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坡度设计

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坡度设计
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坡度设计

地形设计的概念

caoxue130111 发布于 2013-11-04 浏览 225人次

园林地形设计,就是园林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二者互相影响,一般要同步进行。

1、地貌:

就是指地表面呈现的高低起伏的状态。如山地、草原、丘陵、平地、洼地等。

2、地物:

就是指地表面上分布的固定的物体。如各种建筑物、构筑物、路桥、江河湖泊、农田、树木等。

3、地形:

就是指地貌与地物的总称。即地表面上分布的固定物体与地表面本身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状况。它就是指地球表面在三维方向的形状变化。本章“地形”之涵义侧重于地貌,就是园林造景的基本载体,又就是园林各项功能得以实现的主要场所。

4、地形图:

按照一定的测绘方法,用比例投影与专用符号,把地面上的地貌、地物测绘在纸平面上的图形。用以表达地势蝻蜒与描绘地形起伏状况的图纸。

5、地形设计

地形的设计与整理就是竖向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地形骨架的“塑造”,山水布局,峰、峦、坡、

河、湖、泉,瀑等地貌小品的设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高低、大小、比例、尺度、外观形态、坡度的控制与高程关系等都要通过地形设计来解决。不同的土质有不同的自然安息角(见表1-2)。山体的坡度不宜超过相应土壤的自然安息角。水体岸坡的坡度也要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设计与施工。水体的设计应解决水的来源、水位控制与多余水的排放。

松散状态下的土壤颗粒,自然滑落而形成的天然斜坡面,叫做土壤的自然倾斜面、该面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做土壤安息角、

自然堆积土壤的表面与水平面间所形成的角度,称为土的自然倾斜角

但就是,土壤安息角就是受土壤含水量大小影响的,所以并没有具体的数字。所以导致在工程设计时,为了就是工程稳定,其边坡坡度数值应参考相应土壤的安息角。

园林地形设计中的坡度设计

引言

地形设计在设计中应用很广,特别就是园林设计中,就是最常用的设计手法之

一。在大型的项目中,挖湖堆山,打造山水地形骨架,创造逶迤起伏的地形效

果。小到十几平方米的绿地,也可能通过堆填几十公分高的微地形,营造出丰

富的软质视觉层次与创造不同的活动空间。

我们所说的地形,包括自然地形与人工地形。自然地形就是自然中的地貌地

形,就是亿万年来由地球地壳运动,在内力与外力作用下形成的,这类地形通常

为利用为主,改造为辅。人工地形就是由于设中景观效果的需要,由规划设计

师设计,通过土方工程手段创造出来的地形。人工地形在设计中要营造何种地

形空间,通过何种地形坡度才能形成所需的地形空间,就是设计师需要探讨的课

题,也就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不同地形空间的分类

影响园林地形设计的因素很多,包括场地的现状,场地的地质状况,设计

上整体空间结构等等。在具体的地形设计过程中,要把握地形的整体走势,最

高点,次高点,最低点的位置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地形的坡度问题则就是经过地

形空间的全局性考虑后,需要深化的重点,在这里,我们对不同坡度形成的地

形空间进行分类。

1、开敞平缓的地形空间

可供人进入游赏及活动的园林地形空间,如:在缓坡大草坪,此类地形的

坡度小,地形变化丰富,场地占地大,形成较大面积的活动“面”,可供人们

进入,开展各类活动,如放风筝、踢毽子、球类活动、草地野餐等。如深圳莲

花山公园南面的缓坡大草坪,坡度平缓,空间大,给人们提供了开展多种活动

公共场所。

2、稍陡郁闭的地形空间

以种植为主地形空间,此类园林地形坡度相对可以较大,以植物造景为主

,形成由植物分隔的郁闭空间。由于坡度较大,决定了人的活动不能在坡地上

全面展开,人的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此类地形中专门设置的活动“点”及游览

“线”中,如铺装平台、亭子及台阶游步道中,以步行观赏活动内容为主。

3、陡峭封闭的地形空间

以空间分隔为主要目的的园林地形空间,此类地形较高,形成视线隔断,

空间领域感强。由于坡度大,不宜设置活动设施,但可适当设置台阶游步道。

在人工地形中此类地形的坡度常取土壤的自然安息角的坡度。此类地形的功能

性突出,兼顾景观观赏性。如深圳园博园北面相接北环大道的边界处,通过堆

高北面的山体,形成连绵山脉,视觉上,很好的阻挡了北环大道的不良景观,

听觉上,拦隔了大道的轰轰的车流噪音。

二、不同地形空间类型的坡度研究

陡地按坡度的大小,常规分类为:

缓坡地为3%—10%(1:33、4——1:10),

中坡地为10%—25%(1:10—1:4),

陡坡为25%—50%(1:4——1:2),

急坡地50%—100%(1:2——1:1),

悬崖坡地为大于100%(1:1)。

园林地形的坡度通常在3%(地面自然排水较顺畅的坡度)以上到50%的坡度。在3%——50%之间的地形坡度中,何种坡度适用于以述的三种空间类型的何种类型?

我们首先从景观与游人活动为切入点,按不同坡度对游人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坡度为100%(1:1)——50%(1:2、5)时,需要做硬质材料护坡,人难以站立平衡;

坡度在50%(1:2、5)——25%(1:4)时,可用植物材料护坡,人可以站立,但不舒适,感觉吃力,有滚落的危险;

坡度小于20%(1:5)时,人可站立行走,基本无不舒适感;

坡度小于10%(1:10)时,人行走在其上,有如履平地之感。

1、开敞平缓的地形空间的坡度分析

此类地形可供人进入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需要地形平缓,并要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人在其上行走活动,要有如履平地之感,视野开阔,通风效

果良好。

我们选择的地形坡度主要采用3%(1:33、4)——10%(1:10)之间缓坡地地形,少量采用10%(1:10)——25%(1:4)之时的中坡地地形。

在我院设计的深圳市龙潭公园的改造工程方案中,就是以地形土方内部平衡

创造更多适合人活动的缓坡地形的一个典型。

龙潭公园占地17、7公顷,公园北部原地形为山谷的局部,山体地形坡度达

24°(45%),

公园中心为一个大湖,湖四周原设计为硬质护坡,形式多样,坡度介于21°(3

9%)

——

55°(142%)之间,由于坡度大,这些护坡不能供游人活动。我们通过计算整

个公园可供游人活动的平地约占27、1%,可供游人活动的缓坡占10、3%,不方便游

人活动的陡坡占22。9%,不可供游人活动的陡坡占16。3%,湖面占23。4%。我

们设计的重点就是通过对坡度大的陡坡进行内部土方平衡,将南部中间土方分别

堆填至两侧湖体陡坡处,并对地形进行塑造,形成可供游人活动的

≤1:5缓坡地形。使公园可供游人活动的缓坡、平地增加到占全园面积的56、6%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