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课程习题集

《管理学》课程习题集
《管理学》课程习题集

管理学课程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35题)

1.管理的艺术性是指一切管理活动都应当具有( C )

A.复杂性

B.精确性

C.创造性

D.有效性

2.提出“社会人”假设的是( D )

A.决策理论

B.权变理论

C.社会系统理论

D.人际关系学说

3.在决策时具有一定自由处置权指的是 ( B )

A.规则

B.政策

C.程序

D. 标准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目标管理的优点 ( C )

A.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B.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责任心

C. 有利于长期目标的实现

D. 有利于暴露组织结构中的缺陷

5.头脑风暴法选择专家的人数一般为 ( A )

A.5—10人 B .10—25人 C.30—50人 D. 50人以上

6.最早使用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是 ( A )

A.直线制组织结构

B. 职能制组织结构

C.扁平式组织结构

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7.同职权共存的是 ( D )

A.群体

B.职能

C.结构

D.职责

8.依照预先确定的内容、程序、分值结构进行的面试是( C )

A. 混合式面试

B.压力面试

C. 结构化面试

D. 非结构化面试

9.根据管理方格理论,对生产高度关心而对人很少关心的管理属于那种类型的领导风格( A )

A.任务型 B.俱乐部型 C.团队型 D.贫乏型

10.( B )有助于同级部门或同级领导之间的沟通了解。

A.下行沟通 B.平行沟通 C.上行沟通 D.斜向沟通

11.现场控制主要为( A )所采用的控制方法

A.基层主管人员 B.中层主管人员 C.高层主管人员 D.非主管人员

12.“社会人”的基本假设之一是( D )

A.人们把追求感情当成主要目的 B.人是最勤奋的 C.人是为完成组织目标而工作的D.人是由社会需求而引起工作动机的

13.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4.有人说,在管理中经常是“外行管理内行”,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B )

A 对管理者来说,人际技能比技术技能更重要

B对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比技术技能更重要

C对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比人际技能更重要

D 对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比人际技能更重要

15.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C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16.决定管理社会属性的( C )

A.生产方式

B.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上层建筑

17.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 )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了的经济型

C.制度科学的作业方法

D.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18. 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 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19.编制计划最关键的一步是 ( D )

A.拟定方案

B.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C. 调查研究预测

D. 选择方案

20.决策的标准遵循 ( B )原则

A.最优化原则 B .满意性原则 C.目的性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21.古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C.复杂人 D.社会人

22. 韦伯被称为(B)

A 科学管理之父B组织理论之父C动作研究之父D 实验心理学之父

23.如何留住人才、减少人才的流失、发挥人才优势,这体现的是领导艺术中的(C)A.授权艺术B.决策艺术C.用人艺术D.创新艺术

2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是(D)的典型代表

A.领导特质理论B.领导行为理论

C.领导周期理论D.领导权变理论

25.一个企业的精神文化是指(C)

A.厂容厂貌B.职工风貌

C.沉淀于企业职工心里的意识形态D.产品形象

26.典管理理论认为,人是( A )。

A.经济人 B.自我实现人C.复杂人 D.社会人

27.管理者在作为组织的官方代表对外联络时,他扮演的角色是以下哪一方面的角色?(C )A 信息情报方面 B 决策方面 C 人际关系方面 D 业务经营方面

28.编制计划最关键的一步是(C)

A.拟定备选方案B.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C.选择方案D.对环境进行调查研究、预测

29.作为动词的组织指的是(B)

A.群体B.职能C.结构D.体系

30.领导者与非领导者的差异在于领导者具有一些可被确认的基本特性,持这种观点的理论被称为(A)

A.领导特质理论B.目标—路径理论C.管理方格理论D.归因理论31. 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32.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 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33. 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 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 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 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34. 作为学习、研究管理学的总的方法论指导的是( D )

A.系统方法

B. 比较研究法

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D. 唯物辩证法

35. 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

A.直线制

B.职能制 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30题)

1.人际技能对各级管理者通常都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2.法约尔认为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

3.组织准备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决策属于战略决策。(×)

4.决策遵循的是最优原则。(×)

5.职权是一种权力,其合法性来自于组织中的职位。(√)

6.高层次管理者的能力考核应注重对办事能力、反应能力、科学文化知识的考核。(×)7.领导的本质是一种影响力,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

8.非正式沟通是组织管理中的沟通主渠道。(×)

9.麦格雷戈认为,Y理论的假设比传统的X理论更实际有效。(√)

10.成语所说的“亡羊补牢”属于现场控制。(×)

1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

1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1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1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1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

1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17法约尔认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

1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

1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

20.人际关系理论认为,工人是“经济人”(×)

2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22.计划工作在管理职能中处于首位。(√)

23.计划是不随条件变化而变化的。(×)

24.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

25.决策遵循的是最优原则。(×)

26.霍桑试验的研究发现,工作环境和物质条件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7.梅奥等人所创立的人际关系学说,为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8.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只能适应于企业管理。(×)

29.韦伯认为只有合理合法权力才作为适宜理想的行政体系的组织基础。(√)

30.较低一级层次作出的决策无关紧要,则集权程度较高。(√)

三、简答题(20题)

1.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2.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简述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

4. 内部提升有哪些优点?

5.简述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6.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7.简述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

8.简述管理的特征。

9. 简述领导的概念,领导与管理有什么不同?

10. 简述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称号、主要著作及成就。

11. 简述授权的原则

12. 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其核心是什么?

13.简要说明部门划分的原则。

14.使用决策树的步骤有哪些?

15.实施目标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6.简述计划职能的性质。

17.何谓企业再造?

18.简述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19.常用的激励方式有哪些?

20.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10题)

1.叙述霍桑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2.试述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及其在管理上的意义。

3.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4.试述职权矛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5.如何理解人本原理?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6.什么是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化及其优缺点。

7.管理为什么要强调创新职能?联系实际论述创新职能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8. 简述外部环境有哪些方面?如何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9.试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10.论述选聘管理人员时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管理学课程习题集》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D

3. B

4. C

5. A

6. A

7.D

8. C

9. A 10.B11. A 12.D 13. D 14.

B 15.

C 16. C 17. A 18.

D 19. D 20. B 21. A 22. B 23. C 24. D 25. C26.

A 27. C 28. C 29.

B 30. A31. B 32. A 33. B 34. D 35. B

二、判断题

1. 对

2.对

3. 错

4. 错

5. 对

6. 错

7.对

8. 错

9. 对 10.错

11. 错 12.对 13. 对 14. 对 15. 错 16. 对 17.对 18. 错 19. 错 20.错

21. 对 22.对 23. 错 24. 对 25. 错 26. 错 27.对 28. 错 29. 对 30.对

三、简答题

1、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当一个人做出成绩并取得报酬后,他不仅关系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还关心相对量,比较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影响今后的积极性。

2、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障。(2)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手段。

(3)是管理的催化剂。(4)是使组织适应环境的主要保障。

3、简述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

(1)权力性影响力:职位因素、传统因素、资历因素。

(2)非权力性影响力: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4. 内部提升有哪些优点?

(1)人选比较准确。(1分) (2)能较快的胜任工作。(1分) (3)激励成员上进心。(1分) (4)提高员工士气和兴趣。(1分)(5)可使组织对其成员的培训投资获得回收。(1分)

5、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即权变关系。在一般情况下环境是自变量,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组织的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6.简述计划工作的程序.

估量机会;确定目标;明确计划前提;提出可行性方案;

评价备选方案;选定方案;拟订支持计划;编制预算。

7、简述领导者影响力的类型。

(1)权力性影响力:职位因素、传统因素、资历因素。

(2)非权力性影响力:品格因素、能力因素、知识因素、感情因素。

8.简述管理的特征。

管理具有目的性;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管理是各种职能活动应用的过程;管理的核心是协调各种人际关系;管理活动是在特定的组织内外部环境约束下进行的。

9. 简述领导的概念,领导与管理有什么不同?

领导就是指挥、带领、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的,但是“领导”更多的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

10简述组织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称号、主要著作及成就。

其主要代表人物:法约尔,被公认为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主要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他的理论贡献主要是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还有两位代表人物一个是韦伯,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他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

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另一个是巴纳德,被誉为“近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主要著作《经理人员的职能》,他的理论贡献是为后来的“社会系统学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11、简述授权的原则

(1)正确选择被授权者。(2)适度原则。(3)权责明确原则。(4)级差授权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

12. 企业文化的内容有哪些?其核心是什么?

.企业文化则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

企业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从本质上说,它包括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想意识和工作态度等;②从外在表现上说,它包括企业的各种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娱乐联谊活动等。企业文化就是这两个方面内容有机联系而形成的企业风貌精神。企业文化也反映了一种管理方式,它强调企业内部各成员的行为控制通过价值取向来进行内化和优化控制。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全体职工共同的价值准则。只有在共同的价值准则基础上才能产生企业正确的价值目标。

13.简要说明部门划分的原则。

(1)部门力求维持最少。(2)组织结构应具有弹性。(3)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4)检查部门与业务部门分设。

14.使用决策树的步骤有哪些?

(1)绘制决策树。(2)计算期末损益值。(3)剪枝决策。

15.实施目标管理的原则有哪些?

(1)整体效能原则。(2)目标、责任、权力、利益统一原则。(3)及时反馈原则。(4)目标责任与考核、奖惩相结合原则。

16.简述计划职能的性质。

(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效率性。(5)创新性。

17.何谓企业再造?

为了获取可以用诸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绩效进行衡量的显著的成就,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关键性的再设计。

18.简述如何实现有效沟通。

(1)克服情感障碍,增强沟通能力。(2)改善人际环境,创造和谐氛围。(3)优化沟通渠道,减少信息失真。(4)完善沟通技术手段,合理配置沟通工具。(5)增进相互了解,消除文化障碍。

19.常用的激励方式有哪些?

(1)工作设计。(2)员工持股计划。(3)薪酬制度。(4)灵活的工作日程安排。

20.控制的必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是完成计划的重要保障。(2)是提高组织效率的有效手段。(3)是管理创新的催化剂。(4)是组织适应环境的重要保障。

四、论述题

1.叙述霍桑试验所得出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古典管理理论招人视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生产效率主要受工作方法、条件的制约;试验说明职工还要受到社会和心理影响,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职工的积极性、家庭和社会生活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3分)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古典管理理论只注意管理组织机构、职权划分、规章制度等,

试验说明,除正式团体外,企业中还存在非正式的小团体,小团体通过不成文的规范左右其成员的感情倾向和行为。(3分)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要对各级主管人员进行训练,使其学会了解人们的逻辑与非逻辑行为,学会通过同工人交谈了解其感情的技巧,使正式的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2分)

(4)存在着霍桑效应,对于新环境的好奇与举,可以导致最佳的成绩,至少在最初阶段是如此。如何保持霍桑效应,是管理学应重视和研究的问题。(2分)

2、试述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的优缺点及其在管理上的意义。

(1)正式沟通的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保持权威。

缺点:层层传递,速度慢,刻板,也有信心失真可能。

意义:是组织沟通的主渠道,组织一般信息都要通过正式沟通渠道下达及反馈,沟通网络要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组织情况不断加以完善。

(2)非正式沟通的优点:传递快、信息量大、效率高,满足员工的部分需要。

缺点:片面性:容易夸大曲解、失真,难以控制,可能导致小集团,影响组织的团结和凝聚力。

意义:必须承认它是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充分利用非正式沟通为组织服务。

3.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应具备怎样的素质?

(1)品德。(2)知识(政治法律、经济学和管理学、人文社科、科学技术)

(3)实际能力(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4)身体心理素质。

4.试述职权矛盾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途径

原因(1)参谋职权侵犯了直线职权;

(2)参谋人员与直线人员肩负的责任不同;

(3)参谋人员的工作不能令人满意;

(4)由交叉只能形成的多头指挥。

解决途径(1)了解和明确职权关系(2)鼓励直线人员听取参谋人员的意见。(3)及时向参谋人员提供有关信息。(4)采用完全参谋制度。

5、如何理解人本原理?如何实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1)管理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来进行的。人是管理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现代管理活动成功的保证。因此,一切管理工作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这就是现管理的人本原理。

人是管理的中心,人是管理的目的,民主管理是实现“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最佳途径,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形式出现的,具体做法为:先民主,再集中。

(1)创造条件让职工通过正常的渠道,对本单位的管理活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参加组织决策;

(2)让员工参加管理工作;

(3)职工监督管理机构和按理说者。它可以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与被管理工作者的积极参与结合起来。

6.什么是组织结构职能部门化及其优缺点。

1. 指按不同的职能划分部门,也就是将业务相近或性质相同的工作划分为一个管理部门,即设立职能部门。

优点:1:职能是划分活动类型,从而设立部门的最自然,最方便,最符合逻辑的标准

2: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3:由于各部门只负责一种类型的业务活动,有利于工作人员培训,相互交流

局限性:1:不易知道产品结构的调整。

2:由于部门的负责人只从事某种专门业务的管理,缺乏总体的眼光,不利于高级管理人才的培养。

3:由于各部门的性质不同,使各部门之间的活动不协调,影响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

7.管理为什么要强调创新职能?联系实际论述创新职能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创新首先是一种思想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是一种原则以及在这种原则指导下的具体活动,是管理的一种基本职能。

一、创新工作是管理过程的重要一环。

二、创新工作是重要管理活动。

三、创新工作具有逻辑的结构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

企业每一个具体的经营目标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地特点,及变化地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次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主要内容:1:要素创新与要素组合创新。包括材料创新和设备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包括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地时空组织方面。

2:产品创新:品种创新、产品结构创新

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要求的变化,根据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地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地开发出用户欢迎地适销的产品。

产品结构创新:不断地改变原有品种地基本性能,对现在生产地各种产品进行改进和改造,找出更加合理的产品结构,从而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

三:制度创新——需要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企业各成员间的正式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创新的方向是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使各个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得到充分的体现。

四:组织机构和结构的创新——目的在于更合理地组织管理人员的努力,提高管理劳动的效率

五:环境创新

——不是指企业为适应外界变化而调整内部结构或活动,而是指通过企业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

导环境朝着有利于企业经营的方向发展。

8. 简述外部环境有哪些方面?如何对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一、外部一般环境与分析(PEST模型)

指总体环境,是在一定时空内社会中各类组织均面对的环境,可归纳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自然因素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行业环境与分析

产业结构分析的五力模型 (Five Forces Model):

1.入侵者研究 2替代品生产商研究 3买方研究 4 供应商研究 5 现有竞争者研究:三、竞争对手与分析。四、企业自身与分析,运用价值链分析法,分析企业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五、顾客(目标市场)与分析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和产品定位。

9.试述如何提高领导者的影响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就是领导者在实施力领导的过程中,有效地影响和改变被领导者的心理和行为,使其具有实现领导目标要求的能力。提高领导影响力应从以下方面努力:(1)正确认识权利,公正使用权力。(2)加强品德修养,端正领导作风。(3)拓宽知识领域,提高管理能力。(4)维护群众利益,密切联系群众。

10.论述选聘管理人员时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管理人员的选聘是落实人员配备计划的主要步骤,必须依据一定的标准,其素质对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其素质包括(1)管理的愿望。强烈的管理愿望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2)管理技能,意思技术性技能,二是人事管理技能,三是分析与决策的技能。(3)良好的品德。(4)勇于创新的精神。

大学管理学习题及答案集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管理者是( B )。 a.不需要补偿的雇员 b.为实现组织目标协调工作活动的人 c.组织的首脑 d.一线工人 2、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和事业部经理都可以被称为( C )。 a.基层管理者 b.非管理雇员 c.中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3、玛丽向营销副总裁上报工作内容,同时她又是监督者,一些小时工雇员直接向她汇报,那么玛丽是( B )。 a.基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高层管理者 d.执行者 4、那些负责作出组织层面的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管理者被定义为( A )。 a.高层管理者 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 d.非管理雇员 5、下列能区别管理职位和非管理职位的是( B )。 a.工资金额的多少 b.是否协调他人的工作 c.是否组织新的项目 d.是否拥有技术技能 6、如果比安卡的工作专注在减少浪费上,那么她更应该是( A )管理者。 a.有效率的 b.有效果的 c.目标导向的 d.拥有技术技能的 7、效果通常被描述为(A )。 a.工作活动有助于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b.委任尽可能多的责任 c.通过自己来管理过程 d.通过资金情况来定义一个项目的结果 8、( C )可被理解为正确地做事,( )可被理解为一种结果,或者达到组织目标。 a.效果;经济 b.效果;效率 c.效率;效果 d.经济;效率 9、计划包括( D )。 a.指导和激励他人 b.适时监控以确保完成任务

c.决定某事需要由谁来做 d.确定目标、制定策略 10、当一个管理者决定需要做什么以及怎样完成时.他是在( B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1、将实际业绩和预先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可视为( D )。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2、珍妮弗的上司要求她解释其所属部门的实际开支与公司预算数额不符之处。在这里,上司执行的是( D )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3、在组织成员之间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应属于( C )管理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14、下列哪一个是管理者的决莆制定角色的例子?( A ) a.发起和管理新的项目 b.监督信息的共享 c.新员工的招聘和培训 d.作为各工作团队联络的桥粱 15、接收、收集和传播信息是管理者的( D )部分职能。 a.决策制定角色 b.组织角色 c.人际关系角色 d.信息传播角色 16、根据明菠伯格理论,管理者的人际关系角色的职能包括( A )的职能。 a.领导者 b.监听者 c.发言人 d.资源分配者 17、技术技能对于( C )最为重要。 a.中层管理者 b.执行者 c.基层管理者 d.高层管理者 18、( A )包括在工作中与其他个人与团队良好相处。 a.人际技能 b.决策制定技能 c.概念技能 d.技术技能 19、当管理者将要扮演他们的人际关系角色时,( A )是至关重要的。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学》课程大作业完整版奥鹏凭条

网络教育学院《管理学》课程大作业 学习中心: 层次: 专业: 年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大工20春《管理学》大作业及要求 第一部分: 注意:请从以下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 题目一:谈谈如何正确理解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实践工作中如何运用这一基本原理? 题目二:谈谈现代管理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思想。 题目三: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应具备的技能上有何侧重?请举例说明。题目四:试述影响集权与分权的因素。 题目五:结合实际论述领导者应具备的用人艺术。 题目三: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在应具备的技能上有何侧重?请举例说明。 答: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础管理者。不同层次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只是有不同的侧重点。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高层管理者不重要。人际技能:对于任何层次的管理者都重要。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

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不重要。 比如一个房地产企业,高层管理者为总裁、副总裁、股东等等。他们制定和实施公司总体战略,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经营目标,按照发展战略开展具体的经营工作,负责建设高效的组织团队等;中层管理者为项目经理,区域经理等,他们按照高层管理者战略要求,负责或协助基础管理者工作,发挥着承上启下作用。房产开发项目经理,房产销售经理等都要保证各个项目顺利进行,努力完成高层的要求。基层管理者为房地产开发包工头,销售主管主要负责管理他们的团队,让作业人员能顺利开展工作。本身要求自己要熟悉这块业务,才能给底下员工更多的指导与帮助。包工头对于建设商品房的每个环节都要很熟悉,能控制成本,及时完工。销售主管管理好销售团队,做好每天日常考勤、仪表、销售报表等。 第二部分: 学习心得 通过管理学这个课程,我深刻地意识到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每个管理者,而每个管理者必须具备相应的管理技能。认识了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个好的管理者能让企业迅速发展,管理层制定的管理决策影响整个企业的未来。比如华为集团,他们凭什么在手机行业瑶瑶领先?不管是高层的决策,中层的实施,基层的管理都很到位。领先专业技术管理、狠抓业务,带好团队。一个不称职的管理者会让企业走向末路,比如10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他们为了利益,不顾产品质量管理。作为管理者必须要加大对企业内管质量人员的教育力度,使他们认识到质量就是企业的生命,质量问题是企业最大的灭亡隐患。杜绝不合格的奶制品在商业腐败中流向市场。 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相关,管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管理工作适用于各种大小规模的组织;盈利与非盈利的企事业单位、制造业以及服务性行业;因此,学好管理学对于我们现在的工作岗位都有其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们公司绩效管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很符合管理者的要求,我一定要学好管理学这个课程。 作业具体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作业及答案3

管理学原理作业3 单项选择题 第1题霍桑试验表明 A、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害的 B、非正式组织对组织目标的达成是有益的 C、企业应采取一切措施来取缔非正式组织 D、企业应该正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 答案:D 第2题假设你召集下属开会,研究解决领导所布置的一项紧急任务,结果其中有位比较罗嗦的人大讲特讲与主题无关的教条理论,耽误很多时间。你认为如何应付这种情况为好? A、任其讲下去,让其他与会者群起而攻之 B、不客气地打断其讲话,让别人发言 C、有策略地打断其讲话,指出时间很宝贵 D、允许其畅所欲言以表示广开言路 答案:C 第3题某国有企业的管理部门每月均对工程师们的工作进行分等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与报酬挂钩。这样做最有可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A、获得高等级的优秀工程师们会再接再励,而等级低的则会努力改进工作以求题高 B、优秀工程师由于意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产生跳槽思想,差一些的则仍会留在企业 C、对这种严格控制,工程师们很有意见,致使今后工作难以分配 D、差一些的工程师,由于面子过不去而另谋职业出走,结果只留下优秀的工程师 答案:B 第4题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有问题?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 答案:A

第5题按控制的时机分类,可把控制方法分为 A、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现场控制 B、预先控制、持续控制、结果控制 C、预先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D、持续控制、现场控制、结果控制 答案:C 第6题控制活动应该() A、与计划工作同时进行 B、先于计划工作进行 C、在计划工作之后进行 D、与计划工作结合进行 答案:D 第7题最重要又最困难的反馈控制方法是 A、财务报告分析 B、标准成本分析 C、质量控制分析 D、工作人员成绩评定 答案:D 第8题从某种意上说,既是计划工作的基础,又是控制的基本标准的是() A、实物标准 B、费用标准 C、收入标准 D、成本标准 答案:A 第9题()也叫做标准、查询信息。 A、系统化信息 B、外源信息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编制部门:管理工程系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管理学基础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物流管理学制三年制、五年制学时64/80 执笔人王淑渊拟定单位管理工程系 系(部)意见:学院审核意见: 2014年3月日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管理学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旅游与酒店管理等管理类各 专业方向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系统的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职能 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研究的对象。 (二)课程设计理念 管理学基础作为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直接为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管理学基础服务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管理技能培养为主线。 (三)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作为一门带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基础课,管理学课程设 计既要重视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的传播,更要关注学生管理思维的培养、管理艺术的熏陶、管理技能的训练和管理素质的养成。

基于以上这个前提,我们应采用“理论 +实践”二元混合的灵活化、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在教学方法设计中,通过教学讲义、多媒体课件、典型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管理游戏、视频、音频资料等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模拟实践教学为主线,建立多渠道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管理在人类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理解 组织内部的运作方式,掌握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理论、方法和技巧,通过理论联系实 际,培养他们观察管理活动现象、利用管理学思想分析管理活动本质、解决管理实践问 题的能力。 管理学基础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理论知识、方法和技巧。 2.理解管理活动的性质、职能和流程。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对管理活动现象与本质的观察力与分析力。 2.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管理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系统思维、逻辑思维和权变思维的能力。 4.培养具有基本的管理沟通、协同合作和组织实施的工作能力。 5.培养变革与创新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具有正确科学价值观的人,即使知识、技能稍欠缺些,也会激励他奋斗,钻研知识,学习技能,创造出有价值的成果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 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 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 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教学内容

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管理的核心是( D ) A.决策 B.领导 C.激励 D.处理好人际关系 2.霍桑实验的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B ) 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 3.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代表性理论是( A ) A.科学管理理论B 行政组织理论C.行为科学理论 D.权变理论 4.直线型组织结构一般只适用于(B ) A.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B.没有必要按职能实现专业化管理的小型组织C.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中型组织D.需要按职能专业化管理的大型组织 5.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指的是(D ) A.人和物的因素 B.信息与环境 C. 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D.保健因素与激励因素 6.专业化管理程度高,但部门之间协调性比较差,并存在多头领导现象.这是哪类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B) A.直线制 B.职能制C直线职能制 D.事业部制 E.矩阵制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权变理论是基于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来的. (×) 2.需求层次论是激励理论的基础理论。( √ ) 3.决策最终选择的一般只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 √ ) 4.管理幅度是指一个管理者直接指挥下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应该适当才能进行有效的管理. ( √ ) 5.冲突对组织都是有害的,冲突管理就是要尽可能减少或消除冲突. (×) 6.管理的效益原理认为:管理工作都应该力图以最小的投入和消耗,获取最大的收益. ( √ ) 7.最小后悔值决策方法中的后悔值就是机会损失值. ( √ ) 8.公平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公平感觉取决于其每次的投入与报酬之间是否对等. (×) 9.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更加倾向于坦率的和直接的交流方式(×) 10. “胡萝卜加大棒”是泰勒制的管理信条。( √ ) 三、多选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 AD ) A.自然属性 B.艺术性 C. 科学性 D.社会属性 E.实践性 2.管理的主要职能包括( ABEF ) 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 E.领导 F.控制 3.管理的主要技能包括( ACD ) A.人际 B.诊断 C.概念 D.技术

管理学课后大作业

管理学课后大作业题目: 1.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工作定额原理(动作和时间研究); 标准化原理; 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原理(科学地挑选工人); 差别计件工资制度(工资改革); 工人和雇主两方面“精神革命”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原理。(科学工作方法取代经验工作方法) 职能工长制 管理例外原则 2.法约尔提出了哪些管理职能和哪14条管理原则? 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 (1)劳动分工 (2)权力与责任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7)合理的报酬 (8)适当的集权与分权 (9)跳板原则 (10)秩序 (11)公平 (12)人员的稳定 (13)首创精神 (14)人员的团结 3.你认为古典管理理论在现代社会中还具有实践价值吗?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有着较高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的工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体力劳动也逐渐让位于脑力劳动,单纯用古典管理理论已经不能有效控制工人达到提高劳动率和利润的目的。这种状况使得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新的管理理论。 4.在我们身边的组织中,有哪些做法是属于科学管理思想的? 公司对员工的选拔考核,升迁,实行奖惩制度等 5.人际关系学说的主要观点有哪些?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 (2) 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之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 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从而达 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6. 有人认为,只有定量分析管理问题才谈得上科学管理,你同意吗?为什么? 不同意, 7.你是怎样认识人是社会人这一假定?你经历过非正式组织对你的影响吗?你认为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于三年制专科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共48学时。考试课。3学分。 管理学原理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内容的学习,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达到能够运用所学的管理学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了解管理学理论的演变过程;管理学的结构和基本内容。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巧与方法;战略管理的基本内容;组织文化与决策过程。 3.熟练掌握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协调和控制的过程与功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主要参考教材 先修课程:无 教材名称:《管理学原理》,王春利、李大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参考资料:《管理学》,邢以群,浙江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原理》,杨文士,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管理学》,徐国华,赵平,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三、课程内容 绪论 1.管理的定义 2.管理的性质 3.管理学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主要内容: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以及对管理学的贡献;西方管理思想的萌芽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阶段:X理论、Y理论、Z理论;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管理过程学派、决策理论学派、数学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权责理论学派;中国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国外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 重点:霍桑实验;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理论学派;经验与案例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难点:X理论、Y理论、Z理论。 教学要求:了解中国的传统管理思想;了解西方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背景;掌握各历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 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 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 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 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管理学习题与答案——第01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教学要点 1、人类活动的特点与管理的必然性。 2、管理的概念及其特征。 3、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的最基本的职能。 4、管理二重性的基本内涵。 5、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6、卡茨的管理者技能理论。 7、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8、关键名词: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管理二重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管理者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管理学研究方法、归纳法、试验法、演绎法 二、习题 (一)填充题 年,法国实业家法约尔提出,管理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2.根据彼得·德鲁克教授的观点,管理是一种以_____、_____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3.许多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已经一再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种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4.所谓______,就是指制定目标并确定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5.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赫伯特·西蒙提出,管理就是______。 7.管理的本质是_________,协调的中心是_______。 8.纵向看,愈是基层的管理者,控制的时效性越_____,控制的定量化程度也越______。 9.管理的_______职能通过目标的制定和行动的确定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_____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__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10.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_________ , ________和________。 1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 12.控制等实质就是为了使实践活动符合于_______。 13.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_______,又具有________属性。 14.管理者的决策角色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5.人际技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中普遍适用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作为研究对象的。 (二)选择题 1.从理论概念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为_____,从统计规律出发建立的模型称之为_____,建立在经济归纳法基础上的模型称之为______。 A.描述性模型 B.经济计量模型 C.解释性模型 2. _____职能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3.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______职能。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E.创新 4.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_______.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5.在_______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完整版)大工19秋《管理学》大作业

网络教育学院 《管理学》课程大作业 学习中心:奥鹏远程教育济南学习中心(直属)[25]层次:专升本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年级: 学号: 姓名: 完成日期:

题目五:你认为什么情况下采用矩阵型组织结构比较好? 答: 矩阵型组织是一种混合体,是职能型组织结构和项目型组织结构的混合。它既有项目型组织结构注重项目和客户(业主)的特点,也保留了职能型组织结构的职能特点。这种结构将职能与任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既可满足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又可满足对每一项目任务快速反应的要求矩阵制是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按产品或按项目划分的小组(项目组)结合成矩阵型的一种组织结果形式。 矩阵制是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与按产品或按项目划分的小组(项目组)结合成矩阵型的一种组织结果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多用于项目管理。 例如研发型企业、软件公司、工程企业。矩阵型就是一方面服从项目的管理,一方面服从公司各个职能部门的管理,形成一种矩阵。 特点:加强了横向联系,组织的机动性加强,集权和分权相结合,专业人员潜能得到发挥,能培养各种人才。 距阵型组织是一种很有效的组织结构,在西方国家被普遍采用。引进这种组织结构,对处在快速发展中的我国企业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然而一物有一利必有一弊,矩阵结构的缺点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 学习心得 答: 。 管理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可以说和人类的历史一样悠久。没有学习管理学之前,一直以为管理就是小到对自身日常生活的计划,大到国家对各个事物的领导与规划。学习了管理学后才开始明白,管理学上所研究的管理是指发生在组织中的管理活动,是组织中的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对组织成员施加的影响的行为。 管理活动贯穿与生活的方方面面,管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一项活动。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活动变得越来越重要,离开了管理,国家将无法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计划学时:20 实践学时:4 课程类型:院级选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各专业 制订时间:2008年5月1日 审定时间: 2008 年月日 修订时间及次数:2008年月日第次修订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原理是一门学科专业基础课,本教学大纲是按照《管理学原理》课程设置的要求,结合实际应用于全院各专业专科教育的特点编写而成,因此作为一门院选课。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是系统研究管理知识的一门科学与艺术,它由一系列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管理方式和方法构成,管理学原理是管理实践及经验在理论上系统反映和总结,同时又对管理实践具有重大指导作用。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着重了解和掌握现代管理学的框架结构;了解管理学思想发展史中的主要学派、重要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理解管理学各领域中的基本概念;系统地把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重要性及其内在联系;熟悉履行各项管理职能的基本程序和原则;掌握主要理论及其在管理实际中的具体应用;并熟练地运用管理学中的各种分类方法和计划、决策、控制中的常用方法。 二、课程特色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多媒体教学、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思考讨论、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管理体验,激活他们的管理思维。 本课程还积极关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注重切合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管理实际的教材与案例库建设,及时跟踪国内企业经营管理的前沿问题,大量选用了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案例和素材进行教学。 三、知识能力培养目标 以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综合管理技能为主线,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管理基础知识与先进理念),培养学生四大关键能力。按照基层管理者进行综合管理的需要,本课程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计划与决策的能力、组织与人事的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摘要:管理是管理者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地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总结。管理学是为管理活动提供概念、理论、原则和方法的学科,为日常的工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因此,本文从课程的主要内容入手,归纳、总结了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含义、作用、特征等)和结合本职工作的原理应用。最后是本课程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关键词: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一、课程主要内容 《管理学基础》是一个管理者有效达到组织目标的知道工具书籍。通过两年的学习,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管理学基础》主要内容主要讲述了十四章的内容: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讲述了管理的概念及性质和管理的职能及作用,还对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做出了描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管理作为协调各成员以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行为,虽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发展,同时虽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管理职能即管理的职责和权限。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讲述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管理实践活动的经验概括和理论总结,出现了大批的管理科学学者和工作者,他们做出了巨大贡献。泰罗—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韦伯—管理之父;梅奥—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第三章,计划,主要叙述了计划的含义,特征,种类以及编制方法,编制方法有很多,如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计数法,线性规划法。作为一个管理者,应对每一个计划方法都有所了解,并不一定非常精通。计划是管理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组织中的任何一项管理活动都要按计划执行,否则就是盲目的行动,组织目标也难以实现。计划工作具有目的性,主导性,普遍性,效率性的特征。第四章,目标管理,讲述了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管理的产生,发展和应用。目标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的出点,是企业计划的重要内容。企业目标是由各层次目标组成的体系。他用系统的方法将许多关键活动结合起来,高效率的实现个人目标和企业目标。第五章,预测,主要讲述了预测的含义和类型以及程序和方法。计划使企业明确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企业行动的指南。预测就是对尚未发生,目前还不明确的事物进行预先估计并推测是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章,决策,主要讲述了决策的含义方法和特征,决策具有以下特征:超前性,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过程性和科学性方法有战略,战术和业务决策。决策是计划的核心。第七章,组织概述,主要讲述了组织的概述,组织的作用和原则。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无论是作为静态的组织者,还是作为动态的组织职能,组织在管理活动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第八章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的设计中,要充分意识到制约其设计的因素,应合理的进行职能分解与设计,制定合理的组织框架,保障组织运行。要注意反馈与及时修正,合理授权与分权。第九章,人员配备,其任务是物色人选,严格考核,科学论证,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充分开发人力资源。人员的配备的原则体现在:经济效益原则,任人唯贤原则,量才适用原则,程序化、规范化原则。合理制定管理人员需要量,做好选聘工作,做好培训,并多方面、多渠道的选择开发人才。第十章,领导,领导的实质是影响,主要有法定权利和自身影响两方面。法定权是组织上赋予领导的岗位权利,有明显的强制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组织本身,领导者表现在许多类型,但一个好的领导都是一个有修养有素质的,能听取意见并

管理学试题与答案

第六篇创新 一、单项选择题 1、创新是 (A) A 以市场为主导 B 以生产为主导 C 以成本为主导 D 以竞争为主导 2、创新 (C) A 一定会提升企业竞争力 B 一定不会提升企业竞争力 C 可以也许不可能提升企业竞争力 D 创新与是否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无关 3、创新的关键是 (C) A 领导力 B 组织能力 C 创新能力 D 竞争能力 4、创新的第一步应该 A 寻找机会 B 设(A) 计行动方案 C 等待时机 D 提出构思 二、多项选择题 1、创新也具有不确定性这是创新受到以下哪些原因影响所致 (ACD) A 市场的不确定性 B 制度的不确定性 C 技术的不确定性 D 战略的不确定性 E 创新结果的不确定性 2、创新的破坏性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哪些地方 (ACDE) A 企业丧失了原有的技术优势 B 企业用新技术替代了原来的技术 C 企业用新的但是不能正常运用的新技术替换了原来虽落后但擅长的技术 D 企业没能力利用创新的资源 E 企业虽能运用创新所得新技术但失去了市场 3、创新的主体有 (ABCD) A 全体员工 B 各级管理者 C 各方面的专家 D 领导者 E 相关利益者 4、成功的创新需经历下列过程 (ABDE) A 寻找机会 B 提出构想 C 等待时机 D 迅速行动 E坚持忍耐

三、判断题 1、所谓创新就是一种影响更大的的发明× 2、创新既有一种创造力又有一种巨大的破坏力√ 3、在企业中的创新就是企业创新,也叫管理创新× 4、创业可以保护企业原有的优势,又可以摆脱去医院有的劣势,这就是创新的破坏性与保护性特征的体现× 四、名词解释题 1、企业创新:是指从构想新概念开始,到渗透到具体的生产、操作,形成真正的生产力,从而进入市场,最终获得经济效益的全过程 2、管理创新:就是全体管理者和员工创造一种新的管理要素组合并加以实施的过程,这种新的管理要素组合具有倍增效应,存在具有放大机制的管理倍数,能更好高效地实现企业目标。 3、创新型企业:创新型企业是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具有良好的创新管理和文化,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先进地位,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和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 五、简答题 1、创新与企业创新的意义 答:意义: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可以将企业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是企业的根本。 2、简述创新与发明、创造之间的异同之处 答:创新不同于发明、创造,也不仅仅是高、精、尖、奇。创新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 3、简述成功的创新之路应该怎么走 答:成功的创新要经历四个阶段:寻找机会——提出构想——迅速行动——忍耐坚持。 4、简述企业的发展模式为什么回想创新型企业发展 答:因为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可以将企业的劣势转化为优势、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因素、为企业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是企业的根本。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的创新,从效率型升至质量型升至灵活性,最终成为创新型企业。 5、简述企业家在企业创新中的地位与作用 答:创新型企业家是管理创新成败的的关键人物、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真正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管理学是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及其他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管理课程奠定理论基础。它是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入门课程,同时也是专业核心课程。 管理学原理是从管理实践中总结、归纳、抽象和概括出来的科学原理,它着重研究管理的客观规律和具有共性的基本理论。围绕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等职能展开各章内容。这些基本原理对于各行各业的管理都具有指导意义,任何将来有可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学生有必要了解和学习的这门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既要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使其感到管理的实用性,又可以奠定专业基础,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描述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还是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或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 说明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如是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本课程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专业能力定位,服务于哪些岗位要求开设本课程的;如是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应说明针对哪些专业人才培养的哪些职业素质或者能力定位,服务于从事哪些职业工作要求开设的课程;专门为掌握知识、拓展专业素质开设的课程可以按照传统的描述方式。 (二)先修后续课程 除说明本课程的前导后续课程外,还应说明本课程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 二、课程设计思路 《管理学》的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学习管理的兴趣为突破口,以提升学生管理思想、理念为核心;以塑造学生的管理责任感为灵魂,重视在指导思想和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以解决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课程以案例为主线,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的逻辑顺序将课程分为六大模块。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明确管理的四项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相关内容和相互关系,理解并掌握各项职能的相关方法和技术。能够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在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管理的涵义,掌握管理学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和理论; 2.了解管理活动的产生、管理思想的演进及其主要理论流派; 3.掌握管理四大职能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基本原则、内容及技术方法; 4.认识企业文化的涵义、功能及其塑造途径。 (二)能力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学科体系,能够对现实中的管理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判断; 2.能够制定基本的企业计划书,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科学决策; 3.能够运用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和理论,对真实组织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职权配置; 4.能够全面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和沟通技巧,恰当处理领导工作中遇到的一般问题; 5.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后续各门专业管理课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三)素质教育目标 1.具有热爱所学专业,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强烈的法律意识;

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以目标的设置和分解、目标的实施及完成情况的检查、奖惩为手段,通过员工的自我管理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一种管理方法。 预测: 预测就是根据过去和现在的已知因素,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科学方法,对未来环境进行预先估计,并对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估计和评价。 决策: 决策是对未来的行为确定目标,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合理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即多方案择优。 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是指对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其目的是为了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机构中所规定的各项职务,以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进而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 激励: 激励是指人类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具有加强和激发动机,推动并引导行为指向目标的作用。 控制: 控制是指接受系统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的目标对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采取正确的措施使系统按预定的计划运行,或适当的调整计划,以达到预期目的的管理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C)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 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D)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 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B) A. 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A)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C)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 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C)

管理学课程标准

管理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管理学课程代码:06071007 适用专业:经管类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 学时:52 学分:3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第一部分前言 1、课程性质与定位 《管理学》是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在市场开发与营销专业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必修课。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也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过理论讲述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通过项目学习与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管理的基本职能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等的理解。 3、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主线,以单元项目课程为主题,以夯实基础、适应岗位为目标,尽可能形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学习项目的选择和编排。以学习单元为基础,基本依据是:

一是按照“管理认知、预测与决策、计划与组织、领导与激励、沟通与控制、管理创新” 的逻辑顺序;二是从基础知识体系构建角度,保持管理的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必然关系。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1、认识和理解管理的重要性和普遍性,了解古今中外管理思想的发展,理解古典管理理论和行为科学的内容。 2、理解并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职能的基本内涵、要求及科学有效实现的方法。 3、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进行具体的管理案例分析,并能够在学完课程后对管理实践进行考察。 4、通过管理学知识的学习而真正学会并能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管理学理论与实践问题。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项目 1 管理认知 (1)教师讲述管理的重要性、管理的概念与职能、管理的原理与方法、管理者的技能与角色、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管理与环境的关系等理论知识,使学生加深理解对管理的认知,为进一步学习管理的具体内容打好基础。 (2)学生根据掌握的理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训练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企业遇到的简单管理问题等。 项目 2 预测与决策 (1)教师讲授预测与决策的概念、预测的程序与方法;决策基本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王丹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作者:王丹 学校:宁河电大 专业:10春—行政(专)学号:1012001405589 指导教师:王连彬 2012年03月

目录 内容摘要 (1) 正文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 4 -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 4 - 二、实际应用......................................... - 7 - 三、心得体会........................................ - 10 - 参考文献............................................ - 11 -

内容摘要 《管理学基础》是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训练学生管理基础能力的核心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随着现代社会对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视,管理学课程正逐步走进各个专业并彰显其重要性。 通过两年的学习,我我基本了解到了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得到体会和贯通。选择学习《管理学基础》对我的人生大有裨益。 本课程的重点是如何实现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上,强调工作内容与工作方法的结合。

管理学基础课程综述 管理学基础是相关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管理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基本工具和基本方法,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懂得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工具、方法和过程进行管理实践,为后续的学习和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及从事实际的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管理知识基础和通用管理能力基础。21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它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正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冲击,尤其是对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改变目前管理不景气的状况,我们必须加强对管理学基础的学习和了解,并对传统管理理论及实践进行反思,图变求新。求变的基础是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此,本文从各个方面和角度对管理理论做了介绍和说明。 一、课程主要内容和基本原理 (一)什么是管理 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去做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泰勒)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职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法约尔) 管理是一种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德鲁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