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知识点归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知识点归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质知识点归纳

本资料是由老师划重点,杨强精心整理而成

●大学生活的特点: 学习要求的变化; 生活环境的变化; 社会活动的变化;

●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培养和提高独立生活能力;

●树立新的学习理念: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优良学风重点在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当代大学生成才目标: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

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的基本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两者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动目的

和方向;其中,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素质;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于一

体的课程,现实性和针对性都很强;

●学习本课程的意义: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认识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选择正确的成才之路;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掌握丰富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知识,为提高思想道德和法律素

养打下知识基础;

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学习本课程的方法:

注重学习科学理论;

注重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

注重联系实际;

注重知行统一;

●理想的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

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的划分:从性质和层次上:理想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

从时序上划分:理想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

从对象上划分:理想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

从内容上划分:理想分为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

想;

●信念的含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确立

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理想和信念的关系:相互依存,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保障;

●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的意义: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确立理想信念: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

对祖国的依存关系,使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和荣誉感的统一,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爱自己的国家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在现阶

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现代化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国家;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祖国的主权和尊严;

●做忠诚的爱国者: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促进民族团结;

维护国家统一; 增强国防观念;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世界观: 就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 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

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马克揭示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但是个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

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世界观与人生观: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生观主要是通过人生目、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方面体现出来的;人生目

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判别什么

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其中,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核心;

●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

意愿;

●端正人生态度:人生需认真;人生当务实;人生应乐观;人生要进取;

●反对拜金主义:拜金主义人生观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钱作为人生至

高目的的人生观;

●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一种把享乐主义作为人

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个人主义人生观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

上的人生观,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和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

●价值观; 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人生价值内在的包含了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

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

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

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相互区别,有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

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

我价值就没法存在;

●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

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他人和社会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评价人生价值的四个坚持:坚持能力有大小和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坚持物资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人生环境: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总和;科学对待人生

环境,主要就是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个人和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处理个

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坚持平等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二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享受个人的

权利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决条件,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他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

人们的内心信仰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的起源: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道德产生所需要的主客观条件是统一于生产实践的;

劳动是人类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人类最初的道德以风俗习惯等形式表现出来;道德逐渐从风俗习惯中

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的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

反映;

●道德认识功能:是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协

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和能力;这是道德最突出也是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

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求;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我们要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主义科学辨析,自觉避免

各种错误倾向的影响;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强调个人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无私奉献、一心为公;先公后私、先人后己;公私兼顾、不损公

肥私;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诚信建设;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全面发展的前提;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道德修养:个人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的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得道德要求

所进行的自我审度、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的活动;

●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学思并重;省察克制;慎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

●公共秩序:是有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有序的公共生活: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网络生活的道德要求: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指引作用、预测作用、评价作用、强制作用和教育作用;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碍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

共财产,情节轻微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种类: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限期出境

或驱逐出境;(合并执行最长不超过20日)

●处罚程序;调查、决定和执行程序;(询问查证时间不超过8小时,情况复杂的不超

过24小时)

●集会游行示威基本原则;政府依法保障原则; 权利义务一致原则; 和平进行原则;

(文娱、体育活动,正常的和宗教活动,传统的民间习俗活动,不适用《集会游行

示威法》,此外,负责人应在举行日期的前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

●《环境保护法》基本原则: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原则;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综合整治原则;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道路交通安全法》基本原则;依法管理原则; 以人为本、与民方便原则;

职业的通俗表述就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一定的职业是从业者获取生活来源、扩大

社会关系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

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劳动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法律;其适

用范围是除公务员和比照公务员制度的事业组织、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劳动农业者、现役军人等以外的所有劳动者;

●《公务员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干部人事管理总章程性质的重要法律;适用于依法履行

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法官和检察官;

●《劳动法》基本原则: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按劳动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协商、调解、仲裁、提起诉讼;

●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客观要求;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爱情的本质:所谓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

形成的相互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感情;

●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性爱、理想和责任;

●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

●婚姻:是指由法律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以及由此产生的夫妻关系;

●家庭:是指在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由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

会生活单位;

●社会属性是婚姻和家庭的本质;

●婚姻家庭法是调整婚姻和家庭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结婚:是指男女双方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确立夫妻关系的法律行为;

●结婚的必备条件: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必须达到法定婚龄;(男22,女20)

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

●结婚的禁止条件: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

禁止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登记是婚姻关系成立的法定标志;

●夫妻关系包括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两个方面;

●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

●离婚的两种方式:协议离婚(男女双方自愿);诉讼离婚;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识的规范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宪法为核心、以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

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七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三个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的运行: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

法);

●全国人大立法程序大体包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

法律案的表决;法律的公布;

●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人

民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

●党的15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目标;

●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

●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

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路径;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

关系;

●新的国家安全观:不仅包括传统的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科技安

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

●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

的习惯与取向

●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

●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四次修正案;

●宪法的特征: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政党制度;其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

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

受教育既是权利也是义务;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

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依法纳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最高

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首长负责制;

●我国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分为: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

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守信原则;禁止权利滥用

原则;

●民事权利可分为财产权和非财产权两大类;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

身权;

●身份权是民事主体基于某种特定身份享有的民事权利;主要包括配偶权、亲权等;

●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标的,

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解决争议的方法;

●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行政或者行政法治原则,可分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

和理性原则;

●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刑法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根据自己的意志,以国家的名义颁布

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的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当原则;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

●犯罪:是指严重危害社会,触犯刑法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犯罪构成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

●排除犯罪的事由: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故意犯罪形态: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与犯罪既遂;

●刑罚体系:主刑+ 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与死刑;

●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以及适用于外国人的驱逐出境;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教学提纲

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精编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公民权利保障书 1、P2.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 2、P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P3.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确定国家性质: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4、P4.宪法规定的我国的经济制度保证了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5、P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6、P5.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7、P6.在我国,人权主体很广泛: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8、P7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包括平等权、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9、P7.现代法治国家立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 10、P7-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第二课维护宪法权威治国安邦总章程 11、P11.我国的权利机关: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利的机关。 12、P11.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13、P11.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14、P14.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 15、P13.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是什么?这一原则又是如何贯彻执行的? (1)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2)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主要体现为: 在国家机构与人民的关系方面,国家权力来自人民,由人民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在国家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

法律文书在线作业2答案DOC

_2 在线作业法律文书_2016-10-14 14:13:58 交卷时间:一、单选题 1. ) 人民法院制作的第二审民事判决书理由部分在引用法律时,应当( (5分)只引用程序法A. ? B. 先引用实体法,后引用程序法? C. 先引用程序法,后引用实体法? D. 只引用实体法?纠错 5 得分:知识点:法律文书收起解析答案C 解析 2. )分(5)仲裁答辩书的制作主体是( A. 被申请人? B. 原告? C. 被告? D. 申请人?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法律文书 收起解析 A 答案. 解析3. ) (5分)人民检察院自侦的案件,有权作出重新制作羁押期限的是( A.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B. 上一级人民检察院?本人民检察院 C. ? D. 本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纠错 0 得分:法律文书知识点: 收起解析D 答案 解析 4. (5分)法律文书制作的依据是()领导人讲话A. ? B. 实体法?程序法

C. ? D. 程序法和实体法?纠错 得分:5 知识点:法律文书 展开解析 答案D 解析 5. (5分)针对原告起诉状的内容提出答辩状的是() A. 第三人? B. 被告?委托代理人C. ? D. 被上诉人?纠错0 得分:法律文书知识点: 收起解析B 答案 解析 6. (5分))律师类文书的性质是( A. 具有法律效力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B. 规范性法律文件?非规范性法律文件 C. ? D. 具有法律意义的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纠错 0 得分:知识点:法律文书收起解析答案D 解析 7. 完整表达民事答辩状制作主体的一项是() )分(5第一审被告或第二审被上诉人 A. ?. B. 第一审被告? C. 第一审被告和第二审被上诉人?第二审被上诉人 D. ? 纠错 0 得分:知识点:法律文书收起解析 答案A 解析 8. ) )不起诉决定可能给予三种法定情况,下列不在这三种情况的是( (5分绝对不起诉A. ? B. 相对不起诉? C. 存疑不起诉?免予起诉D. ?纠错

《道德法律与人生》期末考试题

2017级酒店管理班《道德法律与人生》期末考试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姓名_______ 班别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A、技术工人 B、高科技人才 C、复合型人才 D、营销人才 2、现代职业的发展呈现()的趋势。 A、专业化、技能化、复杂化 B、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 C、专业型、复合型和全球化 D、一体化、专业化、复合型和创造型 3、“一个有信念的人,所发出来的力量不下于99位仅心存兴趣的人。”这句话说明了()的重要性。 A、理想 B、自信心 C、自尊心 D、自强4、下列行为中,符合人际交往正确原则的是()。 A、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 B、互助互惠,在别人需要时奉献自己的力量 C、互相利用,讲究“人情交易” D、斤斤计较,为一点小

事耿耿于怀 5、作为学生,诚实守信不体现在()。 A、以严谨的态度对待生活 B、不弄虚作假 C、同学朋友的要求都要满足 D、不说大话 6、对网络应用不正确的是()。 A、用于查阅电子邮件 B、沉迷于电子游戏,在虚幻世界中寻找满足或无法自拔 C、用于与朋友聊天 D、用于网上购物 7、追星的正确方式是()。 A、模仿明星说话的腔调 B、学习明确奋斗成功的精神 C、模仿明星的各类兴趣爱好 D、模仿明星的衣着打扮 8、法律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的社会规范。 A、强迫性 B、强制性 C、压制性 D、随意性 9、()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法律立法的依据。 A、行政法 B、民商法 C、经济法 D、宪法 10、下面属于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精神病人 B、间接性精神病人在患病期间内 C、醉酒的人 D、不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 11、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是()。 A、基业 B、就业 C、职业 D、立业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一、职业理念㈠教育观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㈡学生观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

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①顺序性-循序渐进②阶段性-不能“一刀切”③不平衡性-抓住发展关键期④互补性-扬长避短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⑵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⑴人的全面发展使以承认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⑵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㈢教师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1 、现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1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①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②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⑵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⑶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和反思的实践者⑷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的转变⑴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①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②其次,尊重学生意味

道德法律与人生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 1、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特点):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P4 2、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P12 3、职业理想的作用P14 4、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质P18 第二课 1、青春期的心理表现及技工院校学生的突出特点P27-P29 2、如何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P33-35 3、在校生如何培养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P36-37 4、人际交往的作用P42-43 5、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P43-P46 第三课 1、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P61 2、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P77 3、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4、不良诱惑的危害? 5、作为青少年,如何抵制不良诱惑?P97 第四课 1、法律的作用P104 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国家宪法日是12月4日 3、分析案例,原因、启示、学会维权P110 4、自觉维护合法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消费者权益、劳动者权益),掌握维权途径P114-118 5、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掌握“罪刑法定”、“罪行相当”原则P131 6、掌握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P132-133 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P134-136 8、青少年如何做好自身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137-138 第五课 1、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P146-147 2、认识人的本质: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统一。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表现。P151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58 4、中国梦的实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61 5、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P163 6、作为青少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163-165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中小幼通用)

《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中小幼通用) 学生观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其所处的社会生活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1)人的全面发展是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 (2)学生的个性与差异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三、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1.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要以教育机会均等为基本原则 2.有差异的学生的共同发展 教师观 一、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 3.恒于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与合作能力 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职前培训 职前培训是教师从事专业工作的重要的基础阶段.是入职前的准备阶段。在职前培训要掌握从事教师所必需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专业态度,形成专业素养,为从事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2.入职培训 教师入职培训,是指经历过教师职前培训的人,在刚获得的教职岗位上,进一步了解、学习和掌握岗位知识与能力的培训。 3.在职培训 在我国,有大量的教育机构承担着教师的在职进修提高的任务,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在职学习课程。同时,国家和地方也制定了一系列教师在职学习进修的制度,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地学习。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1.3:教师观

教师资格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1.3:教师观 第三节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概述 1.教师的概念 教师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是指教育活动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的人,教育活动主要通过他们的活动来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发生变化。他们既可以是家庭中的父母,也可以是社会上的其他人。狭义上的教师是指以学校为其活动背景的教师,他们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我同《教师法》对教师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出,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专门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有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业务。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是教育者,承担了培养合格的社会人员,延续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个体从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是在学习、接受人类经验与消化、吸收人类文化的过程中逐渐实现的,这一过程是社会教化的结果。个体只有通过社会教化,才能适应社会生活,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3.教师的社会地位及作用 (1)教师是人类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 教师是社会发展的“中介人”,联系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教师继承、传递人类社会和民族创造、积淀的社会文明,对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社会意识的继承与发展具有桥梁的作用。教师的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间接或直接的创造者 教师通过向个体传授一定的生产知识和科学技术,使个体进入社会生产领域,成为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教师的劳动成为个体进行物质生产劳动、创造物质财富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是物质财富的间接创造者。教师通过对学生

初犯辩护词_法律文书.doc

三、被告人没有犯罪前科,属于初犯、偶犯,犯罪后能够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行为,在法庭上能当庭认罪,真诚向被害人道歉,有悔改表现。另外,事件发生后,被告人的家属多次向被害人表达诚恳歉意,探望被害人,并表示愿意足额赔偿被害人的损失,只是由于被害人的过分要求和无理拒绝才无法达成赔偿协议,被告人将耐心寻求被害人的谅解,争取消除矛盾纠纷。请考虑以上情况,对被告人郑超然**酌情从轻处罚。 综上所述,辩护人认为,被告人是初犯,归案后能如实交代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较好,造成的社会影响不大,社会危害性较小,有悔改表现。根据上述《刑法》有关规定、《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贯彻执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若干意见》以及《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试行)》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本着“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建议法庭对被告人从

轻处理,对其处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并适用缓刑,给其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 以上意见,请合议庭参考。谢谢! 辩护人: 2012年 月 日 故意伤害辩护词

诈骗辩护词 辩护词格式范本 初级会计经济法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 制度1 第七章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 ◆本章近两年考试题型、分值、考点分布 每年单选题2-3题,多选题2题, 判断题1-2题,共计10分以内。 ◆本章重要知识点复习 一、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关系 (一)税收法律主体——征纳双方(征税主体包括各级税务

机关、海关等。) (二)征纳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注选择题) 二、税务登记管理 (一)税务登记范围(2012考) 1.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都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前述规定以外的纳税人,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外,也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统称非从事生产经营但依照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负有扣缴税款义务的扣缴义务人(国家机关除外),应当办理扣缴税款登记。 2.纳税人办理下列事项时,必须提供税务登记证件:①开立银行账户;②领购发票。 (二)税务登记内容 包括设立(开业)税务登记、变更税务登记、注销税务登记、外出经营报验登记以及停业、复业登记等。(注意选择题) 1.设立(开业)登记: (1)时间:是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

第二版第一册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教学大纲.doc

德育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为线索,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义教育。主要内容有:职业伴随人生,学习改变命运,培养健康心理,养成良好品德,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合法权益,正确看待事物等。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公民和企业受欢迎的从业者。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生活紧密相连,有着现实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因此,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力求甚解,学以致用,把书上的观点和要求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与内容 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 教学要求 从正确认识职业开始,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描述自己的职业兴趣,解释职业理想的作用,懂得学习的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尝试进行学习生活的自我设计

教学内容 1—1 职业伴随人生 一、职业与人生 二、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 1—2 学习改变命运 1.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1.会学习才能成人才 2.善把握才会有成效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要求 列举心理健康的表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感受环境的变化,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和途径。解释自尊自信的重要性,了解提高自信心的方法,掌握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原则和技巧,熟悉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教学内容 2—1 培养健康心理 1.客观认识自我 2.学会主动适应 3.追求自信与自强 2—2 学会和谐交往 1.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人际交往的方法 3.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 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教学要求 了解公民的基本道德和公民应尽的义务,做到文明礼让,诚实守信。要善于团结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了解在社会活动中要做到爱岗敬业,勤俭自强。懂得抵制成长过程中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侵袭,掌握怎样增强自制能力。 教学内容 3—1 加强道德修养 1.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3—2 抵制不良侵袭 一、拒绝不良诱惑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三、增强自制能力 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要求 熟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此处罚的方法。辨别犯罪的行为,熟悉刑罚的内容,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1在镜子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还可以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期望,从这些自我期望中也可以找到自己。 2我们每个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要学会改进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4.我们和同学们都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但我们每个人又各不相同。 5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6.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精彩。 7.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诚实,不能说谎。有时,我们会因为恐惧、胆怯或虚荣好胜而没有说实话。 8.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们不仅玩多人游戏,而且还可以开展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9在“海岛逃生”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状伴“落水",可是在校园 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1.我们的家乡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2我最熟悉家多,熟悉这里的环境、熟悉这里的人和事。对它有待改进的地方了如指掌。 3尽管我们最熟悉家乡.但还是会遇到一些令困惑的问题。 4.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多去公共场所找小伙伴聊天,一起玩耍,认识邻居可以助我们了解 邻居 5.去邻居家玩耍时行为要适当,邻居来自己家玩耍时态度要热情。 6.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7.邻里互助,生活和睦。为增进邻里友谊,我们应该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8.在行政区划图上能找到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邻省有哪些,还要了解家乡电话号码的区号、简称等。 9.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持的自然风光。我们可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10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 11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万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 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1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称为“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设置的。 2我们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有分类垃圾箱、交通信号灯、护栏、公用电话、花坛、休息椅等3.公共设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们。有的人却不善待它们,使得它们很“委屈”、在我们周围很多公共设施遭到损坏,给人们造成不便。 4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没施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5.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游戏中有规则,现实生活中也有规则.每种规则都有它的作用,遵守规则才能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 6.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也要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 7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留痕迹的,不留心我们就无法发现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必过

小学教师资格综合素质知 识点总结必过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教师资格证 知识点大总结------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3、素质教育的要求:(1)坚持德育为先 (2)坚持能力为重? (3)坚持全面发展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目的融入各教育环节;(2)构建对接社会现实的课程体系(3)启迪学生自主学习 (4)充分发挥教师的正能量(5)创新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 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1)人与自然的关系: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满足人的生存需要;(2)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发展需要;(3)人与人

学习法律文书的总结.doc

学习法律文书的总结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学习法律课的现状,以实、活、趣为抓手,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法律课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学习法律文书的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法律文书的总结篇一 我是一名法律专业的大学生。今年,我实习工作的地点是某某律师事务所,在事务所中,我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实习工作。这次毕业实习让我感觉到很兴奋,也让我学习了书本上很多学不到的知识。 首先我很庆幸自己能有这次机会,让我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锻炼,同时也提高了自信,这次在某某律师事务所的实习,本人觉得是十分的充实,同时学习到的东西也是十分的实在和实用的。这次实习过程中,大量的接触各种各样的法律文书,也学习着写了一些常用的法律文书,如起诉状、上诉状、答辩状、代理意见、律师函、所函、公司员工制度、合同书等等。虽然大学选修课里面也开了司法文书的课程,但是在现实的运用中,是大大的不足的。由于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同的侧重性,因此在学习的课程中容易被导师的教学重点所误导,在学习写法律文书的过程更多的注重关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的法律文书,而某程度上疏忽了对普通法律事务的法律文书的书写。但是,这次实习的过程中,实习辅导的律师经过认真的、负责的、耐心的指导,让我从新学习这些法律文书的书写,如法律文书的格式、表达、侧重点等方面。 除了学写法律文书外,我还跟随律师一同去人民法院听庭审,听完

庭审后再写代理意见。不仅锻炼了我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让我切实的感受什么叫庭审。学习诉讼法的时候虽然都已经学习过整个庭审的过程,但是书本上的东西总是抽象、难理解、难想象的。而跟随律师去听庭审让我更清楚了解律师在庭审中、整个案件的流程中处于一个什么的角色、地位,处理什么样的事务,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总的来说,是让我认识到律师在诉讼过程中起的一个什么样的作用。作为学习法律的人来说,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的职业,是十分重要的。而这次的实习让我从新认识一类人——律师。 我的工作还包括大量的案卷的整理和装订。每个单位都有关于案件的整理装订的问题,不过这次的整理装订工作显得特别的认真。因为一直在书写着各样的法律文书,在书写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整理装订的案卷材料中,正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过程,其中的材料就是我们书写的范本,学习的模板。而大量枯燥的整理装订过程中,还很好的培养了我的耐性和细心。律所里面人员的耐心教导和帮助,让我这次的实习过的相当的充实和愉快,并且让我很好的了解律师行业的文化,律师职业的其他具体情况。 本次实习让我在法律方面的各个知识点上都有很大的进步,最重要的是加强了我的实战能力。 学习法律文书的总结篇二 1、实习计划情况 (1)实习时间:20xx年10月11日至11月11日 (2)实习地点:西乡塘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1在镜子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还可以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期望,从这些自我期望中也可以找到自己. 2我们每个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要学会改进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更 好. 4.我们和同学们都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但我们每个人又各不 相同. 5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6.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精彩. 7.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诚实,不能说谎.有时,我们会因为恐惧、胆怯或虚荣好胜而没有说实 话. 8.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们不仅玩多人游戏,而且还可以开展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9在“海岛逃生”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状伴“落水",可是在校园 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1.我们的家乡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2我最熟悉家多,熟悉这里的环境、熟悉这里的人和事.对它有待改进的地方了如指掌. 3尽管我们最熟悉家乡.但还是会遇到一些令困惑的问题. 4.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多去公共场所找小伙伴聊天,一起玩耍,认识邻居可以助我们了解 邻居 5.去邻居家玩耍时行为要适当,邻居来自己家玩耍时态度要热情. 6.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7.邻里互助,生活和睦.为增进邻里友谊,我们应该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8.在行政区划图上能找到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邻省有哪些,还要了解家乡电话号码的区 号、简称等. 9.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持的自然风光.我们可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 10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 11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万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 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 1在公共场所供大家使用的设施,称为“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为了方便大家的生活而设 置的. 2我们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有分类垃圾箱、交通信号灯、护栏、公用电话、花坛、休息椅等 3.公共设施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善待它们.有的人却不善待它们,使得它们很“委屈”、在我们周围很多公共设施遭到损坏,给人们造成不便. 4盗窃、损毁路面井盖、照明等公共没施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 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5.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游戏中有规则,现实生活中也有规则.每种规则都有它的作用,遵守 规则才能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 6.生活中处处有爱心.我们都得到过别人的关心和帮助,也要乐于关心和帮助别人. 7关爱就在我们身边,有些是显而易见的,有些则是不留痕迹的,不留心我们就无法发现 8.生活中像雷锋一样乐于助人的人还有很多,我们应该把爱心变成行动. 9.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 10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要用心了解他人的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以友善与热诚的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知识点总结(最新)

1.在镜子中、活动中,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特点,还可以从他人的看法中了解自己的特点。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自己有特别的期望,从这些自我期望中也可以找到自己。 2.我们每个人总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要学会改进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3.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也不完美的地方。我们可以不断地改进自己,使自己变得更好。 4.我们和同学们都很多共同的兴趣爱好,能够聊到一起,玩到一块儿。但我们每个人又各不相同。 5.想要交到更多的朋友,就要用理解的眼光看待他人,接纳他人与自己的不同。 6.学会接纳不同、欣赏他人,我们的生活会更丰富、更精彩。 7.我们做人做事应该诚实,不能说谎。有时,我们会因为恐惧、胆怯或虚荣好胜而没有说实话。 8.与同学在一起是快乐的,我们不仅能玩多人游戏,而且还可以开展更多有意思的活动。 9.在“海岛逃生”游戏中,我们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任何一个小伙伴“落水”。可是,在校园生活中,我们有时却会因为种种原因冷落、排斥或者忽视了某些同学。 第二单元我在这里长大 1.我们的家乡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这里有我们的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我们的欢声笑语。 2.我最熟悉家乡,熟悉这里的环境,熟态这里的人和事,对它有待改进的地方了如指掌。 3.尽管我们最熟悉家乡,但还是会遇到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4.主动跟邻居打招呼,多去公共场所找小伙伴聊天,一起玩耍,认识邻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邻居。 5.去邻居家玩耍时行为要适当,邻居来自己家玩要时态度要热情。 6.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需要帮助的时候,邻居们常常会伸出援助之手。 7.邻里互助,生活和睦。为增进邻里友谊,我们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8.在行政区划图上能找到自己的家乡,知道家乡的邻省有哪些,还要了解家乡电话号码的区号、简称等。 9.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我们可以当小导游给大家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 10.我们的家乡不仅景色优美,还有很多远近闻名的特产。 11.由于环境和历史的原因,不同地方的人们在生活与饮食习惯等方面往往会有不同,甚至在体形外貌、性格特征上也会有所差异。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综合素质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是从事教师行业所必须具备的执业证书,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都应当具备教师资格。教师资格证书在我国有两种获得形式,一种是参加国家统考,一种是参加地方自主考试,两种形式的考试模式都是:笔试+面试。自教育部2011年在浙江、湖北率先开展教师资格“国考”改革试点工作以来,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加入全国统考。从考试大纲来看,改革后的教师资格考试,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地方自主考试笔试科目为“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根据规定,笔试和面试都通过方可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笔试科目及面试内容如下表所示: 拼音早教幼儿园升小学基 本韵母 (用excel做的) 因为目前山西每年只在下半年举行教师资格考试,所以还不太了解上半年举行的省市有哪些。正好看到今天河北省是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考试最后一天报名,不知道大家报上名了没有呢?我2017年已经拿到小学教师资格证,今年1月7日刚参加完初中的面试,还在等待结果。教师证的考试人数真的很多,竞争很大,所以我把我自己备考时候总结的知识点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有用。我备考用的是中公教育的教材,教材不同可能知识点略有不同,但是大体一样,重点已经加粗,着重记忆。如果备考的伙伴们觉得对自己有用或者有什么补充和建议,不妨留言给我,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我已经拿到的教师资格证) 初中综合素质知识要点

一、职业理念 ㈠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㈡学生观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的思想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 内涵: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是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⑴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⑵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⑶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和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⑴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