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知识分享

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知识分享
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知识分享

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

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作者:梁飞传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本世纪初十年间,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状况,展示我国在此技术上的进步,以及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像高速铁路等新技术的出现,对混凝土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对混凝土搅拌站技术提出更高要求。搅拌机和混凝土控制系统是搅拌站的核心部件,一个是系统的“心脏”,另一个则是系统的“大脑”。这个两个部分就在本世纪初的十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摆脱了以前简单模仿的模式,整体技术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国产的混凝土搅拌站在国内市场占有绝对优势,而且还远销世界各地。

本文主要探讨目前的国内使用混凝土搅拌站的控制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情况。

1.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现状。

目前混凝土搅拌站制造企业的控制系统设计和制造有两种方式:

1.1完全由混凝土搅拌站制造企业自主研发和生产。优点:企业享有自己的知识产权;缺点:企业的投入研发力量往往不能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研发人员力量不足或者人员流失,使得产品本身的功能和性能不能够与时俱进的发展。

1.2外包给专业的自动化公司研发和生产。优点:符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要求,强强联合,不需要混凝土搅拌站制造企业投入力量研发,研发

和生产周期短,产品专业化程度高。缺点:混凝土搅拌站制造企业没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如果企业自身电气技术力量不足,产品质量取决于外包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售后服务。

2.中国市场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技术现状。

通过近几年国内建筑业的迅猛发展,国产的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已经通过实践的考验,越来越成熟和可靠。但其结构形式各不相同,归纳起来,目前主要有两大类:

2.1第一类,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控制核心模式。这一模式有两种结构:工控机+PLC+仪表模式;工控机+PLC模式。

2.1.1工控机+PLC+仪表模式:工控机的功能是系统信息管理。PLC的功能是整个搅拌站逻辑控制和流程控制。仪表的功能是称重计量。优点:是最传统的结构,成熟稳定可靠。缺点:成本高,结构复杂。

2.1.2工控机+PLC模式。工控机的功能是系统信息管理。PLC的功能是整个搅拌站逻辑控制和流程控制以及称重计量。优点:系统硬件成熟稳定,结构简单。缺点:PLC本身对处理模拟量的局限性,制约了系统的精度。

2.2第二类,以单片机板卡或者单片机模块(仪表)为控制核心。有两种机构:工控机+单片机板卡;工控机+单片机模块(仪表)。

2.2.1工控机+单片机板卡模式:这个结构也称为“以工控机为控制核心”。工控机的功能是系统信息管理,以及整个搅拌站逻辑控制流程控制和称重计量。优点:系统结构简单。缺点:系统高度依赖计算机,一旦计算机或者单片机板卡出现问题,整个系统会瘫痪。

2.2.2工控机+单片机模块(仪表)模式:工控机的功能是系统信息管理,单片机模块(仪表)的功能是整个搅拌站逻辑控制和流程控制以及称重计量。优点:系统结构简单。缺点:系统高度依赖单片机模块(仪表),一旦单片机模块(仪表)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会陷入瘫痪。

现在这几种模式,都是目前的主流模式,那种跟先进的争论由来已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这几种模式都可以满足目前的技术要求,也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存在即合理”,或许是对这几种模式先进性与否的最好结论吧。

3.新技术的应用情况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通讯等技术的发展,各个企业一直在不断探索和研究,把新的技术应用于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中。下面介绍几种目前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中的技术。

3.1双机双控技术: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一旦发生故障,将造成停机,即使有些系统能半自动生产,也不能存储数据信息。双机双控技术是两台计算机同时运行,正常状态下,一台是生产机,一台是监控机。当生产机出现故障时,不需要人工干预,监控机立即变为生产机并接管生产,保证系统正常运转和数据信息完整。

3.2湿度测量技术:一个方案是微波测湿传感器安装在料斗中或者运输带上,对物料湿度进行连续在线测量,然后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同步的计算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调整水和物料的比例,从而改进混凝土的塌落度。另一个方案是将微波传感器安装在搅拌机内,直接测量搅拌机混凝土的含水率。也可以将这两种测量结合到一起,可以实时对当盘或者下一盘混凝土的物料比例进行微调,已达到自动调整,保证混凝土塌落度的要求。当然目前这种技术的口

碑褒贬不一,笔者认为,技术层面没有问题,关键是在使用过程中药进行定期维护。

3.3网络和信息技术: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的简称,现在各个行业都在利用该技术,提高自身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和管理水平。现在大多数的规模较大的混凝土企业都已近采用或者准备采用混凝土搅拌站的EPR管理系统。

下面简单介绍本系统,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子系统、搅拌站管理子系统、车队管理子系统、镑房管理子系统、营销管理子系统、材料管理子系统、设备管理子系统、财务统计管理子系统、经理室子系统、统计分析管理子系统、人事管理子系统等。

它可以提高搅拌站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使所有业务通过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实现高效化、精细化管理。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经营生产成本,加强产销配合,改善资金运行情况,从根本上提高搅拌站的竞争力,使决策能充分掌握数据,更具科学性,有利于搅拌站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使搅拌站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

3.4 GPS全球定位技术、GPRS无线网络通讯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这三项技术结合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于混凝土罐车的调度和管理系统。GPS 实现卫星定位后,以GPRS或SMS(存储和转发服务)将监控目标的经纬度、速度、方位、海拔高度数据发回监控中心。该系统能够与混凝土搅拌站的EPR管理系统对接。主要提供以下功能:定时定位、作业项目管理、送料视图、路线管理、调度管理、油耗管理、实时监控管理、卸料监控报警、超速报警、超时报警、偏离报警、报警记录、轨迹回放等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可以科学、智

能调度车辆,解决了施工现场的“压车”、“断料”问题,提高运输效率,有效减少混凝土企业的生产原材料和成品混凝土的损耗,控制和降低了车辆的油耗和维修费用,节省企业运营成本,全面提升企业经济效益。

展望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更新的科学技术应用于混凝土搅拌站的系统中。但不管技术如何的发展,混凝土企业对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的要求的基本原则是不会变。笔者总结为“四高一好”:可靠性高,计量精度高,生产效率高,信息化程度高,售后服务好。

(未经作者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最新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液压传动技术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摘要:对液压传动技术及其优缺点进行描述;将其发展现状、工业应用情况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归纳;并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对其发展趋势在液压现场总线技术、自动化控制软件技术、纯水液压传动、电液集成块等四方面做了合理的展望。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趋势 1 液压传动的定义及其地位 液压传动是以流体(液压油液)为工作介质进行能量传递和控制的一种传动形式。它们通过各种元件组成不同功能的基本回路,再由若干基本回路有机地组合成具有一定控制功能的传动系统[1]。液压传动,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液压传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2]。 2 液压传动的发展简史 液压传动是根据17 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 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Joseph Braman,1749-1814),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 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1920 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的20 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2]。年维克斯(F.Vikers)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G?Constantimsco)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研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3]。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在美国机床中有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 多年。在1955 年前后, 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 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20~30 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控制理论的出现和控制系统的发展,液压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日臻完善,电液控制系统具有高响应、高精度、高功率-质量比和大功率的特点,从而广泛运用于武器和各工业部门及技术领域[4]。 3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3.1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液压传动的各种元件,可以根据需要方便、灵活地来布置。 2.重量轻、体积小、运动惯性小、反应速度快。 3.操纵控制方便,可实现大范围的无级调速(调速范围达2000:1)。 4.可自动实现过载保护。

混凝土搅拌站车辆排队系统解决方案

混凝土搅拌站车辆排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目前整个商品混凝土企业生产调度普遍仅凭当班生产调度的人工经验,混凝土搅拌站车辆进入厂区后非常混乱,特别是拥有多个搅拌楼的大型商品混凝土企业,此类问题就显得更加突出。造成企业生产发货效率低,不能很好的解决对现有车辆的调度效率。一指通触控针对行业这一现象开发出混凝土搅拌站车辆排队系统对回站车辆实行智能化排队规则,有效的解决了站内车辆乱停、无序插队、司机和调度员的不和谐关系,提高了生产效率。使用室外led显示屏与系统数据连接,显示车辆排队信息,使站内车辆安静有序,避免错误发生,方便管理。其他时间可显示通知、天气、注意事项等信息。 二、系统组成区域 本系统大致分为以下几个区域:1个车辆进厂等候停车区,1个装货区(一般分为n条装货线),1个司机休息室,系统刷卡显示区。 三、系统流程图

四、系统设备配置 1、搅拌站微机房电脑安装车辆排队主控制系统1套。 1.1系统具备登录操作功能和退出操作功能:工作开始前,输入员工代码进行登录操作,工作结束后,退出排队系统。 1.2支持通过读卡器读取相关信息后,自动识别区分车辆类别,并按机构自定的排队规则自动编组排队。 1.3 系统提供业务状态查询功能。 1.4 系统提供业务数据输出,输出文件可为excel或文本文件功能。

1.5系统呼叫某一排队号码时,显示屏将闪烁提示,语音系统将同时呼叫该排队号码。语音系统还可实现重呼当前号码、回呼上一号码、任意呼叫排队号码。 2、排队系统入口方式为条磁器进入刷卡。 3、排队系统与车辆管理数据库对接程序1套(备选)。 4、每一个放料线配一个无线呼叫终端;搅拌站停车场安装信息显示同步屏一块、司机等候室安装信息同步显示屏一块。 5、数据通讯方式为站内局域网有线通讯。 五、声音部分 1、建议采用壁挂式音箱(可自购)。 2、语音呼叫单元由“语音控制器”、“语音控制软件”、“功放”和“音箱”组成。 混凝土搅拌站车辆排队常规配置清单

混凝土搅拌站plc毕业设计

系别:机电工程系 专业:工程机械运用于维护 班级:机械3112 学生姓名:王少波 指导教师:袁吉 完成日期: 陕铁院教务处制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文章介绍混凝土搅拌站的机械设计与配置的技术条件,混凝土搅拌机是将混凝土配合料按一定配合比的水泥、沙子、碎石(骨料)和水等均匀搅和而制备混凝土的专用机械。它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 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是用于现代化混凝土建筑的主要机械。他节约了生产时间,大大提高了生产销率。同是文章还介绍了搅拌站的操作规程与日常维护以及一些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混凝土搅拌机: 故障维修: 日常保养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mechanical design of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and configuration of technical conditions, concrete mixer is the concrete mixtures in a certain mixing ratio of cement, sand and gravel (aggregate) and water evenly mixed preparation of concrete and special machinery. It by mixing console, the material weighing system, material conveying system, material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of large system and other ancillary facilities. Is used in modern concrete building of the main machinery. He saved the production time, greatly improving the sales. As the article also introduces the operation procedure and daily maintenance of the mixing station, and some common faults of the solution. Keywords: concrete mixer: breakdown maintenance: daily maintenance IV

混凝土搅拌站操作、维护及相关知识

混凝土搅拌站操作、维护及相关知识 为了使用户能够安全、正确的操作和维护搅拌站设备,生产出合格的混凝土, 编写了以下混凝土生产中的基本知识,供搅拌站生产人员参考。 第一部分操作知识 、操作员应具备的知识掌握与混凝土有关的基本知识;熟悉混凝土搅拌站各个部分的用途和性能以及搅拌站各个操控部件的功能;熟悉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和搅拌站的操作流程。 、操作员应掌握的混凝土知识概要混凝土简介混凝土是以水泥为胶结材料,将砂石等材料凝固而成的一种人工建材,硬化后具有石料的性质,简称为砼。 不同建筑工程所需求的混凝土的种类和性能是千差万别的,当生产的时候,如果对所生产的混凝土的性能和用途有所了解,就能对设备作相应的调整,提高混凝土搅拌的质量,而且不容易出现差错。 混凝土的性能的一个主要标志是其强度,是用边长为150mm 的正方体试块经过28d 的标准养护后,通过抗压试验测定出来的,常用的强度范围是10—60Mpa,—般用 强度等级C20—C60 表示。 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或者称为和易性,是指混凝土拌合物是否易于施工操作,并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是混凝土工艺性能的统称。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个方面的涵义。流动性是指易于流动,易于充满浇筑模板的角落。粘聚性是指混凝土的结构性质均匀稳定,不易出现分层和离析。保水性是指不易出现泌水。 工作性中对混凝土施工影响最大的是流动性。塑性混凝土的流动性用坍落度表示,其范围一般为10—200mm。其值越大说明其可流动性越强。干硬混凝土以维勃稠度表示,其范围一般为5—35s。其值越大则混凝土的干硬度越咼。 设计的混凝土的工作性决定于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法。现在的施工现场多采用流动性或者大流动性的混凝土,只有预制混凝土构件使用干硬性混凝土。 砂石、水泥及其他原材料的性质和种类了解各种原料的特点和性质,对正确的操作有很大的帮助。砂石一般称为骨料(也称集料),是指它在混凝土中扮演了骨架的作用而言的。粗骨料指粒径大于5mm的石料,在搅拌站中,一把要求卵石的粒径不大于80mm,碎石的粒径不大于60mm。细骨料指粒径不大于5mm的砂石料,主要指砂子,通常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按其粒径规格以细度摸数表示,从—。砂石骨料一般要求其粒径的级配性要好,即个头有大有小,能够互相填充空隙。这样,形成的混凝土密实,和易性好,运输过程中不容易离析。水泥是一种水硬性胶凝材料,在混凝土中主要起胶结作用。在土建工程中常用的是通用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中的水泥除了根据各种水泥的特性选用之外,其用量主要根据强度指标确定的,水泥的强度反映在水泥的强度等级中(以前称标号)。水泥的强度等级是用28d 砂浆试块经过抗压试验求得的强度形成的,如强度等级为425 的水泥28d 强度为左右。水泥的储存从出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模具2班 姓名:蔡腾飞 学号:130101020071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方向优点及缺点 一、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液压传动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从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静压传动原理,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30 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20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液压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了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高技术成果,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二、液压传动的工业应用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目前, 它们分别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长寿命、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与轻量化、一体化和执行件柔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 由于与微电子技术密切配合, 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准确的控制, 从而更使得它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 近年来, 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 各部门对液压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配合在一起, 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予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 使液压传动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液压传动的发展方向 1.减少能耗,充分利用能量 液压技术在将机械能转换成压力能及反转换方面,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一直存在能量损耗,主要反映在系统的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上。如果全部压力能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则将使能量转换过程的效率得到显著提高。为减少压力能的损失,必须解决下面几个问题:①减少元件和系统的内部压力损失,以减少功率损失。主要表现在改进元件内部流道的压力损失,

混凝土搅拌站毕业实习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毕业实习报告篇一:混凝土搅拌站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性质:定岗,协岗实习学生姓名:曾吉祥专业班级:建筑101 指导教师:王昊、刘燕实习时间: 11月5日——1月5日实习地点:重庆永固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前言 实践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实际条件下,我们十分有必要去进行一次实习。 实习是我们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过实习,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参加专业劳动,学习生产技能,培养优良作风,提高思想觉悟,扩大视野,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二、实习目的 1、通过在永固商砼进行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工程施工组织形式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以后毕业设计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工艺的分析,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起来,让我们考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能掌握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控制要求及培养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指标的能力; 4、熟悉混凝土制品质量控制方法、控制要求培养收集质量控制项目、控制指标要求的能力; 5、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并且通过与技术人员的谈话,学习他们好的生产 经验,技术革新和成果。 6、通过参观参观生产线,掌握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知识,扩大知识面,开阔了视野。 7、通过记实习日志,写实习报告,锻炼我们观察、分析问题以及搜集和整理技术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三、实习安排 (一)、综合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常识

混凝土搅拌站安全常识 1、进入搅拌站场区,操作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着装整齐,穿戴劳动防护用品,着装整齐,闲杂人等禁止入内。 2、进场机械设备严格按照其技术性能的要求使用,缺少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已经失效的机械设备必须做出停止使用处理,待修复后再使用。如:罐车、装载机等必须制动系统、灯光、喇叭必须完好。 3、作业时,必须持证上岗,操作员严格坚守岗位,严禁无关人员操作机械;严禁酒后操作。 4、搅拌站控制室非操作人员不准入内,操作人员一旦离开,必须切断电源,并将控制室上锁。 5、场区车辆通行车道遵循“一站、二看、三通过”原则,外部车辆禁止驶入工作区。 6、搅拌楼工作时,主楼15米范围内不准闲人走动,罐车司机应规范操作,听从搅拌手鸣笛指挥。 7、起重设备在使用中必须保证运输通道和视觉通畅,避免“死角”,督促司机在操作中遵守“十不吊”的规定,使用中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安全装置齐全、灵敏、可靠。 8、当进行交叉作业时,应由专人进行指导监护。 9、电焊机施焊10m范围内禁止堆放氧气、乙炔、木材等易燃易爆品。 10、当机械设备有恶性事故隐患或发生未遂恶性事故时,司机立

即停止施工,在保护现场的同时,按照安全事故上报程序逐级上报。 11、安装、巡检、维修或拆除临时用电设备或线路必须由电工完成,并应有人监护。如需移动电气设备,必须经电工断电并处理妥当后进行。 12、用电设备使用前必须检查电气装置和保护设施,严禁设备带故障运行。 13、现场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的,应将主开关箱断电并上锁挂上标示牌:“有人操作,禁止合闸”并设专人监护。 14、任何电器设备未经验电前,一律视为有电,不准用手触及。 15、禁止使用普通铜丝代替熔断器。 16、电气装置跳闸时,应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再合闸,不得强行再合闸。 17、若发生重大电气事故或主要配电设备工作严重失常,必须迅速断开主电源,并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严禁在事故隐患不明的情况下再次重合闸。 18、电气设备发生火灾时,要立刻切断电源,并使用四氯化碳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严禁带电用水或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9、发生人身触电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然后用人工呼吸法作紧急救治。但在未切断电源之前,禁止与触电者接触,以免再发生触电。

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班级:13级模具二班 姓名:王金露 学号:

液压传动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摘要】液压作为一个广泛应用的技术,在未来有更广泛的前景,随着计算机的深入发展,液压控制系统可以和只能的技术,计算机的技术等技术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在更多的场合中发挥作用,也可以更加精巧的,更加灵活的完成预期的控制任务。与机械传动相比,液压传动更容易实现其运动参数和动力参数的控制。近年来,液压技术迅速发展,液压元件日臻完善,使得液压传动在机械系统中的应用突飞猛进,液压传动具有的优势也日渐凸显。随着液压技术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紧密结合,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械行业走驱动系统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很大重视。 【关键词】液压装置,计算机,自动控制,微电子 【引言】液压传动技术是工业上最常见的一门技术,他是利用各种元件根据帕斯卡原理来达到力的传递所设计的一种技术。液压传动技术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在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也相应的有一

定的局限性。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全面、更可靠、更物美价廉的自动化,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减轻单调或繁重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就需要对液压传动技术不断的创新,因此对于机器的性能、质量、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液压传动技术必将在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文】 液压传动是根据17世纪帕斯卡提出的液体静压力传动原理 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1795年英国约瑟夫?布拉曼,在伦敦用水作为工作介质,以水压机的形式将其应用于工业上,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1905年将工作介质水改为油,又进一步得到改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液压传动广泛应用,特别是 1920 年以后,发展更为迅速。 1925 液压元件大约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的20年间,才开始进入正规的工业生产阶段。年维克斯发明了压力平衡式叶片泵,为近代液压元件工业或液压传动的逐步建立奠定了基础。20 世纪初康斯坦丁?尼斯克对能量波动传递所进行的理论及实际究;1910 年对液力传动(液力联轴节、液力变矩器等)方面的贡献,使这两方面领域得到了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美国机床中30%应用了液压传动。应该指出,日本液压传动的发展较欧美等国家晚了近20多年。在1955年前后,日本迅速发展液压传动,1956年成立了“液压工业会”。近30年间,日本液压传动发展之快,居世界领先地位。液压技术主要是由武器装备对高质量控制装置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随着

混凝土搅拌站顶岗实习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顶岗实习报告 混凝土搅拌站顶岗实习报告一、前言;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毕业实习是无机非金属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二、实习目的;1、通过在亿建商砼进行毕业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2、在实习期间,通过对混凝土生产工艺的分析,把理;3、通过实习,广泛接触工人并且通过与技术人员的谈;4、通过参观参观生产线,掌握混凝土的整个生产过程;识面,开阔了视野;5、通过记实习日志 一、前言 实践是大学生活的第二课堂,是知识常新和发展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大学生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才能得到丰富、完善和发展。大学生成长,就要勤于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一起,在实践中继续学习,不断总结,逐步完善,有所创新,并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由知识、能力、智慧等因素融合成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实际条件下,我们十分有必要去进行一次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是无机非金属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在校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通过实习,使我们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践,我们可以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系统了解专业情况,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参加专业劳动,学习生产技能,培养优良作风,提高思想觉悟,扩大视野,为以后的工作实践增强感性认识。 二、实习目的 1、通过在亿建商砼进行毕业实习,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和使自己全面地了解工程施工组织形式以及混凝土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本专业基础的生产实际知识,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并为后以后毕业设计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液压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液压技术地位 液压传动作为一种传动方式,由于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单位输出的功率大;可在大范围内实现无级变速,且调节方便;操纵方便,与电子技术结合更易与实现各种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操纵;惯量小,响应速度快,启动、制动和换向迅速;配置灵活,组装方便;易于实现过载保护,安全性好;采用矿物质油为工作介质,自润滑性好;可靠耐用等独到的特点,已成功地用于一切需要中等以上功率输出,且需对运动过程进行灵活控制和调节的地方,是现代化传动与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21世纪是一个高度自动化的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新需要,大型智能型行走机器人将应运而生。资料表明,液压技术作为能量传递或做功环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故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液压技术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不仅我国,世界各国对液压工业的发展都给予了很大重视。 二.液压技术的优缺点 1.液压系统的优点: 与机械传动、电气传动相比,液压传动具有以下优点: (1)功率密度高,在输出同样功率的条件下,体积和质量可以减少很多。 (2)容易实现无级调速,调速范围大。 (3)可实现自动过载保护。 (4)液压元件已经实现了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制造和使用都非常方便。 2.液压系统的缺点: (1)效率较低。在液压传动系统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泄漏和压力损失,工作过程中会伴有能量损耗。 (2)液压油的黏温特性,制约着液压系统的性能,不能在很高或很低的温度下工作。(3)液压油容易引起污染,污染后会导致元件卡滞、泄漏,影响系统的工作性能。(4)液压传动出现故障时,查找原因比较复杂,维修不方便。 三.我国液压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制造业快速发展,正经历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但因液压元件基础研究水平不高,严重制约其核心技术提升,正处于困难和机遇并存阶段。液压技术对于我国机械制造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作用,为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研究领域。液压技术是推动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在装备制造业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液压技术水平高低严重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影响我国制造强国目标实现,决定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发展历程,并影响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保证。发达国家的液压企业,发展历史悠久,积淀深厚,技术领先。在液压技术研究方面,欧美起步早、设备先进、技术成熟,掌握高性能液压产品加工生产的先进技术,并垄断高端液压产品市场。在技术成熟性、产品种类、规模化生产及加工等方面,我国和国外差距明显,尤其是高端液压产品还依赖进口,严重阻碍我国高端液压产品国产化进程。伴随我国经济与国防的发展,核电、船舶、航天航空、冶金、军工等一些关键领域的液压技术受制于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严重阻碍我国基础装备工业的发展。 四.我国液压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处于液压行业产业链低端位置。我国液压行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集中度低,企业规

搅拌站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

混凝土搅拌站控制系统使用说明书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一.产品简介........................................................ - 1 - 二.系统组成........................................................ - 2 - 2.1 硬件需求.................................................................................................................................... - 2 - 2.1.1上位机部分....................................................................................................................... - 2 - 2.1.2 下位机部分...................................................................................................................... - 2 - 2.1.3 通信部分.......................................................................................................................... - 3 - 2.1.4 打印机部分...................................................................................................................... - 3 - 2.1.5 仪表部分.......................................................................................................................... - 3 - 2.1.6 动力保护、控制部分...................................................................................................... - 3 - 2.1.7监控系统部分.................................................................................................................. - 3 - 2.2 软件需求..................................................................................................................................... - 3 - 2.2.1 操作系统.......................................................................................................................... - 3 - 2.2.2数据库:.......................................................................................................................... - 4 - 2.2.3 其他工具.......................................................................................................................... - 4 - 三.系统安装........................................................ - 5 - 3.1硬件安装方法............................................................................................................................ - 5 - 3.1.1 动力部分和监控部分的安装:...................................................................................... - 5 - 3.1.2 上位机的安装.................................................................................................................. - 5 - 3.1.3 打印机的安装.................................................................................................................. - 5 - 3.1.4 可编程的安装.................................................................................................................. - 5 - 3.2 软件安装方法............................................................................................................................. - 6 - 3.3 系统登陆..................................................................................................................................... - 6 - 四.系统调试........................................................ - 8 - 4.1 校秤............................................................................................................................................. - 8 - 4.2 调试输出信号............................................................................................................................. - 9 - 五.系统操作....................................................... - 10 - 5.1 准备工作................................................................................................................................... - 10 - 5.1.1 关于手动操作台............................................................................................................ - 10 - 5.1.2 电源开启顺序................................................................................................................ - 10 - 5.2 生产信息录入.......................................................................................................................... - 10 - 5.2.1 基本信息........................................................................................................................ - 10 - 5.2.1.1 客户管理.......................................................................................................... - 10 - 5.2.1.2 车辆管理...........................................................................................................- 11 - 5.2.1.3 工程管理.......................................................................................................... - 12 - 5.2.1.4 系统管理.......................................................................................................... - 13 - 5.2.2 生产信息........................................................................................................................ - 15 - 5.2.2.1 生产任务单...................................................................................................... - 15 - 5.2.2.2 配比通知单...................................................................................................... - 17 - 5.2.2.3 生产记录(生产明细).................................................................................. - 17 - 5.2.2.4 生产调度(生产登记).................................................................................. - 18 - 5.2.2.5 手工录入.......................................................................................................... - 20 - 5.2.2.6 生产统计.......................................................................................................... - 21 -

混凝土搅拌站毕业设计

1.1混凝土的用途 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集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1.2混凝土的历史 1900年,万国博览会上展示了钢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卡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启发,于是设法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房屋建筑上。1879年,他开始制造钢筋混凝土楼板,以后发展为整套建筑使用由钢筋箍和纵向杆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梁。仅几年后,他在巴黎建造公寓大楼时,采用了经过改善迄今仍普遍的钢筋混凝土主柱、横梁和楼板。1884年德国建筑公司购买了莫尼卡的专利,进行了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的科学实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耐火能力、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1887年德国工程师科伦首先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的计算方法;英国人威尔森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专利;美国人海厄特对混凝土横梁进行了实验。1895年——1900年,法国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了第一批桥梁和人行道。1918年艾布拉姆发表了著名的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理论。钢筋混凝土开始成为改变这个世界景观的重要材料。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石膏、火山灰等。自19世纪20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令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它混凝土,各种混凝土添加剂也开始使用。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种纤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 1.3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混凝土作为土木工程中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一种建筑材料。按预定性能设计和制作混凝土,研制轻质,高强度,多功能的混凝土新品种。利用现代新技术,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 况及发展趋势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班级:模具2班 姓名:蔡腾飞 学号: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关键词:液压传动工业应用发展方向优点及缺点 一、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液压传动是一门新的学科,虽然从17世纪中叶帕斯卡提出静压传动原理,18世纪末英国制成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算起,液压传动技术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它才较普遍地用于起重机、机床及工程机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出现了由响应迅速、精度高的液压控制机构所装备的各种军事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液压技术迅速转向民用工业,液压技术不断应用于各种自动机及自动生产线。20世纪60年代以后,液压技术随着原子能、空间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因此,液压传动真正的发展也只是近三四十年的事。液压传动技术广泛应用了如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新工艺和新材料等高技术成果,使传统技术有了新的发展,也使液压系统和元件的质量、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尽管如此,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液压技术不可能有惊人的技术突破,应当主要靠现有技术的改进和扩展,不断扩大其应用领域以满足未来的要求 二、液压传动的工业应用 液压传动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它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一般工。业用的塑料加工机械、压力机械、机床等;行走机械中的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汽车等;钢铁工业用的冶金机械、提升装置、轧辊调整装置等;土木水利工程用的防洪闸门及堤坝装置、河床升降装置、桥梁操纵机构等;发电厂涡轮机调速装置、核发电厂等国;船舶用的甲板起重机械(绞车)、船头门、舱壁阀、船尾推进器等;特殊技术用的巨型天线控制装置、测量浮标、升降旋转舞台等;军事工业用的火炮操纵装置、船舶减摇装置、飞行器仿真、飞机起落架的收放装置和方向舵控制装置等。 目前,它们分别在实现高压、高速、大功率、高效率、低噪声、长寿命、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与轻量化、一体化和执行件柔性化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由于与微电子技术密切配合,能在尽可能小的空间内传递尽可能大的功率并加以准确的控制,从而更使得它们在各行各业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 ?应该特别提及的是,近年来,世界科学技术不断迅速发展,各部门对液压传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液压传动与电子技术配合在一起,广泛应用于智能机器人、海洋开发、宇宙航行、地震予测及各种电液伺服系统,使液压传动的应用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三、液压传动的发展方向 1.减少能耗,充分利用能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