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后进生转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后进生转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后进生转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后进生转化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内容摘要:

对后进生的转化切忌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切忌对后进生有定向心理,丧失信心;第二、切忌对后进生有厌弃的心理,缺乏情感;第三、切忌对后进生有偏激,惩罚心理;第四、切忌蛮干硬上;第五、切忌一刀切;第六、切忌急于求成;第七、切忌不适当的公开批评。

关键词:

后进生信心厌弃转化鼓励

正文:

贝多芬学拉小提琴时,他的老师说他绝不是当作曲家的料。

爱迪生小时候反应奇慢,老师认为他没有学习能力。

爱因斯坦四岁才会说话,七岁才会认字。

物理学家牛顿小学成绩一团糟。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大学时因成绩太差被退学。

英国首相丘吉尔小学六年级曾留过级。

艺术家罗丹考了三次都没有考进艺术学院。

······

以上可见,后进生不一定是无药可救的学生,教育和转化后进生,必须讲究方法。在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觉得必须克服一下问题,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实效。

第一:对后进生有定向心理,丧失信心。有的教师认为,后进生是“朽木不可雕”,有的教师在做后进生转化过成中,总是企图通过几次谈心,家访,教育活动就能立竿见影,后进生一旦出现反复,就指责讽刺,甚至做出“不可救药”的结论、当班里出现事故,立即就认为是后进生所为,班里出现好事却想不到他们。即使是表现很差的学生也不无上进心,所以应该相信他们通过教育是会进步的;有了信心,才会比较可观地,具体地分析,千方百计地做好转化工作。相反丧失信心,听之任之,后进生会“破罐子破摔”,自尊心受挫。

第二、对后进生有厌弃的心理,缺乏情感。对后进生有厌弃的心理,认为后进生是“拉分生”是影响班级各项考评成绩和升学率的包袱,这种心理,表现在

教育中就是简单的粗暴和讽刺挖苦,以至想方设法挤落他们,使他们转学、退学。结果是一些后进生中途缀学,甚至在社会上漂流,被坏人引诱走上犯罪道路,教师真挚的爱是搞好转化的前提。中学生自我意识逐渐成熟,特别是后进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尊性,教师要真心实意的从内心关心他们,逐步建立起融洽无间的师生关系,使之对你信服,“亲其师而信其道”同你接近,同你交心,向你敞开心灵的窗户。任何嫌弃的言行,哪怕是一个厌恶的表情,手势,都会激起他们的反感,在心理上构筑起一道防范的堤案,使你的工作事与愿违。

第三、对后进生有偏激,惩罚心理。后进生并不是样样都差。有的虽然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但在思想品德上往往具有可贵之处;有的虽然纪律散漫,却是体育健儿,或具有文艺才能······教师切不可以偏概全,把他们看得一无是处,以致在他们出现一点缺点错误时,当中揭他们的“老底”。平时,学生一旦违反纪律,就立即给与惩罚、训斥、请家长、停课等,这种做法的结果,使后进生产生对抗心理。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对后进生来说毫无例外即使从形式上看学生都接受了教育,但其心理却大不相同,有的出于对老师的信服,有的出于恐惧,也有的出于从众心理。只有信服地接受教育,才能真正的接受,因而教师必须有平等待人的态度和民主管理的方法,建立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才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第四、蛮干硬上。对后进生身上反映出来的缺点和错误要敢抓,敢碰。但碰硬并非硬碰,敢于碰硬并不等于鲁莽行事,教师要讲究思想工作的艺术,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抓住最佳教育时机,刚柔相济,以柔克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后进生的心扉,要艺术地、委婉地叩敲才会打开,蛮干硬上只会带来情绪上的对立,心理上的顶撞。

第五、一刀切。后进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有的几乎一窍不通,一片“荒漠”。对他们的辅导补课以一门学科为主,不要多科齐头并进;就学一课而言,也要以一张为主,兼带复习有关的旧知识,这样有利于后进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同时也有利于化整为零,突破一点,在向纵深扩大,让后进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信心,培养兴趣,激发热情,稳步、持久地把学习搞上去。

第六、急于求成。育人似育苗,来不得半点急躁。做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更要讲究教育规律,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盲目“施肥”,只会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要有一个与预期的目标,更要有一个为现实这个目标精心定制的分阶段“训

练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一跨一个台阶地进步,不断的激励士气,汇集点滴进步,实现质的飞跃,后进生转化绝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会反复,甚至会出现局部的、暂时的倒退,对此,教师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要沉得住气,对后进生不要埋怨,对工作不能泄气,珍惜业已取得的进步和成绩,全面,客观的分析原因,扫除障碍,继续做好工作。

第七、不适当的公开批评。学生有了缺点错误,应多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在批评缺点时,最好能同时指出优点或改正缺点的条件和方法,使学生树立自信和找到努力的方向。如果属于普遍性或比较严重的问题,必须进行公开批评的,在批评时也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要认真核对事实,防止不合事实的批评;二、要注意语言分寸和批评对象的特点,一起批评对象和全体学生心服口服;三、要做好善后工作,进一步加强和巩固批评效果。如果碰到后进生有问题,不问青红皂白,动辄就在全体公开批评,容易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抵触情绪。

陶行知先生告诫过我们:“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可不要等到坐火车、学微积分、点电灯时,才认识他们是你当年的小学生。”是啊,作为教育者,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凭分数就判定学生是后进生还是优等生。

总之,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中,我们必须尊重后进生的自尊心,排除其自卑心理,了解掌握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兴趣爱好出发,重视做好家访工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力争把后进生转化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让后进生真正的“亮”起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