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历年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历年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历年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历年中考试题大全

2005贵州铜仁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

“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005武汉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2006黑龙江黑河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2004北京东城

16.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

答案:

1.A.C(2分)

2.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2分)

3.妄自菲薄作奸犯科 (2分.一词一分)

4.宫内朝廷宫中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

5.C (2分)

6.诚宜开张圣听(2分)

11时报答发扬光大阻塞

1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说话不恰当

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14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

15 D

16.(3分)秋:时候光:发扬光大义:适宜、恰当

17.(3分)

①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

②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③后来正遇危亡关头。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3分)

①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后值倾覆:

18.第①段诸葛亮向后主提出的应该________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19.第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刘备______________和诸葛亮_____________两件事。

2005山东荷泽

20.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中道崩殂:②天下三分:③危急存亡之秋:④殊遇:

21.下列句子中“盖”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C.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珠遇。

D.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没有)不有死。

2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①亲贤臣,受任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先帝知臣谨慎,臣不胜受恩感激。

2004辽宁

23找出选文第②段中的三个错别字,并改正。(3分)

改改改

24在第②段空白处填写句子。(2分)

25选出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 )

悉.以咨之今南方已.定

A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B 是亦不可以已.乎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C D

问君何能尔.亲贤臣,远.小人

26把句子“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译成规代汉语。

27概括选文第①段作者提出的建议。(2分)

28从选文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的人。(2分)

2004湖北随州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遂许先产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表、记,都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B、两段文字五次提到先帝,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和“忧叹”之情。

C、作者把“北定中原”看作自己“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

D、这两段文字,寓情于议,感人之深。

17.(3分)

①宫廷里侍奉守卫的臣子,不也稍有懈怠。

②先帝不介意我的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③后来正遇危亡关头。

18.(2分)开张圣听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19.(2分)三顾草庐临危受命

20.①半路去世②天下分成三部分③危难紧急存续或灭亡之时④特别厚待 21.D 22.的确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德行,发扬扩大有志之士的精神,不应该(过分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来堵塞忠心进谏的道路(途径)。

23(1)候改侯芦改庐弛改驰(各1分) 24奉命于危难之间25A26诚愿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1分),那么汉王室的兴盛(1分),就时间不远了(1分)。27亲贤远佞或亲贤臣,远小人。28忠心耿耿淡泊名利有谋略 29-33、略 33①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请结合《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用短语写出他所指挥的两个战例。(2分)②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像诸葛壳那样忠心报国的文臣武将,请从语文或历史教材中列举出两个名人,并写出他们留传下来的名言或者事迹。

2004北京

34.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3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6.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①;②。(用原文回答)

37.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2分)

2004北京丰台

38 解释句中加线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③深入不毛:______ ④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_____

39.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 第3段文字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005广西河源

4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远: (2)所以: (3)是:

42.翻译段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4分)

(1)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43.说出“卑鄙”一词古今意义的不同:(2分)

卑鄙古义:今义:

44,第一自然段中,作者提出了(填四个字)的建议。(1分)

45.文段“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一句中加点的“此”指哪两件事?(2分)

2006武汉

4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4分)

⑴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悉⑵可计.日而待也计.:

47、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每与臣论此事⑵愿陛下亲之信之

答案:34.B 35.答案示例:①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隆的原因。

②先帝在世的时候,每当和我谈论这事,对桓、灵二帝没有不叹息、痛心和遗憾的。

36.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7.答案要点:①为了解除后顾之忧②为了汉室之隆

38. ○1低微而鄙陋○2奔走效劳○3 ○4把(4分,各1分)

39. 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东吴)(2分,“于”译错扣1分)

40.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分,多答扣1分 41. 3分疏远;的原因;此(这)。

42、4分 (1)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显达。(2)早晚忧愁叹息,担心先帝托付的使命不能完成。

43. 2分 (1)身份低微,出身鄙野。(2)恶劣(不道德)。 44. 1分亲贤远佞。

45. 2分 (1)五月渡泸,平定南方;(2)北定中原;兴复汉室。46.(1)都,全 (2)汁算 (共4分.每个2分.)

47.(1)每次和我评论这些事.(2)希望陛下能亲近他们信任他们.(共6分。每句3

2006广西贵港

48、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1分)

A、苟全 /性命于乱世

B、先帝不 /以臣卑鄙

C、受任 /于败军之际

D、至于斟酌 /损益

49、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2分)

A、(1)元方入门不顾.(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C、(1)尔来二十有.一年矣(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D、(1)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50、“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把它归纳出来。(3分)

48、C 49.C 50.①三顾茅庐。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2005温州

51.第2段中有一个著名的历史典故,这个典故是。

5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恐托付不效.(3)以伤先帝之明.

5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之”与“败军之际”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吾欲之.南海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永之人争奔走焉5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55.你从这几段文字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2分

2005福建泉州

56.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C.兴复之效.——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道.听途说

57.翻译句子。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58.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59.请用6个字概括上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0.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很多事例足以体现这一特点,如“摆八卦阵”,,。

2005福建龙岩

6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臣本布衣() (2) 躬耕于南阳() (3) 遂许先帝以驱驰( ) (4) 至于斟酌损益( ) 6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 先帝不以臣卑鄙 (2)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63.选文第一段中可以概括出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选文第二段中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2005湖南长沙

6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夙夜

..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 D.以彰.其..忧叹(早晚) B.攘除

咎(表明、显扬)

6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6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恐/托付不效 B.深追先帝/遗诏 C.臣/不胜受恩感激 D.进尽/忠言67.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68.“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51.“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 52.(1)地位低温,学识浅陋(2)奏效,实现(3)明见,英明 53.B 54.(1)我本来是平民百姓,在南阳亲自耕种田地。(2)

这就是我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和本分 55.诸葛亮是一位知恩图报、忠诚坚贞、

尽心尽职的贤臣56.B 57.略。(应注意“故”“寄”“所以”“职分”等词义的解释及句

意翻译的通顺) 58.“陛下亦宜自谋……深追先帝遗诏” 59.报先帝忠陛下

60.例:空城计火烧赤壁六出祁山61.(4分)(每小题1分)(1)平民、老百姓 (2)亲自、亲身 (3)答应 (4)减少 62.(1)先帝不认为(因为)我身份低微,出身鄙野。(“卑鄙”

2分,文句通顺1分)

(2)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了。(“故”“崩”各1分,文句通顺1分)64.C 65.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66.B 67.(1)南方已定,兵甲已足。(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68.此臣所以报

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05四川攀枝花

69.解释文中加点同语。(2分)

卑鄙( ) 驱驰( )

70.文中可以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3分,

每空1分)

71.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72.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其目的是。

7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74.《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并说出你欣

赏的原因。(4分,各2分)

2005福建宁德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②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75.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1)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未尝不叹息痛恨

..于桓、灵也()

(3)其谁可而为.之()(4)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76.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77.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78.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2005江苏连云港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

诸葛亮《后出师表》)

7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

..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8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82.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83.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75. (4分)每小题1分(1)给予 (2)痛心遗憾 (3)做、担任 (4)过了

76. (4分)每小题2分。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1)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所以兴隆的原因。

(2)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县令),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

77. (4分)每处2分

(1)亲贤臣,远小人(2)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78. (4分)本题可从选用人才、举荐人才、结交朋友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加以完整阐述即可得满分。

79.(2分)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

80.(2分)B

81.(2分)D

82.(4分)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

83.(3分)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1.2008 常州市

阅读两则短文,回答问题

甲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文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

16.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2)裨补阙漏:

(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

(5)名显诸侯: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8.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

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19.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

.....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答案:16.(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17.(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18.D(2分)19.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2、长春市: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9.本文作者是三国时期的,这篇文章是他写给的。(1分)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以光.先帝遗德()

③是以先帝简拔

..以遗陛下()④悉以咨.之()

11.古之贤者善于以史为鉴,察治国家兴衰之理。作者深情地回顾先帝“叹息痛恨”的情形有什么意图?(2分)

12.陆游在《感状》中说“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足可见此文传唱千古的原因在于作者凛然正气中所蕴含的耿耿忠心。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点即可)(2分)

13.作者“报先帝而忠陛下”的挚诚,缘于先帝的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用毕生心血履行着自己神圣的职责。请结合原文中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在重视责任意识的今天,他的这种精神将会对你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甲)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5分)

汉,郭伋字细侯。茂陵人,为并州守。素结恩德。后行部①至西河。童儿数百。各骑竹马②,迎拜于道。问使君③何日当还伋,计日告之。既还。先一日,伋恐违信,遂止野亭,

候期乃入。以太守之尊,与竹马童儿道旁偶语,乃以不肯失信于儿童。先归一日。宁止野亭以候期,可谓信之至矣。

注释:①行部:巡视州郡。②竹马:儿童放在胯下当马骑的竹竿。

③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代以后尊称州郡长官为使君。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

①素.结恩德()②后行部至.西河()

15.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郭伋“遂止野亭,候期乃入”的原因是什么?(2分)

16.郭伋在汉代以贤良著称,数百儿童道旁迎之的雅事更被传为美谈。阅读本文,说一说郭伋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分)

(甲)9诸葛亮后主或刘禅,或后主刘禅(共1分,每空0.5分)

10.①时②发扬光大③选拔④询问(共2分,每小题0.5分)

11.围绕“借先帝之意,告诫后主(刘禅)要亲贤远佞”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亲贤臣,有利于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回答也可以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臣,远小人,有利于国家强盛发展”回答也可得满分。或围绕“亲贤远佞,才能治理好国家”回答亦可得满分)

12.①积极献言,提岀三项建议。(或答“提岀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

②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或回答“推荐人才”)

③平定南方,使后方稳定,得以岀师北伐。

④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准备。

(共2分,答岀其中任何一点之意即可得1分。答岀其中任何两点之意即可得满分)13.围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作好分内的事”来回答即可。(共3分,结合原文内容1分,能围绕“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等中的任意一个角度来谈自己受到的影响即可得2分)

(乙)14.①平素(或“一向”,或“平时”)②到(共1分,每小题0.5分)

15.围绕“郭伋比约定的日期早到了一天,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就在路边的野亭里信了一夜,准备第二天和孩子们相见”回答即可。(共2分,围绕“担心自己失信于孩子们回答即可得满分)

16.围绕“郭伋是一个对儿童守信、亲切和蔼的人”回答即可。(共2分,能围绕“讲信用,喜爱儿童”回答亦可得满分)

3、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亨误的一项是(▲)( 2 分)

A .夙夜

..(不长草的地方)

..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

C 当奖率三军

..(革除)

..(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19 . D

20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 B

22 .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泸州市:

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

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下列加点次在文中的含义(4分)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2)躬耕于南阳躬:

(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4)至于斟酌损益益: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此先汉所以

..资将军(《隆中对》)

..兴隆也此殆天所以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3分)

6、秋——时、时期、时刻;躬——亲自、自己、本人;简——选拔、挑选、选;益——增加

7、D

8、(1)略。打分点:愿、则、计日而待(2)略。打分点:顾、以、“咨臣以当世之事”倒装句翻译要正确。(以上分别是1分)

9、主要表达了她报答先帝知遇之恩(或“报先帝而忠陛下”、效忠刘氏父子、感恩和感激);“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或“成霸业,兴汉室”、统一全国)

5、乌兰察布市:

出师表(节选)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12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 分)

①躬.耕于南阳躬:

②由是感激

..:感激:

③故.五月渡庐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1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

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2 分)

答:

15.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和“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 分)

12.(1)亲自 1分(2)感动,激动 1分(3)所以(因此) 1分

13.只想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谋求在诸侯中扬名做官 2分

14、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分

15.三顾茅庐临危受命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3分)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译文: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2 .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文中指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004年沈阳市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韦、允之任也。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询问)(2)夙:(早上)(3)攘除:(排除,铲除)(4)损:(减少)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2)遂许先帝以驱驰。于是答应先帝,愿意为他奔走效劳。 11、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12、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13、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报先帝而忠陛下 2006南平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②引喻失义(适宜、恰当) ③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④悉以咨之(询问,征求意见) 8、请解释下面各组中加点的词。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时候)一叶知秋(秋天)②盖追先帝之殊遇(特别、特殊)殊途同归(不同) 9、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权语。 ①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翻译: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 ②此皆良实,志虑忠纯。翻译: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都忠诚无二。 10、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四年中考试题大全 2005贵州铜仁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___________;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 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2005武汉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_______,不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4字语回答。(4分) 2006黑龙江黑河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_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崩殂”“菲薄”两词分别读为“”“” B.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C.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D.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2004北京东城 16.写出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秋:__________ 光:____________ 义:__________ 答案: 1.A.C(2分) 2.这确实是危急存亡的时刻啊! (2分) 3.妄自菲薄作奸犯科(2分.一词一分) 4.宫内朝廷宫中府中(2分,答对两个得一分) 5.C (2分) 6.诚宜开张圣听(2分) 11时报答发扬光大阻塞 12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说话不恰当 13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的美德,发扬扩大忠志之士的气节。 14广开言路以塞忠谏之路 15 D

《出师表》中考选择题及答案

《出师表》选择题及答案 2008 年浙江省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2006泉州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C)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13.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乌兰察布市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此先汉所以 ..资将军(《隆中对》) ..兴隆也此殆天所以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奉化市: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2 分)

(完整版)《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详解

《出师表》练习 (一)、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 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编辑整理: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文默写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营口市) (2)恢弘志土之气,,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自贡市)(3)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广东省)(4),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2019年西藏自治区) (5)《出师表》中点明诸葛亮受命以来、早晚忧虑叹息而有所担心的原因的句子是:,。(2019年泉州市) 【参考答案】(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不宜妄自菲薄(3)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4)受任于败军之际(5)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题目。(17分)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杂说(四)》)【乙】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出师表》中考集锦题(含答案)

《出师表》集锦 【一】(2018中考·北京卷·8分)阅读《出师表》(节选),完成5-7题。(共8分)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宮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别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5.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所广益./精益.求精计.日而待/不计.其数 B.不求闻达./知书达.理由是.感激/实事求是. C.夙夜忧.叹/优.心如焚庶竭.驽钝/尽心竭.力 D.察纳雅.言/温文尔雅.临表涕.零/涕.泪交流 6.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翻译: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使军队上下团结和睦,品行高低不同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理解:请葛亮之所以推荐向宠是因为向宠人品好,军事才干突出,深得刘备赞誉。 【乙】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翻译: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跟我谈论起这些事情,都会为桓帝、灵帝二位君主深深叹息,并对他们感到痛心和遗憾。 理解:刘备痛心和遗憾的原因是桓、灵二帝亲近小人,疏远贤臣,造成了东汉的衰败灭亡。【丙】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重任,在危难关头我受到委任,至今已有二十一年了 理解:诸葛亮于“倾覆”时接受任务,是为了报答刘备三顾茅庐和临终托付大事的恩情。 7.为国尽忠是中华传统美德。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链接材料】,概括说明为国尽忠在 诸葛亮、魏征、岳飞身上分别是如何体现的。(4分) 【链接材料一】 太宗①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②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④之曰:“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其年,迁尚书左丞。(节选自《旧唐书·魏征传》) 【链接材料二】 嗣⑤当激厉士卒,北逾沙漠,尽屠夷种。迎二圣⑥归京阙,取故地上版图,朝廷无虞⑦,主上奠枕⑧,余⑨之愿也。(节选自岳飞《五岳祠盟记》 )

出师表练习题集锦及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练习题集锦整理:于贵平时间:2012-08-04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1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 果是_______________。 (二)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使内外异法也。 ③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 (三)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试题整理集

《出师表》中考题及答案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1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 (1)咨:(询问)(2)夙:(早上)(3)攘除:(排除,铲除)(4)损:(减少) 秋(时)报(报答)光(发扬光大)塞(阻塞、堵塞)躬(亲自)损(除去、减少)零(落下)感激:感动,激动故:所以秋:时、时期、时刻简:选拔、挑选、选损益益:增加后值倾覆值:遇到义:适宜、恰当布衣:平民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驱驰:奔走效劳不毛:不长草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把(1)远:

疏远(2)所以:……的原因(3 )是:此(这) 悉:都,全可计.日而待也计.:计算恐托付不效.实现以伤先帝之明.英明遂许先帝以驱驰(答应) 至于斟酌损益(减少) 3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此先汉所以 ..资将军 ..兴隆也此殆天所以 (《隆中对》)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

(完整版)《出师表》中考选择题附答案

《出师表》选择题及答案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2 .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B)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浯相同的一项是(C)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B、诚宜开张圣听 C、不宜妄自菲薄 D、叹息痛恨于桓、灵 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A)。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乌兰察布市 5、下面各组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此先汉所以 ..资将军(《隆中对》) ..兴隆也此殆天所以 B、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狼》) D、先帝不以.臣卑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6.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2 分)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7、.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A.C) A. 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 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 (《〈孟子〉二章》) E. 恢弘志.士之气;苦其心志。 .. 8、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中考试题汇编 班级姓名学号 (一)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 “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4分) (三)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秋()报()光()塞() 12“开张圣听”的意思是__ ____,“引喻失义”的意思是_ ______(2分) 13翻译“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2分) 14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又指出了有利的主观条件,并提出_____________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2分) 15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秋”字可看出,诸葛亮写这封信是在秋天。 B. 文中“先帝”“陛下”是指同一个人。 C.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是个倒装句,即“于内不懈”,“于外忘身”。 (四)、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2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臣本布衣布衣:②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 ③遂许先帝以驱驰驱驰:④深入不毛不毛: 30、下列各句中“以”与“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句是()(2分) A、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C、不以物喜,不以已悲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32、下列对文章(节选)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完整word版)《出师表》试卷及答案

《出师表》阅读训练题 一、文学常识 1、作者:是三国国、。字,号 ,谥号,后世称其为。 2、表:。 二、给加点字注音 妄自菲.( )薄崩殂.( ) 陟.()罚臧否.() 性行.()淑均长.()史猥.()咨诹.()善道 三、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通,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通,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 四、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卑鄙古:今: 2、由是感激感激古:今: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痛恨古:今: 4、诚宜开张圣听开张古:今: 5、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古:今: 五、一词多义 1、遗(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wèi)陛下。() (2)深追先帝遗(yí)诏() 2、效(1)恐托付不效。()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六、重点词语解释 1、遂许先帝以驱驰 ..() 2、当奖帅 ..三军() 3、臣本布衣 ..:() 4、躬.耕于南阳() 5、后值倾覆 ...值:()倾覆:()6、以光.先帝遗德() 7、恢弘 ..志士之气() 8、引喻失义.() 9、宫中府中 ....宫中:()府中:()10、论其刑.赏()1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开张圣听 ..() 12、陟.()罚.()臧.()否.() 13、夙夜 ..忧叹() 14、庶竭驽钝 ..() 15、攘除 ..奸凶() 16、以彰.其咎() 17、则责攸之、依、允等之慢.() 18、以咨诹 ..善道() 19、察纳雅言 ..() 20、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21、作奸犯 ...科.() 22、猥.自枉屈() 七、理解性默写 1、写出文中与“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一词相呼应的语句。(1分) * 。 2、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什么? * 。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 4、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 5、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6、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严明赏罚建议的语句 是:。 7、《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一致。 8、《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 。 9、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 10、指出出师战略目标的句子是: ; 11、作者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是:①; ②;③ 12、诸葛亮给刘禅建议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出师表》十年中考试题汇编含2019年

《出师表》十年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 (2019·安徽省)【三】(15 分)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 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 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 爱君子,疏斥小人。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 ③而近之。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②与:赞许。③狎:亲昵,亲近。 译文:立身成败,在于受到什么熏陶濡染,兰芷与鲍鱼在一起,就与鲍鱼一起腐化,对 自己的习尚、爱好要慎重,不能不好好考虑。陛下在贞观初年,磨炼修养,讲究名声气节, 不把私情用于外人外物,爱好的是善良,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今天却不是这样了, 亲近狎亵小人,却从礼节角度心怀警戒地过于看重与君子的交往。过于慎重地对待君子,于 是敬而远之;过于随便地看轻与小人的交往,于是狎亵而亲近起来。亲近起来就看不到他的 错处了,敬而远之就看不到他的对处了。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1)此后汉所以 ..痛恨: ..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 (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 (5)今则不然.然: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

出师表试题及答案

《出师表》中考试题及答案 1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 于斟酌损益(革除) 2、翻译下面的句子。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 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4、 概括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自叙本志及先帝“三顾草庐”之恩。 5、结合选文分析先帝将重任委于诸葛亮的原因有哪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答:谨慎、才智过人、忠心 6、选问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报先帝而忠陛下 7、 诸葛亮从当前的形势出发,劝勉刘禅继承先帝遗志,并向他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8、 “开张圣听”的意思是 扩大圣明的听闻,“引喻失义”的意思是 9、 第一段话作者分析了当时蜀汉所处的形势,既指出了不利的客观条件, 观条件,并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作者认为如果不这样做的后果是 说话不恰当 又指出了有利的主 以塞忠谏之路 10、 “先帝之殊遇”体现在哪里?请归纳。 ①三顾茅庐。 ②临危委重任。③临崩寄大事。 11?下列各组短语中,加点词词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深入不毛一一吹毛求疵 B.庶竭驽钝——声嘶力竭 ' ――道听途说 12?请从文中摘录表现诸葛亮对后主殷切希望的句子。 14?诸葛亮智慧化身《三国演义》很多事例体现这特点,如 出祁山 15. 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再而衰,三而竭 16. 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报先帝,忠陛下 南方已定,兵甲以足 17. 这两段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 三顾茅庐 白帝城托孤 临危受命 目的 是: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_______ 18. 诸葛亮在本文中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和决心答: 主要表达了他报答先帝知遇之恩的感 情及“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 19 .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 2分) A .夙夜优叹(早晚)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 于斟酌损益(革除) 20.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1 .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诸葛亮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 (4分) 答: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 22.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 ,它们是妄自菲薄和作奸犯科。 23.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宫内,“外”指朝廷;文中与“内” “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 分别是宫中和府中。 24.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 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 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 B ) C.兴复之效一一东施效颦 D.咨诹善道 陛下亦宜自谋 .. 深追先帝溃诏 摆八卦阵,空城计 火烧赤壁 六 A )。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 D. —鼓作气, 此臣所以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 班级姓名学号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 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

出师表中考试题大全(整理版)

第一部分 (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 ) A. 以光先帝遗.德 B.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皆刑.其长吏 C.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 使内外异.法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渔人甚异.之 E. 恢弘志.士之气 苦其心志.(《〈孟子〉二章》) 2.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3. 前文段中有两个词语已经成为经常使用的成语,它们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 “使内外异法”中,“内”指_________________,“外”指;文中 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5. 对这两段文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 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有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 诸葛亮指出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平严明的治理。 D. 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和赏罚严明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写出第一段最能概括作者主张的一句话。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7.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秋: ②后值倾覆值: 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线的语句。(4分) ①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胜一筹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9.第①段文字中诸葛亮向后主提出应该,不应该______ ___,___________(请用原文回答)(4分) 10.笫3段文字着重记叙了先帝的哪两件事?请分别用四字成语回答。(4分) (三)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1解释文中划线的字。(2分)

出师表练习题及答案

《出师表》作业 班级姓名作业等级 (一)、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①涉罚臧否()②中道崩殂()③以遗陛下()④行阵和睦()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①以光先帝遗德()②引喻失义()③察纳雅言()④性行淑均()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 A.用B.以致C.用来D.因为 ①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②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亲/贤臣,远川。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_______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_______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 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由是感激()②遂许先帝以驱驰()③故五月渡沪() !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___ _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_ ,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_____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