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常见考点及试卷检查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常见考点及试卷检查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常见考点及试卷检查技巧

高考语文古文化常识常见考点及试卷检查技巧

表授予官职

1、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2、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3、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4、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5、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6、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7、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8、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9、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10、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11、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12、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13、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表罢免官职

1、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2、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3、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4、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表提升官职

1、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2、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3、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4、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5、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6、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7、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8、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降低官职

1、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4、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5、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7、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表调动官职

1、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2、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3、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4、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5、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6、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7、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表兼代官职

1、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2、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

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3、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4、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5、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6、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7、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8、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9、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表辞去官职

1、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2、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4、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7、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考场试卷检查技巧

01

开始做题时

就要为检查做准备

1.遇到拿不准或不会做的题目,用铅笔在试卷处做一个自己能看懂的标记,回头检查时重点检查。

最后的检查一般分为两步

第一步:

看“有没有遗漏”。漏题丢分是最倒霉的。怎么检查遗漏呢?首先看好题目。题目要求我们做几项,把题目的要求看清楚。看的时候,可以建议小孩拿笔标注项目。这样看来,即便是考语文,也要带好铅笔。之后,解读这些项目。

例如,题目要求“补充填写成语后,画出属于寓言的两个成语”。题目要求我们做两项任务,同时画出两个成语。一不小心,漏做一项,再不小心,少画一个。分数就是这样丢光的。

又如,有时候题目要求“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句”,很多小孩一直做题,很快忘记回到文中划线。类似这样的项目,容易被遗漏,检查的第一步,专门“治漏”。

第二步:

看“有没有做错”。错误,其实是查不出来的。错就是错。能查出来的,就不是错。我们说的“错”指这三类:

第一类:题目看错。例如,让你画横线,你画波浪线;让你选择错误的打“×”,你把对的打“√”,这叫“白做之错”。

第二类:位置做错。例如,让你在这条线上填写,你填的那条线上;让你在这道题下做答,你把答案写到那道题下。也许你会说“我的天呐”“不可能吧”。实际上,考试有时有点邪,还真有这个情况。丢分,多可惜啊。

第三类:答的内容错。这一类,就等着扣分吧,和检查无关。

2.草稿纸也要好好利用,不要东一笔,西一笔。

做题打草稿时按顺序来,检查时按草稿来,既方便又能节约时间。

3.卷面及字迹一定要干净、整洁。

如果平时孩子写字比较潦草,家长一定要提醒TA把字写清晰。字面整洁与否,不但极大程度上影响着TA的成绩,而且也更有利于检查的进行。

02

教你一招:

垫板检查法

方法,管用的都很简单,教大家一招——垫板检查法。

考试时带一块白色的垫板。考完后检查时,用垫板遮盖试卷,逐行往下推移。露出一行,看一行。这样检查最有效。

为什么?让小孩检查时注意力集中,眼睛关注一行,才能够看清这行到底写什么,不至于稀里糊涂的。想想看,满纸都是字,不遮住“暂时无用的信息”,好像都在检查,其实就是走马观花。

当然,结合第一项的步骤建议,使用垫板检查时也可以分步骤执行。这里就不赘述了。总之,告诉小孩,让眼睛集中盯在一行上,逐步检查。

03

不同科目检查时

要注意!

语文——重点检查阅读题和作文

第一,一般来讲,语文试卷前面的题目都是考查基础知识的。

例如,注音题、默写汉字题等,像这样的题目,即便再检查,不会读的字还是不会读,不会写的字还是不会字,所以,类似这样的题目可以简略检查。

第二,但语文中的阅读题却是检查的重点。

检查时文章再多读一遍,往往对文章理解就会更深刻,感想也会更多。

另外,阅读题即使对答案没把握,也建议多写一些内容,因为这类题常常是按点给分的,写出的得分点越多,得的分也越多。

关于阅读的主观题,我们给出检查的操作的步骤为:

一、引用原文。回答主观题时,不要自说自话,可以更多引述原文中的关键句。

二、善于联系。联系自己的理解,联系生活的实际,联系文章内容,联系过往知识。有联系,让人觉得回答有依据。

三、合理推论。根据之前的引述、联系,进行推论。这一步可以增补推论形成的过程,让人看到小孩是如何思考的。

四、明确表述。说出你的主观意见,做出明确的回答。

第三,作文也要重点检查。作文最忌讳有错字、错句及用错的标点。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作文错误太多,涂改太乱,建议在草稿纸上列出大纲后再写。

作文检查两次。第一次,一边看一边改,增补或删除,好好调整,用好修改符号;第二次再总体读一读,做些校正。然后,不要再看了,水平如何,基本就在那里了,更多消耗时间无意义。

数学——重点检查选择、应用题

第一,选择题是数学检查的重点。

检查时,题目一定要认真重读一遍,看准备题目要求选择的是“正确的答案”,还是“错误的答案”;是要求选“最多”,还是要求选“最少”。

第二,应用题不要一看不会做就什么都不写。

静下心来再读一遍题目,把能用的公式或理论写在草稿纸上,理出思路,能想出一步算一步,都写在试卷上,因为应用题是步骤得分的,即使只答对一步,也会有步骤分。

英语——重点检查语法题和作文

第一,语法题是英语考试检查的重点。拿不准的、记不清的语法可以凭借语感来作答。

第二,同语文的作文一样,英语作文写完后也要多读几遍,一定不要出现错词或错句。宁可用很短很简单的句子,也坚决不用拿不准的句子。

题会做,但是却因为做错或漏做题而失分,要比难题不会做更加让人惋惜。要想少产生一点这样的遗憾,就要学会如何去检查一份试卷。

04

阅读理解万能答题公式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它本身的作用 + 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5.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6.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