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河南省南阳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2.考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单项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其他试

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本试卷满分150分,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生态文明哲学基础的生态哲学是现代西方哲学范式的转型升级,把握其世界观、把握其世

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大转型”,推动生态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对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

要意义。。

现代西方哲学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的哲学,它认为人是主体,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均为客体,

是人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对象。这也是人类中心主义在世界观方面的体现,通过发挥主挥主体力量,

人类战天斗地发展生产,取得工业文明巨大成就。在这种哲学指导下,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

财富和精神财富。但是,全球性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对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暴露出这种哲

学的局限性。生态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要目标,是

一种整体论、有机论的世界观。其主要观点是,世界是人-社会-自然的复合生态系统,是一个活的有

机整体、一个生命共同体。它认为整体比部分更重要,不是部分决定整体而是整体决定部分;整体

既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创造的实体,又是事物存在、发展、进化和自我实现的形式。正因如

此,生态哲学主张放弃首要次要之分,拒绝中心论。

现代西方哲学体系包含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却没有价值论。引进价值论是现代西方哲学

的重要转向。20世纪80年代,以自然价值论为核心的生态哲学思想体系逐步形成。该体系认为,地

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不仅对人类生存发展有意义,这是它的外在价值;而且按照生态规律生存发展,

这是它的内在价值。肯定生命和自然界有价值,是生态哲学成为新的哲学范式的最重要特征。美国

环境伦理学会创始人罗尔斯顿指出:“传统西方伦理学未曾考虑过人类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价值……在

这方面似乎东方很有前途。东方的这种思想没有事实和价值之间,或者人与自然之间的界限。在西

方,自然界被剥夺了它固有的价值,它只有作为工具的价值。”2000多年前,孟子曾说过:“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他强调不仅要爱亲人、爱人类,而且要由爱人推广到爱万物。这是因为,人与

天地万物同为一气所生,均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属于一个值得敬畏、带有神圣性的“天地”。这些思想既属于本民族又属于全人类,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体现了可以被全人类普遍接受和赞赏的价

值观念,是推动生态哲学发展的丰厚历史资源。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工业文明的哲学强调分析性思维,特别是

以线性非循环思维指导人类行为;而生态文明思维,注重用生态系统整体性、非线性、循环性的观

点和方法观察问题、解决问题。以对矿产资源的利用为例。在工业文明发展中,工业生产采用矿产-产品-废弃物的线性生产模式,这种模式难以持续。生态文明的生态化生产,通过精深加工和延长产

业链,采用矿产-产品-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是可持续的。循

环经济模式倡导的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实现资源使用减量化、产品多重利用和

废弃物资源化为目的,强调多环节、多组合、全过程的清洁生产,是一个闭闭环反馈式循环过程,

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和最少废弃。从线性思维到循环思维的转型,为人类对矿产资源的科

学、有效和最大化利用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摘编自余谋昌《适应生态文明的哲学范式转型》,见201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现代西方哲学范式在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从而形成了生态哲学。

B.现代西方哲学把人与自然分离,并且以人为主体和中心,而把人以外的生命和自然界作为供人类认识、利用和改造的客体。

C.现代西方哲学的局限性其实就是它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危害性,使人类难以持续生存和发展,造成社会危机。

D.生态哲学把人与自然看成一个互为联系、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有机整体,人与自然没有主次之分和中心之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世界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三个方面论述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型问题,三方面内容没有先后主次之分,三个段落构成并列关系。

B.文章第二段和第四段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如第二段,拿现代西方哲学与生态哲学进行对比论述,孰优孰劣,十分鲜明。

C.文章第三段引用孟子的言论,说明我们的古代先哲就重视爱护天地万物,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D.文章第四段运用了例证法,以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论述了线性生产模式和循环生产

模式的基本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生态哲学史生态文明的哲学基础,如果没有生态哲学的确立和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就难以搞好。

B.以生态哲学为执导的人类活动,尊重自然,与自然平等和谐相处,不用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保证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C.“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主张保护生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种思想与生态哲学是一致的。

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生态哲学思想本质上是相同的,强化这种理念有助于人类生态文明建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冷暖岛事

王福日

时至三月,天气乍暖还寒。

这天阳光很好。

老顺财沿着山坡上满是雪水的泥泞小路,一一呲一滑地赶向山坡下已废弃的打谷场。

他的许多老伙计已经等在那里--六冠叔、张大炮、凤举……他们散落的这个小岛上,能聚起来的

老人也就是这十几个了。

只要天气好,这十几个人都要聚在一起,在打谷场上拢一堆火,吊起大茶壶,一群老人摆桌放

凳,边喝茶边打牌,时间就在丝丝啦啦地水沸声中悄然过去了。

但这天的气氛有些压抑,昨天就说身体不舒服提早回家的有田叔,快到中午了还没有来。

“我们去看看吧!”老顺财说。

众人互相搀扶着往有田叔家去,没走出几步,就听见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老顺财心里一紧,

这不年不节的,鞭炮声在这个岛上只有两个意义--一是喜,一是丧。若有喜事,早该筹划了,大家应

该有耳闻,若不是,那只能是……

老顺财脚下一踉跄,“有田叔!”几位老人面色骤然紧张,脚步也快了起来。

快到有田叔家的时候,一个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隐约递进了老顺财的耳朵,空气中飘荡着浓重

的火药味道,老顺财觉得一颗心就卡在嗓子口,他想喊,但与泥泞抗争的双腿已经耗尽了他的体力,

他不得不张大嘴,用直窜进肺管的寒风把这股情绪压下去。

一转弯,就是有田叔家的大门了。门开着,有田叔的小孙子坐在一堆鞭炮屑上蹬腿嚎哭,旁边

站着他气鼓鼓的父亲。

“亮子,出啥事儿了?”

“顺财叔,你们来啦!这孩子,过年剩了一挂鞭炮,被他偷出来放了,这不年不节的,您说该不该

打?”

“哎呀,这算个啥啊?城里过年不是不让放鞭嘛!对了,你们啥时候回来的?”

“昨天回来的!”

“你爹他……”

“在屋里躺着呢!”

“他身体好受些没?”

“啊?我爹病了吗?他没说啊?!”

“他……”

老顺财刚想说有田叔昨天提早回家的事,就看见有田叔挑开门帘走了出来,红光满面的,哪有

半点病态?

“好你个有田叔!”老顺财忽然想通了,“谎称生病原来是为了回家等儿子啊!”

“我不是怕你们嫉妒吗?!”有田叔笑着赔礼,“你们的儿子过年不是都没回来吗?”

“你个老东西,我们还以为你……”

“哈哈,儿孙都在身边,我就是去了,也没啥遗憾啦!”有田叔开着玩笑。

“你!……”老顺财忽然感觉周围暗淡下来,寒风冰冷刺骨。

只剩有田叔家院子里的阳光,有些刺目,温暖的让他想哭。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7年31期)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两段的自然环境描写非常简洁,“乍暖还寒”既写出了天气特点,又巧妙地照应了题目中的“冷暖”;“阳光很好”又为开展故事情节作了铺垫。

B.在去有田叔家的路上,老顺财听到了孩子的哭声,闻到了空气中的火药味儿,这让他心情更加紧张不安,心理描写形象地凸显了这种心情。

C.小孩子平日里放个鞭炮不算个啥,但有田叔的儿子却把孩子痛打一顿,是因为孩子偷放鞭炮,有很大的危险性。

D.小说标题为“冷暖岛事”,从作品内容看,“暖事”主要是指有田叔的儿子回来看望父亲,并决定不走了;“冷事”则指老顺财等老人的儿子过年不回来看望老人,让老人们心寒。

5.小说最后两段内容有哪些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

6.这篇小说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安排主要故事情节的?这样写有什么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由冯小刚执导的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上映后引发热议,本报记者刘阳日前独家专访刘导演冯

小刚。

记者:《我不是潘金莲》这个电影,我看小说的时候就觉得拍摄的难度挺大的。一般人都会知

道这是个挺敏感的题材,您是怎么想的?

冯小刚:小说出版以后我就想拍电影。当时我就想,关键是要有个抓手,怎么来解读这个故事。

我觉得可以紧扣着依法治国这个理念,这是一个关于干部要不要有担当的故事。

现在很多电影是在拍现实,但其实跟现实不发生关系,都是面儿上的东西。《我不是潘金莲》

这个题材无疑是和我们的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的。我也参加了文艺工作座谈会,这也符合习近平总

书记讲的文艺怎么深入生活、反映生活。

记者:对于任何一部作品,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解读,最后得出的结论,甚至形成的舆论走

向都不一样。这本小说最吸引您的是什么?

冯小刚:我部队转业之后在机关里待过,这么多年我也跟各级机关打过交道,我觉得刘震云写

得特别生动、准确,也没有任何放大。这作品里没有任何一个坏人,就像我们最后的台词说,各级

官员没有任何一个人想刁难李雪莲,但为什么这事越办越糟?李雪莲走了还有王雪莲、刘雪莲……我觉得这里头的东西特别有意思。

记者:您认为这里头最讽刺的点是什么?

冯小刚:中国几千年的人情社会,从人情社会的逻辑出发,李雪莲觉得法院像个骗子。她为什

么要找领导呢?这也是人情社会的产物,她认为中国的官管着法院呢。

刘震云对中国社会、中国人的观察有他特别独到的角度,他是在用幽默的方式写困境,这个文

学上的反差使作品变得不同寻常。其实看他的这本小说我是觉得处处会心,我捧着这书看的时候,

脑子里各种形象全出现了,觉得这可以拍得妙趣横生。

记者:如果从艺术的通感上来讲,刘震云小说的一些处理方式跟您之前的一些电影是类似的。

虽然有人说您近年来的电影跟之前的贺岁喜剧相比,好像是很不一样了,但其实我觉得您之前在拍

喜剧、拍贺岁片的时候,也是在一些幽默的电影语言的包装下进行一些很严肃的思考。

冯小刚:其实《私人订制》里好多就是这样,一个司机非常想当一天官,一个导演特别想媚一

次雅……嬉笑里头还是有很多我们想讽刺的东西。

幽默这种东西,大家接受起来比较轻松一点,可是它里面又道出了一些荒唐。刘震云这个小说

从头到尾很多细节、很多台词,非常写实,但你会发现它整体有一种荒谬感。就像他说的,一个人

在前边儿撒芝麻,一万个人在后边儿捡芝麻。这是一个很写实的故事,这个荒谬感怎么去表现,作

为导演我思考了很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