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百家争鸣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掌握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掌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及各家思想及代表人

物的基本主张。

2. 通过对孔子、老子思想的学习,引导学生评价孔子、老子的思想观点。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联系起来,以史为鉴,将十九大精神与孔子、老子、诸子百家的思想想比较结合,启发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历史人物小卡片,学生小组合作,自学汇报孔子、老子以及百家争鸣中人物的主要主张

和观点。

2. 列表总结各学派中的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

3. 展示十九大精神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精神以及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建立。

4. 小组合作探究,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

5. 经典诵读,朗读诸子百家的主要名言警句,结合十九大精神,得出国家关注民生的做法和启示。

6. 结合当今初中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设计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时空、因果探源等教学环节,突破教学重难点。

7. 结合十九大文献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 条基本方略,联系诸学派的主

张和观点,古今结合,以史为鉴。

8. 采用易中天的名言总结本课,师生共勉。结合十九大精神选取经典试题,巩固练习反馈。(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 通过学习各学派的主张以及观点,深入理解和领会十九大精神,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3. 通过对比古今治国主张和策略,得出国家的发展必须关注民生,重视思想引领对社会发展的

重大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2.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分析十九大与孔子、老子、百家争鸣中人物治国理念的契

合点。

三、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播放《2018 年奥运会开幕式之论语篇》,学生认真观看。

师:结合录像内容提出问题:视频中的弟子诵读的是哪本经典书籍中的内容?这些内容跟哪个

历史人物有关?看完这段录像,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学生回答)

师:对,这段视频不仅仅是一场视觉盛宴,而且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解放运动能够推动社会发展,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春秋战国时期所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节课我们共同领略这一时期的思想争鸣。

师(展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第一篇章:仁者的叮咛,智者的低语——古之思想争鸣

师:板书展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下的百家争鸣局面。包括主要的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以及其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组织学生活动:历史时空

活动要求:

1. 每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抽取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思想家;

2. 根据卡片中的要求填写,并进行汇报,完成对思想家的简介。

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展示百家争鸣汇总表格:

师:百家争鸣中的许多思想成果不仅仅影响着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中国的一些著名的文化遗址,如三孔,孔府、孔庙、孔林至今仍然是旅游圣地,孔子学院也遍布世界各地。

第二篇章:历史解释,因果探源——探究百家争鸣局面

师:播放录像: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呢?(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

展示:历史解释:百家争鸣:何为百家争鸣?

学生讨论回答: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师:展示答案。

师过渡语: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当今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李克强总理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也将成为我们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号角,为当今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三篇章:精言妙语,经典诵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生

大生诵读:

师:提出问题:学者悟,悟中学,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学生大生诵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译文:统治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既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将船推翻吞没,沉于水中。)

——《荀子·哀公》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在富贵时,能使自己节制而不挥霍;在贫贱时不要改变自己的意志;在威武时不能做理亏的事,这样才是大丈夫。)

师:古代的治国良策,可以给当今的社会很多启示,以史为鉴,

事例一:2015 年4 月21 日,习近平主席在巴基斯坦议会的演讲中说道:

中华文化倡导“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中国人民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事例二: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师:在社会发展的大潮中,中国的经济发展蒸蒸日上,社会矛盾也发生了转变,十九大中报告将社会矛盾重新规定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同需要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第四篇章:以史为鉴,治国良策——共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师:十九大的精神充分体现了文化的传承,在以下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 条基本方略中充分体现了百家争鸣的诸多治国思想和理念,仔细观察,找到其中的契合点。

师:讲百家争鸣的思想与当今社会发展的热词连线。

师:韩非的法治是中国古代社会统治者普遍使用的治国理念,同样,依法治国也依据成为当今

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

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2018 年3 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宪法

修正案草案。

(三)知识反馈练习

1. 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中国古代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为政以德B.因材施教C.“有教无类”D.温故知新

2. 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

态文明的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战国时期,最早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是(

A.孙子B.墨子C.庄子D.孟子

4.2000 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他们提出了很多的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以下思想由孟

子提出来的是()

A.民贵君轻B.“兼爱”“非攻C.顺应自然D.以法治国

5.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民主和法治是现代文明社会的

重要标志,也是现今国家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下列人物中,最能代表报告精神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孟子

6.2017 年12 月26 日,中科大主导研制“墨子号”卫星实现星地量子通信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之首,同时入选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下列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的是()

A.“兼爱”“非攻”B.“无为而治”

C.“仁”D.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7.有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流。假如你要研习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因素,你会研习下列哪些人物的思想主张()

①孔子②孟子③韩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四)课堂总结

师生共勉:师生齐读

让我们拥有“仁”(儒家:孔子)的美德,

抱一颗“兼爱”(墨家:墨翟)之心,

用发展“辩证”(道家:老子)的眼光,

为维护世界和平,呼吁“非攻” (墨家:墨翟),

树立“环保” (儒家:孟子)意识,

为“改革” (法家:韩非)开放的中国努力学习吧!

展示结语: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为杰出的人。 ---------- 易中天

【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