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分析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分析
化学发光方法学比较分析

免疫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一般的酶免检测技术已逐渐无法适应这种形势的需要。现今发展的主流已不再是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测定方法(避免污染环境及对人体损害),而是转向于能在任何地方操作的快速均相和固相测定,最终趋向于能够枪测到皮克或10负18摩尔级的、非同位素的、自动或半自动的实验室测定技术,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顺应了这一潮流,开创了免疫诊断的新纪元。

发光免疫分析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及无放射危害的分析技术。70年代末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实现商品化和产业化的发光免疫分析产品,基本上可以分为: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也称时间延迟光致发光)、电化学发光(也称场致发光和电致发光)几种。

1、化学发光

化学发光是指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发出可见光的现象。通常是指有些化合物不经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通过吸收化学能(主要为氧化还原反应),从基态激发至激发态。退激时通过跃迁(或将激发能转移至受体分子上),释放能量产生光子,以光形式放出能量从而导致的发光现象。其主要特点为消耗发光剂。同时量子效率相对较低。

1.1 按化学反应类型分类:可分为酶促化学发光和非酶促化学发光两类。其中酶促化学发光主要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系统、碱性磷酸酶 (ALP)系统、黄嘌呤氧化酶系统等。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作为标记物的酶基本不被消耗,而反应体系中发光剂充分过

最,因此发光信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因此可采用速率法测量,故检测方式简单、成本较低。酶促反应的主要缺点为工作曲线可能随时间漂移,而且低端斜率容易呈非线性下移。而非酶促化学发光包括吖啶酯系统、草酸酯系统、三价铁一鲁米诺系统等。非酶促发光的共同特点为发光过程中标记物被消耗,同时作为标记物的发光剂是发光反应的瓶颈,即含量总是相对不足,因此发光信号持续时间较短;如果直接在免疫反应杯中启动发光反应,由于发光剂被很快消耗,故只能进行一次性测量。所以重复性较差。为降低检测成本并实现重复测量,目前普遍采用原位进样加流动池的时间积分测量方式。因此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较高,而且反复使用的流动池可能导致交叉污染;并目冲洗或进样中产生的气泡也会干扰测定;同时繁琐冗长的冲洗过程也会成为提高检测效率的瓶颈。另外,使用磁性或非磁性微粒时,强烈的散射吸收作用也会降低灵敏度。

1.2 按发光持续时间分类:可分为闪光和辉光两类,闪光型发光时间在数秒内,如吖啶酯系统。其检测方式一般采用原位进样和时间积分法测量,即在检测器部位加装进样器,并保证加入发光剂和检测2个过程同步进行;同时以整个发光信号峰的面积为发光强度。而辉光型发光时间在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以上,如HRP一鲁米诺系统、ALP—AMPPD 系统、黄嘌呤氧化酶-鲁米诺系统等。其信号检测无需原位进样,一般以速率法测量,即在发光信号相对稳定的区域任意点测量单位时间的发光强度。

测量化学发光反应的光强度,求得某些化学物质和生物物质的

含量,尤其与免疫学方法结合以后形成的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CLIA),其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的高度特异性,检测快速,试剂无放射危害,检测限达10负15 mol/L。

1.3 评价:化学发光标记物已广泛应用于抗原、半抗原和抗体的检测,与放射性核素标记物相比较,它的优点在于安全(无放射危害)、稳定、测量快速、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为的误差。检测快速缩短了等待结果的时间,无需批量检测可随到随测保证及时提供结果。缺点在于一般化学发光是标记催化酶或化学发光分子的发光反应,一般发光不稳定,为问断的、闪烁性发光,而且在反应过程中易发生裂变,导致反应结果不稳定。此外。检测时需对结合相、游离相进行分离,操作步骤多,测试成本高。主要问题是化学发光的产生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发光的峰值很快衰减,再是本底较高和干扰妨碍应用。

1.4 代表仪器

1.4.1 美国拜耳公司最新诊断产品——ACS:180系列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以吖啶酯作为标记,量度AE标记物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光量为基础,灵敏度可达10负15 g/mL。

1.4.2 美国雅培公司生产的AxSYM系列全自动免疫发光分析仪将3种技术于一机,可用于非均相标记微粒子酶免发光分析(MEIA)、离子捕捉发光分析(ICIA)和均相标记荧光偏振免疫发光技术(FPIA),目前已有80多个检测项目可供临床应用。

1.4.3 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AccessOR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采用ALP-AMPPD发光系统,以微粒子作为载体,表面积大、结合快、达到最大发光信号时间短、反应及分离速度快,缩短了分析时间,有效提高了灵敏度和准确性。该系统可全自动控制整个测定和数据分析处理,具有批量和任选测定24个项目的能力和急诊插入功能,平均检测速度100/h。冷藏试剂盘可放24种试剂,探针直接插入试剂盒并自动封闭,直至试剂用完,不污染不浪费。超声波技术被用于搅拌使微粒悬液混均匀并加速反应,用于探针取样液面检查保证取样准确,用于洗涤时减少交叉污染。使用AccessOR的用户还可以申请Internet全球通讯网络,进行通讯查询。AccessOR独特的塑料智能化外形设计,使其从外观到内在品质,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4.4 美国DPC公司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IMMULlTE,以ALP为标记物,以金刚烷作发光底物,测定灵敏度相当于10负21mol /ml的酶,采用聚苯乙烯珠作载体,其检测水平已能达到10负12g/ml。目前能够检测性腺类、甲状腺功能类、肿瘤标记物类、传染病类、细胞因子类、血液病类、糖尿病类、肾上腺功能类、治疗药物类、成瘾药物类、短肽及其他分析物类,还能提供象肌钙蛋白(TNI)这类急诊项目的快速诊断试剂盒。

2、电化学发光分轿

2.1 电化学发光

2.1.1 电化学发光的原理是对电极施加一定的电压进行电化学反应,反应的产物之间或与体系中某种组分发生化学发光,用普通

光学手段测髓发光光谱军Ⅱ强度从而对物质进行衡量分析的一种方法。与化学发光有所不同,其差异在予氧化反应是通过电极上的电化学反应产生的,而不是氧化剂或发光剂自身内氧化产生,其标记物为三联吡啶钌及其衍生物Ru(bpy)3 2+,并以三丙胺(TPA)为还原荆。如图1所示,Ru(bpy)32十穰TPA分剃在弼投袅嚣氧化成Ru(bpy)3 3+搬TPA的阳离子自由基IPA+,IPA+迅速脱去一个质子形成TPA自由基,TPA具有强的还原性,从而把Ru(bpy)3 3+还原为激发态的Ru(bpy)3 2+,后者发射一个620 nm的光子回到基态再参与下一次电化学发光。必需0.01毫秒就可发出稳定的光,每毫秒几十万次的循环电化学发光,大大提高了分析的灵敏度。另外,通过电极反应在线制备了不稳定的发光剂Ru(bpy)32+TPA,避免了直接使用Ru(bpy)3 2+对分析测试的影响。

2.1.2 电纯学发光的主要特点是发光过程中的标记物基本不被消耗,丽反应体系中其他成分充分过量,因此发光倍号强而稳定,且发光时间较长。其缺点为测量方式复杂、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高;同时环境及样品中同类元素也存在较弱的本底干扰。反复使用的流动池可能导致交叉污染;而冲洗或进样中产生的气泡也会干扰测定;同时繁琐冗长的冲洗过程也会成为提高检测效率的瓶颈。另外使用磁性或非磁性微粒时,强烈的散射吸收作用也会降低灵敏度。

2.2 免疫电化学发光分析:集电化学发光、生物素一抗生物索、免疫分析和由固相免疫分析发展起来的磁微球等技术于一体,是众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

免疫学的核心问题是抗原一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主要采用固相的方法,即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到磁微球上,经免疫反应后,在固相载体磁微球上形成抗原一抗体复合物,外加磁场沉降这种复合物,然后洗涤除去多余或游离的抗体或抗原,然后进行电化学发光测定。与一般免疫反应类似,可分为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和竞争法。

2.3 免疫毫纯学发光鹣瘟曩毫纯学发光综合了光学、电子学、生物学、免疫学和计算机,禚临床中可糟予以下几个方面。

(1) 蛋白质和激素测定:电化学发光技术在激素的测定中有替代放射免疫的趋势。可检测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索、性激素、雌二醇、促卵泡激索、促黄体激索、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甲状腺降钙素、肿癌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肌钙蛋白、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肿瘤坏死因子、r干扰素、人体肿瘤相关糖蛋白、自细胞介素系列等。

2.3.1 毒素与病毒抗原分析:如肉毒杆菌毒索、蓖麻蛋翻、霍乱亚基和葡萄球菌肠毒素等,检测限达10-15g。还有炭疽杆菌芽孢、伤寒沙门菌、鼠疫抗原等沙门菌和。O一157病毒等。

2.3.2 DNA/RNA核酸序列分析:在核酸分析中利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将Ru(bpy)3+标记引物或探针进行DNA杂交分析或聚合酶链反应,是实验室定量分析标本中核酸含量的一种有发展前景的检测方法。该技术述可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其他致病性病毒和病原微生物。

2.3.3 其它物质的检测:还可对其他一些微量物质进行测定,如维生索、叶酸、免疫球蛋白及酶类,人免疫球蛋白、人血清清蛋白、人中性粒细胞溶菌酶、葡萄糖和除草荆等。

2.4 评价:电化学发光是一种电促发光技术,采用的是特殊的化学发光剂Ru(bpy)3+作为标记物并在发光反应中循环使用,既避免了同位素的半衰期短及放射蚀危害,又克服了酶标记的不稳定性,而标记物很稳定,在室温下半衰期大于1年;同时还结合了90年代初期问世的链霉亲和素的新型固相技术,不但使检测的融敏度大大提高,而且还可自动分离游离相和结合相,使检测更易实现自动化。电化学发光的反应时间仅为20 min,而且标准曲线储存在条码中,每次测定只需一点标定,Ru(bpy)3+的稳定性很好,在室温下半衰期长达1年。这些优点决定了操作的快速、简捷,无需经常校正。

因此该技本与其它的分析手段比较,在免疫学检测中有显著的优势。它的优点除了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检测快速外,更为可取的是所用试剂毒性低,无放射性危害,并且有良好的稳定性。以最易受影响的促甲状腺素为例,35℃3周后,电化学发光试剂仍然稳定。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多样,适用面较大,广泛地应用于抗原、半抗原和抗体的免疫梭测。其线性范围也较宽,符合临床检验的需要。耐它与普通的化学发光比较,前者为电促发光,在电极表面通过三角形脉冲电压的激发产生稳定、连续、高效的发光,后者则是标记辣根过氧化物酶作用下催化化学发光剂(如鲁米诺、吖啶酯等产生不稳定、间断、闪烁性的发光),基反应过攘中容易发像裂变恧使结果不稳定。

电亿学发光测定的照光度裰据释放光子的波长仍属荧光测定酶范畴,但与直接的荧光发光不同,荧光发光的灵敏度受荧光发光的本底和光学部件散射光的影响,适应范围也较低。

电化学发光技术的发展趋向在于合成新的发光标记物、优化标记技术和免疫分析方法,从而追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建立对生命过程有重要意义的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分析方法。

2.5 代表仪器:目前生产电化学发光仪的厂家较少,主要生产厂家是瑞士罗氏诊断公司,与德国BoehringerMannheim宝灵曼公司公司合作,Elecsysl0lO/20lO,ROCHE 2010系列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ORIGEN分析仪)。标本可随时插入常规操作中并优先测试,也为临床急诊测定提供了方便。

3、时间分辨荧光

3.1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TR-FIA是将三价稀土镧系离子铕(Eu),钐(Sin)等通过络合物标记到抗原或抗体分子上,并通过检测其荧光实现免疫分析。由于稀土离子荧光的激发光波长范围较宽,而发射光波长范围较窄,而且激发光和发射光之间的波长差距较大,特别是荧光寿命大大长于常规荧光。因此它采用了与常规荧光免疫不同的检测方式,即通过脉冲激光器间歇激发样品,同时检测器在其激发的间隙测定特定波长的荧光强度。这样不仅消除了杂散光的干扰,而且也大大减弱了样品及反应杯中杂质所产生的背景荧光干扰。所以其检测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大大高于常规荧光。

3.2 解离增强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DELFIA) 由于稀土离子在水相中的荧光效率很低,因此需要将其包裹在一个非水相的环境中才能检测到理想的荧光强度。最常见的做法是在检测前先用酸将稀土离子从标记抗原或抗体七解离出来,由一系列表面活性剂构成的微囊吸收并包裹稀土离子,这种方式称为DELFIA,其中的酸和表面活性剂等被称为增强剂。迄今为止,在所有的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中,这种方法的灵敏度是最高的,因此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最常见的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技术。

3.3 直接时间分辨荧光测嚣法由于该方法需要在常规免疫分析中的洗涤步骤后还要进行荧光素的解离和增强操作,因此分析步骤有些冗长繁琐。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最大的不足是环境及样品中同类元素导致的本底干扰。作为稀土资源大国的中国,这一点尤其不容忽视,特别对北方地区更为重要。虽然可以通过实验用水和实验室环境的特殊净化杜绝一部分干扰,但会带来运行成本的提高;况且由于患者体内这类元素的积累而造成的临床标本污染根本无法消除。因此人们研究开发了另一种称为直接时间分辨荧光测量法的技术,也有人称之为后标记技术。它首先使用一种不含稀土元素的特殊络合物标记抗原或抗体,等常规免疫分析中的洗涤完成后,再加入稀土元素并进行测定,这样就基本掩蔽了同类元素导致的本底干扰。但其灵敏度较低,目前还不能与上述两种方法相抗衡。除上述方法外,还有一种固相时间分辨荧光法,它是使用一种特殊的络合物将三价稀土离子标记到抗原或抗体分子上,同时该络合物还可以维持三价稀土离子周围的

非水相环境,因此也充当了增强剂的角色。该方法的特点是无需增强剂,故操作简单,但灵敏度度低于上述DELFIA。

3.4 评价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的不足为测量方式复杂、仪器成本及维护费用高,环境及样品中同类元素可导致本底干扰等。

3.5 代表仪器法国CIS公司1996年在欧洲推出KRYPTOR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用三价镧系元素铕(Eu3+)与磷酸三丁酯剂量校准曲线。近年来,该系统已可供临床实验室应用的试剂盒有肿瘤标志物、唐氏症筛查指标、性功能激素检查、心血管疾病、骨代谢、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等。TRFlA可做双标记和多标记分析,美国PE公司的1420Victor多标记免疫分析系统集时间分辨免疫荧光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荧光分析及酶联免疫吸附分析于一机,实现一次反应多项结果,1台仪器多种功能。

4、生物发光

4.1 生物发光是生物体内发光蛋白通过消耗能量物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其特点为只消耗能量物质,不消耗发光物质。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发光蛋白被提纯、其编码基因序列被测定、表达,其发光底物被人工合成,相关的基础研究和产品的商业化进展迅速。已经发现的发光蛋白包括细菌荧光素酶、虫荧光素酶、腰鞭毛虫、荧光索酶水母素及奥贝林绿色荧光蛋白等,类似的荧光蛋白还有橙色荧光蛋白、黄色荧光蛋白、红色荧光蛋白、蓝绿荧光蛋白等。另外,目前己经被发现的生物发光底物有:虫荧光素、腔肠素、还原型黄素单核苷酸、腰鞭毛虫荧光素、种虾索等。

4.2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是采用生物发光物质,如虫荧光素酶或细菌荧光素酶或者转助因子(NAD+、三磷酸腺苷等)进行标记抗原抗体,使其直接或间接发光反应进行检测。如Wannlund等在1980、1982年用荧光素酶进行标记,发光免疫分析测定氨甲蝶呤和细菌荧光素酶,Terouanne在1986年采用6一磷酸葡萄糖脱氨酶标记孕酮进行发光免疫分析血清中孕酮。

4.3 生物发光免疫分析法在生物医学领域内的应用主要包括细胞学、分子生物学、卫生学、生物传感器、脂质过氧化检测和药物筛选等6个方面。其中细胞学检测主要是利用细胞内ATP导致的虫荧光索酶生物发光进行活细胞计数,目前已实现快速、动态,单细胞分析。近年来,在该领域内的应用研究又有一些进展,例如用于测定T 细胞免疫活性等,同时也发现了一些新的与生物或化学发光有关的细胞学指标。分子生物学领域内的应用主要为报告基因和分子杂交,近年来又有人推出了生物发光实时DNA测序技术。卫生学检测则主要是利用分子杂交或ATP导致的生物发光检测微生物污染,有人将该技术用于尿样中的细菌总数快速测定,可在1h内完成的快速药敏试验方法。基于生物及化学发光的生物传感器主要有三类:酶固化传感器、免疫分子传感器和特异调控因子诱导的报告基因传感器。脂质过氧化检测主要是指利用化学发光检测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最近还有人分别推出了基于报告基因和细胞增殖的生物发光药物筛选系统。

5、激光免疫分析

作为激光技术在医学诊断学的新应用,美标公司医学集团

DiaSorin已研究开发了COPALIS多项检测系统。国内首次见到该系统是在1998年5月的全军后勤装备展览会上,接着6月的Sino-Med也展示了该系统。COPALIS即耦联颗粒光散射技术,其耦联颗粒是由抗原一抗体、受体一激素或核酸的相互作用,在聚苯乙烯微颗粒存在下,或自身聚集,或与胶态金颗粒聚集,形成单一的和/或聚集的均相配体颗粒。当它们逐个流过一个由半导体激光形成且精确聚焦的入射光束时,会产生一个散射光脉冲,信号被光电二极管探测器记录下来,直行的激光光束则被探测器上的中央光束隔栅阻断。该系统一次可同时自动检测4种不同的分析指标,如弓形体、风疹、巨细胞和非洲淋巴细胞瘤病毒等,12 min内报告全部结果。第5个通道用来放置内部参照物,作为系统的质控检查,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DiaSorin正在开发可以同时检测6项指标的第2代产品,将提供从出生前的围生医学到老年医学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荧光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 免疫分析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检测方法,即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应用制备好的抗原或抗体作为试剂,以检测标本中的相应抗体或抗原。由于免疫的特异性结合,免疫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选择性,荧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其中典型的两种。本文将对这两种免疫分析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免疫 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身与异己物质,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的功能。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特异性免疫系统,是一个专一性的免疫机制,针对一种抗原所生成的免疫淋巴细胞(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只能对同一种抗原发挥免疫功能。而对变异或其他抗原毫无作用。 1、抗原 1.1抗原的定义 抗原:是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 ,并能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免疫反应性)。 抗原一般为大分子物质,其分子量在10kD以上。 1.2抗原的分类

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抗原,如细菌、病毒、异种动物血清等。 半抗原:仅具有与相应抗原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的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如大多数的多糖、类脂及一些简单的化学物质,它们本身不具免疫原性,但当与蛋白质大分子结合后形成复合物,便获得了免疫原性, 1.3抗原的性质 决定簇是指抗原分子表面的基团,它直接决定免疫学反映的特异性。 抗原通过抗原决定簇与相应淋巴细胞表面抗原受体结合,从而激活淋巴细胞,引起免疫应答,抗原也藉此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因此,抗原决定簇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靶结构,也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体 2.1抗体的定义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2.2抗体的结构 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后,由淋巴细胞特别是浆细胞合成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因其具有免疫活性故又称作免疫球蛋白。 人免疫球蛋白有五类,分别为IgG、IgA、IgM、IgD和IgE。 3、抗原抗体的结合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大家好,我是王伟川,14级北大化学学院 今天与大家分享化学部分的经验 这部分比较长 因为化学,其实高中不同的三个部分,其应对战略并不完全相同 家长可以先了解,然后后续让孩子看 为什么家长也要看? 因为家长如果对于孩子所学,一无所知,很难和孩子沟通交流,并不需要家长具体了解内容,而是框架性就足够 这样,家长催促孩子复习,就不是快去复习! 而是,你那个元素化学看得如何了? 也方便和老师的沟通 关于高考化学的学习方法,大部分我们所看到的建议与参考,或大同小异,或笼统概括,或蜻蜓点水地说出“归纳很重要、做题也重要”这样的言语却不加细释 乍看之下言简意赅,然而实际上当学生想要学习它的做法时又显得无从下手,不知所措。 我决定从一个高考亲历者的角度出发,还原出当年我自己学习化学过程中的真实心得与经验,将所有的方法与建议都以最详细的方式呈现出来 力求“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当然,方法因人而异,供各位学弟学妹参考。

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 但是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的是,高中的化学分为好几个类别 总的来说高中化学通过【图表总结,类比学习的方式梳理知识点】最为有效 然而对每一个类别都有不同的方法来学习,都有自己的知识图表,如果连自己究竟是哪一块最薄弱尚未清楚,所做的努力可能就是事倍功半了。 从知识点上分,高中化学,分为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三个大部分,各种具体的化学实验贯穿其中 基本上,高一上,最多高一下一点点,解决初高中衔接和元素化学高一下进行化学反应原理,这个基本上要一直到高二上 剩下是有机化学 这里我们举一些例子 元素化学是整个高中阶段知识最琐碎的一块内容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显而易见的一个特点就是:元素化学要记的细节特别多,而对于一种元素又要掌握它的多种相关物质,知识点显得杂而碎。 所以我们必须有针对性的给出一些可操作性强的方法: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注意,这种总结,框图,你必须自己写,不能是模糊地我记得的!给一张白纸,你自己写下来,梳理出来 比如说,我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

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妙招、技巧

学好高中化学的方法、妙招、技巧 俗话说:“学无定法,却也不可无法。”学好化学还是有妙招的。下面就我的经验和学识,谈几点学好化学的方法: 一、使用记忆本,强化记忆效果: 化学是文科性质非常浓的理科。内容多、知识碎,大多是实验结论,有不少知识只能知其然,而无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记住。甚至不少老师都赞同化学与英语的相似性,说“化学就是第二外语”,化学的分子式就相当于英语单词,化学方程式就是英语的句子,而每一道化学计算题,就是英语的一道阅读理解题。事实确实是这样,化学成绩优秀者,必定是准确记住了学过的每一种物质典型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能顺利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理解并记住了几个常用的解题方法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而成绩一直徘徊在六七十分,甚至为及格而发愁的“差生”,则肯定是在记的方面出现了问题。 从心理学关于记忆的角度看,学习化学的过程就是对短时记忆进行加工,并使之进入长时记忆的过程。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转换的速度与质量决定了学习的效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也告诉我们遗忘的发生是不均衡的,总体上是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到了一定程度就几乎不再忘记。依据心理学的知识内容,我指导学生采用“记忆本”进行记忆。要求每个学生各一个“记忆本”,随时把要记忆的知识,记在上面,带在身上,随时翻阅,反复记忆。一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记”下要记知识: (1)记下规律性的知识: 如:稀释浓H 2SO 4 时要将浓H 2 SO 4 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过滤操作的要点为一贴二低三靠。 区分胶体和溶液的方法可利用丁达尔效应。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在给定的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焰色反应中 钠呈黄色,钾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显紫色。Al、Al 2O 3 、Al(OH) 3 均可既与强酸反应,又与强碱 溶液反应。Fe2+与Fe3+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Fe3+遇到Fe、Cu等可被还原为Fe2+,Fe2+ 遇到Cl 2、溴水、酸性KMnO 4 等可被氧化为Fe3+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元素周期表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金属活动性顺序、有机物中烃的燃烧规律等等。这是记的重点,即使会了,也要整理一下。这是各类考试的热点。 (2)、记下特殊的知识: 可以说,考试一半是考规律,一半是考规律中的特例。如: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淡黄色

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归纳

从实验学化学知识点归 纳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知识结构: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 1. 遵守实验室规则。 2.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撒在实验台上,先用Na 2CO 3 (或NaHCO 3)中和,后用水冲擦干净。浓酸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干抹布拭去,再用水冲净。浓酸溅在眼中应先用稀NaHCO 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3. 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例如,掌握仪器和药品的使用、加热方法、气体收集方法等。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过滤和蒸发实验1—1 粗盐的提纯 仪器 : 天平,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铁圈步骤 :

注意事项:(1)一贴,二低,三靠。 (2)蒸馏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防止液滴飞溅。 2.蒸馏和萃取(1)蒸馏 原理:利用沸点的不同,处去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实验1---3 从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操作:连接好装置,通入冷凝水,开始加热。弃去开始镏出的部分液体,用锥形瓶收集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现象: 随着加热,烧瓶中水温升高至100度后沸腾,锥形瓶中收集到蒸馏水. 注意事项: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 ⑤溶液不可蒸干。 (2)萃取 原理: 用一种溶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原理简介 20 世纪60 年代即有人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细菌含量和菌尿症患者尿液检查。1977 年Halman 等将化学发光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结合,创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保留了化学发光的高度灵敏性,又克服了它特异性不足的缺陷。近年来对技术与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此技术已成为一种特异,灵敏,准确的自动化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996 年推出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反应原理上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两种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实验室用于常规免疫学检验。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 , CLlA) 是把免疫反应与发光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异性。在CLIA中,主要有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系统。免疫反应系统与放射免疫测定中的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同化学发光系统则是利用某些化合物如鲁米诺( luminol) 、异鲁米诺(isolu-minol) 、金刚烷( AMPPD) 及吖啶酯( AE) 等经氧化剂氧化或催化剂催化后成为激发态产物,当其回到基态时就会将剩余能量转变为光子,随后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的产额。将发光物质直接标记于抗原(称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抗体上(称为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经氧化剂或催化剂的激发后,即可快速稳定的发光,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与所测抗原的浓度可成比例。亦可将氧化剂(如碱性磷酸酶等)或催化剂标记于抗原或 抗体上,当抗原抗体反应结束后分离多余的标记物,再与发光底物反应,其产生的光量子的强度也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比例。发光免疫分析的灵敏度高于包括RIA 在内的传统检测方法,检测范围宽,测试时间短,仅需30 - 60min 即可。试

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

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初三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用。: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 初三化学是初中教学的难点之一。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初中生化学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为此,同学们可以利用暑期把化学课本先通览一遍,也许妙趣横生、图文并茂的化学课本会深深地吸引你。课前也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大大地提高。 :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地掌握知识。 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五六十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一些知识。

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 :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为此,同学们必须善于阅读课本,做到课前预读、课后细读、经常选读等,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课后细读时要边读边记边思考,争取能将预习、听课中未解决的问题全部解决。经常选读是指有选择性的阅读那些重要的或难以全面理解的内容。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还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 初中化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化学的同时,应尽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化学,体味化学,这样就能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重视实验,培养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对于我们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巩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细致地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对实验所用的仪器、药品、装置以及实验原理、步骤、现象和注意事项,都必须弄清、记熟。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实验、趣味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化学游戏等,主动培养自己学习化学的兴趣。

怎样学好化学的方法,学好化学的思维方法

怎样学好化学的方法,学好化学的思维方法 怎样学好化学的方法 1 要重视基础知识 化学知识的结构和英语有某些类似之处。 我们在学英语的过程中知道,要懂得句子的意思就要掌握单词,要掌握单词就要掌握好字母和音标。打个不太贴切的比喻:化学知识中的“句子”就是“化学式”:“字母”就是“元素符号”:“音标”就是“化合价”。 这些就是我们学好化学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掌握了它们,就为以后学习元素化合物及酸碱盐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要讲究方法记忆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而功倍”。初学化学时需要记忆的知识较多,因此,只有掌握了良好的记忆方法,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学习事半功倍,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介绍几种记忆方法。 (1)重复是记忆的基本方法 对一些化学概念,如元素符号、化学式、某些定义等反复记忆,多次加深印象,是有效记忆最基本的方法。 (2)理解是记忆的前提 所谓理解,就是对某一问题不但能回答“是什么”,而且能回答“为什么”。例如,知道某物质的结构后,还应理解这种结构的意义。这就容易记清该物质的性质,进而记忆该物质的制法与用途。所以,对任何问题都要力求在理解的基础

上进行记忆。 (3)以旧带新记忆 不要孤立地去记忆新学的知识,而应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记忆。如学习氧化还原反应,要联系前面所学化合价的知识来记忆,这样既巩固了旧知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 (4)谐音记忆法 对有些知识,我们可以用谐音法来加以记忆。例如,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顺序: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可以编成这样的谐音:一个姓杨(氧)的姑(硅)娘,买了一个(铝)(铁)合金的锅盖(钙),拿(钠)回家(钾),又美(镁)又轻(氢)。 (5)歌诀记忆法 对必须熟记的知识,如能浓缩成歌诀,朗朗上口,则十分好记。如对元素化合价可编成:“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铝三硅四硫二四六,三五价上有氮磷,铁二三来碳二四,铜汞一二价上寻”。又如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点可编成:先通氢,后点灯,停止加热再停氢。 3 要重视实验 做好实验是学好化学的基础,因此要认真对待。每次实验前首先要明确该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然后牢记实验装置的要点,按照操作步骤,细致认真地操作。 其次要学会观察实验,留心观察反应物的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如做镁的燃烧实验时,不但要注意观察发生耀眼的白光和放出大量热等现象,更要注意观察镁燃烧后生成的白色固体。因为这白色固体是氧化镁,是不同于镁的物质,因此镁的燃烧是

学习化学的好方法

学习化学的好方法 一、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 要想学好化学,必须先了解这门课程。课前一定要预习,在预习时,除了要把新课内容仔细读一遍外,还应在不懂处作上记号,并 试着做一做课本上的练习。这样带着疑问、难点,听课的效率就会 大大地提高。初中化学内容比较多,知识比较零散,老师在讲课时,着重围绕重点内容进行讲授。因此大家要仔细听课,认真做笔记, 这不仅有利于进行课后复习,掌握重点,而且还可以有效地预防上 课时“走神”。不过,在记笔记时,要在听清楚老师所讲内容的基 础上,记重点、难点、疑点和课本上没有的内容。 二、常复习,多记忆 课后应及时复习,认真做好作业,这是学好化学的重要环节。复习可采用课后复习、周后复习、单元复习、章节复习、综合复习等。复习的方法有复述、默写、做联系等。只有通过多次复习才能牢固 地掌握知识。现行初中化学课本中有多个基本概念和原理,要求掌 握的元素符号二十多个,还有许多的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以及其他 一些知识。这些内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它们多为学 习化学的基础,若不能熟记,便会感到在“化学王国里”行走困难。要牢记化学的各个名词,定义,并且要仔细加以区分,比如化合物,纯净物,单质,混合物,它们的定义不但牢记,还要加以区分,比较,要扣定义里面字眼,谁包括谁都要搞清。一旦真正搞清了,那 我问你牛奶是上面哪一种物质你就不至于思索半天了。常见的化学 反应是必须牢记的,要会默写,条件(加热、光照、催化剂),箭头(可逆,不可逆)都需要注意,反应过程的现象就不用说了,重要的 都得记住。化学中的公式,就像记数学公式那样把它理解,记住, 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注意变通,别当书呆子。 三、吃透课本,联系实际

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

高一化学从实验学化学单元测试卷2 班别:座号:姓名:分数: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O—16 H—1 K—39 S—32 Ca—40 C—12 N—14 Cl—35.5 Mn—55 Cu—64 Mg—24 P—31 Zn—65 1、用四氯化碳萃取碘的饱和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验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B、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呈紫红色 D、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从漏斗上口倒出 2、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尔是一个物理量 B、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 mol H 2SO 4 的物质的量是98g·mol-1 B、 H 2 SO 4 的摩尔质量为98 C、9.8g H 2SO 4 含有N A 个 H 2 SO 4 分子 D、6.02×1022个 H 2 SO 4 分子的质量为9.8g 4、在0.5L某浓度的 NaCl 溶液中含有0.5mol Na+,对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B、该溶液中含有58.5g NaCl C、配制100 mL该溶液需用5.85g NaCl D、量取100 mL该溶液倒入烧杯中,烧杯中 Na+的物质的量为0.1 mol 5、与50 mL 0.1 mol-1 Na 2CO 3 溶液中 N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A、50mL 0.2mol·L-1的 NaCl 溶液 B、100mL 0.1mol·L-1的 NaCl 溶液 C、25mL 0.2mol·L-1的 Na 2SO 4 溶液 D、10mL 0.5mol·L-1的 Na 2 CO 3 溶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大小由构成气体分子大小决定。 B、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一定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是指1 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7、将40克NaOH溶于水中,配制成1L溶液,则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0.1mol/L B、 0.5mol/L C、 4mol/L D、 1mol/L 8、下列有关使用托盘天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称量前先调节托盘天平的零点。 B、固体药品可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C、用托盘天平可以准确称量到0.1g。 D、称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9、设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mol NH 4+含有的电子总数为10N A B、1mol Mg 与足量盐酸反应时失去N A 个电子 C、28g N 2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D、在101KPa、25℃条件下,11.2L H 2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 A 10、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泥沙 B、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淘金11、所含分子数相同的一组物质是 A、 1gH 2 和1gN 2 B、 1molH 2 O和1gH 2 O C、 3.2gO 2 和4.8gO 3 D、 44gCO 2 和16gO 2 1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OH溶液时,造成最终浓度偏低的原因可能是 A、容量瓶事先未烘干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D、定容后,摇匀时有少量液体流出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都约是22.4L B、气体的摩尔体积是22.4L C、0℃ 1.01×105Pa时,2g H 2 的体积约是22.4L D、标准状况下1mol水体积约为22.4L 14、下列关于容量瓶及其使用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的专用仪器②使用前要先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液 ③容量瓶可以用来加热④不能用容量瓶贮存配制好的溶液⑤可以用500mL容量瓶配制250mL 溶液 A、①和② B、①②④ C、除了③ D、除了③⑤ 15、1mol CO 和 1mol CO 2 具有相同的 ①分子数②原子数③ C原子数④ O原子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 16、现有下列仪器:烧杯、铁架台(带铁圈)、三角架、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蒸发皿和蒸 馏烧瓶,从缺少仪器的角度分析,不能进行的实验项目是 A、过滤 B、蒸发 C、分液 D、萃取 1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磷的摩尔质量与6.02×1023个磷酸分子中磷的质量在数值上相等 B、 6.02×1023个氮分子和6.02×1023个氢分子的质量之比为14:1 C、32g氧气所含原子数目约为2×6.02×1023 D、常温常压下,0.5×6.02×1023个一氧化碳分子所占体积为11.2L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给2分,但只要错选一个,该小题为0分。)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是22.4L B、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只要它们的分子数相同,所占体积也一定相同 C、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的物质都是1mol D、在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是22.4L 19、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常温常压下22.4 LH2含2N A个电子 B、N A个O2和N A个H2的质量比为16 : 1 C、1molH2O总共含有3N A个原子 D、71g Cl2变为Cl-可得到N A个电子 20、标准状况下,①6.72L NH 3 ②1.24×1023个 H 2 S ③5.6g CH 4 ④0.5mol HCl ,下列关 系正确的是 A、体积大小: ④>③>②>① B、原子数目: ③>①>④>② C、密度大小:④>②>③>① D、质量大小:④>③>②>① 21、在标准状况下,1L的密闭容器中恰好可盛放n个N 2 分子和m个H 2 分子组成的混合气体,则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近似表示为()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精)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技术是罗氏公司开发的,但全自动机械制造却由日本的日立公司承担,所以仪器上还有Hitachi的标志。这个仪器让大家吃惊的一大原因就在于一直在实验室研究的电致化学发光居然已经真正地产业化了,其中我们一直无法解决的诸多问题(尤其是重现性均已得到解答,看来罗氏的确花了不少心血开发这款仪器。 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创新的技术,与众不同 一、最先进的检测原理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目前最先进的标记免疫测定技术,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测定以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具有敏感、快速和稳定的特点,在固相标记免疫测定中技术上居领先地位。 电化学发光(ECL是一种在电极表面由电化学引发的特异性化学发光反应,实际上是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的完美结合。电化学发光与普通化学发光的主要差异在于前者是电启动发光反应,循环及多次发光,后者是通过化合物混合启动发光反应,是单次瞬间发光。因此ECL反应易精确控制,重复性极好。 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是电化学发光(ECL和免疫测定相结合的产物,直接以[Ru(bpy3]2+标记抗体,反应时标记物直接发光。且[Ru(bpy3]2+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过程可以周而复始进行,产生许多光子,使光信号得以增强。 二、专利的包被技术 链霉亲和素(streptoavidin,SA和生物素(biotin,B是具有很强的非共价相互作用的一对化合物,特异性强且结合紧密。一分子SA可与四分子B 相结合,增大了抗体结合量,达到放大效果。在ECL的试剂中,SA通过特殊的蛋白结合物均匀牢固地包被在磁性微粒上,形成通用的能与B结合的固相载体,另一试剂为活化的B衍生物化合的抗原或抗体。两种试剂混合时,抗原或抗体即包被在磁性微粒上。 三、独特的载体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题库1-0-8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题库1-0-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化学发光剂必须具备的条件错误的是() A.其物理、化学特性要与被标记或测定的物质相匹配 B.能与抗原或抗体形成稳定的耦联结合物 C.其化学发光常是还原反应的结果 D.在所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生物体没有毒性 E.发光的量子产量高 能作为化学发光剂的有机化合物必须具备下列条件:发光的量子产量高;它的物理、化学特性要与被标记或测定的物质性匹配;能与抗原或抗体形成稳定的耦联结合物;其化学发光常是氧化反应的结果;在所使用的浓度范围内对生物体没有毒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下列不会影响标记的因素是() A.被标记蛋白质的性质 B.原料比 C.温度 D.湿度 E.标记率 影响标记的因素包括:①发光剂的选择。②被标记蛋白质的性质。抗原作为被标志物时,应具有较高的纯度和免疫学稳定性;抗体作为被标志物时,则要求具有较高的效价,应用提纯的IgG来代替全血清。③标记方法的选择应正确选择与发光剂和被标志物结构相适应的耦联方式。④原料比。在制备发光剂-IgG抗体结合物时,IgG:发光剂:交联剂的克分子比mol:mol:mol会影响结合物的发光效率。⑤标记率。是指结合物中IgG与发光剂之间的克分子比。由于每一种发光剂对应于被标志物都有特定的最佳标记率,标志物选择不好,会出现不易保存等现象。⑥温度。控制标记时的反应温度极为重要,对于较稳定的小分子被标志物,温度可稍放宽些;而当被标志物是抗原或抗体蛋白质时,由于蛋白质对热的不稳定性,应在保证标记反应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选择较低的温度,以避免蛋白质在标记过程中活性的丧失。⑦纯化与保存。多数经耦联反应制备的结合物,使用前都需进行纯化,除去未结合的发光剂和交联剂。结合物一般可分装保存在-70℃条件下,最好冷冻干燥保存。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常见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比较 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英音:[,kemi,lju:mi'nes?ns] [,imju:n?u?'sei] 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CLIA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是继放免分析、酶免分析、荧光免疫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免疫测定技术。 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两个部分, 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 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 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 同时发射出光子(hv) , 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 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 上, 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 1.2、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类型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以标记方法的不同而分为两种: (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法; (2)酶标记、以化学发光底物作信号试剂的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法 1.2.1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 化学发光标记免疫分析又称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 IA ) , 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免疫分析方法。常用于标记的化学发光物质有吖啶酯类化合物-acridiniumester (AE) , 是有效的发光标记物,其通过起动发光试剂(NaOH-H2O2) 作用而发光, 强烈的直接发光在一秒钟内完成, 为快速的闪烁发光。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 其化学反应简单、快速、无须催化剂; 检测小分子抗原采用竞争法, 大分子抗原则采用夹心法, 非特异性结合少, 本底低; 与大分子的结合不会减小所产生的光量, 从而增加灵敏度。 1.2.2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 从标记免疫分析角度, 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 ) , 应属酶免疫分析, 只是酶反应的底物是发光剂, 操作步骤与酶免分析完全相同: 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如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进行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 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 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和碱性磷酸酶(AL P) , 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 12.2.1HRP 标记的CLEIA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高三学生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 (一)预习: 在上课前,做好各种准备是非常必要地,而做好心理准备是重中之重。预习,能把浅显的问题,基本的问题首先弄懂,进入学习状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能及早发现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做好充分地 思想准备,这时应该主动的去查阅手头的复习资料,主动思考;能使 听课的目的明确,提高效率;因为有了思想准备,听起课来就更有针 对性,思维活跃又有深度,有利于参与讨论。 预习的方法: 1、读课本内容,思考; 2、在思考和查阅复习资料中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3、总结读懂的问题,记下没有学会的问题。 (二)听课: 对于考点的突破,重点在课堂。听课的关键是精力集中。怎样才能精力集中呢?除了前面说的做好预习工作外,就是全身贯注的注视 着老师的一举一动,让你的思维跟住老师的思路,听不懂时应及时 向老师询问,有不同看法时,努力参与讨论。课堂上不做与学习内 容无关的事儿,否则就会分散精力,还会影响其他人听课。为对付 自己因想事而走神,注意随时记录笔记,把自己的思路尽快拉回课 堂上来。一次课没有听好,一定要下课后及时补救,否则漏洞会越 来越大,造成学习吃力,形成恶性循环。听课不仅是听知识的来龙 去脉,对概念和原理的准确理解,同时还要学习领悟老师对难理解 知识点的剖析,掌握破解每一知识点的方法与思路。 (一)教材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所谓“过课本关”是指阅读课本内容,画出其中的重点内容。有任何不理解的地方,经过短时间的思考后 要马上去问老师,认真听老师的分析,纠正自己理解上的偏差。其

次,要善于背诵。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离不开记忆。平 时着重背哪些内容呢?元素周期表、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元素、单质、化合物的特性以及变化规律 是我们记忆的重点,尤其是化学方程式。化学用语,化学方程式书 写要持之以恒常练不懈。再次,要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 和归类,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由点到线, 由线到面”地进行组织,或绘图或制表。特别是中学化学的核心内容,力求做到“记住—理解—会用”。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要学好化学,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阅读教材与做题的精力分配可以是4:6。其实,学会解一道题仅是学习的低级层面,还应 总结归纳、经常联想,找出同类题解题的规律,增强解题的技巧性,才能升华到学习的高级层面。化学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很多。应该 每天拿出10分钟看做过、错过的知识点,体会知识的重点。每周把 出错题涉及的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随时看,提高自己甄别知识 的能力。好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上课也能听懂,课下也会做题,考试就得不了高分”。我认为这是因为除了基础知识掌握得不 够扎实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见题太少。那么,做什么样 的题算是好题呢? 习题的选用以高考题和各地模拟题为主。高考题是经过专家认真研究过的题目,这些题最能体现高考的命题精神,试题严谨,不偏 不怪,有利于培养解题能力,有利于把握高考的方向。其次,挑选 一些质量较高、有新意难度适中的模拟题。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新 课标区高考试题科学归类,联系教材,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归纳 技巧,把握高考命题脉搏。 (三)高三复习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无论平时练习还是正 规考试,一定按照高考的要求,像有人监考一样,在规定时间内答卷,切忌拖拖拉拉,应付了事。考试时,要在审题方面下功夫。首 先要认真准确地读题,在这里提醒大家考试中的细节问题:如化学 符号及化学方程式的规范书写,有的同学化学符号与英文字母混淆; 化学方程式书写不注明反应条件,生成沉淀和气体也不写相应的符

学好化学的小窍门

学好化学小窍门 分析生活案例巩固化学知识 学生复习化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把握每一单元中的知识点,课堂上一定要紧跟老师,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并在老师的带领下把知识点连成线,让知识系统化;通过读课本、随堂练习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规律、以及表示的方法。初中化学是起始学科,但要记得知识点很多,需要下一定功夫,才能做到把知识点记得“如数家珍”一样。 以生活为案例熟练应用知识 近几年化学占中考成绩的比例不大,往往使部分学生和家长走入误区,认为化学不重要。但恰恰相反,人们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与化学紧密相关,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例如,我们的家家户户的燃气灶,燃烧的是天然气、煤气、还是液化气?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如果发生了煤气泄漏,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和家人;如果学生遇到毒气的泄漏事件,应该采取什么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安全。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生活质量,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也是中考的主题。所以在复习时要记住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防爆的知识,懂得怎样防火、灭火,遇到紧急情况后怎样救助自己,在学习中学会保护自己。 强化训练巩固知识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中考是在考察双基的同时,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注重考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用性。所以通过做题进行强化训练,是对学生的应试能力的培养,人们常说“见多识广”,多做题,从解题中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掌握知识;从解题中学会从众多的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语。不要为做题而做题,要从一类题中学会归纳、总结所用到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在不断的做题中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应试能力,培养自信心。所以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一要限时,提高速度;二要准确,提高质量;三要注意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四要坚持做题后小结,归纳出同一类习题的解题方法。 酸碱盐练习 一、选择题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

化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化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有哪些 “读”,要有课前预读的习惯,能根据预习提纲带着问题读懂课文,归纳含义;“划”,要划出重点、要点、关键词、句。在课本上圈圈点点。“写”,把自己的想法、疑点写下来,带着想不通的,不理解的问题去听课,“记”,要把重要的概念、定义、性质、用途、制法多读几遍,记在脑子里。古人说,疑者看到无疑,其益犹浅,无疑者看到有疑,其学方进。 教师要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认识能力就会提高,在预习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回答老师提出问题,能质疑问题,而且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安排学习过程,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课堂听讲,在中学时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因为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系统地讲解化学概念和规律,指导学生或演示实验、组织讨论、探索新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点拨思路,纠正错误,并在科学方法的运用上作出规范。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一定专心听讲,开动脑筋,在老师的诱导下,对所学知识深入理解。同时还要学习老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 学生在课堂上听讲,还要做到边听、边想、边记。主要精力放在听和讲上,必要时也可标标,划划或写写。 1听好课的三要素:(1)恭听:上课听讲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严肃的学习态度,全神贯注,做到眼、耳、手、脑并用,自觉遵守课堂纪律,高度集中注意力,才能提高听讲的效率。(2)思维:听课时要积极开动脑筋思维,注意听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解题的规范要求。思索老师从现象、事实到结论的分析、归纳得到结论的过程,或演绎、推理的过程,以及说理论证过程或操作过程、装置原理。其关键是要发展思维能力,理解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记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第一次征求意见稿) 一、前言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对注册申报资料的技术审评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对申请人和审查人员的指导性文件,但不包括注册审批所涉及的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果有能够满足相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需要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相关人员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和标准体系以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和标准的不断完善,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二、适用范围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化学发光物质的类型和发光特点,可分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其中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发光剂的不同,可分为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酶促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目前,各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常见发光剂包括:电化学发光剂为三联吡啶钌[()],直接化学发光剂为吖啶酯(),酶促化学发光剂为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鲁M诺(氨基苯二甲酰肼,)及其衍生物或者碱性磷酸酶催化(′螺旋金刚烷)甲氧基(″磷酰氧基)苯二氧杂环丁烷(),鲁M诺氧途径发光剂为酞箐、二甲基噻吩衍生物及螯合物。 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根据反应过程中标记物是否需要分离可分为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均相反应主要应用于鲁M 诺氧途径免疫分析中,而非均相反应则应用于其他类型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通过采用固相分离、过滤分离、珠式分离、顺磁性颗粒分离等方式实现游离标记物和免疫复合物标记物的分离,其中顺磁性颗粒分离较其他分离方式更为常用。目前,基于鲁M诺氧途径免疫分析原理的产品还比较少,临床常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更多地采用非均相反应模式。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上述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和反应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本文由:华夏学术传媒网提供https://www.360docs.net/doc/d86679873.html, 摘要:本文根据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所使用标记物质的不同,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并对各方法经典标记物质及分析方法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在医学检验、食品安全及环境科学方面的应用进展情况。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分类;研究进展 化学发光是在常温下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光的发射。其发光机理是:反应体系中的某些物质分子,如反应物、中间体或者荧光物质吸收了反应释放的能量而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当中间体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会释放等能级的光子,对光子进行测定而实现定量分析[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是将化学发光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产物,因化学发光具有荧光的特异性,但与荧光产生需要激发光不同,化学发光由化学反应产生光强度,并不需要激发光,从而避免了荧光分析中激发光杂散光的影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包含了免疫化学反应和化学发光反应两个部分。免疫分析系统是将化学发光物质或酶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经过抗原与抗体特异性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化学发光物质经氧化剂的氧化后,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待测物质浓度因为与发光强度成一定的关系而实现检测目的[2]。 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的类别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根据标记物的不同可分为3 大类,即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一)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是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体或抗原的一类免疫测定方法。目前常见的标记物主要为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化学发光剂。 1. 鲁米诺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鲁米诺类物质的发光为氧化反应发光。在碱性溶液中,鲁米诺可被许多氧化剂氧化发光,其中H2O2最为常用。因发光反应速度较慢,需添加某些酶类或无机催化剂。酶类主要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无机类包括O3、卤素及Fe3+、Cu2+、Co2+和它们的配合物。鲁米诺在碱性溶液下可在催化剂作用下,被H2O2等氧化剂氧化成3-氨基邻苯二酸的激发态中间体,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光子。鲁米诺的发光光子产率约为0.01,最大发射波长为425 nm。 2. 吖啶酯类标记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 吖啶酯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hemiluminescentImmunoassay,CLIA)由于热稳定性不是很好,Klee 等研究合成了更稳定的吖啶酯衍生物。在含有H2O2的碱性条件下,吖啶酯类化合物能生成一个有张力的不稳定的二氧乙烷,此二氧乙烷分解为CO2和电子激发态的N-甲基吖啶酮,当其回到基态时发出一最大波长为430 nm 的光子。吖啶酯类化合物量子产率很高,可达0.05。吖啶酯作为标记物用于免疫分析,发光体系简单、快速,不需要加入催化剂,且标记效率高,本底低。吖啶酯或吖啶磺酰胺类化合物应用于CLIA,通常采用HNO3+H2O2和NaOH 作为发光启动试剂,有些在发光启动试剂中加入Triton X-100,CTAC,Tween-20等表面活性剂以增强发光。(二)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t Enzyme Immunoassay,CLEIA)是以酶标记生物活性物质进行免疫反应,免疫反应复合物上的酶再作用于发光底物,在信号试剂作用下发光,用发光信号测定仪进行发光测定。目前常用的标记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碱性磷酸酶(ALP),它们有各自的发光底物。HRP 最常用发光底物是鲁米诺及其衍生物。在CLEIA 中,使用过氧化物酶标记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后,利用鲁米诺作为发光底物,在过氧化物酶和起动发光试剂(NaOH和H2O2)作用下鲁米诺发光,酶免疫反应物中酶的浓度决定了化学发光的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