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_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_马彦琳

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_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_马彦琳
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_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_马彦琳

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景和方向

马彦琳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

[收稿日期]2004-10-26;[修订日期]2004-12-05[作者简介]马彦琳(1965-),女,回族,新疆昌吉市人,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理学博士,南开大学区域经济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城市管理、区域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土地资源管理,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系主任。E 2mail:mayl@https://www.360docs.net/doc/d913045419.html, 。

[摘 要]本文紧紧围绕乡村旅游发展的方向)))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这个主题,从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和本质特征入手,就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发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进行了分类讨论,指出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是贵州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贵州省乡村旅游只有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前进,才有希望把贵州省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关键词]贵州省;乡村旅游;环境旅游;文化旅游[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5)01-0063-05

引言

在中国,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已经在贫困的偏

远地区脱贫减困、解决/三农0问题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产品也由此备受世人注目,正从旅游市场的边缘走向国内旅游市场这个大舞台的中心。从资源禀赋和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贵州省具有建设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优势。由此,贵州省明确提出将乡村旅游作为贵州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点,把贵州农村建成中国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这是基于旅游业可持续、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客观选择。

在乡村旅游产品逐渐被市场关注的同时,贵州乡村旅游产品的建设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轨迹、如何

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也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1 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1。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民族)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0。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

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1]

。2 乡村旅游本质特征的再认识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1855年,一位名叫欧贝尔的法国参议员带领一群贵族来到巴黎郊外农村度

1环境旅游指所有与自然环境有关或在自然环境中开展且不违背环境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旅游活动,包括散步、徒步、宿营、远足、漂流、登山、划船、观赏自然景观等旅游活动。文化旅游包括那些能够吸引旅游者的文化活动和经历,还包括旅游者对当地居民独特生活方式的深入了解并从中得到满足。

63

假,他们品尝野味,乘坐独木舟,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伐木种树,清理灌木丛,挖池塘淤泥,欣赏游鸟,学习养蜂,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使他们重新认识了大自然的价值,加强了城乡人民之间的交往,增强了城乡人民的友谊[2]。早期的乡村旅游具有比较明显的贵族化特点,普及性不强。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开始发展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随后,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先后推出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逐渐盛行开来。20世纪80年代后,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从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过程来看,乡村旅游活动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本质特征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逐步深入的体验性活动内容。到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的旅游者从最初的休闲度假到自然体验,再进一步发展到文化体验,自然体验和文化体验开始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基础内容。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与乡村旅游客源地)))城市的最大差异之处,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乡村体验式旅游追求的是对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一种探索、一种感受、一种挑战、一种在心理上的彻底放松。

第二,逐步深入的学习型活动内容。在乡村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在旅游过程中学习自然知识和当地文化、民俗知识、传统手工艺技术等,已经成为乡村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从法国乡村旅游的先行者们学习制作肥鹅肝酱馅饼和学习养蜂,到匈牙利的乡村旅游实践者们学习当地的民族文化,学习型的活动内容正在逐步深入,已经成为吸引乡村旅游者们的一大兴奋点。

第三,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内容。一些偏远的乡村地区地域特色明显,自然生态保存较好,旅游者们在不同的乡村地区可以认知不同的环境特征、学习自然生态常识,从而接受自然的环境教育,对自然有了新的认识,进一步会热衷于保护环境、改善生态的各种活动,如观赏游鸟、植树、环境保洁、认领古树名木等。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游客对生态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使游客对自身的人生价值和自然的生态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提升游客的心理满意度。

从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看,蕴藏着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独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的乡村地区,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在这些地区,无论是环境旅游活动,如徒步、亲水活动、登山、研究植物或观赏自然景观,还是文化旅游活动,如文化观光、文化探秘、文化深度体验,都包含了以上三种内容。也就是说,从乡村旅游的本质特征来看,乡村地区无论是体验式的活动内容、学习型的活动内容,还是生态建设方面的内容,都表现出乡村旅游已经沿着与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

3乡村旅游的市场特点和需求发展趋势

就国际市场而言,乡村旅游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旅游市场发展业已成熟,旅游需求已经表现为多极化发展,乡村旅游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0三方面的因素,其内容是/观光)休闲)专项0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3]。国际市场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已经发展到了追求具/观光)休闲)专项0旅游功能的复合型产品。目前,国外游客对中国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表现为对环境优美、民族文化韵味浓郁类型的偏爱,如云南丽江、贵州肇兴。从旅游目的来看,度假、考察、学习的比例在逐年提高,游客逗留的时间在逐年延长。游客的需求层次表现出成熟阶段的特征,已经形成了国际旅游市场的中高端细分市场。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启动晚,旅游需求正处在由观光向度假、专题的层次递进阶段,加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只有近10年的历史,乡村旅游发展更处于初级阶段,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极大依托性,等等[4]。尽管如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国内旅游需求多极化发展趋势和旅游消费个性化发展趋势正旺,国内乡村旅游也正在向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国内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高。虽然,旅游的最基本层次)))观光需求在一定时期内仍占重要地位。但是,游客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度、优美度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则要求古朴、新奇、/乡土味0、/民族味0

64

浓,对技术手段则要求原始、古老或高新、精尖;游客对旅游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性、新奇感要求越来越强,对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等软硬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放松精神、休闲度假,休养疗养、回归自然,享受天人合一的和谐、温馨与浪漫将逐步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目的。总体来看,当前乡村旅游需求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游客对环境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多功能、复合型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旺盛[5]。

可见,就旅游产品而言,乡村旅游是一个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是系列产品的集合,是一个产品集,它所提供给游客的旅游产品可以是复合型的、可以是单功能型的,能够很好地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者。也就是说,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对乡村旅游产品都会有一定的需求。所以,乡村旅游产品开发和建设面对的是整体的旅游消费市场,应根据个性化需求分层次进行开发和建设。国内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定位不仅应包括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较高的都市地区,也应包括中小城市。近10年来,我国大、中、小城市城郊观光农业、农家乐、民族村寨旅游等的蓬勃发展,就充分证明了乡村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市场空间和前景。

4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本方向

贵州省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15%,是我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是一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0,分布在奇山秀水中的农村自然村寨中,少数民族村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众多的民族村寨因地处偏远、山水相隔,闭塞成就了保留,造就了丰厚的、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成为贵州历史文化积淀最为厚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些民族村寨中,处于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往往相辅相成,对游客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这些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可以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既可满足部分游客对原始广阔、尚未城镇化的乡村生活、田园风光、自然环境的兴趣,又可满足部分游客对民族文化探秘的需求。游客在这里可以进行/软探险0旅游,体验奇妙动人的民族文化,尽享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

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可以初步分为3大产品系列进行。

第一,依托城市的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系列。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持其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打造农家乐精品。

所谓农家乐,是指城市郊区的农民依托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场所,为城市居民创造农事活动的参与机会、提供餐饮服务和住宿服务等。多表现为城市居民周末游)))休憩、娱乐、度假。此形式目前最为成熟,定位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游憩的/后花园0。依托农耕活动中经济作物生长特点,利用其花季举办各种赏花节,如油菜花节、梨花节等,也可归为此类。此类产品一般为周末一日游或二日游。该类产品具有消费群体比较固定、重游率高、市场营销周期短的特点。

目前,贵州省农家乐产品的开发与建设中,旅游产品单一,服务水平低,设施条件差,本土文化特色不突出,存在迎合游客口味的/城市化0倾向,缺乏精品,大多数游客只能进行吃农家饭、棋牌、聊天等活动,缺乏娱乐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是少年儿童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游客逗留时间短。由此,贵州省农家乐旅游项目的设计要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提高游客重游率、稳定都市消费群体为目标,保持乡村环境的真实性,营造传统文化的乡土气息和氛围,增加文化含量、增加知识性、增加参与性,留住游客、延长其逗留时间,树立/打造精品0的理念。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依然是其发展的方向。

第二,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要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贵州省众多的、地方特色浓郁的乡村常常分布在风景名胜区周围。如安顺的屯堡村寨和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兴义的下坞屯布依村寨和万峰林风景名胜区,铜仁的云舍土家族村寨和梵净山风景名胜区等。壮美的自然景色、恬静的田园风光、独具特色的乡土民俗(民族)文化和农耕文化,形成优势互补的旅游资源富集区,在目前国内旅游市场正向观光度假、体验式度假发展的大趋势下,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山水风景中的田园风光和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和农耕文化将吸引一批游客丰富其旅游活动。

开发建设此类产品,一般应分两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将此类产品纳入到大型景区的观光旅游产品中去,在市场营销方面依托大型景区的知名度,以展示特色、提供初级服务启动乡村旅游,成为景区观光旅游的配角。二是发展阶段,进行区域联合,逐步以文化内涵和特色取胜,与所依托的景区平分秋色,或成为主角。具体而言,随着市场需求层次的逐

65

步提高,此类产品通过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乡土文化,完善旅游设施,提高服务水准,逐步以产品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取代景区已经成熟的观光和自然体验型产品的主导地位,成为一定区域的、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主导产品。2001年9月,贵州天龙旅游投资开发公司以600年前朱元璋/调北征南0、/屯田戍边0保留大明遗风的屯堡村寨为依托,举行/贵州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0首游式,屯堡乡村旅游正式启动。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东距贵阳市60公里,西距著名风景名胜区黄果树瀑布群70余公里。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发展之初,屯堡人在市场开拓、产品建设、设施条件等方面白手起家,开始了半农半旅、半农半商的新生活,作为传统旅游产品(黄果树旅游线路)的补充和配角,通过与旅行社联手,天龙屯堡旅游产品走向了市场。随着产品开发建设和市场营销经验的积累,区域联合的重要性逐渐受到重视,2002年6月贵州新旅游联盟1成立,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与联盟内的其他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形成鲜明的产品互补关系,力量整合后的产品建设和市场营销力度大大增强,旅游区发展步入快车道,在贵州西线旅游中的地位日渐凸显。

从国内旅游发展的趋势看,此系列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产品建设要完善设施条件、提高服务水平,以延长游客逗留时间为主攻目标,文化和特色是其灵魂,乡土文化和乡土特色的挖掘、乡村环境的真实性,是其关键所在。此类产品的设计和开发要借环境旅游资源及其产品优势,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在市场开拓方面,此类产品的营销难度不大,可以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加快打造此类产品的品牌。目前,此类产品的市场需求正处在增长阶段。

第三,依托特色村寨及其群落的乡村深度体验型产品系列。要保护、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精心设计旅游活动,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目前,随着国际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国内旅游者开始逐渐热衷于/返璞归真、回归自然0的乡村体验式旅游。贵州境内有很多可进入条件好的(民族)村寨及其群落,本土(民族)文化保存完好,村寨周围环境宜人,如黔东南州的巴拉河流域、肇兴侗寨等,通过保护性利用,可吸引一批探秘、求知欲强的城市居民和境外游客开展乡村深度体验旅游。此类产品的文化特性非常突出,在产品最初的开发和建设中,依托民族文化、地方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往往首先吸引一批文化探秘的境外游客和研究性学者,占细分市场的很少部分。

就单体村寨而言,因规模较小,村寨空间容量有限,在单个村寨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其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文化遗产资源,很可能会严重毁于掠夺式的旅游开发或大量游客的涌入。而置身于优美田园风光、秀丽山水间的村寨群落因其活动空间扩展到整个村寨群落,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极大地扩展了区域旅游环境容量,有效克服了单个村寨的空间局限性,就具有了率先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胜地的优势。在这些村寨群落中,将传统的文化旅游活动与依托村寨田园风光的环境旅游活动结合起来,在丰富旅游者乡村体验经历、提高旅游者心理满意度的同时,可以有效延长旅游者的逗留时间,向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乡村旅游精品。为了保护村寨及其群落的文化遗产免遭破坏,5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6明确指出,/要通过向游客开放更多的村寨并制定管理旅游活动的规章制度,来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第一,要确保任何时候都不会有村寨因参观过于频繁或游客过多而受到破坏;第二,将游客分散到多个村寨中去,扩大当地居民从旅游业中受益的范围0[6]。

依托村寨群落进行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应当依托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和环境旅游资源,根据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设计出不同的、层次性十分鲜明的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吸引大批中高端市场的旅游者,而且也可以吸引中低端市场的游客,从而有效地扩大市场份额,并通过发展旅游而惠及整个村寨群落。从单一的民族村寨文化旅游产品,走向文化旅游和环境旅游紧密结合的复合型旅游产品,是乡村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强调的是,在这些文化遗产保留地开展乡村旅游活动必须遵循环境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的原则、制订的规划和设计的标准。

贵州省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的众多民族村寨中,郎德上寨是文化部授予的、享誉海内外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0、/全国百座露天民族民俗博物馆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郎德上寨自1985年对

1贵州新旅游联盟是由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龙宫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天龙屯堡文化旅游区(含天台山)以及西南航空贵州分公司为核心联合组成。

66

外开放、发展旅游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和3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中外游客70多万人。近20年来,郎德上寨被组合进黔东南区域旅游线路中,只是旅游线路中的一个点,以文化观光为主的游客在郎德逗留时间短,消费支出少,旅游产品长期以苗族歌舞、服饰、传统文化习俗展示为核心内容,只吸引了少量文化观光游客和对文化探秘感兴趣的游客,成为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观光产品,而不是乡村旅游度假胜地。发展旅游对当地社区经济的推动作用小。同时,由于村寨空间狭小,游客环境容量有限,所以,进一步开拓市场、增加客源受到很大影响。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在示范性规划中选定巴拉河流域村寨群落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示范项目,设计了包括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在内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将郎德上寨的旅游活动扩展到流域的其他村寨中去,有效地解决了单体村寨空间有限、传统文化观光产品的提升等难题。就市场需求和资源禀赋来看,开发建设巴拉河乡村旅游区,树立起巴拉河乡村旅游区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文化旅游和环境旅游紧密结合是其根本所在。

5结语

贵州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丰富而独特,村寨景色秀丽而迷人。乡村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异质性和独特性,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观赏价值和体验价值,保持较好的原生状态的自然与文化,使得贵州具有创造与众不同的、能够给游客提供一种全新体验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资源条件,使得贵州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旅游市场空间潜力,所有这些都为贵州开发世界性乡村旅游产品创造了条件。贵州省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无论是农家乐系列产品,或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产品系列,还是村寨及其群落的深度体验产品系列,都必须将文化旅游与环境旅游有机的融为一体,深化旅游文化内涵,沿着环境旅游和文化旅游紧密结合的方向发展,牢固地树立/精品意识0。惟有此,贵州省才能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上树立起鲜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的形象,才有希望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著名的乡村旅游胜地。

注:本文是笔者在贵州省旅游局挂职任局长助理期间的工作思考,文中观点得益于杨胜明局长的启发,规划财务处吴迈处长提出了宝贵意见,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0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

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5).

[2]石强,钟林生,向宝慧.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A].海峡两岸观

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3]李伟,武友德.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与开发研究[A].海峡两岸观

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C].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3.

[4]王兵.从中外乡村旅游的现状对比看我国乡村旅游的未来[J].

旅游学刊,1999,14(2).

[5]吕连琴,刘爱荣.我国乡村旅游高级化的产品设计导向[J].地域

研究与开发,2002,21(4).

[6]贵州省旅游局,世界旅游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旅游局.贵

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The Developing Direction of Guizhou

Rur al Tour ism:Combining Environmental

Tourism with Cultural Tour ism

M A Yan2lin

(Schoo l o f P ub lic A dminis tration,Huazho ng U nivers ity o f Science a n d Techno lo gy,W uhan430074,China)

Abstract:Rural to uris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From the view o f its substan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market trend,rural to urism includes environmental 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 m.Based o n asso rting and analyzing the products of rural to urism,the paper holds the view that the clo se combinatio n o f enviro nmental tourism and cultural tourism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 fo r sustai nable develo pment of Guizhou rural to uris m.Follo wing the directio n o f enviro nmental tourism and cultural to uris m co mbining closely,G uizho u co uld be expected to be buil t into a famous resort of rural tourism in both China and the wo rld.

Key wor ds:Guizhou;rural tourism;environ mental touris m;cultural tourism

[责任编辑:吴巧红;责任校对:廉月娟]

#读者#作者#编者#

本刊编辑部通知

由于工作变动,本刊前编辑王保伦同志已从2004年11月起不再担任5旅游学刊6及5旅游业动态6等刊的任何工作。特此通告,并感谢他曾经为此付出过的劳动。

本刊编辑部

2004年11月

67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 下文为大家整理带来的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特征和发展前景精品源自中考试题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 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当然,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1乡村旅游的相关认识 1.1乡村旅游的基本概念 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始于一群贵族到乡村度假,品尝野味,乘坐独

木船,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通过这些活动,他们重识了自然,加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交往。后来,各国相继有了乡村旅游。至20世纪80年代后,欧美乡村旅游已走上规范发展的轨道,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2乡村旅游的市场开发 开发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对农事活动、农村部落、农民生活、农业生态、农业收获物等农村事物进行开发。分析各省的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包括发展农业旅游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农业特色优势和客源优势等,为区域农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依据。进行乡村旅游的开发有多重意义。 2.1乡村旅游开发的意义 它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2.2乡村旅游市场特点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 就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建议】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乡村旅游发展思考建议】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 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如何做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几点建议和思考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则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这种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被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共同繁荣的生动实践一再证实。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密不可分。从旅游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从文化产业的角度看,抓住了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的市场。近年来,**积极谋求旅游发展思路,做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众多成就。但是,在当今新的发展机遇期,如何进一步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抢占旅游文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笔者经过多方调研,有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的旅游资源 金丝大峡谷。位于陕西省**县东南部新开岭腹地,距县城60公里。景区内风光秀丽,风格独特,风景如画,具有窄、长、秀、奇、险、

幽的特点,集峰、石、洞、林、禽、兽、泉、潭、瀑等自然景观于一体,步移景异,景象万千。与其配套的旅游开发项目金丝峡丹江漂流,位于金丝峡镇入口处,漂流里程12公里。金丝大峡谷被誉为“峡谷奇观,天然氧吧,生态王国”。20XX年跻身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唯一的“4a”景区。 闯王寨景区。是一个文化生态综合旅游景区。包括闯王寨文化遗址核心景区和泉茗生态茶园旅游度假区。泉茗度假区是中国西部最北端观光茶园,又是**县南茶北移的第一块试验适生规模化基地。闯王寨核心景区是是依托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此养兵蓄锐、娶妻生子之历史而打造的人文景观。还有闯王马战演绎广场,生动再现闯王当年征战沙场的雄风和铁骨柔肠的英雄本色。 任家沟旅游度假村。是集特色农家乐、民俗体验、休闲养生、观光农业乡村的旅游项目。现建成的休闲垂钓、花圃园林、茶事体验、民俗展示等项目,已经成为县城周边一道亮丽的风景。 文碧峰景区。位于**县青山镇,距县城20公里,主峰海拔1065.65米,山顶珍奇花木众多,古木参天,四季常青,登至峰巅极目远眺,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尽览**全貌和陕豫鄂三省交界的美丽风光。 上苍坊旅游风景区。景观以奇峰、幽谷为主,沿途森林繁茂、涧潭密布,主要景点有双驼戏水、三龟盘溪、神雕望溪、鸳鸯戏水、上苍古寨等30余处景观。风景门户区——上苍乐园,以水上冲浪、休闲垂钓、餐饮娱乐为特色。农家餐饮“三江野生鱼”、“柴 火铁锅炖土鸡”是园区的特色菜肴。来到上苍坊,春可以采花,夏可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乡村旅游发展前景调查报告 在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县切实抢抓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突出重点打造凤凰谷、菌子山精品旅游景区,整合带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 一、乡村旅游发展优势及前景 (一)发展优势 **位于滇桂两省结合部、中国第三大河流珠江上游。全 县国土面积2783平方公里,辖4镇(丹凤、雄壁、彩云、葵山)4乡(五龙、竹基、龙庆、高良),104个村委会、5个社区786个村民小组,全县总人口38.7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16.86%,是曲靖市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最大的县。东与罗平县接壌,南与文山州的丘北县毗邻,东南同广西壮族自治 区的西林县一水相依,西南和红河州的泸西县连接,北倚陆良县。在云南六大旅游片区中,**处于滇中与滇东南两大旅游片区的结合部,是滇东南旅游精品线路中的连接环。 1、交通区位优势。**不仅区位优越,而且交通便捷,距省城昆明174公里,距曲靖120公里,国道324线(高速化)穿越 **境内,省道以(且)马(关)线连通文山、凤凰谷、菌子山两大景区和五龙旅游集镇,师(宗)弥(勒)公路贯通红河州周边县市,形成了较为理想的旅游交通网络,而四通八达连接全县4镇4 乡的乡村公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完善的交通条件。 2、旅游资源优势。境内群峰叠翠,溪流纵横,?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的真实写照。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类别组合好,具有独特性、差异性和唯一性的鲜明特征。菌子山景区享有?天然奇石园、天 然大花园、天然野果园、天然动物园、天然植物园、天然菌 子园?等美誉;凤凰谷景区是?是世界第一高洞,形象逼真的 生命之门,传说中凤凰涅磐的地方,中国唯一生命文化主题公 园?。随着旅游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宣传营销力度的

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标题:苏州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 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旅游管理 学号:0910304111 姓名:金晓萍 指导教师:孟英伟 2012年6月11日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诚信承诺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苏州市乡村旅 游的发展状况与对策分析)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本人独立完成的。尽 本人所知,除了毕业设计(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毕 业设计(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作者签名:金晓萍 2012年06月 11 日 (学号):0910304111

摘要 近年来,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型的旅游产业,在不断地迅速发展,它打破了中国传统文化下自然经济和社会关系,满足旅游者不同层次的需求。但其作为旅游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何使其走向更规范,可持续的道路,将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本文以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题,结合相关旅游产业的理论,以苏州市为例,对苏州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所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相关优化乡村旅游产业的策略,为苏州更好的发展乡村旅游做好铺垫。 关键词:苏州乡村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rural tourism a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is in developing rapidly. It has brok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competitive nature, and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levels. But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ourism, how to make it to more standardized, sustainable way,will directly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direct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tourism situation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topic,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relevant theory of tourism industry. To Suzhou city as an example, the Suzhou rural tourism existing problems in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puts forward relevant optimization strategy of rural tourism industry,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Suzhou rural tourism blackboard. Keywords: Suzhou rural tourism;Development status;Question;Countermeasures

贵州乡村旅游论文

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探讨 ——以黔东南为例 院 (系) 旅 航 学 院___ 专 业 _ 旅游管理(导游方向)___ 年 级 09级导游班______ 学生姓名 ____章 燕 红___________ 学 号 __ 200914020054_ _____ 指导教师 ____左 伟__________ 填表日期 ____年 月_ 日____

目 录 内容摘要......................... ................. . (1) 1.乡村旅游概述.......................... . (2) 1.1乡村旅游的概念...................... (3) 1.2乡村旅游的特点.......................... . (5) 1.3发展乡村旅游对黔东南的意义.............. . (5) 2.贵州黔东南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5) 2.1特殊地质地貌构建的自然景观......... (6) 2.2 多民族构建的文化原生性 (6) 2.3历史文化的厚重型 (7) 2.4独特的天然避暑型气候 (7) 2.5乡村民居形式多样 (7) 3.贵州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8) 3.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8) 3.2宣传力度不够 (8) 3.3缺乏市场规划和产品策划 (8) 3.4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8) 4.黔东南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对策与建议 (9) 4.1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统一规划 (9) 4.2划分旅游项目,开发精品旅游产品.. (9) 4.3挖掘文化性......... (10) 4.4整合营销,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11) 4.5开发客源市场及做好宣传 (11) 4.6实施规范管理,加强乡村旅游的制度化建设 (12) 5.结束语 (13) 成果申明 (14) 致 谢 (15) 参考文献 (16)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举措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举措 浅析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共融发展的举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历史任务。所谓的“振兴”是非凡的,是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信号。乡村文化建设也成为了我国建设的重要环节。旅游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产基础。乡村文化是乡村自信的重要源头,是乡村自信凝固的粘合剂,是承载乡村自信的火炮架,是我国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共融发展的根本来源。乡村旅游的开展,不仅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而且提升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当地民众的生活质量。 一、鄉村文化与旅游业共融发展的意义乡村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红色旅游景点、别具一格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等。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消费比重越来越大,广大群众对于文化生活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几年,乡村的旅游发展地位日渐突出,很多人会选择在节假日期间出去旅游。我国乡村地区的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划分为三种:都市依托型、景区依托型和环境依托型。后两者发展模式均依托于当地的文化景点及文化风俗。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共融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之一。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大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意识和宣传营销观念,所用的宣传手段较为单一,对利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及互联网宣传手段认识不足。此外,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受基础设施环境、服务配套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二、探析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共融发展的“四个融合”1.乡村旅游与乡村文化历史遗产相融合,实现文化产业转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乡村文化历史遗产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特色的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我国一些乡村地区存在文化历史遗产遗忘淡化的问题,未能充分利用和挖掘历史遗产存在的意义。因此,在乡村文化产业建设中,要围绕历史遗址纵向传承和横向融合两条路径进行维护并设计规划方案,从而实现乡村文化历史遗产产业的转型升级。在此基础上融入乡村旅游业,进一步升级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此外在乡村文化历史遗址的基础上进行生态文明的创新设计和实践,最终形成生态文明特色鲜明的旅游区,实现乡村资源合理利用及维护文化遗产的新型发展模式,既保留了传统产业的原生态特色,又能够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 2.乡村旅游产业与现代艺术相融合,创新文化体验方式现代艺术文化包含现代美术、现代音乐、现代设计艺术等,已是当今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民族艺术形态,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文明和艺术思维。随着我国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社会对艺术的需求也不断上升,原来的传统民俗文化很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于旅游产业及现代艺术中。将乡村文化融入到现代艺术设计中,既能有效发扬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和延伸,充分展示其人文特色和地域特色,又能推动现代艺术设计的进步。 3.乡村旅游产业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提升服务水平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国内迅猛发展,在科学技术、传统行业、教育行业等领域都产生极大的影响,同时给传统的乡村文化产业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通

贵州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贵州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作者:————————————————————————————————日期:

贵州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旅游管理 贵州乡村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龙婧 贵州省是极具特色的旅游圣地,以其独特的地貌地形和水土风情,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前去。神奇的喀斯特景观和多民族分布于贵州省各个地区添加了旅游的神秘感。如何使贵州的乡村旅游产业系统化以带动当地经济的更快发展,这就需要对部分旅游产业进行创新。本文就创新产业形式进行深入探讨。 在生活质量逐渐提高的当代,人们逐渐从对衣食住行上的关注转变到对生活质量的关注,旅行就是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改善人们心情的不二选择。选择旅游地区是人们出行第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生活在繁华大都市的居民想要更多的通过旅游的方式放松身心,这就给予偏远的乡村以及小镇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商机。贵州处于云贵高原,山地和高原居多,山脉连绵,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是绝佳的天然旅游场所,加上当地少数民族众多,有不同的风土文化,令人心驰神往。在国家积极倡导建设新农村的前提下,贵州农村的旅游产业可以进行创新,以此带动当地农民的经济的更好发展,由于贵州大部分地区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在创新产业形式的同时也要规划好当地环境影响,做到生态创新。 一、多样化、系统化发展旅游产业商品 (一)发展特色商品制造 贵州许多乡村寨子为偏僻山村,交通不便利,信息不流通,经济水平和当地社居民文化素质较低,对旅游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但由于民族众多,每个民族都有自己历史留下的特色手工艺制品或其他特色商品。可以聚集当地居

乡村旅游的起源与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乡村旅游起源于1885年的法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轨道。乡村旅游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乡村旅游开发在世界各地发展非常迅速,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据国家旅游局的最新测算,目前我国乡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数已经达到三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占全国出游总量的近三分之一。据介绍,目前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经达到359家,遍布内地的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每年的三个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比例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市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

论乡村旅游的发展--以华西村为例 【摘要】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华西村的探索和实践看,发展乡村旅游不仅丰富了旅游活动的内容,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旅游发展华西村 乡村旅游是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农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旅游资源,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田园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它的兴起既迎合了新千年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巨大潮流,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使传统古老的第一产业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一、乡村旅游的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乡村旅游起源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大规模发展。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幅员辽阔,农村资源众多,乡村田园风光千姿百态,大江南北农耕、渔牧、茶果、林木应有尽有,风情各异。50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我国富厚底蕴的中华文化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文化,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 截止目前,我国已建成的两万多个旅游景区(点),一半以上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业的各种业态;据测算,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发展潜力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拉动内需明显的特点。我们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以游助农”方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选择乡村旅游的约占70%,每个黄金周形成大约6000万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与朝气蓬勃的第三产业得到了有机的结合.河北的野三坡,江苏的华西村,杭州的龙井村、广东四会市的观光农业园等众多乡村旅游地的兴起与发展足以说明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广阔.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特点 乡村旅游所具有的、与其它旅游类型有明显差异的特点是乡村旅游地——农村经济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乡村旅游特点与农村发展的联动关系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乡村旅游集第一、第三产业于一体 乡村旅游的发展,是在充分利用乡村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合理规划与设计,把农事生产操作、农作物与农业科技展示、农产品系列加工与旅游者的活动融为一体,并向旅游者充分展示农业艺术及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旅游的形式。做为一个乡村旅游地,它首先应该是一个进行科学化农事生产的基地,是第一产业的像征。同时,它又是一个集食、宿、行、娱、购、游等旅游六要素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区,属第三产业的范畴。它既要满足服务性企业的需要又要体现和突出农业生产性的特点,它把农业生产与旅游服务进行有机的交融和联系,从而达到农业生产为旅游服务,旅游服务促进农业生产之目的。 (二)乡村旅游重游率高,生命周期长 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游客大多只停留在静止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且重游率低,回头客少。乡村旅游却不然。乡村是一个集农事知识、生物知识、农作物知识、高新科学知识为一体的大课堂,诸多乡村文化沉淀形成的乡村旅游文化亮丽多彩,田园风光随季变化,四季特色明显,农事生产品种各异,内容繁多。这一些都不断的刺激和吸引游客旧地重游,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中观赏田园风光的千姿百态,参与不同的农事活动。乡村旅游所具有的强的生命力和较长的生命周期必然为乡村旅游目的地——农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催化剂,促进和带动农村的发展并成为农村发展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历程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学术 汇报笔记 主讲:王茂强乡村旅游特指在乡村地区开展的,以特有的乡村人居环境、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乡村田园风光、农业生产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活动,即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环境旅游范畴,以具有乡村性的人文客体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属于文化旅游范畴。所以,乡村旅游包括了乡村性的环境旅游和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在某一乡村地区开展乡村旅游活动,活动内容究竟是以环境旅游为主, 还是以文化旅游为主,取决于该地区的本质特征。 乡村旅游始于法国,其最初的发展是欧美度假旅游发展的一种空间选择。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宁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包括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近年来,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贵州旅游从无到有、从不发展到发展,逐步深人的体验性活动内容;逐步深人的学习型活动内容;接受环境教育、开展生态环境补偿方面的活动内容。旅游内容进一步得到充实和丰富。贵州蕴藏着丰富悠久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价值,且拥有秀丽的自然景色、特的环境特征和自然特征的乡村地区,是开展乡村旅游活动的理想之地。当前,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上下正以饱满的热情,精准扶贫,久久为功。因此,加快贵州的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贵州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州由于自然环境的局限性,旅游发展相对滞后,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改善贵州旅游条件对于促进经济改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旅游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旅游市场发展业已成熟,旅游需求已经表现为多极化发展,乡村旅游动机同时包括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方面的因素, 其内容是“观光一休闲一专项”旅游的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风光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贵州省多山,高原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92.5%,是我国惟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是一座山奇水秀的“绿色喀斯特王国”,分布在奇山秀水中的农村自然村寨中, 数民族村寨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些众多的民族村寨因地处偏远、山水相隔, 塞成就了保留,造就了丰厚的、原生态的多民族文化,成为贵州历史文化积淀最为厚重的地方之一。在这些民族村寨中,处于原生状态的文化遗产与原生状态的乡村自然环境往往相辅相成,对游客充满了神秘感和吸引力。在这些区域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客提供高质量的、内容丰富的乡村旅游产品。根据贵州省乡村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建设应着重一下几点: 第一,依托城市的城郊型农家乐产品系列。深人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保持其乡土气息的浓郁性和真实性,打造农家乐精品。 第二,依托大型景区的乡村观光与体验型系列产品。要依托成熟景区的知名度,精精心设计文化旅游内容,将文化旅游活动和环境旅游活动紧密结合。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改完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地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乡村旅游对带动山区、郊区发展,尤其是对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发展来说,不可或缺。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2016年是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所有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从而全面同步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由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自然成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且迫在眉睫。所以,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对贵州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在乡村地区开展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特有的居住环境、农业生产、乡村民俗文化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旅游,国外专家有不同的表述,比如,西班牙的乡村经济研究学者Gilbert and Tung持有这样的观点:乡村旅游在农户提供的乡村环境中进行休闲活动的旅游方。而来自世界经合组织的官方定义,则指出乡村经济是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中心和卖点的旅游形式。英国学者Bramwell and Lane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则是:乡村旅游是基于农业的包括自然旅游、生态旅游、探险、运动和健康等多层面的旅游形式。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晚,可搜索到的文献大都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通过查阅不同文献可以了解到,国内研究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从基本内涵上来看是一致的,尽管其表述上略有不同,李立华和何景明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乡村旅游是这样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地点定位在乡村地区,其旅游吸引物是人文和自然客体要别具乡村性,乡村旅游包含的发生地为乡村地区和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二)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都在不断的加快,乡村旅游在我国也开始步入飞速发展阶段。到了21世纪,乡村旅游则步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各地区先后建设农家乐、观光园、休闲度假村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基地,旅游景点在不断的增加,功能在不断的拓宽,分布范围日益扩大,规模也与日俱增,乡村旅游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收入带来很大福利。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占总体旅游市场的1/3。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200亿元,接待景点200万家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全国有10%以上的人口脱贫是有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的,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旅游业与其他行业相互渗透,相互带动,在激励乡村产业转型的同时,把乡村文化的传播、乡村生活风貌的宣传运转起来。极大地加快了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了乡村的产业结构、改善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民俗文化可以让乡村旅游小镇别具风情

民俗文化可以让乡村旅游小镇别具风情——山合水易“贵州梵净山傩仪风情小镇规划” 乡村旅游规划——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民俗文化可以增添乡村旅游的特色,那么,怎样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规划设计,才能让民族文化成功融入进乡村旅游项目中呢?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对贵州梵净山傩仪风情小镇进行规划时,就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异地民俗风情体验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求趣、求知”的多方面心理需求。同时,高达56.7%的西方游客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抱有浓厚的兴趣和猎奇的心理。民俗游是旅游行为和旅游地产开发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 项目简介: 本项目地——黑湾河旅游服务小区,隶属于贵州省铜仁地区江口县,位于中国第五大佛教名山——梵净山的脚下,东以太平河为界,西到坝干村,北到转塘,南到熊家坝,占地面积约 2.2平方公里。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将整个项目分为三个建设区块,在本规划中,称之为“南区、中区、北区”。傩仪风情小镇隶属于项目整体规划中的“中区”,“傩文化”为主要的展现形式,配合各种民族民俗风情展示,形成别具特色的“最生动的文化风情小镇”。

文化特色:民俗文化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挖掘了贵州铜仁地区的“傩文化”这种特有的古老文化,将它与梵净山的神秘联系起来,打造出一个以傩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度假小镇,其物业主要以商铺、客栈、酒店为主。也有珍藏梵净山珍惜野生动植物标本的珍惜动植物博物馆等文化参与、娱乐体验设施。通过提炼和演艺傩文化中积极向上的部分,转变形成大众类的旅游产品。同时发掘贵州地区最具特色的民族民俗元素点缀其中,形成一个满足游客住宿、餐饮、娱乐体验、文化参与的大众游憩场所。 核心理念: 梵净山是一座生态环境优良的佛教名山,旅游行为多以登山观光、烧香参拜为主,游客资源相对单一,旅游配套服务较为滞后。针对现状,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采取了“山上、山下一体化联动”的战略性思路,即山上观光,山下休闲,山上听禅悟性,山下康体养生,山上感受生态王国,山下体验文化小镇,改善旅游产品严重匮乏这一基础现状,实现对观光景区的游客资源进行再开发的长远目标,打造出一条极具内在价值和发展潜力的旅游度假休闲产业链。 项目意义: 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在本项目中结合梵净山观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

乡村旅游发展项目背景、必要性、市场分析项目背景: 乡村旅游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收入的有效手段而在全世界各地迅速推广。1863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到瑞士乡村的第一个包价旅游团。1865年,意大利“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的成立标志着乡村旅游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在欧美国家己经成熟发展为规模巨大的产业。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世界旅游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的大力推动下,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向发展家推广。目前,乡村旅游己成为现代世界旅游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乡村旅游迎合了都市人“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且从另一面也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符合我国旅游产品结构化调整的客观要求,是旅游开发形式转型的新探索。 就国际市场而言,旅游业市场已发展成熟,已形成了“观光(感知)、度假(享受)、专题(认知)”三合为一的旅游产品复合体。即乡村旅游具有田园观光、休闲度假、自然生态和民俗文化专项旅游的综合功能。对国内市场而言,因国内旅游市场起步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绝大多数乡村旅游者享受到的是较低价位的消费水准、较低档次的旅游服务和较低层次的精神感受,对旅游景区、农业生产的收获活动和传统节庆活动具有极大依托性。但对自然环境的天然性、纯净性、优美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人文环境的古朴、新奇、“乡土味”、“民族味”的呼声越来越强,作为旅游目的地,这些都是吸引游客的必备条件。 具体来说国内,对乡村旅游产品的需求仍表现出明显的需求层次初级阶段的特征,尚停留在观光——休闲娱乐阶段,表现为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单一,产品粗糙,经营粗放。当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旅游正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旅游管理 浅谈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预测了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趋势及前景。 一、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国家旅游局将2006年确定为中国乡村旅游年。在这一年,国家旅游局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将乡村旅游发展成为了我国旅游的一个新亮点。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闲暇时间的增多,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兴起,乡村旅游业也发展迅速。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将传统的农业转变成为休闲农业的一种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以城镇所不具备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来吸引城镇旅游爱好者,通过满足他们休闲和回归自然的需求而获取经济效益。随着旅游业的整体发展,乡村旅游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各地开展的乡村旅游均在朝着融观赏、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我国当前开发的乡村旅游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1.市场依托型 乡村旅游的目标客户是城镇人,所以他的目标市场就是大都市。利用都市郊区来发展乡村旅游是我国目前最普遍、发展最成熟、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乡村旅游类型。从当前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来看,这种乡村旅游的基本定位是给都市居民提供“后花园”式的休闲场所。借助与现代化大都市完全不同的田园及村落景观,为观光者提供采摘、捕钓等各种农村特有的活动来吸引顾客的一种旅游产品。

2.景区依托型 景区依托型的乡村旅游,是指那些在著名景点附近的乡村,借助著名景点的名气和客源,来带动自身的住宿、餐饮、购物等等旅游配套服务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当地土特产的销售。 3.资源依托型 部分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可以依托其独具特色的生态、建筑、人文等资源来吸引游客的一种旅游模式。这些具有民族或者地方特色的村寨,一般都远离都市,现代化程度较低,与外界接触较少。可能正是由于交通的不便,阻碍了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才使得他们能够保持自己本身的特色而未被外界同化。 根据上面总结的我国当前乡村旅游所具备的开发类型,已经开发出许多不同的乡村旅游项目: (1)“农家乐”:一些农民利用自家的农家庭院以及房舍周围的特色风光,吸引城镇游客前来吃、住、观光的一种旅游形式。农家乐也开发出了许多了相关产品,如农家旅馆、农家菜、观光园等等,这种旅游模式投入少、收益快、风险低,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2)度假村:在一些气候舒适,自然风景优美、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带,建设一些比较高档的乡村旅游场所来满足有需求的旅游者休闲、度假,这种旅游模式称之为度假村。 (3)民族民俗风情园:一些乡村或者少数民族的建筑、生活方式、举办的各种活动等等具有其独特的风情特色,也可以做为一种吸引外地游客的一种旅游方式。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改完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改完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地区经济的一大支柱,乡村旅游对带动山区、郊区发展,特别是对带动贫困地区脱贫发展来说,不可或缺。作为“十三五”规划的第一年,是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开局之年,所有贫困人口要在2020年实现全部脱贫,从而全面同步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由此,乡村旅游的发展自然成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迫在眉睫。因此,对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对贵州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这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和贫困地区经济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十分有必要。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状况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为依托,在乡村地区开展以乡村田园风光、乡村特有的居住环境、农业生产、乡村民俗文化及其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旅游,国外专家有不同的表述,比如,西班牙的乡村经济研究学者Gilbert and Tung持有这样的观点:乡村旅游在农户提供的乡村环境中进行休闲活动的旅游方。而来自世界经合组织的官方定义,则指出乡村经济是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中心和卖点的旅游形式。英国学者Bramwell and Lane对乡村旅游的定义则是:乡村旅游是基于农业的包括自然旅游、生态旅游、探险、运动和健康等多层面的旅游形式。中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比较晚,可搜索到的文献大都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查阅不同文

献能够了解到,国内研究者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从基本内涵上来看是一致的,尽管其表述上略有不同,李立华和何景明对乡村旅游的定义是:乡村旅游是这样的一种旅游活动,其地点定位在乡村地区,其旅游吸引物是人文和自然客体要别具乡村性,乡村旅游包含的发生地为乡村地区和旅游吸引物是乡村性这两者缺一不可。 (二)中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状况 进入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城市化进程都在不断的加快,乡村旅游在中国也开始步入飞速发展阶段。到了21世纪,乡村旅游则步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各地区先后建设农家乐、观光园、休闲度假村以及其它各种形式的基地,旅游景点在不断的增加,功能在不断的拓宽,分布范围日益扩大,规模也与日俱增,乡村旅游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乡村旅游为乡村经济收入带来很大福利。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显示,全国乡村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占总体旅游市场的 1/3。全国乡村旅游收入达到3200亿元,接待景点200万家以上。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全国有10%以上的人口脱贫是有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的,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由此可见乡村旅游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相互渗透,相互带动,在激励乡村产业转型的同时,把乡村文化的传播、乡村生活风貌的宣传运转起来。极大地加快了乡村经济发展、优化了乡村的产业结构、改进了乡村的生态环境。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文化和旅游结合提升乡村旅游档次 近年来,旅游业蓬勃发展,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更是拉动了社会的经济增长,可谓是发展前途较为广阔的新兴产业之一。然而,对于乡村旅游业来说,其发展较之城市旅游,明显不够顺畅。乡村旅游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文化与产品的结合程度较低、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不够重视等问题。但是,乡村旅游业也具有自身的独特优势,其乡村的文化气息较为浓厚。由于中国的乡村文化兴起极早,流传已有数千年,已深入农村居民内心,成为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若能将乡村文化与旅游发展相结合,使乡村文化能借助现代化的旅游方式加以表达、展现,就必定能为乡村旅游的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推进乡村旅游业的提档升品。现代化的旅游方式,不论游客开展任何哪一项活动,都与文化内涵相连。例如,游客在旅游地所进行的吃、喝、玩、乐等一切活动,都与乡村的文化习俗密不可分。所以,将乡村文化融入乡村旅游业,可有效克服其发展短板,实现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促进乡村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是乡村旅游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如今,我国旅游业鹏兴勃发,已进入全民旅游时代。可是,乡村的旅游业较之城市旅游,其发展明显不够顺畅,而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恰能为其注入活力。现代化的旅游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高层次需求,对旅游的品味也要求日益提高,高质量的旅游能够有效吸引游客,在旅游市场保持较高的竞争力。目前,乡村旅游的短板主要表现为缺乏文化的参与。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可以增加乡村旅游景点的吸引力,迅速打造出乡村文化旅游的品牌。无数实践均表明,文化与旅游的结合是提档升品、增强吸引力的有效手段。 (一)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如今,各国旅游业迅猛发展,而乡村旅游业也日益显现出其生命力。由于现代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逃离城市的喧嚣,渴望回归乡村那种宁静的生活,人们的这种心理诉求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再加上,近几年来,人们节假日时间明显增多,这就更促进了人们出游的次数。我国地域辽阔,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其中许多自然景观经过长期的发展,具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因素。例如,一些古村古镇、墓葬寺庙等,便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气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_傅德荣

97 小城镇建设2006/7 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乡村旅游在发达国家农村地区迅速开展,对推动经济出现不景气的农村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对当地经济的贡献和意义得到了充分证明。在许多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阻止农业衰退和增加农村收入的有效手段。2001年,意大利一万多家乡村旅游企业共接待游客达2100万人次,营业额达9000亿里拉(约合4.3亿美元),比2000年增加了12.5%。在美国就有30个州有明确针对农村区域的旅游政策,其中14个州在它们的旅游总体发展规划中包含了乡村旅游。在以色列,乡村旅游开发被作为对农村收入下降的一种有效补充,乡村旅游企业数量逐年增多。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前东欧和太平洋地区在内的许多国家,都认为乡村旅游业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多样化的动力。 20世纪后期,西班牙通过对本国近20年乡村旅游的研究总结,证明现代乡村旅游非常有利于推动西班牙农村地区的发展。在西班牙,现代乡村旅游者年龄多处于25-45岁之间,为社会文化水平高、购买力强的城市居民,他们对享受农村活动持积极的态度。主要乡村旅游活动包括运动、与农业相关的劳动和观光等方面,这些现代乡村旅游者多利用现有的设施,包括充满魄力的乡村小旅馆和农舍等。 英国Richard Sharpley先生认为乡村旅游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有:缺少支持;缺少训练;旅游设施和旅游吸引物缺乏;淡旺季明显,利用率不高;营销效率低下等几个方面。 为了解决乡村旅游面临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积极对策,使乡村旅游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把发展乡村旅游纳入解决农村问题,推动农村持续发展的战略范畴,从政策层面进行有效推动 以英国为例,一百年前,许多农村家庭为摆脱贫 困迁移到城市,而目前人口开始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人口的增长水平是全国平均增长数的两倍,其中以年老的有钱人居多。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5,约1100万。但是与增加了的人口不协调的是农村落后的社区基础服务。加之“疯牛病”的影响,以及欧盟《共同农业政策》调整和改革,将逐步减少对农业的补贴,农村社区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农业和农民收入下降问题,农村的贫困问题,农村环境等问题突显出来。1/5人口的问题如不很好解决,无疑将是个严重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为了直接应对并解决上述特殊问题,英国在2001年大选后将原农业、渔业及食品部(MAFF)改为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部(DEFRA)。增加了对“环境”与“农村事务”问题的重视,这一改动正是针对英国农村振兴所面临的问题而为,其有的放矢已经初见成效。 为发挥乡村休闲农作和生态旅游一举多得的优势,“农村事务”采取了更加具有竞争性、灵活性,对环境更加负责的政策。全面推行:农村管理方案———提供给农场主和土地管理者费用开展管理活动,以此来改善和保持农村风光,野生动植物及生活环境;有机耕作计划———通过资助农场主从传统的耕作方 国外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傅德荣 英国乡村旅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