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到气候危机的演变

气候变化到气候危机的演变
气候变化到气候危机的演变

气候变化到气候危机的演变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世界各地发生了很多事情,从年初到年尾,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如威尼斯洪水、西伯利亚大火、亚马孙雨林大火、澳大利亚大火、菲律宾台风、中国江西和

安徽的旱灾、美国寒流等。

极端天气事件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危险离我们越来越近。面

对这个现实,牛津字典选出了2019年度词:气候危机(ClimateEmergency)。根据牛津字典的统计,在2019年里,气候危机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增加了100多倍。面对气候危机的挑战,人类开始行动起来,在过去的2019年12月,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了在西班牙马德里召

开的气候大会,共同商讨应对措施。

气候变化是怎样走到今天的气候危机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气候变化和气候危机的前世

今生:

早在19世纪就有科学家提出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可能促使气候发生改变。从20世

纪7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预测地球的气温将会上升,事实证明了这些科学家的预测是准确的。和工业革命前相比,如今地球的温度已经上升了1.1℃。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21世纪地球温度将会上升3.2℃-3.9℃,将对人类和自然产生巨大而深远的破坏性影响。世界上的许多地方感受到了温度升高。2019年12月,北半球本来应该是被冰雪覆盖的俄罗斯莫

斯科的温度达到了6℃,是自1886年以来133年间的最高记录。与此同时,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全国平均气温也打破了纪录,达到41.9℃。位于澳大利亚南部的Nullarbor的温度达到49.9℃。与此同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攀升,特别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加速上升。二氧化碳

的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和工业。

气温升高带来的影响是广泛的,自然和人类都无法逃避,例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热浪、干旱、农作物歉收、动植物栖息地的减少和改变等。例如,2019年夏天法国巴黎的温度一度达到42.6℃,人们纷纷跳进喷泉池里降温。

自2019年7月以来中国江西遭遇了干旱,平均气温、最高气温、高温日数、无雨日数等多项数据均创历史纪录,平均无雨日达81天。这次干旱造成居民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

气温上升带来的冰川融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2019年9月发布的《气候变化中的海洋和冰冻圈特别报告》显示,20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约15厘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快了两倍多,而且还在加速。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持续强劲增长,则

可能达到60-110厘米。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特别对生活在沿海地区的人们影响更大。有研究显示,如果碳排放没有明显下降的话,到2050年,全球将会有3亿人的家园遭受一年至少一次的洪灾。即使是现在,已经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

了影响。有着大约1000万人口的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位于海边,受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影响,该城市每年以17厘米的速度下沉,按照这个速度,2050年时雅加达的部分地区将会被海水

淹没。2019年8月,印度尼西亚政府宣布将迁都,迁都带来的费用预计将达到330亿美元。世界上有相当多的人口居住在海边的平坦地区,如果这些地区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如修建防

洪堤的话,这些城市可能就要面临被海水淹没的危险。

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人类的努力

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曾经一度被广泛报道。20世纪80年代初期,科学家们发现冰箱

的制冷剂分解产生的氯离子会和臭氧发生反应,导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越来越薄。臭氧层变

薄有什么危害呢?在阳光很晒的时候,大家会涂抹防晒霜,因为过量的紫外线会让人晒伤,

甚至导致皮肤癌,而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线。为了应对这个问题,1987年人类达成协议,制定了《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禁止生产氟氯烃等一些能造成臭氧层被消耗的物质。这个议

定书非常有效,臭氧层在2000年之后开始恢复。《蒙特利尔议定书》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公约。

为了控制造成气温上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1997年,人类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以保证生态系统的平滑适应、食物的

安全生产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京都议定书》如果能被彻底完全地执行,到2050年之前仅可以把气温的升幅减少0.02℃-0.28℃。2015年,171个国家(地区)在联合国总部签署了《巴黎协定》,取代《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的目标是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2℃之内,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工业化前水平以上1.5℃之内。《巴黎协定》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各个国家或地区自主制定自己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例如欧盟的目标是实现2030年前将温室气体排放水平至少降低40%,美国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减少26%-28%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计划在2030年之前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60%-65%,印度承诺将在2030年把单位GDP排放强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33%-35%。

时间到了2019年,气温已经上升了1.1℃。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指出,如果要实现升温幅度在1.5℃之内,各国必须要把各自的目标提高5倍。令人遗憾的是,虽然比原定结束时间推迟了44小时,参加马德里气候大会的各缔约方最终未能就《巴黎协定》的市场机制规则达成实质决定,该议题将留至2020年英国格拉斯哥气候大会上继续审议。对此结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失望,表示“国际社会失去了一次在减缓、适应和财政上提升雄心以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机会。但我们一定不能放弃,我也不会放弃。”

人类能否愿意放下分歧,携手起来对气候危机做出及时的反应呢?2020年,让我们拭目以待。

形势与政策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

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及应对策略 班级:******** 学号:******** 姓名:***** 摘要: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2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能源危机问题将十分突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能源面临着长期的挑战。 关键词:能源危机;节约能源;能源发展战略; 一、当前全球能源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是导致当前全球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目前世界主要有4种主流能源渠道,依次为:石油、天然气、煤炭和核能。2005年全球石油资源的探明储量约为1.19亿桶。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现代能源矿种,1970年以来,世界天然气以每年平均6%的储量增长。目前,世界天然气储量已达到179.53万亿立方米,年开采量为2.69万亿立方米。 就世界范围的能源供应和生产而言,从1973年到2005年,煤炭的份额大约维持在相同的水平,只是略微有些变化,分别是24.8%和27.2%。核能的份额在上升,1973年的份额是0.9%, 2005年的份额是6.1%,上升势头十分明显,虽然有时候会出现停顿或倒退。天然气的份额从1973年的10.2%上升到2005年的23.7%。而石油的份额则从1973年的45.1%减少到2005年的36.8%。水力发电从1973年的1.8%缓慢地上升到2001年的2.2%然后加速上升到2005年的6.2%,而其他能源在2005年所占份额仍然非常小。 从1973年到2005年每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欧佩克(OECD)国家,每种能源1973年和2005年所占份额分别为:煤炭22.4%,20.8%核能1.3%,11.21%;可燃烧再生物质和废料2.1%,3.3%水力2.1%, 2%;天然气18.8%,21.3%;石油53 .1%,40.8%。核能从1973年的1.3%跃升到2005年的11.2%,但仍然排在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后面,居第四位。 工业化增长模式是能源高消耗型模式,这使得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需求伴随工业化的推广和深人而不断攀升,尤其集中在对石油资源的破坏性消耗上。直观地说,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三次石油危机以来,世界石油的需求量不断增长。1990年以来,全世界日均石油需求增长1100万桶,其中,亚太地区增长820万桶,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75%。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500万桶/日,其中一半来自亚洲。 以美国为首的工业化国家不断增长的石油消费和不断减少的石油生产,使全球的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处理方法

引起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对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矿物以生成能量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一、引起全球变暖的因素 (一)人为因素 1.人口剧增因素。近年来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目前,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现在,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目前,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侵蚀、盐碱化、沙化等破坏因素。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浅谈我国面临的能源危机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摘要: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世界经济的发展就得益于能源的大量投入和广泛应用。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能源危机的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应大力开发新能源并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能源危机;能源发展战略;新能源;太阳能;氢能;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从事各种经济活动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各种能源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影响了现代生活的各个方面,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得益于各种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等的大量投入和广泛应用。可以说,世界经济就是建立在化石能源基础上的经济。然而,由于人类长期的无度开发和使用,使得这些化石能源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就接近枯竭,进而导致世界能源危机问题日益突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增长最快的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也面临着能源危机的严峻挑战。当前,我国应努力开发新能源并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当前全球能源的现状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问题,它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并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当前,能源消费继续强劲增长,供需矛盾进一步恶化,尤其是世界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更是成为导致全球性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枯竭的危险进一步逼近,然而全球能源消耗却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这无疑使得能源问题雪上加霜。据乐观估计,石油大约还可以用50年,天然气大约只够用70年,煤炭最多可用300年,普通的核裂变材料铀-235不到100年就即将用完,人类的能源前景令人堪忧。根据欧佩克的《世界能源展望》预测,到2025年,全球石油需求将从目前的7700万桶/日增长到1.14亿桶/日。也就是说,在这段时期内,石油需求将增长3800万桶/日,其中,发展中国家占70%(约2700万桶),在世界石油需求中的份额将从32%上升至46%。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石油需求将增加900万桶/日,日均消耗量达到1350万桶。另据有关专家预测,2030年世界天然气消费也将达到高水平的4.3万亿立

风能可以解决中国能源危机

风能可以解决中国能源危机 1、首先了解一下中国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 据国家气象局估算,全国风能密度为100W/m2,风能资源总储量约1.6X105MW,特别是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内蒙古和甘肃走廊、东北、西北、华北和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每年风速在3m/s以上的时间近4000h左右,一些地区年平均风速可达6~7m/s以上,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有关专家根据全国有效风能密度、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以及大于等于3m/s 和6m/s风速的全年累积小时数,将我国风能资源划分为如下几个区域。 1、东南沿海及其岛屿,为我国最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有效风能密度大于、等于200W/m2的等值线平行于海岸线,沿海岛屿的风能密度在300W/m2以上,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达80~90%,大于、等于8 m/s的风速全年出现时间约7000~8000h,大于、等于 6 m/s的风速也有4000 h左右。但从这一地区向内陆,则丘陵连绵,冬半年强大冷空气南下,很难长驱直下,夏半年台风在离海岸50km时风速便减少到68%。所以,东南沿海仅在由海岸向内陆几十公里的地方有较大的风能,再向内陆则风能锐减。在不到100km的地带,风能密度降至50W/m2以下,反为全国风能最小区。但在福建的台山、平潭和浙江的南麂、大陈、嵊泗等沿海岛屿上,风能却都很大。其中台山风能密度为534.4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90%,大于、等于3 m/s 的风速全年累积出现7905h。换言之,平均每天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有21.3h,是我国平地上有记录的风能资源最大的地方之一。 2、内蒙古和甘肃北部,为我国次大风能资源区。这一地区,终年在西风带控制之下,而且又是冷空气入侵首当其冲的地方,风能密度为200~300W/m2,有效风力出现时间百分率为70%左右,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有5000h以上,大于、等于6m/s的风速在2O00h以上,从北向南逐渐减少,但不象东南沿海梯度那么大。风能资源最大的虎勒盖地区,大于、等于3 m/S和大于、等于6m /s的风速的累积时数,分别可达7659h和4095h。这一地区的风能密度,虽较东南沿海为小,但其分布范围较广,是我国连成一片的最大风能资源区。 3、黑龙江和吉林东部以及辽东半岛沿海,风能也较大。风能密度在200W/m2以上,大于、等于3m/s和6m/s的风速全年累积时数分别为5000~7O00h 和3000h。 4、青藏高原、三北地区的北部和沿海,为风能较大区。这个地区(除去上述范围),风能密度在150~200W/m2之间,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为 4000~5000h,大于、等于6m/s风速全年累积为3000h以上。青藏高原大于、等于3 m/s的风速全年累积可达6500h,但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密度较小,所以风能密度相对较小,在 4000m的高度,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67%。也就是说,同样是8m/s的风速,在平地为313.6W /m2,而在4000m的高度却只有209.3W/m2。所以,如果仅按大于、等于3 m/s 和大于、等于6m/s的风违的出现小时数计算,青藏高原应属于最大区,而实际上这里的风能却远较东南沿海岛屿为小。从三北北部到沿海,几乎连成一片,包围着我国大陆。大陆上的风能可利用区,也基本上同这一地区的界限相一致。 5、云贵川,甘肃、陕西南部,河南、湖南西部,福建、广

九年级物理20.1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及其教学反思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来认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程。 2.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具体事例,了解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能通过社会活动和英特网,收集信息,了解当地的能源使用状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了解能源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并使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未来。 2.通过对能源危机的认识,知道能源问题的最终解决要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激发学生具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 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 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 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 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

全球气候变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柴达木盆地气候正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其主体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为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所环绕,总面积25万多平方公里,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境内蕴藏着各类丰富的矿产资源,被誉为中国的“聚宝盆”。但这个“聚宝盆”长期被水资源短缺所困扰,生态和经济发展均受制约。 最新气象研究表明,中国西部“聚宝盆”柴达木盆地气候正在由暖干化向暖湿化转型。2009年,盆地内的地下水量新增了2亿多立方米,相当于16个杭州西湖的水量。青海省气候监测评估中心近日发布的《柴达木盆地候变化评估报告》中称,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乃至全国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升温和降水量的持续增加。 在气温升高的同时,柴达木盆地降水量也在持续增多。据青海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戴升介绍,柴达木盆地大部分地区从1998年以来降水量持续增加,增加趋势明显大于青海省其他地区。卫星遥感表明,近年来柴达木盆地湖泊面积不断增大、水位明显上升,其中2008年哈拉湖面积比2005年增大7.38平方公里。 气象专家预测,未来10年至20年,柴达木盆地的气温将继续上升,可能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值偏高左右;降水还将继续增加,与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相比将偏多5%-19%左右;柴达木等河流的径流量比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值将偏多10%左右。中国“聚宝盆”气候暖湿化的趋势还将在未来表现得更为明显。 气候变化规则将重塑全球产业结构 第一,能源消费成本的提高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构成,进而影响全球产业的布局。不同产业的碳密度、不同国家同一产业的碳密度差异很大。比如,能源业的碳密度大约是服务业的10倍,发展中国家的碳密度大约是发达国家的4倍以上。因此,减排所引发的能源成本提高,对不同产业和不同国家的压力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化石能源与清洁能源的消费成本比价变化有可能会改变全球能源供求的格局。气候变化规则虽不能改变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生产成本比价,但可以改变两者间的消费成本比价。一旦确立全球气候变化规则,清洁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受制于化石能源的价格波动,因为每个国家(企业)都将面临减排额度的制约。这样,化石能源的现行供求格局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 第三,围绕减排所开展的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技术进步的方向之一。国际气候变化规则既为减排技术创新提供动力,也将不可避免带来压力。未来产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取决于碳密度的高低,企业盈利的空间也将越来越取决于减排的能力大小,因而产业技术进步与碳密度会有越来越高的关联度。很多产品的性能和功效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但由于其

介绍全球气候变化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3、国家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做的事情(文件,措施,实际目标) 4、以前、现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5、存在分歧的地方 6、最新的研究数据的来源 1、什么是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 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1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 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全球气候变化是在人类活动和自然两个作用力的驱动下产生的,气候的变化不仅取决于大气内部的状态和行为,而且还取决于与大气有明显相互作用的海洋、冰雪圈、陆地表面和生物圈等组成的复杂系统。人类活 动不仅对局部地区的区域式气候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全球气候。这正是当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类活动引起的二氧化碳的增加主要因素是矿物质的燃烧和森林 的毁坏。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只占全球很小的一部分, 可能这一小部分的变化可能就会引起CO2和CH4的巨大变化。 从科学的角度看, 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涉及5大科学问题,即: 气候变化的基本科学事实与证据,气候变化的原因过程与机理,气候变化的

影响,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简言之,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提出与解答应基于对事实、机理、影响、预测和策略 这五大科学问题的清楚认识。其中,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与观测证据 包括气候系统主要要素(如气温、降水量、海平面、雪盖和冰盖的变 化等) 的变化趋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等;气候变化的机理(原因) 包括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所引发正负反馈过 程与相互作用,自然和人为因素对气候变化的贡献率,以及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相互作用等;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 对资源与业(农、林、牧、渔、水) 的影响,发生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人体健康、重大工程和病虫害发生的影响等;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包括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重大气候事件以及气候变化对自然系 统和社会系统影响的预测等;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包括减缓气候 变化和适应气候变化2个主要方面。 2、国际上应对它都出台了什么纲领性文件和组织? 1988年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 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4年3月生效。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了缔约国第二次大会,通过了《京都议定书》2005年2月10日正式生效。 2002年第八次缔约方大会通过的《德里宣言》。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到90年代未使发达国家温室气体的年排 放量控制在1990年的水平。《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最终目标是:稳

中国能源危机

中国能源危机 内容摘要:在资源短缺的今天,世界各国为了争夺能源,掀起了多次战争,能源也成为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中国在如此复杂的世界局面中,也面临着能源危机。我们急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能源中国石油 自从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人们开始意识到了能源的重要性,能源成为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而地球上的能源是有限的。用一个形象的说法来描述的话,世界就像一个股份制的公司,各个国家是股东,而能源就是股票。哪个国家能够占有最多的股份,那么它就可以在世界上占据主导地位。所以,能源在这近百年来,掀起了无数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31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了战争。二战中这个数字成倍增长,7年的战争中有60个国家参与。二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争夺资源与能源展开了40多年的冷战。还有近10年里,美国掀起的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几乎每一场战争,都与能源有关。 反观中国。从小学到高中,每逢老师谈到中国,都会用上这么一个形容词----地大物博。这也是许多人对祖国的一贯认识。但目前的统计数据却表明,中国的传统能源资源的储备并不乐观。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1%,已探明煤炭储量占世界储量的11%、原油占2.4%、天然气仅占1.2%。如此算来,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石油仅为十分之一。 想起以前,石油出口也是我国的主要收入之一。但从1993年开始,我国由石油出口国变成石油净进口国。如今,我国的石油净进口率已经达到了55%,超过了50%的警戒线,预计10年内,将会到达石油安全的极限。那时候,其他国家就可以

用控制能源的方式来打压中国的发展。所以说,能源危机是我国目前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那么我国该如何在如此复杂的世界局面中,寻找出前进的道路呢,我认为解决方法有以下三点。 加强国际合作。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但却没有很好的把握住这个机遇。任何问题单靠个人的实力是很难解决的。我们中国人一向信奉集体主义,追求团结精神。在对待能源危机这个问题上,我们处理好外交关系,加强与石油大国的联系,积极寻找盟友,共同面对困难。 提高资源保护意识。我国在这一点上是做得很不足的。不仅国人普遍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而且就钓鱼岛,黄岩岛事件看来,我国高层也是“财大气粗”,缺乏资源保护意识。我们总是想法设法去进口石油,而不懂得保护好本来就属于我们自己的资源,这明显是舍近求远了。虽然我对日本和菲律宾存在敌视的心态的,但却不得不承认,这钓鱼岛和黄岩岛事件上,他们处理得很好。他们国家上下一下,这有利于提高国家凝聚力,也有利于提高国民的能源危机意识。在这一点上,我们该向他们学习,建设好资源节约型社会。 实施科教兴国,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我国有着13亿的人口,却缺乏有创新意识,能解决问题的人才。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了西方,造就了各大经济强国,而我国总是没有把握住机遇,这也是我国还停留在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原因。不可再生能源总会有用完的一天,我们不能光靠节约来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大力培养相关人才,争取领导下一次工业革命。这样我们缓解能源压力,还能使综合国力快速提高一个层次。 能源危机是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这对我国来说,不仅是一次挑战,更是一个机遇。只要我们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就必定能解决这个难题,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

关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分析 对于目前的气候问题,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说,我们的环保技术很先进,以后对气候环境造成最大威胁的是发展中国家,所以发展中国家应当为其买单,因此,他们对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但气候问题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要细数气候问题的起因,不能不联系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凭借技术和武力,把魔爪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肆无忌惮的掠夺,毁坏自然资源,毫无顾忌的排放“三废”,造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破坏。现在他们有了技术,也想追求健康的环境,一方面加大对一些污染行业的改造,另一方面把一些有污染而又赚钱的行业,推向发展中国家,现在他们要求发展中国家对气候环境担负更多的责任,道理何在? 发展中国家是一个急需帮助的群体,且大多数是殖民地国家,面临着很多困难,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民族团结,社会安定,另一方面又要大力发展经济,解决吃饭问题。而发达国家不仅不伸出援助之手,反而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义务,很令人气愤。 相反,中国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表现出一个大国应有的态度,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奉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十一五”期间采取了一系列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大政策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2011年制定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立了今后五年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明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任务。在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建设性作用,努力推动谈判议程,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使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中国“十一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政策与行动、取得积极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间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及有关谈判立场,特发表本白皮书。 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在处理有关涉到人类的问题时要有责任意识和牺牲精神,要互相信任,携手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正视现实,从实际出发,在要求上不能“一刀切”,用中国的俗语说就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科技比较落后,资金比较短缺。而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较充裕的资金。因此,像胡锦涛主席所说的应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凭借自己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应率先垂范,做好自己的环保工作,同时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方式为发展中国家的环保工作创造条件和提供便利,尤其在资金和技术上帮助发展中国家,而不是处处为发展中国家设置障碍,制造困难。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也是帮助自己,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应注意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持续发展。 只有人类携起手来,通过合作与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我们才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新部编本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利用能源历史的大致过程,知道能源与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了解世界能源消耗结构和我国一些能源消耗结构以及能源储存状况。 (3)能结合实例,说出不可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了解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阅读交流讨论过程,感悟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命脉的道理。经历一些不可再生能源储藏量数据的测算过程,以及能源消耗结构的不合理性,认识能源的危机问题。 (2)知道人们是怎样对能源进行分类的,认识分类方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升学生对能源的价值认识,使他们产生能源的危机意识和开发新能源的欲念,同时感悟“开源约节流”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四次能源革命。 (2)能源的分类。 (3)能源危机。 教学过程 (1)向同学们介绍能源。 能源指能量的源头。 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他们燃烧能够产出能量(热能)。 所以,煤炭、石油、天然气就是能源。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能源。 (2)向同学们讲解使用能源的历程。 柴薪——人类文明的萌芽 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3)介绍能源的分类。 能源若按照“物质的形态”原则来划分,有固体能源、气体能源和液体能源三种;若按照“是直接使用,还是加工转换再使用”的原则来划分,有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两类;若按照“是可再生,还是不可再生”的原则来划分,又有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说法。可见,分类的原则不同,被分类出来的能源概念(名称)是不同的。例如煤碳可以说是一次能源,也可以说是不可再生能源,同时还可以说是固体能源。又例如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但它又是一次能源,由于它是太阳内部释放出来的能量,自然可以说它是固体能源,不过,人们通常又说它是新型能源。 (4)能源危机的存在性与应对。 能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木柴、煤、石油、天然气一旦被消耗,是不能再生的,这类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潮汐能等是不会随开发利用而减少的,这类能源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所以属于可再生能源。 现在世界上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是不可再生能源,其中石油约占40%,煤约占35%,天然气约占20%。 2010年,我国的能源消耗结构中,各种能源的比重大约为:煤68%、石油19%、天然气4.4%、其他(水电、核电等)8.6%。这说明无论是世界上还是我国,在能源消耗的结构上,仍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即在人类消耗的能源中,90%以上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 教师小结 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世界各国都是怎么行动的,我国有没有采取什么措施,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又能够做些什么? 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我们下节课再一一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相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的三种尺度和特征。 通过学生阅读课本资料来了解科学家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方法。 通过学生通过历史知识分析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古代文明和经济活动以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阅读资料,培养学生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中国古代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图表分析,提高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开阔学生思维,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现在和未来的生存与发展跟气候有密切关系。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确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教学重点】 全球气候变化对近代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利用资料分析、总结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组织分析材料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历史上的楼兰古国吗,下面我们来了解一段有关楼兰的材料。录音及图片 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弄清楼兰消失的确切原因,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认为与气候变化有关。那全球气候怎样变化呢? 同学们阅课本91页第一段回答: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有哪几种? 地质时期的气候、历史时期的气候、近代气候 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全球气候一直是在变化中的 承转:那么科学家是怎样推测古代气候变化的呢? 阅读科学家是如何推测古代气候状况的 尝试用树木年轮分析法分析图4-2-2 该树生长时期的气候变化特点? 设问:由以上内容气候变化影响了树木生长的快慢,那么全球气候的变化对人类活动有没有影响呢? [板书]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看图4-2-3分析图的含义: 横坐标表示时间变化右纵坐标表示中国年平均气温左纵坐标表示挪威雪线高度知识与技能何为雪线??? 图中蓝虚线为挪威1万年来的雪线升降图 红实线为中国近500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曲线 观察二者变化趋势有什么关系?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世界气候变化问题分析报告 [摘要]: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本文综合分析了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减缓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现状,原因,影响,对策 20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剧烈增长,矿质燃料和不可再生能源的过度开发,土地不合理利用,森林被大面积砍伐……导致大气中CO2、CH4、O3、氟氯烃化合物等温室气体剧增,全球气候发生变化。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地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影响到各种自然和生物系统,如冰川退缩、永久冻土层融化、海平面上升、飓风、洪水、暴风雪、土地干旱、森林火灾、物种变异和濒临灭绝、饥荒和疾病以及中高纬度地区生长季延长,影响到物种分布区域,生物种群结构与多样性,生态系统脆弱性等,气候变化超越了国界,危及所有的生灵,包括人类自身。 一、全球气候变化现状 1、气温变化 观测记录和研究结果表明,自l861年以来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的平均温度呈上升趋势,20世纪升高了大约0.6℃左右。就全球而言,20世纪90年代是自1861年以来最暖的10年,1998年则是自l861年以来最暖的1年。近百年的全球温度仪器测量记录还表现出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最主要的增暖发生在1910-1945年和1976-2000年期间。观测资料显示,1951-1989年全国年平均气温以每10年0.04℃的速率上升,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自1987年以来出现了持续14年的异常偏暖,最暖的1998年偏暖1.4℃。这一变暖趋势与全球变暖的趋势一致。美国宇航局公布了两张测绘地图(如图1、2),显示了的全球气温变化,并指出未来地球温度将继续升高。自2000年至2011年,全球经历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如图2)。就中国而言,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西部增温最显著,而且冬季比其他季节增温明显,晚上增温比白天明显。 图1:1970—1979年全球气温变化图

关于全球能源危机的问题

1. 经济影响 市场经济的能源价格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而供需关系中的供或需改变都可以导致能源价格的突然变化。 虽然一些能源危机是由于市场应对短缺的价格调节而产生,但在某些情况下,危机可能是市场的流通不畅通、缺乏自由市场而导致。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认为价格控制是1973年的能源危机的重要因素。 1.1 石油供应 石油的供应大致上由一些拥有大量石油储藏的国家所控制,包括阿拉伯联合大公国、沙乌地阿拉伯、挪威、科威特和委内瑞拉。 主要的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OPEC控制了全球石油出口的大部分产量,对世界油价具有强大的杠杆作用。如果OPEC决定减少成员国的出口配额,油价就会由于供给减少而上涨,同样OPEC也可以通过增加石油生产来降低油价。影响OPEC实行这些政策的动机源于成员国各自的利益。 不过OPEC的行动仍受到一定限制。如果OPEC把油价抬得过高,那么一些原本无利可图生产规模也较小的资源如沥青砂,将变得有利可图而抢占石油的市场。除此之外,为了抬高油价而过分的限制产油国的石油出口也会对这些国家的石油生产商产生反作用。 1.2 石油需求 石油的各种用途中,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来自于炼油厂的商业用途∶提供取暖和交通运输。石油需要经常和北半球的季节交替相适应,冬季由于需要大量的取暖用油,所以需求量就很大。事实上,仅美国就占了全球60%的石油消费,在北美如果某个冬季特别寒冷就会严重地影响到全球油价。 2. 历史上的能源危机 1973年能源危机- 原因∶石油输出的主要力量为阿拉伯国家,他们因不满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而采取石油禁运。 1979年能源危机- 原因∶伊朗革命爆发。 1990年石油价格暴涨- 原因∶波斯湾战争。 加州电力危机- 原因∶电力管制政策失败,加上供给小于需求。 英国石油抗议活动- 原因∶英国油税已高居不下,而原油价格却又上扬。 与2005石油价格上扬- 原因∶供需关系失调。

九年级物理下册 20.1 能源和能源危机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第二十章能源与能量守恒定律 20.1能源和能源危机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讨论,了解能源对人类社会的重要影响。 2.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3.了解我国和世界的能源状况及使用情况,知道存在的能源危机问题,知道解决能源问题、节能的重要性和主要出路。 教学重点:什么是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难点:判断所给能源是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太阳能电动车,用手电筒照射,太阳能电动车转动了。用手摇发电机发电,使小灯泡发光。点燃蜡烛,蜡烛发光。 师:同学们,这几个实验中都体现了哪些能量转化?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太阳能电动车是把太阳能转化为动能,发电机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蜡烛燃烧是把化学能转化为内能。 师:对于能量你们想了解哪些问题呢?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 生甲:人类可以利用哪些能量? 生乙:我们需要的能量从哪里来? 生丙:自然界的能量取之不尽吗? 师:能量的来源即为能源,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能源的有关问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教师: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日益美好的生活是以大量的能源消耗为代价的。 请学生交流和讨论:课前调查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使用能源的情况。(讨论完后让学生在黑板上每人写出一个例子,写在黑板的一角)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为后面的能源分类提供资料。 师生共同归纳:当前当地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使用的能源有:木柴、煤炭、煤气、天然气、蜡烛、汽油、柴油、酒精、电、石油液化气、太阳能等。 教师:请学生根据以上调查的情况,结合政治和地理课上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的认识及看法。(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 1. 柴薪生火------人类文明的萌芽 2. 煤炭------工业社会的粮食 3.石油------现代社会的“血液” 4.新能源------未来社会的理想能源 学生:阅读课本p71“信息浏览”及p72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次能源?什么是二次能源?以上同学们所调查的能源中哪些属于一次能源?哪些属于二次能源? (2)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举例说明。 (3)根据你对能源的了解,你可否将能源进行其他分类?试试看。 目的说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归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的能源分类,只要合理,都应给予肯定。 师生共同归纳得出: 根据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可以直接使用的能源。如:木柴、石油、天然气…… 二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而来的能源。如:电能、汽油、酒精…… 探究点二:能源危机的挑战 根据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不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能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水能…… 不可再生能源:随开发利用而日益减少,不能再生的能源。如:煤、石油…… 学生活动:算一笔能源账。 (1)通过提供的石油、天然气的数据计算,以及通过查找煤的可开采储量、年消耗量和维持年限,知道石油、天然气、煤等这些不可再生能源的维持年限,激发学生的“危机感”,增强他们节能的自觉性,同时为下节开发新能源的学习作情感上的铺垫。 (2)对学生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的训练和检验,让他们根据已知“估计储藏量”和“年消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本文由pbnova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论当今世界能源危机以及中国的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 一、当今世界能源危机 能源是指人类用来获取能量的自然资源。他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影响各国领导 人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是许多国家制定全球战略的首要问题。世界能源危机是 人为造成的能源短缺。 目前在世界初级能源的产量和消费中, 居第一位的是石油, 其次是煤炭、 天然气。 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常规化石能源的储量日益减少,在可预见的不长时间 内将被消耗殆尽,全球面临着严重的能源危机。 如果新的替代能源没有届时被发现,人类的生存面临严重挑战, ? 石油的开采历史已超过 140 年; ? 目前全球每天消耗石油量达 7700 万桶,且以每年 1 ̄2%的速度增加; ? 目前世界石油总储量为 3000 ̄8000 亿吨,可开采 40 ̄100 年 ? 每年开采的煤炭量为 35 亿吨; ? 全球可供开采的煤炭储量为 7000 ̄17000 亿吨; ? 可供开采和使用的年限为 200 ̄500 年。 ? 目前全世界可开采的天然气总储量为 280 亿立方米; ? 能满足 170 年的需求 石油资源将会在一代人的时间内枯竭。它的蕴藏量不是无限的,容易开采和 利用的储量已经不多,剩余储量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到一定限度就会失去继续 开采的价值。 在世界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导的条件下, 如果能源消费结构不改变, 就会发生能源危机。煤炭资源虽比石油多,但也不是取之不尽的。代替石油的其 他能源资源,除了煤炭之外,能够大规模利用的还很少。太阳能虽然用之不竭, 但代价太高,并且在一代人的时间里不可能迅速发展和广泛使用。其他新能源也 如是。因此,人类必须估计到,非再生矿物能源资源枯竭可能带来的危机,从而 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能源结构上,尽早探索、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资源。否则, 就可能因为向大自然索取过多而造成严重的后果, 以至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威 胁。 根据经济学家和科学家的普遍估计,到本世纪中叶,也即 2050 年左右石油资源 将会开采殆尽,其价格升到很高,不适于大众化普及应用的时候,如果新的能源 体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机将席卷全球,尤以欧美极大依赖于石油资源的发达国家 受害为重。最严重的状态,莫过于工业大幅度萎缩,或甚至因为抢占剩余的石油 资源而引发战争。 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等都在积极开发如太阳能、 风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将注意力转向海底可 燃冰(水合天然气)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时,氢气、甲醇等燃料作为汽油、柴油的 替代品,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热情研究的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就是 此类能源中介应用的典型代表。 能源危机不但现在在在, 在过去也是一直在在的!并且未来的危机更严重! 分析如 下:所谓能源危机,是指可供我们人类利用的能源的不充分,而不是能源本身的 不足。 具体有:1、能源转化的方向性。并不是所有的能源都能够被人类利用,比如内 能,其它能的形式转化为内能比较容易,而将内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源,就很 难办得到。 2、能源分布的不均性。可以说在地球上几乎全部的能源都来源于太阳,但是由 太阳能转化成的各种能量形式在地球上的分布并不均匀,如在沙漠地带,太阳能 充足,但却无人居住。 3、日益增加的人口导致能量分配不足。 由于石油、煤炭等目前大量使用的传统化石能源枯竭,同时新的能源生产供应体 系又未能建立而在交通运输、金融业、工商业等方面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统称能源 危机。 二、中国面临这样的能源危机 1. 人均能源资源,特别是优质能源资源严重不足,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 度较大。 中国能源资源探明储量中,96%是煤炭,油气资源仅占总量的 4%左右, 煤炭资源相对丰富。 中国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国内能源供应结构以煤为主,2005 年, 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中煤炭比例接近 76%。 中国的能源结构决定了中国电源 结构以煤为主, 2005 年在发电能源构成中, 水电占 16.2%, 煤炭占 79.5%, 石油天然气仅占 2.1%,核电 2.1%,其他占 0.14%。 能源结构不合理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现在中国仍有 50 多万台以煤炭 为燃料的工业锅炉和采暖锅炉, 不但效率低于以石油和天然气为燃料的锅 炉,污染物的排放也很高。能源资源条件使中国能源供应结构优化难度较 大。 2. 煤炭开发过程中引起生态环境水资源破坏严重。 中国煤炭资源高强度的开采已经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煤炭开采严 重破坏中国已十分紧缺的土地资源。据统计,中国历年来煤炭开采造成的 地表塌陷区累计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2012年第9 期 教辅集锦 浅谈全球气候变化及应对之策 ●林春路/江苏省盐城市响水中学 (224600)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所有的能量基本来自太阳,所以太阳能量输出的变化被认为是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太阳辐射的变化是引起气候系统变化的外因。 引起太阳辐射变化的另一原因是地球轨道的变化(米兰科维奇理论)。地球绕太阳轨道有三种规律性的变化,一是椭圆形地球轨道的偏心率(长轴与短轴之比)以10万年的周期变化;二是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地球轨道的倾角在21.6°~24.5°间变化,其周期为41000年;三是地球最接近太阳的近日点时间的年变化,即近日点时间在一年的不同月份转变,其周期约为23000年。另一个影响气候变化的自然因素是火山爆发。火山爆发之后,向高空喷放出大量硫化物气溶胶和尘埃,可以到达平流层高度,它们可以显著地反射太阳辐射,从而使其下层大气冷却。 2.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系统变化的进程。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包括人类燃烧化石燃料,硫化物气溶胶浓度的变化,陆面覆盖和土地利用的变化(如毁林引起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等。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并重新发射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 二氧化碳、大部分制冷剂等。它们的作用是使地球表面变得更暖,类似于温室截留太阳辐射,并加热温室内空气的作用。这种温室气体使地球变得更温暖的影响称为“温室效应”。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 )和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其中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是二氧化碳,它产生的增温效应占所有温室气体总增温效应的63%, 且在大气中的存留期很长,最长可达到200年,并充分混合,因而最受关注。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1.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 随着气候变暖,将使大量冰川逐渐融化,自19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山地冰川都几乎发生了大规模的后退。美国NOAA 卫星观察到的雪盖资料表明:1980年以来,全球的雪盖面积减少了9%~13%。英国南极考察队的科学家们通过卫星观测发现,位于拉尔森冰架的一块像牛津郡那么大(约2900平方千米)的冰山已从南极大冰原分离,并逐渐涌向大海。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等原因,导致全球海平面将呈上升趋势,并且对沿海地带造成严重影响。 2.可能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事件增加 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气温升高后,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和中纬度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将会增加,而大部分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则因蒸发增强变得更加干燥。此外, 热带气旋的强度和频率将会明显增加。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各种自然灾害从未间断:1991年的特大洪水肆虐江淮大地;1992—1993年的持续干旱横扫整个东部;1994年夏季华中出现旷日持久的干旱和高温酷暑天气,而华南与东北则出现严重的水患;1995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和辽河平原又出现建国以来罕见的暴雨洪水。据中国气象局公布的数字,仅1994年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受灾面积就达0.5亿公顷, 直接经济损失1700亿元。新世纪以来,各种极端天气就没有间断过,特别是2010年更是反常,北方出现冬天暴雪奇冷天气,春季西南5省出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受灾耕地面积达到1.11亿亩,2212万人出现饮水困难,持续干旱近五个月,仅云南一省就损失170亿元。 3.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全球气候变暖对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已产生了深刻影响,甚至对一些地区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不可逆转的破坏。 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和幅度的加大,遭受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数量上将有所增加,空间范围也将扩大。 4.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全球气候变暖将会威胁人类,特别是热带、亚热带国家低收入人口的健康。全球气候变暖,使得热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扰乱人体的新陈代谢。全球气候变暖,还会改变某些疾病传染媒介(如蚊子)的活动范围,改变病原菌的滋生环境,从而影响人体健康。 综上所述,全球气候变暖将对人类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或许有其有利的一面, 但更多的、令人担忧的却是其不利的一面。因此, 如何趋利避害,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克服其不利的一面,并寻求适应或延缓气候变化的对策,是摆在全人类面前一道崭新的课题。 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 气候变化影响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反过来又影响气候变化。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与环境变化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相互反馈的复杂过程。气候异常与环境问题无国界,世界各国只有积极参与,全球采取步调一致的行动,正确处理好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才能够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全球变暖的形势,目前采取的对策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减少目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在技术上最切实可行的是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二氧化碳。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三大功能。一是吸收功能。森林是陆地上最大的吸碳器,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