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应急抢修办法-(修订)

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应急抢修办法-(修订)
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应急抢修办法-(修订)

供水管网爆管事故应急抢修办法-(修订)

供热、供水管网事故应急管理办法

一、编制目的

为在供热、供水管网发生突发性爆管事故时,能迅速对爆管事故进行应急抢修处理和救援,避免或减少财产损失,并能在最短时间内处理好事故,恢复供热、通水,特制定本事故应急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供热、供水管网漏水及爆管事故的应急抢修处理,主要是DN50以上的管道。

三、组织机构

成立供热、供水管网漏水事故应急抢修领导小组。

组长:陈维新梁晓丰

副组长:宋云鹏白永卫苗利生

成员:李晓东张洪伟王君华周志友

王瑶毕盛依文李东升

值班人员:于勇姜士学林凯刘国庆

高吉贤张洪涛贾飞

抢修成员:供热一、二、三分公司、供水分公司。

四、抢修物资、车辆、人员等抢修准备

供热、供水管网事故应急抢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协调事故应急救援期间各个机构的动作,统筹安排整个应急行动。

分公司应急抢险小组接到报警和出警指令后,立即准备抢修设备、材料、人员、车辆快速出发,20分钟内赶赴抢修现场启闭阀门,并迅速进行事故处理,尽快修复受损设施,恢复供热、供水。

(1)分公司负责管网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抢修处理。

(2)分公司抢修队负责向公司领导汇报事故情况。

(3)领导小组负责联系当地消防、医院、公安、环保、城管等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等工作。

(4)抢修小组负责抢修现场人员、车辆的疏通。

(5)安全生产部、发展技术部负责事故现场的安全监护工作。

(6)采购部负责事故应急抢修物资的供应

(7)调度室当班人员负责抢修期间供热、供水调度。

五、应急处理程序

1、生产值班人员接到险情电话时应问明情况,详细记录,并向公司领导汇报。生产值班人员或相关人员立即到现场启闭阀门。生产调度室负责通知抢修领导小组,小组负责人负责抢修人员的召集、安排、工程车、抢修设备、材料等准备工作。

2、到达现场后,首先要迅速对抢修区域实施围挡,设置安全标牌、隔离板、警示标志,标牌上应注明施工负责人、监督电话、恢复供热、供水时间等温馨提示内容。夜间抢修时,专职电工还须安装并悬挂警示红灯,抢修人员须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严禁出现忙而无序的现象,从而导致发生安全事故。抢修过程中对人员车辆进行合理疏导,确保行人及车辆安全通行。

3、抢修人员到达现场后,要能够根据管网位置、口径、流量等信息迅速判断,初步估算爆管流量、抢修时间、修复完成时间,并将这些信息反馈生产调度室,以备用户电话咨询。并能根据抢修进度列出所需管材及其配件的口径、规格及数量。同时做好现场人员调度、各种材料合理使用和现场总体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实行抢修人员质量负责制,对已完抢修工程保证一年内无返修现象发生,否则将追究当事人责任。

六、安全技术措施

(一)一般措施

1、安全生产制度要符合国家和地方以及本企业的有关安全生产政策、法规、条例、规范和标准。项目负责人和各管理人员要认真履行上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认真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施工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等。

2、专职安全员必须对施工区域内的环境、管线、地质情况进行全面查看和了解。对穿越区内地下管线、防空设施、水渠等必须熟知位置、走向、深度,在施工中要采取相应技术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技术负责人向参加施工人员认真地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广大职工知道采取哪些安全技术措施,说明其重要性和必要性。在

整个施工过程中有效的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措施,同时必须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必须防止那种只讲形式,不求实际效果的作法。

4、施工现场平面管理必须充分考虑安全,作业区域的孔洞、坑、沟等应盖好填平或架设围栏,加强沟槽支护,并配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夜间设红灯示警。对各种安全防护装置和防护措施、警示牌、安全标志不得任意拆除或随意挪动。

5、现场施工人员整齐佩戴安全帽、工作服。在施工现场明显位置设置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安全警示牌。对用火、用电、易燃、易爆物品做好防护,分类放置,配备消防器材,并设立明显标志。

6、现场的材料、设备都要存放整齐,堆放在指定的场所,不得超高。

7、便道要平坦,并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能保证施工车辆和设备的行驶安全。施工便道经过埋设较浅的地下管道、线缆等地下构筑物或设施时,要与使用管理单位及时联系,商定保护措施。

8、施工现场应做好安全保卫工作,现场周围设围护设施,非施工人员不许入内。施工现场应依据情况配备消防器材。

9、用电设备必须全部接地、接零,线路绝缘完好、无破损,线路按功能和电压等级分别敷设,过路套管,保证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二)、雨期施工安全措施

1、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设置有效围挡及警示标志,防止行人误入施工区域而导致人身伤害。

(2)、雨后及时对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检查,包括现场路面情况、沟槽边坡稳定状况、现场电缆线路是否完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前必须确认周边环境,确认安全后方可进行作业。

(3)、加强沟槽支护,沟槽周边1m范围内不得堆土或堆放重物。

(4)、加强用电安全检查,要经常检查电源线路、照明、电器开关等运行状况,发现隐患立即排除,防止降雨引起触电事故。

2、雨季防触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的电焊机、切管机等比较固定的机电设备应搭设

防雨棚或对电机加防护罩,防止雨淋。

(2)、所有的机电设备都要在投入使用前做好保护电流的测试,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机电设备的安装、电气线路的架设严格按照临时用电方案措施执行。

(3)、各种机电设备的电器开关应有防雨、防潮措施。

(4)、雨后对所有机电设备、临时线路等进行巡视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

(5)、施工现场的移动配电箱及施工机具全部使用绝缘防水线。用后放回仓库或遮盖防雨布,不得在露天淋雨,不得放在坑内,防止雨水浸泡、淹没。

(6)、加强用电安全巡视,检查每台机器的接地接零是否正常,检查线路是否完好,若不符合要求,立即整改。

(7)、落实雨施期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事故多发地点,有针对性的加大管理力度,减少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8)专职电工经常巡视电力线路,发现线路破损或老化及时替换,特别是拖地电线,防止雨天电力伤害。

(三)、管道吊装安全措施

1、排管、下管应使用起重机具进行,严禁将管子直接扔入沟槽内。

2、下管前,必须检查沟槽边坡状况,确认稳定;下管中,应在沟槽内采取防止管子摆动的借施和设临时支墩。

3、在沟槽外排管时,场地应平坦、不积水;管子与槽边的距离应根据管子质量、土质、槽深确定,且不得小于lm;管口应挡掩牢固。

4、起重机具下管应将管子下放至距管沟基面或沟槽底50cm后,作业人员方可在管道两侧辅助作业,管子落稳后方可摘钩。

5、对口作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口后,应及时将管身挡掩,并点焊固定。

(2)对口时,严禁将手脚放在管口或法兰连接处。

(3)采用机具配合对口时,机具操作工必须听从管工指令。

(4)人工调整管子位置时必须由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应精神集中,

配合协调。

(5)点焊时,施焊人员应按规定佩戴面具等劳动保护用品,非施焊人员必须避开电弧光和火花。

(四)、管道焊接安全措施

1、焊接作业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

(1)、焊接设备、焊机、切割机具、气瓶、电缆和其他器具等必须放置稳妥有序,并不得对附近的作业与人员构成妨碍。

(2)、作业场地应平整、清洁、干燥,无障碍物,通风良好。

(3)、施焊区周围l0m范围内,不得放置气瓶、木材等易燃易爆物;不能满足时,应采用阻燃物或耐火屏板(或屏罩)隔离防护,并设安全标志。

2、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戴齐全的防护用品,并符合下列要求:

(1)、焊工作业必须佩戴耐火、干燥的防护手套。

(2)、作业人员应根据具体的焊接(切割)操作特点选择穿戴防护服。

(3)、需要对腿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耐火的护腿或其他等效的用具。

(4)、作业人员身体前部需要对火花和辐射做附加保护时,必须使用经久耐火的皮制或其他材质的围裙。

(5)、在仰焊、切割等操作中,必要时必须佩戴皮制或其他耐火材质的套袖或披肩罩,也可在头罩下佩戴耐火质的防灼伤的斗篷。

(6)、防护用品必须干燥、完好,严禁使用潮湿和破损的防护用品;在潮湿地带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站在铺有绝缘的垫物上,并穿绝缘胶鞋。

(7)、作业人员观察电弧时必须使用带有滤光镜的头罩或手持面罩,或佩戴安全镜、护目镜,或其他合适的眼镜;辅助人员应佩戴类似的眼保护装置。

3、焊接(切割)作业中涉及的电气安装引接、拆卸、检查必须由电工操作,严禁非电工作业。

4、焊接(切割)作业后必须整理缆线、锁闭闸箱、清理现场、熄灭火种,待焊件余热消除后,方可离开现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