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风笑天著)考研用学习辅导书(定性研究概述)【圣才出品】

《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风笑天著)考研用学习辅导书(定性研究概述)【圣才出品】
《社会研究方法》(第5版,风笑天著)考研用学习辅导书(定性研究概述)【圣才出品】

第十二章定性研究概述

12.1 复习笔记

【知识梳理(庖丁解牛)】

【考点难点归纳(去粗取精)】

考点一:定性研究方法的类型★★

1.定性研究专家对定性研究方法的分类(见表12-1)

表12-1 定性研究专家对定性研究方法的分类

2.从不同角度对定性研究方法的分类(不同标准、不统一)

(1)从基本特征的角度,可以将定性研究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如表12-2所示。

表12-2 从基本特征的角度对定性研究方法的分类

(2)在划分出定性研究方法的上述两大类型的基础上,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补充:

①从研究对象数目的角度,增加个案研究;

②从研究目标的角度,增加扎根理论;

③从影响和干预现实的角度,增加行动研究。

拓展:在定性研究中,实地研究(或民族志、参与观察)、个案研究、扎根理论、文本分析、行动研究等,是最基本、最应该熟悉和掌握的研究方式。其中,扎根理论方法是指在纯粹归纳的基础上建构理论。这种方法从观察而不是假设入手,寻求发现模式并自下而上发展理论。其方法基础在于定性资料的归纳与持续比较。扎根理论分为范畴比较、合并分类、划定理论界限与组织理论四个阶段。

考点二:实地研究、参与观察及民族志的异同★★

(1)参与观察和实地研究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对“观察”的理解:

①从狭义上来理解,“观察”仅仅包括“亲眼所见”,则参与观察只是实地研究的一个部分。

②从广义上来理解,参与观察=参与+观察。即“观察”既包括“亲眼所见”,也包括研究者参与实地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则参与观察等同于实地研究。

(2)从来源看,民族志是人类学家研究社会文化的主要方式。它是一种更为极端的实地研究——不仅要求研究者在实地生活的时间更长,参与当地社会生活的程度更深,同时其主要的关注点也更多地集中于对当地社会的文化现象进行描述与分析上。这种特定的研究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使用的方法和途径必须是深入实地的、长时间的、参与互动的。

拓展:制度民族志

制度民族志方法源于女权主义研究,其目的是揭示建构和主宰了个人经历的制度性权力关系。制度民族志将微观层次的个人日常经历和宏观层次的制度联结起来,同样依赖于访谈、观察与文档资料。

考点三:定性研究的本质特征(见表12-3)★★★

表12-3 定性研究的本质特征

考点四: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形式(见表12-4)★★★

表12-4 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结合形式

12.2 课后习题详解

1.定性研究最突出的方法论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说在社会研究领域,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的方式,都不能包打天下?

答:(1)定性研究最突出的方法论意义如下:

①定性研究方式具有“到实地、到现场,重情景、重关联,重意义、重主观”等基本特征,提供了认识世界的另一种视角,这是定性研究方式最突出的方法论意义。

②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多样性、变化性、特殊性,使得很多社会现象无法用自然科学的手段来研究,并且定量研究往往为了概括而简化了许多东西,忽略了许多东西;而定性研究在研究的具体方式、方法、形式上具有多样性,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有不同的适用方法,在了解、认识、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

(2)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的方式,都不能包打天下,具体原因如下:

①无论是定量研究还是定性研究,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所在。定量研究标准化和精确化程度高,逻辑推论比较严谨,能大大推动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化,但是过于简单化以至于

忽略很多因素;定性研究方法上的高度开放性和灵活性,使其在了解、认识、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发挥出独特的、无法替代的作用,但其结果受研究者的主观意识影响较大。在社会研究中选用定量或是定性,取决于这项研究所要探讨的社会现象的性质,特别是这项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的性质。

②社会研究者应该依据研究问题的性质来做出采用定性的或是定量的研究方式的决定。如果研究的问题是有关某一总体的现状、特征,或者是有关某一种社会现象与另一些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或者是有关某一种理论命题是否在研究者关注的社会现实中成立等等,就应该采用定量研究方式;而如果研究的问题是有关某一类不太为社会大众所知晓的特殊人群(如同性恋者)的行为方式、心理特征,或者是有关一个特定群体的内部结构及其相互之间的复杂关系,或者是有关一个特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等,就应该采用定性研究方式。

③研究方式和方法的选择要以适合研究问题、适合研究目的、适合研究对象为标准。人们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既决定了社会研究方式的多样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不同研究方式的适用性。对于社会研究来说,永远没有最好的方式,而只有最合适的方式。社会研究的不同目标往往只适合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来达到。

2.定性研究具有哪些突出的特征?试结合社会研究实际,说明采用定性研究方式的必要性和合适性。

答:(1)定性研究的突出特征

①“到现场”“到实地”

研究者深入研究对象所处的真实社会生活环境开展研究,是体现在定性研究各种具体方式和方法中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到现场”“到实地”这一特征既是定性研究在研究方

式和具体方法上区别于各种定量研究方式和方法的突出标志,也是定性研究为达到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的目标所采取的最为重要的研究策略和指导思想。

②“重情景”“重关联”

对于如何看待和探索社会世界,定性研究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任何一种社会现象既是“此时此地”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正是这种“此时此地”和相互联系的观点,突出强调了任何一种社会现象、任何一种社会现实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情景之中、存在于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联系之中的。社会中不同人群的行为、他们行为的意义,以及由这些行为和意义构成的各种社会现象,都只有在与其相联系的“此情此景”中才能很好地被理解和解释。

③“重意义”“重主观”

定性研究认为所有事实都是被社会建构的,格外重视对社会所建构的各种“意义”的理解。定性研究一方面特别关注人们是如何赋予各种社会行为、社会事件、社会事物之意义的,另一方面也特别看重人们的各种行为、意图对其自身来说所具有的意义。正是由于对“意义”的看重和追求,导致定性研究在本质上更加依赖研究者的主观性,即依赖研究者作为研究主体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2)采用定性研究方式的必要性

①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暴露出了以实验研究、调查研究为代表的定量研究方式在面对和处理复杂的社会现实方面所存在的各种局限性,同时也催生了各种各样的、相对适应这种复杂多样的社会现象的定性研究方式。

②调查研究方式那种为便于资料的精确测量、大规模收集,以及进行统计分析过度“裁剪”现实、“简化”现实、“假定”现实的做法,也带来了其在社会现实的描述上,特别是在对社会现实的理解上过于“表面化”“静态化”“简单化”的弊端。

(3)采用定性研究方式的合适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