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而作-word文档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而作-word文档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而作-word文档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

年而作

“当无辜者在一方,而罪人们在另一方时,这叫作什么?”

“我不知道,小姐。”

“动动脑筋,傻瓜。”

“我不知道,小姐。”

“如果人们将一切毁灭,一切都已失去,但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

法国电影艺术家戈达尔在其故事新编《芳名卡门》的结尾处写下的这段对白,使我无法释然。

卡门小姐──一位美丽、热情、任性、富有女性特有生命直觉的女孩子,身饮冲锋枪弹,躺在血泊中,以最后一丝生命的气息,提出了两个在我解答不了的问题。人类的历史、个人的生存都受到度两个问题的严峻拷问。然而,死者毕竟已经死去,活着的人在死者的问题中活着,而且,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

今年一月,我第一次看电影《芳名卡门》,正值十世纪的苦难标志之一──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之际。卡门小姐的临终提问,使我想到在奥斯维辛惨遭不幸的成千上万死者。“解放”一词的意义已显得苍白无力,它毕竟无法让死者复活,亦不能保偿无辜者遭受的折磨。在奥斯维辛死去

的无辜者中,不知有多少年轻美丽的少男少女。

奥斯维辛的罪恶不仅是西方人的耻辱,也是中国人的耻辱;奥斯维辛的不幸,不仅是西方人的不幸,也是中国人的不幸。因为,它是人类犯下的罪恶;而且是有知识的人犯下的罪恶;亦是人类所遭受的不幸,因而是属所有人的不幸。只要是生存着的人,都无法摆脱它的阴影。中国人同样处身于卡门式的带有绝对普遍性的问题之中。我们与奥斯维辛苦难的关系,绝非所谓国际主义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论(existenzial)的问题。

奥斯维辛事件以后,西方思想通过哲学。神学和各种文艺形式,一直在沉痛地反思奥斯维辛的罪恶和不幸。卡门式的问题尽管是至今无法回答的,却也是不可搁置的。活着的人当与无辜死者同在,难道我们与奥斯维辛以后的苦难反思无关吗?

一、奥斯维辛以后

在西方的思想著作中,“奥斯维辛以后”(After Auschwitz)已成为一个专门术语。以此为题的专著,就我所见,不下十余种。如法国哲学家利科(P.Ricoeur)所言,当今哲学面临恶的决定性挑战。

德国哲学家阿多尔诺(T.W.Adorno)是最早将“奥斯维辛以后”作为一项哲学课题提出来,也是在这种苦难反思中最富有深度的哲学家之一。阿多尔诺的名言:Nach Auschwitz ibt

es keine Gedichte mehr(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至今仍未失去鸣声悲切的分量。

阿多尔诺感到,奥斯维辛对他首先是个人自身的主体性痛苦,尽管阿多尔诺在纳粹时代流亡美国,末曾尝过集中营之苦,他仍然感到奥斯维辛关涉自己个人生存的理由。他对自己提出过这样的问题:奥斯维辛以后是否还有理由让自己活下去?在奥斯维辛以后继续活下去,已多少使冷漠成为一种主体性原则,怀疑意识作为对野蛮经验的必然反应,也具有了正当性。然而,当人们由生命所迫继续活着时,就必须负起一种责任,使奥斯维辛不再重复。

作为哲学家,阿多尔诺把这种责任引入其形而上学的思考,并把奥斯维辛作为其哲学的基本经验来看待。《否定辩证法》一书中,“形而上学的沉思”一章的开章标题即是“奥斯维辛以后”。阿多尔诺认定:奥斯维辛既是惶然失措、深受伤害的世界过程之密码,是从深渊中发出声响的一个苦涩的词,也是历史哲学和认识论的密码。在这一密码中,生活世界接近了预知的恐怖。哲学理应认清这种恐怖,但它却显得那么软弱乏力。奥斯维辛既无法通过推理逻辑从概念上来把握,人们也无法为之找到哲学的安慰。

不仅如此,在阿多尔诺看来,奥斯维辛也是近代文明失败的公开证明,是一切致力于完美世界的构想彻底失败的标志,奥斯维辛对历史的成就和理想的未来都投下了永不消退的

阴影。在此阴影之下,哲学的思辨理性只能处于绝望与痛苦之中,它已明显不能把握人类的苦难和不幸,而被迫只能把社会和历史中的苦难和不幸客观地描述出来,由此才能表达出渴求拯救的主体冲动。只有记忆的力量和由悲哀与痛苦构成的情状,才是希望的超验之光的酵素。

奥斯维辛不仅迫使哲学不能从表面现象理解历史材料,而是要摸清历史发生的深隐结构,而且迫使哲学之思禀具一种绝对必要的品质:以苦难记忆为基础的主体意志。唯有如此,哲学才能在已被践乱了的存在踪迹中寻到自己的生存位置。

二、无辜负疚

奥斯维辛以后,活着的和将要活着的人的生存是负疚的。这是生存论意义上的负疚,而非心理学意义上的负疚,正如奥斯维辛是生存论上的苦难和耻辱记号,而非一种地域性或民族性的苦难和耻辱记号。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记号意味着,二十世纪的罪恶和野蛮是独特的。以世界理想和人类未来为口实制造的苦难和不幸,已抹去了人的存在基础。一旦我们记起那些无辜的死者,那些被毁灭了的年轻美丽的生命在一方,而罪恶的人们在另一方,我们暗遣年华的生存就受到质询。以纳粹集中营为题材的电影作品,我看过不少。《索菲的抉择》提出了令我至今困思的一个问题:无辜负疚。尽管这部作品在描写集中营中不堪卒睹的折磨方面,远不如《为时间演奏》(Piaying for Time)更为凌挫折挽,甚至也不

是以描写集中营为主题,但它提出的问题相当尖锐:人的无辜负罪及其对迟来幸福的影响。

在被送往集中营的路上,纳粹强令索菲将自己的孩子──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交出,要把他们送往死亡营。索菲竭力想说明自己的出身清白,甚至以自己的美貌去诱惑纳粹军官,以图能留下自己的儿女。纳粹军官告诉她,两个孩子可以留下一个,至于留哪一个,让索菲自己选择。索菲几乎要疯了,她喊叫着,她根本不能作出这种选择。纳粹军官的回答是:那么两个孩子都死。在最后的瞬间,索菲终于喊出:把儿子留下。

索菲的抉择使我对萨特先生的自由的抉择说感到抑止不住

的厌恶。索菲的抉择表明这种学说至少在生存论上是不真实的。当存在的结构因某些人的作恶而在本体论上带有罪恶性时,自由的抉择是不存在的。卡夫卡很懂得这一点,甚至即便从存在结构的自然本体论性质来看,自由抉择也是不存在的。人的生存必须抉择,而入又置身于生存的裂伤之中,抉择必然是负罪的,尽管是一种无辜的负罪。索菲的抉择应从隐喻形态来理解,其涵义远远超逾了事件本身。

深深爱着索菲的那位青年作家,希望与索菲远奔他乡,圆成幸福。人毕竟只能活过一次,任何幸福的机会都暗催残岁。索菲知道这一点,但她忆述了这段苦难记忆,拒绝了幸福。体现在索菲这次抉择中的负疚感,源于对无辜不幸的苦难记

忆。令人震慑的是,它是无辜的负疚!尽管索菲是苦难的蒙受者,是无辜不幸者,她仍然要主动担起苦难中罪的漫溢。索菲觉得,她已不是一个好母亲,她已失去了获得幸福的权利。

在汉语语境中,生存品质已被败坏,以人类的解被者自居,以历史的推动者自居,以新世界的制造者自居,连罪责应负的负疚都没有,谈何无辜的负疚!负疚感的缺失,显明了精神质素中最基本的惜感之丧失,这正是罪恶产生的根源之一。我们能说无辜负疚作为一种精神品质与我们毫不相干吗?

《索菲的抉择》末尾那段长时间的索菲特写镜头,我永生不会忘记:泪早已流尽了,干涩的双眼仍张得大大的,在盼望看什么。这是苦难记忆的标志。印在这张茹苦蒙辱、涩泪无端的脸上的无辜负疚,向已然被意识形态败坏了的人性品质提出了无声的挑战。

三、爱与死

描写苏比波集中营的电影,我看过两部。一部是写实性的,另一部是艺术性故事片。我更有感于后者,它提出了受苦中的爱的问题。

苏比波集中营之闻名,不仅因它是仅次于奥斯维辛的大死亡集中营之一,更因在那里曾发生过一次真实的大逃亡事件。电影《逃离苏比波》就以这次逃亡事件为题材。

整部电影从头至尾都让人颤栗。

在死亡集中营里,异死不是未确定的偶然,它是已确定的现在必然;不是人将走向异死,而是异死已走向人。如果仅从生命的自然形态来看,一切已不复存在。以致正义、良善、爱在异死的阴影中更显得无凭无端。尽管正义、良善、爱已被历史罪恶和意识形态颠倒,以至于诸多现代主义者对它们的怀疑、解构和嘲弄不无理由,然而在死亡集中营里,却仍有人不忍抛掷正义、良善和爱。

例如:在一个集中营里,十多位难友排成一行,站在其余难友面前,他们曾企图逃离,不幸没有成功。现在正等待现场枪决,当众难友之面,以“杀一儆百”。其中一位年轻的难友突然昏倒在地,他承受不了这种异死。这时,一位牧师走出难友群,申请代替年轻人被枪决。他被允许了。

在爱面前,异死丧失了骇人的力量。

还有另一种爱。

犹太姑娘丽莎在集中营里爱上了一位俄国中尉,她热情大胆地向这位俄国战俘表示自己的爱情。俄国中尉总是回避这位姑娘,这不是因为在死亡集中营里谈恋爱显得荒唐,而是因为在遥远的俄土有他的妻子和儿女。直到策动逃离暴动发生的前一天夜里,俄国中尉才轻轻吻过犹太姑娘一次。

第二天,犹太姑娘被枪弹打死了。她没有能越过集中营铁网与附近树林之间的那片开阔地。她毕竟是孱弱的姑娘,从背

后射进她体内的机枪子弹,使她轻轻匍倒在地,再也没有起来。

俄国中尉活下来了。像许多其他有幸逃离的难友一样,他成了审判纳粹刽子手法庭的见证人。但他也是死亡集中营里爱的见证人。

我不知道俄国中尉心里是否曾有过悔意,懊悔自己在集中营里不曾回答犹太姑娘的爱,懊悔自己当初没有好好地爱她,感到对不起这位在异死的阴影中爱他的姑娘。

爱是真实之发生,而非伦理的规则。伦理规则应以爱的宗教为基础。在爱的宗教中,被钉十字架的爱打破了一切由自然构成的法则,它在神性的死中战胜了自然性的死,在自然性的死中复活了真实的爱。在被钉十字架的爱之肯定和否定──对生命中之肯定的肯定和对生命中之否定的否定中,爱支撑着每一位活着的人无根无据的残身。

人毕竟是人,他既非不死的,也非不朽的。爱应在生之中战胜死,补偿性的爱不在。

四、走进无辜在电影《逃离苏比波》中,有一幅画面令人震慑:集中营焚尸炉的烟囱矗立在美丽的田野上,背景是绚丽的太阳,空气是那么透明清新……

你觉得这不谐调吗?你觉得集中营的焚尸烟尘污染空气吗?可是,大自然没有提出抗议,它仍然以自己美丽的身躯为人间罪恶提供背景,不曾为人间苦难洒过一滴泪水。

一切自然性的存在从来就对人间罪恶和人所遭受的无辜不幸默不作声,它们没有也无法对一切伤害提出指控,更不曾也不能抚慰不幸的悲惨,以至于罪恶和不幸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不仅大自然如此,历史也如此。如果人的生息最终是建立在自然或历史之上的,人间罪恶和人之不幸就会是自然而然的。

只有超自然、超历史的神圣存在,才构成了对人间罪恶的绝对否定,才能抚慰人所遭受的无端不幸。只有当人的生息在超自然、超历史的神圣怀抱之中有一席之地人间罪恶和人之不幸才不会是自然而然的。

从近代到现代,人类思想醉心于人之存在的自然性延长:制造技术及其组织、扩大语言覆盖面,并试图从中找到或确立人的终极在性。人是劳动的生物、人是语言的生物、人是社会存在的生物。结果怎样呢?在二十世纪,人类面对种种杀人机器,技术化的杀人机器和意识形态话语的杀人机器,哑然失语,束手失措。奥斯维辛的罪恶就是在技术化和一种特定的话语系统中发生的。由技术组织和特定的话语系统制造的罪恶,在奥斯维辛之前,就已问世,在奥斯维辛之后,亦有更新。奥斯维辛不过是二十世纪无数诸般罪恶的一般性标志。

无辜者在一方,而罪恶的人在另一方;历史至今没有改变这

种现实,大自然的阳光没有对此提出异议,作为受害的无辜者,至多只能提出一个问题而已。

甚至某些神圣存在也默不作声!并不是所有的神圣存在都对人间罪恶提出过指控:形而上学的神圣存在没有;神秘主义的神圣存在没有;“天何言哉”的神圣存在没有;大象无迹的神圣存在没有。更可怕的是,宗教的神圣存在还为无辜不幸和无端异死提供意义──神义论。在当今时代,传统的神义论再次被哲学和神学提出指控,其根据相当充分。

只有在“各各他”成人的神圣存在不默不作声。他不仅指控人间罪恶,而且亲身走进无辜者之中。只有这位在十字架上成人的神圣存在看到了人们将一切毁灭,但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时,感到莫大的痛楚,他无法容忍,因此他要成人,而且自愿选择了无辜受难的方式成人,以便与每一位无辜者相遇。基督的上帝并未给无辜不幸和无端异死提供任何意义说明,而是以神圣恒在者的身份与人一同受苦受死。甚至艺术家罗丹也懂得:上帝是一位自我舍弃彼岸的他者,他伸向这个世界的手(“上帝之手”)只是一只颤栗的爱之手,托支着裸然男女瑟瑟的拥抱。正是由于这位神圣存在降身于无辜不幸和无辜负罪之中,从古至今的每一位无辜死者才不允许被遗忘。

五、记忆苦难

在一次神学研讨会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马尔科维奇向神学

家默茨(J.B.Metz)和拉纳提问:“奥斯维辛以后祈祷是否也已不复存在?”这显然是根据阿多尔诺的那句著名的话

加以发挥。默茨为这一问题所震慑,并感到其中的沉重含义。奥斯维辛对基督宗教同样是一个挑战,“奥斯维辛以后”,基督宗教同样面临着正当性危机:以预定论传统的基督宗教信仰形式,是恰当的吗?基督宗教关于历史意义的传统陈述是恰当的吗?

天主教神学家默茨提出:绝不存在一种能漠视奥斯维辛去拯救的历史意义,绝不存在一种能漠视奥斯维辛去维护的历史真理,也绝不存在一位能漠视奥斯维辛去祈告的历史之上帝。基督神学必须能够在历史的否定性中去感受历史,即在历史的灾难性本质中去感受历史。从实践──政治的角度记住每一位受难者,应成为基督神学的内在要求。”

默茨使得圣经中的memoria passionis(苦难记忆)这一深刻的范畴重新显得极为耀眼。他主张,苦难记忆应成为普遍的范畴、拯救的范畴。丧失了这一范畴,人的主体生活就会日益成为人本中心主义,人的主体存在就会日益成为没有记忆的智力和具有柔性功能的机器。因此,默茨迫切地要求基督神学陈说苦难记忆,并为苦难记忆一再进入公共意识而努力。

由圣经展示出的苦难记忆是独一无二的,在一切哲学和其他东方宗教中,找不到与之相关的范畴。苦难记忆既是一种主

体精神的价值质素,亦是一种历史意识。作为历史意识,苦难记忆拒绝认可历史中的成功者和现存者的胜利必然是有意义的,拒绝认可自然的历史法则。苦难记忆相信历史的终极时间的意义,因此它敢于透视历史的深渊,敢于记住毁灭和灾难,不认可所谓社会进步能解除无辜死者所蒙受的不幸和不义。苦难记忆指明历史永远是负疚的、有罪的。

作为主体精神的价值质素,苦难记忆不容将历史中的苦难置入一个与主体无关的客观秩序之中,拒绝认可所谓历史的必然进程能赋予历史中的苦难。以某种客观意义,拒绝认可所谓历史发展之二律背反具有其合法性。苦难记忆要求每一个体的存在把历史的苦难主体意识化,不把过去的苦难视为与自己的个体存在无关的历史,在个人的生存中不听任过去无辜者的苦难之无意义和无谓。苦难记忆因而向人性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默茨看到,在奥斯维辛以后,每一个体已不可能将历史中的无辜受难者的存在撇在一边去求得自身的自由、幸福和获救。

上帝要求我们记住每一位无辜的死者和历史中的每一次罪恶。

六、难平的歉然

歌德的一位挚友策尔特(Zelter)不幸失去了年幼的独子,悲痛万分。歌德写信用不朽(Unsterblichkeit)的概念来安慰他。然而,歌德自己也马上感到,这种表白过于昧然单

薄了。

的确,当记起奥斯维辛的无数死难者,忆起在种种人为制造的苦难中死去的无辜者的亡灵,我无法不惘然失语,难写安慰之言。即使是苦难记忆,也不能使活着的人感到安然,真正的“终究意难平”……我还活着,他们却死了,而且那么年轻,比我年轻……

小的时候,我看《冰山上的来客》,有句话一直不懂。中尉把古兰丹姆救出来,自己中了黑枪,临死前,古兰丹姆对死者说:“记住我,我叫古兰丹姆。”活着的人竟然恳求死者记住她,难道不是很荒唐的要求吗?

现在我懂了。让活着的人记住死者,对活着的人来说,仍是一种奢侈,面对无辜的死者,活着的人对生命总是亏欠的。我只有恳请无辜的死者记住我,因为,他们活着,永远活着,而我是将死的。我属于他们,所以恳请他们记住我。

不管在奥斯维辛,还是苏比波,如今遍地铺满了鲜花,还有为死难者塑的各种雕像。尽管中国离那里很远,我还是想能有一天去到那里,献上几束中国的鲜花。因为我记得许多无辜死者至今无葬身之地,更没有鲜花,没有墓志铭。我只得把鲜花带去奥斯维辛……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而作

苦难记忆──为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 周年而作 “当无辜者在一方,而罪人们在另一方时,这叫作什么?”“我不知道,小姐。” “动动脑筋,傻瓜。” “我不知道,小姐。” “如果人们将一切毁灭,一切都已失去,但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 法国电影艺术家戈达尔在其故事新编《芳名卡门》的结尾处写下的这段对白,使我无法释然。 卡门小姐──一位美丽、热情、任性、富有女性特有生命直觉的女孩子,身饮冲锋枪弹,躺在血泊中,以最后一丝生命的气息,提出了两个在我解答不了的问题。人类的历史、个人的生存都受到度两个问题的严峻拷问。然而,死者毕竟已经死去,活着的人在死者的问题中活着,而且,太阳还在升起,空气仍旧清新…… 今年一月,我第一次看电影《芳名卡门》,正值十世纪的苦难标志之一──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四十五周年之际。卡门小姐的临终提问,使我想到在奥斯维辛惨遭不幸的成千上万死者。“解放”一词的意义已显得苍白无力,它毕竟无法让死者复活,亦不能保偿无辜者遭受的折磨。在奥斯维辛死去的无辜者中,不知有多少年轻美丽的少男少女。

奥斯维辛的罪恶不仅是西方人的耻辱,也是中国人的耻辱;奥斯维辛的不幸,不仅是西方人的不幸,也是中国人的不幸。因为,它是人类犯下的罪恶;而且是有知识的人犯下的罪恶;亦是人类所遭受的不幸,因而是属所有人的不幸。只要是生存着的人,都无法摆脱它的阴影。中国人同样处身于卡门式的带有绝对普遍性的问题之中。我们与奥斯维辛苦难的关系,绝非所谓国际主义的问题,而是一个生存论(existenzial)的问题。 奥斯维辛事件以后,西方思想通过哲学。神学和各种文艺形式,一直在沉痛地反思奥斯维辛的罪恶和不幸。卡门式的问题尽管是至今无法回答的,却也是不可搁置的。活着的人当与无辜死者同在,难道我们与奥斯维辛以后的苦难反思无关吗? 一、奥斯维辛以后 在西方的思想著作中,“奥斯维辛以后”(After Auschwitz)已成为一个专门术语。以此为题的专著,就我所见,不下十余种。如法国哲学家利科(P.Ricoeur)所言,当今哲学面临恶的决定性挑战。 德国哲学家阿多尔诺(T.W.Adorno)是最早将“奥斯维辛以后”作为一项哲学课题提出来,也是在这种苦难反思中最富有深度的哲学家之一。阿多尔诺的名言:Nach Auschwitz ibt es keine Gedichte mehr(奥斯维辛以后诗已不复存在),至今仍

小雪花的泪答案

小雪花的泪答案 【篇一:五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分析及答案】 txt>(一)盲道 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 “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 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 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 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女儿忽然 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 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女儿接着 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 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 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 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 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 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 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1、请你用“ ”画出文中表现人心里惭愧、内疚的句子。 2、给下列字注音: 瞻()磕()绊() 硌() 3、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请 联系上下文,写写此时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4、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5、请你写一写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雪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使学生理解新闻写作中记者的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搜集奥斯维辛的相关资料; 2.学生自己生成问题并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使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 2.使学生能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分析新闻中的记者的感情倾向 2.品味作品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 2.讨论交流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有人说过去的100年是血腥的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约3千万人,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大战死亡人数则超过5千万人。著名的例子有,日本法西斯在中国制造的、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惨剧--“南京大屠杀”。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大屠杀中遇难的中国人达30多万人。二战期间,中国军民的死伤人数达到3500万,相当于如今一个福建省的总人口数。在日本法西斯横行中国的同时,在欧洲,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灭绝”政策。在以奥斯维辛集中营为代表的德军专门设置的人间地狱里,约有400万犹太人被严刑拷打,随意杀戮。 今天,我们学习《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看看德国法西斯的暴行。 二、简介作者和奥斯维辛集中营 1、简介作者 亚伯拉罕?迈克尔?罗森塔尔(1922年—2006年5月10日),1922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籍。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并于1960年获普利策奖的国际新闻奖。 2、关于奥斯维辛: 展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画面,请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看到这些画面的感受。 (预设:可怕,惨绝人寰,恐怖等等) 奥斯维辛是波兰南部一个只有4万多居民的小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在这里设立了它最大的集中营,曾关押多国的平民、战俘、政治犯,被称为最大的“杀人工厂”。当年纳粹奥斯维辛集中营管理局控制的地区面积达40平方公里,包括3个集中营:奥斯维辛主营、布热金卡营、莫诺维策营。1940年到1944年,大约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的,其余的则被有计划地残杀了。 *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当时获救的人不足7000,几乎每人都瘦弱不堪,表情呆滞,甚至精神失常。这里简直就是一座“人间地狱”,一个犹太人永远的“噩梦”。 *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 刚才是图片给我们带大的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沉重的步伐走

《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雪》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雪 彼得洛芙娜搬来一个月后,波塔波夫老人就去世了。这座房子里就剩下彼得洛芙娜和她的女儿瓦丽娅。 这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小屋坐落在山上,小屋后面是一座凋零的花园。 离婚后的彼得洛芙娜离开莫斯科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习惯这座空旷的小城。可是回莫斯科已经不可能了。她在这座小城的军医院找了事做,受伤的心也就暂时安定下来了。渐渐地,她有点喜欢上这座小城了,喜欢上了这小城冬日里洁白、温柔的雪。她渐渐习惯了小屋里摆放着的那架走了调的钢琴,习惯了挂在墙上的那些业已发黄的照片。 她知道老人有一个儿子,如今正在黑海舰队上服役。桌上有一张他的照片。有时,她会拿起他的照片,端详一番,她总是隐约觉得似乎见过他,可是,是在哪里呢?是什么时候的事呢?水兵那双安详的眼睛仿佛在问:“喂,怎么样?难道您真的想不起来,我们是在哪里相会的吗?” 冬天到来之后,陆续有写给波塔波夫老头的信寄来。彼得洛芙娜把这些信都叠放在书桌上。有一天夜里,她醒了过来。窗外的白雪发出昏暗的光亮。她点燃桌上的蜡烛,小心地抽出一封信,拆开了信封,环顾了片刻,便读了起来。 “亲爱的老爷子,”她念道,“我从战场上下来已经在医院里躺了一个月了。伤不是很重。总的来说,伤快要养好啦。” “爸爸,我常常想起你,”她接着念下去,“我也常常想起我们家这座小屋,但这些离我似乎都非常遥远。我只要一闭上眼睛,立刻就会看到:我好像正在推开小门,走进花园。这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可是通向那座旧亭子的小径被清扫得干干净净,钢琴当然已经修好啦,你把那些螺旋状的蜡烛插在了烛台上。钢琴上摆着的还是那些曲谱:《黑桃皇后》序曲和抒情曲《为了遥远的祖国的海岸……》。门上的铃还响吗?我走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把这修好。我难道还能再见到这一切吗?我明白,我在保卫的不仅是整个国家,也在保卫这个国家里的每一个角落,包括我们家的花园小屋。 “我出院后,会有一个很短的时间回家探亲。我还不能确定。不过最好别等。” 她思忖,或许就在这两天内,这个陌生人就会从前线回来。 一大早,彼得洛芙娜就吩咐瓦丽娅拿起木铲去清理通向山坡上那座亭子的小径。这座亭子已经非常破旧了。彼得洛芙娜修理好了门铃,她按了按门铃,门铃响了起来,声音很大。她显得格外精神,面色绯红,说话嗓门特别大。她从城里请来了一位老技师,他修好了钢琴,说这确是一架好钢琴。 老技师走了之后,彼得洛芙娜小心翼翼地从抽屉翻找出一包粗粗的螺旋状蜡烛。她把蜡烛插到了钢琴架上的烛台上。晚上,她点燃蜡烛,坐到钢琴前,顿时,整个房子都充满了音乐声。还在火车上,波塔波夫中尉就算好了,留给他待在父亲那儿的时间不超过一昼夜。火车是下午到达小城的。就在车站,中尉从认识的站长那儿了解到,父亲已经在一个月前去世了,如今在这座屋里住着的是一个带着女儿从莫斯科来的陌生的女歌唱家。站长建议中尉就别回家去了。 中尉沉默了一会,说了声“谢谢”,便走了出去。站长看着他的背影,摇了摇头。

“奥斯维辛集中营”简介

“奥斯维辛集中营”简介 奥斯维辛集中营(Auschwitz Concentration Camp)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 该集中营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是波兰西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40多座集中营的总称。 该集中营是纳粹德国陆军司令希姆莱1940年4月下令建造的,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1号集中营,1940年6月收容了首批728名波兰和德国政治犯。这里通常关押着1.3万至1.6万人,最多时达2万人,其中包括政治犯、战俘以及犹太和吉卜赛平民。德国1941年6月入侵苏联后,苏联战俘被陆续送往那里关押。

2号集中营,该营建于1941年10月,官方称为比克瑙。比克瑙是德国法西斯利用毒气室大规模屠杀被关押人员的 场所。 3号集中营,亦称布纳,是纳粹德国负责建筑和生产人造橡胶、汽油的大型企业,同时还负责在几座较小的集中营从事挖煤和生产水泥。 德国法西斯在集中营内设立了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暴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尸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皮肤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织成地毯。 2005年1月,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国家博物馆历史学家派珀根据其最新研究结果表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存在的4年多期间,共有130多万人被关押,其中110多万人在集中营丧生。当时欧洲至少有130万犹太人,其中约110万人被

关押到奥斯维辛集中营。派珀指出,被关押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犹太人只有约20万人登记过,其余几乎是一到集中营就被杀害。此外,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关押的还有吉卜赛人,波兰、苏联等国的战俘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30多个国家的平民。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攻克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集中营内的幸存者仅有7000多人,其中包括130名儿童。1947年7月2日,奥斯威辛集中营旧址被辟为殉难者纪念馆。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警示世界“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见证这段历史,每年有数十万来自世界各国的各界人士前往奥斯维辛集中 营遗址参观,凭吊那些被德国纳粹分子迫害致死的无辜者。2005年1月24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举行特别会议,纪念奥斯维辛纳粹集中营解放60周年。

部编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部编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小王子 有一个聪明的小王子,他不但爱读书,还学会了织布。他织出的布有着美丽的图案,连一些能工巧匠都说好。 一天,王子到森林里去玩,碰上了一伙强盗。强盗头子正希望有个小佣人,便把王子带回家,让他干粗活儿。 强盗家里有一架织布机,王子每天干完活儿,就去织布。强盗头子见他织的布很漂亮,说:“这布可能很值钱哩!”王子说:“你拿到京城去卖,一定能卖大价钱!”强盗头子相信了。 强盗头子把布拿到京城,国王看到布立刻命人把他抓起来。国王说:“快把王子交出来!”强盗头子吓得只好说了实话。 原来,机智的王子在布上织了一段话,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1.根据短文内容填量词。 一()强盗一()话 一()织布机一()王子 2.用“——”在文中画出描写小王子织出的布的语句。3.国王是怎么知道小王子在强盗那里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瑞雪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轻盈好看,似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 雪花是奇异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一把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雪花是宝贵的。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还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 瑞雪飘飘,装点大地,我爱雪花。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带有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写出了雪花的可爱。 3.为什么说“雪花是宝贵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用“——”画出来。 4.写一条有关雪的谚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试卷九年级)《雪》课外阅读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作业纸 NO. 课题:《雪》班级:姓名: 主备人:王姗审核人:徐美云时间:1.25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胭.脂()朔.方()褪.尽() 凛.冽()闪烁.()眷.念()脂粉奁.()撒.沙() 二、语言运用题 1、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融证券、信托、银行、资产管理、企业年金等业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集团,于2020年10月29日迎来了20周年庆典,聘请刘翔出任形象大使,推出了“速度,让世界改变看法;专业,让每个家庭拥有平安”的广告语。 这则广告语很有创意,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分析。 2、将下面的简讯概括成—句话消息。(不超过加20字)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全球变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降水发生变化,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明显减少。其中以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最为显著。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方部分流域水资源已从周期性短缺转变成绝对性短缺。”这位负责人说,“我国黄河、淮河、海河和辽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比20年前减少1 7%,水资源总量减少12%,其中海河地区地表水资源量减少41%,水资源总量减少25%”。 四、课外阅读:

享受春雨 ①也许是刚经历了冬天太多的郁闷和压抑,也许是寒风、残雪在记忆的底片上留下太多的沧桑与悲凉,万物掐灭生命的色彩与声音,孤独地萧条着沉默着。一夜微风,唤醒早春三月的晨曦,也吹来了北方第一场春雨。山川、河流、乡村、房屋、树林、花草、庄稼、庄稼人,都在翘首春的惠风拂面,享受春雨的滋润,感觉春天那年轻的心跳…… ②春雨如烟,如雾,如丝,如梦,悄悄落下来,一滴一滴,淅淅沥沥,飘飘洒洒,缠缠绵绵。恰似烟雾迷蒙、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水墨画,朦胧且迷人。春雨婀娜多姿,巧笑倩兮,步履轻盈,委婉含蓄,率性天然,没有夏雨的暴烈,没有秋雨的忧愁,没有冬雨的冷酷,像位清纯、含蓄待嫁的新娘,充满对生命、对世间万物的爱恋……为了履行前世约定,悄无声息地把睡梦中的大地山川抚摩一遍,湿润着每一个角落、每一棵小草。令人悄然想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美妙佳句。一会儿工夫,雨点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在干燥的土地上留下密密匝匝的雨窝。春雨从不埋怨和选择土地肥沃或贫瘠,总是执着地投入,迅速渗进地下,形不成水流,只让土地守候和感动,让世人留恋和感叹。 ③走在乡间小路上,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我记得在老家院中赏雨的情景。雨点劈里啪啦掉下来了,洒在头上,落在脸上,说不清道不明的舒爽。我忘情地站在雨里,虽然衣服被打湿,可心里高兴,脸上绽放着笑容,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院里的梧桐树耸立雨中,紫红的小芽芽摇曳着甜美的心事。枝杈上被雨淋过的喜鹊窝颜色更加凝重,淘气的小喜鹊躲在老喜鹊的翅膀下,时而从窝里探出小脑袋,新奇地瞥一眼外面的风景,又唧唧喳喳地把头缩回去。树下有一群相互依偎的鸭子,时而用嘴巴梳理着羽毛,呱呱地交流着什么。那鸟鸣声、鸭叫声,伴随风声雨声,滋润,清雅,恬淡,宁静…… ④春雨贵如油,老天爷也十分小气。雨刚下了一会儿,就停了。雨虽然不大,

雪阅读答案飘飘洒洒

雪阅读答案飘飘洒洒 引导语:飘飘扬扬的雪花带给人们不一样的情感,活喜悦或忧愁,以下是的关于雪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 【雪原文阅读】 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 ;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②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③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④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⑤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⑥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雪阅读题目】 1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12.江南的雪蕴藏着生机,蕴育着生命,那么江南的雪是否非常完美呢?(3分) 13.“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你对这句话怎样理解?(3分) 14.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2分) 15.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详写孩子们塑雪罗汉有什么作用?)(3分)( 【雪阅读答案】 参考答案: 11.(2分)文章细致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在对比中表现了对江南雪的喜爱和对北方雪的赞美。

《雪》阅读答案

《雪》阅读答案 导读:《雪》阅读答案 南国的雪,我们分离得太久了。那微带甜味的湿润,那使人快活的冷气,那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少年的轻狂,再也无法追寻。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的小屋,铁一样寒冷的硬被子,都无法阻挡对雪的渴望,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飞,轻轻地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美丽的维纳斯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对着你微笑。所有的幻想都会脱颖而出,飞向雪的地平线,开出白色的花朵。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 练习题: 1.选文中能够概括南国雪的特点的一个短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的散文《雪》中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这在上面的选文中也有体现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来。 3.“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通过描写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松软美丽 2.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3.一方面因为白色的世界给自己这种视觉的感受,另一方面雪野的纯净让让自己心里变得宁静,忘却尘俗,给人一种轻松之感。 4.表达了作者对南国雪的喜爱之情。 【有关《雪》阅读答案】 1.有关江南的雪的阅读与答案 2.《雪》的阅读答案 3.雪阅读答案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68265

一、阅读短文,完成作业: (一)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雪花是奇异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一把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的收集者,用毕生精力拍下数千张雪花照片,竟未发现彼此一样的图案。 雪花是宝贵的。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它又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瑞雪飘飘,装点大地,我爱雪花。 1、照样子写词语 飘飘洒洒:、、、 千姿百态:、、、 2、全文采用了的写法来写,其中2、 3、4自然段从、 、三方面,写出了雪花的可爱。 3、文中画“”的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5、写出带“雪”的两个成语:、。 6、为什么说瑞雪是宝贵的? 7、写一条有关雪的谚语。 (二)卖爆米花的少年 有一个少年,他兄弟姊妹七个,父母虽努力工作,但日子过得还是非常艰辛。没办法,父母决定带着他们回老家生活。没想到途中渡船遇险沉没,少年全家获救了,可他们仅有的那一点财产却都化为乌有。回到家乡,少年上了小学。中午,别的同学捧着从家里带来的香喷喷的盒饭吃了起来。少年家穷,准备不起盒饭,他只能咽咽口水,勒勒腰带,悄悄走到水管前喝上一通冷水充饥。 少年很自卑,他害怕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秘密,喝完水,他不敢看同学们一眼,低着头走进教室,挨过难熬的中午时光。为了全家的生活,放学后,别的同学都玩耍去了,少年却不得不帮做小生意的母亲去卖爆米花。少年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他怕碰到熟人,往往把头垂得很低。可爆米花偏偏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来买爆米花的同学特别多。班上的一位漂亮女生来了,她吃惊地看着少年。少年在女同学的注视下头垂得更低了。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尴尬,少年开始戴顶大大的草帽去卖爆米花。每当有同学过来时,他都把草帽拉得低低的,遮住自己的脸。少年的举动被母亲发觉了,她知道儿子难为情,拉着儿子的手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二年级语文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一)小王子 有一个聪明的小王子,他不但爱读书,还学会了织布。他织出的布有着美丽的图案,连一些能工巧匠都说好。 一天,王子到森林里去玩,碰上了一伙强盗。强盗头子正希望有个小佣人,便把王子带回家,让他干粗活儿。 强盗家里有一架织布机,王子每天干完活儿,就去织布。强盗头子见他织的布很漂亮,说:“这布可能很值钱哩!”王子说:“你拿到京城去卖,一定能卖大价钱!”强盗头子相信了。 强盗头子把布拿到京城,国王看到布立刻命人把他抓起来。国王说:“快把王子交出来!”强盗头子吓得只好说了实话。 原来,机智的王子在布上织了一段话,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1.根据短文内容填量词。 一( )强盗一( )话 一( )织布机一( )王子 2.用“——”在文中画出描写小王子织出的布的语句。 3.国王是怎么知道小王子在强盗那里的?

4.小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能看出来? (二)瑞雪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轻盈好看,似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 雪花是奇异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一把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雪花是宝贵的。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还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 瑞雪飘飘,装点大地,我爱雪花。 1.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带有数字) 2.文章从、、 三方面写出了雪花的可爱。 3.为什么说“雪花是宝贵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 用“——”画出来。 4.写一条有关雪的谚语。

(三)精卫填海 很久很久以前,炎帝的小女儿到海上游玩,不幸被淹死了。后来,她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小鸟,名叫精卫。精卫天天从西山衔(xián)来小石子和小树枝,投进大海,想把大海填平。大海说□ □你就是干上一百年□也别想填平我□ □精卫坚定地说:“为了不让你再夺去别人的生命,哪怕干上一万年,我也要把你填平!”精卫发誓要填平大海,据说现在她仍旧不分日夜地填海。 1.短文共有个自然段。 2.给第2 自然段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 符号。 3. 4.精卫具有一种什么精神? (四)桃花的心愿 河堤(dī)上的桃花,被春风一吹,争先恐后地开放了。一簇(cù)簇,一团团,给大地(增添增强)了春色,给人们带来了芳香。 夹杂在桃树中的柳树,侧过头去,悄悄地问桃花:“小妹妹,你在尽情开放的时候,可曾想过自己生命的(暂时短暂)吗?” “我的生命确实不长,盛开期不过三四天。”桃花坦 率地回答说,“在果树中,恐怕我的生命要算最短的了。”

雪 阅读答案

语文网小编今天推荐的是:雪阅读答案。语文阅读在平时测试、期末考试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多做一些阅读练习,不仅能熟能生巧,轻松应对考试,最重要的,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帮助。这篇雪阅读答案,以供同学们练习、反思和感悟! 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蹁跹(xiān)起舞,像鸟一样疾,像烟一样轻,像银一样白啊。亲吻着久别的大地,拥抱着可爱的故土。啊,北国的第一场雪! 一别七个月,这二百多天的时间你到哪里去了呢?噢,你化了,化作了晨霜,化作夜露,化作雨滴,化作青雾,化作&&牺牲了自己,滋润着大地。如今,你又穿上了洁白的羽裳,娉娉(p īng)婷婷、袅袅娜娜,来到了人间,来到了祖国的北方。 北方的亲人啊,哪个不对你思之情深?千里冰封,万里飘雪在冰封大地的寂寞中,在寒风刺骨的凛冽中,在数九隆冬的清冷中,只有你点缀了美丽的北国风光。 我欣赏着一望无际的广袤(mào),洁白千里的冷峻,银光闪烁的热烈。当太阳升起的时候,雪野中托起一片金辉,大地一片光明,晶莹如玉,洁白无瑕! 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那山,那岭,那树,那林都酌上银装素裹,分外妖娆。于巍峨中见清秀,于险峻中见超逸,站在银峰之巅,眺望浩瀚的雪海,你会马上被自然创造的奇迹迷住,为之陶醉。 瑞雪兆丰年。当积雪覆盖冬麦的苗娃儿们的时候,谁不看见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当第一次暖流漫,你悄悄的隐去,但随后涌起的却是无边的碧波。难怪人们盼你。啊,雪! 1.短文中多次出现的你是指( ),这样写的作用是( )。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 3.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的意思是( )。 雪阅读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1.短文中多次出现的你是指( 雪 ),这样写的作用是(人们对雪的喜爱和期盼之情)。 2.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我更喜爱山区的雪,在那里奇峰叠嶂,镶银点翠】 3.那雪白蓦地变成一片金黄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雪是丰收的预兆,金黄代表着丰收)。 这篇雪阅读答案是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为您收集整理,希望通过这些阅读练习和答案,能帮助同学们把握语文阅读的特点,进而提高阅读、鉴赏、写作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四年级第二学期暑期语文阅读训练卷 (一)盲道 周末,带女儿出去逛街,阳光很好,所以人特别多。走在人行道上,忽然女儿脚下踉跄了一下,我忙拉住她,她低头看了看,问:“爸爸,这窄窄的一条带有条纹的路是什么呀?”我也低头看了一眼,说:“这是盲人走的路,上面有凹凸不平的条纹,盲人走在上面就不会改变方向,不会撞到人或什么东西!”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脚步渐渐偏离了盲道。走了一会儿,她皱着眉又问我:“爸爸,盲道允许正常人行走吗?”我说:“盲道是给盲人准备的,一般正常人是不在上面行走的,再说上面也不平,走起来不舒服。”女儿忽然挣脱开我的手,跑到盲道那里,拦住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问:“阿姨,你知道你脚下是盲道吗?就是盲人走的路!”那女人愣了一下,脸红了红,冲女儿笑笑,离开盲道,大步消失在人群中。女儿接着又拦住了几个中学生,问:“哥哥们,你们知道这是盲道吗?”那几个学生怔了怔,没有理会女儿,打闹着在盲道上跑远。 我没有阻止女儿,女儿又问了几个人之后回到我身边,我安慰她说:“没事,现在也没有盲人走路!”女儿摇摇头,说:“就是给盲人准备的嘛!大家都上去走,盲人出来了,该走哪里呢?”想到刚才我也心安理得地走在盲道上,脸忽然就发起烧来。女儿默默地和我走着,脸上似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看着那条盲道湮没在许多人的脚下,我的心里也是无由地感慨。在人们的心中如果没有留出一条盲道,这世上就算修有千万条盲道,盲人也是寸步难行的。 1、请你用“”画出文中表现人心里惭愧、内疚的句子。 2、给下列字注音: 瞻()磕()绊()硌() 3、第一自然段中写道:“女儿点了点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请联系上下文,写写此时 她的心里在想什么? 4、女儿的脸上为什么会“带着一丝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沉重”? 5、请你写一写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二)雪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有感

罪恶的源头是信仰 读《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有感读这篇《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故事》,觉得文章的艺术构思很简单,就是以一个参观者的身份,从观览的角度,向世人展现了各种纳粹屠夫们的杀人恶行,不,准确来说是杀人手法! 阅读完这篇文章后,除了对遇害者的同情,对纳粹党们的憎恨外,有些穿越灵魂,来自思想深处的东西,值得我们深思! 有些人,比如和尚,不杀生! 有些人,比如普通百姓,少量杀生—逢年过节杀鸡宰羊 有些人,比如刑警,适当杀生—比如在执行死刑 有些人,比如杀人犯,意外杀生—无论是否有预谋 但绝对服从希特勒的的那些纳粹卫兵,这其中甚至有医生、科学家、工人、作为帮凶,如此大规模有计划的杀人,准确来讲是屠杀,表面上来看,卫兵们只是服从领袖的命令,但更深处的那些原因,值得我们去探讨。 世人多以为希特勒是因为种族歧视而大量杀生。从以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们提出的“杀尽犹太人,使波兰人绝种,把吉普赛人完全消灭”的口号也能看出来!这其中兴许也有一些战争需要的因素在里面!所以他们建立奥斯维辛集中营来实现他们的目标!这其中有“强盗”来掠夺以犹太人为主的各个种族的财物,财物甚至包含、女人的头发、

金牙齿,有“工人”来给各种各样的财物进行分类,如:衣服,鞋子,手表,配饰品等等,有科学家用活人做实验,如:舒曼博士是专门从事不生育的实验,他靠着管理照射X光的强度和照射的时间,把高强度的X光集中在女人的卵巢上,在这手术之后许多人吐的厉害,死去的也有不少,还割下这些人的部分性器官。有“医生”挑选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人然后进行屠杀,制造所谓的“艺术品”,如:纳粹“医生”们建立“病理学部”,活剥刺花的人皮做为展览的珍品,这些人似乎不是医生,而是艺术家!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面,有着各种各样职业的人,来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屠杀活动!也许你会问,他们没有人的感情么?怎么会对同类下如此重的杀手? 我们从世人的角度来分析下! 普通人也许逢年过节会杀鸡宰羊,我们将这些动物看做是食物,所以,我们在杀鸡宰羊时心理上也许会觉得有点不舒服,但我们还是能下得去手的,当然,胆小的女性除外。 杀人犯杀人,有些是意外杀人,就是说不是故意的,因为一些意外而杀了人,有些是故意杀人,因为一些矛盾,有预谋的杀人,或受情绪左右,一时冲动而杀了人! 诸如狱警、法官之类的行政人员“杀人”,他们所杀的大多都是罪大恶极之人,不得不杀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是冤杀,但这样的

四年级语文课外阅读训练题目及答案-

(一)雪 冬天,瑞雪普降,雪花飘飘洒洒,可爱极了。 雪花是美丽的。它雪白晶莹,玲珑剔透,轻盈好看,宛如朵朵白莲,从茫茫天空徐徐降落。看它漫天飞舞,令人神思飞扬。古人把它比成飘忽的柳絮、盛开的梨花,它是多么值得人们赞美啊! 雪花是奇异的。每一朵小雪花,都是一幅极其精美的图案。它们既有共同之处,又各具风姿。有的像明亮的小星星,有的像细细的衣针,有的像六边形的花瓣,有的像张开的一把小伞……真是千姿百态,美不胜收。世界上有不少雪花图案的收集者,用毕生精力拍下数千张雪花照片,竟未发现彼此一样的图案。 雪花是宝贵的。它能降低土温,冻死害虫。它又能湿润土壤,使庄稼有充足的水分。它还含有很多氮的化合物,是庄稼的好肥料。 瑞雪飘飘,装点大地,我爱雪花。 1、照样子写词语飘飘洒洒:、、、 千姿百态:、、、 2、全文采用了的写法来写,其中2、 3、4自然段从、 、三方面,写出了雪花的可爱。 3、文中画“”的句子,用的修辞方法是、。 4、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5、写出带“雪”的两个成语:、。 6、为什么说瑞雪是宝贵的? 7、写一条有关雪的谚语。 (二)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一个小孩,相貌丑陋,说话口吃,而且因为疾病导致左脸局部麻痹(pì),嘴角畸形,讲话时嘴巴总是歪向一边,还有一只耳朵失聪。 然而,这个孩子却是个生活的强者。面对别的孩子嘲笑、讥讽的话语和目光,他默默地忍受着。他没有自卑,他要靠自己的发奋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当别的孩子在玩玩具中打发时间时,他侧沉浸在书本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书是成人读物,他却读得津津有味,因为他从中学到了坚强,学到了一种永不放弃的品质。 为了矫正自己的口吃,孩子模仿古代一位有名的演说家,嘴里含着小石子讲话。看着嘴巴和舌头被石子磨烂的儿子,母亲心疼地抱着他流着眼泪说:“不要练了,妈妈一辈子陪着你。”懂事的他替妈妈擦着眼泪说:“妈妈,书上说,每一只漂亮的蝴蝶,都是自己冲破束缚(fù)它的茧(jiǎn)之后才变成的。如果别人把茧剪开了一道口,有茧变成了蝴蝶是不美丽的。我要做一只美丽的蝴蝶。” 后来,他真的做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他就是加拿大第一位连任两届的总理让〃克雷蒂安。 1、用“”画出描写让·克雷蒂安生理残疾的句子。

有关《雪》阅读答案

有关《雪》阅读答案 《雪》阅读答案 南国的雪,我们分离得太久了。那微带甜味的湿润,那使人快活的冷气,那彩色梦幻的飞旋,伴着我少年的轻狂,再也无法追寻。没有暖气也没有炉子的小屋,铁一样寒冷的硬被子,都无法阻挡对雪的渴望,只要睁眼看见屋外白花花的光亮,那就像涌进来一股暖流,勾起难以抑制的温暖的心情。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它纷纷扬扬,比春天一树树的梨花还要美。这时,北风变得柔和了,吹着它,上下翻飞,轻轻地降落,使人能看清那六角的菱形,看到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 不知它是想依恋天空,还是想委身大地。它忽上忽下,是那样的轻盈而自由啊!忽然,它落进了我的颈脖,像个小绒毛,却又摸不到它,产生了甜甜的微痒。我伸出手来,它会安静地落到我的掌心,在我的钟情的眼睛里,慢慢地消失了它的身影。有时候,真愿意伸出舌头,希望能接到一片雪花,那淘气的愉快里绽开了多少天真的梦。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 忽然,我像一下子变成熟了,往往放弃堆雪人、打雪仗的乐趣,却愿意宁静地默默地走去,翻过废弃的铁路线,来到郊外,默视着广袤的天空和田野。所有的污秽和荒凉全遮掩了,只有雪,白花花的、纯净的雪。这大自然创造的最精美的白色拥抱了田野、山岗、房屋和树林。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美丽的维纳斯仿佛就在你的身边,对着你微笑。所有的幻想都会脱颖而出,飞向雪的地平线,开出白色的花朵。 雪,南国的松软美丽的雪啊!我们分离得太久了,也许我还能追寻那没有污染的洁白,幼稚却纯真的梦幻,和那寒冷中的温暖? 练习题: 1.选文中能够概括南国雪的特点的一个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迅的散文《雪》中透露出盎然的生机,孕育着生命,这在上面的选文中也有体现请你找出这样的句子来。 3.“这时,眼睛和心变得多么亮,多么舒展”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通过描写雪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 1.松软美丽 2.偶尔由于风的吹动,越冬的树和菜斑斑点点闪着一点新绿 3.一方面因为白色的世界给自己这种视觉的感受,另一方面雪野的纯净让让自己心里变得宁静,忘却尘俗,给人一种轻松之感。 4.表达了作者对南国雪的喜爱之情。

2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行

集中营的罪行 当“死亡列车”到达奥斯维辛站台时,人们就被赶出车厢,不许携带财物,并被强行排成男女两列,党卫军看守荷枪实弹并且牵着狼狗。包括臭名昭著的约瑟夫·门格勒医生会将人群分成可以劳动或进毒气室两类,这些完全丧失了职业道德的医生必要时还掰开年长者的嘴巴,观察他们的牙齿,以断定他们是否能干活。 不能干活的人被送往奥斯维辛二号(比克瑙)。刽子手们知道,屠杀的效率取决于受害人走上刑场的秩序,所以骗局最好持续到最后一秒钟。广播里温和地劝告受害者应先洗个澡,除去身上的虱子。“浴室”门前的地面上铺着青草皮,栽着令人高兴的时令鲜花,没进屋就给人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走进“浴室”时还可以听到动听的音乐,一支小乐队在“浴室”前厅为“欢迎”新来者而演奏一些轻松的乐曲,乐队队员一律穿着白衫和海军蓝的裙子,俨然是一群文雅、漂亮的年轻姑娘。 看守们告诉人们在“淋浴”前每人能分到一个衣橱,还“友善地”提醒人们记住自己衣橱的号码,免得出来时找不到自己的东西。随后人们被带到“浴室”的过厅里,那里不仅有衣橱,还能领到毛巾。墙上用各种语言写着欢迎人们来奥斯维辛集中营工作的标语,甚至写着洗浴时间和规定等等。人们争先恐后地脱掉衣服涌进“浴室”。 但是“浴室”内变得越来越拥挤,以至于前胸贴着后背,人们感到有点蹊跷,当还没明白过来时,沉重的大铁门已经关闭,看守们在门外加上了锁和密封条。 地面上的看守开始走向草坪中的小“白蘑菇”,这些隐蔽在草丛中的白蘑菇雕塑是毒气室的通气孔,看守们向气孔中投放“齐克隆B”。 人们正仰头望着喷头。突然,所有的灯全熄了,人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叫。跟着,离喷头最近的人摇晃着倒下了,人们知道不妙,争相涌向大门口。受尽惊吓的人们意识到厄运降临,人群中发出阵阵惨叫。紧接着,所有的喉咙好像都被一只手卡住了……15分钟后灯亮了,屠杀者通过窥视孔观察里面的动静,若有人还在挣扎,就熄灯再等十余分钟。打开灯,只见纹丝不动的一堆白肉。看守们打开抽气机抽走毒气,然后就是可以多活几个星期的“特别队员”打开大门处理尸体。 门打开了,人间最惨不忍睹的景象出现在面前:刚才进去的人像突然被什么抽去了全部生气,尸体木头般一个紧贴着一个站立着,所有的尸体面目极其狰狞可怕,浑身青紫、伤痕累累。窒息的痛苦和本能的相互撕扯使他们缠成一个拉扯不开的大肉坨。 尸体堆成金字塔形,这是由于人群都想挤上唯一的通风口,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而形成的。

雪阅读答案老舍

篇一:雪阅读答案老舍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于天的春水吧?②在我的故.. ①生长在南国的孩子,你见过雪吗?你爱雪吗?也许曾点缀于你生活篇页上的,只是碧于天的春水吧? ②在我的故乡,到了冬季,是常常落雪的,纷纷的雪片,为我们装饰出一个银白的庭园,树,像是个受欢迎的远客,枝上挂了雪的花环,闪烁着银白色的欢笑。 ③我喜欢在落雪的清晓到外面去散步,雪后的大地是温柔而宁静的,一点声息都没有,连那爱聒噪的寒雀都不知躲到哪个檐下寻梦去了。我一边走着,时时回顾我在雪地留下的清晰的脚印,听着雪片在我的脚下微语,我不知道那是抱怨还是欢喜? ④有时,我更迎着雪后第一次露面的太阳,攀登附近的小丘山,站在那银色的顶巅,等着看雪融的奇景。 ⑤雪封的山,原像一个耐人思猜的谜语,被一层白色的神秘包裹着,它无言语,它无声息,它不显露一点底蕴,只静静的坐在那里,毫不理会我这个不知趣的访客。但朝阳是有耐性的,它似乎比我更有耐性,它慢慢的在那里守候着,以它的温热,来向雪封的山丘做“煽动性”的说服。不知什么时候,那神秘的山峦“内心”开始起了变化,它发出一阵轻微的碎语,我赶紧低下头,啊,多动人的画面啊,这山丘的无缝银衣,像是一个圣者的长袍,被无数虔诚者的手撕碎了。(他们是每人要珍存起一块碎片来作纪念吧。)同时,那发亮的银绸上面,更像蜿蜒着许多透明、活泼的小蛇,它们在欠伸着轻盈腰身,嬉笑着,婉娈地向着山坡而去,不多时,山巅乃完全呈显出它土褐色的岩石,同一些枯萎的草叶、松针,而山脚下是谁在唱歌呢?当然,是那一道由雪水汇成的清亮小溪。我忍不住捧了一掬,那淡蓝的如同自盐湖汲来的雪水,那微凉,一直沁透了我心脾,多可爱的雪啊,谁还记得它翩然而来时,那片轻巧的翅膀呢? ⑥有一次,正值雪后,天已晴霁,空气像是水晶般的透明,没有烟氲,没有雾霭,我和一个同学自学校的后门走了出来,走过那道积雪未消的木桥,向古城中的前门走去,将整个的一上午,全消度在那个古色古香,犹保持着我们东方情调的打磨厂——那是古城一些老店铺聚集开设的地方,我们欣赏了不少店铺的招牌,尤其美得悦目的是那一家挑挂在门外的,犹存古风的褪色酒旗,那深杏色的布招子上,还缀着几点细碎欲融的雪花,在风中轻轻的飘扬,看到它,我们似乎读到了一首唐人的小诗。归途,沿着城墙根走回来,一个骆驼商队,正预备出城,那黄色的驼峰,衬着雪地,竟像是一闪的斜阳,多少年来,我忘不掉那鲜明的一笔。 ⑦时候已过午,但我们的游兴未尽,又赶到西直门雇毛驴,到古城外的西山看雪景去。 ⑧因为雪后天寒,行人出奇的少,好像那一条通向西山的平坦大路,完全属于那一堆堆的积雪和我们两个人了。一路听着驴颈的铜铃,我们多希望看到早梅的影子,但在路边一些人家的墙头,我们只看到墨描一般的梅树杆:“也许我们来得太早了?”相顾有点惘然。 ⑨小驴子驮着我们颠踬到西山,灰暗的黄昏已在那儿等着我们,赶驴的老头儿嘱告我们最好不要上山了,太晚了赶不回城。我们也怕碰到校门上法国姆姆的那把铜锁。 ⑩我们只有在驴背上默默地欣赏了一下西山银色的峦影,它像一个沉睡了的巨人,在做着千年的长梦,任由外面的世界有着风霜雨雪的变化。 ⑾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古城外有名的西山,也是最后一次,那白皑皑的山头,犹如银制的头盔,至今仍常常映现于我的记忆中,伴了那小驴颈上清脆的银铃叮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