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最新《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远古的传说》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远古的传说》是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本课主要讲述了远古传说时代华夏文明的发展概况,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学生感知和探究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与能力: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禅让”是远古时代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从了解华夏族的形成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历史演进过程的兴趣和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感知教材和搜集的相关资料,使学生知道炎帝、黄帝的发明对中华文明做出的贡献,引导学生将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与前课介绍的考古成果图片进行印证,帮助学生分辨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生产技术和文化方面对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生在了解“禅让”含义的过程中,感受远古先民的大公无私、唯才是举等优秀品质,继承并发扬这些优秀品质。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和华夏族的形成历

史。

教学难点:理解“禅让”的含义;了解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学理念

1、师生互动:教师设置问题有针对性,突出学生参与,突出互动探究;淡化知识背记,突出体验感悟。

2、目标生成情景化: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活动和知识构建的主要参与者。

三、说学法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渴望亲身体验。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并给予充分肯定,增强自信心。同时注重加强学法的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对七年级学生也是十分必要的。四、说教法依据历史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在本课设计中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等,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学生感知、探究历史的兴趣,促进学生唯物史观和辩证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五、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我遵循“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这一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炎、黄、蚩尤的传说资料。

(二)新课教学(40分钟)

为了顺利地实现三维目标,我将本课设计为五个环节: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

第四环节:角色扮演,解读禅让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感受新知(2分钟)

播放PPT:20xx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黄帝陵隆重举行,一万多名海内外中华儿女齐聚桥山轩辕殿祭祀广场,满怀虔诚地参加公祭典礼,追念人文初祖功德,表达炎黄子孙敬意,听音乐《黄帝颂》。看完后以问题“黄帝只是传说中的一个人物,视频中的海内外华人为何要祭拜他”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新闻音乐,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营造积极探究的心理氛围。

第二环节:合作交流,探秘炎黄(10分钟)

活动一:杰出的首领

情境一:多媒体展示三个部落的相关地图。

问题1:请学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结合课本内容,介绍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和蚩尤,并讲讲他们的传说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表述,可以了解学生对传说的’认知程度,为下面的教学做好准备。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对学生的发

言予以总结。

问题:2:有许多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远古先民,为什么只有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

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黄帝在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伟大作用,思考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人文初祖”的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上述活动,达到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目的。

活动二:传说与史实

问题3:我们已经知道,传说中黄帝和他的部落有许多发明创造,前课介绍的出土文物哪些能印证这些传说?传说与史实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情境二:多媒体展示考古成果图片。

①河姆渡人房屋复原图②河姆渡人骨哨③大汶口陶器刻符④河姆渡水井复原图组织学生将组织学生将考古成果图片与传说中黄帝部落的发明创造进行比较,并出示远古传说和历史事实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

设计意图:运用史料分析法来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对传说进行理性认识和甄别,从而理解传说与史实的区别和联系,初步培养理性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故事演绎,走进华夏(8分钟)

说一说:华夏族的形成过程。

故事会: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代表黄帝、炎帝、蚩尤

三个部落。各小组围绕课本内容和课前搜集的资料讨论后,派代表分别以炎、黄、蚩尤的身份讲述与其他部落间的故事。在学生讲述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理顺三个部落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设计上述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储备(黄帝、炎帝、蚩尤的传说),自主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故事进行交流探讨,并将交流探讨的成果以提纲的形式展示出来,以此加深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尊敬先祖、爱我中华的情感。

第四环节: 角色扮演,解读“禅让”(5分钟)

根据课本内容编排历史剧进行表演。

剧情一:部落首领召开“联盟会议”,介绍尧的优秀品质,并推举尧为联盟首领。

剧情二:尧老了,再次召开“联盟会议”,介绍舜的优秀品质,推举舜为联盟首领。什么是“禅让”?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概括“禅让”的含义,并投影在大屏幕上。

问题4:什么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首领?

引导学生归纳尧、舜的高尚品德,并加以勉励。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剧表演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内容的正确感知和初步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历史想象力,在表演中感受远古先民的人格魅力。

第五环节:创新训练,拓展延伸(15分钟)

知识巩固:以问题“通过本课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回顾新知,以提纲形式归纳全课知识。然后完成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1)

《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炎、黄的融合是华夏族形成的原始基础;能理解“禅让制”的含义和实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和讨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使学生感知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做出的巨大贡献;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炎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 炎帝、黄帝在华夏族、中华文明的形成过程中的伟大贡献【教学难点】 “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为什么这么称呼自己呢?你知道“人文始祖”是谁吗?今天我们来学习《远古的传说》。 讲授新课 一、炎黄联盟 师:教师出示黄帝、炎帝、蚩尤人物图像,使学生对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讲述有关三位的传说故事。

教师出示问题: 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 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阅读教材并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回答上述的问题,教师做简要的总结。重点在于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 师:他们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使地域扩大;他们之间的结盟,包括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后来的华夏族。现在我们中国的主要民族——汉族,就是由华夏族发展而来的。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材料研读,让学生从中认识华夏族的形成特点。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师:在传说中,黄帝是个非常聪明能干的人物,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那么在此方面,皇帝都有哪些贡献呢? 生:黄帝发明了衣裳、舟车、宫室、挖井等,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等;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他的下属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了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缫丝技术。 师: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哪些贡献? 生:炎帝教民农耕,种植五谷和蔬菜,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通商交换,制作乐器,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师:由于黄帝和炎帝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 师:现在,请大家动动“脑筋”:你对上述这些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发明怎么看?你认为哪些是可信的?哪些带有神话色彩?到底怎样看才更科学? 同学回答,教师归纳总结:事实上,从古至今,任何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都不可能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凝聚了许多人,甚至是多少代人的心血。尤其在远古时期,人类的每一个进步,都是非常艰难的。因此,这些发明不可能是某一两个人的功劳。但是,在黄帝、炎帝时期,随着统一国家的雏形——部落联盟的出现,人们的智慧和创造力被大大激发了起来,从而出现了一些总结性、提高性的发明成果,应该是可信的。只是因为黄帝、炎帝是公认的华夏始祖,所以人们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入新课;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三、教学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原始的农耕居民典型的讲了北方黄河流域的半坡居民和南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历史的车轮滚共向前,发展到距今五六千年时,我国进入了部落联盟的时代。这一时期有很多的神话传说,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远古的传说。 讲授新课:在中国把夏朝以前的历史时期称之为传说时代,或上古时代、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时代、神话时代。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远古时代有哪些神话传说。 生:略 过度: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其中影响最为深刻的就是炎帝和黄帝部落的传说。师:多媒体展示炎黄帝示意图。黄帝联合周边一些小部落与炎帝在阪泉展开激

战,最后黄帝打败了炎帝,炎帝臣服于皇帝,炎黄走向联盟。 炎黄联盟后由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展开激战,最后蚩尤大败,周围部落归顺于黄帝部落,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炎黄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的发明创造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多媒体播放炎帝黄帝的短视频,让学生从中归纳他们的发明。 过度:继炎帝黄帝之后,黄河流域许多部落为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一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实行禅让制。 学生自主学习分析禅让制的含义、基本原则、实质 五、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其中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是炎帝和黄帝 2、炎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3、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4、炎帝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黄帝已能建造宫实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6、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了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7、相传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 8、禅让制是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9、禹总结父亲鲧治水的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预习填空 一、炎黄联盟的形成 1.远古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2.背景:四五千年前,相传黄河流域的、、等部落相互攻伐,不断结成部落联盟,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3.过程:炎帝和黄帝通过结成炎黄联盟,后来炎黄部落又在中战胜东方的蚩尤部落,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1.传说中的炎帝(神农氏)主要发明:教民,制作生产工具,种植;还制作陶器,发明,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 2.传说中的黄帝(轩辕氏)主要发明:,制作,挖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 黄帝时期的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擅长纺织,并会缫丝制衣。 3.影响:远古传说,反映出当时社会发展水平,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三、尧舜禹的禅让★★ 1.含义: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 2.内容:、、通过禅让制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尧鼓励人们,年老时推举舜作为继承人;舜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取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 3.实质:原始社会时期的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4.特点:民主推选、部落首领没有特权。 5.禅让制度对现在有何借鉴意义:用人发扬民主,重视贤才,要以天下为己任。 6.大禹治水的精神:坚持不懈、有责任心、无私奉献、勇于创新掌握自然规律等。 预习填空答案: 一、炎帝、黄帝、蚩尤;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 二、开垦耕种;五谷和蔬菜;纺织;建造宫室;衣裳;弓箭和指南车;仓颉;嫘祖 三、贤德之人;尧、舜、禹

远古的传说

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华夏族的形成,炎帝、黄帝的重要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等远古传说。 2.过程与方法 搜集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资料,讲述相关传说故事;思考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所作的贡献;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体验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和自豪;学习大禹的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难点:炎黄联盟;禅让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没有文献记载的历史传说,其中虽有不少夸张,但有的传说也生动反映了远古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这段历史吧。 二、内容探究 (一)炎黄联盟 师:阅读课本炎黄联盟中第一段内容,并回答【导入新课】中的问题: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其中最有名的传说人物是哪些? 生:“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炎帝、黄帝。 师:阅读课本炎黄联盟中第二段内容问:距今五六千年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有哪些著名的部落? 生:主要有炎帝部落,黄帝部落,蚩尤部落。 师:随着部落逐步发展壮大,为争夺土地与财富,各部落之间爆发了一系列战争,其中最为著名的战争有阪泉之战和涿鹿之战。那你们知道“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吗? 生:从征战双方、征战过程、征战结果等方面进行概括回答。 师:炎黄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只不过是黄帝所进行的一系列战争中的其中一个。那么,

这些战争对原始社会后期的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生:原始社会后期,部落之间的战争打破了氏族界限,促进了部落间的交流和融合,尤其是涿鹿一战,促使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师:炎帝和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教师引导学生区分华夏族、汉族、中华民族的关系——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多媒体课件展示“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庙”】 师:图中传说人物对中华文明有哪些贡献? 生:教耕种、制工具、种五谷蔬菜、制陶器、会煮盐等,还有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师:阅读课本中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中第二段内容,请简单归纳总结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学生讨论后回答: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师:阅读课本“问题思考”——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发明创造,你认为这些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答出: (1)先民们会开垦耕种,种植五谷蔬菜;制作陶器、乐器,发明了纺织,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等,反映了先民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2)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那时能造宫室、制衣裳、挖水井、制陶器、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有可信的一面,并且考古发现的实物,证实了其科学性。但把所有的发明说成是炎帝、黄帝、嫘祖、仓颉、伶伦等几个人的发明,就不科学了。以上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 师过渡:同学们,我们刚刚了解了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以及他们为中华文明所做出的贡献。那么黄帝之后,中国历史又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呢?下面让我们从尧舜禹的禅让中寻找答案吧! (三)尧舜禹的禅让 师:阅读课本尧舜禹的禅让中第一段内容,回答问题: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哪些部落?他们形成联盟后,部落联盟首领依次是哪些?

初中七年级历史 远古的传说精编版

七年级历史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4、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谈话,激发学生的兴趣,触动学生的内心情感,引入新课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3、“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教学突破: 本课讲的是我国历史上早期的传说,既然是传说,难免有神话人和虚构的成分,而且,全文的内容本身就是一套很好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素材。基于这些原因,以故事的形式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同时,放手发动学生查资料,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理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

1、同学们都应该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吗? 2、肯定补充学生的回答,在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最多,占了九成还要多一些,而你们知道汉族的由来吗? 3、根据学生的表现引出内容:简要叙述汉族的由来(重点抱握几个转换: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而华夏族是由炎黄部落的组合发展而来的。告诉学生,在历史发展、人类演进的进程中,华夏族不断融合周边的民族,逐步发展壮大,才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局面,因此,汉族和其她少数民族的出现绝不是偶然的 二、炎黄的斗争与融合 1、谈话转承:刚才我们将到了汉族的由来,下面就让我们具体去了解一下缘故时期的部落是这样一步一步融合成今天的汉族的。大家都知道,在远古时代,人类是以部落为单位群居的,而由于生存等方面的需要,部落与部落之间结成联盟,联盟中会推举出一位德才兼备的人作领导。大约四千多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部落首领,这就是炎帝和黄帝。 (积极叫学生思考炎帝和黄帝就是古代的皇帝吗?) 2、答疑:炎帝和黄帝不是古代的皇帝,至于原因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出示炎帝和黄帝的挂图,讲:这两位就是炎帝和黄帝,他们是我们共同的祖先。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分别领导了黄河流域的部落,由开始的斗争到后来的联合,再到后来的不断融合。最终成为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古往今来很多华夏儿女都以各种形式祭奠自己的祖先。 4、播放课件,讲述:这就是为了纪念他们而修建的陵墓。炎陵在湖南,黄陵在陕西。每年清明节或者是其她重大的节日,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会回来祭奠我们的祖先。 5、播放陕西祭奠活动的记录片,向学生作介绍。 6、设疑:同学们看到的是今年在陕西举办的祭祀盛况,那么,老师请教你们一个问题,为什么人民会如此虔诚地怀念远去的炎帝和黄帝,他们究竟做了哪些贡献?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看教材上是怎么介绍的。 7、鼓励学生汇报阅读收获,并适时补充引导,让学生认识炎帝和黄帝在华夏子孙心中的崇高地位。 汇报阅读收获:A炎帝:改进农具、发明医药、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的创始人,号称神农氏;发明陶器,开辟集市。B、黄帝:创制历法,指导人民生产;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工具;还发明了车船、铜器等;C、他们都是杰出的部落首领,为人们所爱戴。 三、组织讨论 A、炎帝和黄帝的贡献、他们的精神、他们给后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及其在华夏儿女心中的地位,还应包括学习体会等。(教师) B、与同学充分讨论把今天学习的知识和自己在生活中的有关见闻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使自己在学习知识、了解传说的过程中受到传统道德的熏陶和情感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解传说引入新课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程标准】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 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

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读引言。 2.教师引入: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二、新课讲授 (一)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黄帝、炎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禅让的传说 1.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理解禅让的含义。 2.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三)治水的传说 1.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2.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3.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四)情感升华 学习了本课内容,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生答,教师简评),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五)学习测评 完成课后学习测评题 【教学后记】略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初一历史导学案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炎黄部落联盟大败蚩尤、“尧舜禹禅让”和“大禹治水”的史实。 2.了解炎黄的发明创造及对后世的影响,能够知道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 一、温故知新。 1、河姆渡遗址在 流域的 ,主要农作物为 ,房屋为 。 2、半坡人遗址在 流域的 半坡村,主要农作物 ,房屋为 。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结构图表。 地点: 经过: 之战、 之战(双方、过程、结果) 影响:炎黄部落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 华民族的 ,海内外的华人也以“ “自称。 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农业:开垦耕种、制作 、种植 蔬菜 手工业:制作 、纺织、煮盐、制作乐器 。 商业:教人 交换 科技:具有较早的 知识 发明:建造 、制作 、挖掘 、造船、发明弓箭 其他: 发明文字, 制作音律, 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禅让制:将部落首领的的位子传给 实质: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禹采用 的办法治水有功,被尊称为“大禹”。 巩固练习: 1. 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是( ) A .尧的部落联盟 B .禹的部落联盟 远古 的传 说 炎黄 联盟 尧舜 禹的禅让 发明: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 发明 炎帝: 黄帝: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2.传说中,植五谷,尝百草,制历时、兴贸易,开创了我国原始农业文明的始祖是()A.燧人氏 B.神农氏 C.轩辕氏 D.伏羲氏 3、尧、舜、禹都当上部落联盟首领的共同原因是() A.他们都是贤德之人 B.治理洪水有功 C.教人种植五谷和蔬菜 D.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四:作业布置:掌握本课知识点;完成配套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案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1.了解黄帝、炎帝对人类的贡献,认识炎黄子孙的由来;了解尧舜禹的传说,理解“禅让”的含义。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学习传说中人物的精神,树立起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思想和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黄帝、炎帝的贡献 难点:禅让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问题探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后来的尧、舜、禹,是著名的部落首领,赢得当时许多部落的尊重。这些传说反映了什么样的历史呢?让我们走进本课,了解古老传说背后的故事。 一、炎黄联盟 大约4000多年前,我国大地上分布着许多部落。相传,在黄河流域有两个强大的部落,分别由炎帝、黄帝领导。在南方,蚩尤领导者一个强大的部落。 1.阪泉之战:为争夺土地和财富,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发生了阪泉之战。最终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2.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传说,涿鹿之战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使黄帝、炎帝迷失了方向,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 3. 归纳概括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炎黄部落联盟以后不断融合其他民族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黄帝和炎帝进行的一系列战争,打破了氏族之间狭隘的界限,促进了相

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学习导引 1.炎帝与黄帝 (1)炎帝:制作,教民耕种,被尊称为炎帝神农。还发明了。他遍尝百草,发 现很多药物。 (2)黄帝:创制,发明了加工谷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发明、。 (3)华夏族:黄帝战胜炎帝以后,黄、炎部落结成联盟。黄炎联盟在黄河流域生活、繁 衍,并不断融合邻近的部落,构成后来的主干。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 族尊奉和 为人文始祖。 2.禅让制 黄帝以后很久,担任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尧年纪大的时候,主动提出了后继人的 问题。部落首领们了贤能的。 尧、舜、禹相继接替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部落首领们实现的,历史上称这 一制度为“”。 3.治水的传说 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用新的方法治水。他领导人们,把洪水慢慢地 到江河中去,然后流向海洋。禹由此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起了崇高的威望。 二、夯实基础 1.大约在4000年前,黄河流域的两个重要部落是 ( ) ①黄帝部落②炎帝部落③蚩尤部落④夏部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无关的是 ( ) A.制作耒耜,教民耕种 B.尝百草,寻药物 C.创制历法 D.发明陶器 3.传说中铜器和车船的发明人是 ( )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嫘祖 4.有关黄帝、炎帝传说的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是不打不相识 B.黄炎联盟后,共同战胜了蚩尤部落 C.黄炎联盟在长江流域生活、繁衍,构成了华夏族 D.华夏族就是汉族的前身 5.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体是 ( ) ①炎帝部族②蚩尤部族③黄帝部族④尧部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6.每一年,海内外炎黄子孙数万人聚集在陕西省黄陵县新落成的祭祀大殿前祭拜,这是为 了纪念( )

历史知识点1.3远古的传说

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 二、华夏族的形成: 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后来,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炎黄部落最终打败蚩尤。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三、炎帝的发明 传说中的炎帝,其部落主要活动于陕西渭河流域。 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四、黄帝的发明 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五、课本16页的考古发现,反映了什么问题? 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六、什么是禅让制? 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七、尧舜禹是如何禅让的? 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 八、禹治水的事迹及精神: 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用了9年的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的爱戴,被尊称为“大禹”。这就是著名的大禹治水。 精神: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献身精神。

远古的传说之优秀教案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标要求】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远古传说中的主要人物以及汉族的前身和始祖。 2、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3、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能力与方法 1、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初步掌握用传说印证史实的方法。 2、回忆已学知识并联系资料,理解传说与历史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热爱历史的情感。 2、了解华夏族形成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 3、体会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 传统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重点难点】 一、重点: 1、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 2、禹治理水的方法及其可贵的品行 二、难点: 1、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以及他们之间的战争与融合

2、“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炎、黄帝的肖像挂图、对二人陵墓的简介课件、祭奠活动的图片、禹治水的幻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历史上的传说。 学生准备:了解、收集我国古代的传说。 【教学方法】讲解法、讲述法、归纳法、图示法、比较法和讨论法。 【教具媒体】计算机与课件。 【教学过程】 (结合旧知识导入新课) 师: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 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出示课题)第3课远古的传说 一、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1.农业起源的传说 (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 积极性)

远古的传说

梁家湾九年制学校活页教案 序号第三课时日期:9.10 签章:课题远古的传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习运用图示的方法梳理华夏族形成的基本过程,知道传说故事的由来。 过程与方法:借助表格列举并归类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初步认识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献材料分析尧舜禹的优秀品质,知道尧舜禹的禅让 教学重点传说中的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教学难点远古传说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课型新授教学方法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课所学内容,完善时间轴,明确夏以前是史前时期,即 国家产生和没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 设问:既然如此,我们是通过什么来学习史前时期的历史呢? 1.炎黄二帝与蚩尤 结合图片,简要介绍炎帝、黄帝和蚩尤出现的背景及部落首领的身份。 引导学生借助教材、地图册,结合文献材料,讲述历史故事。 2.炎黄联盟与华夏族 借助华夏族形成示意图,补充介绍炎黄联盟的过程,明确炎黄二帝是人文始祖, 世界华人共称“炎黄子孙”。 3.传说故事由来 过渡:我们用多种历史材料复述了炎黄的传说故事,又借助示意图完善了炎黄 联盟的过程及华夏族的形成。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共同思考一个问题。 设问:传说故事都是从哪里来的? 借助图示及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回顾所学,完善 时间轴。 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充分利用手 中资料,对资料 进行综合,尝试 讲述历史故事。 思考回答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 表格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生活动 教 学 过 程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四人一组:一位发言人、一位书记员、两位资料员。两组填 写炎帝传说中的发明,两组填写黄帝传说中的发明,强调明确类别,借助教 材寻找考古印证。 2.示范考古印证 教师结合导学案指导小组完成指定内容。引导小组相互补充内容,完善表格。 放介绍河南舞阳贾湖出土骨笛的视频,以此为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①远古传说与考古资料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以伶伦为例,古人在发明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尧舜禹其人 出示尧舜禹的图片,并通过地图呈现他们所属部落大致范围。 2.禅让制 出示三则材料。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部落联盟首领尧舜 禹的优秀品质。 明确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德才兼备的人的形式是禅让制。 回顾导入时间轴。 梳理本课知识,串联第一单元知识,构建知识结构。明确了解历史的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认识通过考古资料、传说故事和历史典籍的互证,以了解史前时期历史。 学会倾听,小组间互相学习。 观看视频,思考 回答问题。 感受古人的精 神。 观察地图,明确大致范围。 阅读材料,归纳 总结。 总结归纳 板书 设计 历史传说 教学 反思 炎黄联盟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尧舜禹的禅让 人文始祖 真实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