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方案

兰州市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方案
兰州市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方案

兰州市“三维数字城市”

建设方案

二0一一年九月

1、兰州市“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现状

目前,兰州的5个区已经各自建设了”三维数字城市”系统,其中,城关、安宁、七里河、红古采用的是电信的线路,西固区采用的是移动的线路,各个社区通过VPN接入区政府数据化社区系统。由于各个区政府的”三维数字城市”系统独立运行,数据无法共享,对综合管理和数据分析造成很大不便。

2、总体需求分析

兰州市政府提出要建立全市综合性的“三维数字城市”系统,在原有5个区各自建设的系统基础之上,建立一套“三维数字城市”数据共享平台,将各个区的数据进行抽取,存放在市政府的数据库当中,便于综合管理和数据分析。

3、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3.1方案拓扑图

根据以上需求分析,网络拓扑如下图所示。

3.2网络设计

由于5个区中有电信和移动两个运营商的线路,因此,需要在兰州市政府接入口采用一个双出口的中高端路由器,以便同时接入电信和移动的VPN,确保流畅的从各个区政府“三维数字城市”系统中抽取数据。

中心路由器:提供与各个区政府的高速下联和业务线速交换,需确保业务增长对核心设备处理性能的高要求。

中心路由器采用MSR多业务开放路由器,提供1Mpps包转发率,具备很强的路由处理能力、丰富的接口模块和高品质业务功能,支持形式多样的广域网接口,满足丰富的接入方式的需求。MSR 50系列路由器在硬件设计方面充分地考虑到集成综合业务的需要,采用了先进的N-Bus多总线设计方案,语音、数据、交换、安全四大业务分别经由不同的总线,由专门的协处理引擎并行完成处理,

消除总线和CPU性能瓶颈,大大提高了该系列路由器集成的多业务部署和实施

能力。可满足企业网络内部多种高质量并发业务无缝集成、完美融合。MSR 50基于OAA(Open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理念设计,创新性的推出了对外开放的业务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套完整、标准的对外接口(API接口)。厂商与合作伙伴均可以在此平台上直接开发各类高级功能(例如应用层攻击抵御、网络病毒防护、多媒体集合通信、Web优化与加速等),用户只需安装开发出的软件,便可以将上述业务与MSR 50无缝融合,为日渐细分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3.3服务器集群设计方案

3.3.1 Web集群负载均衡系统

Web服务器主要为用户登录、浏览等信息的查询以及发布各种信息提供服务,在用户访问系统时,由Web服务器提供友好登录界面,数据库服务器提供身份验证服务和信息服务。Web服务器可采用Linux/Apache搭建。

市政府”三维数字城市”系统为全市用户提供信息服务,高峰期web并发访问量在1500-2000人,高峰期日累计访问量很大,单台服务器无疑已经难以作为Web发布服务器提供电教用户的访问,因此必须考虑采用计算机集群的方式提供服务。在选择WWW服务器时,必须考虑CPU、内存、存储、网络的综合性能,同时,采用负载均衡技术,保证WWW服务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网站这种中等规模的门户网站需要支持较多的并发用户(特别是访问高峰时),也需要24*7小时连续运行的高可用性,因此在Web接入层建议采用“WEB负载均衡集群”。我们建议由1台F5 负载均衡器来构成“WEB负载均衡集群”。

3.3.2 并行数据库集群系统

在Oracle的并行数据库技术(RealApplicationClusters,简称RAC)中,采用了共享高速缓存(即CacheFusion)体系结构,它是Oracle并行数据库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结合了共享磁盘和无共享数据库两种模式的好处,同时又避免了二者体系结构的弊端,从而为大规模的数据集中应用提供了一个非常理想的选择。

备注:CacheFusion为高速缓存的相干性使用了可伸缩的共享高速缓存,最大限度的消除了磁盘I/O。

下面从几个方面对CacheFusion结构的数据库Oracle RAC系统做一个更详细的介绍。

1、可伸缩性

用户通过虚拟数据库服务名连接到数据库上。Oracle RAC系统将在各个计算节点之间自动平衡用户负载,客户端不用关心具体节点服务器的物理地址。服务器负载均衡功能的实现,提升了数据库的性能,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第一、将大用户量的并发访问分担到多台节点机上并行处理,缩短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并且能够接受更多用户的并发访问;第二、将单个用户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个节点机上并行处理,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另外,在硬件Oracle RAC 体系结构中采用了高速的数据通道和磁盘节点,大大减少了数据传输的延迟,释放了系统的处理资源。

RAC数据库能够自动适应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及随之而来的工作负荷的改变。通过动态地重新分配数据库资源,从而可以在节点之间用最小化的磁盘I/O 和低的延迟通信来优化利用Oracle RAC系统资源。随着业务的增长,系统也可以从容的增加处理能力。在系统建设初期,先使用2节点Oracle RAC进行数据处理,随着业务的发展,可以对系统进行升级,或动态增加节点数,即可获得处理性能的提高,这体现了Oracle RAC系统很好的可扩展性和可伸缩性。

CacheFusion体系结构通过以下两个方面的技术突破提高了系统的可伸缩

性。

共享高速缓存的全局高速缓存服务管理传统数据库系统使用磁盘I/O 同步多个节点之间的数据访问。当多个节点争用同一数据块时,获得优先权的节点将锁定此数据块,其他节点处于等待状态,只有这个节点写操作完成后,其他节点才能访问。这需要有大量的磁盘I/O操作,相对来说比较慢。CacheFusion 体系结构通过使用Oracle RAC中所有节点的集合高速缓存(数据库在内存中创建)来满足数据块要求,从而克服了传统共享磁盘系统的根本弱点。共享高速缓存的相干性使用了可伸缩的共享高速缓存,节点的查询要求可以直接从任何一个高速缓存获得所需信息,更新操作也不需要磁盘I/O来同步,只有当所有集合高速缓存中没有所需的数据或者当进行需要磁盘写权限的Commit操作的更新事务时,才会进行花费较高的磁盘I/O。所以,CacheFusion结构最大程度的减小了磁盘I/O的限制,大大加速了数据库操作。

高效的节点间消息传递和资源管理节点间需要交流沟通信息,如加锁状态等,效率主要决定于消息数量的多少、同步频率的大小和通信延迟的高低三个方面。共享高速缓存可以大大减少了需要传递的消息数量。在CacheFusion结构中采用动态配置资源和有效行级锁定技术,也大大降低了需要节点间同步的频率。

2、高可用性

基于浪潮服务器的Oracle并行数据库Oracle RAC系统提供了真正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是满足24*7可用性的最佳平台。关键突破是在大多数数据库恢复期间能提供完整的数据块访问。由于内存结构的重建很快,磁盘IO操作较慢,所以本系统很快将失败节点排除在Oracle RAC映像之外,使失败屏蔽开用户,实现了透明的应用切换,并提供了容错能力。

3、可管理性

基于浪潮服务器的OracleRAC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单系统访问数据库,它提供了从任何节点到所有磁盘设备和远程高速缓存进行无缝数据访问的能力。此单系统映像延伸到所有数据库管理操作。安装、配置、备份、升级以及监控等操作只需进行一次,然后会自动发布到Oracle RAC中所有的节点上去。通过各种

Oracle工具可以帮助管理和配置Oracle RAC系统。

4、灵活的并行机制

数据库表的并行操作,支持智能化计算默认值。在多用户多并行计算环境中,支持自适应多用户特征。相对于基于静态分区的方法,Oracle RAC在负载分布的功能传递和节点间数据传输方面,将得到更优的性能。

5、灵活的实施

相对于传统的小型机的方案,浪潮服务器OracleRAC非常容易实施,并提供最大的灵活性。应用程序可以动态地移动数据库资源,来适应变化的业务需求和工作负载。

浪潮服务器在部署Oracle或DB2并行数据库后,可以满足从在线事务处理到决策支持的多种应用。为了测试整个系统的处理性能和可扩展性,浪潮分别对两种主要的应用进行了TPC基准测试。

TPC-C是在线事务处理(OLTP)的基准程序,模拟一个批发商的货物管理环境。该批发公司有N个仓库,每个仓库供应10个地区,其中每个地区为3000名顾客服务。在每个仓库中有10个终端,每一个终端用于一个地区。在运行时,10×N 个终端操作员向公司的数据库发出5类请求。

TPC-H基准测试模拟了一种拥有大量数据并且需要与在线生产数据库实现同步的决策支持系统。

从测试结果看,浪潮服务器在数据库领域表现出了良好的性能和可扩展性,数据库的事务处理性能随着处理器规模的增加几近线性增长。

4、服务器设计

采用机架式服务器浪潮NF8560:

浪潮英信NF8560服务器为业界最先进的,具备优异计算性能、卓越可靠性及易用性的四插槽设计多路服务器系统,基于intel QPI技术NEHALEM-EX微架构多路多核处理器设计,强调灵活扩展、适用功能、高性能、高安全,定位于核心业务;在完善对传统应用的良好支持前提下,优化更高的内存、灵活I/O扩展,使之成为更加适用于基础架构优化的虚拟化整合、IT应用模式变革的云计算等前沿技术的最佳硬件平台。

产品特性:

更高的计算能力:

采用最新基于QPI高速互联技术,最高达8计算核心16计算线程24MB高速缓存的INTEL NEHALEM-EX XEON多路多核处理器,四插槽直连设计,提供高达32计算核心64处理线程,搭配TURBO智能加速技术,与前代基于FSB前端总线技术设计的服务器,系统联机事务综合处理性能提升2.5倍以上,高性能浮点计算能力提升3.8倍以上;

更大的数据带宽:

NEHALEM-EX处理器集成内存控制器,每CPU高达四条内存高速互联通道,采用ONBOARD MILL BROOK内存缓冲芯片,继承FBD DIMM高速特性,降低内存功耗及发热量,32DIMM设计使用DDR3 800/1066MHZ内存,最大容量高达256GB(32×8GB),支持内存四路交叉存取、内存镜像、内存工作频率的提高和运行方式的串行化全面提升了内存传输速率和安全性,相较上一代内存控制技术提供9倍的理论内存带宽提升;

更强的数据控制:

主板集成优化的新一代SAS2 控制器,全面支持SAS/SAS2硬盘,数据通讯速率高达6GB,采用板载的高性能RAID组件,在提高数据安全性的同时不占用高端企业客户宝贵的PCI-E扩展槽位;系统提供高速大容量3.5”硬盘设计,提供存储系统性能、容量、数量的综合优化,满足对现有资源保护;

更高的系统可靠:

系统各个关键部件如电源,系统散热风扇,硬盘等均支持热拔插技术,方便客户的维护,使得客户在系统单点故障的情况下也能够不停机进行系统维护,让客户的应用系统真正做到永不停顿;

更快的数据通讯:

标配集成两个具备IOAT2/VT/VMDQ技术的高性能千兆网络控制器,在全面提升网络I/O能力的同时,对虚拟化应用提供良好支持。有效的降低对系统宝贵的处理资源,带给客户毫无顿滞的网络传输能力; KVM-OVER-IP功能可以让用户更好的配合浪潮睿捷管理套件进行远程的管理和维护;

更完善的管理能力:

NF8560产品采用了最新的浪潮服务器高级管理模块,搭配全新版本的浪潮睿捷服务器管理套件,可提供全面的远程系统监测、维护、管理、控制功能,确保客户的系统管理轻松自如,降低高昂的IT架构维护成本。

5、存储系统设计

采用光纤存储系统华赛OCSTORE-S5600T。

华为赛门铁克Oceanspace S5000T系列(以下简称T系列)产品是面向中高端存储应用的新一代产品,以业界领先的硬件规格为支撑,融合了高密磁盘设计,TurboModule高密度IO模块及热插拔设计,TurboBoost三级性能加速技术,多重数据保护等高端技术,能够满足大型数据库OLTP/OLAP,高性能计算,数字媒体,互联网运营,集中存储,备份,容灾,数据迁移等不同业务应用的需求,有效保证用户业务安全性与连续性。

高性能,高扩展性

?业界领先的硬件:64位多核处理器以及高速大容量缓存,高交换带宽,整体性能较上一代产品提升50%

?按需选择多种类型的硬盘:FC/SAS/NL SAS/SATA/SSD

?领先的IO扩展性和灵活性:最大12个IO模块,48个IO接口(包括前后端接口);支持4/8Gb FC,1/10Gb Ethernet与6Gb SAS接口;独创的T urboModule技术大幅提升IO模块密度,支持前后端IO模块灵活配比,降低维护成本

?TurboBoost按需提升系统性能:业界领先的硬件支撑固有高性能,Smart Cache技术持续监测系统热点数据并缓存至SSD盘片,最高可获得数倍的读性能提升;纯SSD Raid组将系统性能大幅提高。三级性能加速机制,按需提升系统性能,降低整体拥有成本

高可靠,高可用性

?热插拔设计: TurboModule技术实现控制器、风扇、电源、IO模块、备

?掉电保护技术:系统掉电后内置的电池模组自动将Cache数据写入数据保险箱,保证数据不丢失

?硬盘预拷贝技术:提前发现即将故障的硬盘,主动迁移故障盘数据,规避系统降级的风险,有效降低数据丢失的风险

?高级数据保护技术:利用HyperImage与HostAgent实现针对应用系统数据的一致性快照,并能从快照中瞬间恢复数据; HyperClone、HyperCopy 实现本地数据备份恢复;跨存储平台卷拷贝技术实现异构存储间的数据保护;远程复制技术实现数据异地备份容灾保护

高效,灵活,简单

?统一的IO模块:T系列全线产品使用统一的IO模块,极大降低了总体拥有成本

?24盘位高密设计:2U/4U高密度硬盘框(24块/框),平均1U空间最高可容纳12块硬盘(2.5英寸),相对于低密度盘框设计来讲,扩容成本降低6 0%

?自动精简配置:HyperThin技术支持容量自动扩展,提高磁盘利用效率,实现用户按需购买,降低初次购买成本和TCO

?易用的管理维护工具:通过ISM统一管理界面,5步即可完成基本配置;

支持声音,灯光,手机短信,邮件等多种告警手段;一键式双控在线Firm ware升级,有效地降低用户运维成本

绿色节能

?硬盘节能技术:依据业务负载,实现硬盘智能休眠,可降低超过40%的能耗

?16档智能风扇调速技术:根据系统当前温度智能调节风扇转速,降低风扇功耗及噪音,增强设备环境适应能力

?CPU智能变频:根据业务压力智能调节CPU工作频率,在业务压力小时,降低CPU工作频率,大大降低系统功耗

6、路由器设计

路由器采用H3C MSR50-40多业务开放路由器。

●先进的硬件体系架构

MSR 50路由器在硬件设计方面充分地考虑到集成综合业务的需要,采用了先进的N-Bus多总线设计方案,语音、数据、交换、安全四大业务分别经由不同的总线,由专门的协处理引擎并行完成处理,消除总线和CPU性能瓶颈,大大提高了该路由器集成的多业务部署和实施能力。可满足企业网络内部多种高质量并发业务无缝集成、完美融合。

图1 MSR路由器N-Bus体系结构

●开放式的增值业务平台

MSR 50基于OAA(Open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理念设计,创新性的推出了对外开放的业务平台。该平台提供了一套完整、标准的对外接口(API接口)。厂商与合作伙伴均可以在此平台上直接开发各类高级功能(例如应用层攻击抵御、网络病毒防护、多媒体集合通信、Web优化与加速等),用户只需安装开发出的软件,便可以将上述业务与MSR 50无缝融合,为日渐细分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多业务集成并发能力

集成安全业务

安全已经成为网络的基本功能,由于安全性需要内嵌于整个网络之中,因此路由器在网络防御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MSR 50产品提供专门的安全数据连接设计技术,采用内置硬件加密功能的CPU和主板上内置的硬件加密引擎(NDE),通过硬件的方式大大提高数据加密性能,保证转发和加密同步高性能,同时节省接口插槽。

MSR 50提供了丰富的安全功能,包括Firewall、IPSec VPN、MPLS VPN、CA、Secure Shell(SSH)协议2.0、入侵保护、DDoS防御、攻击防御等。

集成语音业务

MSR 50路由器采用了全新的硬件语音设计方案,提供了FXS/FXO/VE1/VT1等各种语音接口类型,支持SIP等主流的语音通讯协议,实现了紧急呼叫/掉电求救/拨号策略/传真/E-PHONE等各种语音业务。MSR 50提供TDM交换能力,使用户的TDM交换在本地完成,大大节省网络资源的同时,使本地话音的接通率和通话质量完全达到电信水准。

MSR50路由器还支持高密度模拟语音模块:FIC-24FXS和DFIC-24FXS:24FXO,并通过支持FXS和FXO接口的1:1绑定功能及DFIC-24FXS:24FXO单板的断电逃生功能,大大提高了路由器产品的语音部署的灵活性和组网能力。

集成数据交换

MSR 50提供灵活扩展的以太网交换模块,支持丰富的二层交换特性,极大地满足了企业对于路由交换一体化组网方案的需要。

集成统一通信

MSR 50路由器通过基于OAA架构的开放通信引擎模块(OCE)提供呼叫处理、IP-PBX、IP电话会议和即时通讯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基于MSR路由器完美的统一通讯解决方案。

多业务线速并发

MSR 50路由器将全新的硬件架构和结构化的软件系统有机结合,可以为用户提供集成数据、安全、语音、视频以及各种上层应用业务的服务,满足用户现有的以及未来的互联网应用,而且路由器的原有数据传输性能丝毫未受影响。

7、防火墙设计

防火墙采用天融信 NGFW4000-UF(TG-600S)。

支持透明、路由、混合、(虚拟线)模式。

性能参数:2U机架式机型:最大配置26个接口,默认包括2个可插拔的扩展槽和4个10/100/1000BASE-T接口和4个SFP插槽,2个10/100/1000BASE-T接口(作为HA口和管理口);支持双电源,整机吞吐量>8G;最大并发连接数>260W;功能参数:

能够对三维图像的安全审核,以及对三维图像中的文字过滤、或在图像中随意添加文字(敏感文字、反动文字);

能够对区、街道、社区等级别用户进行授权访问控制,从而达到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采用因子认证(用户名+口令+证书+KEY)的安全输入和安全查询以及对操作对象的身份认证,操作权限,过滤敏感信息、个人隐私(地址、电话)等功能;

支持对HTTP、SMTP、POP3、IMAP、FTP等协议的深度内容过滤;可屏蔽受保护主机/服务器系统信息,如替换服务器(FTP、SMTP、POP3、telnet,HTTP)的BANNER信息;支持TOPSEC协议的IDS设备联动,以提高入侵检测效率;能够自动收集日志并能进行关联分析;支持双机热备。

1)人口数据方面

公众开放信息的分类方法进行过滤算法优先,保证人口数据的安全和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2)地图数据、格式方面:

对bmp,jpg,tiff,gif,pcx,tga,exif,fpx,svg,psd,cdr,pcd,dxf, eps,ai等文件类型的安全访问控制,也增加了对三维图像的安全审核,以及对三维图像中的文字过滤、或在图像中随意添加文字(敏感文字、反动文字)。同时,安全系统在对图像访问控制的同时要保证图像加载、展现,地图数据包在网络上传输的流畅性。

3)数据安全访问

对不同行政级别的领导、部门、街道社区用户进行授权访问控制,结合三维数字社区自身的权限体系,从而达到保证数据访问的安全性。

4)视频信号流畅性

对高清全景视频监控系统信号,运用流扫描、流过滤技术,既保证视频数据的安全又保证了视频图像的流畅性。

5)灵活的接口扩展能力

考虑到统一平台的设计理念,硬件要求采用模块化设计,接口数量最大可扩至26个,接口类型可支持电口以及光口。

6)安全高效的操作系统

硬件产品要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安全操作系统,同时要通过优化的结构与设计,减少了系统对硬件的依赖性,有效保障了防火墙、SSL VPN、IPSEC VPN、防病毒、内容过滤、抗攻击、带宽管理等功能模块的优异性能。提供了强大的网络应用控制功能。

7)对网络访问的控制

考虑到政府工作要求特点和带宽的要求,防火墙设备要通过管理员对一些典型网络应用进行访问控制和阻断,如MSN,QQ、Skype、新浪UC、阿里旺旺、Google Talk 等即时通信应用,以及BT、Edonkey、Emule、讯雷等p2p应用实行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如禁止、限时、乃至流量控制,还提供了定制功能,可以对用户所关心的网络应用进行全面控制。

8、IDS入侵监测系统设计

IDS入侵监测系统采用天融信TopIDP 2000 TI-500-IDP。

支持直连,路由,IDS监听及混合模式接入

性能参数:

1U机架式机型:最大配置12个接口,默认包括4个10/100/1000BASE-T接口(其中ETH2和ETH3支持bypass),1个扩展槽,默认含1年特征库升级。整机吞吐量>1.2G;最大并发连接数>40W;IPS性能>500Mbps。规则库>2800条;

功能参数:

对视频监控信号运用流扫描、流过滤技术,既保证视频数据的安全又保证了视频图像的流畅性;支持防火墙联动;

支持规则库手动、自动升级;能对当前主流的溢出类攻击进行检测和阻断,如:Solaris.Rpc、Microsoft IIS、SendMail、Samba、Apache、、Radius、HP Openview、Oracle、Sybase、Norvell、CA等应用系统类溢出攻击;

能对当前主流的蠕虫病毒进行检测和阻断,如:Win32/Bagle.worm、Win32/LovGate.worm、红色代码、震荡波、SQL Slammer(蓝宝石)、SMTP MyDoom 等;

具备丰富的木马特征库,能检测包括灰鸽子、冰河、NoSecure、Gh0st、灰熊猫、亚麻、上兴、红蜻蜓、蓝色火焰、广外女生等多种热点木马及其变种,以及识别多种网页挂马攻击;能对当前主流的拒绝服务攻击进行检测和阻断,如:Land、Smurf、Winnuke、teardrop、targa3、UDP Flooding、SYN Flooding、Icmp Flooding等;支持在线检测、旁路监听或者混合部署方式;

支持攻击总数/检测总数仪表盘显示;支持按事件类别的分布饼图统计;

支持双机热备(Active-Standby模式);

支持专业的硬件bypass功能,保证网络通畅;支持WEB图形配置、命令行配置、远程配置。

由于三维数字社区管理系统庞大的访问群体和用户数,入侵检测防御设备应具有高吞吐量和低延时,能够与网络中的其它网络设备的性能相匹配。

2)强大的入侵防御能力

设备要求具备对2到7层网络的线速、深度检测能力,同时配合以及时更新的攻击特征库,即可以有效检测并实时阻断隐藏在海量网络中的病毒、攻击与滥用行为,也可以对分布在网络中的各种流量进行有效管理,从而达到对网络架构防护、网络性能保护和核心应用防护。

3)高可用性和冗余性

设备需要具备胜任骨干网及数据中心的带宽需求,当出现软硬件故障和电源故障时,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自动切换到旁路模式以保障网络的畅通,不影响数据传输速率。同时,设备要求支持双机热备份和负载均衡,支持Active-Active、Active-Passive模式,保证了网络环境的高度畅通性。

9、负载均衡器设计

负载均衡器采用F5-BIG-LTM-1600。

吞吐量:1Gbps;硬件SSL:默认支持500个,最大支持5000个,最大支持1Gbps加密数据流;数据压缩:默认50Mbps,最大1Gbps;处理器:双核CPU;内存:4GB;硬盘:320GB;千兆以太网接口:4个;SFP接口:2个;

10、设备报价表

11、三维地图合成

三维地图在现有五个县区的基础上,绘制兰州市三维全景地图,本部分仅收取劳务费用约6万元。

12、ORACLR数据库

版本:11G,含数据库安装、数据导入及一年维护费用、约64万元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三日

最新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1.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象的“三维数字城市”,人们可以直观的从三维城市上判读处山川、河流、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突破平面地图对空间描述二维化、三维空间尺度感差、没有要素结构与纹理信息等诸多限制,通过对真实地形、地物、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和三维表达,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一样的三维城市环境。通过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的实现对城市的管理,把传统的限于二维的城市管理范围扩展到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管理范畴,为城市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项目建设目标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三维仿真模拟城市场景中实现朝阳辖区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社区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XXX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展现数字朝阳的建设成果。最

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_杨建思

收稿日期:2003-03-12 作者简介:杨建思(1963-),女,江西于都人,副教授,从事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编号:50238010). 文章编号:1671-8844(2003)03-0037-04 数字城市三维景观模型的建模技术 杨建思,杜志强,彭正洪,黄经南,陈永喜 (武汉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北武汉 430072) 摘要:在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中,迫切需要采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规划和设计,而进行计算机辅助规划和设计的基础是先建立已建城市的三维数字景观模型,把城市的地形地貌和各种人工构筑物包括道路、房屋、花园等进行数字化,并以三维虚拟形式进行表现.首先讨论了三维数码城市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要素,然后详细介绍和讨论各种地形地物要素建模技术与方法,最后以深圳为例介绍通过建模方法所建立的城市三维景观模型. 关键词:数字城市;数字景观模型;建模;虚拟现实中图法分类号:T P 391.9 文献标识码:A Modeling technology for 3D landscape models of cybercity YANG Jian -si,DU Zh-i qiang ,PENG Zheng -hong ,HUANG Jing -nan,CHEN Yong -x i (School of U rban Studies,Wuhan U niv ersity,Wuhan 430072,China) Abstract:There is an urgent need to use modern computer technology for aided planning and design in city planning and architecture design.However,the basis for computer aided planning and desig n is establishing the 3D digital landscape model of the built -up area of the city.To accomplish that,w e need to dig itize the city landforms and every kind of artificial architectures including roads,houses,g ardens,and so on,then repre -sent them in the form of 3D virtual reality.First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3D cyber city information system are discussed.Then,the modeling technology and methodology for various landforms and features are intro -duced and discussed.Finally,Shenzhen City is used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established 3D landscape model. Key words:digital city;dig ital landscape model;modeling ;virtual reality. 近年来,我国城市的迅猛发展.使许多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未能有充分的时间和技术手段进行充分的论证,建设项目出现了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今后若干年,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因而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效率和水平,而要提高效率和水平,就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规划与设计技术. 多年来,我国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部门己开始引入辅助规划与设计的软件与技术,例如引用地理信息系统和CAD 技术进行城市规划方案设计, 应用CAD 技术进行建筑设计.但是以前这些技术或者说采用的基础数据都是基于二维的,城市规划部门一般采用二维GIS 进行方案设计,城建设计部门一般在二维电子地图基础上设计三维建筑模型,这种三维模型只是新设计建筑体本身是三维的,周围的其他数据包括已有的建筑物都是二维的,或者按一定规则在二维基础上构造的,它不是实际的三维模型.这样所作的规划方案或设计的建筑在二维上看是协调的或者说单个建筑物是宏伟壮观的,但放到整个城市景观模型上看是不协调 第36卷第3期2003年6月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Eng ineering Journal of W uhan U niversity Vo l.36N o.3June 2003

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实施计划方案

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管理系统项目实施方案

版本控制 修改记录说明

1.概述 1.1.项目建设背景 “数字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城市”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三维城市的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象的“三维数字城市”,人们可以直观的从三维城市上判读处山川、河流、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 与传统二维地图相比,“三维数字城市”展示系统突破平面地图对空间描述二维化、三维空间尺度感差、没有要素结构与纹理信息等诸多限制,通过对真实地形、地物、建筑的数字化三维模拟和三维表达,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一样的三维城市环境。通过数字化三维仿真模拟城市的实现对城市的管理,把传统的限于二维的城市管理范围扩展到了三维甚至多维的管理范畴,为城市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2.项目建设目标 以先进的技术手段,在三维仿真模拟城市场景中实现朝阳辖区单位、人口、部件、事件、社区绿化等相关信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政府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很好的展现数字朝阳的建设成果。最终为建设和谐朝阳提供技术保障,为数字奥运做出贡献。 1.3.建设内容 1.3.1.数据库内容

三维智慧城市建设

倾斜摄影测量系统应用案例三维智慧城市建设 浙江中海达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项目概况 1. 项目背景 为了建立智慧城市管理系统,通过对某城区城区建筑部件进行倾斜摄影,建立城市三维立体模型。城区测量面积约10平方公里。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以大范围、高精度、高清晰的方式全面感知复杂场景,通过高效的数据采集设备及专业的数据处理流程生成的数据成果直观反映地物的外观、位置、高度等属性,为真实效果和测绘级精度提供保证。通过倾斜摄影建模,实现城市三维漫游、显示与管理,使城市管理更加直观方便。 我公司作为项目承建单位,根据业主要求与项目技术服务要求,成立了项目组,配备了软硬件设备,承担该市城区约10平方公里5cm 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倾斜影像图和建筑三维模型。编写了技术实施方案与项目实施计划,承担该城区约10平方公里5cm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倾斜影像图和建筑三维模型。 2.主要软硬件设备

5 Smart 3D软件4套 6 航天远景软件2套 7 计算机、办公软件等若干 8 Photoscan数据处理软件2套 9 OSketch 4套 图1-1 图1-2,中海达OS-M8八旋翼无人机 3.作业依据 a)《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6962-2005); b)《1:500、1:1000、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数字化测图规范》(GB/T 15967-2008); c)《1:500、1:1000、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T 7931-2008);

d)《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e)《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f)《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 g)《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8); h)《城市测量规范》(CJJ8-99); i)《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测量技术规范》(CH/T 2009-2010); j)《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k)《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CH/Z 3003-201090); l)《低空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CH/Z 3004-2010); m)《低空数字航空摄影规范》(CH/Z 3005-2010); n)《基础地理信息数字成果 1:500 1:1000 1:2000 数字倾斜影像图》(CH/T 9008.3-2010); o)《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空中三角测量规范》(GB/T 23236-2009); p)《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 17941-2008); q)《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r)《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s)《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t)《航空摄影产品的注记与包装》(GB/T16176-1996); u)《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17798-1999); v)《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数字城市建模标准

三维数字xx建模标准 3D-City Model database standard 三维数字xx建模标准 3D-City Model database standar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三维数字城市建筑物模型、景观模型产品的质量特性及其应达到的要求,包括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的软件环境、几何特征、命名规则、建筑物、场景制作要求、纹理烘培要求、数据格式、成果验收等。 本标准适用于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制作、检查验收与质量评定。 2术语 精度accuracy 建筑物模型building model 景观模型landscape model 渲染render 纹理texture 材质material 3总则 (1)为了统一鄂尔多斯市东胜城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鄂尔多斯市东胜城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提供正确的基础数据,适应鄂尔多斯市东胜城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制定本规范。 (2)本规范适用于鄂尔多斯市东胜城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 (3)统一采用3DMAX

8.0建模,在MAX软件中单位设置为Meter。 (4)正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鄂尔多斯市东胜城区三维数字城市建设的技术要求,搜集、分析、利用现有资料,对与实际不符的资料及时提出。作业收尾,做好资料整理、工作总结工作。 (5)具体制作过程中,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行业内虚拟现实有关标准的规定。 4模型制作质量要求 模型制作的质量要求通过对模型的数学基础、建模范围、模型面、模型精度、层级结构、技术要求等质量特性来描述。 4.1数学基础 4.1.1精度 (1)建筑物基座平面精度: ≤30cm (2)建筑物基顶部高差精度: ≤30cm (3)建筑物其它特征平面精度: ≤50cm且小于量测对象间距尺寸的10% (4)建筑物特征内部精度: ≤30cm且小于量测对象间距尺寸的10% (5)建筑物任意特征间点、线、面量测间距精度: ≤50cm且小于量测对象间距尺寸的10% (6)景观地形直线部分与CAD误差小于4CM,曲线部分与CAD误差小于8CM

数字城市之三维建模的内容及方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数字城市之三维建模的内容及方法 作者:田庆, 李芬, 祈晴晴 作者单位:田庆,李芬(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100012 河北中色测绘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201),祈晴晴(河北中色测绘有限公司,河北廊坊,065201) 刊名: 中国科技纵横 英文刊名: 年,卷(期):2011(16) 参考文献(4条) 1.朱庆.林珲数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虚拟城市环境中的三维城市模型初探 2004 2.胡鹏.黄杏元花一新地理信息系统教程 2007 3.穆利娜三维GIS浅析[期刊论文]-测绘标准化 2008 4.韩东数字城市中三维建模的内容与方式探[期刊论文]-科技资讯 2010(34)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罗增智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体系构建[期刊论文]-河南科技:上半月2011(9) 2.董明洲.Dong Mingzhou"数字城市"建设初探[期刊论文]-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0,16(3) 3.王映辉.周明全.Feng Demin.冯德民数字城市"关键技术及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1,27(1) 4.赵琪华城市通--数字城市[会议论文]-2000 5.承继成信息化城市与智能化城镇——数字城市[期刊论文]-地球信息科学2000,2(3) 6.丁恺.Ding Kai"数字城市"框架结构建设的初探[期刊论文]-价值工程2011,30(20) 7.刘祖文数字城市及其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与展望[期刊论文]-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00,17(3) 8.段学军.顾朝林.甄峰.于涛方"数字城市"的概念、框架与应用[期刊论文]-现代城市研究2001(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d92366300.html,/Periodical_zgkjzh201116101.aspx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发表时间:2017-10-16T16:33:38.4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作者:梁莉 [导读]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 天水三和数码测绘院甘肃省 741000 摘要:数字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工程检测,交通服务,政策决定等方面,并在应用中进一步推广了数字应用的纵深发展。使用较为先进的信息化手段,能够为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以及一些应急措施的应用发挥良好作用。三维数字城市的建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提高政府的实际服务和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增强城市的管理效率,为有效节约城市资源发挥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三维数字;城市建模;建模技术 1引言 城市三维空间信息则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等优点。三维GIS作为一种能够综合地处理各种空间和属性信息的工具在城市规划、国土监测、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人们对三维GIS的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城市三维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进而提出了三维城市模型的概念。通过对三维GIS中三维城市模型理论及相关的技术方法的探讨,对今后三维城市模型的研究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提供指导。 1.1数字城市概述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美国率先提出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全球信息基础设施计划,随之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全球信息化的行列,从而演变出了数字城市的基本概念。数字城市主要是通过对空间信息的应用,构筑一个虚拟的平台,其中,关于一些社会资源、基础设施、自然资源、人文以及经济方面的信息和内容,能够通过数字形式进行有效获取,从而为社会和政府提供众多的服务。通过数字城市的建设,能够为实现城市信息的综合应用,提供良好的效果。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的重要发展原则之一,对于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数字化的城市,能够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的发展效力。 1.2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建设中的重要节点,在实现数字地球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字城市建设随着计算机水平的提高,目前正向三维数字城市方向快速发展。自“数字地球”的概念提出以来,在国际国内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数字城市作为数字地球的一个节点,是数字地球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城市地图的数字化和大比例尺地图测绘、计算机化,它有自身的技术体系。因此,进行相关技术的研究和理论的探讨对数字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数字城市的建成将为城市各行各业提供权威的、唯一的、通用的空间信息平台,有力促进各部门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应用,充分发挥地理信息在政府宏观决策、应急管理、社会公益服务、人民生活改善等方面的作用。 2三维技术构建及建模方法 数字城市需要一个逼真的模拟,实时动态的环境中,考虑到硬件限制和虚拟现实系统。数字城市建模和模拟的动画要求建模方法有一个显着不同的数字城市建模模型分割和纹理映射技术。目前众多世界城市虚拟场景结构在以下方面:基于模型和BR这两种方法可以实现在3DSMAX中验证。多边形模式是第一次使用的建模技术,用一个小平面来模拟表面,从而形成各种形状的三维对象的一个小的平面可以是三角形,矩形或其它多边形,但在实践中更多的使用三角形或矩形。多边形建模的,直接创建基本几何体,根据要求修改调整对象的形状,或使用放样面片建模,组合对象创建的虚拟现实工程,多边形建模的主要优点是简单、方便、快捷,但它产生一个光滑的表面,因此适于构建规则形状的对象,如大多数的人造物体的多边形建模技术是困难的,同时可根据要求,只可通过调整的参数建立的虚拟现实系统该模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辨率的模型的虚拟场景的实时显示的需要和适应。 目前实现三维建模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直接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三维动画渲染和制作软件(3DStudioMax)等工具人机交互式三维建模;二是直接利用GIS的二维数据和高度信息建立三维模型,但这种方法只局限于规则对象的建模;三是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原理对物体快速建模。随着数据采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自动化,根据三维激光点云数据自动构建三维模型正成为研究的热点。 3三维数字城市建模技术 3.1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出现,使三维数据大批量地快速获取已成为可能。这种建模方法主要的原理是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根据遥感影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数字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建立相应的交会模型,进而得到实际地物点的三维坐标,并且建立数字地表模型,再通过相应的纹理映射关系,实现三维景观模型的建立。该技术能够帮助设计人员进行目标建筑物的几何空间与高程数据的快速构建,并且精度高、快速成像。因此,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在三维建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2航空摄影测量技术 在三维建模领域,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的应用较早,在多年来的发展中,已经非常成熟。使用该技术,能够创建立体环境,实现三维模型数据的位置、高度、形状信息的快速与准确获取。然后结合外业纹理采集与正射影响屋顶信息能够进行精细三维模型的构建。然而该技术对建筑物纹理进行提取的过程中,侧面纹理无法被有效获取,因此,同新时期我国的精细化城市三维建模的要求不符。 3.3机载/车载激光扫描技术 在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所构建而成的模型在细节方面可以被充分的表现出来,因此能够形成较高的精度,不需要进行大量的外业就能够完成建模。然而,在应用该技术提取数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的算法过程,可供操作的软硬件短缺,在构建三维模型的时候,应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应用,如果三维场景模型范围较大,那么在后期传输、存储数据以及浏览的时候,难度较高。 3.4倾斜摄影测量技术 在对近景测量技术和航空摄影技术进行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就产生了倾斜摄影测量技术。使用倾斜摄影技术时,能够有效及时地获取到较为丰富的空间影像情况,还能够将其分级别地进行应用,这对于三维建模工作的有效进行,具有较为明显突出的作用。倾斜摄影技术主要是通过倾斜的角度进行成像的,因而,相较于传统的直观角度,这种技术能够让用户们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对于形象、直观地展示地理实际形态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改善了正射影像的不足之处。该技术可以从多个层面对建筑物进行观察,同时也能够对贴图纹理进行批量提取,拥有较快的建模速度,也能够更加真实的对地物周边环境进行反映,同时仅需要应用少量的数据就能够完成建模。该技术已经成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2013年7月

目录 1 前言 0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2) 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2) 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4) 3 “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6) 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6) 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6) 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7) 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7) 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7) 4 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7) 建设目标 (7) 建设原则 (8) 5 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9) 总体框架 (9) 技术架构 (10) 应用体系 (11)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智慧城市的核心是构建智慧型城市运行生态系统和城市产业生态系统。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3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13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批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度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住建部通过组织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市37个,区(县)50个,镇3个,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住建部将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评定等级由低到高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行新型城镇化,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实景三维数字城市共享平台解决方案

. 概况 通过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各职能局可以将政务基础信息数据上载到共享平台上,供其他职能局共享使用,为领导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也可以通过共享平台提供的数据共享访问接口方式,支撑各职能局专业应用系统的开发,不仅可以避免重复建设,促进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节约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更是大大缩短了专业应用系统的建设周期,同时又有力地保障了系统建设的成功率。 1.1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完善、高速宽带、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安全可靠、可扩展性强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广泛应用各类政府业务信息系统,积极推动政务基础信息资源数字化。对内,全市各部门能借助现有业务系统在共享平台上共享所需的各类数据和信息,实现科学、合理高效的行政审批和决策;对外,能方便、快捷地向社会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政府信息公开。 1.2建设范围 在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范围的基础上,从城建口4个部门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住建局、市市政管理局扩展到旅游委、公安局、国税局、地税局、民政局、计生委、统计局、工商局、质监局等其他相关政府职能单位,建设一个全市统一,应用广泛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交换,避免无序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1.3建设内容 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已建设的,将不列入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建设内容。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正在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统一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城建口档案电子化建设、地下管线数据库及城建口相关应用系统建设。 1.4应用范围 可应用于至少37个职能部门,既要满足各部门内部业务应用,又要实现跨部门业务协同。该项目以城管执法、旅游、领导决策、应急指挥、城市运行管理、环境保护、智能交通、户籍人口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社会保障管理与服务、公共卫生、土地房屋管理、中小企业服务、地下综合管线管理、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文化执法等领域的实际需要为驱动,为社会公众提供相关服务(影像地图服务等)以及为政府提供信息公开窗口(政务基础信息公开查询等)。 2建设必要性 2.1建设背景 随着城市管理建设对城市地上、地下空间数据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开展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建设工作,实现对城建基础信息资源的科学有效管理, 以满足各类空间地理信息的管理应用和城建口部门间共享的迫切;随后应政府各职能部门的要求,市政府决定将数据共享范围从城建口部门扩展到全市各职能部门,同时将城建基础信息数据范围从地理信息拓展到人口、法人、经济等领域,搭建起城建基础数据共享平台为基础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 目前各部门存在“多系统、多平台、少共享”的现象。旅游、国土资源、工商、水务、住建、交通、交警大队、规划、城管、工商、卫生各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或者平台。例如,系统方面已有数字城管、工商的企业管理系统、国土的电子政务平台、规划的办公业务系统、交警的视频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三维数字城市建模精度与制作标准研究 城市是区域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是现代产业高度集聚的地区和国民?- 济持续发展的载体,创造和集聚着国家巨大的物质财富,在我国?-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带动作用。“数字城市”是物质城市以二进制形式在计算机中的再现和反映,是以信息技术(尤其是地理信息技术)为核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体系,“数字城市”的建设任务就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充分收集、整合、挖掘城市各种信息资源,建立面向政府、企业、社区的信息平台、应用系统以及政策法规保障体系。本文结合项目实际,探讨了三维数字城市工程建设中的模型建造的精度和标准问题。 三维城市模型(3DCM )是对真实城市的三维数字化表现,它突破传统平面地图的限制,通过对地形、地物的数字化三维模拟,提供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类似的虚拟城市环境,通过对三维虚拟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可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提升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前,三维“数字城市”的研究与实践已?- 十分广泛,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旨在搭建武汉市三维数字模型数据库,并建立三维数据的更新与维护机制,在此基础上,建成服务于城市规划设计与审批、城市建设和运营管理的空间信息平台。 一、三维城市模型制作精度三维城市模型是建设三维数字城市的基础和载体。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直接影响可视化表现效果,模型制作越精细,场景表现效果越逼真。但是,高精度的三维空间数据不仅会严重影响系统速度,同时也增加了模型建造成本,延缓了模型生产进度,因此,确定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是项目初期就要考虑的问题。 三维模型的制作精度应满足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因此,模型的建造应立足于应用;同时考虑到后期功能扩充和技术发展趋势,还应留有升级的余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的模型建设确立了以下原则: 1、根据系统需求划分不同的LOD 模型三维城市模型应分为多个级别进行建造,不同级别对应不同的简化程 度和不同的应用领域。 一般来说,为保证三维浏览效果,通常对重要地物采用较高精度,普通地物则对应简单模型;同时,由于应用领域的差异,也需要对地物进行不同程度的简化,如:宏观分析与统计(天际线分析)只需要表现地物轮廓和高度,而微观分析(如:日照分析)则需要对窗台、阳台进行建模,精度较高。总的来说,三维模型LOD 的确定应综合考虑各业务部门的需求,使最终成果能为各个应用领域服务。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将城市模型参照建筑划分为 4 个精度级别,即体块、基础、标准、精细。4 个级别的模型分别对应的主要功能依次为:城市空间形态与分布、虚拟漫游、辅助规划设计与审批、建构筑物精细管理等。 2、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LOD 模型由于城市不同区域在功能定位上的差异,不可能采用统一的精度来建造,因此下一步工作是要将各级LOD 模型分配到城市不同区域。由于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对划分为同一级别精度的区域,又依据区域条件的差别,在精度上做一些细微的区分。在实际工作中,将基础模型扩充为基础模型和高精度基础模型,将标准模型扩充为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 武汉市三维数字地图项目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和标志性建筑、风景名胜与保护建筑采用标准模型和高精度标准模型进行建造,新建小区采用标准模型建造,一般地区采用高精度基础模型建造,低矮房屋和城中村等采用体块和基础模型表示,待建地区则采用体块模型表示。 3、不同LOD 模型的三角面片数应有明显的区别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制作规范总要

建筑模型制作规范总要 一、总体要求: 1. 软件使用版本为3ds max 9.0 2. 单位设置为米 按照项目的制作要求,模型的制作一律以“米”为单位。(在特殊的情况下可用“毫米”或“厘米”为单位)。 制作人员在制作之前要知道项目的具体制作要求,尤其是制作单位,这样做能保证所有人制作的模型比例正确。场景初始的单位是很重要的,一旦场景单位定义好之后,不要随意变动场景单位,以避免建筑尺寸不对缩放后影响建筑的尺度感。 3. 导入影像图 Max模型制作之前要先整理好对应的影像图文件,制作模型时要导入整理好的影像图文件,作为建模参考线。导入分区好的影像图,以影像图为基准画出地形图。在以影像图为的基础上创建建筑模型,创建好的模型位置必须与影像图画出的地形图文件保持一致。

二、模型制作要求及注意事项 1. 制作注意事项: ?对于模型的底部与地面接触的面,也就是坐落在地面上的建筑底面都应该删除。模型落搭时相 对被包裹的小的面要删除。 ? ?严格禁止模型出现两面重叠的情况,要删除模型中重合的面,不然会造成重叠面在场景中闪烁 的情况。 ?模型Z轴最低点坐标要在0点以上,地面同 理。 ?对模型结构与贴图坐标起不到作用的点和 面要删除以节省数据量。如右图: ?创建模型时,利用捕捉使模型的点与点之间相互对齐,不要出现点之间有缝隙或错位导致面出 现交叉的情况,避免场景漫游时发现闪面或破面的情况影响效果。

?在保证场景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场景的数据量。曲线挤压的时候要注意线的段数。必要时候 可以使用折线形式来代替曲线。 ?模型的网格分布要合理。模型中平直部分可以使用较少的分段数,曲线部分为了表现曲线的转 折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些。模型平面边缘轮廓点分布尽量均匀,否则容易使模型破面或产生其他问题。 ?保持所有的模型中物体的编辑使用Edit Mesh或Edit Poly方式,为精简数据量,特殊情况可使 用Surface建模,NURBS建模方式基本上不允许使用。 ?如有平面物体表面有黑斑时,应取消这几个面的光滑组。对于曲面要统一曲面的光滑组,避免

三维建模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

三维建模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地理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城市已被大数据所包围,城市数字化已成为当代城市的发展标志,传统的二维地理信息系统已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三维数字城市开始成为城市规划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数字城市的发展为出发点,以三维建模在数字城市中的作用为研究点,探讨了数字城市中的三维建模的主要内容和建模方式。以期为今后数字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作用。 【关键词】三维建模;数字城市;建模方式 1 数字城市发展概况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数字城市建设呈现繁荣的发展趋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接近700个大中型城市约30000个小城镇已全面开展“数字城市”的建设。数字城市将城市的各种地理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计算机的存贮,为访问该网络的用户提供城市虚拟场景,便于用户获取所需的相关城市信息。同时,还能为城市的各种决策工作提供指导,例如城市规划、警务平台、智能交通等,可以说数字城市的服务范围遍及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 2 三维建模技术概述 2.1 三维建模方式 (1)利用三维软件手工建模 3DMAX,Maya 及AutoCAD等建模软件主要利用球体、立方体等基本几何图形通过组合、拉伸、旋转等几何变换构建几何场景,在进行软件三维建模时,几何模型的设计与表达是虚拟场景造型的核心内容。除了这些,三维软件建模还包括物理建模、模型切分、行为建模等。 (2)利用仪器设备自动建模 自动建模的含义就是通过扫描、摄像、拍照等方式获取建模所需素材,并对影像进行拼接、变换、匹配、合成等处理以建立实物模型的建模方式。 而三维扫描仪是一种能将现实世界的立体彩色信息快速以点阵的形式转化为数字信号,是当前对实物进行三维建模的重要工具之一。三维扫描仪具有测量精确度高的优势,但由于售价较高,作业速度较慢,采集信息较为单一,并且对于复杂形状的实物扫描效果不佳,不能实现完整的自动建模。 (3)交互模式

CityEngine使用GIS模板创建三维数字城市

CityEngine使用GIS模板创建三维数字城市(三) 从前一篇教程我们可以知道,CityEngine最大的优势在于直接使用GIS数据来快速创建虚拟城市。另外,还提供了强大三维设计能力,对于城市规划设计起到了积极作用。 下面利用费城数据,以地块的规划和设计为例讲述CityEngine基于规则建模的过程。模板中使用的数据是虚拟城市模板的一部分。 1 、加载数字城市场景 这是案例准备了3个场景,在上面的描述中已经讲解了如何使用GIS数据和规则创建前两个场景。 双击“Philadelphia.02.as-built.cej”场景。

注:你可以双击“Philadelphia.03.redevelopment-scenario.cej”场景,查看最终设计结果 2 、选择感兴趣区域 我们的研究区域就是位于费城城中心的需要重新开发的地块,首先选择区域(按住鼠标左键,拖拽矩形区域)和裁剪区域(Edit ->Cut)。

3 、创建新的地块 首先,我们需要在这个位置创建新的地块,共4个。CityEngine就可以轻松的做到:1)选择相邻的街道; 2)打开“Inspector”窗口; 3)在“Block Parameters”标签下,设置“shapeCreation”为true;

CityEngine会在这个区域创建的地块,但是现在我们看到的结果超过了4个,接下来需要简单的修改参数即可,比如最大、最小地块数。 1)选择这些地块; 2)打开“Inspector”窗口; 3)在“Block Parameters”标签下,修改“lotAreaMin”为3000,“lotAreaMax”为5000,“irregularity”为0。 4)如果你想让地块和地形很好的贴合,可以做如下操作:Layer->Align Terrain To Shapes

二三维一体化数字数园区解决规划方案.docx

二三维一体化数字园区解决方案 1.建设背景 “数字园区”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方向,是数字城市的一部分, 三维地理信息是“数字园区”的重要基础空间信息。二三维园区的 建立能够全方位地、直观地给人们提供有关城市的各种具有真实感的 场景信息,并可以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进入城市,感受到与实地观察相 似的体验感。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 3S(GIS/RS/GPS)技术、虚拟现实、航空与航天技术等的飞速发展,给地理信息技术手 段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利用高分辨率卫星影像以及航空像片,通过对影像的平面、高程、结构、色彩等的数字化处理,按照统一坐标无缝拼接而成可以迅速建立基于真实影像的“三维数字园区”,人们可以

直观的从三维社区上判读社区建筑、楼宇、道路。借助传统平面地图 的概念,叠加空间矢量数据,地物兴趣点数据、以及三维模型数据形 成可视化“三维数字”园区展示系统。为城市园区建设、政务管理、企业信息发布与公众查询提供多维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将大大提高城市园区整体信息化管理和经营管理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公众 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1 国内园区信息化现状及趋势 1)国内园区的信息化发展起步相对较晚 2)学校资源相对分散 3)无统一的资源管理模式 4)各部门间沟通协作效率比较低 1.2 园区管理面临问题 1)园区面积增大。 2)综合设施增长。 3)规划建设。 4)地上和地下管网管理。 5)安全管理。 随着信息化意识的不断提高,计算机技术与GIS 技术的不断成熟,园区在业务需求方面的不断变更,以上三点为园区相关部门建立起一 套完善,高效,用于管理和分析决策的园区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扎实 的基础条件。

三维数字城市建设

三维数字城市建设探讨 “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源于“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数字地球最早是由美国前副总统戈尔提出来的。1998年1月31日,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利亚科学中心发表了一篇题为《数字地球:21世纪认识我们的星球》(The Digital Earth: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讲,在各国政府和全球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数字地球和数字城市便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风靡全球,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建设数字地球和城市的浪潮。 戈尔在他的文章里指出“我们需要一个‘数字地球’,即一种可以嵌入海量地理数据的、多分辨率的和三维的地球的表示,可以在其上添上许多与我们的星球有关的数据。”戈尔的“数字地球”是关于整个地球、全方位的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由“数字地球”引发了“数字城市”的概念。目前对数字城市的研究风起云涌,虽然对数字城市还没有一个严格准确的定义,但对其都有共性的认识:数字城市以现实城市为基准,是对物质城市的数字模拟和仿真,并以空间信息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具有智能化、网络化的特点。但是,通过阅读文献,作者发现目前现有的有关数字城市的研究很多都只是在简单地介绍“数字城市”的概念以及功能,并没有分析我国“数字城市”建设中的难点,更是鲜有学者就如何在中国的国情下建设“数字化城市”提出相应的方案。针对这一学术界的空白,本文将从比较中外建设“数字城市”的异同入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的路径——建立我国三维数字城市统一化信息管理平台,并展望路径下的中国特色的“数字城市”的前景。 二.中外数字化城市建设现状比较 回顾国际上数字城市发展走过的道路,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阶段。第二阶段:市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第三阶段:市政府、企业上下游、相互之间借助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第四阶段:是网络社会、网络社区、数字城市的形成。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完成第一轮到第三阶段的基本任务。而我国仍处于四个阶段并举的局面。相对而言,通讯基础设施的进展速度比较快;政府和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建设的进展比较缓慢,水平参差不齐;政府、企业互联互通刚刚起步;网络社会、网络社区和数字城市尚未形成。政府、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政府、企业信息系统间的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完整版v2)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方案

(完整版v2) 2019年11月

目录 1前言 (1) 2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4) 2.1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4) 2.2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7) 3“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建议 (10) 3.1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化软硬件支撑体系 (10) 3.2构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务体系 (10) 3.3构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 (10) 3.4构建快速反应的城市应急管理体系 (11) 3.5构建丰富的城市应用系统体系 (11) 4智慧XX建设目标与原则 (12) 4.1建设目标 (12) 4.2建设原则 (13) 5智慧XX建设总体规划 (14) 5.1总体框架 (14) 5.2技术架构 (15) 5.3应用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前言 智慧城市,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IT、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相关活动,进行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更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9年12月5日正式发布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即日开始试点城市申报。办法指出,建设智慧城市是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创新驱动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20年1月29日公布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并与试点城市及其上级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智慧城市创建协议。2020年8月5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第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