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考点_化学科普阅读题知识点汇总(全)

最新中考考点_化学科普阅读题知识点汇总(全)
最新中考考点_化学科普阅读题知识点汇总(全)

最新中考考点_化学科普阅读题知识点汇总(全)

一、中考化学科普阅读题

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随着国内轿车工业的迅急发展,人们每天坐在汽车里的时间越来越长,而车内的空气质量状况也成为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图为中国科学院所属理化环境分析研究中心发布的《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测试结果(选取使用年限不同的50款市场上常见的车型进行检测)。

这份空气质量报告,无疑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车内空气污染到底来源于哪里?下表列举了车内空气污染的源头及主要污染物。

主要源头主要污染物

源头一:车内配件、材料和装饰物

车内本身的各种配件和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买

车后进行装饰,装饰物释放的有害气体。

总挥发性有机物

( TVOC),包括:甲醛

(CH2O)、苯(C6H6)等

源头二:空调系统、死角腐物

空调系统内潮湿阴暗的角落,成为霉菌大量繁殖

的温床;车厢角落遗落的食品容易腐烂发霉。

胺、烟碱、霉菌及繁殖产

生的霉味气体等

源头三:发动机长时间运转

汽车发动机长时间运转产生的热量会增加车内污

染物的挥发,发动机运转中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CO、汽油挥发成分、胺、

烟碱等

如何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呢?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做法。

① 开窗通风:通常情况下,开窗通风是改善车内空气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② 臭氧消毒:通过臭氧的氧化性可以去除一部分有害气体。

③ 安装车载空气净化器:某品牌空气净化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空气通过HEPA过滤材料,清理空气中的尘埃及细小颗粒物,再通过活性炭的协同作用,吸附异味;甲醛在蜂窝状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和氧气反应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具有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

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一些新技术、新材料也会不断地优化和使用。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车载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图中活性炭主要起过滤和________作用。

(2)《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测试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其原因是________。(3)甲醛在蜂窝状高效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车内的配件和装饰是车内主要污染源之一

B.车辆越新,TVOC超标越严重

C.臭氧消毒是利用臭氧的物理性质

(5)请你写出一条保持车内空气清洁的方法________。

【答案】吸附车内总挥发性有机物和菌落总数均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CH2O + O2催化剂H2O + CO2AB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少放装饰物;放活性炭包;定期消毒等

【解析】

(1)根据活性炭的作用分析解答;

(2)根据空气质量标准分析解答;

(3)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质量守恒定律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4)(5)根据污染源头、主要污染物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方法解答;

解:(1)车载空气净化器工作原理图中活性炭主要起过滤和吸附作用。

(2)《国内汽车空气质量报告》中的测试结果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由图可知,其原因是:车内总挥发性有机物和菌落总数均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3)反应物是甲醛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故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H2O + O2 H2O + CO2;

(4)由表格可知车内的配件和装饰是车内主要污染源之一且车辆越新,TVOC超标越严重。而臭氧消毒:通过臭氧的氧化性可以去除一部分有害气体。故选AB;

(5)根据污染源头、主要污染物及改善车内空气质量的方法可知,保持车内空气清洁的方法: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清洁;少放装饰物;放活性炭包;定期消毒等。

2.课堂上老师分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时指出,生此反应的条件是:金属要比盐中金属活泼但要除去钾、钙、钠。泽元同学很好奇,他想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什么物质?

(进行实验一)取绿豆大的一小粒钠放入盛有饱和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中

(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出现蓝色絮状沉淀,一会儿部分变黑色。

(1)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将锥形瓶塞上单孔塞,导管通入肥皂水中,有肥皂泡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

(2)探究沉淀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难溶性碱通常遇热时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猜想与假设)剩余物质为有Cu(OH)2和_____,可能有Cu。

(验证猜想)

(实验结论)钠加入硫酸铜溶液中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再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写出生成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

(反思与交流)出现黑色固体可能的原因是_____。

(进行实验二)泽元同学将饱和 CuSO4溶液滴加在一小块钠上至钠完全反应,观察到表面有灰黑色固体,周围有大量蓝色糊状物。同学们加入试剂X 将黑色和蓝色固体除去,看到有金属光泽的红色铜。与实验一对比,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3)其他金属与盐反应,是否也有此现象呢?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取大小形状都相同的不同金属与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反应的现象记录如下:

请根据上表中信息,猜想金属与盐产生气体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写出两点,合理即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氢气氧化铜 H2SO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2NaOH+CuSO4═Cu(OH)2↓+Na2SO4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实验二中水较

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金属的活动性盐溶液的浓度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产生的气体用导管通入肥皂水中,将燃着的木条靠近飘起的肥皂泡,有爆鸣声,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点燃该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纯度;故填:氢气;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铜沉淀受热会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所以沉淀中有Cu(OH)2和氧化铜,可能还有Cu;故填:氧化铜;

[验证猜想]

氧化铜、氢氧化铜会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不会与稀硫酸反应,所以:

故填:H2SO4;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2NaOH+CuSO4═Cu(OH)2↓+Na2SO4;故填:2NaOH+CuSO4═Cu(OH)2↓+Na2SO4;

[反思与交流]氢氧化铜受热分解为相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所以出现黑色物质的可能原因是: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的氧化铜。故填:钠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

[进行实验二]当水较少时,钠容易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则与实验一对比,实验二中得到红色铜的原因是实验二中水较少,利于钠和硫酸铜反应。故填:实验二中水较少,钠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铜;

(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以及盐溶液的浓度都会影响金属与盐产生气体,故填:金属的活动性;盐溶液的浓度。

3.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附近,是中国早期制盐地之一,距今约5000年之久。其主要的工艺流程如下:先将盐卤(亦称卤水或卤汁)引入深达数米的贮卤池沉淀杂质,再经笕管导入纵向排列的数口铁锅中开始熬。卤水先经大火煎煮,迅速蒸发水分,然后利用豆汁或蛋清、猪血等吸附硫酸钙等杂质,再用竹编的筛子舀起,称为“提浆”。提浆之后的锅内盐卤“清澈见底”,之后用小火慢慢熬煮,适时下母子渣盐(盐种),促使卤水结晶成盐粒。已经结晶的盐粒还需要经过淋花水的工序。花水是一种卤汁,将卤汁一遍遍淋在刚刚结晶的盐粒上,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增加盐粒的亮泽度。之后滤去残留的水分,再转至烘干炕摊开烘干,最后打包、计重、入库房。

(1)“提浆”和实验室“过滤”一样,都是为了除去溶液中不溶性杂质,在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必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

(2)熬盐和实验室的____原理相同。

(3)竹编的筛子相当于实验室的过滤操作中所用到的____。

(4)花水是氯化钠的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5)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来大量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二种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答案】漏斗 蒸发 滤纸 饱和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解析】

【分析】

【详解】

(1)过滤过程中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故填:漏斗;

(2)熬盐和实验室蒸发的原理相同,故填:蒸发;

(3)竹编的筛子起到过滤作用,相当于滤纸,故填:滤纸;

(4)花水是一种卤汁,洗去盐粒表面残留的杂质,只去除杂质不溶解氯化钠,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故填:饱和;

(5)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烧碱, 同时得到副产物氢气和氯气,化学方程式为: 2222NaCl 2H O

2NaOH Cl H ++↑+↑通电

【点睛】 该题考察过滤操作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你吃过木糖醇口香糖吗?

木糖醇为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吸收大量热,甜度与蔗糖相当。

木糖醇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蔬菜、谷类中,但含量很低。商品木糖醇是将玉米芯、甘蔗渣等农作物进行深加工制得的。我国木糖醇生产工艺路线如下:原料→水解→中和→……. →加氢、结晶→包装。其中原料水解时用硫酸做催化剂,再用碳酸钙将硫酸除去。

龋病是人类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其发生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微生态环境是牙菌斑。目前普遍认为,牙菌斑中的细菌在代谢食物中糖类的过程中产生酸性物质,酸性物质可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病。牙菌斑pH 变化可反映牙菌斑内产生酸性物质的情况。

木糖醇不致龋且有防龋齿的作用。第三军医大学韩旭对木糖醇防龋过程进行了研究,部分内容如下。

研究1:用10%的蔗糖、葡萄糖、木糖醇溶液漱口,牙菌斑pH 的变化

研究2:用蔗糖溶液涑口后咀嚼口香糖,牙菌斑pH的变化

研究表明,饭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以起到防龋的作用,可以明显降低患龋率。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木糖醇生产中用碳酸钙将硫酸除去,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龋病的形成是______(填“酸性”或“碱性”)物质导致。

(3)根据研究1,木糖醇不致龋的原因是______。

(4)根据研究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5)下列有关木糖醇与蔗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甜度相当

B.均能形成溶液

C.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小于木糖醇

【答案】CaCO3 +H2SO4 == CaSO4 + H2O + CO2↑酸性木糖醇对牙菌斑pH的影响不大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使牙菌斑pH在较短时间内升高 AB

【解析】

【分析】

【详解】

(1)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 +H2SO4 == CaSO4 + H2O + CO2↑;(2)从短文中可知道:酸性物质可导致牙釉质溶解,进而形成龋病;(3)从研究1可看出木糖醇对牙菌斑pH的影响不大,故木糖醇不致龋;(4)根据研究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用蔗糖溶液漱口后,咀嚼木糖醇口香糖可使牙菌斑pH在较短时间内升高;(5)A、从短文中可知道,木糖醇与蔗糖甜度相当,正确;B、木糖醇与蔗糖均易溶于水,故均能形成溶液,正确;C、从研究1可以看出,分别食用蔗糖、木糖醇,蔗糖对牙菌斑酸性变化影响远大于木糖醇,错误;故选AB。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有删改)

火炸药的绿色制造技术发展

以硝基化合物为代表的含能材料是火炸药技术的基础,其传统的制造工艺过程会产生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酸和废水,环境污染严重,治理费用高,因此火炸药原材料组分传统制造工艺需要进行绿色化和低成本改进,以及积极开发含能材料的绿色合成工艺。

硝基含能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是火炸药原材料制造技术中最新颖的前沿研究领域,是一种真正绿色合成路线。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N2O5作为绿色硝化剂,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如何制备N2O5和怎样实现N2O5硝化工艺。

研究的N2O5制备方法主要有半渗透膜电解法和臭氧氧化法:

(1)半渗透膜电解法是在电解池内用特制的半渗透膜隔开两个电极,电解无水硝酸而生成N2O5;

(2)臭氧氧化法是将浓度5%﹣10%的臭氧与氧气的混合物和N2O4进行气相反应生成

N2O5。试验的N2O5硝化工艺主要有2种:

(1)用N2O5﹣HNO3﹣N2O4作硝化剂进行硝化;

(2)用N2O5和无水HNO3于液态二氧化碳中进行硝化。

南京理工大学研究了用DADN原料在N2O5﹣HNO3体系中绿色硝解制备HMX.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的优缺点比较见表:

火炸药的安全使用知识有:防止炸药受热、火焰引起的爆炸;按炸药使用温度使用,不要超过温度条件;禁止长时间阳光照射;禁止电焊、气焊、气割作业等。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文中涉及到的下列物质:P2O5、HNO3、O3、NH4NO3、N2O4中,不包括的物质类别是_____(填序号)。

A 单质

B 氧化物

C 酸

D 碱

E 盐

(2)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_____作为绿色硝化剂。

(3)如表中,以DADN为原料,不同硝解方法比较中,P2O5和HNO3需大大过量,腐蚀性大的硝化体系是_____。

(4)火炸药的安全使用还有哪些注意事项_____。(原文已有方法不能重复,任答一点)【答案】D N2O5 P2O5﹣HNO3远离火源

【解析】

【详解】

(1)P2O5属于氧化物;HNO3属于酸;O3属于单质;NH4NO4属于盐;N2O4属于氧化物,所以没有碱;

(2)最具代表性的新型硝化技术是用N2O5作为绿色硝化剂;

(3)由表中的收率和缺点可以看出P2O5﹣HNO3属于腐蚀性大的硝化体系;

(4)防止火药爆炸要远离火源。

6.我国著名化学家徐光宪院士说:“化学是不断发明和制造对人类更有用的新物质的科学”。在分子一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就可以创造新物质。石墨在超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某些碳原子(方框中的碳原子a)受到挤压,凸出到层间的空间中,与上一层正六边形的碳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排列形式,就得到金刚石(方框中的碳原子a对应的石墨中的碳原子a)。

1985年,英国化学家克罗托发现C60,提出C60是由12个正五边形和20个正六边形构成封闭的完美对称的笼状分子,由于C60分子的形状和结构酷似英国式足球,所以又被形象地称为“足球烯”。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

1991年,日本科学家发现了碳纳米管,它是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碳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决定了它的弹性和弯曲性都比较优异,可制作金属催化剂载体,作为贮氢。材料制作燃料电池等,碳纳米管还可用于纳米机器人、计算机芯片等前沿领域。

2004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制得石墨烯,这种碳单质的碳原子是以正六边形紧密排列的单层结构。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性能:表面积大、透光率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手机屏幕、电脑触摸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科学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选取石墨烯片段包裹成足球烯,也可以将片段卷起来得到碳纳米管。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涉及到的碳单质共有_____种。

(2)文中提到“在超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变为金刚石”,这一变化是_____变化。

(3)C60在常温下是_____色晶体,猜想C60的一种化学性质可能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与金刚石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碳纳米管机械加工:性能优异,弹性较好,易于弯曲,这些性质都源于它是_____结构。

(5)石墨烯具有较高的导电性和透光性,可以用来制作_____。(6)结合本文,你认为从微观角度创造新物质的可能途径有_____。

【答案】5 化学变化紫红色 C60+60O2点燃

60CO2或

C60+120CuO 高温

120Cu+60CO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管状透明电极、手机屏

幕、电脑触摸屏(任答其一)在分子、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

【解析】

【详解】

(1)短文中涉及到的碳单质有石墨、金刚石、C60、碳纳米管、石墨烯。共5种。

(2)“在超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石墨可以转变为金刚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C60在常温下是紫红色晶体,具有金属光泽;

C60是碳的一种单质,可能具有可燃性,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可能具有还原性,与氧化

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C60+60O2点燃

60CO2;

C60+120CuO 高温

120Cu+60CO2↑;

C60与金刚石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4)碳纳米管是碳原子以正六边形排列而成的管状结构,直径一般为几纳米到几十纳米。碳纳米管的管状结构决定了它的弹性和弯曲性都比较优异;

(5)石墨烯具有很多优异性能:表面积大、透光率高、导电性强、机械性能优异等,使石墨烯在透明电极、太阳能电池、传感器、手机屏幕、电脑触摸屏等方面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6)结合本文,碳的五种单质本质区别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从微观角度创造新物质的可能途径是:在分子、原子层面上改变原子的排列方式。

7.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飞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写出臭氧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一点即可);

(2)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应采取____________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二氧化硫(SO 2)遇到O 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 3),SO 3跟水反应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SO 2的理想方法。写出SO 2与O 3反应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该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是____反应。

【答案】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一点即可) 化学 使用“无氟冰箱”、减少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一点即可) 23

3SO +O SO u u u u u r 微热 化合反应 【解析】

【分析】

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详解】

(1)臭氧的物理性质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

(2)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中生成新物质臭氧,故属于化学变化。

(3)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故应采取使用“无氟冰箱”、减少使用“氟利昂”等制冷剂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4)二氧化硫(SO 2)遇到O 3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SO 3),SO 2与O 3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23

3

SO +O SO u u u u u r 微热,反应符合多变一,故该反应属于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

【点睛】

化合反应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8.阅读下列材料。

美丽富饶的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中铝、锌、锡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铜、镍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是国家重要的锡、铜生产基地。

我国古代曾用“湿法炼钢”“火法炼钢”。“湿法炼铜”的原理是“曾青(硫酸铜溶液)得铁则化为铜”;“火法炼钢”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 2S )炼钢的原理是:Cu 2S 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

在河南安阳、湖北荆州,湖南宁乡、云南江川等地分别出土了后(司)母戊鼎、越王勾践剑、四羊方尊、牛虎铜案等青铜文物,充分反映出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高超熔铸技艺。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因此锡青铜常用于制造齿轮等耐磨零件和耐蚀配件。

虽然云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是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所以保护金属资源刻不容缓。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物的是_____(填标号)

A 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 3)

B 铝土矿(主要成分Al 2O 3)

C 锡石(主要成分SnO 2)

D 黄铜矿(玉要成分CuFeS 2)

(2)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_____(填“强”或“弱”)。

(3)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火法炼铜”产生的能造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

Fe+CuSO=Cu+FeSO SO2

【答案】BC 强44

【解析】

【详解】

(1)

A FeCO3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Al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C SnO2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

D CuFeS2是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故选BC;

(2)根据“青铜是铜锡合金,锡的加入明显提高了铜的强度,抗腐蚀性增强”可知,青铜的抗腐蚀性比纯铜的强;

(3)本材料中,“湿法炼铜”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Fe+CuSO=Cu+FeSO,根据“‘火法炼钢’中用辉铜矿(主要成分Cu2S)炼钢程式是44

的原理是:Cu2S与氧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一种会导致酸雨的气体(其相对分子质量为64)”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气体为二氧化硫(SO2)。

【点睛】

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9.请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有关问题:

碳酸饮料的危害

过量饮用碳酸饮料对人体极为不利,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健康。

磷酸导致骨质疏松。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经常大量饮用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

二氧化碳过多影响消化。碳酸饮料中含有很多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的素乱。

降低人体免疫力。健康的人体血渡应该呈碱性,而饮料中添加的碳酸、乳酸等酸性物质较多。摄入较多的酸性物质,会使血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不利于血液的循环,人体的免疫力也会因此而下降。因此,碳酸饮料一定不要过量饮用。

(1)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写元素符号)。

(2)碳酸饮料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

(3)以下有关碳酸饮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 磷酸影响钙的吸收

B 应避免饮用任何碳酸饮料

C 酸性状态的血液有利于人体健康

D 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引起肠胃疾病

【答案】Ca H2CO3=H2O+CO2↑ AD

【解析】

【分析】

碳酸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

(1)人体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元素符号为Ca。

(2)碳酸饮料产生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H2CO3=H2O+CO2↑。

(3)A、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磷酸,会影响钙的吸收,故A正确;

B、应适量饮用碳酸饮料,故B不正确;

C、会使血液长期处于酸性状态,不利于血液的循环,酸性状态的血液不利于人体健康,故C不正确;

D、碳酸饮料中含有很多二氧化碳,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的素乱,大量饮用碳酸饮料会引起肠胃疾病,故D正确。故选AD。

1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人造金刚石

几百年前,人们不知道金刚石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偶然的机会,科学家拿着放大镜,在阳光下研究金刚石的折光性质。当太阳光被放大镜聚焦成一点照到金刚石时,金刚石消失了。人们经过分析,认为金刚石可能被烧掉了。

化学家把金刚石放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里,使金刚石在容器里燃烧。燃烧后,测定容器里的生成物,发现竟然是二氧化碳。进一步测定二氧化碳里所含碳的质量,恰好等于燃烧前后金刚石所减少的质量。这样,人们就断定,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由于天然金刚石资源稀少,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需求。在知道金刚石的组成和结构后,人们就设法制造金刚石。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有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工厂,所用的原料是石墨,这个转化需要高温高压和催化剂。遗憾的是,这样做成的人造金刚石虽然和天然金刚石硬度相当,但是透明度和外形都达不到天然金刚石的水平。此外,这种高温高压合成技术,一般只能合成小颗粒的金刚石,而在大颗粒的金刚石合成方面则有相当大的困难(所以大颗粒的天然金刚石仍然价格昂责)。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人造金刚石在半导体制造行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计算机芯片的基体材料一—硅的导热性不好,这成为进一步提高芯片性能的难题。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远超过硅(甚至超过铜和银),于是它成了芯片基体材料的最佳选择。正是这种需求推动了人造金刚石的研究。

2016年,太原理工大学超硬材料实验室成功研发出利用煤层气合成金刚石产业化生产线,该项技术已通过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专业检测,不但领先国际,而且突破了我国合成金刚石的现有工艺瓶颈,极大降低了金刚石生产成本。

回答下列问题:

(1)金刚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填化学式)。

(2)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3)用石墨制成金刚石是_____(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金刚石的_____性比硅要好得多。

(5)金刚石和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

(6)你认为利用煤层气合成金刚石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

【答案】CO2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化学变化导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极大降低了金刚石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煤层气的深加工或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合理即可)

【解析】

【详解】

(1)金刚石、石墨均由碳原子构成,属于单质;金刚石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2)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金刚石与石墨是碳的两种不同单质,故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4)硅的导热性不好,而金刚石在导热性方面远远超过硅。

(5)金刚石和硅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碳原子和硅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6)你认为利用煤层气合成金刚石的意义在于:极大降低了金刚石的生产成本、实现了煤层气的深加工或推动传统煤炭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合理即可)。

【点睛】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