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理解)第01课 考纲解读(含解析)

第01课考纲解读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仍保留选择题和问答题两种主要题型,选文关注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成长经历,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等,篇幅将会缩短,大致为1 300字。

2.在考查上,以分析综合为基础,倾向于对考生鉴赏能力的考查,侧重考查考生对文本的“体验”“感受”“品味”和“领悟”。

3.探究性试题会得到强化,而且会侧重于对人文精神、生命价值、审美求真等的探讨,关注考生对作品个性化的解读。

小说的文体特征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典型环境。这三者共同服务于小说的主题。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素”。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之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微型小说的特点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充分认识其特征。

短小精悍,以小见大

微型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

人物典型,情节紧凑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微型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是其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微型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微型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

结构严密,结尾新奇

微型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

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微型小说的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微型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考场上如何快速读懂小说

考场阅读与复习课、练习课阅读一样,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要求同学们能够在10分钟以内把一篇千字左右的小说读两三遍,如果缺乏平时的快速阅读和整体阅读训练,是很难读懂读透的。

快速阅读的目标是在答题前整体把握文本,对小说的内容、结构和突出的表达技巧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

小说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认知理解能力在高考中的直接体现就是快速读懂小说,如何快速读懂小说呢?需要掌握“五步阅读法”。

小说具有艺术作品间接、隐晦、曲折地反映生活的共性,考场上要快速、准确获取小说文本的信息,必须有“入”和“出”的过程,完成这一“入”“出”过程的有效、直接有力的方式就是抓文体特征。

分五步进行:

第一步划分层次,理清情节

相对于把握小说的典型人物、作品主题这些内在的、隐含的要素,情节是外显的,因而,理清作品的脉络层次,由外而内是从易到难阅读小说的最好突破口。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先概括自然段段意,将概括的内容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切分,这样,小说的构架就出来了,为阅读的下一步作好了铺垫。

第二步依据情节,把握形象(意义)

塑造人物是在小说的叙述和环境描写中来完成的。把握人物形象要依据小说情节(小说中发生的一件件事)来概括分析。

第三步分析环境,明确作用

在作品中,环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有着特殊意义。分析环境,就是要理解环境描写与塑造人物的关系,与表现主题的关系,明确它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四步提炼整合,概括主题

把握住小说的主题是读懂小说的主要标志,但小说的主题表达不像论述类文本那样直白,也不似散文用抒情议论表达,它往往通过象征、暗示、比拟等手法,让读者借助情节、环境等感悟出来。这就是阅读小说“入”和“出”的过程,是“悟”的过程,要下综合归纳的功夫,除要联系小说的三要素看主题外,还可联系小说的标题、题材、有意蕴的段落和语句,这样多方联系综合,才能准确概括出小说主题。

第五步把握技巧,鉴赏艺术特色

小说中对人物的描写手法有肖像、心理、动作(细节)、语言描写。小说中刻画人物时表现手法是灵活多变的,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实写和虚写,人物间的对比、映衬等。

鉴赏艺术特色时,要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赏析,才能获得综合审美效果。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最重要的是“文中”这两个字。考生需要在理解词语基本义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揣摩词语的具体含义。

一般情况下,“重要词语”常常包括:(1)体现作者情感态度或主旨的词语。(2)运用了某种表达技巧的关键词语。这样的词语多出现在运用象征、借物喻人、双关等表达技巧的文章中。(3)特殊指代词语。(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语句:

(1)含蓄句——结构复杂、意思隐晦、蕴含哲理的句子。

(2)修辞句——使用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

(3)结构句——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包含下面三个方面。

(1)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指代义,隐喻义,象征义。

(2)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语境灵活把握,体会言外之意,揭示文章主旨。

(3)分析句子作用:内容,结构。

该考点是2017年《考试大纲》新增考点,将会是2018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重要考查方向。预计考查形式灵活多样,可能设置为客观题,也可能设置为主观题(问答、分析或探究)。

考情分析

近三年全国卷命题与考情概览

1.从命题形式看,新课标全国卷2016年前小说命题都是设置4道小题:1道“5选2”的多项选择题,3道简答题,总分值25分。2017年文学类文本阅读,1道选择题,2道简答题,试题难度有所降低。

2.小说选材,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3.从命题角度看,高频考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新课标全国卷题型稳定,分析形象、分析体裁特征和探究是考查的重点。从具体试题看,往往具有“兼容性”,也就是说有些考题不是专门针对某一考点,而是兼及多个考点。

2017年全国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小说以“渴”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以一个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6全国Ⅰ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标题的丰富含义;

小说较为夸张地连续使用“几万”“几百万”之类的词语描述百亩园的历史,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这句话,既是理解六安爷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考点: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

2016全国Ⅱ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小说以“电话”为枢纽连接人物、安排情节,这样处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故事情节;

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

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6全国Ⅲ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是否状告酒店,“我”和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5年全国Ⅰ卷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分析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

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2015全国Ⅱ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

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体会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赏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

则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请看语句理解的题目。

【2016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会明

沈从文

①会明是三十三连一个火夫。提起三十三连,很容易使人记起国民军讨袁时在黔湘边界一带的血战。事情已十年了。如今的三十三连,全连中只剩会明一人同一面旗帜,十年前参加过革命战争,光荣的三十三连俨然只是为他一人而有了。旗在会明身上谨谨慎慎地缠裹着,他忘不了蔡锷都督说过“把你的军旗插到堡上去”那一句话。

②这十年来的纪录是流一些愚人的血升一些聪明人的官。这一次,三十三连被调到黄州前线,会明老早就编好了三双草鞋、绳子、铁饭碗、成束的草烟,都预备得完完全全。他算定这热闹快来了。在开向前线的路上,他肩上的重量不下一百二十斤,但是他还唱歌。一歇息,就大喉咙说话。

③驻到前线三天,一切却无动静。白天累了,草堆里一倒就睡死,可是忽然在半夜醒来,

他就想,或者这时候前哨已有命令到了?或者有夜袭的事发生了?或者有些地方已动了手?他打了一个冷战,爬起身来,悄悄地走出去望了一望帐篷外的天气,走近哨兵旁边,问:“大爷,怎么样,没有事情么?”“没有。”“我好像听见枪声。”“说鬼话。”他身上也有点发冷,就又钻进帐篷去了。他还记得去年鄂西战役,时间正是六月,人一倒下,气还不断,糜烂处就发了臭;再过一天,全身就有小蛆虫爬行。为了那太难看、太不和鼻子相宜的六月情形,他愿意动手的命令即刻就下。

④然而前线的光景和平了许多。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人人都并不欢喜打仗,但期望从战事中得到一种解决:打赢了,就奏凯;败了,退下。总而言之,一到冲突,真的和平也就很快了。于是,他逢人就问究竟什么时候开火,他那样关心,好像一开开火后就可以擢升营长。可是这事谁也不清楚,看样子,非要在此过六月不可了。

⑤去他们驻防处不远有一个小村落,看看情形不甚紧张,就有些乡下人敢拿鸡蛋之类陈列在荒凉的村前大路旁,来同这些副爷冒险做生意的。会明常常到村子里去。一面是代连上的弟兄采买一点东西,一面是找个把乡下上年纪的农民谈一谈话。他一到村落里,找到谈话的人,就很风光地说及十年前的故事,有时也不免小小吹了一点无害于事的牛皮,譬如本来只见过都督蔡锷两次,他说顺了口,就说是四五次。他随后做的事是把腰间缠的小小三角旗取了下来。“看,这个!”看的人露出吃惊的神气,他得意了。“看,这是他送我们的,他说“嗨,勇敢点,插到那个地方去!”你明白插到哪个地方去吗?”听的人自然是摇头,他就慢慢地一面含着烟管一面说……

⑥因为这慷慨的讨论,他得到一个人赠送的一只母鸡,带回帐篷,用一个无用处的白木子弹箱安置了它,到第二天一早,木箱中多了一个鸡卵,第三天又是一个,他为一种新的兴味所牵引,把战事的一切全忘却了,他同别人讨论这只鸡时,也像一个母亲与人讨论儿女一样。他夜间做梦,就梦到有二十只小鸡旋绕脚边吱吱地叫。鸡卵到后当真积到了二十枚,就孵小鸡,小鸡从薄薄的蛋壳里出到日光下,一身嫩黄乳白的茸毛,啁啾地叫喊,把会明欢喜到快成疯子。白天有太阳,他就把小鸡雏同母鸡从木箱中倒出来,尽这母子在帐篷附近玩,自己却赤了膊子咬着烟管看鸡玩,或者举起斧头劈柴,把新劈的柴堆成塔形。遇到进村里去,他把这笼鸡也带去,给原来的主人看,像那人是他的亲家。从旧主人口中得到一些动人的称赞后,他就非常荣耀骄傲还极谦虚地说:“这完全是鸡好,它太懂事了,它太乖巧了。”看样子,为了这一群鸡雏发育的方便,会明已渐渐地倾向于“非战主义”了。

⑦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有删改)

14.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会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答案】

14.第一处,向别人吹嘘过去的荣耀,满足虚荣心,体现内心的空虚,第二处,从喂鸡的成就中获得满足,体现内心的充盈。

这几年,高考的高频考点集中在下面几个:

理解重要概念和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筛选和整合重要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意的逻辑,分析文章结构。

分析、概括和评价文本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三语文小说复习知识

高三语文小说复习知识 一.考纲解读 (一)考纲要求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二)小说的考点 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 1.把握故事情节; 2.揣摩人物形象; 3.注意环境描写; 4.概括主题内容; 5.品味语言特色; 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 (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 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 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 (一)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修正版

2018年高考真题语文 (全国III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对城市而言,文明弹性是一个城市体在生存、创新、适应、应变等方面的综合状态、综合能力,是公共性与私人性之间、多样性与共同性之间、稳定性与变迁性之间、柔性与刚性之间的动态和谐。过于绵柔、松散,或者过于刚硬、密集,都是弹性不足或丧失的表现,是城市体出现危机的表征。当代城市社会,尤其需要关注一下文明弹性问题。 其一,空间弹性。城市具有良好空间弹性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空间的私人性与公共性关系能够得到较为合理的处理。任何城市空间都是私人性与公共性的统一,空间弹性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实现空间的公共性与私人性的有机统一、具体转换。片面的强调空间公共性或片面的强调空间的私人性,都会使城市发展失去基础。目前,人们更多地要求空间的人,注重把空间固化为永恒的私人所有物、占有物。这种以私人化为核心的空间固化倾向,造成城市空间弹性不足,正在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二,制度弹性。一种较为理想的、有弹性的城市制度,是能够在秩序与活力、生存与发展间取得相对平衡的制度。城市有其发展周期、发展阶段,对一个正在兴起的城市而言,其主要任务是聚集更多的发展资源,激活发展活力。而对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而言,人们会更为注重城市制度的稳定功能。但问题在于,即使是正在崛起的城市,也需要面对秩序与稳定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也需要面对新活力的激活问题。过于注重某种形式的城市制度,过于注重城市制度的某种目标,都是城市制度弹性不足、走向僵化的表现,都会妨害城市发展。其三,意义弹性。所谓城市的意义弹性,是指城市能够同时满足多样人群的不同层面的意义需要,并能够使不同的意义与价值在总体上达到平衡与和谐,不断形成具体的意义共同性。当一个城市只允许一种、一个层面的意义存在时,这个城市体可能繁荣一时,但必然会走向衰落。当一

2021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读文指导快速有效读懂小说教学案

二、小说阅读 一、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因此小说的文体特征由这样几个关键词构成:人物、情节、环境与主题。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也是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进行的。 二、依据小说文体特征读文 综观高考小说命题,均是紧紧围绕“情节”“人物”“环境”“主题”来命题的,因此,在解答小说阅读题时,有意识、巧妙地关注这4大命题点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当遵循以下“3步骤”,切实把握好4大命题点,以提高答题的效率。 小说阅读“3步骤” 第一步:宏观入手,切分层次,梳理小说情节 阅读小说首先要从宏观入手,统观全文,弄清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写了哪些事件,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是什么,开端前是否有序幕,结局后是否有尾声。概括出每一段的段意,为文章切分出层次,进而梳理出小说的情节。 第二步:微观研判,勾画批注,分析人物和环境 阅读小说一定要注意关注对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从这些描写中探知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时还要注意对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的叙写。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动其行动的特定场所,是人物成为某种形象的原因,阅读小说也要注意环境描写。 在阅读中可勾画圈点出各段有关人物、环境描写的重要词句,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好批注。 第三步:综合分析,总结归纳,把握主题意图 小说的主题往往蕴藏于作品创造的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阅读小说,要在前面对情节的梳理,对人物、环境的分析的基础上,联系标题、情节、人物形象和典型环境、作者的主观倾向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概括出主题。【典例示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赵一曼女士 阿成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2021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知识清单汇总复习 小说鉴赏总原则:四循环原则,即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四者之间的相互关联,考察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作用,都可从另外三个要素入手分析寻找答案。 第一讲:情节 一、情节梳理 1、叙述顺序梳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线索梳理:人物线索、事物线索、矛盾冲突线索 如:以“项链”为线索,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项链是假3、场面梳理: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仇、看管草料场、山神庙复仇 通常可以用“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模板进行概括。 二、情节手法(叙述手法和结构手法) 1、题型:叙述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1)×××部分采用了第几人称叙述?有何效果? (2)本文在叙述手法上有何特色?请赏析。 情节结构手法在高考中常见的提问方式: (1)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 (2)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色,请赏析。 2、叙述手法 第一人称叙述,①有时“我”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②有时指所叙述事件的见证人。③有时指全文的线索人物。④便于作者抒发自己或人物的思想情感,有如袒露胸怀,使读者感到真实、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①突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我”的所见所闻的局限,较为自由地展现事件过程、人物心理,以及不同地点发生的事情。②拉开了叙述者与故事之间的距离,更具有客观性。 3、结构手法 ①线索。小说线索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小说线索可为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一般来说,寻找线索应重点关注小说标题和小说中的中心词。 (2)悬念。 (3)铺垫。应具体地答出“用什么内容作铺垫”。 (4)伏笔。 三、情节作用 提问方式: (1)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某段写的某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小说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结合相关情节作简要分析。 1.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考虑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小说阅读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小说阅读 二. 教学步骤: (一)知识要点 1. 理清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理清情节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四个环节,即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②提取线索,且注意线索的明、暗之分; ③了解叙述情节的方法(如顺叙、倒叙和插叙等)及其作用; ④关注出人意料的“突转”式结尾。 有关“情节”的命题范围主要包括情节的概括、线索的作用、情节间的关系、情节对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的作用等。 2. 分析环境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是故事发生、发展的特定场所,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分析环境应做到: ①掌握自然环境的作用,即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衬托人物心理等; ②对社会环境的阅读,要能由表及里深刻领悟其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认真体会人物关系特点。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对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3. 把握人物

“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某些本质。 把握人物形象应做到: ①认真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包括间接描写和直接描写,直接描写包括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神态等的描写; ②分清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和辅助人物; ③评价人物切忌贴标签式地将人物脸谱化,而应当就事论“人”; ④明确小说人物的“典型化”特征。 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对人物的评价、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刻画人物的特色(正面、侧面、多角度对比等)。 4. 提炼主题 小说是立意的艺术,立意是小说的灵魂。正确把握小说的主题是评价文学作品最重要的环节,是实现小说社会功能的关键所在。 提炼主题应注意: ①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题性人物”,所以认真分析主要人物可以透彻地领悟作品的主题; ②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作品中具体、个别的事例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普遍现象。 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小说题目双关意义的分析、对作者观点态度的把握、对有关深化主题的语句的理解等。 5. 品味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阅读小说要特别注意它的语言特点及表现力量。 品味语言时应注意: ①抓关键词,以点带面地品味语言的丰富内涵; ②深刻挖掘潜台词; ③认真分析个性化语言; ④留意作者含蓄、客观、形象的叙述语言。 命题范围主要包括对词语或句子语境义的理解、通过个性化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句子在情节结构和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等等。 6. 鉴赏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浙江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从懵.(m ěng )懂的幼儿到朝气蓬勃的少年,从踌躇满志的青年到成熟的中年,最后步入两鬓. (b ìng )斑白的老年:有序变化是生命亘古不变的主题。 B.虽然语言系统有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分层过滤,淘尽渣滓.(z ǐ),淬.(cu ì)炼真金,但是当下网络语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仍不容小觑。 C.江上一个个漩涡,似乎在仰首倾听清晨雁鸣;那些雉堞.(di é)、战车,均已废驰;鸟鸣声穿过山风烟霭,落满了山峦;遍野麦浪,渐成燎. (li áo )原之势。 D.对于那些枉顾道德与法律铤而走险的电商平台,有关部门必须给予相应的惩. (ch ěng )罚,否则难以制止种种薅. (h āo )顾客羊毛的恶劣行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5分)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纸.上.,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书展上多家出版社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当然,关.于.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 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络绎不绝 B.跃然纸上 C.关于 D.观照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出版社除了将本身的品牌作为吸引受众的内容进行推广,利用直播、短视频等形式 传播外,图书营销还有在社交平台做线上活动这个必选项。 B.运用互联网思维有助于优化治理,比如“最多跑一次”改革,办事程序能删繁就简的原因,仰赖的就是政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办事流程的全面再造。 C.观众跟随着这档浸润理想情怀的节目,回顾科学技术的研发过程,感知科学家的创造力,把握时代的脉搏,激发前进的动力,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D.该研究团队揭示了用化学方法制备干细胞的科学原理,开发了简单、高效制备干细胞的新技术,为优化制备途径提供了新的科学视角和解决方案。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3分) 植物的生长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蒸腾作用有关,①,所以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温度的变化,既影响植物吸收肥料的程度,也影响植物的新陈代谢过程,②,都会使植物新陈代谢的酶活性发生变化,只有适宜的温度才能使新陈代谢达到最佳状态,利于植物的快速成长。据研究,③,即根、冠、叶的温度都有差异,而根温对植物的生长影响最直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6分)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2分) □□□□□□□□□□□□□□□□□□□□□□□□□□□□□□□□□□□□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4分) □□□□□□□□□□□□□□□□□□□□□□□□□□□□□□□□□□□□ □□□□□□□□□□□□□□□□□□□□□□□□□□□□□□□□□□□□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10分) ------------- 在--------------------此 -------------------- 卷--------------------上 -------------------- 答-------------------- 题--------------------无 -------------------- 效------------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小说阅读

专题一小说阅读 ——借得故事一枝花,写人叙事无稽涯 本专题根据高考考情,结合小说的要素,准备从情节、人物形象、环境、语言题和主旨题、探究题和综合性选择题这六个考点来突破。每一考点再根据出题情况总结出典题题型,对每种题型从典题试做、辨析技巧、解题技巧等方面突破,然后形成一套独特的解答小说文本的解题技巧。 一、研究考情明命题点 近三年全国卷Ⅰ、Ⅱ对小说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 年份及类型、题目、作者题号、题干、 分值 题型题型 题号、题干、 分值 年份及类型、 题目、作者 2016·高考全国卷甲《战争》[美]迈尔 尼 (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综合性 选择题 综合性 选择题 (1)下列对小 说相关内容 和艺术特色 的分析鉴赏, 最恰当的两 项是(5分) 2016·高考全 国卷乙《锄》 李锐(2)小说中的 女主人公有 哪些性格特 点?请简要 分析。(6分) 人物形象特 点题 分析标题作 用题 (2)小说以 “锄”为标 题,有什么寓 意?请结合 全文简要分 析。(6分) (3)小说以 “电话”为 枢纽连接人 物、安排情 次要形象作 用题 情节作用题 (3)小说较为 夸张地连续 使用“几 万”“几百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 分) 形象?她有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为什么以渡夫的 任情高歌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情节探究题情节探究题 (4)文末“后 记”是独立 于小说外的 写作说明,还 是属于小说 的有机组成 部分?请结 合全文,谈谈 你的观点和 理由。(8分)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 1.从2014年到2016年,全国卷在文学类文本的考查上仅考查小说阅读。其中仅有一年考查外国小说,其余均为中国现当代小说。选文长度为1 200字左右。 2.高考中小说板块试题样式相对稳定,一般为4道题,分值25分,命题形式是一道综合性选择题和三道简答题,2018年可能会有变动。从近几年的高考题看,综合性选择题侧重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三道简答题侧重对情节和人物的考查。具体表现在: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选择四个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赏析人物语言;⑥理解小说的标题。 3.命题角度的切入点很小,问题较具体。(1)多项选择题。重在考查从宏观到微观对小说的情节、人物、主题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概括;只选“最恰当”的,设题点较小、较细。(2)作用分析题。全国卷喜欢选择某一情节结构(或开头或中间)或某处描写综合考查包括情节在内的作用或意图,表现出“以小见大”的命题理念。(3)人物形象概括分析题。很少从某一局部文字入手去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而是立足于全文,从整体上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多要求结合文本分析。同时,并不忽视对物象作用的考查。 (4)探究题。多从小说中的某一元素(或标题或某一人物或某处情节安排)切入探究;既重视考生对小说的深入阅读和把握,又重视考生的个性化探究能力。 4.设题内容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

(完整版)2018年上海市浦东新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浦东新区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高三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场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答题纸共2页。 2.作答前,在答题纸正面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答题纸指定位置。 3.所有作答务必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与试装题号对应的区域,不得错位。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 4.用2B铅笔作答选择题,用黑色字迹钢笔,水笔或圆珠笔作答非选择题。 一积累应用 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______·远浦帆归》) (2)鸟雀呼晴,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以时空转换表现情感转折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对联中不适合挂在戏台上的是( )。(2分) A.辨忠奸不外人情天理,思果报即在目见耳闻。 B.六礼未成转眼洞房花烛,五经不读霎时金榜题名。 C.怒骂笑啼皆学问,悲欢归去尽人情。 D.琴瑟春常在,芝兰德自馨。 (2)阿尔法狗在业内的影响力并不像在大众中那么大。因为在人工智能领域每个方法都有局限性,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神秘感也就和现在的这些疑惑和担忧一起,烟消云散了。(3分) A.等到对新出现人工智能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时 B.所以对人工智能每个新出现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时 C.但是对人工智能的新出现的每个部分都有比较清晰的了解 D.虽然对新出现的每个人工智能的部分都有十分清晰的了解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诗与城市 孙琴安 ①诗人居住城市,在城市生活,天天面对城市,很自然地便会以城市为题材,写城市的诗也就日渐增多。难怪近些年来城市诗的观念不止一次地被提出, 诗与城市的关系也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 ②如果从文学渊源上来说, 诗与城市的关系远不如小说密切。最初的诗多采自乡村田间,在古希腊则有“牧歌”,或称“田园诗”.而最初的小说则来自“街谈巷语”,天生就与城市有关,与城市并存共盛,无论是唐宋间的“说话人”,宋元间的“话本”,还是明代的“拟话本”,即“明之拟宋市人小说”如《三言》《二拍》等,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求而在城市中产生的。至于近现代报刊杂志在城市的发轫,以及报纸所辟出的“小说林”、“小说连载”之类,也都是为了满足市民的需要而应运而生的。可以这样说:中国小说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城市有关。而诗歌却无这般幸运。随着城市的愈加发达,对诗的挑战会越大,对小说则更有利。 ③因为小说的艺术要件是人物和故事,而城市正是各种人群的聚集地,与人有关的各种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故小小说家入城,如鱼得水,有着写不完的人物与故事。难怪巴尔扎克面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类题解题指要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类题解题指要 一、鉴赏概括小说的情节 小说情节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之间的作用;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 高考试题中常见的命题方式可以分为三种情况,其中把握故事情节包括以下三种题型: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而鉴赏故事情节也有两种题型:文中写了……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某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此外还有情节安排评价,如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其作用是制造悬念。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痴李老三 书名 城不大,如一大铗锅平放地上,锅沿四周是高高的山,锅底略略平缓的地方便是城。城里人戏称为锅城。锅城人好戏,由来已久。城志载曰:“梨园婆婆,无日无之……举国喧阗,昼夜无间。” 早年,大凡城里庙会、祭祀或富人家红白喜事,无不搭台唱戏,热热闹闹。当年的锅城,戏是无日不演,看戏呢,则是通宵达旦。 可自锅城人热衷于办企业挣大钱,锅城演戏几近销声匿迹。城南李老三却是热衷依旧,不仅爱听,更爱唱。李老三,原名李阿山,独喜潮剧《柴房会》,因钦敬戏里正直、善良、诙谐、幽默的李老三而改名。《柴房会》是一出经典潮剧,讲的是小商人李老三夜宿客栈柴房,半夜遇鬼魂莫二娘,正直善良的李老三同情莫二娘的悲惨遭遇,毅然助其复仇的故事。戏里李老三唱《柴房会》身兼二角,一会是声音宏亮朴实、字正腔圆的男声念白,一会又是悲戚戚、哭啼啼的女声唱。台下的李老三早年听遍了四邻八乡《柴房会》,每每听完看完,回家又学又评,十足一个戏痴。 戏痴李老三足足等了30年,找了一个同样是戏痴的女人。女人喜听喜看却不会唱。闲暇时,李老三一字一句教女人学念学唱。低矮的泥砖房里,常常传出《柴房会》精彩片段。清汤寡水的日子里,女人和李老三夫唱妇随,常引来邻居伫足听戏。夫妻俩纵然艰辛,生活却因戏而精彩。日子就在这一唱一和中悄悄流逝。 一日,农闲在家的李老三夫妇又在家拉开架势。 女声:不怕,奴自藏于大哥伞下,便能去得。 男声:天地不公,世道崎岖,恶人自在,屈死无事,我老三越思越想,就是身无盘缠,一路上我求爹爹拜奶奶,忍饥受饿当化子,哪怕是剥破脸皮风霜苦,定教冤魂吐气把贼诛。 女声:大哥仗义恩德难忘,等候来生做马报还。

2018年最新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兴起、发展、繁盛,不过短短的二十年时间,但网络文学已然成为当下最具时代特色、最富有活力的大众文学样式。作为通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纯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精英文学”,作为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网络文学对应的是“纸媒文学”。网络文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应时代而生。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与不足,需要以传统文学为参照系,有效对接文学传统,与传统文学融合是中国网络文学提升内在品质、扩大世界影响力的出路。 与中国现代文学相比,网络文学是“轻”的文学,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讲述奇人奇事,叙述人物的困境和愿望的实现,故事跟着人物走,人物跟着理想走。与纸媒小说相比,网络连载几乎受篇幅限制,拓展了网络小说的内容空间。它们将故事的戏剧性和曲折性扩大了,主角处在各种矛盾与困境中,一步步地成长,不用隐喻,不跳跃,不用读者猜谜,将所有的场景、对话,所有的故事过程,如实道来,一点点地展示给读者,把读者带到快乐阅读的体验之中。与那些在文学期刊上发表的小说相比,网络小说故事性强,结构显得简单,人物形象类型化,人生含量与艺术含量相对要稀薄,更注重娱乐性,风格上轻松、明朗,充满谐趣。 网络小说对接了中国古代“小说是劝人的”传统,承载基本的道德价值观,是非判断分明,包含仁义礼智信、善恶有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等正能量价值观。但网络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古典的道德价值观上,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的价值理念,表现个人勤奋努力的意义。网络小说常见的主角“升级”“逆袭”的人生道路,既是对读者愿望的满足,也是一种时代内在精神肌理的体现。网络小说讲述的多是奋斗者的故事,也都是有尊严者的故事,设定世界以人物为中心存在。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这些套路是通俗小说模式的有效运用,是符合读者阅读心理的。这是网络小说面临的困境之处。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网络小说是有高下之分的。好的网络小说作品是那些适当借用小说套路,但不依赖套路,而是发展、超越套路的作品。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读阅视野、深入生活、把握时代、适当沉潜、提高修养、勤奋创作,超越商业化的局限,从而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周志雄《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年12月《光明日报》,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文学是一种借助互联网媒介传播的与纸媒文学相对的文学样式,它也属 于通俗文学和大众文学。 B.网络小说承载了中国传统基本的道德价值观,但又没有停留于此,而是和现代小说相通,融入现代价值理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专题复习 ——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考点分析 作为高考必考内容,高考命题人设计问题往往注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常常在以下题型中考查:①把握故事情节;②揣摩人物形象;③赏析环境描写;④概括探究主题;⑤品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小说的标题。小说的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是属于小说考点中情节的艺术技巧。 2018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还没有公布,但我们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中来看,除了考试内容中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由选考变为必考,考情变化中有一点值得注意:“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这意味着高考语文侧重更高层级的能力要求。叙述视角与人称是小说的难点,也是整个一轮复习的难点之一,搞懂这个知识点需要很强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1. 高一、高二在上课文中的小说单元和小说专题的时候,几乎没有涉及到叙述视角及人称,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非常欠缺。 2. 一轮复习教材《创新方案》分册一中对这个点讲得很简略,要对这个知识点结合教材和考题进行扩展。 教学目标

1. 通过教材理论学习及举例,理解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叙述人称。 2. 归纳答题模板,掌握小说在叙述视角方面的考题并掌握基本答题方法。 课前准备 1. 请同学们阅读并思考一轮复习资料《创新方案》分册一26-27页,做导学案。 2. 重温教材必修三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思考其叙述角度的独到之处。 教学内容 一、叙述视角和叙述人称1、概念解释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焦,是指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简单地说叙述视角就是作者是以什么角度来讲故事的。叙述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通常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种。 2. 改编故事,体会人称和视角。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小和尚刚出生就被遗弃在庙门口,老和尚虽然日子清贫,身有顽疾,仍然收留了他,给他取名弥生。两人粗茶淡饭,相依为命。老和尚每次都会从功德箱中拿出一枚铜钱收起来,老和尚心想:“自己身体越来越差了,要为弥生存一点钱,将来让他下山历练历练,顺便寻访他的的父母”。弥生也会趁师傅不注意,偷摸一枚铜钱存起来。他有他的打算,师傅终日咳嗽,但又舍不得买药,自己一定要存一点钱,给师傅抓几副好药。十岁那年,庙里来了一个落魄书生,老和尚把弥生

2017年全国卷高考语文小说阅读

2013—-2017年全国高考小说类文章阅读 2017年 (一)【全国I 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天嚣 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 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巡游。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他闭上眼,调整头部姿势,让左耳朵不受任何阻碍,他左耳听力比右耳强。 风声,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 他仍然充满希望地倾听。 基地首长一定牵挂着这支小试验队,但无能为力,这隔一百公里,运水车不能出动,直升机无法起飞,在狂虐的大自然面前,人暂时还只能居于屈辱的地位。 他不想再费劲去听了。目前最明智的,也许就是进入半昏迷状态,减少消耗,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于是,这间屋子,便沉入无生命状态…… 忽然,处于混沌状态的他,像被雷电击中,浑身一震。一种声音!他转过头,他相信左耳的听觉,没错,滤去风声、沙声、钢架呻吟声、铁皮震颤声,还有一种虽然微弱,却执着,并带节奏的敲击声。有人敲门! 他喊起来。 遭雷击了,都遭雷击了,一个个全从床上跳起,跌跌撞撞,竟全扑到门口。 真真切切,有人敲门。谁?当然不可能是运水车,运水车会揿喇叭。微弱的敲门声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不是来救他们的天神,而是需要他们援救的弱者。 人的生命力,也许是最尖端的科研项目,远比上天的导弹玄秘。如果破门而入的是一队救援大军,屋里这几个人准兴奋得瘫倒在地。而此刻,个个都象喝足了人参汤。 “桌子上有资料没有?,当心被风卷出去!” “门别开得太大!” “找根棍子撑住!” 每个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摆好了下死力的姿势。 他朝后看看。“开啦! ”撤掉顶门柱,他慢慢移动门闩。 门吱吱叫着,痛苦地撤离自己的岗位。当门终于脱离了眼,那门,便呼地弹开来,紧接着,从门外滚进灰扑扑一团什么东西和打得脸生疼的砂砾石块,屋里刹时一片混乱,像回到神话中的史前状态。 “快,关门!”他喊,却喊不出声,但不用喊,谁都调动了每个细胞的力量。 门终于关上了,一伙人,都顺门板滑到地上,瘫成一堆稀泥。 谁也不作声,谁也不想动,直到桌上亮起一盏暗淡的马灯,大家才记起滚进来的那团灰扑扑的东西。 是个人,马灯就是这人点亮的,穿着战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蒙语,他知道

(完整版)2018年高考语文专项复习之小说情节

第一课时概括小说情节 【题文】 情节概括题在小说考题中经常出现,考查时可能结合环境、人物和主旨进行探究,考题灵活多样。 一、小说的一般阅读方法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我们阅读小说时可以把“三要素”作为突破口。 二、考点解读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欣赏小说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情节常考查的有这几种类型:情节梳理型、情节手法型、情节作用型。 对小说情节梳理的考查主要是从分析作品结构来入手的。这要求考生既要注意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到贯穿小说的线索或叙述主体又要注意各个段落以及各段内部层次之间的关系。【常见设问方式】 (1)请围绕主人公XXX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4)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5)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6)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概括出情节发展的跌宕之处。 【方法归纳】 解答情节梳理型题目的一般步骤: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并不一定按照现实生活中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有时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时可颠倒或交错。因此梳理情节时必须要清楚小说情节的叙述顺序。 第一步,根据小说特点,选定概括方法 (一)结构概括法 (1)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 (2)明确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进而梳理概括情节。如《枪口下的人格》一文就可以从这个角度进行梳理。 (二)场面概括法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梳理为一个情节。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三)线索概括法 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一般分明线、暗线两种。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发现项链是赝品”,都与“项链”有关。 第二步:灵活运用答题模板 (一)完整叙述的参考模板 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真题及答案详解

2018年高考全国卷I语文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新课标1)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 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 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 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 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 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于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 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 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 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文化传统与西 方的思想文化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 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 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 由此为后继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 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

(完整版)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山东省2018年3月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小说阅读(含答案)

2018年3月山东省各地市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小说阅读 2018年3月济南市一模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4分) 令箭荷花 街上还很安静的时候,花市上就摆满了一片花草。真是花团锦簇,千丽百俏,半条街飘满了清淡的花香。 “老大爷,你买了这盆三叶梅吧,这花便宜,好活,你看它开得多么鲜艳!”花市东头,一个卖花的乡下姑娘在和一个看花的乡下老头谈生意。这个姑娘集集来卖花,二十来岁,生得细眉细眼,爱笑,薄薄的嘴唇很会谈生意。 老头蹲在她的花摊前面,摇摇头,对那盆开满粉红色零星小花的三叶梅不感兴趣。“那一盆多少钱?”他朝姑娘身旁一指,眼睛里泛着某种惊喜。 那是一盆令箭荷花,在今天的花市上是独一份儿。葱翠的令箭似的叶状枝上,四朵花竞相开放,花朵大,花瓣层层叠叠,光洁鲜亮,一层紫红,一层桃红,一层粉红,花丝弯曲嫩黄,阳光一照,整个花朵就像薄薄的彩色玻璃做的。姑娘说:“大爷,那是令箭荷花。”“我就要它!”老头口气很肯定。姑娘又解释了一句:“它贵。”老头有点生气:“有价儿没有?” 姑娘听他口气很大,把他仔细打量了一遍。老头瘦瘦的,60来岁,白布褂子,敞着怀,露着黑黑的结实的胸脯,不像是养种花草的人。姑娘问:“大爷,你是哪村的?” “严村。”老头没有正眼看姑娘,淡淡地回了一句。 “哦,知道。” 一个看花的小伙子打趣说:“严村,好叮当的地方啊,村里人天天吃‘人参’……” 看花的人们哑然失笑了,姑娘笑得弯下腰去。严村是多年来有名的贫困村,到了冬天就多靠吃自产的胡萝卜来生活,号曰吃人参。只是到了最近几年,在精准扶贫政策下,村民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多数人基本脱贫。 老头儿红了脸,好像受了莫大羞辱。他一横眉,冲着姑娘说:“多少钱,有价儿没有?”“50。”姑娘止住笑说。“35块,多一分钱也不买。”老头坚定地说。“40,少一分钱也不卖。”姑娘也不相让。 此时,集上热闹起来,花市上也站满了人。那些买花的、看花的,多是农民打扮的人。他们除了吃饭穿衣,也爱上了鲜花的香味。 一个穿着皮尔卡丹衣服的年轻人忽然挤上来说:“他不要,我要。我给你40。”老头一看就有些急:“有个先来后到吧?这花我看中了!’’ “你可拿钱呀!看你这穷样!回家吃‘人参’吧!” 一片笑声,老头的脸腾地红了:“这花我今天非买不可了!”老头用双手紧紧护着那盆令箭荷花。“皮尔卡丹”一看老头这样,他忽然凑近老头的耳朵嘀咕了几句什么。老头立刻冷着脸说:“不行不行,明天也是孩他妈的生日,她也爱花!” “你这个人真难说话!这么贵,你吃它喝它?” “咦,我不吃它喝它,你送花给你领导,他就能吃它喝它?” 人们听得明白,就又笑起来了。“皮尔卡丹”不知出于一种什么心理,陡地变了脸色说:“你是哪个村的?村支书是谁?” 老头一愣,嗔怒道:“少来这一套!唬谁呢?” “皮尔卡丹”冷冷一笑,说:“就是嘛,你们乡下人,还缺花看吗?高粱花、棒子花、打破碗碗花,野花野草遍地都是。姑娘,给你40块钱,我买了!”说着,把四张崭新的钞票送到姑娘脸前。 姑娘不接他的钱,冷冷地看着他。然后又看一看蹲在地上双手护花的老头。她突然用亲切而果断的语气对老头说:"大爷,就依你,35块,给你了。” “皮尔卡丹”气得脸色发白,指着姑娘的脸,一时不知说什么好:“你你……” “我叫蒋小玉,南关的,我们支书叫蒋大河,你还打听谁?问吧!” 人们被她这爽直的话给逗笑了,看着她笑微微地站在花丛中,恍若她就是挺秀盛开的令箭荷花。 (根据贾大山的微型小说《花市》,有修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花市的描写精雕细刻,具有浓浓的诗意,它暗示了社会生活的美好变化,为下文写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