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高精度P307技术规格书

北斗高精度P307技术规格书
北斗高精度P307技术规格书

Hemisphere系列

P307北斗/GNSS 三星七频高精度定位板卡

Hemisphere系列P307全新一代高性能的三星七频RTK定位接收机,支持BDS B1,B2,B3;GPS L1,L2; GLONASSG1,G2。支持单系统工作模式以及多系统联合解算模式。板卡具备载波相位RTK 功能,提供较高的定位精度以及可变的数据更新率,支持百公里超长基线RTK。板卡同时支持SBAS,单机工作可自动切换至SBAS模式。

标配Hemisphere公司独有的COAST专利技术,无论身处何时何地,都能获取精确的卫星信号。

产品特点

◆支持单北斗、单GPS与多星联合RTK

◆支持GPS L1/L2、GLONASS G1/G2和BeiDou B1/B2/B3

◆372通道

◆超远距离RTK

◆兼容ROX, RTCM2, RTCM3.0,RTCM3.2, CMR, CMR+等多种差分数据格式◆COAST技术使得在差分信号丢失时可以继续保持40分钟左右的精确解决方案

◆结构小巧,低功耗设计,极易于集成

技术规格

北斗一代接收机大数据接口要求

北斗用户机用户接口协议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接口数据传输约定 串口非同步传送,参数定义如下: 传输速率:19200bit/s(默认),可根据用户机具体情况设置其它速率; 1 bit开始位; 8 bit数据位; 1 bit停止位; 无校验。 接口数据传输基本格式如下: “指令”或“内容”传输时以ASCII码表示,每个ASCII码为一个字节; “长度”表示从“指令或内容”起始符“$”开始到“校验和”(含校验和)为止的数据总字节数; “用户地址”为与外设相连的用户机ID号,长度为3字节,其中有效位为低21bit,高3bit填“0”; “校验和”是指从“指令或内容”起始符“$”起到“校验和”前一字节,按字节异或的结果;

“信息内容”用二进制原码表示,各参数项按格式要求的长度填充,不满长度要求时,高位补“0”。信息按整字节传输,多字节信息先传高位字节,后传低位字节; 对于有符号参数,第1位符号位统一规定为“0”表示“+”,“1”表示“-”,其后位数为参数值,用原码表示。 接口数据传输协议 外设至用户机信息传输格式

外设至用户机信息传输格式说明 定位申请($DWSQ) 定位信息类别: “普通”表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16300米或天线高<400米,“高空”表示用户所在位置的大地高程数据≥16300米或天线高≥400米; 当“测高方式”为“00”时,“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单位1米。对于普通用户,该参数高16bit(第1位为符号位)为天线所在点的大地高程数据,低16bit为天线高(填全“0”);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为为天线所在点的大地高程数据,是无符号数; 当“测高方式”为“01”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高16bit 填全“0”,低16bit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1米;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5米; 当“测高方式”为“10”时,对于普通用户,“高程数据和天线高”参数高16bit 填全“0”,低16bit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1米;对于高空用户,该参数填天线距离地面的高度,单位为0.5米;

上海联适导航北斗高精度车辆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方案

北斗高精度 大型仓储物流中心车辆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 联系人: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 上海联适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上海

目录 1.行业背景 (2) 2.智能交通国内外的发展背景及意义 (3) 2.1国外的发展现状 (3) 2.1国内研究现状 (4) 3.北斗卫星定位技术的发展 (5) 3.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6) 3.1.1概述 (6) 3.1.2发展历程 (6) 3.1.3建设原则 (6) 3.1.4发展计划 (7) 3.1.5服务 (7) 3.2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8) 3.3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 (8) 1.3.1 北斗二代导航产业链启动,2020年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 (8) 1.3.2 北斗产业空间巨大,北斗产业规模广阔的增长空间 (9) 4.北斗高精度大型仓储物流车辆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 (10) 4.1车载终端设计 (11) 4.1.1 GPRS/3G通讯模块 (12) 4.1.2 北斗高精度RTK设备 (13) 4.2监控调度管理中心设计 (13) 4.2.1 服务端中间件 (14) 4.2.2 客户端监控调度系统 (14) 4.3系统管理的效果 (15) 5.产品清单 (16)

1.行业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型物流行业正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运用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积极培育和发展业务,在信息领域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必将成为物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 仓储物流公司拥有遍布全国的网点资源和人力资源优势,凭借公司的实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合一的优势,业务范围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有着众多企业无法比拟的资源优势。通过推进具有行业特色的业务,将能够开创基于现有业务的新型服务模式,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通过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新需求,进一步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增强物流业务的竞争力;完善企业内部生产作业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增强物流仓储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各种汽车在数量上持续的保持增长状态,交通紧张的状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建设的加快不断加剧,每一个国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交通拥挤以及交通堵塞的状况,交通事故的数量不断增多,车辆呈分散状态,对管理造成困难,车辆的失窃等一些问题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以及社会的正常发展造成了的严重影响圆。如何对车辆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成为一个急需要被解决的重大课题。 在研究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智能交通系统(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应运而生,它的思想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把车辆和道路综合起来考虑,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导航定位技术、图像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和处理技术等有效的综合应用于整个交通管理体系,建立起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 车辆监控与调度管理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ITS)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几乎所有的车辆监控系统都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及通信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定位技术使车辆监控中的实时跟踪功能成为可能;地理信息系统(GIS)条件下的电子地图数据库为车辆监控功能提供了存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88744806.html, 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定位原理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哪家好?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是什么?八杰科技为您解答。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d88744806.html, 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16.32M,北斗卫星专用频率点规格书

深圳市瑞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唐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编号:QR-YF-1 1 重要件指标规格书 产品型号 SSTC1005L 文件标识 TC1005L-Z YJ 产品名称 VC-TCXO 共 2 页 第 2 页 版 本 A 修改状态 所属部件 JZ 重要件型号 DSA535SD 所属编号 TC1 重要件名称 贴片晶振 技术指标项目(Parameter ) 规格(Specification ) 常规指标(GENERAL ): 标称频率(Nominal Frequency ) 10.00MHz 规格代码(Coding ) 电性能(ELECTRICAL PERFORMANCE ): 工作电压(SuPPly Voltage ) 3.3V ±5﹪ 工作温度范围 (Operable temperature range) -40℃~85℃ 频率温度稳定度(Frequency temperature stability) -40℃~85℃≤±0.5PPm -30℃~85℃≤±0.2PPm ;-40℃~-30℃≤±0.4PPm 压控电压频率范围(Frequency Control Corerol Ranoe ) 0~3.3VDC(Vcenter =1.65V) ±8~15ppm 相位噪声(Pnase Noise ) 10Hz -96dBc/Hz 100Hz -115dBc/Hz 1KHz -135dBc/Hz 10K Hz ~100KHz -145dBc/Hz 输出电压(Outpue Leuel ) 0.8VP -P 电源电压变化(Supply Voltage ) ≤±0.2PPm (VCC=+3.3V ±5%)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应用

xxxx导航系统定位原理及其应用 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中国建立的区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四颗(两颗工作卫星、2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美国的GPS三维定位精度P码目前己由16m提高到6m,C/A码目前己由25-100m提高到12m,授时精度日前约20ns。。 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制造。四颗导航定位卫星的发射时间分别为: 2000年10月31日; 2000年12月21日; 2003年5月25日, 2007年4月14日,第三、四颗是备用卫星。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它将在交通、场馆安全的定位监控方面,和已有的GPS卫星定位系统一起,发挥?双保险?作用。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北斗二代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为Compass(即指南针),在ITU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北斗一号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 定位、通信(短消息)和授时。北斗二代系统的功能与GPS相同,即定位与授时。 其工作原理如下: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出用户到第一颗卫星的距离,以及用户到两颗卫星距离之和,从而知道用户处于一个以第一颗卫星为球心的一个球面,和以两颗卫星为焦点的椭球面之间的交线上。另外中心控制系统从存储在计算机内的数字化地形图查寻到用户高程值,又可知道用户出于某一与地球基准椭球面平行的椭球面上。从而中心控制系统可最终计算出用户所在点的三维坐标,这个坐标

433.92天线规格书(20150127)(2)

规格承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PECIFICATION FOR APPROV AL 客户名称: 品名:手持对讲机天线 规格: 433.92MHz 型号:ATL-V0423 日期:2013-01-08 客户回签: 工程部品质部批准 维力谷无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工程部品质部批准

SPECIFICATION 电气性能指标(Electrical specifications) 频率范围Resonate Frequency 433.92MHZ 阻抗Resonate Impedance 50 ohm Nominal(Depend on avail ground plane) 方向图Radiation pattern全向(Omni direction) 极化方式Polarization垂直极化(Vertical) 驻波比VSWR/50 Ohms 1.5 or less 绝缘电阻 Insulation resistance 500 M ohm DC 500V 机械特性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天线尺寸 dimension of antenna ¢13(mm)*129(mm) 天线重量 Weight of antenna13g (大约) 天线接头 SMA-M 天线管与接头螺纹之间的夹紧力如下:(The strength of fixing between sleeve and stud shall withstand the following stresses)垂直方向 Vertical Direction 2.0kgs 圆周旋转方向 Rotating Direction 2.0kgs

北斗定位原理

定位原理 35颗卫星在离地面2万多千米的高空上,以固定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接收机对卫星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 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卫星定位实施的是“到达时间差”(时延)的概念:利用每一颗卫星的精确位置和连续发送的星上原子钟生成的导航信息获得从卫星至接收机的到达时间差。 卫星在空中连续发送带有时间和位置信息的无线电信号,供接收机接收。由于传输的距离因素,接收机接收到信号的时刻要比卫星发送信号的时刻延迟,通常称之为时延,因此,也可以通过时延来确定距离。卫星和接收机同时产生同样的伪随机码,一旦两个码实现时间同步,接收机便能测定时延;将时延乘上光速,便能得到距离。 每颗卫星上的计算机和导航信息发生器非常精确地了解其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而全球监测站网保持连续跟踪。 卫星导航原理 踪卫星的轨道位置和系统时间。位于地面的主控站与其运控段一起,至少每天一次对每颗卫星注入校正数据。注入数据包括:星座中每颗卫星的轨道位置测定和星上时钟的校正。这些校正数据是在复杂模型的基础上算出的,可在几个星期内保持有效。 卫星导航系统时间是由每颗卫星上原子钟的铯和铷原子频标保持的。这些星钟一般来讲精确到世界协调时(UTC)的几纳秒以内,UTC是由美国海军观象台的“主钟”保持的,每台主钟的稳定性为若干个10^-13秒。卫星早期采用两部铯频标和两部铷频标,后来逐步改变为更多地采用铷频标。通常,在任一指定时间内,每颗卫星上只有一台频标在工作。 卫星导航原理:卫星至用户间的距离测量是基于卫星信号的发射时间与到达接收机的时间之差,称为伪距。为了计算用户的三维位置和接收机时钟偏差,伪距测量要求至少接收来自4颗卫星的信号。 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使得民用的定位精度只有数十米量级。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定位技术(如DGPS、DGNSS),建立地面基准站(差分台)进行卫星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消去大部分误差,得到一个比较准确的位置。实验表明,利用差分定位技术,定位精度可提高到米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The Application of Compass in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Zhigang Xu Police Maritime Academy, Ningbo, China Xzg6708@https://www.360docs.net/doc/d88744806.html,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problems of developed urban transportation an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ass application in the ITS, the all aspects of applications of Compass in the ITS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and then some problems about these applications and their suggestions are also proposed. Keywords: Compas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Location Based Service (LBS)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徐志刚 公安海警学院,宁波,中国,315801 Xzg6708@https://www.360docs.net/doc/d88744806.html, 【摘要】根据当前发达城市交通以及我国在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特点,分析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各方面的应用,并针对这些应用提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智能交通系统;基于位置服务 1 引言 我国是一个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发展十分迅猛。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据今年公布的人口普查结果,我国的城镇人口接近6.66亿人,城镇化率达到 49.68 %;相应的车辆增长也非常快速,截至2011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总量达2.17亿辆,其中私家车达7206万辆,并且私家车拥有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反观中国城市道路建设情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设施虽然有较大改观,但远远跟不上机动车增长速度,而且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大多数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系统不健全。造成城市交通拥塞严重,交通效率大大下降。另外,交通拥堵、车速下降以及车况差、车辆技术性能低等,致使汽车尾气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剧增。同时,车辆状况差也直接影响到城市交通,并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以车况较好的北京市为例,平均日故障次数达500次以上,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国大多城市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管理水平不高。即使各地都建立了交通控制中心,大多只是实现了监视功能,而远没有发挥控制功能。 正是由于的车辆、道路和管理发展不均衡所带来的问题,迫切需要发展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来缓解上述问题。智能交通系统是以信息、通信、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运输管理系统。ITS将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并以推动社会信息化及形成新产业受到各国的重视,目前已成为世界21世纪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我国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就确立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发展战略,并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发达城市实施了ITS的“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经过十多来年的发展,我国ITS 发展总体形势良好,但在管理面层主要存在问题如下:体制分散,统一协调不够;引进太多,消化创新不够;政府主导,民间参与不够。从技术的战略面层来看,我国几乎所有的ITS都是建立在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基础上的,这是个基础性战略性的缺陷。现在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下述简称“北斗系统”)发展快速,完全可以取代GPS在ITS的地位,北斗系统将在我国的ITS中具有更加重要和更广泛的应用。。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应用的特点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星座、地面控制和用户终端三大部分组成。空间星座部分由 5 颗对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和30 颗对地球非静止轨道 (Non-GEO)卫星组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后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领域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应用领域 1、交通运输重点运输监控管理、公路基础设施、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 2、海洋渔业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 3、水文监测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 4、气象监测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大气监测预警系统应用解决方案; 5、森林防火定位、短报文通信; 6、通信时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 7、电力调度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 8、救灾减灾提供实时救灾指挥调度、应急通信、信息快速上报、共享; 9、军工领域定位导航;发射位置的快速定位;搜救、排雷定位等。 国家积极推动北斗民用化进程,一系列的鼓励政策,为北斗的应用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解决了精准定位的问题,靠一个北斗终端就能走遍大江南北。北斗系统的定位服务将在未来智慧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如今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成功应用于测绘、电信、水利、渔业、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使用中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气象行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气象观测、灾害监测和气象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包括大气风向风速、水汽含量、海风海浪、雷电观测和预警等,极大提升气象观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发布水平,增强气象领域防灾减灾能力。 中国海洋渔业水域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现有渔船100多万艘、渔业人口2000多万,海洋渔业涉及渔民生命安全、国家海洋经济安全、海洋资源保护和海上主权维护,现已成为北斗民用规模最大的行业。北斗卫星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极大地保障了渔船的出海安全,巩固和发展了渔业生产,推动了“平安渔业”建设。以赴南沙生产作业的渔船为例。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建立了“南沙渔船船位监控指挥管理系统”,系统建成后,监控中心能随时获知渔船方位,大大方便了相关职能部门对渔业生产的管理,实现看得见的管理调度。当渔民在海上遇险时,可以通过渔船上的卫星导航通信系统向监控中心发送遇险报告,监控中心收到报告时就可以根据卫星定位确定距离遇险渔船最近的船只,

【CN110068844A】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7422.9 (22)申请日 2019.03.09 (71)申请人 江苏北斗星通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223800 江苏省宿迁市宿迁高新产业 技术开发区峨眉山路1号 (72)发明人 包学兵 崔常福  (74)专利代理机构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331 代理人 明志会 (51)Int.Cl. G01S 19/33(2010.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 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建立差分基准站;步 骤二、建立U -GNSS多系统融合算法;步骤三、差分 信息形成和定位测速功能;步骤四、将基准站通 过电台或者网络发生差分数据与用户相连接;步 骤五、将信息传送至差分信息传输机发播出去, 站点信息需要进行实时发播;步骤六、将基准站 作为已知点,实时解算出伪距改正数,载波相位 修正值;本发明通过运用同一颗芯片实现将所有 卫星导航系统信号的接收、处理融为一体,支持 多个系统和频点的卫星信号输入及对应的基带 处理功能,使定位导航精度达到2m左右,可以满 足用户快速、高效、 低成本的需要。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CN 110068844 A 2019.07.30 C N 110068844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068844 A 1.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差分基准站; S1、将北斗接收器至于准确测量过的精确点上,北斗接收器支持北斗二代和GPS的高性能集成; S2、将北斗接收器与处理器连接在一起,用来采集、处理、传输和存储数据; S3、将处理器通过无线与航位传感器相连接,用于显示出定位导航的信息; 步骤二、建立U-GNSS多系统融合算法; S1、在处理器中建立多系统数据融合数据库; S2、在多系统数据融合数据库中生成U-GNSS多系统融合算法,利用更多的观测信息,并能够有效改善地面网型结构欠佳代理的不良影响; 步骤三、差分信息形成和定位测速功能; S1、利用北斗接收器接收卫星信号,并经过低噪放放大信号; S2、通过处理器完成导航信号的捕捉、跟踪和导航进行相位测量以及原始观测量; S3、通过处理器完成数据的处理,差分信息形成以及定位测速功能; 步骤四、将基准站通过电台或者网络发生差分数据与用户相连接; 步骤五、将信息传送至差分信息传输机发播出去,站点信息需要进行实时发播; 步骤六、将基准站作为已知点,实时解算出伪距改正数,载波相位修正值; 步骤七、利用信息传输设备进行播发、各差分型用户机进行北斗定位的通知,进行实时接收基准站播发的改正数,同时进行修正自身的定位,实现高精度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差分信息的发播内容和频度是可控制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可单独播发一个频点的伪距和载波相位信息,或播发两个频点的差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处理器还连接有摄像头和显示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北斗导航高精度定位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处理器还连接有应用处理模块,用于人机界面的数据交互、控制等功能。 2

UM220-III技术规格书

UM220-III N北斗兼容GPS模组 技术规格书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2015年5月

1.简介 (3) 2.技术指标 (4) 2.1.电气性能 (4) 2.2.环境特性 (4) 2.3.物理特性 (4) 3.外观尺寸和电气特征 (5) 3.1.GA833 轮廓:(毫米) (5) 3.2.脚位描述 (6) 3.3.推荐封装设计 (7) 4.参考设计 (7) 5.回流焊曲线 (8) 6.静电放电防护措施 (9) 7.潮湿敏感度等级 (9) 8.坐标系和默认产品规格 (10) 8.1 坐标系 (10) 8.2 默认指令 (10) 8.3 默认产品规格 (10)

1.简介 UM220-III N 高性能、低功耗、小尺寸、方便开发应用的BDS+GPS 双模式定位模块。 主要特征: ■最新的ARM9内核 ■高跟踪灵敏度-160dBm ■平均冷启动时间32秒 ■采用SoC方案 ■通过串口输出NMEA ■尺寸规格: 12.4(宽) x 16.4(高) x 2.7(厚) 毫米 模块内部框图:

2. 技术指标 2.1. 电气性能 2.1.1 定位时间 1. 热启动时间:平均1秒 2. 温启动时间:平均32秒 3. 冷启动时间:平均32秒 2.1.2 灵敏度(空旷环境) 1. 捕获灵敏度: -147dBm 2. 跟踪灵敏度: -160dBm 2.1.3 其他指标 1. 高度: ≤18,288 m 2. 速度:≤515 m/s 3. 加速度:≤4G 2.1.4 功耗指标 1. 电源输入:3.3V DC 主电源和RTC供电 2. 电流大小: 小于80mA (不包含天线供电) 3. RTC电流: 小于30uA 2.1.5 接口 1.全双工串口, TTL接口, 默认9600波特率,其他波特率可以定制 2. NMEA 0183 4.1 版本ASCII 输出兼容老版本 2.2. 环境特性 1. 工作温度-40 ℃ to +85 ℃ 2. 存储温度-45 ℃ to +85 ℃ 2.3. 物理特性 1. 外观尺寸: 1 2.4(宽) x 16.4(高) x 2.7(厚) 毫米

北斗参数指标

北斗参数指标 用户端产品 一.北斗手持型用户机——个人〔单兵〕掌控的北斗用户产品 ●功能介绍 ◇全天候的定位、授时和双向报文通信功能,支持基于文本/航迹 图/指南针等多种方式的移动导航; ◇提供移动条件下的优化信号捕获和处理策略,充分利用建筑物遮 挡间隙进行导航和定位信息处理; ◇预留标准RS232串行数据接口,支持多种数据协议,兼通多种 独立外设,如各类外设PDA、掌上电脑、商务通、手提电脑、加 固电脑设备等; ◇超大容量的信息处理和存储能力,可存储和管理定位信息100 条、通信电文100条可全部锁定航线10条、路标数据100个、 地址薄信息100条、常规短语30条; ◇支持全屏手写识别功能;自主研制的数字按键输入法,输入信息 更快捷、更方便,使用环境更广泛; ◇配备基于标准串口的职能数据维护和程序升级软件,确保维护设 备和备份数据更轻松、更安全; ◇配备独创的基于地图的智能导航信息管理软件,实现可视化的导 航信息编辑、维护和同步下载; ◇特殊功能:用户机频偏可调,用户机零值可调; ●技术指标

主要功能介绍 定位功能 接收到定位信息时,根据用户设定给出声音或符号提示,实时显示定位信息。用户机对接收到的CRC校验出错的定位信息不处理,同时给出CRC错误提示。接收到定位信息为多值解时,具有多值解提示功能。具有紧急定位功能。每次定位信息用一屏显示,内容为:L(经度,度分秒)、B(纬度,度分秒)、H(正常高,米)、T(时间,h:m:s:ms),并具有大地高与正常高的显示转换功能。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动态存储100个最新定位点信息。 导航功能

能方便地按大地坐标,高斯平面直角坐标或麦卡托平面直角坐标输入,查询和编辑航线,航路 点信息。用户可选择自动和手动两种定位方式获得当前位置信息,自动定位频度为用户机的最高服务频度。在自动定位工作方式下,可正常进行通信服务。坐标采用符合国家军用标准,可根据需要进行坐标转换。 通信功能 能进行电文键入,编辑,发送,接收和显示。用户机一次发射通信电文长度≤120个汉字(或420个代码)接收到通信信息〔含CRC校验出错的通信信息〕时,根据用户设定能给出声音或符号提示,实时显示通信时间,发信地址和通信电文,CRC出错时给出错误提示。接收通信信息后自动发送通信回执。通信电文输入和显示有汉字和代码(BCD)两种方式,汉字输入为全拼方式,机内汉字库为国标GB2321-80一级汉字(3755个);汉字编码为区位码。按先进先出的原则动态存储通信信息,通信信息含通信时间,发信地址和通信电文,接收的通信信息可人为锁定存储、解锁和删除。固定存储能力为30条电文,锁定存储能力为9条电文。具有接收通信信息调阅功能,调阅方式可按通信时间、发信地址两种方式进行。用户可向中心控制系统查询其他用户发给本用户的通信电文和通信回执。具有20条待发送的通信电文的存储能力。 初始化参数,状态设定和整机监测功能 开机自检和整机工作状况巡检,在显示器上给出整机工作状况指示。设有初始化参数(已知高程数据、天线高、坐标及坐标系选择等)默认值和输入提示,可方便更改。实时给出故障告警和功能状态提示(信号失锁、信号被抑制、需换电池、设备故障类型等)。 安全保护功能 过流、过压、欠压或偶然极性反接时自动保护设备。设备断开电源后,具有内部数据掉电保护功能。 信源保密功能 用户机通过保密卡由中心控制系统保密系统配合实现信源保密功能,保密级别为机密级。数据接口功能(RS-232接口) 通过数据接口接收外设输入的定位和通信申请等有关信息。通过数据接口向外设输出接收和发射的有关数据信息。通信协议详见《“北斗一号”用户机数据接口要求(2.1版)》。 * 注:必须使用本产品所配专用串口线。 差分功能 用户机具备北斗与GPS差分定位功能,定位精度小于等于5米。 主要技术参数 定位精度:20米1σ(无标校机区域100米1σ) 信号功率: 动态范围: 接收通道数:首次捕获时间:C≥-157.6dBW(天线口面I支路信号功率) ≤300公里/小时 信息通道1个,时差通道1个 ≤2s

北斗高精度行业应用

市场新引擎——北斗高精度行业应用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卫星定位主要在车载平台、智能手机中应用得较为广泛,从而给人们造成一种认识上的假象: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能够应用的领域主要就是低精度导航定位。而实际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在高精度导航定位方面得到大量的推广和示范应用,形成了很多值得推广的行业应用案例,成为北斗导航定位市场新引擎。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正式服务以来,一改我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长期依赖美国GPS的格局,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而随着北斗产业化的发展,随之要解决的是“好不好”的问题。“好不好”,我们考量标准主要是高精度和高动态。高精度指定位精度高,定位精度为亚米级,厘米级甚至毫米级;高动态指能够实时地更新位置信息频率,从1HZ到20HZ,甚至更高频率的更新率,是高动态应用(如桥梁监测要求的20HZ,驾考驾培10HZ)需求的关键指标。近年,全国范围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建设,就是要解决“好不好“重要基础设施,对北斗高精度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仅在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得到普及和应用,其它行业应用正处于初期。目前,在城市管网建设及安全管理、驾考驾培、精准农业、公交优先等行业都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技术成熟并具有很强的推广普及性。国内高精度市场无论从GNSS市场占比还是行业应用结构,处在发展期,未来国内高精度市场将必然高速增长,行业应用也会出现爆发。 南方测绘一直致力于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的普及推广,将北斗高精度产品及服务带到各行各业中。如燃气行业,已将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应用于城镇燃气建设、运营、应急、服务等业务中;驾考驾培,通过北斗高精度和高动态定位,有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运用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d88744806.html, 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的运用实践研究 作者:胡娅莉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第33期 摘要:现代列车运行系统需要通过实时位置信息定位来实现控制可能,而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系统就能实现针对列车的高精度定位技术,加强列车运行定位结果的可靠性,为列车高速稳定运行提高安全指数。本文主要研究了基于北斗与GPS双模卫星系统的列车高精度定位方法及其相关技术理论实践过程。 关键词:北斗定位;GPS;高精度;双模卫星系统;加权完好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3-0214-0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并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它目前已经基本无缝覆盖我国本土及周边地区,在水利防汛、交通运输、森林防火、军事防卫领域都有应用,具有极高的全境范围导航定位可用性。到2020年为止,我国计划建成服务范围覆盖全球的新一代北斗导航系统。 1 关于列车定位 1)列车定位概述 列车定位的精确性与安全可靠性决定了其运行控制系统的稳定,实现了列车的高速运行效率。考虑到现如今铁路环境越来越复杂,针对它的接收卫星数量呈现几何式分布且要求较高,所以应该采用北斗卫星系统配合GPS实现双模双点定位来满足列车轨道占用识别高精度需求。从技术角度讲,两大系统都属于码分多址,都能独立应用,二者相结合在定位精度与完备性方面表现更好,所以文中会给出基于两大系统的双模卫星高精度单点定位算法,增加系统接收可见卫星数量,并改善它们的几何分布。同时也要采用加权自主完好性监测功能来剔除可能存在的故障卫星,进一步提升列车定位的精度与可靠性。 2)北斗与GPS双模卫星系统的定位方式分析 目前在我国,针对列车的北斗卫星设置分布还偏少,所以在观测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定位列车还存在很大局限性,因此本文选择北斗卫星配合基于原始观测数据的GPS系统,实现双模卫星高精度单点定位目的。从技术层面来看,北斗卫星与GPS观测数据系统在双模组合定位过程中会统一坐标及时间系统,同时考量两定位系统的卫星码偏差异同,所以首先要对其坐标系统实施统一校正。具体来说,一般北斗卫星所采用的都是CGCS2000坐标系,而GPS则采用的是WGS84坐标系统,将两坐标系统在原点、尺度与定向方面统一定义,并设置二者的椭球常数为[a、f、GM、ω]。在这里,扁率[f]是存在微小差异的,这种所产生的坐标差异主要是同一点在两个坐标系在参考椭球扁率差异时所形成的,它的具体转换方式如下: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技术方案 三、技术原理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是除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其建设与发展则遵循开放性、自主性、兼容性、渐进性。北斗卫星定位车载终端采用了多模块化、组合式优化设计,内置高性能芯片,各模块之间的接口采用标准接口,充分利用系统平台、移动通讯网络、因特网络,将汽车行驶记录仪、卫星定位、卫星导航、油耗检测功能集于一体,通过无线数据通讯接口(GSM、GPRS、CDMA)和GPS接口,能与监控中心系统进行数据通信和移动位置的定位,能够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 除具有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外增加了定位导航、监控跟踪、数据实时传送、油耗检测等功能,并且能够实现对车辆实时监管、调度,遇险报警远程网络监控,彻底改变了现有汽车行驶记录仪只能实地监管、事后监督的弊端;GPS/北斗2双模卫星定位模块,可以灵活配置信号处理通道工作于单GPS模式,或单北斗2模式,或GPS/北斗2混合模式;兼容目前现有的GPS单模定位,且能实现双模捕获、双模跟踪更加智能化、集成化。因此,基于以上原理设计的卫星车载终端监控系统,大大超出了传统行驶记录仪的功能,具有极为光明的发展前景。 四、设计方案 (一)设计原则 1、先进性和适用性相结合 系统采用成熟的高新科技,以目前较为先进的方法实现需要的功能,保证系统具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领先水平。 2、通用性和安全性相结合

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均留有相应的通信接口,系统的各个模块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在交换和共享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了系统的安全性。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有严格的认证(司机卡身份识别)体制,对每一个用户的权限进行分级控制和限定。 3、安全可靠性 在经济条件允许范围内,从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考虑到非法用户及病毒入侵,数据采用纠错冗余技术)、技术保障等方面综合考虑;系统尽可能地采用成熟的技术、商品化的软硬件产品,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4、实用性 整个系统的操作以方使、简捷、高效为目标,多操作平台整体设计,统一操作,既充分体现快速反应的特点,又能便于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处理和综合管理,便于运输交通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项统计信息和决策信息,便于执法部门的远程监督。 5、可扩展性 考虑到业务功能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要求系统在结构、容量、通信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具有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 (二)设计依据 1、多样化的完备的授权模式能够满足账户和权限管理上的各种需求 2、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3、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信息代码 4、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数据交换格式 5、公安部道路交通机动车违法信息规范 6、符合国家关于车载终端管理要求(试行)

北斗卫星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北斗卫星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 一、行业现状 1.简述 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自2003 年正式提供服务以来,系统建设和无源导航定位服务能力已取得了长足发展,北斗卫星及其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多模芯片、天线、板卡等关键技术也已取得突破,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实现了产品化,在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测报、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和国家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目前北斗国际化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在巴基斯坦、泰国、印尼等国推广应用。未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后还将为民航、航运、铁路、金融、邮政、国土资源、农业、旅游等行业提供更高性能的定位、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 ——在交通运输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重点运输过程监控管理、公路基础设施安全监控、港口高精度实时定位调度监控等领域。 ——在海洋渔业方面,基于北斗系统,为渔业管理部门提供船位监控、紧急救援、信息发布、渔船出入港管理等服务。 ——在水文监测方面,成功应用于多山地域水文测报信息的实时传输,提高灾情预报的准确性,为制订防洪抗旱调度方案提供重要支持。 ——在气象测报方面,成功研制一系列气象测报型北斗终端设备,启动“大气海洋和空间监测预警示范应用”,形成实用可行的系统应用解决方案,实现气象站之间的数字报文自动传输。 ——在森林防火方面,成功应用于森林防火,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在通信时统方面,成功开展北斗双向授时应用示范,突破光纤拉远等关键技术,研制出一体化卫星授时系统。 ——在电力调度方面,成功开展基于北斗的电力时间同步应用示范,为电力事故分析、电力预警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技术的分析 文章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结合GPS的伪距差分定位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比较,并对北斗导航系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介绍和概述,对比计算基线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北斗导航系统的伪距差分可以达到亚米级的精度,对BDS地基的加固施工提供了新方向;同时还讨论了BDS卫星可见数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对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借鉴。 标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伪距差分定位;定位技术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 Based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model of GPS,the model is compared,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is introduced and summarized,and the accuracy of baseline results is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ce of the BeiDou navigation system can reach the accuracy of sub-meter level,which provides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DS foundation reinforcement,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visible number of BDS satellites on the pseudo-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 is also discussed. Keywords:BeiDou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 (BDS);pseudo range differential positioning;positioning technology 1 概述 BDS即指北斗衛星导航系统,该系统是世界四大导航定位系统之一,同时还有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盟伽利略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非常迅速,到2012年完成了为亚太地区大部分地区提供定位、导航和短文通信服务功能服务,具有特色的短消息通信功能的特点。 现在,国内许多省市都积极推进北斗基础强化体系统的建设,以迎合相关行业和公众用户对亚米级和米级定位的增长需求。但目前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利用载波进行精确计算,这需要计算整周的未知数,并且观测值的周跳数的影响有很多因素。对于精度要求不高、需要实时定位或快速定位的要求,GPS伪距差分定位早已可以达到此要求。本文研究了BDS伪距差分定位,探讨了BDS和GPS 时间系统分析与坐标系统的区别,和其对伪距差分定位的影响,两基线分别使用BDS和GPS来分析计算伪距差分,以此对比BDS和GPS伪距差异结果的区别。 2 北斗导航系统的概述 2.1 北斗导航系统的特点 (1)定位精度:通过设计,北斗2号的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相近于GPS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