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附答案解析

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附答案解析
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综合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一诗,回答问题。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①。还作江南会,翻②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③,露草泣寒虫。羁旅④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注)①千重:千重万户。②翻:义同“反”。③暗鹊: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zā,周的意思),无枝可依”。④羁旅:留滞他乡。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请结合诗句赏析“相留畏晓钟”中“畏”的妙处。

(3)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一写时间:秋天的满月之夜,一片清辉;一写地点:京城长安,已沉睡在静静的深夜里了。

B.颔联“还作”“翻疑”写出写客居他乡与江南故友不期而遇的惊喜心情。

C.“羁旅长堪醉”中的“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表现了醉生梦死的颓废心境。

D.全诗情景交融,婉转深至,格调清美,悠然不尽。

【答案】(1)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答到任意一点即可)。

(2)“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侧面烘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和飘泊在外的孤寂、痛楚。

(3)C

【解析】

【详解】

(1)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时令+地点图景。后面再加上情感。颈联很明显是写景,从“惊暗鹊”“泣寒虫”可见景之寂寞与凄凉。然后结合全诗中“江乡故人”“梦里逢”“羁旅”“相留”可得出悲情。颈联两句紧紧围绕“秋”字写景,秋风吹得树枝飘摇,惊动了栖息的鸟鹊;秋季霜露很重,覆盖了深草中涕泣的寒虫,到处都能感觉到秋的寒意和肃杀,在渲染气氛的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生活的凄清,以及身世漂泊和宦海沉浮之痛;诗人借用曹操的《短歌行》中的典故,写出自己与故友分别之苦。他们的异乡羁旅生活都很凄苦,相逢不易,于是一起欢聚畅饮,长夜叙谈,最后,诗人又以害怕天亮就要分手作结,这一切充分表现出诗人对同乡聚会的珍惜和同乡深厚的友情。

(2)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炼字题的答题步骤一般是:解词+释句+手法+作用。“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漂泊在外的人都沉醉于饮酒,酒醉方能解千愁,大家相互挽留着不肯散去,心里只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又要分手。末联里,作者直抒胸臆:羁旅他乡的人,只有醉了才不思乡啊,那就长醉不用醒吧;虽欲相留,共话乡情,却怕听到报晓的钟声,因为晓钟一敲,彼此势必就要分手了。这一联最有表现力的词语就是“畏”,害怕

听到报晓的钟声,报晓的钟声意味着分别的时刻,表达了依依不舍之情,也含蓄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3)C“表现了醉生梦死的颓废心境”说法不恰当。尾联“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中的“长”字运用得极为恰到好处,“长”字意谓宁愿长醉不愿醒来,只有这样,才能忘却痛苦,表现了诗人的颠沛流离之苦。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凉州词

唐?王翰

秦中①花鸟已应阑②,塞外风沙犹自寒。

夜听胡笳折杨柳,教人意气③忆长安④。

(注)①秦中: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②阑:尽。③意气:情意。④长安:这里代指故乡。

1.诗歌一、二句写出秦中地区__________,而塞外__________,将二者景物进行对比,突出了塞外天气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请结合内容分析

.......,诗歌三、四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春色已尽(花鸟已阑、已是暮春时节、已至初夏),大风凛冽(风沙尤寒、尘沙漫天、冷酷严寒),寒冷恶劣

2.战士们在夜晚听到悲凉的胡笳曲《折杨柳》,不禁思念起千里之外的家乡长安。抒发了战士们在寒风飞沙的边塞荒凉之地对家乡浓浓的思念之情。

【解析】

1.考查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首先找出诗句中的时间和地点,然后提取相关的形容词。第一句“花鸟已应阑”可知是秦中地区已是暮春时节;第二句中“风沙犹自寒”指出此时塞外还是风沙漫天,气候严寒的季节,一暖一寒形成对比,突出塞外气候的恶劣。

2.考查分析诗歌的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了解诗句的意思,诗的三四句写了战士们在夜晚因听到胡笳曲《折杨柳》,因而激起了对家乡长安的思念之情,然后结合全诗的意境,抒发他们在苦寒之地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社日①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②鸡栖③半掩扉。桑柘④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注)①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节日。人们通过开展娱乐活动,表达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②豚栅:猪栏。③鸡栖:鸡窝。④桑柘(zhè):桑树和柘树。1.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一、二句所展示的画面。

2.结合全诗内容,试分析农人因何而“醉”。

【答案】

1.示例:春天,鹅湖山下稻粱肥硕,长势喜人,丰收在望;闭上眼,似乎可以闻到稻花香。每家的牲畜圈里,猪肥鸡壮;每户的大门都半掩着,村民们都参加社日去了。

2.①因农村生活的美景而醉;②因民风淳朴而醉;③为开怀畅饮而醉;④为丰收在望,生活富足而醉;⑤为来年期盼而醉。

【解析】

1.试题分析:此类试题解答要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的具体意象,加上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对诗句内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使之能呈现出“画面”效果,让人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不能只对诗句进行简单翻译。本题要抓住“鹅湖”“山”“稻粱

肥”“豚栅”“鸡栖”等意象,展开合理的想象,勾勒农村的田园风光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作答。诗歌中的“醉”既有酒多之醉,更有心情高兴而陶醉。诗一开始不写“社日”的题面,却从村居风光写起,“稻粱肥”是指田里庄稼长得很好,丰收在望。村外风光如此迷人,而村内到处是一片富裕的景象,猪满圈,鸡栖埘,真可以说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人怎能不“醉”。“半掩扉”三字暗示村民都不在家,门儿都半掩着。表示环境的太平安宁、民风淳厚,丰年富足。诗歌的最后两句叙写春社散后,人声渐少,到处都可以看到喝得醉醺醺的村民,被家人邻里搀扶着回家。“家家”是夸张说法,说明醉倒情形之普遍。通过这个尾声,会自然联想到作社、观社的全过程。“醉人”这个细节可以使人联想到村民观社的兴高采烈,畅怀大饮,而这种欣喜之情又是与丰收分不开的。据此可概括作答。

4.古诗文阅读

(甲)临皋闲题

苏轼

临皋亭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乙)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歇不得处 A ”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甚时也不妨熟歇 B

(丙)纵笔三首(其一)

苏轼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

(注)甲文为苏轼贬黄州时所作,乙文为苏装贬惠州时所作,丙诗为苏轼贬惠州再贬儋州时所作。

1.根据语境,给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选项。

(l)与此孰.胜(_______) A.通“熟” B.谁,哪一个 C.成熟

(2)思欲就.林止息(_______) A.完成 B.即使 C.靠近

(3)若.人悟此(_______) A.好像 B.如果 C.你

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

3.结合语境,在乙文A、B两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并说明理由。

4.丙诗意蕴丰富,选择下列一组词语,结合全诗,描摩诗人情感。

A“白须”和“酒红” B“误喜”和“一笑”

5.乙文中“熟歇”意为“充分休息”,它是苏东坡人生境界的一种标志。结合你的阅读体验,说说苏东坡“熟歇”的人生境界在甲文《临来闲题》中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

1.B C B

2.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

3.A处,示例1:填感叹号,更切合语境,更能表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示例2:填问号,形成自我反问,更强烈肯定地体现苏东坡当时突然醒悟到就地休息的惊喜,一种大悟似的“忽得解脱”之感跃然纸上。B处,示例1:填句号,更能体会苏东坡经过一番彻底领悟后的宁静。唯有这种宁静才是苏东坡,才是豁达、闲适的苏东坡,才是看淡生死、看淡一切的苏东坡。示例2:填感叹号,因为“熟歇”是苏东坡对人生的一种幡然醒悟,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

4.示例1:A:“白须”和“酒红”相对(写“对比”也对),通过颜色的变化,先描绘了自己容颜的衰老,“白须萧散满霜风”满带凄寒之气。末句忽借酒后脸上暂现红色一事,情绪轻快。色彩从霜白转入绚丽,传达出自己不以衰老为意的自我解脱,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示例2:B:“误喜”写出了“小儿”把老父亲“酒红”的醉面误当成是体健的“朱颜”的欣喜;诗人自己“一笑”点破“小儿误喜”,对儿子之喜进行否定,回到对衰老的肯定。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写作《临皋闲题》时,苏东坡被贬黄州,此次贬官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灾难。因“乌台诗案”差点丢了脑袋的苏东坡并没有沉浸在伤感之中,而是转而排遣痛苦。他在临皋亭下,生活得自在舒服,“饮食沐浴”皆取自“峨眉雪水”,竟无归乡之心!这种感受就是苏东坡被贬他乡、不为困境所绊的“熟歇”。而寄情山水,做江山风月的主人,更是一种旷达、超脱的人生至境,更是苏东坡的人生“熟歇”。

【解析】

1.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本题(1)中的“孰”古义既可以是通假字,通“熟”,也可以翻译成“谁,哪一个”,今义为“成熟”,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2)中的就即可翻译成“完成”,也可以翻译成“即使”和“靠近”,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C;(3)中的若即可翻译成“好像”,又可翻译成“如果”和“你”,根据文意和句意可知应选择B。

2.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翻译时注意字要一一对应,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还要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本题翻译为“长江水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沐浴都是从江里打水,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其中注意“半”翻译成“大部分”;“皆”翻译成“都”;“何必”翻译成“为什么一定要”。

3.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文章内容,然后结合语境和情感的变化标出相应的标点符号。文中A处前面的一句表明心中有疑问,但从“良久忽曰”中的“忽”可知有突然明白之意,故可用感叹号,若用问号,形成自我反问,也可体现“忽得解脱”的惊喜和轻松之感,故也可用问号;B处是结尾句,用句号,平淡结尾,体现的是苏轼大彻大悟后的平静,用感叹号,表达的是他对人生的深刻体察,故用句号或者感叹号均可。

4.考查诗歌词语的作用及情感的表达。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其明确题干中两个词语的关系,可从对比,衬托等方面来写;然后结合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即可。A中白红颜色的对比,表达他对自己贬官且多病的境遇的超脱和旷达;B中两词对照,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己病后饮酒的一种自嘲,表现出诗人的旷达和超脱。

5.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是要了解诗文的主题和情感,了解作者的处境和情怀。乙文中的“熟歇”二字体现的是作者不畏人生的挫折,在寄情山水之中依旧悠闲自得的豁达情怀;甲文中从“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中可知他称自己是“闲者”,说明他内心的豁达,这与乙文的“熟歇”相对应,据此可以作答即可。

【点睛】

【甲】参考译文:临皋亭下不远处就是长江,长江水有很大一部分是峨眉山上的雪水,我平时吃喝洗涮都是从江里打水,何必要去人多的地方住呢?江山风月,本来是没有主人的,谁在用便可以说是主人。听说范子丰新买了园子,不知和我这里比怎么样?我比他差的,也就是我这不能缴税吧。

【乙】参考译文:我曾经借住惠州嘉佑寺。一日,在松风亭附近散步,感觉脚力不堪疲乏,想到树林里休息。却看见松风亭的屋檐还在树林的远处,心里想什么时候才能走到啊?后来转念又一想,突然有了体会:“这里为什么就不能休息呢?”一下子有了顿悟,就好比上钩的鱼儿,忽然得到解脱。如果能悟解到这一点,即使在短兵相接的战场上,战鼓如雷霆,冲上去就要死于敌人之手,退回来就要死于军法,这时,不妨好好先歇息一下。【丙】参考译文:我这个多病的老翁在寂寥中打发时光;白须稀疏,面对着冷漠的秋风。小儿搞错了,庆贺我脸色红润健康;我不禁宛然一笑,这是喝了点酒,脸才有些红

5.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小题

?上①秋居

马戴

?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②。

(注)①?上:地名,位于长安东,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②致此身: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的画面。

2.诵读“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一句时,你会重读哪个字?请说说你的理由。

3.全诗抒发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简要概述。

【答案】

1.秋夜一片寂静,只听见荒郊庭院内树叶飘落的声音,似在低声哭泣,寒夜已至,漂泊的诗人独自一人被寒意包围,面对昏暗孤灯,倍感凄凉。

2.例一:重读“空”,意为空旷、空荡,突出庭院的空寂氛围,抒发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

例二:重读“滴”,以声衬静,用露珠滴落在枯叶上的轻微声响来衬托秋夜宁静,表达作者独处空园的孤寂愁苦之情。

3.羁旅漂泊的思乡思亲、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独、怀才不遇的惆怅苦闷。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落

叶”“树”“寒灯”“夜”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选择重读的字,合理阐述选择重读字的理由即可。如,重读“孤”,强调隔壁只有一个野僧作邻居,衬托作者孤身一人,只与野僧相伴的孤寂愁苦之情。

3.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

6.诗词赏析。

满江红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独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1.下列对本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片从客居京华写起,点明时值中秋佳节后,国事家事,交织心中,不禁感慨万千。末句表现了词人与天命抗争,与传统决裂的勇气和决心。

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本句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身不能为男儿,心却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

C.“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国难当头,凡夫俗子众多,词人意欲出国留学、报效国家。

D.“为篱下,黄花开遍”,是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和李清照“人比黄花瘦”的诗句。以外在自然景观的清秀明丽反衬青春蹉跎而又无可奈何的沉重失落感和怨幽之情。

2.试简要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答案】

1.C

2.本句引用典故,抒发了词人知音难觅,不禁潸然泪下的苦闷心情。(或本句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诗义,抒发了词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心和忧虑。)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理解。C“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表达的感情是:拥有的俗人眼光是不可能认识我的,虽然我现在没有出息,但我把这当着磨练。真实地反映了一个革命者刚踏上革命征途的思想状况。故选C。

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意思是“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引用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表达作者知音难觅的苦闷和对前途的忧虑。据此作答。

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7.对下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山中留客

唐代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春晖:春光。②轻阴:阴云。③便拟归:就打算回去。云:④指雾气、烟雾。A.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B.“山光物态弄春晖”是正面描写山景的句子,这里的“弄”是卖弄。

C.从“莫为轻阴便拟归”中,启迪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善心悦目、其乐无穷。

D.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中的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这个“弄”不是“卖弄”的意思。故答案为B。

8.阅读下面的诗和曲,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以上两首诗(曲),都抒发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下列对两首诗(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都借用所见之景来抒发情感。

B.都是作者登楼远眺的所见所思。

C.都描写了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

D.都刻画了作者归乡途中的心情。

【答案】

1.思念家乡

2.A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感情的理解。《黄鹤楼》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天净沙秋思》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2.此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理解。

B.《黄鹤楼》是登楼远眺,《天净沙秋思》不是。

C.“荒凉萧瑟的秋季景象”理解有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

D.“归乡途中”理解有误。《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黄鹤楼》作者登楼远望,临大江抒发感慨,最后一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了诗人作为远方的游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故选A。

译文:

黄鹤楼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天净沙秋思

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黄昏时的乌鸦,扑打着天净沙·秋思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寒冷、萧瑟的秋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军城早秋

严武(唐)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1.“朔云边月满西山”一句中的“满”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2.诗歌的三、四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

1.诗人用“满”字,将阴沉肃穆、硝烟密布的战前气氛烘托得更为浓重。(意对即可)2.诗歌的最后两句表现了主将果断刚毅的气魄和必胜的坚定信念(昂扬的斗志、歼灭敌军的决心也可);洋溢着边关将士保疆卫国的爱国热情。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朔云边月满西山”意思是:极目四望,但见边月西沉,寒云滚滚。所以一个“满”字,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寓意边地局势的紧张。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斗志昂扬、坚信必胜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10.阅读古诗,完成下列题目。

金陵酒肆留别①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②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③。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①诗人李白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所作。②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③觞(shāng):酒杯。

①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中“满店香”指柳花的香气充溢了整个酒店,写出了柳花多而香。一个“香”字烘托出了轻松愉快的送别氛围。

B.诗中描写了店中女子劝酒、金陵子弟送别,开怀畅饮、难舍难分的情景,这既表现了金陵子弟的热情,也表现了我与他们的深情厚谊。

C.诗歌的前四句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用春色迷人、吴姬劝酒、畅饮佳酿的动人场景,衬托了别离之愁。

D.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首句写景烘托了送别氛围,中间三句叙送别饯行之事,最后两句表达离别之情。

②诗歌后两句把“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有什么好处?

【答案】① A ②答:诗人以流水与离别之情相比较,以反问形式表达了作者别离时的愁绪之长之多。比较新奇,将无法言说的别愁形象的表达出来,显得意味悠长。

【解析】

【详解】

(1)A“烘托出了轻松愉快的送别氛围”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金陵一行,诗人是快乐的。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节,一个让人留恋的地方,诗人却要走了。面对美丽的江南风物和朋友们的盛情挽留,诗人依依不舍。所以是用“风吹柳花满店香”来反衬离愁别绪,这是一种以乐景写哀情的写法。

(2)考查写作手法。“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便是事件的结局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其气魄体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诗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以“东流水”与“别意”作比较,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别离时的愁绪之深。

1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丰年留客足鸡豚”中“鸡豚”是指鸡肉、鱼肉,“足鸡豚”的正确语序应是“鸡豚足”。

B.颔联描写诗人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道出了世间事物此消彼长的哲理。

C.尾联塑造了一个轻叩柴扉、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表达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与依

恋。

D.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显得游兴十足。

2.诗中说“古风存”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

1.A

2.具体指村民保有吹箫打鼓,在立春后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保有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豚”是小猪,诗中代指“猪肉”。所以A项中所说的“鸡豚是指鸡肉、鱼肉”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A。

2.试题分析: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诗中说“古风存”是指“丰年留客足鸡豚”“箫鼓追随春社近”和“衣冠简朴”。即:在立春后,村民保有吹箫打鼓祭祀土地神的民俗活动以及村民们穿着简朴,热情好客,淳朴的品性。

1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

梦中作①

(宋)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释)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

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前两句诗写出月光下的夜晚、的环境特点。

(2)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凄清迷离

(2)第三句借用王质观棋故事,表达诗人对悠闲生活的渴盼,对世事变幻的慨叹;第四句写梦中喝酒,表达诗人仕途失意、客居他乡的无奈与思家之情。

【解析】

【详解】

(1)首句写静夜景色。从“凉”“月”等字中可知时间大约是在秋天。一轮明月把远近山头照得如同白昼,作者在夜凉如水、万籁俱寂中吹笛,周围的环境显得格外恬静。次句刻画的却是另一种境界。“路暗”,说明时间也是在夜晚,下面又说“百种花”,则此时的节令换成了百花争妍的春天。这里又是路暗,又是花繁,把春夜的景色写得如此扑朔迷离。

(2)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第三句借一个传说故事喻世事变迁。这里运用了梁代任昉《述异记》中的典故,反映了诗人超脱人世之想。末句写酒兴意阑,思家之念油然而生,表明诗人虽想超脱,毕竟不能忘情于人世,与苏轼《水调歌头》所说的“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意境相似。“诗言志”,全诗至结尾,寓意就逐渐明朗了。诗人的抑郁恍惚,与他当时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作此诗时欧阳修还在颍州,尚未被朝廷重用。所以这四句是在抒发心中的感慨,它的妙处是没有把这种感慨直接说出。

1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阮郎归·初夏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1.词的上片采用以动衬静手法,突出了环境的特点。

2.试分析下片最后两句中“弄”和“碎”两字的妙处。

【答案】

1.清幽(寂静)

2.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态;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上片写初夏已悄悄来到一个少女的身边。以落棋之声惊醒昼眠来以动衬静,突出环境的清幽(寂静)。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这首词以棋声烘托环境的幽静,而棋声能“惊”她的昼眠,读者可以想象,在这么静的环境中,她大概已经睡足,所以丁丁的落子声便会把她惊醒.醒来不觉得余倦未消,心中没有不快,可见首夏清和天气之宜人。一个“弄”字表现出佳人戏水时天真、可爱、喜悦的情感;一个“碎”字把水珠四射,破碎落地的动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点睛】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答题模式: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小题

浣溪沙

苏轼

徐州石潭谢雨①,道上作五首。潭在城东二十里,常与泗水增减清浊相应。

软草平莎②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何时收拾耦耕③身?

日暖桑麻光④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⑤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作者任徐州太守时,曾率众到城东二十里的石潭求雨,求雨后设祭谢神。②平莎(suō):莎草,多年生草木。③耦耕:泛指耕作。④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⑤使君:奉命出使的人,这里指诗人自己。

1.本词上阕描写了“______”“平莎”“______”等景物,表现出作者_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日暖桑麻光似泼”一句。

【答案】

1.“软草”“轻沙”“路”“路无尘”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2.示例一:在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示例二:春日的照耀之下,田野中的桑麻欣欣向荣,闪烁着犹如被水泼过一样的光辉。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表现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示例三:“泼”字用得精妙,“泼洒”(“泼水”)之意,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表现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雨后天晴田野里的蓬勃景象),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意象的筛选和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词的上阕抓住了“软草”“平莎”“轻沙”“路无尘”等景物意象,不仅写出“草之软”“沙之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作者在这种清新宜人的环境之中,表现出作者轻松喜悦,闲适惬意的心情。据此填写作答。

2.试题分析: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词句“日暖桑麻光似泼”一句,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看,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桑麻叶面光亮似水,写出了乡村雨后天晴后,田野里的清新、明丽,充满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本题也可以从词语的运用角度来赏析。

1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中“八百里”描写了军营连成一片,极言广阔,体现了军容的威武、雄壮。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激烈的战斗场面。C.“梦回”二字表明词中所描写的战争场面和战斗情景是词人想象的,是虚写。

D.这首词通过梦境的描写展现一个忠贞不二、披肝沥胆、勇往直前的壮士形象。

2.“可怜白发生”一句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简要分析。

【答案】

1.A

2.抒发了词人年岁渐老却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解析】

1.“八百里”,牛的代称,写的是战前给养准备,并非描写了军营连成一片,极言广阔。故A错误。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古诗语言的能力。古诗鉴赏,可以从多方面入手:①从浓厚的表达情感的词、句或表达感情地事物入手;②从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景物入手;③紧扣诗眼入手;④从意象入手;⑤从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等。本题要求从思想感情方面进行赏析。赏析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结合本诗写作背景分析,辛弃疾20岁时,就在家乡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所以“可怜白发生”这句话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1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初平”写出湖水已与堤岸持平的情形。

B.“争”“啄”写出了莺燕们争斗的样子。

C.“乱花”表明诗人被繁花竞相开放迷惑。

D.“不足”表明诗人对所见景象感到不满。

【答案】

1.春天在西湖漫步(赏景)

2.A

【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题目的理解。“钱塘湖”即杭州西湖,指的是游览的地点;“春”点明了季节;“行”在这里是“散步、漫步”的意思。所以,题目的意思是:春天在西湖游览,欣赏美丽景色。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B.有误,本诗三四句的意思是: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争”“啄”表现的是莺燕的活力,没有争斗的意思;

C.此时正是初春,花开得还不是很盛,本项错误;

D.“不足”的意思是看不够,没有不满的意思。所以本项错误。

故选A。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

13.无14.无15.无16.无

数列历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六 数列 第十八讲 数列的综合应用 答案部分 2019年 1.解析:对于B ,令2 104x λ-+=,得12 λ=, 取112a = ,所以211 ,,1022n a a == ?? ?…, 10n n a a +->,{}n a 递增, 当4n … 时,11132122 n n n n a a a a +=+>+=,

所以54 65109 323232a a a a a a ?>???> ???? ?>??M ,所以6 10432a a ??> ???,所以107291064a > >故A 正确.故选A . 2.解析:(1)设数列{}n a 的公差为d ,由题意得 11124,333a d a d a d +=+=+, 解得10,2a d ==. 从而* 22,n a n n =-∈N . 由12,,n n n n n n S b S b S b +++++成等比数列得 () ()()2 12n n n n n n S b S b S b +++=++. 解得()2 121n n n n b S S S d ++= -. 所以2* ,n b n n n =+∈N . (2 )*n c n = ==∈N . 我们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①当n =1时,c 1=0<2,不等式成立; ②假设() *n k k =∈N 时不等式成立,即12h c c c +++

2013-2017年五年高考阅读理解--七选五真题汇编(含答案)

2013-2017年五年高考阅读理解之七选五真题汇编 1【2017全国卷I】 根据短文内容,从短文后的选项中选出能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选项中有两项为多余选项。 IfanyonehadtoldmethreeyearsagothatIwouldbespendingmostofmyweekendscampin g,Iwouldhavelaughedheartily. Campers,inmyeyes,werepeoplewhoenjoyedinsectbites,ill-cookedmeals,anduncomfortable sleepingbags.Theyhadnothingin common with me. 36 _______________ Thefriendswhointroducedmetocampingthoughtthatitmeant tobeapioneer.37 ____________Wesleepinatent,cookedoveranopen fire,andwalkedalongdistancetotaketheshowerandusethebathroom. ThisbriefvisitwithMotherNaturecostmetwodaysofffromwork,recoveringfromabadcaseofsu nburnandthe doctor’sbill formy son’s foodpoisoning. Iwas,nevertheless,talkedintogoing onanotherfun-filledholiday inthewilderness. 38_____________Instead, wehadapop-upcamperwithcomfortablebedsandanairconditioner.Mynature-lovingfriendsha drememberedtobringallthenecessitiesoflife. 39 _____________Wehavedonealotofitsince.Recently, weboughtatwenty-eight-foottraveltrailercompletewithabathroomandabuilt-inTVset.Therei saseparatebedroom,amodernkitchenwitharefrigerator. Thetrailerevenhasmatchingcarpetandcurtains. 40______________Itmustbetruethatsoonerorlater,everyonefindshisorherwaybackto nature.Irecommendthatyoufindyourwayinstyle. A. Thistimetherewasnotent. B. Thingsaregoingtobeimproved. C. Thetriptheytookmeonwasaroughone. D. Iwastolearnalotaboutcampingsincethen,however. E. ImustsaythatIhavecertainlycome toenjoycamping. F. Afterthetrip,myfamilybecamequiteinterestedincamping. G. Therewasnoshadeasthetreeswerenomorethan3feettall.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2018届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阅读(含答案)

2018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六:古诗鉴赏及默写 一、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9分)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既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注】。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 [译文]先师孔子留遗训:“君子忧道不优贫”。仰慕高论难企及,转思立志长耕耘。 农忙时节心欢喜,笑颜劝勉农耕人。远风习习来平野,秀苗茁壮日日新。 一年收成未估量,劳作已使我开心。耕种之余有歇息,没有行人来问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1)A A.诗人尽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 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 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 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2)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4分) (3)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注释这首诗写一年之始的春耕,展现了田野景象的清新宜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通过田园躬耕,诗人初步体验到了古代“植杖翁’:隐而不仕的乐趣,并表示像颜回那样既贫穷而又不事耕稼的行为则不可效法。先师:对孔子的尊称。遗训:留下的教诲。忧道不忧贫:这两句是说孔子有遗训:君子只忧愁治国之道不得行,不忧愁自己生活的贫困。瞻望:仰望。邈:遥远。逮:及。勤:劳。长勤:长期劳作。秉:手持。耒(lěi磊):犁柄,这里泛指农具。时务:及时应做的事,指农务。解颜:面呈笑容。劝:勉。这两句是说手拿农具高兴地去干活,笑语勉励农民从事耕作。畴:田亩。平畴:平旷的田野。交:通。苗:指麦苗,是“始春”的景象。怀新:指麦苗生意盎然。岁功:一年的农业收获。即事:指眼前的劳动和景物。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全)

201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第一节 集合分类汇编 1.[2019?全国Ⅰ,1]已知集合{} }2 42{60M x x N x x x =-<<=--<,,则M N ?= A. }{43x x -<< B. }{42x x -<<- C. }{22x x -<< D. }{23x x << 【答案】C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42,23M x x N x x =-<<=-<<,则 {}22M N x x ?=-<<.故选C . 【点睛】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2.[2019?全国Ⅱ,1]设集合A ={x |x 2-5x +6>0},B ={ x |x -1<0},则A ∩B = A. (-∞,1) B. (-2,1) C. (-3,-1) D. (3,+∞)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和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渗透了数学运算素养.采取数轴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题. 【详解】由题意得,{}{} 2,3,1A x x x B x x ==<或,则{} 1A B x x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点为集合的运算,为基础题目,难度偏易.不能领会交集的含义易致误,区分交集与并集的不同,交集取公共部分,并集包括二者部分. 3.[2019?全国Ⅲ,1]已知集合{}{} 2 1,0,1,21A B x x ,=-=≤,则A B ?=( ) A. {}1,0,1- B. {}0,1 C. {}1,1- D. {}0,1,2 【答案】A 【解析】【分析】 先求出集合B 再求出交集. 【详解】由题意得,{} 11B x x =-≤≤,则{}1,0,1A B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集合交集的求法,是基础题. 4.[2019?江苏,1]已知集合{1,0,1,6}A =-,{} 0,B x x x R =∈,则A B ?=_____. 【答案】{1,6}.

近五年高考试题汇编

近五年高考生物试题汇编——选修一 (2017?新课标Ⅰ卷)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有些细菌能分解尿素,有些细菌则不能,原因是前者能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分解尿素的细菌不能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可用葡萄糖作为碳源,进入细菌体内的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为了筛选可分解尿素的细菌,在配制培养基时,应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填“尿素”“NH4NO3”或“尿素+NH4NO3”)作为氮源,不选择其他两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来筛选分解尿素细菌的培养基含有KH2PO4和Na2 HPO4,其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答案】(1)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利用CO2来合成有机物为细胞生物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为其他有机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2)尿素其他两组都含有NH4NO3,能分解尿素的细菌和不能分解尿素的细菌都能利用NH4NO3,不能起到筛选作用 (3)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解析】(1)细菌分解尿素是由于细菌体内合成脲酶的结果,尿素是有机物,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分解者,而不是生产者,只能生产者才能利用CO2作为碳源合成有机物。葡萄糖通常既作为碳源,也可作为能源。(2)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通常只能用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对于“NH4NO3”或“尿素+NH4NO3”均含有无机氮源。(3)KH2PO4和Na2 HPO4为微生物提供P元素和无机盐离子如钾离子和钠离子,还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 (2017?新课标Ⅱ卷)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的甲、乙两菌种分别接入等量的A、B两桶煮熟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置于适宜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在32 h内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菌种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脂肪酸和甘油 (2017?新课标Ⅲ卷)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碎→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2小说阅读题

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分类小说阅读题汇编 1.(安徽)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第⑴一⑷题。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另恠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不看他,只顾拔草。达子还是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着她笑。小格往一边看了看, 好像有些喘息。……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吸着了一支烟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一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最后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漂亮的草做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__!小格__! ”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导数及其应用)

五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导数及其应用 1.(19全国1文理)曲线23()e x y x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_y =3x _. 2.(19全国1理)已知函数()sin ln(1)f x x x =-+,()f x '为()f x 的导数.证 明: (1) ()f x '在区间(1,)2 π -存在唯一极大值点; (2)()f x 有且仅有2个零点. 解:(1)设()()g x f 'x =,则1 ()cos 1g x x x =- +,2 1sin ())(1x 'x g x =-++. 当1,2x π??∈- ?? ? 时,()g'x 单调递减,而(0)0,()02 g'g'π><,可得()g'x 在1,2π? ?- ? ? ? 有唯一零点, 设为α.则当(1,)x α∈-时,()0g'x >;当,2x α?π? ∈ ?? ? 时,()0g'x <. 所以()g x 在(1,)α-单调递增,在,2απ?? ???单调递减,故()g x 在1,2π? ?- ???存在唯一极 大值点,即()f 'x 在1,2π? ?- ?? ?存在唯一极大值点. (2)()f x 的定义域为(1,)-+∞. (i )当(1,0]x ∈-时,由(1)知,()f 'x 在(1,0)-单调递增,而(0)0f '=,所以当(1,0)x ∈-时,()0f 'x <,故()f x 在(1,0)-单调递减,又(0)=0f ,从而0x =是 ()f x 在(1,0]-的唯一零点. (ii )当0,2x ?π?∈ ???时,由(1)知,()f 'x 在(0,)α单调递增,在,2απ?? ???单调递减, 而(0)=0f ',02f 'π??< ???,所以存在,2βαπ?? ∈ ??? ,使得()0f 'β=,且当(0,)x β∈时,

2018届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语言运用(含答案)

2018高考真题汇编七:语言运用 一、天津卷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 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1.D )无声息盘垣.(huán)澄澈.(chè) A.悄.(qiāo B.蓊.(wēng)郁虬.(qiú)藤柔曼.(màn) C.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 D.偃.(yǎn)卧兀.(wù)立睥.(pì)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B A.深邃蜿蜒荒疏B.幽邃蜿蜒稀疏 C.深邃曲折稀疏D.幽邃曲折荒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C 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4.C A 《论语》四书语录体舍生取义逝者如斯夫 B 《三国演义》章回小说以时间为序拥刘反曹三打祝家庄 C 《家》现代小说巴金高觉新激流三部曲 D 《哈姆莱特》悲剧文艺复兴莎士比亚卡西莫多 六、(10分) 20.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6分)

近五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导数部分(附答案解析)

2018年全国高考试题分类汇编-导数部分(含解析) 1.(2018·全国卷I 高考理科·T5)同(2018·全国卷I 高考文科·T6)设函数f (x )=x3+(a -1)x2+ax.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 A.y=-2x B.y=-x C.y=2x D.y=x 2.(2018·全国卷II 高考理科·T13)曲线y=2ln(x+1)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3.(2018·全国卷II 高考文科·T13)曲线y=2lnx 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 4.(2018·全国Ⅲ高考理科·T14)曲线y=(ax +1)ex 在点(0,1)处的切线的斜率为-2,则a= . 5.(2018·天津高考文科·T10)已知函数f(x)=exlnx,f ′(x)为f(x)的导函数,则f ′(1)的值为 . 6.(2018·全国卷I 高考理科·T16)已知函数f (x )=2sinx+sin2x,则f (x )的最小值是 . 7.(2017·全国乙卷文科·T14)曲线y=x 2 + 1 x 在点(1,2)处的切线方程为 . 8.(2017·全国甲卷理科·T11)若x=-2是函数f (x )=(2x +ax-1)1x e -的极值点,则f (x )的极小值为 ( ) A.-1 B.-23e - C.53e - D.1 9.(2017 10.(2017递增,则称f (x )A.f (x )=2-x 11.(2017数a 12.(2017则称f (x )具有M ①f (x )=2-x ;②f (x

13.(2017·全国乙卷理科·T16)如图,圆形纸片的圆心为O ,半径为5cm ,该纸片上的等边三角形ABC 的中心为O.D ,E ,F 为圆O 上的点,△DBC ,△ECA ,△FAB 分别是以BC ,CA ,AB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后,分别以BC ,CA ,AB 为折痕折起△DBC ,△ECA ,△FAB ,使得D ,E ,F 重合,得到三棱锥.当△ABC 的边长变化时,所得三棱锥体积(单位:cm 3 )的最大值为 . 14.(2017·天津高考文科·T10)已知a ∈R ,设函数f (x )=ax-lnx 的图象在点(1,f (1))处的切线为l ,则l 在y 轴上的截距为 . 15.(2016·全国卷Ⅰ高考文科·T12)若函数f (x )=x-1 3 sin2x+asinx 在(-∞,+∞)上单调递增,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1,1] B.11,3 ? ? -?? ?? C.11,33??- ???? D.11,3? ? --???? 16.(2016·四川高考理科·T9)设直线l 1,l 2分别是函数f (x )=lnx,0x 1,lnx,x 1, ?-<?图象上点P 1,P 2处的 切线,l 1与l 2垂直相交于点P ,且l 1,l 2分别与y 轴相交于点A ,B ,则△PAB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A.(0,1) B.(0,2) C.(0,+∞) D.(1,+∞) 17.(2016·四川高考文科·T6)已知a 为函数f (x )=x 3 -12x 的极小值点,则a=( ) A.-4 B.-2 C.4 D.2 18.(2016·四川高考文科·T10)设直线l 1,l 2分别是函数f (x )=lnx,0x 1,lnx,x 1, ?-<?图象上点P 1,P 2处的切线,l 1 与l 2垂直相交于点P ,且l 1,l 2分别与y 轴相交于点A ,B ,则△PAB 的面积的取值范围是 ( ) A.(0,1) B.(0,2) C.(0,+∞) D.(1,+∞) 19.(2016·山东高考文科·T10)同(2016·山东高考理科·T10) 若函数y=f (x )的图象上存在两点,使得函数的图象在这两点处的切线互相垂直,则称y=f (x )具有T 性质.下列函数中具有T 性质的是 ( ) A.y=sinx B.y=lnx C.y=e x D.y=x 3 20.(2016·全国卷Ⅱ理科·T16)若直线y=kx+b 是曲线y=lnx+2的切线,也是曲线y=ln (x+1)的切线,则b= .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集合) 考点1 数集 考法1 交集 1.(2017·北京卷·理科1)若集合{}21A x x =-<<,{}13B x x x =<->或,则 A B = A. {}21x x -<<- B. {}23x x -<< C. {}11x x -<< D. {}13x x << 2.(2017·全国卷Ⅱ·理科2)设集合{}1,2,4A =,{}240B x x x m =-+=.若 {}1A B =,则B = A .{}1,3- B .{}1,0 C .{}1,3 D .{}1,5 3.(2017·全国卷Ⅲ·理科2)已知集合{}1,2,3,4A =,{}2,4,6,8B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4.(2017·山东卷·理科1)设函数y =A ,函数ln(1)y x =-的定义域为B ,则A B = A .(1,2) B .(1,2] C .(2,1)- D .[2,1)- 5.(2017·山东卷·文科1)设集合{}11M x x =-<,{}2N x x =<,则M N = A.()1,1- B.()1,2- C.()0,2 D.()1,2 6.(2017·江苏卷)已知集合{}1,2A =,{}2,3B a a =+,若{}1A B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 考法2 并集 1.(2017·全国卷Ⅱ·文科2)设集合{}{}123234A B ==,,, ,,, 则A B = A. {}123,4,, B. {}123,, C. {}234,, D. {}134,, 2.(2017·浙江卷1)已知集合{}11P x x =-<<,{}02Q x x =<<,那么P Q = A. (1,2)- B. (0,1) C.(1,0)- D. (1,2) 考法3 补集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及答案 今日寒窗苦读,必定有我;明朝独占熬头,舍我其谁?祝高考顺利!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仅供大家参考! 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语文阅读题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1-3题。 排队 梁实秋 如果你起个大早,赶到邮局烧头炷香,柜台前即使只有你一个人,你也休想能从容办事,因为柜台里面的先生小姐忙着开柜子,取邮票文件,调整邮戳,这时候就有顾客陆续进来,说不定一位站在你左边,一位站在你右边,总之是会把你夹在中间。夹在中间的人未必有优先权,所以,三个人就挤得很紧,胳博粗、个子大,脚跟稳的占便宜。夹在中间的人也未必轮到第二名,因为说不定又有人附在你的背上,像长臂猿似的伸出一只胳膊,越过你的头部拿着钱要买邮票。人越聚越多,最后像是橄榄球赛似的挤成一团,你想钻出来也不容易。 三人曰众,古有明训。所以三个人聚在一起就要挤成一堆。排队是洋玩意儿,我们所谓鱼贯而行都是在极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所做的动作。《晋书范汪传》: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推排而进。水不干涸谁肯循序而进,虽然鱼贯,仍不免于推排。我小

时候,在北平有过一段经验,过年父亲常带我逛厂甸,进入海王村,里面有旧书铺、古玩铺、玉器摊,以及临时搭起的几个茶座儿。 我们是礼义之邦,君子无所争,从来没有鼓励人争先恐后之说。很多地方我们都讲究揖让,尤其是几个朋友走出门口的时候,常不免于拉拉扯扯礼让了半天,其实鱼贯而行也就够了。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到了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便不肯排队,而一定要奋不顾身。难道真需要那一条鞭子才行么? 据说:让本是我们固有道德的一个项目,谁都知道孔融让梨、王泰推枣的故事。《左传》老早就有这样的嘉言:让,德之主也。(昭十) 让,礼之主也。(襄十三)《魏书》卷二十记载着东夷弁辰国的风俗:其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当初避秦流亡海外的人还懂得行者相逢皆住让路的道理,所以史官秉笔特别标出,表示礼让乃泱泱大国的流风遗韵,远至海外,犹堪称述。我们抛掷一根肉骨头于群犬之间,我们可以料想到将要发生什么情况。人为万物之灵,当不至于狼奔豕窜地攘臂争先地夺取一根骨头。但是人之异于禽兽者几稀,从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窥察到懂得克己复礼的道理的人毕竟不太多。 小的地方肯让,大的地方才会与人无争。争先是本能,一切动物皆不能免:让是美德,是文明进化培养出来的习惯。孔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只有当仁的时候才可以不让,此外则一定当以谦让为宜。 (节选于《书摘》2015年01月01日,有删改)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字音

考点:字音 一、选择题 1.(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湛.蓝/斟.酌崛.起/倔.脾气提.防/醍.醐灌顶 B.跻.身/犄.角女红./彩虹.桥沟壑./豁.然开朗 C.毛坯./胚.芽蒜薹./跆.拳道拙.劣/咄.咄逼人 D.劲.敌/浸.渍咆哮./酵.母菌着.陆/着.手成春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重点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字音。A项,分别读zhàn/zhēn,jué/juè,dī/tí;B项,分别读jī/jī,ɡōnɡ/hónɡ,hè/huò;C项,分别读pī/pēi,tái/tái,zhuō/duō;D项,分别读jìnɡ/jìn,xiào/jiào,zhuó/zhuó。 2.(2014·广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解析】选A。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能力,重点考查了形近字、音近字、多音字。A项依次读为chěnɡ/pìn、shù/sù、sài/sè;B项依次读为xiá/xiá、è/yè、fǒu/pǐ;C项依次读为bànɡ/pánɡ、dí/dí、lěi/lèi;D项依次读为shèn/chān、fǔ/fǔ、xiān/xiǎn。 3.(安徽卷)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A.蓓.蕾/烘焙.拾.级/拾.麦穗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B.倚.重/旖.旎禅.趣/口头禅.卷帙.浩繁/秩.序井然 C.毗邻./聆.听包扎./扎.辫子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D.翡.翠/斐.然开拓./拓.荒者物产丰饶./百折不挠.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于现代汉语字音的认识,重点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字音。A.拾.级(shè)/拾.麦穗(shí),B.毗邻.(lín)/聆.听(línɡ),D.物产丰饶.(ráo)/百折不挠.(náo)。 4.(浙江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摭.(zhí)拾哄.(hōnɡ)笑 擎.(qín)天柱钻.(zuān)木取火 B.屏.(bǐnɡ)息包扎.(zhā) 夹.(jiā)克衫言之凿.(záo)凿 C.孱.(càn)弱牌坊.(fānɡ) 干.(ɡàn)细胞铩.(shā)羽而归 D.吟哦.(é) 皲.(jūn)裂 胳.(ɡā)肢窝蜚.(fēi)声中外 【解析】选D。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重点考查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的字音。A项“擎天柱”中“擎”应读qínɡ;B项“包扎”中“扎”应读zā;C项“孱弱”中“孱”应读chán。 5.(天津卷)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缜.(zhěn)密商榷.(què) 和.(huò)稀泥揆情度.(duó)理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1)

2017年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分类汇编(共23份) 目录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动词短语 (13)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动词时态与语态 (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非谓语动词 (47) 2017全国高考汇编改错 (68)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交际用语 (8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介词+连词 (96)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名词性从句 (1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完型填空 (187)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形容词+副词 (33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虚拟语气+情态动词 (34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5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广告应用类 (375)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科普知识类 (409)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人物传记类 (456)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社会生活类 (471)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文化教育类 (552)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新题型 (658) 2017全国高考汇编阅读之新闻报告类 (712)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代词+名词+冠词 (740)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状语从句 (761)

2017全国高考汇编之定语从句 The exact year Angela and her family spent together in China was 2008. A. When B. where C. why D. which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D 【举一反三】Between the two parts of the concert is an interval, _______ the audience can buy ice-cream. A. when B. where C. that D. which 【答案】A 二I borrow the book Sherlock Holmes from the library last week, ______ my classmates recommended to me.. A.who B. which C. when D. Where 【考点】考察定语从句 【答案】B 【举一反三】The Science Museum, we visited during a recent trip to Britain, is one of London’s tourist attractions.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汇编—

历年高考作文真题汇编(2014—2017) 2017年 [2017·全国Ⅰ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 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2017·全国Ⅱ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期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2017·全国Ⅲ卷]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 年。40 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 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与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 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角;看今天,你正在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 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 [2017·北京卷] 26.作文(50 分)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2017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数列) 考点1 等差数列 1.(2017·全国卷Ⅰ理科)记n S 为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若4524a a +=, 648S =,则{}n a 的公差为 C A .1 B .2 C .4 D .8 2.(2017·全国卷Ⅱ理科)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33a =,410S =,则 11n k k S ==∑ . 21n n + 3.(2017·浙江)已知等差数列{}n a 的公差为d ,前n 项和为n S ,则“0d >”是 “465+2S S S >”的 C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考点2等比数列 1.(2017·全国卷Ⅲ理科)设等比数列{}n a 满足121a a +=-,133a a -=-,则 4a =____.8- 2.(2017·江苏卷)等比数列{}n a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的和为n S ,已知 374S = ,6634 S =,则8a = . 32 3.(2017·全国卷Ⅱ理科)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 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 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 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B A .1盏 B .3盏 C .5盏 D .9盏 考法3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综合 1.(2017·全国卷Ⅲ理科)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为1,公差不为0.若2a ,3a , 6a 成等比数列,则{}n a 前6项的和为 A A .24- B .3- C .3 D .8

2013高考语文备考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2013高考语文备考历年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 A字音 1.A [2012·湖南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顺遂.(suì)吉兆.(zhào) 歆.慕(xīn) 琼.楼玉宇(qióng) B.捕.获(pǔ) 萌.动(méng) 清纯.(chún) 震古烁.今(shuò) C.菜畦.(qí) 炫.目(xuán) 扶掖.(yè) 耳濡.目染(rú) D.宫阙.(què) 散.漫(sǎn) 积淀.(dìng) 宠.辱不惊(chǒng) 1.A[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A。B项“捕.获”的读音为“bǔ”;C项“炫.目”的读音为“xuàn”;D项“积淀.”的读音为“diàn”。解答本题需要考生牢记“多音读次音,形声莫套读和方言要纠错”三大原则。 1.A [2012·湖北卷]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灵.秀磷.光玲.珑剔透聆.听教诲 B.诞.生旦.角淡.泊明志担.当重任 C.宿.营诉.说夙.兴夜寐素.昧平生 D.咨.询滋.生芝.兰之室孜.孜不倦 1.C[解析] 本题考查字音。关于字音的考查,本题继续2011年高考的命题方式,考查方言中经常误读的字音,其中涉及前鼻音与后鼻音的区分,卷舌音与平舌音的区分,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对纠正方言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A项,líng,lín,líng,líng;B项,dàn,dàn,dàn,dān;C项,都读sù;D项,zī,zī,zhī,zī。 1.A [2012·全国卷]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颀长(qí)悚.然(sù) 彰善瘅.恶(dàn) 韬光养晦.(huì) B. 人寰.(huán) 攫.取(jué) 寻瑕伺隙.(xì) 啮.臂为盟(niè) C.抵牾.(yǔ) 横亘.(gèn) 造福桑梓.(zǐ) 筋.疲力尽(jīn) D.鞭挞.(tà) 骨骼.(gé) 辗.转反侧(niǎn) 蜚.声中外(fēi) 1.B[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A项,悚.然(sǒng),形声字误读;C项,抵牾.(wǔ),形近字误读;D项,辗.转反侧(zhǎn),习惯性误读。对于字音主要考查形近字、形声字、习惯性误读及多音字,结合各类型特点进行积累,可以采用排除法与认定法。 1.[A、B][2012·北京卷]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辍笔谈笑风生间.(jiàn)或李代桃僵.(jiā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