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变电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逆变电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逆变电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1章绪论

1.1 研究逆变电源的意义

随着各行各业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对操作性能要求的提高,许多行业的用电设备都不是直接用交流电网提供的交流电作为电能源,而是通过各种形式对其进行变换,从而得到各自所需的电能形式。逆变就是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完成将直流电变换成交流电的功能。现代逆变技术是研究现代逆变电路的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的学科,这门学科综合了现代电力电子开关器件技术、现代功率变换技术、模拟和数字电子技术、PWM技术、开关电源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等多种实用设计技术,已被广泛的用于工业和民用领域中的各种功率变换系统和装置中。

早期的变频电源,只需要其输出电压、频率可调即可,然而,今天的变频电源除这些要求外,还必须环保无污染,即绿色环保变频电源。因而高性能的变频电源必须满足:(l)高的输入功率因数,低的输出阻抗;(2)快速的暂态响应,稳态精度高;(3)稳定性高,效率高,可靠性高;(4)低的电磁干扰;(5)智能化。

由于传统的变频电源采用模拟控制技术,难以实现上述要求。因而,研究数字化控制技术的绿色变频电源技术,对当今提出的“节能、高效、绿色、环保”工业口号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2 目前研究的现状

一般的电源跟负载相连,因而这里仅讨论无源逆变技术。从相关文献可知,目前对逆变电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拓扑形式[1][2][5][6][11][12][15][20]

目前常用的逆变电路拓扑形式主要有:常规逆变电路拓扑,软开关逆变电路拓扑,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等。

1 常规逆变电路拓扑

常规逆变电路拓扑可分为单相半桥、单相桥式、三相桥式电路等,根据直流侧电源性质,又可将其分为电压源型逆变电路(VSTI)和电流源型逆变电路(CSTI)。

单相逆变电路的优点是简单,使用器件少,常用于几KW以下的小功率逆变电源。三相桥式逆变电源应用较多。

2 软开关逆变电路拓扑

逆变电源为得到更好的交流输出波形,将会提高全控型电力电子器件的开关频率,同时,开关损耗也会随之增加,电路效率严重下降,电磁干扰也增大了,所以简单的提高开关频率是不行的。针对这些问题出现了软开关技术,它是以谐振为主的辅助换流手段,解决了电路中的开关损耗和开关噪声问题,使开关频率可以大幅度提高。软开关技术总的来说可以分为零电压(ZVS)和零电流(ZCS)两类,按照其出现的先后,可以将其分为准谐振、零开关PWM 和PWM三大类。每一类都包括拓扑和众多的派生拓扑。

3 三电平或多电平逆变电路拓扑

多电平逆变器的思想最早由日本Nabae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多个直流电平来合成逼近正弦输出的阶梯波电压。其优点是减小逆变器输出谐波,降低了开关管电压应力。多电平拓扑结构种类较多,但是大致可分为:二极管钳位型,飞跨电容性和独立直流电源级联多电平这三种拓扑结构。这三种多电平拓扑结构各有优点,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二极管钳位型多电平拓扑结构。

1.2.2 调制形式[1][2][5][7][14]

1 方波控制

方波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压波形为方波,占空比不可调。此类逆变器所使用的逆变线路也不完全相同,但共同的特点是线路比较简单,使用的功率开关管数量很少。这类逆变器还有调压范围不够宽,保护功能不够完善,噪声比较大等缺点,设计功率一般在百瓦至千瓦之间。

2 SVPWM调制

SVPWM (空间电压矢量控制PWM)调制也叫磁通正弦PWM法,它以三相波形整体生成效果为前提,以逼近电机气隙的理想圆形旋转磁场轨迹为目的,用逆变器不同的开关模式所产生的实际磁通去逼近基准圆磁通,由它们的比较结果决定逆变器的开关,形成PWM波形。此法从电动机的角度出发,把逆变器和电机看作一个整体,以内切多边形逼近圆的方式进行控制,使电机获得幅值恒定的圆形磁场(正弦磁通)。它提出主要是为解决电机变频驱动问题,现已被用到PWM逆变和PWM整流技术中。

3 SPWM调制

SPWM法就是用脉冲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即SPWM 波形控制逆变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使其输出的脉冲电压的面积与所希望输出的正弦波在相应区间内的面积相等,通过改变调制波的频率和幅值则可调节逆变电路输出电压的频率和幅值。

1.2.3 控制策略

与模拟控制相比,变频电源采用全数字化控制具有一下优势:①温度漂移小,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稳定性好。②数字式部件结构牢固,体积小,重量轻,耗能少,易于标准化。③提高了信息存储、监控、诊断以及分级控制的能力,使系统更趋于智能化,系统维护方便。④控制策略灵活,可以方便实现许多复杂、智能的算法提高性能。但同时也出现了如下问题:量化过程的误差使系统性能有所下降,数字处理器采样、计算延时带来的变频电源最大占空比受限问题等,这些问题使得数字控制在变频电源性能提高的发挥中受到了阻碍。为了提高数字控制变频电源的性能,国内外学者大都致力数字控制方面的研究,提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数字控制方案[15][18][20][21][22][23][24][25][26]:

(l) 单闭环PID控制

早期的逆变控制器多为模拟PID控制,单纯采用输出电压的瞬时值反馈。采用模拟PID 控制器进行调节,其动态性能特别是非线性负载的时候,不能令人满意。对于要求较高的系统,还没有做到满足系统要求的动态特性和稳态精度。随着DSP的出现,逆变器的瞬时值反馈数字PID控制成为可能。但是,数字PID控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PID控制的精度取决于比例项和积分项,这两项越大控制精度越高,一方面逆变器空载时振荡性很强,积分项易产生相位滞后,另一方面离散化系统的量化误差也对稳定性产生影响,因此比例项和积分项不能取得太大。由于数字控制的采样、计算延时的影响,引入了相位滞后,减小了最大可得到的脉宽,结果势必造成稳态误差大,输出电压波形畸变高。采用高速A/D和高速处理器以及提高开关频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数字PID控制的效果,但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并且PID控制无法实现对正弦指令的无静差跟踪,逆变器系统实际上往往增设外环均值反馈以保证系统的稳态精度。

(2) 滞环控制

滞环控制的基本思想是将给定信号与检测的实际输出信号相比较,根据误差大小改变逆变器的开关状态,这样实际输出围绕给定波形作锯齿状变化,并将偏差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这种控制方式的优点是对系统参数和负载变化不敏感,系统鲁棒性好,动态响应快。但它也有明显的缺陷:开关频率不固定,运行不规则,给滤波器的设计带来困难;当开关频率过高时功率开关器件发热严重。针对其缺点,出现了恒频滞环控制、自适应滞环控制等多种方案,其中有些需要精确的负载模型,有些为使输出电压THD低需要较高的开关频率,有些电路很复杂,因而实际中很少应用。

(3) 状态反馈控制

一般认为,从状态空间的角度看,单闭环控制系统性能不佳的原因是单纯的输出反馈没有充分利用系统的状态信息,如果将输出反馈改为状态反馈可以改善控制效果。状态反馈波形控制系统需要多个状态变量反馈,但并不构成分立的多环控制系统,而是在状态空间上通过合理选择反馈增益矩阵来改变对象的动力学特性,以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采用状态反馈可以任意配置闭环系统的极点,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和稳定性,这是状态反馈控制的最大优点。状态反馈系数的确定大致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系统要求给出期望闭环极点,推算状态反馈增益矩阵;另一种是应用最优控制原理,使系统的阶跃响应接近理想输出,据此确定状态反馈增益。

(4) 无差拍控制

无差拍控制是一种基于微机实现的PWM方案,是数字控制特有的一种控制方案。它根据逆变器的状态方程和输出反馈信号来计算逆变器在下一个采样周期的脉冲宽度,控制开关动作使下一个采样时刻的输出准确跟踪参考指令。由负载扰动引起的输出电压偏差可在一个采样周期内得到修正。无差拍控制有着非常快的动态响应,波形畸变率小,即使开关频率不是很高,也能得到较好的输出波形品质。但是,无差拍控制的自身缺点也十分明显:无差

拍控制效果取决于模型估计的准确程度,实际上无法对电路模型做出非常精确的估计,而且系统模型随负载不同而变化,系统鲁棒性不强;其次,无差拍控制极快的动态响应即是其优势,又导致了其不足,为了在一个采样周期内消除误差控制器瞬态调节量较大,一旦系统模型不准,很容易使系统输出振荡,不利于逆变器的稳定运行。

(5) 重复控制

重复控制的基本思想源于控制理论中的内模原理,内模原理是把作用于系统的外部信号的动力学模型植入控制器以构成高精度的反馈控制系统。由内模原理可知,除非针对每一种指令或扰动信号均设置一个正弦函数内模,否则无法实现无静差,重复控制利用“重复信号发生器”内模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重复控制采用数字方式实现。逆变器重复控制的目的是为了克服死区、非线性负载引起的输出波形周期性畸变。其基本思想是假定前一基波周期中出现的畸变将在下一基波周期的同一时间重复出现,控制器根据每个开关周期给定与反馈信号的误差来确定所需的校正信号,然后在下一基波周期同一时间将此信号叠加在原控制信号上,以消除以后各周期中将出现的重复性畸变。重复控制能使逆变器获得低THD的稳态输出波形。但其主要弱点是动态性能差,干扰出现后的一个参考周期内,系统对干扰不产生任何调节作用,这一周期系统近乎处于开环控制状态,消除干扰对输出的影响至少要一个参考周期。此提出了自适应重复控制、伺服控制器和重复控制器组成的复合控制、状态反馈控制与重复控制组成的双环控制等多种方案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

(6) 滑模变结构控制

滑模变结构控制最大的优势是对参数变动和外部扰动不敏感,系统的鲁棒性特别强。早期逆变器采用模拟控制实现滑模变结构控制,存在电路复杂、控制功能有限的弱点。基于微处理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完全不同于常规的连续滑模控制理论,需要离散滑模控制技术,有些文献引入前馈改善离散滑模控制的稳态性能,有些通过自矫正措施改善负载扰动的影响。但是滑模控制存在理想滑模切换面难以选取、控制效果受采样率的影响等弱点,它还存在高频抖动现象且设计中需知道系统不确定性参数和扰动的界限,抖动使系统无法精确定位,测定系统不确定参数和扰动的界限则影响了系统鲁棒性进一步发挥。

1.3 变频电源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各种电源系统中,变频电源技术均处于核心地位。近年来,现代变频电源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出以下几种趋势:

(1) 高频化

提高变频电源的开关频率,可以有效地减小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为了进一步减小装置的体积和重量,去掉笨重的工频隔离变压器,采用高频隔离,并可消除变压器和电感的音频噪声,同时改善了输出电压的动态响应能力。

(2) 高性能化

高性能主要指输出电压特性的高性能,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稳压性能好,空载及

负载时输出电压有效值要稳定;波形质量高,不但要求空载时的波形好,带载时波形也好,对非线性负载性要强;突加或突减负载时输出电压的瞬态响应特性好;电压调制量小;输出电压的频率稳定性好;对于共相电源,带不平衡负载时相电压失衡小。

(3) 模块化

当今逆变电源的发展趋向是大功率化和高可靠性.虽然现在已经能生产几千KV A的大型逆变电源,完全可以满足大功率要求的场合。但是,这样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完全由单台电源决定,无论如何可靠性也不可能达到很高。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就必须实现模块化,模块化意味着用户可以方便地将小容量的模块化电源任意组合,构成一个较大容量的变频电源。模块化需要解决逆变电源之间的并联问题,变频电源的并联要比直流电源的并联复杂,它面临着负荷分配、环流补偿、通断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

(4) 数字化

现在数字信号处理技术日趋完善成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点:便于计算机处理控制、避免模拟信号的畸变失真、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便于软件包调试和遥感遥测遥调、也便于自诊断,容错等技术的植入,同时也为电源的并联技术发展提供了方便。

(5) 绿色化

绿色电源的含义有两层:首先是显著节电,这意味着发电容量的节约,而发电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为了使电源系统绿色化,电源应加装高效滤波器,还应在电网输入端采用功率因数校正技术和软开关技术。提高输入功率因数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减少对电网的污染,降低市电的无功损耗,起到环保和节能的效果,而且还能减少相应的投资,提高运行可靠性。提高功率因数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目前较先进的方法是:单相输入的采用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三相输入的采用SPWM高频整流提高功率因数。今后电源技术将朝着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高可靠性方向发展,并不断实现低谐波污染、低环境污染、低电磁干扰和小型化、轻量化。从而为今后的绿色电源产品和设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这也将是现代电源发展的必然结果。

1.4 变频电源数字化发展存在的难点

数字化是变频电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但还是需要解决一下难题:

(l) 变频电源输出要跟踪的是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给定信号,它不同于一般的开关电源的常值控制。在闭环控制下,给定信号与反馈信号的时间差就体现为明显的相位差,这种相位差与负载是相关的,这就给控制器的设计带来了困难。

(2) 变频电源输出滤波器对系统的模型影响很大,输入电压的波动幅值和负载的性质,大小的变化范围往往比较大,这些都增加了控制对象的复杂性,使得控制对象模型的高阶性、不确定性、非线性显著增加。

(3) 变频电源电力电子变换装置是一个离散的、耦合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1][2][5][6]。要满足负载对电源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要求,一般地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设计成一个闭环

自动控制系统[4]。工程技术人员对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综合比较熟悉,对这样的系统控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如果能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特别是从控制到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则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和系统分析,减少盲目选择参数的调试时间,解决本质非线性系统的线性控制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内容

针对变频电源存在的难点,本文以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为例,采用SPWM调制法,建立了从调制器输入到逆变器输出的传递函数。分析了此系统的特点,根据系统模型中含有二阶振荡环节,提出应用滞后-超前补偿对系统校正较为合理。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学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合理性,解决了这类本质非线性系统的线性控制问题。

本文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第1章主要介绍了变频电源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难点,指出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根据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对逆变器进行建模分析。

第3章根据建立的数学模型,确定控制方案,给出了控制器设计方法。并以高速数字处理器DSP2812作为控制器,编写了程序。

第4章根据系统原理,组建自动控制系统,完成实验调试,验证了数字模型和控制策略的合理性。

第2章SPWM工作原理及建模

2.1 SPWM工作原理

对于电压型逆变器来说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根据给定的参考量发出PWM

开关信号。三种调制方式中,方波控制存在占空比不可调,调压范围不够宽,保护功能不够完善,噪声比较大等缺点,应用较少;SVPWM调制主要用于电动机调速;SPWM (Sinusoidal PWM)法是一种使用较广泛的PWM法,本文就以其为调制方法,进行逆变器的分析和研究。

2.1.1 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

在采样控制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结论:冲量相等而形状不同的窄脉冲加在具有惯性的环节上时,其效果基本相同。冲量即指窄脉冲的面积。这里所说的效果基本相同,是指环节的输出响应波形基本相同。即当它们分别加在具有惯性的同一个环节上时,其输出响应基本相同。如果把各输出波形用傅立叶变换分析,则其低频段非常接近,仅在高频段略有差异。上述原理可以称之为面积等效原理,它是PWM控制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

把图2-1a的正弦半波分成N等份,就可以把正弦半波看成是由N个彼此相连的脉冲序列所组成的波形。这些脉冲宽度相等,都等于 /N,但幅值不等,且脉冲顶部不是水平直线,而是曲线,各脉冲的幅值按正弦规律变化。如果把上述脉冲序列利用相同数量的等幅而不等宽的矩形脉冲代替,使矩形脉冲和相应正弦波部分的中点重合,且使矩形脉冲和相应的正弦波部分面积(冲量)相等,就得到图2-1b所示的脉冲序列,这就是PWM波形。可以看出各脉冲的幅值相等,而宽度是按正弦波规律变化的。根据面积等效原理,PWM波形和正弦半波是等效的。对于正弦波的负半周,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得到PWM波形。像这种脉冲的宽度按正弦规律变化而和正弦波等效的PWM波形,也称SPWM(Sinusoidal PWM)波形。要改变等效输出的正弦波的幅值时,只要按照同一比例系数改变上述各脉冲的宽度即可。

图2-1 用PWM波代替正弦半波

2.1.2 PWM波的生成方法

SPWM波的控制分为计算法和调制法。计算法是给出了逆变电路的正弦波输出频率、

幅值和半个周期内的脉冲数,SPWM 波形中各脉冲的宽度和时间间隔可以准确计算出来。按照计算的结果控制逆变电路中各个开关器件的通断,以便得到所需要的PWM 波。调制法是把希望输出的波形作为调制信号,把接受调制的信号作为载波,通过信号波的调制得到所期望的PWM 波形。通常采用等腰三角波或锯齿波作为载波,其中等腰三角波应用最多。因为等腰三角波上任一点的水平宽度和高度成线性关系且左右对称,当它与任何一个平缓变化的调制信号波相交时,如果在交点时刻对电路中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就可以得到宽度正比于信号波幅值的脉冲,这正好符合PWM 控制的要求。在调制信号波为正弦波时,所得到的就是SPWM 波形。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模拟电路构成三角波载波和正弦调制波发生电路,用比较器来确定它们的交点,在交点时刻对功率开关器件的通断进行控制,就可以生成SPWM 波形。

由于计算法较繁琐,计算量大,较少使用。而模拟电路结构复杂,难以实现精确的控制。因此,目前SPWM 波形的生成和控制多用微机来实现。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用软件生成SPWM 波形的算法,并分析它们的特点[1][7][10][14]。

1 自然采样法

在正弦波和三角波的自然交点时刻控制功率开关器件的通断,称为自然采样法。正弦波在不同相位角时值不同,因而与三角波相交所得到的脉冲宽度不同。可知这种算法计算量比较大,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因而难以在微处理器中实现。

2 规则采样法

规则采样法分为对称规则采样法和不对称规则采样法,下面简述之。 (1)对称规则采样法

对称规则采样法是以每个三角波的对称轴(顶点对称轴或低点对称轴)所对应的时间作为采样时刻,过三角波的对称轴与正弦波的交点,做平行t 轴的平行线,该平行线与三角波的两个腰的交点作为SPWM 波“开”和“关”的时刻,如图2-2所示。因为这两个交点是对称的,所以称为规则采样法。这种方法实际上是用一个阶梯波去逼近正弦波。由于在每个三角波周期中只采样一次,因此是计算得到简化。下面推导其数学模型,由图2-2可得:

C off1C

on14

4?

=

-????

=+??

T t a T t a (2-1) 由三角形相似关系式可得:

C off11C

on11(1sin )4

(1sin )4?

=

-?

???

=+??

T t M t T t M t ωω (2-2)

其中M 为调制度,是正弦波峰值与三角波峰值的比值。 生成的SPWM 波的脉宽为

C

on on112(1sin )2

==

+T t t M t ω (2-3) 令三角波频率c f 与正弦波频率r f 之比为载波比N ,因此有

c r C r

1

=

=

f N f T f (2-4) 1C =t kT ()0,1,2,,1k N =-

(2-5)

式中,k 为采样序号。所以有

C

on 21sin()2

?

?=

+????

T k t M N π (2-6) 当参数T c 、M 、N 已知后,就可根据式(2-6)实时计算出SPWM 波的脉宽时间。

图2-2 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SPWM 波 (2)不对称规则采样法

对称规则采样法的数学模型非常简单,但是由于每个载波周期只采样一次,因此所形成的阶梯波,与正弦波的逼近程度仍存在较大误差。如果既在三角波的顶点对称轴位置采样,又在三角波的底点对称轴位置采样,也就是每个载波周期采样两次,这样所形成的阶梯波与正弦波的逼近程度会大大提高。不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SPWM 波如图2-3所示。由于这种采样所形成的阶梯波与三角波的交点并不对称,因此称其为不对称规则采样法。

图2-3 不对称规则采样法生成SPWM 波

由图2-3可得,当在三角波的顶点对称轴位置1t 时刻采样时,则有

C off1C on14

4?=

-????

=+??

T t a T

t a (2-7)

当在三角波的底点对称轴位置2t 时刻采样时,则有

C off2C

on2

4

4?=

-????

=+??

T t b T t b (2-8)

由三角形相似关系式得:

C off11C

on11C

on22C

off22(1sin )4

(1sin )4(1sin )4

(1sin )4?=

-??

?

=+???

=+???

=-?T t M t T t M t T t M t T t M t ωωωω (2-9)

生成的SPWM 波脉宽为

C on on1on2121(sin sin )2

2??

=+=

++????

T M t t t t t ωω (2-10) 由于每个载波周期采样两次,所以有

C on1C on21sin (0,2,4,22)41sin (1,3,5,21)4?

??

=+=- ??

???

????

=

+=- ?????

T k t M k N N T k t M k N N ππ (2-11)

式中,k 为偶数时代表顶点采样,为奇数时代表底点采样。

2.1.3 同步调制和异步调制

在SPWM 逆变器中,载波频率c f 与调制信号频率r f 之比N =c f /r f ,称为载波比。根据载波和信号波是否同步及载波比的变化情况,SPWM 逆变器调制方式分为异步调制和同步调制。

1 异步调制

载波信号和调制信号不同步的调制方式即为异步调制。通常保持载波频率c f 固定不变,当调制信号频率r f 变化时,载波比N 是变化的。当r f 较低时,N 较大,一周期内脉冲数较多,脉冲不对称产生的不利影响都较小,当r f 增高时,N 减小,一周期内的脉冲数减少,PWM 脉冲不对称的影响就变大,还会出现脉冲的跳动。同时,输出波形和正弦波之间的差异也变大,电路输出特性变坏。对于三相逆变器来说,三相输出的对称性也变差。因此,在采用异步调制方式时,希望尽量提高载波频率,以使在调制信号频率较高时仍能保持较大的载波比,从而改善输出特性。

2 同步调制

载波比N 等于常数,并在变频时使载波和信号波保持同步的调制方式称为同步调制。在同步调制方式中,r f 变化时N 不变,信号波一周期内输出脉冲数固定。在三相SPWM 逆变电路中通常共用一个三角波载波,且取N 为3的整数倍,使三相输出对称。

3 分段同步调制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通常采用分段同步调制的方法,即把r f 范围划分成若干个频段,每个频段内保持N 恒定,不同频段N 不同。在r f 高的频段采用较低的N ,使载波频率不致过高;在r f 低的频段采用较高的N ,使载波频率不致过低;为防止c f 在切换点附近来回跳动,采用滞后切换的方法。

同步调制比异步调制复杂,但用微机控制时容易实现。可在低频输出时采用异步调制方式,高频输出时切换到同步调制方式,这样把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和分段同步方式效果接近。

2.2 三相电压型PWM 逆变器的建模分析

要满足负载对电源的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要求,一般地将电力电子变换装置设计成一个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工程技术人员对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综合比较熟悉,对这样的系统控制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如果能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特别是从控制到输出之间的传递函数,则有助于工程技术人员的设计和系统分析,减少盲目选择参数的调试时间,解决本质非线性系统的线性控制问题。本文以三相电压型PWM 逆变器为研究对象,利用状态空间平均法对其进行建模研究[17]。

一般地,三相电压型PWM 逆变器的拓扑如图2-4所示。其中f L 、f C 为滤波电感和电容,R 、L 为感性负载电阻、电感。建模时作如下假设:开关皆为理想开关,忽略开关的死区时间,忽略滤波电感、电容的内阻。如果负载是Y 接法,可通过Y -?转换。为保证不造成电压源或电容的短路、电流源或电感的开路,任一瞬时每相中只有一个开关器件导通,因此满足以下约束关系式:

1ip in S +S =,{a b c}i ,,∈

(2-12) 定义一个开关函数i S ,{a b c}i ,,∈ 当1i S =,表示与p 相连,当0i S =,表示与n 相连。依据六个开关的八种状态,可得到表1的关系。

图2-4 三相电压型PWM 逆变器电路拓扑 表1 直流侧、交流侧电量与开关函数之间的关系

由上表中可得以下关系:

ab a b ab bc b c dc bc dc ca c a ca -????????????=-=????????????-??????

u s s s u s s u s u

u s s s (2-13)

式中ab a b =-s s s ,bc b c =-s s s ,ca c a =-s s s 为线开关状态。 依据基尔霍夫电流定理有:

a AB CA =-i i i ,

b BC AB =-i i i ,

c CA BC =-i i i (2-14) 由三相对称性知:a b c 0+=i i +i ,AB BC CA 0+=i i +i 。 定义虚拟线电流ab i ,bc i ,ca i 为:

ab a b =-i i i ,bc b c =-i i i ,ca c a =-i i i

(2-15) 依据式(2-14)和三相对称性可得:

ab a b AB CA BC AB AB 3=-=--+=i i i i i i i i (2-16)

同理有:

bc BC 3=i i , ca CA 3=i i (2-17) 由表1可以写出下式:

a dc a

b

c b c []??

??=??????

i i s s s i i (2-18) 综合上式可得:

ab dc ab bc ca bc ca 1[]3

??

??=??????

i i s s s i i (2-19)

由图2-4列写基尔霍夫电压定理方程有:

a b ab ab AB AB b c bc bc BC BC ca CA CA c a ca d d d dt dt

dt d d d dt dt dt

d d d dt dt dt ?

??

?

-?????????????

???????

????=-+=+?????????

????????

??

???????????-?????

???

f

f f

f f f f f f

i i i L L L u u u i i i u L L u L u u u u i i i L L L (2-20) 定义矢量

ab bc ca u ????=??????l-l u u u AB BC CA u ????=??????L-L u u u ab bc ca i ????=??????l-l i i i ab bc ca s ????=??????l-l s s s A B C i ??

??=??????

ph i i i (2-21) 由式(2-16)和基尔霍夫电流定理可得:

AB ab AB A A AB A d 333dt

d dt ?

==+????=+??

f u i i C i i u L Ri (2-22)

由式(2-13)、式(2-21)和(2-22)可以得到:

dc dc d 11dt d 11

dt 3d 1dt 13i s u u i i i u i s i ?=-??

?=-???

?=-??

?=??

l-l

l-l L-L f f

L-L l-l

ph f f

ph L-L ph T l-l l-l u L L C C R

L L i (2-23) 由于式(2-23)中s l-l 为不连续的开关函数,且存在dc s l-l u 项,因此此系统为离散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要将其变换为连续的系统,引入开关周期平均算子,T S 为开关周期。 t Ts

1

Ts

Ts

t

()

()d +=

?

x t x ττ (2-24)

对式(2-23)求开关周期平均后,得到

Ts dc Ts Ts Ts Ts Ts Ts Ts Ts dc Ts Ts d 11

dt d 11dt 3d 1dt

13i s u u

i i i u i s i ?=-?

???=-??

??=-??=??

l-l l-l L-L f f L-L l-l ph

f f

ph

L-L ph

T

l-l

l-l u L L C C R L L i (2-25) 当开关频率远大于电路中电量的变化频率时,在一个开关周期内电感电流和直流侧电压这些连续量变化较小,于是有如下近似关系

dc

dc Ts Ts

Ts Ts

Ts

Ts

s s s i s

i ?≈??≈??l-l l-l T

T

l-l L-L

l-l L-L

u u (2-26)

因为

t Ts

1ab ab a b Ts

t

()d +=

=-?

s s d d ττ (2-27)

定义线间占空比

ab a b bc b c ca c a d -????

????

==-????????-????

l-l d d d d d d d d d (2-28)

式(2-25)变为

Ts dc Ts

Ts Ts Ts Ts Ts Ts Ts dc Ts Ts d 11dt d 11dt 3d 1dt

13i d u u

i i i u i d i ?=-????=-??

??=-??=??

l-l l-l L-L f f L-L l-l ph

f f

ph

L-L ph

T

l-l

l-l u L L C C R L L i (2-29) 上式中存在乘积项,系统仍为非线性的。这里用扰动法求解小信号动态模型,令

Ts

i I i ∧

=+l-l

l-l l-l , dc

dc dc Ts

=+u U u , Ts

u U u ∧

=+L-L

L-L L-L ,

d D d ∧

=+l-l l-l l-l , Ts

i I i ∧

=+ph

ph ph (2-30)

这里dc I U D ,,,l-l L-L l-l U ,I ph 为稳态值,dc i u d ∧

,,

,l-l L-L l-l u ,i ∧

ph 为小信号扰动量。将式(2-30)代入式(2-29),消去稳态值和忽略二阶无穷小量,可得

dc dc dc d 111dt d 11dt 3d 1dt 1133i D d u u i i i u i d I D i ∧∧∧∧

∧∧∧∧

∧∧∧∧∧??=+-????=-??

??=-??

?=+??

l-l l-l l-l L-L f f f L-L l-l ph f f

ph L-L ph T

T l-l L-L l-l l-l u U L L L C C R L L i (2-31) 对上式拉氏变换得到

dc 32

dc ()=0dc 32()=0()()()33(3+)()()

()33(3+)d D u u d ?=?++??

?=?++?

l-l l-l

L-L f f f f f s L-L l-l f f f f f u s Ls+R s u s L C Ls L C Rs L L s+R Ls+R U s s L C Ls L C Rs L L s+R (2-32)

若采用双极性SPWM 调制方法,调制示意图如图2-5所示。

图2-5 SPWM 调制示意图

其中m v 为参考正弦波信号,其中tri V 为三角载波峰值,由图2-5可得到

a tri sin(t)1(1)2ω+m V d =V ,0

b tri sin(t 120)1(1)2ω-+m V d =V ,0

c tri

sin(t 120)1

(1)2ω++m V d =V

mab ab tri 12v d =

V ,mbc bc tri 12v d =V ,mca

ca tri

12v d =V (2-33)定义线参考调制信号矢量

mab m mbc mca v ??

??

??????

l-l v =v v (2-34)

将式(2-34)和(2-33)代入式(2-32)中,得到从调制器输入到逆变器输出的传递函数为

dc dc 32m tri

()=0

()()

1

()33(3+)2u v =

++L-L l-l f f f f f u

s Ls+R U s s L C Ls L C Rs L L s+R V (2-35)

2.3 模型的仿真验证

如果模型是合理的,那么在相同电路参数条件下,元件电路模型和传递函数模型对相同的输入必会有相同或相近的输出。下面用PSIM 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模型如图2-6所示。

仿真参数为:dc 400V u =,5mH f L =,5uF f C =,100ΩR =,1mH L =,tri 1V V =,开关频率C 3kHz f =,调制比07.=m ,调制波频率r 50Hz f =2。仿真结果为图2.7。 仿真参数为:dc 400V u =,5mH f L =,5uF f C =,100ΩR =,1mH L =,tri 1V V =,开关频率C 3kHz f =,调制比030.=m ,调制波频率r 30Hz f =。仿真结果为图2.8。

其中UAB1、UBC1、UCA1为元件电路模型仿真线电压输出波形,UAB2、UBC2、

UCA2为传递函数模型仿真线电压输出波形,仿真结果很相近,说明此方法建立的数学模

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图2-6 元件电路和传递函数仿真模型图

图2-7 模型仿真输出波形图(调制比070.=m ,调制波频率r 250Hz f =)

图2-8 模型仿真输出波形图(调制比030.=m ,调制波频率

r 30Hz f =)

第3章控制策略

3.1 反馈控制系统的必要性

自动控制系统从控制的基本方式看,可分为开环控制、反馈控制和复合控制。开环控制方式虽简单,但其输出量不能按照给定输入量所对应的希望值或状态运行,无法抵抗系统干扰;反馈控制方式是按偏差进行控制的,无论什么原因使被控量偏离期望值而出现偏差时,必定会产生一个相应的控制作用去减小或消除这个偏差,使被控量与期望值趋于一致。反馈控制方式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具有抑制任何内、外扰动对被控量产生影响的能力,有较高的控制精度;复合控制方式是开环和闭环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式,但它只适用于扰动是可测量的场合,而且一个补偿装置只能补偿一种扰动因素对其余扰动均不起补偿作用。因此,比较合理的一种控制方式是把按偏差控制与扰动控制结合起来,对于主要扰动采用适当补偿装置实现按扰动控制,同时再组成反馈控制系统实现按偏差控制,以消除其余扰动产生的偏差。这样,系统的主要扰动以被补偿。

高性能的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应具备以下特点:稳压性能好,空载及负载时输出电压有效值要稳定;波形质量高,不但要求空载时的波形好,带载时波形也好,对非线性负载性要强;突加或突减负载时输出电压的瞬态响应特性好;电压调制量小;输出电压的频率稳定性好;对于共相电源,带不平衡负载时相电压失衡小。因此在设计逆变电源时应将系统设计成闭环反馈控制系统。

3.2 反馈闭环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4][9]

闭环控制是指系统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存在反馈回路,系统的输出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系统的控制作用。其闭环控制系统一般框图为图3-1,一般均由给定环节、控制器、被控对象、检测装置等基本环节组成。

图3-1 闭环系统框图

按照自动控制原理的相关知识,如果知道了系统的被控对象和检测反馈环节的数学模型,再依据对系统提出的性能指标,可用轨迹法和频率法对系统进行校正,以确定出补偿装置的类型和结构。

在第二章已经建立了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检测装置为小时间常数的一阶惯性环节,下来就是确定控制规律算法对逆变输出电压波形进行校正,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变频电源的各项性能指标。

3.3 三相电压型PWM逆变器系统的性质

从第二章的分析知,三相电压型PWM 逆变器系统是一个离散的、耦合的、非线性的动态系统,系统属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程序控制系统,且系统模型中含有二阶振荡环节,利用自动控制原理的经典控制理论,对其进行校正和综合,属于本质非线性系统的线性控制问题。 3.4 控制器设计

从调制器输入到逆变器输出的传递函数为系统的校正与综合提供了设计基础,将实际的电路参数代入传递函数后,此系统的线性小信号模型含有二阶振荡环节。工程上在校正系统时采用的有: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超前校正是相位超前校正调节,其电路本质是高通滤波器,能使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通频带变宽,提高系统的快速性,使系统的相角稳定裕量增大,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但却削弱高频抗干扰能力;滞后校正属于相位滞后校正调节,其电路本质是低通滤波器,它是以牺牲快速性来换取系统的稳定性。它虽可以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和改善系统的稳定性,却使系统频带缩小,系统响应变慢,这种控制策略适宜于恒值控制系统的调节;滞后-超前校正兼有滞后、超前校正二者的优点。

由于此系统属于多输入多输出的程序控制系统,应用滞后-超前校正较为合理,因为它具有相位超前校正和相位滞后校正的优点。 3.4.1 超前-滞后补偿网络

为了使系统满足静态和动态指标的要求,一般需要设计良好的补偿网络。滞后-超前校正又分为有源和无源滞后-超前补偿,此控制系统中采用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因为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除零、极点的位置可以任意配置外,增益也可任意选择,以满足系统补偿要求。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可以利用它的低频段积分特性,使补偿系统成为无差系统;利用其中频段20dB/dec 上升特性,使补偿后回路函数以-20dB/dec 穿越0dB 线,获得较大的相位裕量。图3-2所示为一种采用运算放大器实现的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其传递函数为

图3-2 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

21133C 212

1123312

()

(1)[1+()]

()()

[()](1)(1)

V E =

=C s +sR C s R +R C G s R C C s sR C +C +s +sR C C +C (3-1)

如图3-3所示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幅频特性图

图3-3 超前-滞后补偿网络幅频特性图

有源超前-滞后补偿网络二有两个零点,三个极点

零点为:z1z1211

22f R C ω=

=

ππ z2z21231311

22()2f R R C R C ω==≈

ππ+π 极点为:p1

p102f ω==π p2p2331

22f R C ω==

ππ p3p321222

12

11

222f R C C R C C C ω==≈

πππ+ 参数的选择规则:首先选择补偿后的回路函数的增益交越频率g f ,在此处的增益为

0dB ,而且幅频特性的波特图以20dB/dec 穿越0dB 线。补偿后的回路函数的增益交越频

率g f 可设定为开关频率的1/2,但是实际上考虑达到抑制输出开关纹波,增益交越频率g f 以小于1/5的开关频率C f 较为恰当。若原始回路函数0()G s 有两个相近的极点,极点的频率

为p1,p2f =

c ()G s 零点频率设计为原始回路函数0()G s 两个相近的极点

频率的

11

42

,即 z1z2p1,p211

()42

== f f f (3-2)

如果原始回路函数0()G s 没有零点,则可以将补偿网络c ()G s 的两个极点设定为

p2 p3s (13)f = f = ~f ,以减小输出高频开关纹波。在没有零点变换器中,补偿网络c ()G s 的

极点p3f 也可以省略。若原始回路函数0()G s 有零点,可用补偿网络c ()G s 的极点来补偿,即令补偿网络c ()G s 的极点

p2ZESR f f = (3-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 (1)

武汉科技大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基本规范 一、总则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保质保量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是申请学士学位的基本要求。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根据《武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就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格式、印刷与装订等统一制定本基本规范。 二、毕业设计(论文)结构及要求 一般地,各学科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 ①毕业设计(论文)封面;②中文摘要;③英文摘要;④目录;⑤正文; ⑥参考文献;⑦致谢;⑧附录;⑨有关图纸(大于3号图幅时单独装订)。 特别地,艺术类专业的为毕业设计(创作),与上述要求类同。以下内容凡未特别说明的,则视毕业设计(创作)为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相应的要求均适用于毕业设计(创作)。 医科类专业的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①毕业论文封面;②中文摘要;③英文摘要;④目录;⑤正文;⑥参考文献;⑦致谢;⑧附录;⑨综述;⑩综述参考文献。 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排版,存储格式为doc格式。 (一)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由学校统一格式(可在教务处网上下载)。论文题目一般不得超过20个字(医科类专业不超过25个字),要简明扼要,可加副标题。 (二)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一致。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 (三)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论文正文、参考文献、致谢等。中英文摘要在目录中不出现。 (四)正文 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结束语)。 绪论:简要说明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医科类的另列附正文后),以及所要研究的内容。

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XXXXXXXXX 学校 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题目:技术创新对公路运输市场体系的作用和影响 指导教师: XX 教授 专 业: 电子商务 级 班 准考证号: 论文作者: XXX 年 月 日 或毕业设计, 字号:二号宋体 初号,华文中宋 四号宋体 小三号楷体 小三号黑体 小三号楷体

二级以下(包括二级题序 )用小四宋体 目 录 摘要 1 绪论...................................................................................................... 1 1.1公路运输市场的现状.................................................................................1 1.2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1 2 技术创新对公路运输市场发展的作用............................................................ 2 2.1 公路运输市场..........................................................................................2 2.1.1 公路运输产品 (2) … … … … 5结论 (4) 三号黑体 小四宋体加黑 一级题序用小四宋体加黑

理工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模版)

. ..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要求(模版) 1. 基本要求 理工科类本科毕业论文不少于6000字(不含图∕表)。摘要部分应有200~300字,关键词4~5个,参考文献5~8篇,其中含2篇以上英文参考文献。 2. 打印要求 论文一律用A4标准复印纸打印,论文正文及设计任务书采用双面打印(其中任务书封面采用单面打印),论文封面、开题报告、目录采用单面打印。上述材料用塑料封皮夹住,不得自己装订,论文将由学校统一装订。版面页边距上空2.5cm,下空2.5cm,左空2.5cm,右空2.5cm,装订线1cm,装订线位置:左边。页码位于页面底端(页脚),居中对齐,首页显示页码,页码标记由正文第一页开始。行距为1.5倍行距,字符间距为标准。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一律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 计量单位使用要求 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4. 论文装订顺序 毕业论文封面→开题报告→目录→正文→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评阅教师评阅意见→成绩评定表→设计任务书。附有图纸的论文,图纸按A4大小折叠。 5. 摘要写作要求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试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 6. 参考文献要求 文献类型的标识代码:普通图书M ;会议录 C ;汇编G ;报纸N ;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 ;标准S ;专利P;数据库DB ;计算机程序CP ;电子公告EB 电子文献载体和标志代码: 磁带(magnetic tape )MT ;磁盘(disk)DK;光盘(CD-ROM)CD;联机网络(online)OL 7.写作格式要求 (见后范例)

浙江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

浙江大学法律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 一.毕业论文的意义 撰写毕业论文是自学考试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综合考核考生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法学类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授予相应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环节:毕业论文环节主要包括课题调研及查阅资料、毕业论文实施等阶段。 2.能力要求:在毕业论文阶段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具有从事法学科学研究工作和综合运用法学专业知识的初步能力。具体可归纳为: (1)对资料、信息的获取及独立分析的能力。 (2)能较好地掌握法学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继承和发现探索与创造的能力。 (4)使用计算机(包括索取信息、数据处理、文字输入等)的能力;撰写论文的能力。 3.毕业论文环节对学生的要求 参加毕业论文环节的同学,都必须遵守以下的要求: (1)认真学习法学院的《浙江大学法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指导手册》,了解毕业论文的过程和要求。 (2)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实践,保质保量完成。 (3)定期向指导老师汇报毕业论文工作进度,接受指导教师及有关人员的指导和检查。 (4)独立完成毕业论文任务,严禁和杜绝弄虚作假及抄袭他人成果,如有剽窃抄袭或伪造数据行为,经调查核实,以零分记。 4.毕业论文字数应在6000—8000字,要求观点鲜明,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论证充分,使用法言法语,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跨学科时要注意使用法言法语。 5.毕业论文的几个关系 (1)内容与形式:在注意内容的同时,形式要规范。 (2)创新与理解: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应当建立在理解之上。 (3)兴趣与能力:要写自己熟悉学科。 三.毕业论文的选题 (一)选题的要求 每位同学都应认真收集和分析文献资料、了解法学发展的动态,慎重选择和确定毕业论文的研究课题。 1.论文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体现一定的学术价值; 2.结合当前法学理论研究与法治实践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3.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适当。 (二)选题的原则 由各指导教师根据学科发展和本科教学的要求,提出本专业方向的毕业论文参考选题,经院审定后,在第四学年冬学期末,向全体毕业班学生公布。 学生可在公布的参考选题范围内,结合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论文课题;学生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本 科 毕 业 设 计(论文) 题 ——副标题 学生姓名:张 三 学 号:10080000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5班 指导教师:李 四 20 年 6月20日

——副标题 要 数据结构算法设计和演示(C++)树和查找是在面向对象思想和技术的指导下,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C++)和面向对象的编程工具(Borland C++ Builder 6.0)开发出来的小型应用程序。它的功能主要是将数据结构中链表、栈、队列、树、查找、图和排序部分的典型算法和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封装成类,并通过类的对外接口和对象之间的消息传递来实现这些算法,同时利用解、辅助教学和自我学习的作用。 关键词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linear form ——副标题 Abstract 外文摘要要求用英文书写,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 “Abstract” 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三号,加粗,1.5倍行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小二,加粗,1.5倍行距,间距:段前、段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1.5倍行距,间距:间距:段前后0.5行间距,勾选网格对齐选项。 Keywords与Abstract之间空一行,首行缩进2字符。Keywords与中文“关键词”一致,加粗。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Times New Roman,小四。如需换行,则新行与第一个关键词首字母对齐。 Keywords:Write Criterion;Typeset Format;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03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青岛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为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对我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作如下规定: 一、内容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九个主要组成部分: 1.封面 采用全校统一制作格式,填写的内容为:论文题目、指导教师姓名、辅导教师姓名、学生姓名、学生学号、学生所在学院(部)、专业、班级、完成日期。 2.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应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中心内容,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读者不需要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毕业设计(论文)信息。摘要内容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结论。要注意突出毕业设计(论文)中具有创造性的成果和具有新见解的部分。 3.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4.目录 目录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提纲,是其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简明扼要。 5.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是主体,一般由引言(绪论、前言)开始,以结论(或讨论)结束。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和讨论,以及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人文社科类设计(论文)正文不少于8000字,理工科类设计(论文)正文及说明书不少于10000字。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时引用的有关图书资料。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7.附录 重要的测试结果、图表、程序等可列在附录中。 8.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滥用浮夸庸俗之词。 9. 外文资料翻译及原文 理工科学生要求一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外文参考文献翻译,字数不限。 二、撰写规范 1. 毕业设计(论文)封面一律由计算机打印,按统一要求进行装订。题目不宜超过33个汉字。模板中已定义好格式,直接输入即可。或输入后选择相应样式来格式化。 题目使用“封面论文题目”样式来格式化。 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学生姓名和学生学号使用“封面作者信息”样式来格式化。 学院(部)、专业和班级使用“封面作者单位”样式来格式化。 年、月和日使用“封面论文日期”样式来格式化。 2.中文摘要字数为300字左右,其内容次序为:题目、“摘要”二字、摘要正文、关键词(15个汉字左右)。 ⑴题目可以分成1或2行,使用“中文论文题目”样式来格式化。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序及要求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教学工作部文件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程序及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选题关系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它是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重要环节。 1.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必须符合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对所学知识有综合运用性质,具体题目应多样化,要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与当前的生产实际、工程实践、经济实践、管理实践和科学研究相结合,也可选择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模拟题目,但都应使学生受到理论联系实际、设计、科研等较为全面综合的训练。 2.题目的难度要适当,分量要合理,过程要完整,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现有条件,尽可能做到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使学生在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题。 3.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眼界,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可以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跨专业(学科)进行选题。 4.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在选题和内容上提出较高要求,以充分发挥其才能。 5.我院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工程设计型、产品开发型、工程技术研究型、软件开发与设计型、理论研究型等;经、管、文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可以是理论性研究、应用软件设计或调查报告、案例分析等; 6.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由指导教师提出,填写“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审批表”,经所在专业教研室讨论,并经教研室主任审定签字后生效。此表按专业装订在一起,存放在各系。 7.选题、审题工作原则上应于第七学期末完成并落实到学生,以便学生尽早考虑和准备。学生可自愿报名选题,但要由教研室调整、平衡最后确定。优秀生可自行确定题目,但需经教研室批准,并指定指导教师。各院系应填写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登记表”,此表由各系保存,并将电子文稿报教学工作部备案。 8.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原则上做到每人一个题目,如确有个别题目较大,一个学生难以完成的,可允许有2人或多人做同一个题目,但在内容上要有明确的分工,所做的大部分工作不能相同。 9.选题程序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要求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格式规范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撰写要求 二、中英文设计总说明(或论文摘要) 1、设计总说明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以500字左右为宜,并译成英文。 2、论文摘要应能概括研究题目的内容和主要观点,中文摘要在400字左右,并译成英文。 3、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三、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及页码应与正文中的一致。 四、正文 毕业设计(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及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 1、绪论应说明本题目的目的、意义、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题目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题目的指导思想;阐述本题目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2、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题目中的应用,题目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3、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的归纳和综合,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题目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

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应按规范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一篇论著在论文中多处引用时,序号以第一次出现的位置为准。 六、致谢 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题目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 七、附录(样张见第28页) 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过长的公式推导、源程序等。如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 六、经管类 学生根据地方经济建设情况或企业实际,提出问题,调查研究,分析数据,完成论文字数在12019以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2篇以上外文文献。 第一条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规范 论文页面设置 页面设置:A4、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 厘米,页眉页脚各1.5厘米。 行间距:1.5倍行距; 页码:论文页码从绪论部分开始,至附录,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页码位于页脚右侧。封面、中英文设计说明(论文摘要)和目录不编入论文页码。 字体和字号 章标题(一级标题):三号黑体加粗 节标题(二级标题):小四号黑体加粗 条标题(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正文:小四号宋体 页码:小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体 (二)中英文设计说明(论文摘要)(样张见第18页)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格式要求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大连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评阅教师: 完成日期: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摘要 “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 摘要是毕业设计(论文)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单位采用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别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文中不允许出现插图。重要的表格可以写入。 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摘要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400-500字。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关键词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黑体,小四,加粗。

The Subject of Undergraduate 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of DUT Abstract 外文摘要要求用英文书写,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对应。使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Abstract”不可省略。标题“Abstract”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标题1”,再居中;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字号:小三,多倍行距1.5倍行距,段后11磅,段前为0行。 标题“Abstract”上方是论文的英文题目,字体:Times New Roman,居中,字号:小三,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Abstract正文选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字,字体:Times New Roman,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Key words与摘要正文之间空一行。Key words与中文“关键词”一致。词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3-5个;Times New Roman,小四,加粗。 Key Words:Write Criterion;Typeset Format;Graduation Project (Thesis)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新)

普通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规范 一、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必须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论文(设计)应中心突出,内容充实,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数据可靠,结构紧凑,层次分明,图表清晰,格式规范,文字流畅,字迹工整,结论正确。 3.毕业论文(设计)中所使用的度量单位一律采用国际标准单位。 4.对论文中的图或表要给予解释,统一标上编号和图题,安排于相应位置。若同类图表数量过多,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面。 5.凡手绘图形一律用碳素笔在硫酸纸或复印纸上誊描,并标上图号、图题,然后贴附于论文适当位置或附录中,要求图面整洁、比例适当。 6.毕业论文(设计)正文要求10000字以上(不含图表、程序和计算数字)。 7.参考文献著录格式要符合国家标准。 二、内容要求 ㈠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要求 1.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 2.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同时有中、英文对照,中文摘要约300汉字;英文摘要约300个实词。 3.关键词:从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同时有中、英文对照,分别附于中、英文摘要后。 4.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5.正文:在撰写正文前要写毕业论文题目。正文内容一般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以下就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分别加以说明,供学生写作时参考。 ⑴毕业论文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前言部分应有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学生在开题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形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介绍和评论其历史、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前言一般应由以下三部分构成:①研究背景与意义; ②国内外研究现状即文献综述;③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

黄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电子版

黄河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试行) 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更是重视质量的世纪。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初步培养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专业工程技术工作基本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统一和规范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国家标准GB7713-87)的规定,特制定《黄河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1 内容要求 1.1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4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1.2 摘要与关键词 1.2.1 论文摘要 论文摘要应概括地反映出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摘要以300~500字为宜。 1.2.2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排列(外延大的排在前面)。 1.3 目录 目录按章、节、条三级标题编写,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要与正文中标题一致。目录中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结论、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等。 ·1·

1.4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体和核心部分,一般应包括绪论、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1.4.1 绪论 绪论一般作为第一章,是毕业设计(论文)主体的开端。绪论应包括:毕业设计的背景及目的;国内外研究状况和相关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课题的研究方法;论文构成及研究内容等。绪论一般不少于1千字。 1.4.2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论文主体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各方面: (1)毕业设计(论文)总体方案设计与选择的论证。 (2)毕业设计(论文)各部分(包括硬件与软件)的设计计算。 (3)试验方案设计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试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 (4)对本研究内容及成果应进行较全面、客观的理论阐述,应着重指出本研究内容中的创新、改进与实际应用之处。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研究成果单独书写,并注明出处,不得将其与本人提出的理论分析混淆在一起。对于将其他领域的理论、结果引用到本研究领域者,应说明该理论的出处,并论述引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5)自然科学的论文应推理正确,结论清晰,无科学性错误。 (6)管理和人文学科的论文应包括对研究问题的论述及系统分析,比较研究,模型或方案设计,案例论证或实证分析,模型运行的结果分析或建议、改进措施等。 1.4.3 结论 学位论文的结论单独作为一章排写,但不加章号。 结论是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是整篇论文的归宿。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进一步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和建议。 1.5 致谢 致谢中主要感谢导师和对论文工作有直接贡献及帮助的人士和单位。 1.6 参考文献 ·2·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doc

---------------------------------------------------------------最新资料推荐------------------------------------------------------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 附件 2: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学习期间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也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综合检验,是学校授予学位的重要依据。 为了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格式,提高撰写质量,制定撰写要求及书写格式。 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毕业论文(设计)包含下列内容,其序号也表示相关内容在论文中的编排顺序。 1、封面(1)论文题目应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言简意赅,字数不能超过 30 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需翻译成外文,写在汉字题目之下。 论文题目在封面的中间居中排列。 (2)学生姓名、班级与学号学生姓名必须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一致,班级为自然班,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学院与专业学院与专业要写全称。 (4)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姓名后需附职称。 2、目录目录由论文的章、节、参考文献、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内容列出章、节二级标题即可,目录应单列页码, 1/ 5

与正文页码分开。 3、论文摘要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述的简短陈述,应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工作目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成果,以 300500 字为宜。 摘要需用中外两种文字书写,外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翻译,写在中文摘要的下面。 4、论文正文一般包括绪论(或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等组成,绪论阐述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等;论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论点论据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语言精练;结论是对论文的归纳与总结,语言应简洁、准确、完整;凡论文引用、参考、借用他人成果,均须在参考文献中详细列出;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说明,包括必要的图表、工程设计图纸、辅助性工具等。 5、其它说明(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照国家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 (2)如果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性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 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 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 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模板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单击开始输入论文题目] 姓名[此处输入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此处输入指导教师姓名] 学院名称[此处输入学院名称] 年级/专业20 级 论文提交日期20 年月

使用说明:目录内容不需要更改,将鼠标置于目录内容上点击鼠标右键,从中选择“更新域 更新整个目录”即可 目录 中文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3) 1文献综述 (3) 1.1概念界定 (3) 1.1.1XXX1 (3) 1.1.2XXX2 (3) 1.2[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如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2.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4) 1.2.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4) 1.3[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如问题提出 (4) 1.3.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如研究意义 (4) 1.3.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4) 2[此处输入一级标题] (5) 2.1[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5) 2.1.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5) 2.1.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5) 2.2[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5) 2.2.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5) 2.2.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5) 3[此处输入一级标题] (6) 3.1[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6) 3.1.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6) 3.1.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6) 3.2[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6) 3.2.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6) 3.2.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6) 4讨论 (7)

4.1[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7) 4.1.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7) 4.1.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7) 4.2[此处输入二级标题] (7) 4.2.1[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7) 4.2.2[此处输入三级标题] (7) 5研究创新、不足与展望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一定注意参考文献格式和文献类型标识符,包括标点符号) 11致谢 (12) 附录 (13)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写作要求范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写作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反映我校本科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规范写作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方面,现参照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的有关要求,制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规范写作要求”,供指导教师参照并对学生写作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指导。 1.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的总体要求 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2. 毕业设计(论文)应由下列内容组成 2.1题目 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题目应写成一名词性短语,不应写成完整的陈述句。中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2摘要 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如不应出现:“本文可供……部门参考”或“本文在……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讨”等字句)。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中可有数据、有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但不应包括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共知的公用符号和术语。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目的、实验方法、结果和结论等。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要求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要用第三人称写法,控制在300~500个汉字以内。 每篇论文必须写中文摘要和相应的英文摘要。在写英文摘要时,应将论文题目同时译成英文题名,并置于英文摘要前。英文摘要一般应以被动语态表述。英文摘要可控制在250~300个单词。 2.3关键词 选取3~8个关键词。关键词应译成英文。中文关键词在中文摘要下方列出;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工作的若干规定 (同教[2007]20号)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需的基本训练和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毕业设计(论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次较为系统的训练,应注重以下几方面能力的培养: 1.调查研究、查阅和应用中外文献及采撷网络信息的能力; 2.理论分析、制定设计或试验方案的能力; 3.设计、计算及制图的能力; 4.实验研究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5.综合分析、凝练创新、编制设计说明书或撰写论文、调研报告的能力; 6.外语、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原则 选题恰当是做好毕业设计(论文)的前提,指导教师在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达到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2.课题的选择应体现教学与生产、科研、文化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即选题在符合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结合生产实际、科学研究、现代文化、经济建设的任务进行,以利于增强学生面对实际的意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3.课题的选择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特长或潜能有更好的发挥,并鼓励学生有所创新。 4.选题的范围和深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多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提倡不同专业(学科)互相结合,扩大专业面,开阔学生视野,实现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 5.毕业设计(论文)按不同学科类型分别有所侧重: (1)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结合工程实践性课题的比例应不低于70%,首先应保证基本工程训练,在此基础上做一些提高性的、拓展性的专题研究; (2)理科类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要结合当前的科技发展,让学生走向学科前沿,论文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3)经管、人文、法学、外语、艺术类专业毕业论文(设计)要有新颖性,要结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的现实问题、让学生接触社会,论文要有一定的新意或创见。 6.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应遵循“一人一题”的原则。课题经院(系)领导审定后,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采取自选与分配相结合的办法,确定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可以几名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大课题,但必须做到分工明确,工作量适当,并根据各自独立完成的任务,给出课题名称或分别在原课题名称后加副标题以示区别。学生除了在导师提出的课题中选择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外,也可以根据专业特点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但必须经指导教师审定。 三、审题工作程序及要求

吉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doc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与书写格式 一、毕业论文(设计)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包含下列内容,其序号也表示相关内容在论文中的编排顺序。 1、封面 (1)论文题目 应准确反映论文的核心内容,言简意赅,字数不能超过3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需翻译成外文,写在汉字题目之下。论文题目在封面的中间居中排列。 (2)学生姓名、班级与学号 学生姓名必须与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一致,班级为自然班,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学号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学院与专业 学院与专业要写全称。 (4)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姓名后需附职称。 2、目录 目录由论文的章、节、参考文献、附录等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内容列出“章”、“节”二级标题即可,目录应单列页码,与正文页码分开。 3、论文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述的简短陈述,应以最简洁的语言介绍论文工作目的、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成果,以300—500字为宜。摘要需用中外两种文字书写,外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翻译,写在中文摘要的下面。 4、论文正文 一般包括绪论(或前言)、论文主体、结论、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等组成,绪论阐述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及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等;论文主体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要求论点论据条理分明、逻辑严谨、语言精练;结论是对论文的归纳与总结,语言应简洁、准确、

完整;凡论文引用、参考、借用他人成果,均须在参考文献中详细列出;附录是论文主体的补充说明,包括必要的图表、工程设计图纸、辅助性工具等。 5、其它说明 (1)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必须遵照国家标准或本学科通用标准。 (2)如果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了大量的专业性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予以列出。 二、毕业论文(设计)书写格式及装订 1、毕业论文(设计)装订为横开本,使用统一的封面,左侧装订。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的中文题目、英文题目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学院、专业与指导教师等栏目,要用楷书书写,端正、整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打印输出。 2、目录格式 (空2行)(3号黑体) 目录(3号黑体,居中) 引言(或绪论)(或作为正文第1章,4号宋体,行距18磅,下同) (1) 第1章……………………………………………………………Y 第1节……………………………………………………………Y ………………………………………(略) X ×××××(正文第X章)……………………………………………………Y 结论…………………………………………………………………………Y 致谢………………………………………………………………………Y 参考文献……………………………………………………………………………Y 附录 A ××××(必要时)……………………………………………………Y 图 1 ×××××(必要时)………………………………………………………Y

本科毕业生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 第一部分选题 选题,简单的说就是确定自己科研的课题,解决研究什么的问题,明确研究的目标和范围。选题是进行科研的第一步,而且是十分关键的一步。 ●进入论文写作准备阶段,多数的学生往往为论文的选题犯愁。的确在准备阶段,选题十分重要。选择恰当的题目进行研究,论文的写作就会顺利一些。 ●论文题目的选择是一个从大到小、从不具体到具体的过程,应该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确定研究方向,考虑将来论文题目的大体方向和范围,在自己课程学习、广泛阅读和资料的积累的基础上,逐步明确具体的题目。 尽量选择应用型题目 通常人们对应用性研究的定义是比较模糊的,一般它泛指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具体的问题,常将应用型研究分成理论的应用和计量应用,当然实际中,往往二者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越来越多的论文在进行分析时,将理论和计量应用融为一体。我们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研究作为论文的题目。 宜小题大作 论文的好坏,关键要看作者是如何在论文中支持自己的观点的。 这需要作者能够清楚定义自己所要研究的问题,研究的范围不能太宽。学术论文一般不强调研究问题的宽度,更看重的是深度,如果一篇论文涉及范围太广,作者肯定是难以做到深入的。 第二部分开题报告 一、开题报告的目的 写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和专家帮我们判断一下:这个问题有没有研究价值、这个研究方法有没有可能奏效、这个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 二、开题报告的结构 就要按照“研究目的和意义”、.“文献综述和理论空间”、“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和工作步骤”这样几个方面展开。其中,“文献综述,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是重点,许多人往往花费大量笔墨铺陈文献综述,但一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便寥寥数语、一掠而过。 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2 与主题相关的文献综述 2.1 相关的研究文献回顾 2.2 对现有文献的简要评价 3 逻辑思路与研究方法 4 论文结构与内容安排 5 可能的创新之处 6.已有的研究基础 7.主要参考文献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具体的研究方法可从下面选定: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部分字体格式要求模板

参考文献 [1] 编者. 书名 [M ]. ****译. 第二版. 出版城市: 出版社名称, 出版时间: 参考页码. [2]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J ]. 刊名, 年, 卷(期): 起页码-止页码. [3]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 [C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4]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N ]. 报纸名, 出版日期(版次). [5]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S ]. [6]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P ].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 [7] 主要责任者. 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 [8] 主要责任人. 文献题目名:原件日期 [B]. 收藏地: 收藏单位(收藏号): 起止页码. [9] 著者. 题(篇)[R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10] 著者. 题(篇)[D ]. 出版地: 出版年. 起页码-止页码. [11]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 [Z ].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特别提醒: ? 建议用NoteExpress1.4.1.100软件(https://www.360docs.net/doc/d914049718.html,)采用相同的文献输出格式编排。 ? 文中引用的所有参考文献都必须是在期刊、论文集、专著、标准等正式发表的论文。必须按正 文中出现顺序列写所有的参考文献。文献总数量超过20篇,且至少有3~8篇英文文献。除英文以外的其他文字的参考文献需译为英文并在该文献的后面加“in …”以说明原文字。 ? 在作者超过3个时,用缩写,如“张叁, 李四, 王五, 等.”、“Zhang S, Li S, Wang W, et al.” ? 对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档案类参考文献必须写出起止页码。 ? 对于专著类文献,必须给出参考页码,引用了几次写几次页码,且按顺序书写。设专著 共引用了三次,第一次引用是第34~37页,第二次引用是第67页,第三次引用是90~100,…,则页码为:34-37, 67, 90-100. 不满足此要求者不容许进入评阅和答辩环节。 ? 文献类别绝对不能丢,如[P]、[J]、[M]等。 ? 对于第一版专著,省略其版本信息。 ? 要特别注意标点符号,不能用中文符号,标点后加一空格。 国际、国家标准 专利 网上数据库用[DB/OL] 网上电子公告用[EB/OL] 光盘图书用 [M/CD] 网上期刊用 [J/OL] 档案 其它类别 报纸 专著 期刊 A4,纵向,页面设置上30mm ,下30mm ,左33mm ,右25mm ,页眉25mm 、页脚20mm 全文汉字用宋体(有特殊要求的地方另有说明),英文、数字、符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 。 小四加粗,固定 行距20磅,左 对齐,段前18 磅,段后12磅, 位于页首。 五号字,固定行 距20磅,悬挂缩 进,左对齐。英 文文献要求和中 文文献相同。[7] 后空两格。按引 用文献的先后顺 序依次列写 会议论文 报告 学位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