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讲义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讲义
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讲义

全等三角形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题面:下列说法中:

①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②通过旋转得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的两个图形旋转后一定能重合;

③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④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一定与原图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全等的定义与形成

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全等图形

题二

(1)已知△ABC≌△ABD,AB=6,AC=7,BC=8,则AD=()

A.5 B.6 C.7 D.8

(2)已知△ABC≌△ADC,∠BAC=60°,∠ACD=23°,那么∠D=()A.87°B.97° C.83° D.37°

全等的性质

全等图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

(1)如图,△ABC≌△DCB,若∠A=80°,∠ACB=40°,则∠ACD等于()A.80°B.60°C.40°D.20°

E D B A

C

(2)如图所示,△ACE ≌△DBF ,AD =9cm ,BC =5cm ,则AB 的长是( )cm

A .5

B .4

C .2

D .1

B F

C A

D E

全等图形边和角的性质

题二

题面: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5,52x ,x 24,若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为 .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题三

题面: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不同的三点A 、B 、C ,其中A (4,0)、B (0,2),当△COB ≌△AOB 时,点C 的坐标为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不同的三点A 、B 、C ,其中A (4,0)、B (0,2),当点B 、O 、C 组成的三角形与△AOB 全等时,点C 的坐标为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题四 题面:如图,A 、D 、E 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BAD ≌△ACE ,试说明:

(1)BD =DE +CE ;

(2)△ABD 满足什么条件时,BD ∥CE ?

D

E

B

A C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思维拓展

题一

题面:如图已知△ABC 中,AB =A C =10厘米,∠B =∠C ,BC =6厘米,点D 为AB 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 上以1厘米/秒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CA 上由C 点向A 点运动.若点Q 的运动速度与点P 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 秒后,△BPD 与△CQP 全等.

D B C

A P Q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讲义参考答案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答案:C

题二

答案:(1)C (2)B

金题精讲

题一

答案:(1)D (2)C

题二

答案: 4

题三

答案:(1)(4,0) (2)(4,0)(4,2)(4,2) 题四

答案:(1)利用全等的性质 (2)90°

思维拓展

答案: 1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锐角△ABC 中,AB=5,∠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AB 上的动点,则BM+MN 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作BH ⊥AC ,垂足为H ,交AD 于M 点,过M 点作MN ⊥AB ,垂足为N ,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 是∠BAC 的平分线可知MH=MN ,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作BH ⊥AC ,垂足为H ,交AD 于M 点,过M 点作MN ⊥AB ,垂足为N ,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 ∵AD 是∠BAC 的平分线,∴MH=MN ,∴BH 是点B 到直线AC 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AB=5,∠BAC=45°,∴BH== 5. ∵BM+MN 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2.如图,ABC ?中,90BAC ∠=?,AD BC ⊥,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F ,

AG 平分DAC ∠.给出下列结论:①BAD C ∠=∠;②EBC C ∠=∠;③AE AF =;④//FG AC ;⑤EF FG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①③④ 【解析】 【分析】 ①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到结果,故①正确;②如果∠EBC=∠C ,则 ∠C=12 ∠ABC ,由于∠BAC=90°,那么∠C=30°,但∠C 不一定等于30°,故②错误;③由BE 、AG 分别是∠ABC 、∠DAC 的平分线,得到∠ABF=∠EBD .由于 ∠AFE=∠BAD+∠FBA ,∠AEB=∠C+∠EBD ,得到∠AFE=∠AEB ,可得③正确;④连接EG ,先证明△ABN ≌△GBN ,得到AN=GN ,证出△ANE ≌△GNF ,得∠NAE=∠NGF ,进而得到GF ∥AE ,故④正确;⑤由AE=AF ,AE=FG ,而△AEF 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得到EF 不一定等于AE ,于是EF 不一定等于FG ,故⑤错误. 【详解】 ∵∠BAC=90°,AD ⊥BC , ∴∠C+∠ABC=90°,∠C+∠DAC=90°,∠ABC+∠BAD=90°, ∴∠ABC=∠DAC ,∠BAD=∠C , 故①正确; 若∠EBC=∠C ,则∠C= 12 ∠ABC , ∵∠BAC=90°, 那么∠C=30°,但∠C 不一定等于30°, 故②错误; ∵BE 、AG 分别是∠ABC 、∠DAC 的平分线, ∴∠ABF=∠EBD , ∵∠AFE=∠BAD+∠ABF ,∠AEB=∠C+∠EBD , 又∵∠BAD=∠C , ∴∠AFE=∠AEF , ∴AF=AE , 故③正确; ∵AG 是∠DAC 的平分线,AF=AE , ∴AN ⊥BE ,FN=EN , 在△ABN 与△GBN 中,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在菱形ABCD中,∠ABC=120°,AB=10cm,点P是这个菱形内部或边上的一点.若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P,A(P,A两点不重合)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______cm. - 【答案】10310 【解析】 解:连接BD,在菱形ABCD中, ∵∠ABC=120°,AB=BC=AD=CD=10,∴∠A=∠C=60°,∴△ABD,△BCD都是等边三角形,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若以边BC为底,则BC垂直平分线上(在菱形的边及其内部)的点满足题意,此时就转化为了“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所有点连线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即当点P与点D重合时,PA最小,最小值PA=10; ②若以边PB为底,∠PCB为顶角时,以点C为圆心,BC长为半径作圆,与AC相交于一点,则弧BD(除点B外)上的所有点都满足△PBC是等腰三角形,当点P在AC上时,AP -; 最小,最小值为10310 ③若以边PC为底,∠PBC为顶角,以点B为圆心,BC为半径作圆,则弧AC上的点A与点D均满足△PBC为等腰三角形,当点P与点A重合时,PA最小,显然不满足题意,故此种情况不存在; -(cm). 综上所述,PA的最小值为10310 -. 故答案为:10310 点睛: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2.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

PF AC ∥,若ABC 的周长为12cm ,则PD PE PF ++=____cm .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 是平行四边形,△AHE 和△AHE 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解:∵PD AB ,PE BC ∥ ∴四边形HBDP 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 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PE BC ∥ ∴∠AHE=∠B=60° ∴∠AHE=∠A=60° ∴△AHE 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 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0,3),(2,0),以线段AB 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使∠BAC =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 (a , 12 ),且△ABP 和△ABC 的面积相等,则a =_____. 【答案】-8 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AC=BC2AB=3

∴BE=23﹣6; ③若MA=ME 则∠MAE=∠AEM=45° ∵∠BAC=90°, ∴∠BAE=45° ∴AE平分∠BAC ∵AB=AC, ∴BE=1 BC=3. 2 故答案为23﹣6或3.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 ∵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在ABC 中,45ABC ∠=,AD ,BE 分别为BC ,AC 边上的高,连接DE ,过点 D 作DF D E ⊥与点 F , G 为BE 中点,连接AF ,DG . (1)如图1,若点F 与点G 重合,求证:AF DF ⊥; (2)如图2,请写出AF 与DG 之间的关系并证明. 【答案】(1)详见解析;(2)AF=2DG,且AF ⊥DG,证明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 利用条件先△DAE ≌△DBF,从而得出△F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证明△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2) 延长DG 至点M,使GM=DG,交AF 于点H,连接BM, 先证明△BGM ≌△EGD,再证明△BDM ≌△DAF 即可推出. 【详解】 解:(1)证明:设BE 与AD 交于点H..如图, ∵AD,BE 分别为BC,AC 边上的高, ∴∠BEA=∠ADB=90°. ∵∠ABC=45°, ∴△AB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D=BD. ∵∠AHE=∠BHD, ∴∠DAC=∠DBH. ∵∠ADB=∠FDE=90°, ∴∠ADE=∠BDF. ∴△DAE ≌△DBF.

∴BF=AE,DF=DE. ∴△F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DFE=45°. ∵G 为BE 中点, ∴BF=EF. ∴AE=EF. ∴△AE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FE=45°. ∴∠AFD=90°,即AF ⊥DF. (2)AF=2DG,且AF ⊥DG.理由:延长DG 至点M,使GM=DG,交AF 于点H,连接BM, ∵点G 为BE 的中点,BG=GE. ∵∠BGM ∠EGD, ∴△BGM ≌△EGD. ∴∠MBE=∠FED=45°,BM=DE. ∴∠MBE=∠EFD,BM=DF. ∵∠DAC=∠DBE, ∴∠MBD=∠MBE+∠DBE=45°+∠DBE. ∵∠EFD=45°=∠DBE+∠BDF, ∴∠BDF=45°-∠DBE. ∵∠ADE=∠BDF, ∴∠ADF=90°-∠BDF=45°+∠DBE=∠MBD. ∵BD=AD, ∴△BDM ≌△DAF. ∴DM=AF=2DG,∠FAD=∠BDM. ∵∠BDM+∠MDA=90°, ∴∠MDA+∠FAD=90°. ∴∠AHD=90°. ∴AF ⊥DG. ∴AF=2DG,且AF ⊥DG 【点睛】 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关键在于灵活运用性质. 2.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 含解析)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篇)(Word版含解析)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 A ABC ∠=?∠=?,过B作一直线交AC于D,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 7 ? ??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结合25 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CD=AD,②当AD=BD,AC=CD, ③AB=AC,当AD=BD=BC,④当AD=BD,CD=BC,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由题意得:当DA=BA,BD=BA时,不符合题意, 当DA=DB时,则∠ABD=∠A=25°, ∴∠BDA=180°-25°×2=130°. 故答案为:130°; (2)①如图1,∵AB=AC,当BD=AD,CD=AD, ∴∠B=∠C=∠BAD=∠CAD, ∵∠BAC+∠B+∠C=180°, ∴4∠B=180°, ∴∠BAC=90°. ②如图2,∵AB=AC,当AD=BD,AC=CD, ∴∠B=∠C=∠BAD,∠CAD=∠CDA, ∵∠CDA=∠B+∠BAD=2∠B, ∴∠BAC=3∠B, ∵∠BAC+∠B+∠C=180°, ∴5∠B=180°,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 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 A.∠A B.∠B C.∠C D.∠B 或∠C 2.如图,在CD 上求一点P ,使它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则P 点是( ) A.线段CD 的中点 B.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 C.OA 与CD 的中垂线的交点 D.CD 与∠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 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 C.∠A +∠ABD =∠C +∠CBD D.AD ∥BC ,且AD =BC 4.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 =120°,∠ADB =30°,则∠BCF = ( ) A.150° B.40° C.80° D.90° 5.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 A.相等 B.不相等 C.互余或相等 D.互补或相等 6.如图,AB ⊥BC ,BE ⊥AC ,∠1=∠2,AD =AB ,则( ) A.∠1=∠EFD B.BE =EC C.BF =DF =CD D.FD ∥BC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BE ⊥AC 于点D ,且AD =CD ,BD =ED ,若∠ABC =54°,则∠E =( ) A.25° B.27° C.30° D.45° 8.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 A. SSS B. SAS C. AAS D. ASA 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作BE ⊥AD 于E ,过E 作EF ∥AC 交AB 于F ,则( ) A. AF =2BF B.AF =BF C.AF >BF D.AF <BF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A B C D E F 1 2 D B C E F F E D C B A D A C E B D A C B O D C B A A E C B A ′ E ′ D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 知识点归纳 一、知识网络 ??????????→?????????????? ???对应角相等性质对应边相等边边边 SSS 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应用边角边 SAS 判定角边角 ASA 角角边 AAS 斜边、直角边 HL 作图 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定理 二、基础知识梳理 (一)、基本概念 1、“全等”的理解 全等的图形必须满足:(1)形状相同的图形;(2)大小相等的图形; 即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全等形。同样我们把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4、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二)灵活运用定理 1、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中,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且至少要有一组边 对应相等,因此在寻找全等的条件时,总是先寻找边相等的可能性。 2、要善于发现和利用隐含的等量元素,如公共角、公共边、对顶角等。 3、要善于灵活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1)已知条件中有两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边相等(ASA)②任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AAS) (2)已知条件中有两边对应相等,可找 ①夹角相等(SAS)②第三组边也相等(SSS) (3)已知条件中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可找 ①任一组角相等(AAS 或ASA)②夹等角的另一组边相等(SAS)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2.回顾三角形判定公理,搞清还需要什么; 3.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常见考法 (1)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①证明线段(或角)相等;②证明两条线段的和差等于另一条线段;③证明面积相等; (2)利用判定公理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3)题目开放性问题,补全条件,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全等三角形的训练题(侧重基础)

全等三角形的训练题 1、如图(1):AD ⊥BC ,垂足为D ,BD=CD 。 求证:△ABD ≌△ACD 。 5、如图(5):AB ⊥BD ,ED ⊥BD ,AB=CD ,BC=DE 。 求证:AC ⊥CE 。 2、如图(2):AC ∥EF ,AC=EF ,AE=BD 。 求证:△ABC ≌△EDF 。 3、 如图(3):DF=CE ,AD=BC ,∠D=∠C 。 求证:△AED ≌△BFC 。 4、 如图(4):AB=AC ,AD=AE ,AB ⊥AC ,AD ⊥AE 。求证:(1)∠B=∠C ,(2)BD=CE 6、如图(6):CG=CF ,BC=DC ,AB=ED ,点A 、B 、C 、D 、E 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1)AF=EG ,(2)BF ∥DG 。 7、如图(7):AC ⊥BC ,BM 平分∠ABC 且交AC 于点M 、N 是AB 的中点且BN=BC 。 求证:(1)MN 平分∠AMB ,(2)∠A=∠CBM 。 (图1)D C B A F (图2)D C B A F E (图3)D C B A E (图4) D C B A E (图5)D B A G F E (图6)D C B A N M (图7) C B A

8、如图(8):A 、B 、C 、D 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C=DB ,BE ∥CF ,AE ∥DF 。 求证:△ABE ≌△DCF 。 9、如图(9)AE 、BC 交于点M ,F 点在AM 上,BE ∥CF ,BE=CF 。 求证:AM 是△ABC 的中线。 10、如图(10)∠BAC=∠DAE ,∠ABD=∠ACE , BD=CE 。 求证:AB=AC 。 11、如图(11)在△ABC 和△DBC 中,∠1=∠2, ∠3=∠4,P 是BC 上任一点。 求证:PA=PD 。 12、如图(12)AB ∥CD ,OA=OD ,点F 、D 、O 、 A 、E 在同一直线上,AE=DF 。 求证:EB ∥CF 。 13、如图(13)△ABC ≌△EDC 。求证:BE=AD 。 14、如图(14)在△ABC 中,∠ACB=90°,AC=BC ,AE 是BC 的中线,过点C 作CF ⊥AE 于F ,过B 作BD ⊥CB 交CF 的延长线于点D 。 (1)求证:AE=CD ,(2)若BD=5㎝,求 AC 的长。 F E (图8)D C B A M F E (图9) C B A E (图10) D C B A P 4321 (图11) D B A F E E (图13)D C B A F E (图14)D C B A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含知识点)

人教版数学 2020-2021 教案 2021-2022学年度 秋季 八年级上学期 人教版数学 全等三角形课后训练 基础巩固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B .大小不同的两个图形不是全等形 C .形状、大小都相同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D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图所示,△ABD ≌△BAC ,B ,C 和A ,D 分别是对应顶点,如果AB =4 cm ,BD =3 cm ,AD =5 cm ,那么BC 的长是( ). A .5 cm B .4 cm C .3 cm D .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ABC ≌△ADC ,∠ABC =70°,则∠ADC 的度数是( ). A .70° B .45° C .30° D .35° 4.如图所示,△ABC 与△DBE 是全等三角形,即△ABC ≌△DBE ,那么图中相等的角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如图所示,△ABC 与△DEF 是全等三角形,即△ABC ≌△DEF ,那么图中相等的线段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6.(1)已知:如图,△ABE ≌△A CD ,∠1=∠2,∠B =∠C ,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人教版数学2020-2021 (2)由对应边找对应角,由对应角找对应边有什么规律? 能力提升 7.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 ,N 的距离,如果△PQO ≌△N MO ,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 A .PO B .PQ C .MO D .MQ 8.如图所示是用七巧板拼成的一艘帆船,其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对. 9.如图所示,△ADF ≌△CBE ,且点E ,B ,D ,F 在一条直线上.判断AD 与BC 的位置关系,并加以说明. 10.某人想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你在下图中,帮他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

(完整)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全等三角形 一般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判 定 边角边(SAS)、角边角(ASA) 角角边(AAS)、边边边(SSS) 具备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HL) 性 质 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中线相等,对应高相等,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2.证题的思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找任意一边( ) 找两角的夹边( 已知两角 ) 找夹已知边的另一角( ) 找已知边的对角( ) 找已知角的另一边( 边为角的邻边 ) 任意角( 若边为角的对边,则找 已知一边一角 ) 找第三边( ) 找直角( ) 找夹角( 已知两边 AAS ASA ASA AAS SAS AAS SSS HL SAS 例1在△ABC中,AC=5,中线AD=4,则边AB的取值范围是( ) A.1

3.如图,把大小为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个全等图形,例如图1.请 在下图中,沿着虚线画出四种不同的分法,把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分割成两 个全等图形. 4.如图,△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若∠1:∠2:∠3=28:5:3,则∠a的度数为 5.如图,已知0A=OB,OC=0D,下列结论中:①∠A=∠B;②DE=CE;③连OE,则0E平分∠0,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6.如图,A在DE上,F在AB上,且AC=CE,∠l=∠2=∠3,则DE的长等于( ). A:DC B.BC C.AB D.AE+AC 7.如图,AB∥CD,AC∥DB,AD与BC交于0,AE⊥BC.于E,DF⊥BC于F,那 么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对 A.5 B.6 C.7 D.8 8.如图,把△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35度,得到△A′B′C, A′B′交AC乎点D,已知∠A′DC=90°,求∠A的度数 9..如图,在△ABE和△ACD中,给出以下四个论断:①AB=AC;②AD=AE③AM=AN④AD⊥DC,AE⊥BE.以其中三个论断为题设,填入下面的“已知”栏中,一个论断为结论,填入下面的“求证”栏中,使之组成一个真命题,并写出证明过程 已知: 求证: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讲义 (新版)苏科版

全等三角形 重难点易错点解析 题一 题面:下列说法中: ①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②通过旋转得到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的两个图形旋转后一定能重合; ③大小相同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④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一定与原图形全等.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全等的定义与形成 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全等形 我们可以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得到全等图形 题二 (1)已知△ABC≌△ABD,AB=6,AC=7,BC=8,则AD=() A.5 B.6 C.7 D.8 (2)已知△ABC≌△ADC,∠BAC=60°,∠ACD=23°,那么∠D=()A.87°B.97° C.83° D.37° 全等的性质 全等图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金题精讲 题一 题面: (1)如图,△ABC≌△DCB,若∠A=80°,∠ACB=40°,则∠ACD等于()A.80°B.60°C.40°D.20°

E D B A C (2)如图所示,△ACE ≌△DBF ,AD =9cm ,BC =5cm ,则AB 的长是( )cm A .5 B .4 C .2 D .1 B F C A D E 全等图形边和角的性质 题二 题面:如果△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5,12,13,△DEF 的三边长分别为5,52x ,x 24,若这 两个三角形全等,则x 为 .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题三 题面: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不同的三点A 、B 、C ,其中A (4,0)、B (0,2),当△COB ≌△AOB 时,点C 的坐标为 .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不同的三点A 、B 、C ,其中A (4,0)、B (0,2),当点B 、O 、C 组成的三角形与△AOB 全等时,点C 的坐标为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精选】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卷(word含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如图,已知△ABC中,AB=AC=20cm,BC=16cm,点D为AB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6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 △BPD与△CQP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答案】(1)①△BPD≌△CQP,理由见解析;②V7.5 Q (厘米/秒);(2)点P、Q 在AB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 3 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边上相遇. 【解析】 【分析】 (1)①先求出t=1时BP=BQ=6,再求出PC=10=BD,再根据∠B=∠C证得 △BPD≌△CQP; ②根据V P≠V Q,使△BPD与△CQP全等,所以CQ=BD=10,再利用点P的时间即可得到点Q的运动速度; (2)根据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运动x 秒,即可列出方程15 6220 2 x x,解方程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 (1)①因为t=1(秒), 所以BP=CQ=6(厘米) ∵AB=20,D为AB中点, ∴BD=10(厘米) 又∵PC=BC﹣BP=16﹣6=10(厘米)∴PC=BD ∵AB=AC, ∴∠B=∠C, 在△BPD与△CQP中,

BP CQ B C PC BD =?? ∠=∠??=? , ∴△BPD ≌△CQP (SAS ), ②因为V P ≠V Q , 所以BP ≠CQ , 又因为∠B =∠C , 要使△BPD 与△CQP 全等,只能BP =CP =8,即△BPD ≌△CPQ , 故CQ =BD =10. 所以点P 、Q 的运动时间84 663 BP t (秒), 此时 107.5 43 Q CQ V t (厘米/秒). (2)因为V Q >V P ,只能是点Q 追上点P ,即点Q 比点P 多走AB +AC 的路程 设经过x 秒后P 与Q 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15 62202 x x , 解得x= 803 (秒) 此时P 运动了 80 61603 (厘米) 又因为△ABC 的周长为56厘米,160=56×2+48, 所以点P 、Q 在AB 边上相遇,即经过了80 3 秒,点P 与点Q 第一次在AB 边上相遇. 【点睛】 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三角形与动点相结合的解题方法,再证明三角形全等时注意顶点的对应关系是证明的关键. 2.已知,如图A 在x 轴负半轴上,B (0,-4),点E (-6,4)在射线BA 上, (1) 求证:点A 为BE 的中点 (2) 在y 轴正半轴上有一点F, 使 ∠FEA=45°,求点F 的坐标.

新人教八年级上全等三角形提高压轴题

全等三角形提高压轴题 1. 如图所示,△AB C ≌△ADE ,BC 的延长线过点E ,∠ACB=∠AED=105°, ∠CAD=10°,∠B=50°,求∠DEF 的度数。 2. 如图,△AOB 中,∠B=30°,将△AO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52°,得到△A ′OB ′,边 A ′ B ′与边OB 交于点 C (A ′不在OB 上),则∠A ′CO 的度数为多少? 3. 如图所示,在△ABC 中,∠A=90°,D 、E 分别是AC 、BC 上的点,若△ADB ≌△EDB ≌△ EDC ,则∠C 的度数是多少? 4. 如图所示,把△ABC 绕点C 顺时针旋转35°,得到△A ′B ′C ,A ′B ′交AC 于点D , 若∠A ′DC=90°,则∠A= 5. 已知,如图所示,AB=AC ,A D ⊥BC 于D ,且AB+AC+BC=50cm,而AB+BD+AD=40cm ,则AD 是多少? A C A

6. 如图,Rt △ABC 中,∠BAC=90°,AB=AC ,分别过点B 、C 作过点A 的垂线BC 、CE ,垂足 分别为D 、E ,若BD=3,CE=2,则DE= 7. 如图,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AB ,DF ⊥AC ,垂足分别是E 、F ,连接EF ,交AD 于G ,AD 与EF 垂直吗?证明你的结论。 8. 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为∠BAC 的角平分线,D 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的面积是28cm 2 ,AB=20cm ,AC=8cm ,求DE 的长。 9. 已知,如图:AB=AE ,∠B=∠E ,∠BAC=∠EAD ,∠CAF=∠DAF ,求证:AF ⊥CD 10. 如图,AD=BD ,A D ⊥BC 于D ,BE ⊥AC 于E ,AD 与BE 相交于点H ,则BH 与AC 相等吗? 为什么? 11. 如图所示,已知,AD 为△ABC 的高,E 为AC 上一点,BE 交AD 于F ,且有BF=AC , FD=CD ,求证:B E ⊥AC B C B B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题.doc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 中,∠B =∠C ,与△ABC 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 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 A.∠A B.∠B C.∠C D.∠B 或∠C 2.如图,在CD 上求一点P ,使它到OA ,OB 的距离相等,则P 点是( ) A.线段CD 的中点 B.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 C.OA 与CD 的中垂线的交点 D.CD 与∠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 第2题图 第3题图 第4题图 3.如图所示,△ABD ≌△CDB ,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D 和△CDB 的面积相等 B.△ABD 和△CDB 的周长相等 C.∠A +∠ABD =∠C +∠CBD D.AD ∥BC ,且AD =BC 4.如图,已知AB =DC ,AD =BC ,E ,F 在DB 上两点且BF =DE ,若∠AEB =120°,∠ADB =30°,则∠BCF = ( ) 5A.6A. 789.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过B 作BE ⊥AD 于E ,过E 作EF ∥AC 交AB 于F ,则( ) A. AF =2BF B.AF =BF C.AF >BF D.AF <BF 第8题图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95°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A D F E D C B A D A C B O D C B A A E C B A ′ E ′ D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等腰△ABC中,AD⊥BC交直线BC于点D,若AD=1 2 BC,则△ABC的顶角的度数为 _____. 【答案】30°或150°或90° 【解析】 试题分析:分两种情况;①BC为腰,②BC为底,根据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判断出∠ACD=30°,然后分AD在△ABC内部和外部两种情况求解即可. 解:①BC为腰, ∵AD⊥BC于点D,AD=1 2 BC, ∴∠ACD=30°, 如图1,AD在△ABC内部时,顶角∠C=30°, 如图2,AD在△ABC外部时,顶角∠ACB=180°﹣30°=150°, ②BC为底,如图3, ∵AD⊥BC于点D,AD=1 2 BC,

∴AD =BD =CD , ∴∠B =∠BAD ,∠C =∠CAD , ∴∠BAD +∠CAD = 12 ×180°=90°, ∴顶角∠BAC =90°, 综上所述,等腰三角形ABC 的顶角度数为30°或150°或90°. 故答案为30°或150°或90°. 点睛:本题考查了含30°交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15CP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 【详解】 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 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 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解析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点A的坐标是(2,2),若点P在x轴上,且△APO是等腰三角形,则点P有_____个. 【答案】4 【解析】 【分析】 由A点坐标可得OA=22,∠AOP=45°,分别讨论OA为腰和底边,求出点P在x轴正半轴和负半轴时,△APO是等腰三角形的P点坐标即可. 【详解】 (1)当点P在x轴正半轴上, ①如图,以OA为腰时, ∵A的坐标是(2,2), ∴∠AOP=45°,OA=22, 当∠AOP为顶角时,OA=OP=22, 当∠OAP为顶角时,AO=AP, ∴OPA=∠AOP=45°, ∴∠OAP=90°, ∴OP=2OA=4, ∴P的坐标是(4,0)或(22,0). ②以OA为底边时, ∵点A的坐标是(2,2), ∴∠AOP=45°, ∵AP=OP, ∴∠OAP=∠AOP=45°, ∴∠OPA=90°,

∴P点坐标为(2,0). (2)当点P在x轴负半轴上, ③以OA为腰时, ∵A的坐标是(2,2), ∴OA=22, ∴OA=OP=22, ∴P的坐标是(﹣22,0). 综上所述:P的坐标是(2,0)或(4,0)或(22,0)或(﹣22,0). 故答案为:4.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坐标与图形性质的综合运用,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是解题关键. 2.如图,在△ABC和△DBC中,∠A=40°,AB=AC=2,∠BDC=140°,BD=CD,以点D为顶点作∠MDN=70°,两边分别交AB,AC于点M,N,连接MN,则△AMN的周长为 ___________. 【答案】4 【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等三角形》知识 点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注:全等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中相似比为1:1的特殊情况) 当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由此,可以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一定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角一定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一定是对应角; 表示:全等用“≌”表示,读作“全等于”。 判定公理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或“边边边”),这一条也说明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或“边角边”)。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或“角

边角”)。 由3可推到 4、有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或“角角边”)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或“斜边,直角边”) 所以, SSS,SAS,ASA,AAS,HL均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定理。 注意:在全等的判定中,没有AAA角角角和SSA(特例:直角三角形为HL,属于SSA)边边角,这两种情况都不能唯一确定三角形的形状。A是英文角的缩写(angle),S是英文边的缩写(side)。 H是英文斜边的缩写(Hypotenuse),L是英文直角边的缩写(leg)。 6.三条中线(或高、角分线)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归纳总结-(1)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要点: (一)全等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二不改变其形状大小的图形变换叫做全等变换。全等变换包括以下三种: 1、平移变换:把图形沿某条直线平行移动的变换叫做平移变换。 2、对称变换:将图形沿某直线翻折180°,这种变换叫做对称变换。 3、旋转变换:将图形绕某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到另一个位置,这种变换叫做旋转变换。 (二)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 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二、题型分析: 题型一: 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例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C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相等 C 、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D 、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 题型二:考察全等三角形之间的关系——传递性 例题:如果△ABC 和△DEF 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BC 和△GHI ______全等, 如果△ABC 和△DEF 不全等,△DEF 和△GHI 全等,则△ABC 和△GHI ______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或“一定不”) 题型三:根据三角形全等求角 例1:△ABC 中,∠BAC ∶∠ACB ∶∠ABC =4∶3∶2,且△ABC ≌△DEF ,则∠DEF =______. 例2:如图,△ABN ≌△ACM ,AB=AC ,BN=CM ,∠B=50°,∠ANC=120°, 则∠MAC 的度数等于( ) A 、120° B 、70° C 、60° D 、50° 第二节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一、知识要点: (一)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 2、“角边角”简称“ASA ” 3、“边边边”简称“SSS ” 4、“ (二)证明两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三)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 路:

数学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练习(word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所示,ABC为等边三角形,P是ABC内任一点,PD AB,PE BC ++=____cm. ∥,若ABC的周长为12cm,则PD PE PF PF AC 【答案】4 【解析】 【分析】 先说明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AHE和△AHE是等边三角形,然后得到一系列长度相等的线段,最后求替换求和即可. 【详解】 ∥ 解:∵PD AB,PE BC ∴四边形HBDP是平行四边形 ∴PD=HB ∵ABC为等边三角形,周长为12cm ∴∠B=∠A=60°,AB=4 ∥ ∵PE BC ∴∠AHE=∠B=60° ∴∠AHE=∠A=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HE=AH ∵∠HFP=∠A=60° ∴∠HFP=∠AHE=60° ∴△AHE是等边三角形, ∴FP=PH ∴PD+PE+PF=BH+(HP+PE)=BH+HE=BH+AH=AB=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 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在锐角△ABC中,AB=5,∠BAC=45°,∠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_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为所求的最小值,再根据AD是∠BAC的平分线可知MH=MN,再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作BH⊥AC,垂足为H,交AD于M点,过M点作MN⊥AB,垂足为N,则BM+MN 为所求的最小值. ∵AD是∠BAC的平分线,∴MH=MN,∴BH是点B到直线AC的最短距离(垂线段最短). ∵AB=5,∠BAC=45°,∴BH==5. ∵BM+MN的最小值是BM+MN=BM+MH=BH=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解答此类问题时要从已知条件结合图形认真思考,通过角平分线性质,垂线段最短,确定线段和的最小值. 3.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