 D.行为取向 E.自然取向 6.使用统计测量来评估个体存在差异的度量集之间的联系或相关的研究取向是:A A.相关取向 B.实验取向 C.临床取向

心理治疗规范(2013版)

心理治疗规范 (2013年版) 为加强医疗机构心理治疗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办法》《预防医学、全科医学、药学、护理、其他卫生技术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医疗机构临床心理科门诊基本标准(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制定本规范。 第一章总则 一、心理治疗的定义 心理治疗是一类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由专业人员有计划地实施的治疗疾病的技术。心理治疗人员通过与患者建立治疗关系与互动,积极影响患者,达到减轻痛苦、消除或减轻症状的目的,帮助患者健全人格、适应社会、促进康复。心理治疗要遵循科学原则,不使用超自然理论。 二、心理治疗的人员资质 以下两类在医疗机构工作的医学、心理学工作者可以成

为心理治疗人员: (一)精神科(助理)执业医师并接受了规范化的心理治疗培训。 (二)通过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心理治疗专业),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卫生技术人员。 三、心理治疗的对象和场所 (一)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是心理问题严重、需要系统性心理治疗的人员,以及符合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的患者。 心理治疗的适应证包括以下种类: 1.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2.心境(情感)障碍; 3.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如进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4.通常起病于儿童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 5.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6.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7.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8.心理发育障碍,以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等。在针对以上各类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心理治疗可以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作为其它治疗技术的辅助手段。 心理治疗的禁忌证主要包括:

生理心理

简答题 1.请简述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技术 ①单细胞电活动记录技术②脑功能基因组学方法③脑电及事件相关电位 ④经颅磁刺激技术⑤脑损毁法⑥脑磁图⑦脑成像⑧行为学研究 2.请鲁利亚的功能系统学说。 ①第一功能系统:动力系统,负责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组成。 ②第二功能系统:信息接受、加工、储存系统。由大脑皮层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皮层下组织组成。 ③第三功能系统:行为调节系统,负责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由额叶组成。 3.请简述视知觉自下而上加工的神经通路。 ⑴初级知觉通路 ①皮层下知觉通路:视觉传入神经→外侧膝状体→大细、小细、颗粒细胞通路→V1区。作用:反映物理属性,作为知觉线索的编码。 ②皮层知觉通路:V1区→大细胞优势通路、颜色优势通路、色柱间优势通路→次级皮层。作用:实现物理属性向知觉过度。 ⑵高级知觉通路 ①空间知觉的背侧通路where通路:V1 → V2→ V3 →颞中回→颞上沟→下顶叶。作用:对空间信息加工,产生物体空间位置和物体运动知觉。 ②物体知觉的腹侧通路what通路:V1→ V2 → V3 → V4 →颞下回。作用:对物体的形状、颜色等信息进行加工和识别,实现物体的再认。 4.请简述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和量级反应的概念及特征。 ①级量反应:本质是后兴奋电位,神经信息在脑内的传递过程中,不能迅速传导下去,只能在其产生部位按空间总和规律叠加起来,其电位的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但频率不变。 ②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极化现象称之为静息电位。 ③动作电位:指可兴奋细胞受到阈上刺激时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变化,其特点是全或无。 5.请简述脑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⑴大脑:①额叶:高级认知活动、运动。②顶叶:躯体感觉。③枕叶:视觉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19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19 (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B}}A1/A2型题{{/B}}(总题数:42,分数:100.00) 1.操作条件反射最优化的三个主要步骤是 ? A.期望行为的选择和限定;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操作行为的习得? B.期望行为的选择和限定;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 C.提供学习环境,选择恰当的强化物;操作行为的习得;实践习得的行为 ? D.期望行为的选择和限定;操作行为的习得;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 ? E.操作行为的习得;限定和使用辨别线索;实践习得的行为 (分数:4.00) A. B. √ C. D. E. 解析: 2.下面有关社会学习理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班杜拉是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建者 ? B.把人的行为解释为认知、行为和环境诸决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 C.班杜拉认为强化只可以直接强化 ? D.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 ? E.间接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模仿的对象称为榜样 (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 3.下面不属于非直接强化的是 ? A.自己的某种行为受到表扬,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 ? B.学习者如果看到别人成果或受赞扬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倾向 ? C.如果看到失败的行为,就削弱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 D.如果看到受罚的行为,就会抑制发生这种行为的倾向 ? E.依据自我评价标准,通过自我的奖惩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4.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功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表现依次是 ? A.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 B.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 C.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 ? D.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 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 E.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功能;心理活动的随意功能;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各种心理功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 (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5.最近发展区是指 ? A.现有发展水平 ? B.过去曾有的发展水平 ? C.由于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的结果而形成的心理发展水平 ? D.在别人的帮助下,由于教学所消除的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原有活动之间的差异 ? E.将来所要达到的发展水平 (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6.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起源于 ? A.先天的成熟 ? B.后天的经验 ? C.主体的动作 ? D.遗传决定

全国4月自学考试《临床心理学》试题和答案05622

2015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临床心理学试卷和答案(课程代码05622)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C 】1.临床心理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是通过各种来处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1-3 A.药物 B.药物配合心理治疗 C.心理治疗方法 D.心理治疗配合药物 2.在对冠心病患者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患者表现A型行为特点,例如急燥无耐心、强烈紧迫感和竞争性以及对人的敌意等,【 B 】由此可以推断2-28 A. A型行为是造成冠心病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 B. A型行为同冠心病有联系,但仅凭这类研究还不能确定联系的性质 C. A型行为是冠心病造成的一种心理变化 D. A型行为同冠心病没有联系【 C 】3.马斯洛认为心理病态的原因是3-47 A.习得的无助感 B.存在空虚 C.自我实现驱力受阻 D.精神创伤【 B 】4.临床心理师在心理评估时宜采用的提问方式是6-120 A.辩论式 B.讨论式 C.质问式 D.判断式【 B 】5.根据所依据的理论和使用技术的不同,心理治疗可分为7-148A.心理疗法和生物学方法 B.心理分析疗法、行为疗法、人本-存在主义疗法和认知疗法等 C.个别心理治疗和集体心理治疗 D.长程心理治疗和短程心理治疗【 D 】6.终末期病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9-214 A.焦虑 B.痛苦与不适 C.信仰 D.如何面对死亡【 A 】7.认为神经症是个体自我完善的潜能遭到压抑、发生歪曲的外在表现的理论观点是8-191A.人本主义观点 B.行为心理学观点 C.心理动力学观点 D.认知观点【 D 】8.考试不及格就说老师出题太难,或自己太忙没有很好准备。该学生所用的自我防御机制是4-83 A.转移 B.理想化 C.反向形成 D.合理化 9.一个孩子遭到一

第九节 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九章人格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内容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投射法个案研究一观察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被试的外部表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的一种方法长期观察和定期观察全面观察和重点观察参与性观察和非参与性观察现场观察和人为场所情境观察二实验法实验法按研究目的控制或创设条件以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室实验指在特定的心理实验室里借助各种仪器设备严格控制各种条件以研究心理的方法现场自然实验是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条件加以适当控制或改变来研究心理的方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把实验研究和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一方面仍对实验条件有所控制另一方面又适当放松控制三问卷法高尔顿于1884年提出构成我们行为的品格是一种明确的东西所以应该加以测量他尝试通过记录心跳和脉搏的变化来测量情绪通过观察社会情境中人们的活动来评估人的性情脾气等人格特征这一切标志着科学地评估性格的开始克瑞普林 E.Krapelin 则是人格测验的先驱他最早将自由联想测验用于临床近几年来经过心理学家的努力已发展了许多科学地评估人格的技术并发表了具备优良特性的人格测验如明尼苏达多相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罗夏墨迹测验等等为评价人格提供了科学工具三问卷法问卷法问卷法多以自我报告的形式出现所以又称自陈量表通常采用文字叙述的方法列出一些问答题或一个命题后面有几种答案让受试者选择也可由

受试者根据自己的评判在不同评价等级上表明某种程度根据赋予不同评价等级程度的分值将原始数据统计处理后即得到评判结果最早的自陈量表是伍德沃斯 R.S.Woodworth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的个人资料调查表用于考察士兵对军队生活的适应性并淘汰军队中的情绪障碍者该调查表的问题涉及变态的恐怖反应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睡眠障碍以及其它身心症状等后来被奉为人格量表的蓝本自陈量表通常采用的题目形式有以下几种 1.是非式例如你曾经害怕自己发疯吗是否 2.折中是非式例如你喜欢户外活动吗是否不一定 3.选择式例如A当遇到失败时我会意志消沉 B 在大庭广众之下我会感到紧张 4.文字量表式例如我所喜欢的人大多是 A.拘谨缄默的 B-介于AC之间 C.善于交际的 5.数字量表式例如我担心考试失败 5 4 3 2 1 5代表经常4代表多次3代表偶尔2代表极少1代表从不自陈量表假设被试充分地了解自己并且能对题目作真实的回答这显然是靠不住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对自己的各个方面作全面而正确的观察同时在个人评估自己行为时往往会出现各种反应定势首先被试往往对社会赞许性强的题目作肯定回答对具有社会否定特征的题目作否定回答例如我从来不撒谎有些被试就会回答是其次还会出现反应的肯定定势极端定势谨慎定势及猜测定势等倾向例如被试会对题目大部分采用是是是"或否否否"的回答而不考虑内容如何这种反应方式有可能反映了个体的一部分个性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