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免疫学检查考点总结

临床免疫学检查考点总结
临床免疫学检查考点总结

临床免疫学检查考点总结

一、病毒性肝炎标志物检查

HAV HBV HCV HDV HEV

基因组

线状单链RNA

小RNA病毒科

DNA病毒

单股正链RNA

(黄病毒属)

单股环状

RNA

单股正链RNA

(杯状病毒属)抗体系统

IgM,表近期感

染1周达高峰,

持续2月逐渐下

降,IgG可保持

多年

HBV颗粒又叫Dane

颗粒,详见后

不是保护性抗体

是HCV感染的标

抗-HDV不是

保护性抗体

抗HEVIgM在发

病初期产生是近

期感染的标志备注

100℃5min可完

全灭活,紫外

线、过氧乙酸等

敏感

HBV抵抗力强,

100℃10min可灭

活,对酒精敏感

100℃5min可灭

一种缺陷病

毒需HBV辅

助才能复制

消毒剂敏感

免疫学标志临床意义

HBsAg+ 最早出现血清学标志

抗-HBs抗体:曾感染乙肝;接种了疫

一种保护性抗体

HBeAg(e抗原)HBV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标志

抗-HBe 传染性减弱的标志

HBcAg(核心抗原)

存在于受染肝细胞核中,血液中检测不到,+表有传染

抗-HBc

IgM 早期感染

IgG 过去感染

HBV DNA 最敏感最直接的HBV感染指标

二、常用抗原抗体凝集反应

项目缩写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谱ANA

包括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

(ENA)抗体谱。ANA——最常见于SLE、混合性结

缔组织病

抗Sm - SLE特异性指标

抗双链DNA 抗体抗dsDNA SLE活动性指标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性疾病时,RF的阳性率70%~90%,故本试

验的特异性不高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 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特异而敏感的早期诊断指标

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

升高常见于感染性心内膜炎、扁桃体炎、风湿热以

及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1周后开始升高,4~

三、肿瘤标志物检查

(一)甲胎蛋白(AFP)测定:升高见于肝癌

(>300μg/L)、生殖腺胚胎性肿瘤(如睾丸癌、畸胎瘤),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但<300μg/L)(二)癌胚抗原(CEA)测定

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胃癌、肺癌、胰腺癌等

(三)前列腺特异抗原测定

在前列腺癌时可见PSA水平明显升高

四、免疫球蛋白

1.IgG、IgA、IgM均增高常见于各种慢性感染、慢性肝病、肝硬化、淋巴瘤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

2.单一免疫球蛋白增高主要见于免疫增殖性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球蛋白血症等)。IgE多见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等)

3.免疫球蛋白降低常见于各类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联合性免疫缺陷病及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单一的IgA降低常见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

【例题】痢疾患者粪便常规检查应取以下哪项标本

A.黏液

B.血液

C.脓血黏液处的粪便

D.脓液

E.无脓液的粪便

『正确答案』C

【例题】导致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减少的因素包括

A.运动

B.妊娠

C.吸烟

D.情绪激动

E.休息

『正确答案』E

【例题】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

A.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伤寒

C.心肌梗死

D.消化道大出血

E.败血症

『正确答案』B

【例题】属于病理性红细胞增高的原因是

A.剧烈运动

B.妊娠

C.肺心病

D.高原地区居民

E.恐惧

『正确答案』C

【例题】动脉采血主要用于

A.电解质检查

B.常规生化项目测定

C.血气分析

D.血氨检查

E.血糖监测

『正确答案』C

【例题】可使血糖水平下降的激素是

A.肾上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E.甲状腺素

『正确答案』D

(完整版)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doc

临床免疫学检验 1、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3、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最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4、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体液免疫;B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 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 B 细胞: CD19、CD20、 CD21、 CD22 (成熟 B 细胞的 mIg 主要为 mIgM和 mIgD)同时检测 CD5分子,可分为 B1 细胞和 B2 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 CD3(多链糖蛋白);辅助 T 细胞的标志是 CD4;杀伤 T 细胞的标志是 CD8; T 细胞受体 =TCR。 T 细胞和 NK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3+ CD4+CD8- =辅助性T细胞(Th) CD3+ CD4-CD8+ =细胞毒性T 细胞( Tc 或 CTL)(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4+ CD25+ =调节性T细胞(Tr或Treg) T 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 PHA)刀豆素( CONA)刺激 T 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 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 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受体而对T 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 NK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 CD16( ADCC)、 CD56。 测定人 NK细胞活性的靶细胞多用K562 细胞株,而测定小鼠胞株。NK细胞活性则常采 用 YAC-1 细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 - 吞噬细胞系统(MPS,表面标志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表达 MHCⅡ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DC)(专职抗原呈递功能):表面标志为CD1a、CD11c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 sIg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抗体功能)及膜型( mIg,作为抗原受体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含量多少排序:IgG>IgA>IgM>IgD>IgE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恒定区(CH、CL)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VH和 VL(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总结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教育常规管理工作 一、治理环境 1、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治理好校园环境,维护好校园安全。既优化校园内部环境,又治理校园外部环境。既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教育,又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既制定和完善应急处理机制,又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既正面教育引导学生,又防止社会不法分子对青年学生的拉拢。 2、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主动到周边村屯走访,争取周边群众支持我们的工作;同时加强了与派出所、武警中队的联系,让他们支持和指导我们搞好学校的安全防范工作。 二、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目标:建立一支具有现代意识和管理手段的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重视对班主任的培养。班主任要讲“学习、敬业、公正、效率”,要有“爱心、耐心、信心”。每年召开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总结班主任工作经验。三年内形成一套具有县初级中学特色的班主任工作经验。 2、让每位教职工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坚持“以德治校”、要发扬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始终把德育放在

首位,德育教育成为每一位教职工的意识。使德育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学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团委、学生会的作用,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在各方面为全校同学作出表率。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标。 三、制定详细的计划 开展师德教育系列活动,提高了德育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并根据学校实际,对照《规程》要求,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四、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各种计划的有序进行 五、做周详的总结,更好的发扬长处,避免不足之处。 六、正常开展班级、团队、学生会等各项工作 1、本学期狠抓班集体组织和制度建设,开展了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全校各班都举办了质量较高的主题班会,特别是中房班和初一实验班代表我校在开放日上主题班会课,取得较好的成效,得到了全县听课教师的好评。 2、指导并督促班主任做好家访工作。因为新成立一个学校,家长不了解学校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求班主任在本学期内对所有的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这次家访,使学生家长了解了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家校联系,使我们的工作更加主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选择题: 1.机体免疫稳定功能低下,可导致()A.免疫缺陷病B.免疫增殖病 C.自身免疫病D.恶性肿瘤2.免疫监视功能异常可导致() A.超敏反应B.自身免疫病 C.肿瘤D.免疫缺陷病3.在现代免疫学中,免疫的概念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具有() A.发现并排除有毒因子的能力 B.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 C.抵抗并清除传染性因子的能力 D.发现和消除恶变细胞的能力 4.免疫防御、免疫稳定和免疫监视是A.免疫学的三大内容 B.免疫细胞的三大功能 C.免疫器官的三大功能 D.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5.最早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的国家是()A.中国B.美国 C.英国D.俄罗斯 6.免疫自稳功能是指: A.抑制病原微生物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B.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C.清除体内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 D.清除体内突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 E.防止病毒的持续感染 7.人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是: A.胸腺B.骨髓C.脾 D.淋巴结E.法氏囊 8.人类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器官是:A.骨髓B.脾C.淋巴结 D.胸腺E.腔上囊 9.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是: A.识别阶段B.活化阶段 C.活化和效应阶段 D.识别和效应阶段 E.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 10.CD4+T 细胞与CD8+T 细胞数的正常比是: A.2~2.5 B.1.5~2 C.>2.5 D.<0.5 E.0.5~1 11.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A.NK 细胞B.TH 细胞 C.Ts 细胞D.Tc 细胞 E.TCRαβ+细胞 12.与抗体包被的红细胞相结合形成EAC 玫瑰花环的物质是: A.CD32 B.CD35 C.CD21 D.CD40 E.CD80 13.T 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结合形成E 花环的分子是: A.CD8 B.CD2 C.CD28 D.CD3 E.CD4 14.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Ig主要是:A.IgE B.IgD C.IgG D.SIgA E.IgM 15.具有调理作用的主要Ig是: A.IgA B.IgM C.IgG D.IgD E.IgE 16.Ig 的生物学功能是: A.调理作用B.呈递作用 C.合成分泌细胞因子 D.细胞毒作用 E.参与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分化17.介导ADCC 的主要细胞是: A.T 淋巴细胞B.B 淋巴细胞 C.NK 细胞D.中性粒细胞 E .嗜酸性粒细胞

临床免疫学检验 名词解释&重要知识点 (上)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抗原抗体间的结合力涉及静电引力、范德华力、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其中疏水作用力最强,它是在水溶液中两个疏水基团相互接触,由于对水分子的排斥而趋向聚集的力。 亲和性(affinity):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一个相应抗原表位(AD)之间的结合强度,取决于两者空间结构的互补程度。 亲合力(avidity):是指一个完整抗体分子的抗原结合部位与若干相应抗原表位之间的结合强度,它与亲和性、抗体的结合价、抗原的有效AD数目有关。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特异性、可逆性、比例性、阶段性。 带现象(zone phenomenon):一种抗原-抗体反应的现象。在凝集反应或沉淀反应中,由于抗体过剩或抗原过剩,抗原与抗体结合但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从而不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现象。抗体过量称为前带,抗原过量称为后带。 免疫原(immunogen):是指能诱导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抗原。免疫佐剂(immuno adjustvant):简称佐剂,是指某些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 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无免疫原性)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载体(carrier):结合后能给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物质。 载体效应:初次免疫与再次免疫时,只有使半抗原结合在同一载体上,才能使机体产生对半抗原的免疫应答,该现象称为~。 单克隆抗体(McAB):将单个B细胞分离出来,加以增殖形成一个克隆群落,该B细胞克隆产生的针对单一表位、结构相同、功能均一的抗体,即~。 多克隆抗体(PcAb):天然抗原分子中常含多种不同抗原特异性的抗原表位,以该抗原物质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体内多个B细胞克隆被激活,产生含有针对不同抗原表位的免疫球蛋白,即~ 基因工程抗体(GEAb):是利用DNA重组及蛋白工程技术,从基因水平对编码抗体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装配,经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后重新表达的抗体。 杂交瘤技术 【原理】以聚乙二醇(PEG)为细胞融合剂,使免疫后能产生抗体的小鼠脾细胞与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的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产生杂交瘤细胞,通过次黄嘌呤、氨基蝶呤和胸腺嘧啶核苷(HAT)选择性培养基的作用,只让融合成功的杂交瘤细胞生长,经反复的免疫学检测筛选和单个细胞培养(克隆化),最终获得机能产生所需单克隆抗体又能长期体外繁殖的杂交瘤细胞系。将这种细胞扩大培养,接种于小鼠腹腔,可从小鼠腹水中得到高效价的单克隆抗体。(一)小鼠骨髓瘤细胞 理想骨髓瘤细胞的条件:①细胞株稳定,易于传代培养;②细胞株本身不产生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③该细胞是HGPRT或TK的缺陷株;④能与B细胞融合成稳定的杂交瘤细胞; ⑤融合率高。 目前最常用的是NS-1和SP2/O细胞株 (二)免疫脾细胞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常规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2012年11月) 忻城县民族中学位于县城的东北部,占地面积62124m2。始建于一九八二年,前称为忻城县壮文学校,一九八八年更名为忻城县民族中学,二OO二年八月忻城县民族中学和城关镇初级中学合并,二OO四年秋,为扩大我县高中办学规模,县中初中部剥离归民族中学管理,2011年马泗初中、欧洞初中分别合并到我校,2012年秋学期,遂意初中、红渡初中的九年级学生又到我校寄读,现在校生共2475人,44个教学班,教职员工共210人,目前是全县最大的初中学校。 自从开展创建常规管理达标学校以来,我校狠抓常规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推进素质教育,强化教学改革,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曾先后获得全县安全教育管理先进集体、学校卫生管理先进集体、来宾市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称号,多年来中考成绩均逐年提高,且录取地区高中、来宾市一中、县高中总人数均居全县第一。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强化规范管理意识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科学制定《管理规范》落实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全校形成了人人职责明确,时时规范管理的良好氛围。学校各部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和考核制度,并在对教师与学校各部门的平时考核和学期考核、年度考核中作为重要依据,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我校在学校醒目位置放大张贴《广西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并及时组织广大教职工进行认真学习,树立规范管理意识,全体教职工人手一份,按照要求在相应功能室里张贴各类管理制度,做到人人学习规范,个个践行规范,从上到下认真贯彻

执行《管理规范》。 二、践行规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行政管理 学校领导以“勤、细、实”为作风,树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确立质量永远是生命的意识,以赏识的目光面对学生的差异,努力培养“爱国立志,律己修身,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学有特长,全面发展”的学生。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共处,学会做事,保持自己的追求,拥有一个智慧的人生。坚持“务求个个成人,更求人人成才”的办学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法办学,民主管理,科学管理,不乱收费,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努力让学校成为清雅优美的“花园”,秉德明智的“学园”,愉悦舒畅的“乐园”。 2.教职工管理 我校严格执行教职工持证上岗制度,倡导师生同学习共成长,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进修培训,不断充实自己。校本培训、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参观学习等教学、科研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青年教师正在迅速成长。近年来,我校老师有多人在各级教师基本功技能大赛中获奖,多名教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坛新秀等,有近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区、市获奖或发表。我校老师还十分注重师德的修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学习教育教学法规,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全体教师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人格,不体罚学生,不搞有偿家教,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建立健全教师业务、师生健康、教学、校产等各类档案,合理分类,装订整齐,有专人负责,有一套管理制度和规定,充分发挥了档案室的效能。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B1型题)_1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临床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 (B1型题) 1、既具有抗原吞噬能力又有抗原提呈能力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2、既不表达HLA-Ⅰ类抗原又不表达HLA-Ⅱ类抗原的细胞是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3、应用CDC方法检测HLA-DR抗原所使用的待测细胞为 A.纯化的T细胞 B.纯化的B细胞 C.纯化的红细胞 D.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E.单核细胞 4、PHA刺激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5、免疫比浊法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6、流式细胞仪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7、细胞毒试验可用于 A.测定Tc细胞的效应功能 B.IgG测定 C.可溶性细胞因子测定 D.T细胞亚群测定 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8、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数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9、测定T细胞数量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0、测定NK细胞的杀伤活性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1、测定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A.免疫印迹法 B.细胞毒试验 C.反向溶血空斑试验 D.E花结试验 E.PH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12、白血病儿童从骨髓库中得到别人捐献的骨髓,属 A.自体移植 B.同种移植 C.异种移植 D.同系移植 E.胚胎组织移植 13、试验性将猪心移植给猴,属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汇报.doc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借这次机会和一起大家探讨学校管理与发展这个永恒的话题。在管理的道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一个学校有年轻的活力和自己的品牌呢?伏案回眸,反思梳理,略有感触。我们刘集中心完小是XX年建成的,这是一所三校合一的新建学校,有个教学班,500名学生。自建校以来,我们始终坚持“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以人为本抓管理,自我提高争名师,品学兼优当三好,更新理念促质量,开拓进取求发展”的新的工作思路,经过全体教职工的齐心努力,近几年学校各项工作均有了一定的发展。 一、以学校管理为重点,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一)重视人文环境建设,促进教师发展 我们十分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注重为教师创设宽松亲和的氛围,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 熟悉我们学校的人都知道,这所新建学校校舍虽然都是新的,但学校XX年8月底刚建成我们就搬迁了进去,当时院内一片狼籍,三校合来的学生纪律散乱,三校凑到一起的老师都很陌生。但是,要真正管理好学校,建设好学校,仅靠制度那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如何让来自四面八方的老师都团结在一起,使他们在校长的领导下都拧成一股绳,形成一种凝聚力?几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要使集体有一种亲和力,就要把自己全部

的爱心都奉献给学校,奉献给老师。于是在工作中,我尽量做到多一些商量,少一些命令,将自己溶于教职工之中,营造一个人人平等、宽松、融洽的人际氛围。因为只有在良好的环境中,教师才能发挥积极性,才能奋发进取。 工作中,我们注重发现和鼓励教师的优点,激发其潜在优势,引导大家把握机遇,并通过教学观摩活动,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在友好公平的竞争中,我校青年教师得到迅速成长。 (二)优化校园环境,营造育人氛围 1.让班级成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乐园。 我校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活动板块,每个班主任对此都作了精心布置,从栏目的设计、到装饰物的点缀,都富有教育意义和美化创意;每个教室内的墙上,都挂有个性化的宣传栏,用于展示学生的美术作品和书法作品。这些,装点出了个性,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校园成为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精神乐园。 搬入新校后我们充分利用校园的建筑环境,把育人因素渗透其中,我们安置了块不同内容的文化展牌,砌了八个造型优美的花池,每个花池内都设有不同的主题,以此,将我校的办学理念与特色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景点的布置显现出来,使孩子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三)强化现代技术装备,凸显现代化学校气息 我们新添了30台电脑,用于学生机房,学校还安装了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dvd播放室、卫星接收室,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也为教师提供了服务的平台。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自查报告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自查报告一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根据《福建省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的要求,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务实求是的态度,立足本校实际,积极探索我校常规管理新路子,努力尝试构建有农村特色的教学管理新制度。就学校的各项常规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自查,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落实课程计划。 我校根据国家新课程计划(纲要),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小学课程计划的调整意见,于开学初,认真制定了本学期的校历表、作息时间表,合理编排各类学科、活动课程总表,开齐各类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同时也保证了学生每天在校的课外活动总量,力求使课处活动内容丰富化,形式多样化,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了全面贯彻课程计划(纲要)精神,学期初,学校组织教师又一次重温了《新课标》,在此基础上,根据所在班级、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采取年组集体讨论的形式,认真制定了各学科、活动课程的教学计划。 二、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本学期,本着依法办学的原则。依照有关规定,我校认真合理安排了学校作息时间表。学校每天早上7:30,下午1:00开门迎生。中午11:00,下午4:50学生离校。按照规定课余、晚上和节假日没有安排学生集体补课和上新课。作息时间表里包括了晨练、早操和眼保操,有力的保证了学生每日有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利的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严把教材入口关。

我校在预订各年级、各学科的教学用书、教学资料时,每次都能严格按照课程计划要求征订。除教育局批准的教材、教辅资料、教学配套材料和学具外,其他各种教学用书、资料一律未订。在平时的工作中,本着依法治教的原则,严禁教师乱编,乱订各种教学用书、教辅资料。今后,学校还将一如既往的将此制度严格执行下去,为断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树立教师良好的师德形象,切实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四、规范教学流程 ,一,学期有计划 新学期开学前,我们就组织任课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通读全册教材,了解学生状况;学校在此基础上制定全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教师则按校历拟定学期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二,课前准备 每节课我们都要求教师做到课前有准备,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准备必要的教学具。教学设计做到有目标、有重难点、有教学步骤和教学方式。提倡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后记。我校不仅以校公开课为载体,探讨、推广体现新理念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注重优秀案例收集工作以树立典型,特别是收集能体现素质教育的教案,从而带动全校的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课程标准》及相关课改理论,让教师领会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确实转变观念,促进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促进者,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我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还应做到:语言健康准确,教态自然,板书规范工整,严禁体罚学生。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我校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取得了很大的提高。

临床免疫学检验重要知识学习材料编辑

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答: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种特性是由抗原、抗体分子空间构型所决定的,它们之间的结合是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沟槽分子表面的结合简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类型。 答: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五种类型:①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凝集反应;②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所产生的沉淀反应;③抗原抗体结合后激活补体所致的细胞溶解反应;④细菌外毒素或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所致的中和反应;⑤免疫标记的抗原抗体反应等。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环境条件有哪些?在实验中如何控制这些条件因素? 答:环境条件包括:电解质,酸碱度和温度。稳定条件:①电解质:常用O.85%氯化钠或各种缓冲液作抗原及抗体的稀释液及反应液;②酸碱度:pH过高或过低都将影响抗原与抗体的理化性质,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为6~8时进行;③温度:一般以15,40℃为宜,最佳反应温度为37℃。 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主要步骤。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B细胞杂交瘤技术进行制备的,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抗原免疫、亲本细胞的选择和制备、细胞融合、杂交瘤细胞的筛选和克隆化、杂交瘤细胞体内接种或体外增量培养、单克隆抗体的纯化与鉴定。 试述免疫血清应如何进行纯化。 免疫血清的纯化主要是指提纯免疫血清中的IgG并去除无关的杂抗体。提纯IgG类抗体的方法有:硫酸胺盐析法粗提、离子交换层析法和亲和层析法,采用亲和层析法提取IgG时,可使用纯化抗原或葡萄球菌蛋白A交联sephamse 4B制成层析柱。另外,还可通过吸附法获得单价特异性抗血清。方法是将不含特异性抗原的杂抗原与戊二醛等双功能试剂混合制成固相吸附剂,以吸附免疫血清中的杂抗体,或将杂抗原交联于sephamse 4B上,通过亲和层析去除杂抗体。 叙述杂交瘤技术的基本原理。 杂交瘤技术是在细胞融合技术的基础上,将具有分泌特异性抗体能力的致敏B细胞和具有无限繁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融合为B细胞杂交瘤。这种杂交瘤细胞具有两种亲本细胞的特性,即既能够分泌抗体又能在体外长期繁殖,经过克隆化后成为单个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简述间接血凝试验的基本原理。 间接血凝试验是将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人的0型红细胞或绵羊、家兔的红细胞制成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相应抗体(或抗原)作用,在有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可出现肉眼可见的红细胞凝集现象,又称被动血凝试验 简述抗人球蛋白试验的原理(又称Coombs试验)、类型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Coombs试验又称抗人球蛋白试验,其原理是不完全抗体多半是7S的IgG类抗体,能与相应的抗原牢固结合,但在一般条件下不出现可见反应,利用抗球蛋白抗体作为第二抗体,连接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的特异抗体,可使红细胞凝集。 Coombs试验有二种类型:(1)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红细胞结合的不完全抗体。(2)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 抗球蛋白试验主要应用于那些方面? ①输血:对于“危险”受体(指曾经输血、肌肉注射过血液制品或母子间血型不合的妊娠而可能产生免疫性血型抗体的人)的配血试验必须包括各种不完全抗体的检查,以抗球蛋白法最为可靠。②血型抗原抗体的检查:主要检查Rh—者,其体内是否有抗-D抗体,应用抗球蛋白试验对外表为D 阴性的供体血液作常规检查。最可靠和灵敏的方法是将待检D 阴性的红细胞与高效价的不完全抗-D 血清混合,然后加抗球蛋白血清检查细胞上有无致敏抗体。③对新生儿溶血性贫血性疾病的诊断:母体产生的最常见的免疫性抗体为Rh 抗体和ABO 抗体,一般为7S 的IgG,可通过胎盘屏障,作用于胎儿红细胞,引起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可借抗球蛋白试验检出而采取预防性措施。④对溶血性贫血的研究:获得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大多数可借助该方法证实有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存在。⑤对细菌或立克次体的不完全抗体的检查。Coombs 试验还可采用专一性特异性的抗球蛋白的血清,如抗IgG 血清、抗IgM、抗IgA以及抗补体血清等,分析结合于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免疫球蛋白的亚类。 什么是协同凝集试验?主要用于何种检测? 协同凝集试验与间接凝集反应的原理相类似,但所用的载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种细菌的细胞壁中含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精)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面把我校在教育教学各方面的工作向各位领导作简要的汇报。我校现有教学班10个,学生470人,35名教职工,专任教师32人。我校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扎实抓好教学常规为基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建章立制,强化过程,夯实基础。 我校始终把教学常规作为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树立“抓质量必须抓常规,抓常规就是抓质量”的观念。 大家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我们从备课、上课、辅导、考试等各个常规环节,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检查。学校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管理规定,如《姜各庄初中教学工作常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姜各庄初中教学质量分析制度》、《教师备课制度》、《校本教研检查制度》、《教科研管理制度》、《家访制度》等。在教学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等方面做到了有章可循,使教学管理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 为使常规管理真正能够常规化,我们设立了年级组,实行纵横条块管理。由政教、教导、总务三块各抽一名领导组成年级

组,负责年级组管理。各年级组重点落实对本年级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教学。通过这一做法强化了年级管理,降低了管理重心,提高了执行能力,年级管理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性作业层。 在教师备课的质量上,我们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按学校统一印制的教案格式,备详细教案。各年级组必须做到“六个统一”,即统一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资料、每月一试和教学目标。 我们对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办法是:⑴、随堂听课,不打招呼,听后个别交换意见,提出要求和建议;⑵、每周安排公开课,全校教师都可以听,然后利用校本教研活动日进行评课,共同研讨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和做法。 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我们还要求教师做到“四精四必”,即精讲、精练、精批、精评,作业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对教师的教学工作除了平时的检查,随堂听课外,我们还注重了过程管理。每学期对各年级组及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认真评估,包括:一听(听课堂教学);二看(看备课笔记、作业批改);三总结(总结教师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改进措施)。

临床免疫学与检验重点

免疫学简介 一、免疫学概念与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过程:抗原的识别、处理、信息传递、免疫细胞的激活、增值、分化以及产生一系列的免疫效应分子 免疫应答分为识别阶段、活化阶段、效应阶段 1、识别阶段:是巨噬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进行识别、摄取、降解和递呈抗原信息给T副主席报及相关淋巴细胞的阶段 2、活化阶段:是T、B淋巴细胞在接受抗原信号后,在一系列免疫分子的参与下,发生活化、增值、分化的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信息分化为浆细胞,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和协同刺激双信号后分化为效应细胞 3、效应阶段:是浆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执行体液免疫功能。T细胞中的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等效应分子,T杀伤细胞执行细胞毒效应功能。另外有少量T、B细胞在增值分化后,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而成为记忆细胞 免疫应答效应多为生理性,是机体对外来抗原或自身变性抗原的清楚效应 二、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免疫器官按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由骨髓和胸腺组成;外周免疫器官是免疫应答的场所,有淋巴结、脾及扁桃体等组成。单核细胞核淋巴细胞经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进出于外周淋巴组织及淋巴器官,形成机体免疫系统的免疫网络。 (一)中枢免疫器官 1、骨髓 2、胸腺:是一级淋巴上皮组织,是T细胞发育的重要中枢器官,胸腺由胸腺基质细胞(TSC)和胸腺细胞组成。 (二)外周免疫器官及组织 1、淋巴结:分为皮质区及髓质区。皮质区主要的细胞是B淋巴细胞又称为非胸腺依赖区。淋巴结的中心是髓质区,由淋巴索和淋巴窦组成,淋巴索为之谜聚集的淋巴细胞,包括B 细胞、浆细胞、T细胞及巨噬细胞 淋巴结主要功能:是共淋巴细胞栖息和增值的场所;是适宜于淋巴细胞增值分化发挥免疫应答的基地;是淋巴液运行中监视清除病原体异物的过滤监控站 2、脾:是富含血管的最大外周淋巴器官。 3、黏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有B细胞、T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受局部侵入的病原体激活执行固有和适应性的免疫应答,使B淋巴细胞活化分化为浆细胞,产多种Ig类别的看那个题,其中最主要的是IgA及分泌型IgA,执行体液免疫及局部特异免疫作用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与归巢 三、免疫细胞 (一)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主要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核NK细胞 1、T细胞外周血中T细胞约占淋巴细胞的70%-75%。 (1)、T细胞受体(TCR):是T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可表达于所有的成熟T细胞表面。T细胞识别抗原和转导信号是由TCR特异识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肽,CD3分子转导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TCR与CD3分子通过盐桥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TCR识别抗原的这一特点构成MHC限制性的基础 (2)簇分化抗原(CD):是区分T淋巴细胞的重要标志,T细胞发育不同阶段的亚群存在

临床免疫学检验知识点

12、抗体由浆细胞产生。抗体分子上 VH 和VL (高变区)是抗原结合部位。 临床免疫学检验 免疫防御(对外);免疫自稳(防自身免疫病);免疫监视(防肿瘤)。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外周 免疫器官:淋巴结、 脾脏(最大 )、黏膜相关淋巴组 B 细胞:通过识别膜免疫球蛋白来结合抗原,介导 体液免疫;B 细胞受体=BCR=mIg 表面标志:膜免疫球蛋白(Smig )、Fc 受体、补体受体、EB 病毒受体和小鼠红细胞受体。 成熟B 细胞:CD19 CD20 CD21 CD22 (成熟B 细胞的 mig 主要为mIgM 和mIgD )同时检 测CD5分子,可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 细胞功能检测方法: 溶血空斑形成试验(体液免疫功能)。 5、T 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共同表面标志是CD3(多链糖蛋白);辅助T 细胞的标志是CD4; 杀伤T 细胞的标志是 CD8 T 细胞受体=TCR T 细胞和NK 细胞的共同表面标志是 CD2(绵羊红细胞受体); CD 外CD4+ CD8-=辅助性T 细胞(Th ) CD 外CD4 CD8+ =细胞毒性T 细胞(Tc 或CTL )( T 细胞介导的细胞毒试验) CD 知CD25^ =调节性T 细胞(Tr 或Treg ) T 细胞功能检测:植物血凝素(PHA )刀豆素(CONA 刺激T 细胞增殖。增殖试验有:形态 法、核素法。 T 细胞亚群的分离: 亲和板结合分离法,磁性微球分离法,荧光激活细胞分离仪分离法 *E 花环试验是通过检测SRBC 受体而对T 细胞进行计数的一种试验; 6、NK 细胞:具有细胞介导的 细胞毒作用。直接杀伤靶细胞(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 表面标志: CD16( ADCC )、 CD56。 测定人NK 细胞活性 的靶细胞多用 K562细胞株,而测定小鼠 NK 细胞活性则常采用 YAC-1细 胞株。 7、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MPS 表面标志CD14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 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表达MH ffi 类分子) 8、人成熟树突状细胞 (DC (专职抗原呈递功能): 表面标志为CD1a CD11C 和CD83 9、免疫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sig ,主要存在于体液中,具有 抗体功能)及膜型(mIg ,作 为抗原受体 表达于 B 细胞表面,称为膜表面免疫球蛋白) 10、免疫球蛋白按 含量多少排序:lgG > IgA > IgM > IgD > IgE 五类(按重链恒定区抗原性(CH 排序) 免疫球蛋白含量测定: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免疫比浊法。 11、免疫球蛋白的同种型抗原决定簇位于 恒定区( CH 、 CL ) 1、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功能 2、 3、 4、

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自评报告

( 自评报告)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47406 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自评报告Self evaluation report of school routine management inspection

学校常规管理检查自评报告 xx县第五小学创办于1998年,位于xx县城南无定河西岸的开阔地段,距县城中心2.5公里。在十多年的发展中,学校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品质和风格追求,以其亮丽的校园环境、进取的教师团队、和谐的育人氛围、先进的办学理念和骄人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赞誉。学校先后评为“陕西省示范家长学校”、“陕西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单位”、“榆林市教科研先进单位”。现就我校316工程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办学方向 我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以依法治校,规范办学行为;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坚持进行评价改革,建立正确的师生评价机制;坚持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实行控辍保学责任制;坚持落实“减负”要求,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坚持不放弃一个差生,探索防差转差途径。 学校以“为成功人生而奋斗”为校训,以“敬业”、“精业”、“创业”为教风,以“勤学、乐学、会学”为学风,以“充实工作、快乐学习、幸福生活”为校风,积极践行“为学生发展奠基,为教师发展铺路,为学校发展创新”的办学理念,以先进的文化引领人、发展人,努力实现师生全面健康发展,促进学校更好更快

发展。 为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学校进行了以下的实践与探索:每学期组织机关作风整顿及自查自纠活动,规范办学及教师行为;制定《教师综合评价办法》、《学生发展性评价》,实行多元评价师生,体现出评价的合理性,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要求;落实“减负”要求,制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减负”而高效的教学途径;重视起始年级良好学习及生活习惯的培养,做好防差转差工作,不让一个学生输在起跑线上;强化控辍保学责任,设立控辍保学奖;接纳残疾儿童入学,保证了适龄儿童入学率、残儿入学率、毕业率均为100% 。这些做法,取得较大的实效,积累了不少经验,赢得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的前提。 二、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 在经费使用上,严格执行政策要求,规范财务管理,创建节约型校园。把政府下拔的公用经费均投入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教师的发展之中。在经费使用中重点向三个方面倾斜:向教师发展倾斜,向教学一线倾斜,向改善办学条件倾斜。做到合理理财,阳光透明。 学校占地面积3825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生均占地8.5平方米,达到人均使用标准。三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偿还了“普九”债务69万元,并投资300多万元建成与辛店中学共用综合楼,投资120多万元改造和维修了校园及教学楼,新建了大门、厕所、操场、旗台,安装了暖气,添置了大量的教学设备。新建和补充各功能部室,目前图书室藏书7213册,生均16册;实验室使用面积63平方米,安装24张实验桌,满足72人进行实验操作;建成少队部、微机室、远程教育室、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舞蹈室、档

临床免疫学检验

单选题 1.ELISA双抗体夹心法最常用于检测:E A.大分子抗体 B.小分子抗体 C.半抗原 D.HLA抗原 E.二价或二价以上抗原 2.ELISA间接法中使用的酶标记物是:D A.酶标半抗原 B.酶标抗原 C.酶标抗体 D.酶标抗抗体 E.酶标抗原抗体复合物 3.ELISA竞争法中,待测管的颜色与标本中抗原、抗体关系是:B A.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正比 B.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成反比 C.与抗原或抗体浓度无平行关系 D.与抗原则成正比,与抗体成反比 E.与抗原成反比,与抗体成正比 4.ELISA最常用的固相载体:C A.聚氯乙烯 B.聚乙烯 C.聚苯乙烯 D.葡聚糖 E.聚丙烯酰胺 5.检查ELISA孔板性能常用:A A.含人IgG的缓冲液 B.含抗人IgG的缓冲液 C.含人IgA的缓冲液 D.含兔IgG的缓冲液 E.含抗人IgA的缓冲液 6.ELISA实验中,包被最常用的缓冲液为:E A.PH6.8的PAS缓冲液 B.PH7.0的柠檬酸盐缓冲液 C.PH7.2的Tris缓冲液 D.PH8.6的巴比妥缓冲液 E.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 7.ELISA实验中,包被条件最好为:A A.4℃包被24小时或以上 B.37℃包被24小时 C.室温包被6小时 D.0℃包被24小时 E.4℃包被6小时 8.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原因是:B

A.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过高 B.包被液中的蛋白浓度偏低 C.包被液中的蛋白质不够纯 D.调节包被后PH值 E.增加板孔吸附力 9.ELISA板孔包被后再行封闭的作用是:D A.调节吸附蛋白浓度 B.调节PH值 C.增加吸附力 D.消除非特异吸附的干扰 E.消除杂质的干扰 10.ELISA实验中,封闭液常用:B A.1~5%牛血清 B.1~5%牛血清白蛋白 C.1~5%马血清 D.1~5%兔血清 E.1~5%兔血清白蛋白 11.HRP辅基在何处有吸收峰:C A.275nm B.300nm C.403nm D.520nm E.660nm 12.ELISA法中HRP应用最多的底物:A A.OPD B.TMB C.ABTS D.4-硝基酚磷酸盐 E.硝基酚半乳糖苷 13.HRP催化OPD(在H2O2存在下)使之呈:B A.蓝色 B.橙红色 C.黄色 D.深褐色 E.棕色 14.ELISA实验中,用AP为标志酶,其底物为:C A.OPD B.TMB C.P-NPP D.H2O2 E.ABTS 15.ELISA实验HRP为标记酶时,其终止剂为:D A.H2O2 B.NaOH

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汇报材料 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检查汇报材料 各位领导:你们好! 请允许我代表学校热烈地欢迎各位的到来。在县教育局及xx 学区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新梦想教育”的办学理念为先导,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目标化的学校管理为抓手,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全校师生素质全面提高。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快速有效推进, 下面我从五个方面入手汇报我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 一、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的指导意见,按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的课程,不随意加深课程难度、增减课程和课时、赶超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积极开发学校课程,贯彻落实综合实践活动。 具体做法:

1.周课时,低段开设26 课时,中高段30 课时。音乐、美术学科每周开设2 课时,由专职老师任教,其中美术学科专职教师不够,由学校选拔美术特长老师任教美术学科,杜绝让该班主科教师任教,避免无形中被占课。体育学科,低段每周4 课时,中高段每周3 课时,专职教师远远不够。每个班有1 节课由非专职老师上体育活动课,以游戏活动类为主。行政老师不间断进行巡查,并记录,发现私自换课,或没有上规定的课程,扣绩效分10 分,挺严重的。 2.综合实践活动课,中高段每周3 课时,其中安排2 个课时连在一起,因课程的特殊性,任课老师如需调换课节,只需向教导处汇报记录就可以。综合实践课活动分两类。一类是学校统一组织的活动,如本学期的感恩篇-- 《感恩我们在行动》,安全篇--- 《防震逃生演练》等。另一类是由任教老师安排的活动,在开学初有活动计划,学期中有活动方案。 3.我校至去年被评为xx 市乒乓球特色学校,开设特色课程也是我们的校本课程- 乒乓球课。专门外请一名专职教练配合我们的体育老师各班每2 周上一节乒乓球课,还编排一套供全校学生锻炼的乒乓球操。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临床免疫学检验 一、免疫球蛋白检测 ?概念:免疫球蛋白(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由浆细胞产生,存在于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某些细胞的膜上。 (一)分类 ?按重链性质分:IgG、IgA、IgM、IgD 、IgE、IgG ?于出生后三个月开始合成,3—5岁接近成人水平。IG是血液中含量最高的Ig,占血清总Ig的75%—80%,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 IgA:分为分泌型和血清型,分泌型的合成和分泌部位在肠道、呼吸道、乳腺、唾液腺和泪腺,血清型占总Ig的10—20%。IgM:是分子量最大的Ig。占血清Ig的5-10%。是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在胚胎发育晚期的胎儿即能产生IgM。在机体受抗原刺激后,是最先产生的抗体。IgM是血管内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IgE: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Ig。约0.1—0.9mg/L。占总血清Ig的0.02%,为亲细胞抗体。参与Ⅰ型超敏反应,与变态反应、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有关。 (四)临床意义 ⒈免疫球蛋白增高 ?(1)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M蛋白血症) IgG、IgA 、IgD 或IgE增高。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样异常增生性疾病等。 ?(2)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 ?①感染:特别是慢性感染如细菌、寄生虫、螺旋体感染,IgG、IgM增高 ②自身免疫性疾病:SLE以IgG、IgA或IgG、IgM增高多见,类风关以IgM增高为主 ③慢性肝病:IgG、IgA 、IgM可增高,慢活肝IgG、IgM 增高明显

⑶IgD增高:见于IgD型多发性骨髓瘤、妊娠末期、大量吸烟者 ?⑷IgE增高:见于IgE型多发性骨髓瘤、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及皮肤过敏、急慢肝、肾综 ⒉免疫球蛋白减少 IgG<6.0g/L,IgM、IgA<0.4g/L (1)先天性:见于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先天无胸腺症?(2)获得性:见于大量蛋白丢失性疾病:肾综、剥脱性皮炎中毒性骨髓病、白血病、淋巴网状系统肿瘤:淋巴瘤、霍奇金病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⑶Ig减少易引起反复感染 ?IgG缺乏:易患化脓性感染 ?IgM 缺乏:易患革兰氏性阴败血症 ?IgA缺乏:易患呼吸道感染 二、血清M蛋白检测 ?M蛋白是一种单克隆B淋巴细胞异常增殖时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和电泳迁移率的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分子片段。 M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重链病:α型、γ型、μ型 ?半分子病:一条重链+一条轻链 ?恶性淋巴瘤 ?良性M蛋白血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