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导论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下)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第1课时 一、教材分析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部分智能信息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基本工作过程,从而对智能信息处理工具有一个初步的体验,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2. 会使用简单的智能处理工具; 3. 了解信息智能处理的应用价值。 (二)过程与方法 1. 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性认识; 2.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2. 让学生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和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故事,对故事中的“机器人”等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兴趣,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简要剖析个中奥秘,让学生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奥秘无穷的领域。高一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学生都是局限于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可能个别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使用经验,例如使用翻译软件、手写板输入等。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难点 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五、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主题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目标是体验其工作过程,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由于地处信息技术欠缺

0510《人工智能导论》在线作业

1、简述决策树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答:决策树是一种数据挖掘分类算法、是直观运用概率分析的一种图解法、是一个预测模型。基本方法: 决策树一般由方块结点、圆形结点、方案枝、概率枝等组成,方块结点称为决策结点,由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每条细支代表一个方案,称为方案枝;圆形结点称为状态结点,由状态结点引出若干条细支,表示不同的自然状态,称为概率枝。每条概率枝代表一种自然状态。在每条细枝上标明客观状态的内容和其出现概率。在概率枝的最末稍标明该方案在该自然状态下所达到的结果(收益值或损失值)。这样树形图由左向右,由简到繁展开,组成一个树状网络图。 步骤: a.绘制决策树图。从左到右的顺序画决策树,此过程本身就是对决策问题的再分析过程。 b.按从右到左的顺序计算各方案的期望值,并将结果写在相应方案节点上方。期望值的计算是从右到左沿着决策树的反方向进行计算的。 c.对比各方案的期望值的大小,进行剪枝优选。在舍去备选方案枝上,用“=”记号隔断。 2、什么是知识?它有哪些特性?列举至少六种知识表示方法? 答:经过国内外学者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有许多知识表示方法得到了深入的研究,目前使

用较多的知识表示方法主要有:谓词逻辑表示法,产生式表示法、框架表示法、语义网络表示法、面向对象表示法、基于本体的知识表示法等。本文将介绍这些知识表示方法的特征和优缺点,进行一些分析和比较。 (1)词逻辑表示法。谓词逻辑表示法是指各种基于形式逻辑(ormalogic)知识表示方式,用逻辑公式描述对象、性质、状况和关系,例如“宇宙飞船在轨道上”可以描述成:(npaceshiporbit)它是人工智能领域中使用最早和最广泛的知识表示方法之一。其根本目的在于把数学中的逻辑论证符号化,能够采用数学演绎的方式,证明一个新语句是从哪些已知正确的语句推导出来的,那么也就能够断定这个新语句也是正确的。 在这种方法中,识库可以看成一组逻辑公式的集合,识库的修改是增加或删除逻辑公式。使用逻辑法表示知识,将以自然语言描述的知识通过引入谓词、函数来加以形式描述,得有关的逻辑公式,而以机器内部代码表示。在逻辑法表示下可采用归结法或其它方法进行准确的推理。 谓词逻辑表示法建立在形式逻辑的基础上,有下列优点:①谓词逻辑表示法对如何由简单说明构造复杂事物的方法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且有效地分离了知识和处理知识的程序,构清晰;②谓词逻辑与数据库,别是与关系数据库有密切的关系;一阶谓词逻辑具有完备的逻辑推理算法;逻辑推理可以保证知识库中新旧知识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和演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逻辑推理作为一种形式推理方法,依赖于任何具体领域,具有较大的通用性。 但是,词逻辑表示法也存在着下列缺点:①难于表示过程和启发式知识;②由于缺乏组织原则,得知识库难于管理;③由于是弱证明过程,当事实的数目增大时,证明过程中可能产生组合爆炸;④表示的内容与推理过程的分离,理按形式逻辑进行,容所包含的大量信息被抛弃,样使得处理过程加长、工作效率低。 谓词逻辑适合表示事物的状态、属性、概念等事实性的知识,及事物间确定的因果关系,是不能表示不确定性的知识,及推理效率很低。 (2)生式规则表示法。产生式知识表示法是常用的知识表示方式之一。它是依据人类大脑记忆模式中的各种知识之间的大量存在的因果关系,以“IFHEN”的形式,产生式规则表示出来的。这种形式的规则捕获了人类求解问题的行为特征,通过认识———行动的循环过程求解问题。一个产生式系统由规则库、综合数据库和控制机构三个基本部分组成。 产生式规则表示法具有非常明显的优点:①自然性好,产生式表示法用“If-THEN”的形式表示知识,这种表示形式与人类的判断性知识基本一致,直观,自然,便于推理;②除了对系统的总体结构、各部分相互作用的方式及规则的表示形式有明确规定以外,对系统的其它实现细节都没有具体规定,这使设计者们在开发实用系统时具有较大灵活性,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实现技术,特别是可以把对求解问题有意义的各种启发式知识引入到系统中;③表示的格式固定,形式单一,规则间相互独立,整个过程只是前件匹配,后件动作。匹配提供的信息只有成功与失败,匹配一般无递归,没有复杂的计算,所以系统容易建立;④由于规则库中的知识具有相同的格式,并且全局数据库可以被所有的规则访问,因此规则可以被统一处理;⑤模块性好,产生式规则是规则中最基本的知识单元,各规则之间只能通过全局数据库发生联系,不能互相调用,增加了规则的模块性,有利于对知识的增加、删除和修改;⑥产生式表示法既可以表示确定的知识单元,又可以表示不确定性知识;既有利于表示启发式知识,又可方便地表示过程性知识;既可表示领域知识,又可表示元知识。 但是,产生式规则表示法也存在着下列缺点:①推理效率低下:由于规则库中的知识都有统一格式,并且规则之间的联系必须以全局数据库为媒介,推理过程是一种反复进行的“匹配———冲突消除———执行”的过程。而且在每个推理周期,都要不断地对全部规则的条件部分进行搜索和模式匹配,从原理上讲,这种做法必然会降低推理效率,而且随着规则数量的增加,效率低的缺点会越来越突出,甚至会出现组合爆炸问题。②不直观:数据库中存放的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IE426 2、课程名称:智能信息处理/Intelligent Signal Processing 3、学时/学分:36学时/2学分 4、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高等数学,计算机程序语言 5、面向对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 6、开课院(系)、教研室: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电路与系统教研室 7、教材、教学参考书: 《人工智能原理及其应用》,王万森,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人工神经网络与模拟进化计算》,阎平凡,张长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遗传算法原理及应用》,周明,孙树栋,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人工免疫系统原理与应用》,莫宏伟,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二、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智能信息处理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前沿学科,同时也是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的新兴学科,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个教学环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智能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验技能,为日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科学研究以及开拓新技术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人工智能导论(8) 要求:理解并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和范畴、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目前的实际状况、未来的发展前景和实际的应用领域;掌握人工智能中的知识和知识表示方法:演绎系统、产生式系统、框架结构、语义网络、过程性知识;掌握人工智能中采用的搜索策略:无变量盲目搜索算法、带变量盲目搜索算法、启发式搜索算法、博弈树搜索;理解非经典逻辑和非经典推理;理解自然语言理解: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第二章人工智能的应用(2) 要求:理解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解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理解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三章人工神经网络(10) 要求: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发展历史;理解人工神经网络所借鉴的生物学上的人脑神经元的信息处理模式;掌握人工神经元和感知器的基本模型;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特点、学习方式和工作方式;掌握前向神经网络中的多层感知器模型和反向传播(BP)算法,理解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掌握反向神经网络中离散型和连续型的Hopfield网络模型,了解模拟退火算法和玻尔兹曼机;理解自组织神经网络的Hebb学习规则和ART模型;理解模糊神经网络。 第四章模糊数学基础(4) 要求:掌握模糊集合的概念;掌握模糊规则与推理;理解模糊推理系统。 第五章进化算法(4)

中文信息处理

简述中文信息处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 摘要:中文信息处理自出现以来,技术不断提高,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中文信息处理在国家安全角度应要有的任务、责任和问题。分析中文信息处理在我国的发展背景、技术隐患、技术建设和创新展望,使得对中文信息处理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应用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国家安全;技术建设 在多元化的信息中,文字信息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例如:文件、信函、报表、记录、印刷品等基本上采用文字表达的形式。“中文信息处理”一词是从20世纪70年代流行起来的。自从有了中文(汉字),即相应地出现了中文信息处理的工作[1]。现代人们言及的“中文信息处理”包括了有关中文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利用,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照明、排版、等自动化技术对汉字信息进行输入输出整理、加工、转换、传输、复制、等各种处理的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其交叉性使之成为“信息科学”的分支;其综合性应用使之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实例。它涉及到语言文字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心理学、数理统计学、声学、自动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文献检索学等等。故可以说它是一门新兴的多边缘科学[2]。 1. 信息时代的国家安全 1.1 信息时代的大背景 语言文字信息化对国家安全的作用日益明显,语言文字信息化中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国家安全的隐患。国家安全的要素呈现综合化、跨国化的发展趋势,维护信息疆域安全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时代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程度越来越高,这种相互依赖使得每一个国家的行为和战略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约束。信息技术革命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国家安全主体多元化,安全空间得到了大大拓展,向上扩展到全世界,向下延伸到地区乃至个人。信息时代中国家必须综合运用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及环境等手段来维护国家安全。安全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安全包括了文化安全、经济安全、环境安全、资源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化安全。信息化安全即语言文字信息化的安全,语言文字信息化对国家安全的作用完全凸显出来[3]。 1.2 中国互联网的安全隐患 由于中国缺少自己语言文字信息处理技术的自主权,就可能在未来的网络战中丧失制网权,因而危及国家的安全。语言文字信息化中的不安全因素就是国家安全的隐患。中国网络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测试

4.2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测试 说明:本节测试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其中单项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判断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用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文字输入,你认为“语音识别”是属于计算机()。 A.人工智能 B.通信技术 C.微电子技术 D.传感技术 2.手写板输入汉字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请选择正确的对应关系()。A.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笔画识别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B.①手写汉字②预处理③信息读入④特征匹配⑤笔画识别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C.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预处理④特征库⑤特征匹配⑥笔画识别⑦显示汉字 D.①手写汉字②信息读入③笔画识别④预处理⑤特征匹配⑥特征库⑦显示汉字 3.人工智能的目的是让机器能够(),以实现某些脑力劳动的机械化。 A.具有情感判断 B.和人一样工作 C.完全代替人的大脑 D.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 4.自然语言理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下面列举中的()就是它要实现的目标。A.理解别人讲的话 B.代替人类进行语言表达 C.欣赏音乐 D.机器翻译 5.语文王老师想把书上的文字,扫描到电脑中并转换成可编辑的文字,你认为她应选择()工具。 A.手写板 B.照像机 C.摄像机 D.扫描仪及OCR软件 二、判断题(每题10分,共50分) 6.网上的“在线翻译”是应用了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7.小明用扫描仪将他小时候的相片转换成图像文件保存在电脑上,他使用的是智能处理工具。() 8.与聊天机器人艾丽丝(ALICE)对话的活动应用了人工智能的自然语言理解技术。 9.公安机关利用指纹识别系统鉴定人的身份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10.数码照像机的人脸识别属于人工智能的一个应用。

智能信息处理

什么是智能信息处理?及其起源、发展与应用。 智能信息处理是模拟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处理信息的行为,建立处理复杂系统信息的理论、算法和系统的方法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主要面对的是不确定性系统和不确定性现象的现象处理问题。智能现象处理在复杂系统建模、系统分析、系统决策、系统控制、系统优化和系统设计等领域具有广大的应用前景。 起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智能信息处理研究的纵深发展过程中,人们特别关注到精确处理和非精确处理的双重性,强调符号物理机制与联结机制的综合,倾向于冲破“物理学式”框架的“进化论”新路,一门称为计算智能的新学科分支被概括地提出来了,并以更快的目标蓬勃发展。 首次给出计算智能定义的是美国学者James C. Bezdek。他在题为“什么是计算智能”的报告中讲到:智能有三层次,第一层是生物智能(BI),第二层是人工智能(AI),第三层是计算智能(CI)。目前,国际上提出计算智能就是以人工神经网络为主导,与模糊逻辑系统、进化计算以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系统的综合集成。 我们认为新一代的计算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应该是神经网络、模糊系统、进化计算、混沌动力学、分型理论、小波变换、人工生命等交叉学科的综合集成。一般来说,智能信息处理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基于传统计算机的智能信息处理,另一类为基于神经计算的智能信息处理。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信息处理要求,当前信息处理技术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从信息的载体到信息处理的各个环节,广泛地模拟人的智能来处理各种信息。人工智能学科与认知科学的结合,会进一步促进人类的自我了解和控制能力的发挥。研究具有认知机理的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方法,探索认知的机制,建立可实现的计算模型并发展应用,有可能带来未来信息处理技术突破性的发展。 现阶段信息处理技术领域呈现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面向大规模、多介质的信息,使计算机系统具备处理更大范围信息的能力;另一种是与人工智能进一步结合,使计算机系统更智能化地处理信息。智能信息处理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前沿交叉学科,是应用导向的综合性学科,其目标是处理海量和复杂信息,研究新的、先进的理论和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涵盖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层次。它不仅有很高的理论研究价值,而且对于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建设、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具有神经计算的智能信息处理正朝着生物智能方向发展,“计算智能”时期重要的理论基础。一般认为计算智能包括神经网络、模糊系统和进化计算三个主要方面,其积极意义在于促进了基于计算和基于物理符号相结合的各种智能理论、模型和方法的综合集成,有利于发展思想更先进,功能更强大并能够解决更复杂系统问题的智能行为。目前国际上计算智能研究正注意几个结合:神经网络与进化计算结合;神经网络与模糊及混沌三者的结合;神经网络与近代信号处理方法子波、分型等的结合,以更有效地模拟人脑的思维机

智能信息处理导论简答题

1、简述可拓思想及其拓展工具 可拓思想是利用物元理论、事元理论和可拓集合理论,结合各应用理论和方法去处理该领域中的矛盾问题,以化不可行为可行,不可知为可知,化不属于为属于、化对立为共存。 可拓拓展工具定性工具物元和事元是可拓学的基本概念,可拓变换是解决矛盾问题的基本工具,可拓分析方法是寻求可拓变换的依据。利用它们可以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事物开拓的可能性。 定量工具可拓集合是描述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和量变与质变的定量化工具。 2、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为什么备受关注?为什么要实现云计算?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更与互联网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 云计算是一种革命性的举措,打个比方,这就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它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在未来只需一台笔记本或者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满足人们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最终用户才是云计算的真正拥有者。云计算的思想:把力量联合起来,给其中的每一个成员使用。 3、简述粗集理论. ①利用抽象代数来研究粗糙集代数空间这种特殊的代数结构。②利用拓扑学描述粗糙空间。 ③还有就是研究粗糙集理论和其他软计算方法或者人工智能的方法相接合,例如和模糊理论、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遗传算法等。④针对经典粗糙集理论框架的局限性,拓宽粗糙集理论的框架,将建立在等价关系的经典粗糙集理论拓展到相似关系甚至一般关系上的粗糙集理论 4、比较协同进化遗传算法与普通遗传算法。 遗传算法虽然实现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存在很多的缺陷:①很容易导致“早熟”,陷入局部最优;②随着问题规模的增大,其计算复杂度明显增加,收敛性显著降低,搜索问题空间能力也下降;③依靠简单的交叉、变异操作,很容易产生不可行解;④交叉产生的子代可能一个适应度很高,另一个很低,低的个体虽然含有较好的基因,但是会被淘汰。 两种算法的比较结果很明显就可以看出两种算法的优劣:CGA、要明显优于GA,计算是时间短,收敛速度快,而且收敛精度也比较高。在求解分类神经网络训练问题计算工作量大大减少,同样达到90%的分类精度,CGA的遗传代数只有GA的1/3.在求解Manipulator Path Planning问题CGA占用CPU的时间只有GA的1/9 5、比较免疫算法与遗传算法。 (1)免疫算法与遗传算法起源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内部竞争,其相互作用的环境既包括外部也包括内部的环境;而遗传算法起源于个体与自私基因之间的外部竞争。(2)免疫算假设免疫元素互相作用,即每一个免疫细胞等个体可以相互作用,而遗传算法不考虑个体之间的作用。(3)免疫算法中,基因可以由个体自己选择,而在遗传算法中基因有环境选择。(4)免疫算法中,基因组合是为了获得多样性,一般不用交叉算子,因为免疫算法中基因是在同一代个体进行进化,这种情况下设交叉概率为0;而遗传算法后代个体基因通常是由父代交叉的结果,交叉用于混合基因(5)免疫算法选择个变异阶段明显不同,而遗传算法中它们是交替进行的。 6、请描述遗传算法特点。 (1)遗传算法从问题解的串集开始搜索,而不是从单个解开始。这是遗传算法与传统优化算法的极大区别。传统优化算法是从单个初始值迭代求最优解的;容易误入局部最优解。遗传

汉字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处理

汉字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处理 陌陌:琪琪,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具有了中文信息处理的能力,在上次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节的文字及其处理技术,那么我想问你,汉字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进行处理呢? 琪琪:陌陌,这你可要认真听了哦,汉字首先要被计算机先存储,计算机只能识别二进制数0和1任何信息在计算机中都是以二进制形式存放的,汉字也不例外,这就需要对汉字进行编码。 陌陌:那琪琪你能说说计算机在处理汉字时是如何机进行编码的吗? 琪琪:汉字在计算机内的编码很复杂,涉及汉字的各种代码,目前计算机上使用的汉字编码主要有三种1、汉字输入码2汉字机内码3汉字输出码。 陌陌:那琪琪你能告诉我汉字信息在计算机中是如何通过编码进行输入输出和显示的吗?琪琪:这个有点复杂,陌陌你要仔细听,在前面我所提到的汉字编码中,汉字输入码也叫外码,是为了通过键盘字符把汉字输入计算机而设计的一种编码。汉字的输入码种类繁多,大致有4种类型,即音码、形码、数字码和音形码。 陌陌:那第二个汉字机内码是什么呢? 琪琪:第二个是汉字机内码,它又称为内码或汉字存储码。汉字机内码是供计算机系统内部进行存储、加工处理、传输而统一使用的代码。 陌陌:那汉字输出码又应该怎么理解呢? 琪琪:汉字输出码,它也叫汉字的字型码,由汉字的字模信息组成的。目前普遍使用的汉字字型码是用点阵方式表示的,称为“点阵字模码”。所谓“点阵字模码”,就是将汉字像图像一样置于网状方格上,每格是存储器中的一个位,16×16点阵是在纵向16点、横向16点

的网状方格上写一个汉字,有笔画的格对应1,无笔画的格对应0。这种用点阵形式存储的汉字字型信息的合称为汉字字模库,简称汉字字库。通常汉字显示使用16×16点阵,而汉字打印可选用24×24点阵、32×32点阵、64×64点阵等。例如以下几幅图都是用点阵来显示汉字:

智能导论期末重点复习

Author:lm 学校:西安邮电大学 智能科学技术导论重点复习汇总 一,填空题 形式:总分30分,共30个填空,分A,B卷,每空1分。 第四章: 1,学习原理和学习方法都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 2,系统学习能力主要包括基本学习能力,自学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表达能力。 3,系统学习能力是大学生能力结构的核心,其中自学能力是关键。 4,创新能力是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和最高层次,是人才的本质特征。 5,从事创新不但需要有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有创新精神。 6,科学创新能力的锻炼从身心潜质,事业激情,思维活动,科学素养方面进行。 7,科学素养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8,大学生的创新学习,主要形式是科研或创作。 第五章: 1,以信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这是信息科学区别于其他科学的最根本特点之一。

2,信息科学的研究目标是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后者的有机整体便是智力智能。 3,信息,能量,物质是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 4,自动化科学所研究的就是物质世界的信息运动规律以及信息处理方法和控制原理。 5,自动化科学的理论基础是控制理论,控制理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经典控制,现代控制以及大系统控制和智能控制三个阶段。 6,计算机科学是研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与规模的科学,主要包括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系统结构,软件和人工智能等。 7,软件的研究领域主要程序设计,基础软件,软件工程这三个方面。 第六章: 1,好的智能制造系统,要有三个子系统: a,虚拟制造系统,实现模拟制造过程。 b,全息制造系统,系统的元素是“自治,自主”的模块,协作完成给定的任务。 c,全球同步系统,使产品的不同部分能够在世界上不同的生产研究基地进行制造,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2,智能运输系统ITS,就是集信息处理,通讯,控制及高科技的电子技术等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交通运输网络中。 3,发展ITS系统的主要技术中,其核心部分就是GPS技术。 4,从智能革命论的观点来看,信息化必然发展为智能化,主要

中文信息处理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中文信息处理的应用研究报告 在多元化的信息中,文字信息是一种最普遍的形式。例如:文件、信函、报表、记录、印刷品等基本上采用文字表达的形式。 “中文信息处理”一词是从20世纪70年代流行起来的,实际上,自古以来,中文信息处理工作源远流长。可以说,自从有了中文(汉字),即相应地出现了中文信息处理的工作。从开始编制第一部汉字字典和编写第一篇文摘起就开始了中文信息的分析与综合处理的研究。然而,现代人们言及的“中文信息处理”包括了有关中文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和利用,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照明、排版、等自动化技术对汉字信息进行输入输出整理、加工、转换、传输、复制、等各种处理的一项新兴的科学技术。其交叉性使之成为“信息科学”的分支;其综合性应用使之成为“系统工程”的一个实例。它涉及到语言文字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工程心理学、数理统计学、声学、自动识别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技术、文献检索学等等。故可以说它是一门新兴的多边缘科学。中国要实施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手段,中文信息化是一项重要的资源开发工作。中文信息网已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社会的神经系统,它将促进人民文化和社会生产效率迅速提高。中文信息处理工程已建立起现代化中文语言文字信息系统,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更大效能,使汉语汉字得到最佳利用。 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从70年代至今,经历20多年,完成了由初级阶段向比较成熟阶段的过渡,这是微电子技术和IT技术高速发展以及迫切的应用需求所促成的。 现在,许多移动电话都已具备中文菜单和显示中文短信息功能,但都有缺陷,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中文”。只有当它既能显示中文又能输入和处理中文,也就是说,能直接利用手机进行中文输入时,才可以说是“全中文”。然而,一般移动电话仅有数字键,这无疑对汉字数字输入法(简称数字码)提出了很迫切也是很高的要求。顺便说一下,在WAP技术成为新的热点之时,连英文也面临着需要编码输入的严峻事实。 当前,美国、日本及我国香港特区都在大力发展一种双向寻呼机,它同时具有输入功能,即,它同样也面临着中文处理问题。还有电子词典,如何高效、规范化地利用电子字典查找汉字和单词,也是只能各位信息处理应该解决的问题。

高中信息技术《1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教学设计 学校执教教师 课程内容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课程学时 1 课时 所属学科信息技术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一、学习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是广东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中的第四章第二节。主要是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让学生对智能工具有一个初步地体验和了解,也为选修模块《人工智能初步》的开设作有益的铺垫。本节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工具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信息智能处理工具,形成感性认识,并可以在今后的生活中对智能处理工具有一个主动认知的能力。根据课本内容以及基于学生的学习思维发展,选择了几种智能处理工具让他们进行体验式实践。本节采用了“情景引入→操作体验→了解原理→ 应用展望→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线索组织内容。 二、学习对象分析 本节教学的对象为高一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这一教科书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特别是进入第三章的学习之后,已了解在不同的处理需求下,学会正确地使用不同的处理工具来处理不同的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使用经验,但大多数都是常用工具软件以及网络应用,对于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软件的使用并不熟悉,所以在教学中我引用了生活中的处理工具,让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让学生先进行体验后进行知识的讲解,注重学生的“启蒙和兴趣培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初步掌握智手写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工作过程或者工作原理; (2)了解智能处理工具的应用领域。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操作手写输入软件、体验游戏、尝试使用翻译软件、与机器人聊天等活动,体会人工智能的魅力及其工作过程或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智能工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2)在课堂的教学应用和体验中,体验其神奇魅力及形成对人工智能这一技术前沿的探索要求;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类比推理能力,激发学生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应用和体验手写识别、机器翻译和与机器人聊天等智能工具。 难点:理解手写识别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工作过程和工作原理。 五、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法、诱思导学法、实践探究法、类比推理法 六、教学媒体选择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智能信息处理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11电科2 姓名:张俊为 学号: Xb11640218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1. 课程设计目的 1. 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智能信息处理算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2. 熟悉掌握一门计算机语言,可以进行智能信息处理的应用开发设计。 2. 课程设计内容及实现 1. 掌握BP 网络的基本原理,能利用BP 网络解决Hermit 多项式的逼近问题,具体内 容如下: 考虑Hermit 多项式的逼近问题,该问题由Mackay 提出: ()()22 1.112exp 2x F x x x ?? =-+- ??? ,式中,x ∈R 。 训练样本产生方式如下:样本数N=100,其中样本输入x i 服从区间[-4, 4]内的均匀分布,样本输出为F(x i )+e i , e i 为添加的噪声,服从均值为0,标准差为0.1的正态分布。 对于该函数逼近问题,可以用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3层BP 网络对样本进行拟合,网络的隐节点数选为10。 其它学习参数设定如下:神经网络采用标准Sigmoid 激活函数,输出层采用线性激活函数,即:()f u u =。 学习率η=0.003,目标误差ε=0.5,最大学习次数20000,初始权值和偏移取[-0.1, 0.1]内的随机数。 2. 掌握模糊C 均值聚类算法的基本原理,并用该算法实现彩色图像分割。 2.1、BP 网络解决函数逼近 2.1.1、BP 神经网络设计 图 1创建BP 神经网络 2.1.2、BP 神经网络训练

图 2训练图2.1.3、BP神经网络测试及结果分析 图 3仿真结果图 P=linspace(-4,4,100);%均匀产生随机数 T=1.1.*(1-P+2.*P.^2).*exp(-P.^2/2)+sqrt(0.1)*rand n(1); %样本输出fx+ei t net=newff(P,T,10); %产生bp网络,10个神经元net.trainParam.show = 50;%显示周期 net.trainParam.lr = 0.003; %学习率 net.trainParam.epochs = 20000;%最大学习次数 net.trainParam.goal = 0.001; %目标误差 net.IW{1,1}=rand(10,1)*0.2-0.1;%初始权值 net.b{1,1}=rand(10,1)*0.2-0.1; net.b{2,1}=rand(1)*0.2-0.1;%初始偏移量 [net,tr]=train(net,P,T); p=8.*rand(1,100)-4; A = sim(net,P); %仿真figure; plot(P,T,'o',P,A,'x'); 2.2、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的彩色图像分割 2.2.1、基本原理及实现流程 在数字图像由于存在混合像素的原因,也就是说一个像素中不仅存在一类地物,因而采用硬分类方式往往不合适,而模糊C均值就是引入模糊集对每个像素的划分概率不单单是

中文信息处理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信息处理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学分:3学分 指定教材:朱巧明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一、教学目的: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中文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基本“字符”层面和基于“内容”层面的研究内容、方法、技术和手段。熟练理解并掌握计算机对中文的输入、存储、输出和应用处理的过程,学习基本的机器学习理论与方法。 本课程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学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综合结合运用前导课程,又为毕业设计和将来研究生学习或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本课程的直接前导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主要教学任务如下: 1了解中文信息处理与信息处理的关系,主要研究内容与对象,目前主流的研究技术、手段与方法; 2掌握中文信息处理中的汉字代码体系,熟悉主要的中文字符编码与集合,熟悉因特网上的汉字交换码以及编码与解码技术; 3深刻理解中文操作系统和中文平台的地位,掌握汉字输入码、机内码、地址码、字形码、地址码、交换码之间的关系;了解主流的中文操作系 统的发展趋势 4学习汉字编码的方法,理解中文输入的原理,掌握Windows上汉字键盘输入系统的实现方法,了解Linux中文输入的实现机制。 5学习目前主要的三种汉字字形技术,重点掌握点阵字库的原理,压缩方法,以及显示技术。 6理解汉字显示和打印的工作原理以及工作过程。 7理解中文分词的意义,地位、以及主要应用,掌握交集型歧义和组合型歧义的区别,了解基本的解决歧义的方法,能够实现一种中文自动分词 算法。 8对中文信息检索、分类、抽取等有较深刻的认识,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主流的技术方法。了解基本的机器学习理论,以及常用的数学模型。 三、教学内容 第一讲中文信息处理概论(一) 1. 教学内容

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第四章第二节《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及主要内容 本节内容只是要求学生在使用信息智能处理软件处理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智能处理工具进行初步体验,并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基于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认识的思考,教材中设计了一系列操作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体验式实践。本节采用了“情景引入→案例分析→操作体验→过程原理→讨论探究→学生练习→教学小结及评价”的线索组织内容。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 知道“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两个研究领域。 初步了解“自然语言理解”、“模式识别”的概念与分类。 ②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体验智能工具处理信息的过程,形成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感性认识。 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领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智能信息处理工具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价值。 让学生感受信息智能处理的魅力,能客观评价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给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变化,激发起学习和探索人工智能知识的热情和愿望,为学生今后选修“人工智能”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智能信息处理工具的独特魅力,了解其实际应用价值。 难点:信息智能处理的方式,客观认识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技术应用观。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学习方法和特点有了一定的掌握,了解了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处理工具对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影响,这是信息技术新课改情况下最核心的内容。对于本节内容,学生可能对一些智能处理工具不熟悉,可能会给新课的讲解带来难度,因此在教学中以让学生体验为主。大部分学生都比较喜欢科幻故事,对故事中的“机器人”等具有人类智慧的机器充满了好奇,非常想探索其中的奥秘。我们正好利用学生的好奇和兴趣,通过展示我们生活中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简要剖析个中奥秘,让学生打破“人工智能”的神秘感,引领学生们进入一个奥秘无穷的领域。 三、说教法 在教学组织上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相互帮助,以弥补学生在知识技能上的缺陷,让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思考、共同探究、共同体验、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在多个活动中出示明确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任务,同时辅之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讲授法也是一种比较重要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本节的部分内容,也采取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 四、说教学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教材中活动要求,1、事先制作好一个PPT课件,把本节的活动全部输入进去;2、准备好本节所需的软件:min OCR识别软件等;3、下载好影片《机械公敌》。 五、说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 (活动一)【情景导入】教师创设情景:我们先来观看一段视频(影片《机械公敌》中机器人帮助人拿包片段),想象一下机器人在未来生活中的作用。 【思考】影片中涉及到几个任务,其中涉及到机器人的哪些动作?.

中文信息处理论文

搜索引擎 摘要:Internet 上日新月异的大量信息资源充斥,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搜索引擎应世而生,然而随着大数据的到来,这对搜索引擎提出更高要求。但是面对这么大量的数据,一般的搜索引擎有些吃不消,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出现了,本文将介绍搜索引擎用到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去。 关键字:搜索引擎,自然语言处理,概念控制 Search engine (*********************) Abstract: Changing a lot of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full of resources, people d emand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a variety of search engines shoul d the world was born, but with the arrival of big data, which is the search engine, higher demands. But the face of such a large amount of data, general search engines too much for some, can not meet people's needs, however, based on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 ogy, smart search engines appeared,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earch engine to us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technol ogy. Keyword: search engine,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Control Concepts 1 搜索引擎 1.1搜索引的擎定义 搜索引擎,是指在Internet中主动搜索信息并能自动查询、提供查询服务的一类网站,这些网站通过网络搜索软件(又称为网络搜索机器人Web Robots)或网站登录等方式,将Internet上大量网站的页面收集到本地,经过加工处理而建成数据库,当用户输入关键字(Keyword)查询时,该网站会告诉用户包含该关键字信息的所有网址,并提供通向该网站的链接。 1.2搜索引擎的分类 在搜索引擎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类型的搜索引擎。根据索引方法来划分,可以分为基于概念(Concept Based)的搜索引擎:和基于关键字匹配(Keyword Based)的搜索引擎等。根据搜索引擎索引、检索信息的方式来分,可以分为:基于目录的搜索引擎、基于机器人的搜索引擎、分布式搜索引擎、基于客户的搜索引擎、元搜索引擎和代理搜索引擎;根据搜索引擎索引信息的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综合式搜索引擎、专题式搜索引擎和特殊型搜索引擎;

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四章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课程教学设计 高一下册

4.2《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 一、教学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两课时中的第一课时,其内容承接了学生在初中所学的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目的是让学生体验更多的智能工具,进而了解一些基本原理,为人工智能选修课打下基础。体现了《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这一基本理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比较落后,因此我重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新技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几种智能处理工具的使用; (2)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工作过程或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体验中领悟模式识别的工作流程; (2)在合作中理解模式识别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探索前沿科技的兴趣; (2)培养在学习和生活中,合理选择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验智能工具的使用,弄清模式识别的工作流程,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模式识别的工作原理。 4、教学课时:1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表达思想等能力,初步形成了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学习习惯。在本书第三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上)》以及4.1编制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信息处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用一般工具处理信息的经验,其实,高一的学生大多数学生已接触过智能工具,如手机,平板等,只是没有深入思考智能工具和非智能工具的区别,因此,本课从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入手,通过四个学习任务,让学生体验身边的智能工具,了解其工作过程,感

中文信息处理

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浅谈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文信息处理已经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广泛的应用对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从主流技术、新技术展望等,对中文信息处理技术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中文信息处理N元模型语音识别词性标注 中文信息处理是中文(包括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语言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它是一门用计算机对汉语(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转换、传输、存贮、分析等加工的科学。中文信息处理与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数学、控制论、信息论、声学、自动化技术等多种学科相联系,是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的一个分支,需要以大量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为依据,对中文信息的人脑处理过程进行模拟。其中,“中文”是指中国通用的所有语言种类,包括汉语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但一般都是指汉语。“信息”是指能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器官或仪器获取,并有一定交际功能的东西,“信息”是不确定性的减少,是负熵。所谓“处理”,是指用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各种加工,主要的是图像信息和语言信息的识别、模拟、分析、转换和传输。 一、中文信息处理的特点及难点 中文信息处理在许多方面有自己的特点。 1、汉字的特殊性 西方语言只有几十个字母。而汉字由于数量大且字形复杂,也给计算机处理带来了困难。汉字信息处理是中文信息处理的关键和基础,包括汉字信息的输入、汉字信息的加工和汉字信息的输出等方面,其难点是汉字编码问题。根据在汉字信息处理过程中的不同要求,汉字有多种编码,主要可以分为四类,即汉字输入编码,汉字标准编码,汉字内码和汉字形码。 2、书面汉语的特殊性 书面汉语中,词跟记号之间没有分隔标记,自动分词成为书面汉语分析的第一道难关。分词就是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在英文的行文中,单词之间是以空格作为自然分界符的,而中文只是字、句和段可以通过明显的分界符来简单划界,唯独词没有一个形式上的分界符,虽然英文也同样存在短语的划分问题,但是在词这一层上,中文比之英文要复杂的多、困难的多。 3、汉语语音的特殊性 汉语语音的特点是音节结构简单,音节界限分明,但有声调和变调等问题,对于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不利的一面。 4、汉语语法的特殊性 汉语形态贫乏,难以凭借形态来确定词的句法功能,词序和虚词是主要的语法手段,句法歧义特别复杂,使得汉语语句自动分析这一关键技术迟迟不能取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