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整理

————————————————————————————————作者:————————————————————————————————日期:

1、肝脂肪样变

描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部分肝

细胞排列不规律,呈空泡状,胞核被

挤至一侧。

诊断:肝脂肪样变

2、脾包膜玻璃样变

描述:包膜明显增厚,均质、红染、

半透明。

诊断:脾包膜玻璃样变

3、肾凝固性坏死

描述:坏死区呈楔形,区内细胞结构

消失,而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存在。

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肾凝固性坏死

4、肉芽组织

描述: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和新生薄壁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核体

积较大,呈椭圆形,向内腔突出。毛

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此外,

还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

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肉芽组织

5、慢性肺淤血

描述: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浅红色水肿液、红

细胞及含有棕黄色含铁血红素的巨噬

细胞。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诊断:慢性肺淤血

6、慢性肝淤血

描述:淤血以中央静脉为中心。中央静

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充满红细

胞。有的淤血区连成淤血带。小叶中央

区的肝细胞萎缩、消失,致使肝细胞索

稀疏、离散、紊乱。小叶周边区的肝细

胞脂肪变。

诊断:慢性肝淤血

7、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描述:切片中可见一动脉的横断面,波

浪状红染折光的为内弹力膜,其内即为

血栓。血栓大部分已为毛细血管、纤维

母细胞(肉芽组织)所取代,仅残存少

许成分呈均质红染状。一些较大的裂隙

有内皮细胞被覆。

诊断: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8、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

描述:管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

性浸润,可见白细胞和纤维素被肌纤维

束分割的现象。

诊断:阑尾纤维组织炎

9、结核性肉芽肿

描述:①病灶呈结节状

②结节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已

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

③结节周围有纤维母细胞及淋

巴细胞

④部分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

诊断:结节性肉芽肿

10、肉瘤

描述:肿瘤细胞丰富,弥漫性分布,间

质胶原纤维少。肿瘤细胞梭形、卵圆形、

不规则形,大小不等。细胞核异型性明

显,可见较多的病理性核分裂象。

诊断:肉瘤

11、皮肤鳞状细胞癌

描述:上皮细胞失去正常排列方式而突

破基底膜侵入真皮,形成巢状的细胞团

(癌巢),癌巢中央为红染的角化珠。

诊断:皮肤鳞状细胞癌

12、肠腺癌

描述:正常肠腺粗而长、大小均一,细

胞核大小均一、排列整齐。癌变肠腺细

胞排列成不规则腺样结构,具有明显的

细胞异型性和组织异型性。细胞层数增

加,细胞核大小不等、形态各异。腺体

也大小不一。病变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

浸润。

诊断:肠腺癌

描述:①与心肌间质内、小血管周围,

可见风湿小体,成梭形。

②小血管周围有大量风湿细胞,细胞体

积大,胞质丰富,嗜碱性,核膜厚、清

晰,核仁突出,似枭眼状。

③病变周围有少量成纤维细胞和淋巴

细胞浸润

诊断:风湿性心肌炎

14、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肾)

描述:①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

②小叶间动脉内膜纤维组织增生,管壁

增厚,官腔变窄,有的亦有玻璃样变性

③部分肾小球纤维化、玻璃样变,所属

肾小管萎缩、消失

④肾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少许淋

巴细胞浸润

⑤部分肾小球代偿性肥大,所属肾小管

代偿性扩张,有些肾小管内可见

圆形、均质红染的蛋白管型

诊断: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15、动脉粥样硬化

描述:动脉内膜灶性增厚,增厚区表

面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玻璃样变,其

下方可见红染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

醇结晶(针状裂隙)、钙盐沉着,并

可见少量肉芽组织、淋巴细胞及泡沫

细胞。

诊断:动脉粥样硬化

描述:①肺泡腔内大量纤维素渗出,

交织成网,网中有大量中性粒细胞,

可见少量红细胞。

②部分肺泡腔毛细血管充血水肿,

也有毛细血管受压闭塞。

诊断:大叶性肺炎

17、硅肺

描述:肺组织中可见散在分布的大小

不等的硅结节,有细胞性结节(有吞

噬硅尘的巨噬细胞聚集组成)、纤维性

结节(结节内成纤维细胞增生,结节

发生纤维化而成)及已玻变的结节。

有的结节中央成蓝色,已发生钙化。

周围肺组织纤维组织增生,有大量碳

末沉着。肺泡腔内有大量巨噬细胞。

肺膜显著增厚。

诊断:硅肺

18、高分化肺腺癌

描述:癌细胞沿肺泡壁、肺泡管壁呈

单层或多层生长、扩展,形似腺样结

构;肺泡间隔未被破坏,肺泡轮廓依

然保留。

诊断:高分化肺腺癌

19、慢性萎缩性胃炎

描述:胃黏膜层变薄,黏膜腺体减少,

间质纤维增生并伴有慢性炎细胞浸

润,局部粘膜腺上皮有肠上皮化生及

不典型增生。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20、消化性溃疡

描述:溃疡呈潜掘状,可分为4层结构:

①第一层有少量炎性渗出物构成,主要

是纤维蛋白和中性粒细胞。

②第二层为均质红染的坏死组织

③第三层为肉芽组织层,有较多的单核

细胞浸润

④第四层为纤维瘢痕层,细胞成分少,

胶原纤维增粗,小动脉纤维性增厚,官

腔狭小。

诊断:消化性溃疡

21、肝硬化

描述:①正常肝小叶结构消

失,为假小叶所取代。

②假小叶内肝细胞水肿、脂

肪变,再生现象明显。

③假小叶内中央静脉的数

量与位置与正常肝小叶不同。

④假小叶周围由纤维组织构成纤维间

隔,其中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及

小胆管增生。

诊断:肝硬化

22、肝细胞肝癌

描述:①肿瘤细胞呈多角形,胞质丰

富,嗜酸性强;排列成肝索样结构,

但宽度远大于单排细胞厚度的正常肝

板,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

②部分癌细胞胞质内可见胆汁颗粒,

毛细血管内可见胆汁淤积。

③癌组织富含血窦状裂隙,肿瘤间质

少。

诊断:肝细胞肝癌

23、霍奇金淋巴瘤

描述:以反应性炎细胞浸润为背景,

数量不等、形态不一的肿瘤细胞散布

其间。瘤细胞胞质丰富,至少双核或

多核,核椭圆形,核膜厚,染色质少,

每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病毒包涵体

样,具周围空晕的嗜酸性核仁(镜影

细胞、霍奇金细胞、干尸细胞、陷窝

细胞、爆米花细胞)。

诊断:霍奇金淋巴瘤

24、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描述:①病变弥漫分布,绝大多数肾小

球体积增大,充满球囊腔。

②血管球内细胞(内皮细胞和系膜细

胞)明显增生,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

胞浸润。

③毛细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④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及玻璃样变,主

要见于进区小管。

⑤肾小管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

⑥肾间质水肿疏松,小血管扩张。

诊断: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25、快速进行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描述:①大部分肾小球体积增大,球

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状如新月,即

新月体,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

②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腔内充满均

质红染的透明管型。

③肾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并伴有炎性

细胞浸润。

诊断: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26、慢性肾盂肾炎

描述:①肾小球周围纤维化,球囊增厚而发生肾小

球玻璃样变。

②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可出现透明管型或胶样管型

(类似甲状腺)

③局灶性淋巴细胞、浆细

胞浸润,间质纤维化。

诊断:慢性肾盂肾炎

27、葡萄胎

描述:①绒毛间质高度水肿,黏液变

性而增大。

②绒毛间质内血管消失或无能。

③滋养层(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

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诊断:葡萄胎

28、绒毛膜癌

描述:①癌组织由分化不良的细胞滋

养层和合体滋养层两种瘤细胞组成

②两种细胞排列成巢状或条索状,细

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③癌细胞不形成绒毛结构。

④肿瘤自身无间质血管,依靠侵袭宿

主血管获取营养,故癌组织和周围正

常组织有明显出血、坏死。

诊断:绒毛膜癌

29、粉刺癌

描述:①乳腺导管轮廓较清楚,官腔

扩张,正常导管上皮被癌细胞所取代。

②癌细胞实性排列,中央坏死,坏死

区可伴有钙化。

③导管周围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和慢性

炎细胞浸润。

诊断:粉刺癌

30、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描述:①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呈立方状

或低柱状。

②大部分滤泡上皮复旧变扁平,滤泡腔高

度扩大,腔内大量胶质储积。

③间质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间隔包绕形成

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

诊断: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31、流行性乙型脑炎

描述:①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其周围有胶质

细胞围绕形成卫星现象,小胶质细胞侵入坏

变的神经细胞内形成嗜神经现象。

②局部脑组织液化性坏死,形成筛状软化灶

③血管扩张充血,血管周围间隙内以淋巴细

胞为主的炎性细胞形成淋巴细胞血管

套状浸润。

④胶质细胞增生,形成胶质小结。

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32、肺结核

描述:肉芽肿境界清楚,中央为红染颗

粒状、无结构的干酪样坏死区,围绕干

酪样坏死物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和朗格汉

斯巨细胞,并伴有淋巴细胞浸润和成纤

维母细胞。

诊断:肺结核

33、结肠细菌性痢疾

描述:结肠粘膜表层上皮细胞消失,

由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及坏死组织组

成的物质被覆(假膜)。粘液腺体腺腔

扩张,内滞留淡蓝色液体;部分腺体

被破坏。肠壁各层充血水肿,有中性

粒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

诊断:结肠细菌性痢疾

34、肠伤寒

描述:增生活跃的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

红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和细胞碎片形成

伤寒细胞。伤寒细胞常聚集团,形成小结节,

即伤寒肉芽肿。

诊断:肠伤寒

35、肠阿米巴溃疡

描述:溃疡呈口小底大的烧瓶状,,边

缘呈潜掘形。病灶周围炎症反应轻微,

溃疡边缘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及肠壁小

静脉内可见阿米巴滋养体。

诊断:肠阿米巴溃疡

36、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描述:病灶内巨噬细胞变为上皮样细

胞和少量异物巨细胞,病灶周围有淋

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形态上

似结核样肉芽肿(称假结核结节)。

注:无假小叶形成。

诊断: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一部分)

1.肝细胞水肿(肝细胞浆混浊肿胀,有小空泡) 2.肝细胞脂肪变(胞核被挤向一侧) 3.肾梗死(形状在,核不在) (与正常的对比观察)

4.肉芽组织(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 5.脾动脉玻璃样变(蛋白质蓄积,正常动脉壁结构消失) 6.肺淤血水肿(肺泡腔内有水肿液,红细胞及心衰细胞) (急性和慢性比较)

7.慢性肝淤血(肝窦扩大,淤血,出血。小叶中央静脉淤血,出血。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汇管区肝细胞较正常) 8.混合血栓(血小板小梁,大量的红细胞,纤维蛋白网) 9.绒毛心(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心包膜外大量红染的纤维蛋白及炎细胞浸润) 10.肝脓肿(肝细胞变性坏死,液化可见脓细胞即变性坏死的中性粒细胞)

11.蜂窝织炎性阑尾炎(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在阑尾肌层) 12.肉芽肿(虫卵及异物巨细胞) 13.纤维瘤(良性,外观呈结节状,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有包膜,切面灰白色,质地硬。瘤组织内的胶原纤维成编织状) 14.纤维肉瘤(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梭形或不规则型,细胞大小不一,核大,色深,可见瘤巨细胞及异常核分裂像。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少,血管丰富)

15.皮肤乳头状瘤(瘤组织表面为分化成熟的高度增生的鳞状细胞构成,呈乳头状突起乳头中心是中心索(纤维组织,血管,少数炎症细胞) 16.乳房纤维腺瘤: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包膜。由增生的腺导管及纤维组织构成 17.鳞癌:癌细胞巢状排列,有粉红色的角蛋白,角化珠 (高分化与低分化鳞癌比较)

18.腺癌(腺体的正常结构消失,癌细胞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排列成多层。背靠背、共壁现象。) 19.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细胞又称为阿少夫细胞,横切面似枭眼状,纵切呈毛虫状,风湿小体) 20.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纤维化肾小球,并有代偿性肥大的肾小球) 21.动脉粥样硬化(纤维帽(玻璃样变)胆固醇结晶(针状空隙)、细胞外脂质和坏死物质,肉芽组织、泡沫细胞)

病理实验切片图片整理(第二部分)

1.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蛋白,及炎细胞)(充血水肿期和红色肝样变期) (灰色肝样变期和溶解消散期) 2.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内见大量脓细胞) 3.矽肺(肺广泛纤维化,矽结节形成) 4.肺癌(可见癌巢) (中央型和周围型比较)

5.慢性萎缩性胃炎(黏膜上皮萎缩,腺体小,少,层次减少,肠化(杯状细胞)间质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6.慢性胃溃疡:1渗出层,即白细胞,纤维素,及坏死物构成。2坏死层,由坏死组织构成。3肉芽组织层。4疤痕组织,致密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渗出坏死层和肉芽组织层)

(陈旧瘢痕组织层和整体观) 7.门脉性肝硬化(假小叶中央静脉无或偏位,肝细胞轻度脂变。汇管区有小胆管,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浸润) 8.胃癌(G :) 1) 早期胃癌:隆起型、表浅型、凹陷型; 2)中晚期胃癌:息肉型、溃疡型、浸润型 9.胃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粘液湖)

10.原发性肝癌(M:肝癌的组织学类型) 1)肝细胞型:发生于肝细胞,最多见 2)胆管细胞癌:发生于肝内胆管上皮; 3)混合细胞型肝癌:癌组织中具有上述两种成分,最少见) 11.肝细胞肝癌--癌巢

12.病毒性肝炎-点状坏死(坏死处肝细胞核脓缩,碎裂,溶解,肝细胞索消失,间质充血) 13.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大红肾,肾小球内细胞增多,主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系膜细胞,中心细胞 (正常与非正常比较) 14.慢性肾炎(大体固缩,肾小球纤维化,肥大共存) 15.葡萄胎(绒毛肿大,间质血管消失,细胞滋养层细胞在内,合体滋养层细胞在外,都增生排列)

病理切片详细描述

老师归纳的 1. 肾小管水样变 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 肾小管玻璃样变 近曲小管上皮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

病理切片的制作过程

1.7.1 修整组织 将手术切取的乳腺肿瘤切成一个平整面,各组织块不宜太大,以便固定剂穿透和组织脱水等操作,通常以10 mm×10 mm×3mm或5mm×5mm×3mm为宜。找到不同的部位切取2块,以备后用。 1.7.2 组织洗涤 组织经修整后,组织中的福尔马林等必须冲洗干净,尤其是含有重金属的物质存在。因为残留在组织中的福尔马林,有的不利于染色,有的产生沉淀或结晶影响观察,所以组织修整后应冲洗12h左右。 1.7.3 组织脱水 组织经洗涤后,组织中含有大量水分,由于水与石蜡不能互溶,所以必须将组织中的水分除去。 80%乙醇溶液:2h 95%乙醇溶液:1h 95%乙醇溶液:1h 100%乙醇溶液:30min 100%乙醇溶液:30min 1.7.4 组织透明 由于乙醇与石蜡不相溶,而二甲苯既能溶于乙醇又能溶于石蜡,所以脱水后还要经过二甲苯以过渡。当组织中全部被二甲苯占有时,光线可以透过,组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透明状态。 二甲苯Ⅰ:30min 二甲苯Ⅱ:10min 1.7.5 组织浸蜡 浸蜡的目的是除去组织中的透明剂(如二甲苯等),使石蜡渗透到组织内部达到饱和程度以便组织包埋。浸蜡时间根据组织的透蜡时间较长,需3h左右。浸蜡应在恒温箱内进行,并保持箱内温度在55℃左右,注意温度不要过高,以免组织发脆。 石蜡Ⅰ:1h

石蜡Ⅱ:1h。 石蜡Ⅲ:1h 1.7.6 组织包埋 将经过透蜡的组织连同熔化的石蜡,一起倒入容器内,然后立即投入冷水中,使其立刻凝固成蜡块的过程。包埋时,将纸盒放在温箱旁边,用镊子夹取组织平放于纸盒底部,,再用温镊子轻轻拨动组织,从温箱中取出盛放纯石蜡的蜡杯,沿壁倒入包埋用的纸盒中,速度要慢。待石蜡凝固(约30min)后放入冰箱保鲜层内以备后用。包埋时应根据组织材料、切片厚度、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熔点的石蜡,新的石蜡一般要熬顿几次,以免石蜡固定后有气泡,影响切片。用于包埋的石蜡的熔点在50~60℃之间。 1.7.7 组织切片 (1)从冰箱里拿出蜡块,进行修快 (2)将已固定和修好的石蜡块台木装在切片机的夹物台上。 (3)将切片刀固定在刀夹上,刀口向上。 (4)摇动推动螺旋,使石蜡块与刀口贴近,但不可超过刀口。 (5)调整石蜡块与刀口之间的角度与位置,刀片与石蜡切片约成15度左右。 (6)调整厚度调节器到所需的切片厚度,先调约为25um,待切平后改为5um。 (7)一切调整好后方可以开始切片。此时右手摇动转轮,让蜡块切成蜡带,左手持毛笔将蜡带提起,摇转速度不可太急,通常以40-60r/min。 (8)切成的蜡带到10-20cm长时,右手用另一支毛笔轻轻地将蜡带挑起,以免卷曲,并牵引成带,平放在蜡带盒上,靠刀面的一面较光滑,朝下,较皱的一面朝上。 (9)感觉效果较好的蜡片一小段,用单面刀片切取,再放入约43℃的水浴锅中展片,观察切片是否良好。 (10)切片工作结束后,应将切片刀取下用氯仿擦去刀上沾着的石蜡,把切片机擦拭干净妥为保存。 1.7.8 贴片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实验文字详解(切片) 第一章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 14 号心肌褐色萎缩①注意观察心肌纵切面。 心肌纤维的粗细较正常有什么不同?②高倍镜下该处细胞核两端有折光性较强的黄褐色颗粒为褐色。 52 号慢性宫颈炎伴柱状上皮鳞状化生。 宫颈被覆上皮及腺上皮被鳞上皮所取代,部分区域上皮表面还可见柱状上皮,但下面为大片不完全成熟鳞状上皮(贮备细胞增生鳞化),上皮组织之间有较多的慢性炎细胞浸润。 15 号肾细胞水肿(肾浊肿)低倍镜下,首先找到肾皮质区的近曲小管。 观察其小管的上皮细胞肿大,突向管腔致使管腔狭窄。 高倍镜下可见这些上皮细胞的胞浆内布满大小一致的红染细小颗粒。 部分管腔内形成均匀红染物 21 号肝脂肪变性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界清晰的圆形空泡,部分空泡融合变大,将肝细胞核挤向一侧,使肝细胞类似脂肪细胞。 肝细胞体积增大,肝窦明显受压,小叶轮廓不易辨认。 19 号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切片来源: 取自皮肤疤痕组织。 病变要点: 1 / 26

真皮内纤维组织增生,胶原纤维肿胀互相融合,形成一致半透明红染的玻璃样物质,其间仍可见若干纤维细胞。 5 号脾贫血性梗死肉眼观: 切片中央有一伊红淡染区,即贫血性梗死区,外围红色反应带,四周蓝染区为脾组织。 低倍镜下: 梗死区伊红淡染无结构一片荒凉、血窦轮廓尚可见。 在出血带与坏死区交界处可见坏死细胞核的残迹。 高倍镜下: 观察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形态变化。 (1)肉眼: 淡染部分为梗死区,兰染部分为正常组织,二者之间有红染的充血出血带。 (2)低倍: ①正常区域可见红髓、白髓和小梁。 ②坏死区脾组织轮廓隐约可见,但大部分细胞核消失,胞浆呈红染颗粒状。 ③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充满大量红细胞,即充血出血带。 (3)高倍: 重点观察坏死区的细胞变化。 ①核浓缩:

病理切片整理精编版

病理切片整理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3号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组织来源:阑尾 镜下特点: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有渗出物。 5号肺水肿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 6号肺脂肪栓塞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 7号肠腺癌 组织来源:结肠 镜下特点: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 8号血吸虫肝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有钙化的死卵。12号水泡状胎块 组织来源:胎盘

镜下特点: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13号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组织来源:淋巴结 镜下特点: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15号鳞状细胞癌 组织来源:皮肤 镜下特点: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17号大叶性肺炎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 18号肝硬化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 20号血栓 组织来源:静脉

病理学实验考(切片标本)

1.肝细胞水肿p5 低倍镜:肝小叶结构不清楚,肝细胞明显肿胀,胞质淡染。部分肝细胞肿胀如气球样。 高倍镜:体积明显增大,呈圆形。核淡染,胞浆机乎完全透明。 2.肝细胞脂肪变性p5 低倍镜:肝小叶周边部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高倍镜:病变轻:胞浆内较小脂肪空泡。病变重:脂肪滴融合成大的空泡,细胞核被推挤在细胞的一侧,形似脂肪细胞。 11.慢性肺淤血p8 低倍镜:肺泡壁毛细血管及肺间质小血管高度扩张充血。部分肺泡腔内可见均匀粉红色的水肿液。 高倍镜:毛细血管腔内充满红细胞。肺泡腔红细胞和心衰细胞。12.慢性肝淤血p8 低倍镜:小叶中央静脉及附近肝窦高度扩张淤血。肝小叶周围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 高倍镜:小叶中央静脉以及附近肝窦内充满红细胞。肝小叶中央淤血区肝细胞体积小、萎缩甚至消失。小叶周围肝细胞体积变大,胞质中出现脂肪空泡,(部分肝细胞表现为细胞水肿)。 15.肾贫血性梗死p8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肾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呈一片粉染区,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球和肾小管结构,梗死灶周边区域呈条带状红染。 高倍镜:肾小管上皮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或消失,残留的细胞核固缩,碎裂。 21.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p11 低倍镜:粘膜层不完整;渗出的炎细胞弥漫散在阑尾各层。 高倍镜:各层弥漫浸润的炎性细胞为嗜中性粒细胞。 31.直肠腺癌p25 低倍镜:肿瘤细胞形成腺管状结构,大小形态不一,分布极不规则,可见腺体共壁及背靠背现象,腺腔内可见分泌物及坏死物质。 高倍镜:细胞层次增多,肿瘤细胞异型性显著,极性紊乱,核大深染,

核分裂象多见。 32乳腺纤维腺瘤p14 低倍镜:肿瘤实质由增生的纤维组织和腺管构成。 高倍镜:肿瘤的纤维成分染色较浅,细胞suo形,大小一致;腺上皮细胞矮立方形,为单层或多层,核深染,大小一致。 35支气管鳞状细胞癌p14 低倍镜:可见残留支气管组织和软骨,癌巢片状或带状大小不等 高倍镜:高分化癌巢中有角化珠,细胞间桥,细胞核分裂象多见,低分化的则不见角化珠和细胞间桥。 52风湿性心肌炎p18 低倍镜:可见风湿小体 高倍镜:可见风湿小体中央有少许红色絮状物,为纤维素样坏死;周围可见风湿细胞,体积较大胞浆丰富,核膜增厚深染,染色质向中央集结,并有细丝放射至核膜,在横切面上呈枭眼状。 5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p18 镜下:冠状动脉内膜部分增厚,呈半月形向管腔突出。表层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部分呈玻璃样变,其下见淡红色无结构的粥样坏死物质,内含针形裂隙(胆固醇结晶)。同时可见钙化灶和颗粒状蓝色钙化物质,底部可见残留的泡沫细胞。 62.大叶性肺炎(灰色肝样变期)p21 低倍镜:全部肺泡扩张,肺泡内充满炎症渗出物,病变分布一致,肺泡壁完整。 高倍镜:肺泡内的渗出物主要为大量呈网状、细丝状的纤维素、嗜中性粒细胞。 61小叶性肺炎p21 低倍镜:支气管壁充血,部分粘膜上皮坏死脱落,管腔内大量炎细胞浸润。 高倍镜:炎症细胞以嗜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为主,支气管周围的肺泡管腔变圆,轻度扩张,内充满炎症细胞。 63肺结核p33 低倍镜:可见多个散在、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大片粉红

病理切片整理

病理切片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3号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组织来源:阑尾 镜下特点: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有渗出物。 5号肺水肿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 6号肺脂肪栓塞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 7号肠腺癌 组织来源:结肠 镜下特点: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 8号血吸虫肝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有钙化的死卵。12号水泡状胎块 组织来源:胎盘

镜下特点: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13号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组织来源:淋巴结 镜下特点: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15号鳞状细胞癌 组织来源:皮肤 镜下特点: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17号大叶性肺炎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 18号肝硬化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 20号血栓 组织来源:静脉

病理实验 各种切片介绍

1. 肾小管水样变 肾小球周围肾小管体积大,染色淡红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肿胀,向管内突出,官腔不规则变小,胞浆内有粉红色小颗粒,分布均匀,大小一致,细胞核结构清晰 2. 肝脂肪变性 小叶周围肝细胞胞浆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空泡 有的空泡较大,将核挤到一边 3. 肾小管玻璃样变 近曲小管上皮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红色球形颗粒 4. 脾动脉硬化(玻璃样变) 低倍镜:脾动脉增厚,脾小梁增粗,脾小体中央动脉及其小梁内的小动脉壁增厚,红染 高倍镜:脾小体中央动脉壁增厚,管腔变小,内膜下可见均匀红染无结构物质 5. 脾梗死 低倍镜:红染区即为坏死区,其中散落着一些深蓝色碎屑,为坏死的细胞核 高倍镜:核固缩,碎裂,溶解,脾小体和小梁结构模糊,尚可辨认 6. 肉芽组织 低倍镜:表面有一层炎性渗出物,其下可见大量的新生的毛细血管垂直表面生长,其间有成纤维细胞。深部血管减少,成纤维细胞逐步变为纤维细胞,并有胶原纤维生成 高倍镜:新生毛细血管由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成纤维细胞大,胞浆丰富淡红色,成梭型或分支状,可见各种炎细胞 7. 慢性肺淤血 低倍镜:肺泡壁增厚,肺泡壁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高倍镜:肺泡腔内含淡红色水肿液及心衰细胞、 8. 慢性肝淤血 中央静脉及周围肝窦扩张充血,近中央静脉的肝细胞萎缩甚至消失 9. 混合血栓 低倍镜:粉红色不规则小梁与浅红色区域交织存在 高倍镜:粉红色小梁为已经崩解而凝聚成颗粒的血小板,小梁边缘附近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小梁间的浅红色区域为丝网状的纤维素及自溶的红细胞 10. 肾贫血性梗死 低倍镜:正常肾组织与梗死组织交错分布,梗死灶内可见轮廓模糊的肾小管和肾小球,梗死灶周边部有较多的中性粒细胞浸润 高倍镜:坏死的肾小球及周围肾小管结构模糊,胞质红染,肾小管数目明显减少,残留的细胞核呈固缩状态 11. 肺出血性梗死 肺泡轮廓可见,肺泡壁细胞坏死,核消失,肺泡腔内聚集大量的红细胞 12. 会厌白喉、 低倍镜:支气管上皮坏死脱落,表面附着粉染的假膜 高倍镜:假膜由纤维素,坏死组织和炎细胞构成 13. 心肌脓肿 肉眼可见心肌组织内圆形淡蓝色区域为脓肿 镜下可见脓肿灶内心肌纤维破坏消失,积聚以大量中性粒细胞和脓细胞,脓肿周围心肌纤维变性坏死,并有炎细胞浸润。 14.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蜂窝织炎

病理切片名称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损伤IJ2肝细胞脂肪样变 IJ3肝坏死 IJ4脾动脉玻璃样变 损伤的修复 RP1肉芽组织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HD1慢性肺淤血 HD2慢性肝淤血 炎症 IF1慢性化脓性炎 IF2肺脓肿 IF3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IF4纤维素性炎 IF5异物巨细胞反应 肿瘤 NP1食管鳞状细胞癌 NP2皮肤乳头状瘤 NP3平滑肌瘤 NP4大肠腺癌 NP6淋巴结之转移性癌NP7膀胱移行细胞癌

NP9恶性纤维组织瘤 NP10肝海绵状血管瘤 MS1骨肉瘤 心血管系统疾病 HS3高血压病肾 HS4病毒性心肌炎 呼吸系统疾病 RS1大叶性肺炎 RS2小叶性肺炎 RS4矽肺 消化系统疾病 DS1慢性萎缩性胃炎 DS2慢性胃溃疡病 DS4门脉性肝硬变 DS5肝细胞癌 DS6胃低分化腺癌 DS8亚急性重型肝炎 泌尿系统疾病 US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US3慢性肾盂肾炎

肝 IJ2肝细胞脂肪样变 肝细胞水变性,气球样变IJ3肝坏死 HD2慢性肝淤血 NP10肝海绵状血管瘤DS4门脉性肝硬变 DS5肝细胞癌 DS8亚急性重型肝炎 脾 IJ4脾动脉玻璃样变 肺 HD1慢性肺淤血 IF2肺脓肿 RS1大叶性肺炎 RS2小叶性肺炎 RS4矽肺 肾 HS3高血压病肾

US1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US3慢性肾盂肾炎 RP1肉芽组织 IF1慢性化脓性炎 IF3急性蜂窝织炎性阑尾炎 IF4纤维素性炎 IF5异物巨细胞反应 HS4病毒性心肌炎 胃 DS1慢性萎缩性胃炎 DS2慢性胃溃疡病 DS6胃低分化腺癌 肿瘤 NP1食管鳞状细胞癌 NP2皮肤乳头状瘤 NP3平滑肌瘤 NP4大肠腺癌

病理切片整理

病理切片整理1、肝脂肪样变 描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部分肝 细胞排列不规律,呈空泡状,胞核被 挤至一侧。 诊断:肝脂肪样变 2、脾包膜玻璃样变 描述:包膜明显增厚,均质、红染、 半透明。 诊断:脾包膜玻璃样变

3、肾凝固性坏死 描述:坏死区呈楔形,区内细胞结构 消失,而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存在。 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肾凝固性坏死 4、肉芽组织 描述: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和新生薄壁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核体 积较大,呈椭圆形,向内腔突出。毛 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此外,还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肉芽组织 5、慢性肺淤血 描述: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浅红色水肿液、红细胞及含有棕黄色含铁血红素的巨噬细胞。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诊断:慢性肺淤血 6、慢性肝淤血 描述:淤血以中央静脉为中心。中央静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充满红细胞。有的淤血区连成淤血带。小叶中央

区的肝细胞萎缩、消失,致使肝细胞索稀疏、离散、紊乱。小叶周边区的肝细胞脂肪变。 诊断:慢性肝淤血 7、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描述:切片中可见一动脉的横断面,波浪状红染折光的为内弹力膜,其内即为血栓。血栓大部分已为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肉芽组织)所取代,仅残存少许成分呈均质红染状。一些较大的裂隙有内皮细胞被覆。 诊断: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8、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

描述:管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性浸润,可见白细胞和纤维素被肌纤维束分割的现象。 诊断:阑尾纤维组织炎 9、结核性肉芽肿 描述:?病灶呈结节状 ?结节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已 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结节周围有纤维母细胞及淋 巴细胞

病理切片整理(汇编)

1、肝脂肪样变 描述:肝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大部分肝 细胞排列不规律,呈空泡状,胞核被 挤至一侧。 诊断:肝脂肪样变 2、脾包膜玻璃样变 描述:包膜明显增厚,均质、红染、 半透明。 诊断:脾包膜玻璃样变 3、肾凝固性坏死 描述:坏死区呈楔形,区内细胞结构 消失,而细胞外形和组织轮廓仍存在。 坏死区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肾凝固性坏死

4、肉芽组织 描述:镜下可见大量细胞和新生薄壁 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核体 积较大,呈椭圆形,向内腔突出。毛 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成纤维细胞。此外, 还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浆 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 诊断:肉芽组织 5、慢性肺淤血 描述:肺泡壁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扩张 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浅红色水肿液、红 细胞及含有棕黄色含铁血红素的巨噬 细胞。肺泡间隔纤维组织轻度增生。 诊断:慢性肺淤血 6、慢性肝淤血 描述:淤血以中央静脉为中心。中央静 脉及其周围的肝窦明显扩张,充满红细 胞。有的淤血区连成淤血带。小叶中央 区的肝细胞萎缩、消失,致使肝细胞索 稀疏、离散、紊乱。小叶周边区的肝细 胞脂肪变。 诊断:慢性肝淤血

7、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描述:切片中可见一动脉的横断面,波 浪状红染折光的为内弹力膜,其内即为 血栓。血栓大部分已为毛细血管、纤维 母细胞(肉芽组织)所取代,仅残存少 许成分呈均质红染状。一些较大的裂隙 有内皮细胞被覆。 诊断:血栓的机化与再通 8、急性阑尾炎(蜂窝组织炎) 描述:管壁全层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 性浸润,可见白细胞和纤维素被肌纤维 束分割的现象。 诊断:阑尾纤维组织炎 9、结核性肉芽肿 描述:①病灶呈结节状 ②结节中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已 转变为上皮样细胞及朗格汉斯巨细胞 ③结节周围有纤维母细胞及淋 巴细胞 ④部分结节中心有干酪样坏死 诊断:结节性肉芽肿

病理切片

图1-5. 肝脂肪变性大体观:肝脏体积轻度增大,包膜光滑、紧,切缘变钝,表面及切面颜色变黄,油腻感。图1-6. 肝细胞脂肪变性(10×10)镜下见肝细胞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当脂滴融合变大时,细胞核被挤压位于细胞边缘处。 图1-7. 胸膜玻璃样变性大体观胸膜(↑)明显增厚,达1-2厘米,灰白色,切面见增厚的胸膜致密,均质,半透明。图1-8. 脾细动脉玻璃样变性镜下观(4×10)脾白髓中央动脉(细动脉)(←)的皮下有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质沉着,致膜增厚,管腔变窄。

图2-1. 肉芽组织 (granulation tissue)镜下观(4×10)。可见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图2-2.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镜下观高倍(10×40)。肉芽组织主要由成纤维细 胞(▲)及毛细血管(↑)组成。伴有较多炎症细胞浸润。 图3-1. 急性肺淤血(acute congestion of the lung )大体观 肺的切面呈均匀的红褐色,质地致密(↑)。 图3-2. 肺正常组织结构(4×10)。 图3-3. 急性肺淤血(acute congestion of the lung )镜下观(10×10):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充血,部分肺泡腔有淡红色均匀一致水肿液(▲)。 图3-4. 慢性肺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the lung )大体观 肺切面可见散在分布的 斑点状病灶,呈棕黄色(↑),肺组织质韧。 图3-5. 慢性肺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the lung )镜下特点 见于左心衰,肺泡壁 毛细血管充血,肺泡腔有心力衰竭细胞 (↑)。 图3-6. 慢性肝淤血(chronic congestion of the liver )大体观,肝切面见弥漫性分布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病理切片特点总结 瘢痕组织:(1)大量平行或交错分布的胶原纤维束(2)纤维素往往呈均质红染的玻璃样变(3)纤维细胞少,核细长深染,小血管稀少 1.肝水样变性:(1)细胞体积变大,肝窦变窄(2)胞浆透明淡染,甚 至出现空泡(3)空泡变性,严重时气球样变性(4)胞浆基质疏松,电子密度降低 2. 3. 4.肝脂肪样变性:(1)肝细胞胞浆内可见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将核挤 向一边(2)肝窦变窄 5.肉芽组织:(1)有新生毛细血管平行排列(2)纤维母细胞分布于毛 细血管之间(3)炎性细胞浸润 6.肾浊肿:(1)细胞内可见粉染的颗粒状物(2)肾小管上皮细胞水样 变性(3)近端小管细胞肿胀,腔小甚至闭塞。 7.肺出血性梗死:(1),梗死灶呈凝固性坏死,肺泡轮廓保存(2)肺泡 腔、小支气管腔、肺间质充满红细胞(3)非梗死区呈淤血状态 8.肺弥漫性出血:(1)肺泡腔内有红细胞散在分布(2)有炎细胞浸润 (3)间质充血间质有大量红细胞 9.肝淤血:(1)血窦扩张,充满大量红细胞(2)脂肪变(3)肝细胞受 压萎缩、坏死或崩解 10.慢性肺淤血:(1)肺泡壁增厚纤维化,大量巨噬细胞渗出(2)肺泡 间隔扩张,红细胞充满肺泡间质(3)心力衰竭细胞 11.血栓机化:(1)肉芽组织取代血栓(2)新生毛细血管(2)纤维母细 胞(4)炎性细胞 12.宫颈息肉:(1)粘膜上皮、腺体和间质增生(2)炎性水肿伴慢性炎 细胞浸润(3)组织间毛细血管增生 13.浆细胞:(1)核染色质呈辐轮状(2)核在一侧(3)核周晕

14.巨噬细胞:(1)体积大而不规则(2)胞浆嗜酸性(3)核偏位(4) 胞内有吞噬的其他细胞 15.阑尾炎:(1)病变深达肌层浆膜,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2)肌层充 血出血(3)平滑肌断裂 16.嗜酸性粒细胞:(1)细胞质红染(2)细胞核呈分叶状 17.鳞癌:(1)癌细胞呈团状分布形成癌巢(2)癌细胞间可见细胞间桥, 炎细胞浸润(3)癌巢中间有角化珠 18.乳头状瘤:(1)表面形成乳头状突起(2)乳头表面覆盖鳞状上皮(3) 基底细胞排列整齐,基底膜完整(4)纤维脉管束 19.乳腺纤维腺瘤:(1)腺体及结缔组织增生(2)腺体被纤维结缔组织 挤压呈裂隙状(3)炎细胞浸润(4)间质通常较疏松,玻璃样变或钙化 20.腺癌:(1)癌细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排列不规则的腺样结构、 癌巢(2)与正常腺体有共壁现象*(3)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 21.海绵状血管瘤:(1)上皮细胞不连续(2)由扩张的海绵状血窦构成, 充满红细胞 22.淋巴结转移癌:(1)淋巴结内有癌巢(2)淋巴结不同程度破坏(3) 癌细胞有病理性核分裂象 23.髓样癌:(1)低分化腺癌多位于乳腺(2)癌巢呈片状,较多(3)间 质纤维结缔组织相对较少(4)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多见 24.硬癌:(1)癌巢少(2)纤维组织多(3)有病理性分裂象(4)癌组 织与正常细胞分界清楚 25.宫颈原位癌:(1)异型增生的细胞累及上皮全层但不侵及基底膜(2) 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大深染,排列紊乱 26.毛细血管瘤:(1)内皮增生(2)由大量分化良好的增生毛细血管组 成(3)血管内大量充血 27.纤维瘤:(1)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交叉紊乱(2)瘤细胞间有胶原纤 维(3)瘤细胞呈编织状排列

病理切片

病理切片 肺: 1.肺淤血水肿(pulmonary congestion)(9):(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2)肺泡壁及肺泡腔内粉染细颗粒状水肿液。 2.慢性肺淤血(chronic pulmonary congestion)(10):(1)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盈,肺泡壁变厚;(2)肺泡壁及肺泡腔内粉染细颗粒状水肿液、红细胞、心衰细胞(吞噬了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 3.肺脓肿(pulmonary abscess)(17):(1)肺组织内有脓肿形成,脓肿内组织坏死,局部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渗出的中性粒细胞多发生崩解(脓细胞);(2)周围肺组织内血管充血,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等渗出。 4.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44):(1)肺泡壁结构完整,部分肺泡壁毛细血管轻度充血扩张;(2)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物;(3)胸膜充血,炎细胞浸润,表面有纤维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等渗出物附着。 5.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45):(1)肺组织内有多数散在病灶,病灶中可见化脓性支气管;(2)管壁充血,中性粒细胞浸润;(3)管腔内充满大量脓性渗出物:中性粒细胞,坏死崩解的黏膜上皮细胞,肺泡壁有破坏;(4)病灶周围肺泡腔内可见浆液和中性粒细胞渗出,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 6.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47):(1)细支气管周围间质及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2)小支气管腔及部分肺泡腔内可见淋巴细胞、单核细胞;(3)病灶中心小、细支气管黏膜和肺泡壁及肺泡腔内渗出物均有部分发生坏死,呈均质粉染细颗粒状;(4)在增生的肺泡上皮或支气管上皮,可见核内包涵体(病毒包涵体),呈圆形、嗜酸、均质、周围有透明晕。 7.肺小细胞癌(lung carcinoma)(51):(1)肿瘤细胞密集成巢,与间质界限清楚;(2)癌细胞呈梭形、短梭形似燕麦,体积小,大小不等;染色质颗粒粗大、胞质少,核浓染似裸核,呈圆形、椭圆形或短梭形,大小不等,可见核分裂象;(3)癌组织内可见凝固性坏死;(4)癌周肺组织水肿,肺泡腔内有渗出物。 8.肺粟粒性结核(增生型)(prolifer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82):(1)肺内可见多数粟粒大小、分布均匀、大小相似的结核结节;(2)结节境界清楚,中心干酪样坏死,周围绕有类上皮细胞、Langhans巨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干酪样坏死物质呈粉染细颗粒状;类上皮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染色淡,核椭圆或梭形,染色质疏松;Lanhans巨细胞是多核巨细胞,胞体巨大,胞质丰富,胞核与类上皮细胞核相似,数量由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呈花环状或马蹄形排列于细胞周边部。 9.肺粟粒性结核(渗出型)(exudative pulmonary tuberculosis)(83):(1)肺内可见多数粟粒大小、分布均匀的结核病灶,病灶境界不清,无典型结核结节;(2)中心干酪样坏

18病理切片及蜡块保存制度

病理切片、蜡块、纸质档案的管理制度 (一)管理制度 1、常规活检、手术中快速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和尸检等的文字资料(含电子信息资料)、非文字资料(组织的石蜡包埋块、切片等〉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皆由受理病理学检查的病理科按照本规范规定的期限妥为保存。病理科必须设立病理档案资料室和制定病理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包括病理检查资料的归档、借用和归还手续等〉,并由专人管理。应积极实行病理学检查资料的计算机管理。 2、各种病理学检查的文字资料应装订成册保存。 3、据以做出常规活检、快速活检、尸检病理学诊断的原始组织学切片和查见肿瘤细胞或可疑肿瘤细胞的玻片必须妥善保存。未查见恶性肿瘤细胞的玻片,于诊断报告书发出后保存2周。 4、已发报告的申请单、组织蜡头、切片阳性细胞片都应按号码及时存档,并设专人保管,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提取和外借。 5、病检申请单、组织蜡头、切片阳性细胞于应设有专柜,分别放,达到摆放整齐,查找有序,借取方便。 6、病理切片应编号长期保存。有价值的病理标本要妥善保管。组织切片和蜡片以及有科研、教学价值的标本均应分类整理,长期保存。

7、各种资料存放前应认真核对,保证其完整性,文字资料按编号每100份装订一册;蜡头应封固入档;切片应胶干入库。全部资料保存期不得少于15年。 8、为保障档案的安全和寿命,存放柜力求坚固,室内要保持通风、干燥清洁,定期用药物消毒杀虫。窗户装有窗帘,防止阳光直射, 室内应有防盗措施。 9、定期检查档案室的安全设施以及存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患者查询病理学检查资料的期限 1、门诊患者为送检后15年。 2、住院患者为送检后30年。 (三)活检标本的保存期限 1、活检 自签发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之日起保存2周。

病理切片整理

3号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 组织来源:阑尾 镜下特点: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均充血水肿,组织内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有渗出物。 5号肺水肿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满红细胞,肺泡腔内有大量均匀红染的物质(水肿液)。 6号肺脂肪栓塞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肺间质血管和肺泡壁毛细血管内,有大小不一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黑色物质,此即为栓塞的脂肪。 7号肠腺癌 组织来源:结肠 镜下特点:癌性腺体形状不规则,大小不一致,异型性明显,呈浸润性生长。 8号血吸虫肝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血吸虫病的慢性虫卵结节,图中显示有异物巨细胞形成/淋巴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有钙化的死卵。 12号水泡状胎块 组织来源:胎盘

镜下特点:胎盘绒毛高度水肿,间质内血管消失,表面滋养层细胞增生。 13号转移性印戒细胞癌 组织来源:淋巴结 镜下特点:淋巴结的边缘窦处可见有大量的“印戒细胞”。15号鳞状细胞癌 组织来源:皮肤 镜下特点:癌细胞呈片状排列成巢,细胞多边形,胞浆丰富,核大,有异型,核仁明显,核分裂多见。癌巢中心的细胞角化呈同心圆排列,形成癌珠。肿瘤的实质和间质分界清楚。 17号大叶性肺炎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病变均匀一致,肺泡腔内充满大量纤维素和嗜中性白细胞,纤维素相互结成网,网眼中有大量的不同状态的变性、坏死的嗜中性白细胞。 18号肝硬化 组织来源:肝 镜下特点:肝小叶正常结构破坏,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其间有纤维组织增生和大量炎细胞浸润。 20号血栓 组织来源:静脉

镜下特点:血栓由静脉内淡红色的血小板和血细胞构成,其一边有裂隙,由内皮细胞覆盖再通。 21号动脉粥样硬化 组织来源:动脉 镜下特点:动脉内膜表面有纤维组织增生(纤维帽),局部已破溃,其下方为粥样灶,为无结构的红染物,其中有胆固醇结晶(针状裂隙)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 23号胃溃疡 组织来源:胃 镜下特点:渗出层下方为红染无结构的坏死层,再下是肉芽组织层,可见多数毛细血管,其长轴与溃疡表面垂直,其间有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各种慢性炎细胞。肉芽组织下方为瘢痕层,其中胶原纤维增多。上方红染的条索是平滑肌细胞束。 24号肺结核 组织来源:肺 镜下特点: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多个郎罕斯巨细胞,其周围是类上皮细胞,结节的边缘有多数淋巴细胞浸润。 25号肾结核 组织来源:肾 镜下特点:结核杆菌在肾小球发生粟粒样灰白色结核结节,结节中央常发生干酪样坏死,周围为结核性肉芽组织,由成团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