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

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
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

浙江专业市场转型升级研究——基于产业集群角度分析

摘要:浙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自大量与专业市场互动的产业集群,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随着浙江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必然对专业市场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浙江专业市场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产业集群发展要求,需要进行转型和升级来解决集群内企业过度拥挤和创新不足问题,以推动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在浙江的特色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两大经济现象令人瞩目,一是产业集群,二是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分别是交易活动和生产活动的空间集聚现象。不少学者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进行过深入探讨,包括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也提出许多分析观点,为浙江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对专业市场的探讨从流通领域发展、空间规模、历史演变等角度也进行了大量的总结归纳研究。这两个领域的研究较为成熟,而将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联系起来展开研究的学者并不多。近年来,随着对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的热议,学者才逐渐开始关注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之间的关系。国内已有关于二者互动机理的研究,主要依靠对部分地区的案例进行(郑勇军等,2002;张芳,2008)。事实上,由于浙江的特殊经济环境,产业集群与专业市场之间确实存在密切的耦合关系,二者具有典型共生特性。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 势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 移,如成都女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 例较大;中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 资源和市场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 务服务、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别及申报程序

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别及申报程序 一、关于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区别 产业园区包括开发区、高新区、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等类型。其中,开发区属外经贸系统主管,高新区属科技系统主管,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由我委主管。我省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工作开始于2005年,《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粤府〔2005〕22号)明确,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形式,是转移双方按照合作开发协议,由山区或东西两翼地区政府在本地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中,整体或部分划出一定面积的土地,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是指特色产业聚集度高、在“三大建设”(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与支撑体系建设、品牌建设和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有一定基础、对全省产业集群优化升级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产业集群。 二、关于产业转移工业园和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的申报程序

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认定申请由所在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向省经信委提交书面申报材料,省经信委会同省推进“双转移”工作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单位对上报申请进行审核并提出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后,授权省经信委批复。详细申报程序请参阅《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认定办法》(粤经贸工业〔2005〕582号)。 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由产业集群所在行政区域的县(市、区)、镇的经信部门提出申请,经同级人民政府和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同意后报省经信委。地级以上市的产业集群由地级以上市经信部门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直接向省经信委申请。省经信委组织专家组,根据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评价指标体系,对产业集群的申请材料进行初评,提出建议名单送“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审定。联席会议对建议名单进行综合平衡,择优确定初选名单,经公示后,公布“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名单”,并授予“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称号,颁发“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牌匾和证书。详细申报程序请参阅《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粤经贸创新〔2007〕106号)。

浙江省主要行业分析报告

浙江省主要行业分析报告 浙江省五金行业概况: 2008年浙江省规模以上五金(金属制品)企业有3252家,销售额达到1722.92亿元。其中,炊具、吸油烟机、手工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锁具、阀门、拉链、不锈钢保温杯(壶)等主要五金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电动剃须刀、打火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防盗安全门、不锈钢保温杯(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炊具、吸油烟机、手工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锁具、阀门、拉链、不锈钢保温杯(壶)等主要五金产品产量均居全国首位。电动剃须刀、打火机产量占全国总量的90%以上,防盗安全门、不锈钢保温杯(壶)产量占全国总量的70%以上。 主要产业基地 金华市永康——中国五金制品基地 永康是中国最大的五金出口供货基地、最大的电动工具生产基地、最大的滑板车生产基地、最大的保温杯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永康浙江省简介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 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 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 苏接壤。2009年出口额为1877亿 美元。

有五金机械企业10000余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产品涵盖机械五金、装潢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五金工具、小家电等1万多个品种,并形成了电动工具、有色金属冶炼、衡器、小家电、汽摩配、不锈钢制品、防盗门、滑板车等几大支柱产业,其中10多项五金产品的产量居全国之最,百余种产品打入国际市场。 浙江省余姚市——中国五金制品生产基地 余姚市五金制品行业及其相关企业超过5000家,而年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超过600家,形成了以厨卫及水暖器材、电动工具、不锈钢管带及制品等3个五金产业的产业集群。其中,水暖器材行业产出企业有500余家,主要集中在陆埠镇,产品涉及80多个系列280余个种类,陆埠镇已成为全国水暖器材最大的集散地和生产基地,被命名为“中国水暖器材之乡”。另外,全市拥有电动工具及配件企业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2家,关联企业700余家,主要产品有电钻、电刨、电锯、电锤、电磨、切割机、园林工具、木工工具等八大系列,约800余个品种,产量超过2000万台,产品85%以上出口,销售约占全国同行的六分之一,配件产量约占全国配套件的50%左右,已成为全国电动工具零部件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07年被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电动工具制造业基地”称号。 玉环——中国阀门生产基地、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 玉环是全国最大的中低压铜制阀门生产和出口基地,也是重要的水龙头生产和出口基地。低压阀门占国内出口市场50%左右,内销市场占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如何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企业〔20XX〕23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小企业主管部门: 产业集群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和载体,对推动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有效配置生产要素、降低创新创业成本、节约社会资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产业集群已逐步发展壮大,一些地区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已达到本地企业销售收入一半以上,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明显。但目前产业集群发展总体水平还不高,部分产业集群集聚度较低,创新能力弱、信息化水平低、品牌建设不够、公共服务滞后、基础设施不配套,亟待转型升级,提升发展能力。按照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中国制造2025》的要求,现就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科学发展

(一)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要纳入本地区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衔接。 (二)鼓励支持在产业集群中建设中小企业产业(工业)园区、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创客空间等中小企业创业创新集聚区,鼓励有条件的产业集群建设多层标准厂房,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三)加强产业集群基础设施保障,推进产业集群生态文明建设。完善产业集群能源供应、给排水、排污综合治理等基础设施,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鼓励企业参与节能减排投融资、合同能源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推动建立集群内废旧物回收处理、再制造工程咨询等第三方环境治理方式,加强节能管理和“三废”有效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二、提升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作用,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四)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每个产业集群应明确2-3家龙头骨干企业,并对其重点扶持。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立开放性研发平台向中小配套企业开放,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五)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与龙头骨干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建立稳定的 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完善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培

专业市场介绍资料

专业市场介绍资料 一、建材市场 东阳国际建材装饰城是浙江省重点市场项目,东阳市“商贸兴市”战略的重要组成之一,新光控股集团实现战略经营和发展的重点投资项目。 东阳国际建材装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802亩,首期用地面积255亩,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商业、办公于一体的新型建材装饰专业市场。首期市场设有建材装饰类各种品牌专营、专卖店一千多个,经营的建材装饰商品类别涵盖灯饰、家装饰品、陶瓷洁具、石材、板材、楼梯、地板、吊顶材料、橱柜、灯具、门窗、五金、管线等十几个大类的上万个品种。汇聚了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世界顶级品牌等数百种国内外优秀建材装饰品牌产品,并形成了高、中、低档互补,门类品种齐全,适应不同消费需求的现代化建材装饰市场的格局。 产品规划分析 亿联全球家居建材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其中规划商业展示中心30万㎡,仓储20万㎡,商务办公中心10万㎡。打造成一个集展示、交易、仓储物流、装卸配送、商务办公等于一体的南上海首个高度专业的国际家居建材中心。 项目规划有陶卫总站,地板、灯具总汇,国际馆三大商业区块,业态相当齐全,产品涵盖了木地板、胶合板、木材、五金件、油漆涂料、PVC、铝合金、管材、玻璃、吊顶材料、石材等全部建材产品,实现了一站式购齐。 现在我们正在开发的是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分为A、B、C、D、E五个区。目前销售的是一期中的B区,2010年12月1日交房。A、C区也已经动工,现已快封顶。 (二)项目卖点(优势) 1、国际高端定位成就财富巅峰:亿联全球家居建材中心以国际建材码头中国陶卫总站为高端市场定位,规划有陶卫总站、地板灯具总汇、国际馆三大商业区块,将打造成国际建材品牌在中国展示的窗口,中国建材品牌在国际采购的基地,即做国际国内家居建材产品总站,品牌基地和批零源头市场,必将掀起前所未有的创富狂潮。 2、20万方超大仓储,货物零距离存取: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仓储成为商业尤其是建材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亿联项目规划有20万超大仓储空间,统一物流,摒弃中间环节,降低运输成本,轻松实现货物零距离存取。 3、首席价值铺王,20年超长专业委托,收益无忧; 亿联全球家居建材中心产权旺铺,20年无忧委托,由专业团队进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前5年,培育市场,降低经营风险;第6-20年,做熟市场,红利分成,轻松分享高额收益。市场更成熟,商铺更安全,增值潜力更大。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浙江省产业集群的分析与建议 龚佩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 摘 要:浙江作为我国长江三角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近年来随着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的经济发展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而且可以看出地区的产业结构还没有适应这种世界性的变化,存在着相当大的问题。本文从产业集群的角度去分析浙江产业在改革开放以后索取得的成就及原因。从理论上分析其内部的问题,并在这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意见。 关键词:产业发展 产业集群 分工理论 1.产业集群的概念与特点 1.1定义 我们所说的产业集群是在既竞争又合作的特定领域内,彼此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企业以及政府和其他相关机构(如大学、研究机构、智囊团、职业培训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的地理集聚体。 对于产业集群形成与演化机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马歇尔(1920)。他提出了外部规模经济的概念,即市场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中间投入品的规模效应、劳动力市场规模效应以及信息交换和技术扩散,从而可以导致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之后的韦伯(1929)把区位因素归结为区域因素、集聚因素。而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即80年代中期以来,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溢出、技术扩散和收益递增这些内生因素分析产业集群的问题。之后的克鲁格曼则在内生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产业集群理论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技术型外部性”和“经济型外部性”的观点来进一步进行解释。而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从减少交易成本和降低交易费用的角度出发,分析一定区域产业集聚的产生原因。代表人物为威廉姆森(1975),他认为不确定性、交易重复的频率和资产专用性这三个交易特征高低程度不同,与其匹配的规制结构也不同,提出了产业集群是企业间分工基础上的互补性活动和资源的相互依赖。 1.2 产业集群的特点与优势 产业集群的成本优势首先是交易成本优势。一方面通过产业集群这种组织减少了资

外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国际商报 > 第7749期 > 第A1版要闻 > 正文 外贸转型升级取得积极成效 在商务部举行的“外贸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回顾了过去5年来中国在调整外贸结构方面取得的成绩:新兴市场份额、中西部出口占比提升,外贸国内区域布局、外贸经营主体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货物贸易方式改善,对外贸易质量提升等。中国的研发、设计、品牌和服务将与中国制造一起,成为中国外贸的新注释。 中国外贸最近的5年,是外贸发展历程中最为复杂多变的5年,更是中国外贸结构调整原动力最迫切、力度最大的5年。 “中国的研发、设计、品牌和服务将与中国制造一起,成为中国外贸的新注释。”5月9日,在商务部举行的“外贸结构调整”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如是表示,过去5年,经历了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中国外贸,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成功化解各种困难与挑战,加快推进外贸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成效。 (下转A3版) (上接A1版) 5年调整成效斐然 姚坚表示,金融危机后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中国积极实施市场多元化和自贸区战略,开拓新兴市场。2012年我国对欧盟、美国、日本、香港四个传统市场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量的比重为44%,较2007年同类数据下

降了6.2个百分点;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出口则提升了6.2个百分点。 以轻工业为例,2012年轻工产品对东盟、南非、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份额分别增长了42.7%、29.6%、21.7%和17.5%。“尽管对欧盟国家的销售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对新兴市场的销售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这一缺口。”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李文峰说。 此外,在外贸国内区域布局、外贸经营主体和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货物贸易方式改善以及扩大进口和品牌建设等方面,中国外贸全面出击,取得的成绩可圈可点。 通过结构调整,外贸产业链的梯度转移带动了中西部的发展,2012年中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占比已提升到13.1%,;民营企业成为外贸行业的主要力量,其出口占比由2007年的24.4%提高到2012年的37.6%,进口占比达到24.8%;同期,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分别达到57.6%和29.3%,对矿物燃料、钢铁、化工等“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调控力度则在加大。 我国货物贸易方式结构明显改善。2012年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4.4个百分点,占出口总额比重比2007年提高4个百分点;同期的服务贸易增幅更加惹眼,高达87.6%,为4705.8亿美元。在推动产能升级、保障资源能源供应安全、引导提升国内消费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进口由2007年的9558.2亿美元扩大到2012年的18178.3亿美元,增长了90.2%,年均增速达13.7%。 中小企业受益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升级,是提升区域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形式,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也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紧紧抓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这一战略重点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推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一、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状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坚持走规模带动、集聚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已逐步形成了以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金属制品五大行业为龙头的重点支柱产业。2008年,全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达244.77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产值达87.94亿元、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产值达69.83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达70.31亿元、金属制品业产值达65.02亿元,五大行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537.8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79.6%。

沿江一带区域正在加快建设船舶、金属、建材、粮食、能源五大临港产业,着力打造国际制造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业基地。靖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造船年生产能力超过500万吨。拥有具有较强实力的新世纪造船、新时代造船、新扬子造船、东方造船、长博造船、南洋船舶等造船主体企业,其中三家造船企业进入全球手持船舶订单50强企业,生产任务排至2012年。总投资12.8亿元的万林木业项目,带来的不仅是万林木业本身年吞吐量600万立方的的木材物流基地,而且投资方会引来几十家木材制品加工企业落户,很快销售及加工产值就会不少于100亿元。沿江建材产业以万林木业为依托,会跃然而起。粮食产业园工地港堤上,从南到北布局3个5万吨级长江泊位及作业区,内河码头作业区,公共仓储区,粮油饲初级加工区,市场交易区,生物级能源生产区,粮油、食品深加工区,粮食机械设备制造区等。通过现代粮食物流中心项目,将带动一系列的粮油加工企业集聚。沿江金属产业主要有投资超亿美元的江苏锡钢集团搬迁项目、扬子江金属加工有限公司废钢加工项目等沿江重大项目。沿江的能源产业目前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项目有总投资150亿元的国信靖江电厂、总投资9440万美元的德桥仓储有限公司化工储运及码头工程项目等,加上已经投产的江苏中石油储运项目、计划投资的中海油成品油库项目,能源产业前景看好。金属、能源等这些产业也属于产

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广东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与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本文通过对广东产业集群的现状和特征分析,从产业体系优化的角度,对广东产业集群困境与问题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基本路径与对策。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升级区域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以地理区位和工艺传统优势,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成为广东工业的特色和优势之一,有力地支撑了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集聚是决定区域竞争力的主导力量,其程度决定了区域发展的速度。 一、广东产业集群发展 2008年广东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5696亿元,比上年增长%。广东已经形成的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建筑材料、金属制品、食品饮料等行业,其中60%左右的产业集群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珠三角地

区有400多个建制镇,目前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由这一产业集群形成的九大支柱产业占全省工业比重的73%。2007年广东具备一定生产规模和能力水平的产业集群共123个,已经认定36个示范区,而其中规模较大、水平较高、产业配套较完善、有一定知名度的有75个之多。从集群的规模来看,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91个,年产值50亿元以上的有45个,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24个。 近年来,广东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以新兴支柱产业为代表、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发展迅速,产业集群规模不断扩大,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材、造纸、医药、汽车九大支柱产业的迅猛发展。二是在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地区400多个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约占四分之一。以专业镇为龙头的产业集群,从珠三角地区向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展,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形式。三是一些企业在专业镇的周边落户,产业逐步超出镇域范围。同时出现了跨镇域的分工格局,各地政府对产业集群的扶持,从政策优惠的简单扶持逐步向提供品牌、技术、信息、市场、融资扶持等方面的公共服务转变。

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专业市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专业市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0-7-13 10:22:00文章出处:中国经济网 全球四分之一的面料在这里成交,来自世界各地的采购商聚集到这里,形成一个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成交金额最高的纺织品专业市场,这就是位于浙江绍兴县城柯桥的中国轻纺城,也被称为“世界布市”。 “全球纺织看中国,中国纺织看浙江,浙江纺织看柯桥。”绍兴县三分之二的工业总量来自纺织业,故而有人将绍兴县誉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 20多年前,中国轻纺城由一条自发形成的“布街”起步,发展到初具规模的“轻纺市场”,再到如今现代化的“国际纺织之都”,纺织业是当之无愧的“领衔主角”,中国轻纺城更是当地动力最足的“经济引擎”。 发展: 打造国际纺织之都 通过全力推进“二次创业”,市场集群化、现代化、国际化步伐加快,中国轻纺城的产业集聚力、市场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绍兴县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后,绍兴更是大力发展以纺织、印染为主体的乡镇轻纺工业。 “当年,人们把绍兴的轻纺产品推向全国各地,也在轻纺企业较为密集、交通相对便利的柯桥摆摊设点,坐地销售。”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周如生回忆说,就这样,一条地产专业布街悄然诞生了。1984年,已有200多户生意人在柯桥街上、旅店等开设“窗口”,具有水乡交通特色的大批“乌篷船”架起了买卖双方的桥梁。 如果说此前的市场是自发形成的,那么政府的大力扶持与积极引导,促成了自发市场向规模集贸市场的重要转折。 1985年7月,绍兴县工商局在柯桥西侧建造一个棚屋式的“柯桥轻纺产品市场”,第一代轻纺市场应运而生,年销售化纤布200万米,成交额约2000万元。到上世纪90年代初,市场所在的柯桥、华舍等地已发展成为轻纺产品生产基地,为形成轻纺专业市场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1992年市场成交额达16.6亿元,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布匹交易市场。也是在这一年,绍兴轻纺市场正式更名为“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批被冠之以“中国”的专业市场。 2000年绍兴县城迁到柯桥后,中国轻纺城的提升发展步入快车道。2006年4月,绍兴县组建了中国轻纺城建设管理委员会,把轻纺城作为绍兴县纺织产业的立业之本、新县城的立城之本、经济强县的立县之本来抓,

浙江产业集聚

宁波工程学院 社会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题目: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 告 学院名称: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国贸113班 调研组成员及学号: 胡赛飞 11408070309 周雨琪 11408070313 李芳萍 11408070314 杨凌 11408070334 指导教师:聂红隆 定稿日期: 2014年9月1日

调研报告概要 浙江省产业集聚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通过调研了解浙江省产业集群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分析浙江产业集聚所在的问题并提出好的解决措施。根据现有集群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要突破集群展的现有瓶颈,逐步培育区域集群的持续竞争力,从而得出以下结论:一是要注重域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二是要注重集群内部结构的优化和调整,而这两方面的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区域创新制度的建设、创新环境的营造和政府的支持。 2014年暑假(8月份) 浙江省宁波市周边地区的企业 文献搜集,现场调研,网络搜索

正文 一.调查资料 (一)浙江省年产值过千亿的5个聚集产业 产业名称产值 纺织业51个区块,年产值2950亿元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53个区块,年产值1860亿元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0个区块,年产值1400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48个区块,年产值1130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7个区块,年产值1120亿元 (二)浙江省各是产业集群总数及产值 城市集群数量(个)产值(亿元)杭州1243380 宁波772500 温州731735 绍兴582647 嘉兴351540 台州671680 丽水25136 湖州30680 金华771310

(三)浙江省规划中的十四个省级集聚区主要集聚区特性介绍 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大江东位于萧山东北部的沿钱塘江区域,处于环杭州湾产业带和环杭州湾城市群的核心位,包括江东新城、临江新城、空港新城和前进工业园区,是杭州的"浦东",是萧山乃至杭州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发展区域、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模块,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希望和潜力所在。 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杭州科创产业集聚区定位于以科技创新为重点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区、以生态和谐为特色的现代生活服务业区,强调生产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科技制高点、新的生态体制示范点,力争成为全省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和亮点。 宁波杭州湾产业集聚区位于浙江省东北部,地理优势明显。其中杭州湾新区将建成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宁波市北部的经济中心。 温州瓯江口产业集聚区瓯江口要成为东南沿海城市群的重要开放门户、浙江省临港产业基地的重要组成、温州大都市的滨海城市的拓展区。 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湖州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扎实,未来的发展空间将十分广阔。

改革开放40周年: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

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 顺义区是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中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和2025示范区,承担着首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职责。顺义区从服务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助力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高度,高起点、高站位编制“一区”规划,高标准、高效率推进“一区”建设,努力将“一区”打造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技术创新示范区和高精尖产业主阵地。顺义区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先后培育了临空经济、高端制造、产业金融三大支柱产业,拥有国航、北汽等知名企业,初步形成了以绿色制造、智能制造为基础,临空经济、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截至目前,全区聚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95家,上市企业75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9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的高位增长;聚集生产性服务业企业120家,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以上。 顺义“一区”高精尖产业有三大特征: 一是产业基础坚实。形成了以汽车、航空两个千亿级产业为基础,以电子信息、都市工业、装备制造、基础与新材料等4个百亿级特色产业和生物医药等一批几十亿级产业为支撑的发展格局,集聚和培育了北汽集团、江河创建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和竞争力的重

点骨干企业。 二是产业布局合理。形成了“一轴、两带、四园、五基地”的高精尖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带动了全区实体经济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均衡发展。其中,围绕三大科学城,依托京承高速产业走廊,重点打造北部高技术制造发展带;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沿六环路与京平高速沿线区域,着力打造高技术服务发展带。 三是产业要素齐全。拥有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等7个转化和产业化基地,以及新三板加速器等9个总孵化面积30万平方米的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各类人才33.4万人,其中各类工程师以及高技能人才1.4万人,共有院士工作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3个、北京市首席技师工作室10个、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实训基地12个。产业链完整,主导产业集群上下游产业聚集度达到85%,汽车、航空等产业配套的科技中小企业超过300家,形成了研发设计、中试测试、系统集成、成果转化、市场推广、上市融资等全产业链体系。 顺义区立足建设“一区”重要使命,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要承载区为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理清思路、找准路径,梳理举措,聚焦重点产业集群,加大高精尖项目培育引进力度,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扎实推进“一区”各项工作开展。 明确产业方向。结合北京市发展十大高精尖产业指导意见,对全区产业项目进行全面摸底,确定了“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第三代半导体、航空航天”三大千亿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培育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智能装备、医药

区域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_以东莞为例

江苏商论2009.2 区域创新推动产业集群升级 —— —以东莞为例●谭小平1,林东泓2 (1、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2、广东农垦总局,广东广州510632) [关键词]东莞产业集群;区域创新;集群升级;集群竞争力[摘 要]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以区域创新重塑集群竞争力,推动 产业集群顺利升级的思路。剖析了产业环境恶化背景下东莞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三类产业集群风险集中凸现,产业群缺乏持续竞争力,区域制度变革滞后,创新网络互动不足。结合东莞产业集群现状,建议以政府为主导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培育互信的社区文化,进行制度创新与加强创新网络内各行为主体的互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61(2009)02-0150-03 一、产业集群升级转型出路:区域创新重塑集群竞争力 1、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区域创新 随着产业集群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轮替,产业集群的竞争力也在不断变化。图1是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Vernon ,1966)绘制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曲线,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产业集群竞争力。当产业集群的发展进入第四阶段调整期后,将面临着衰退或重焕生机两种可能,而这取决于区域内产业能否顺利实现创新,完成核心产业的更替。对于产业集群进入调整期后的发展,有学者认为产业区位转移、开辟新市场、引入新企业、出售非核心业务、产业结构重组等可能是有效的促进集群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蔡宁等2003),但笔者以为,这些方法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产业集群的持续发展问题,唯一的途径在于实施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创新活动。隋广军等(2004)也认为区域产业从衰退期进入到更新期的关键在于集聚体能否发挥其创新能力。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产业集群,具有难以模仿的创新优势,与原有集聚优势叠加,形成更突出的集群竞争力。集群竞争力曲线上行,进入集群新一轮生命周期的生成期。因此,东莞有必要在产业调整的关键时刻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利用更有生命力的产品抢占市场,提升集群竞争力,从而形成新的集群生成期,实现产业集群的顺利升级。 二、东莞产业集群升级困境 东莞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特殊性,很大程度上是外部成熟产业集体迁入的结果,这种群移式产业集群具有先天不足性和脆弱性。当前宏观环境波动,产业环境恶化的事实已经严重影响了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要素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劳资问题、融资困难等问题已经让相当数量的集群内企业陷入发展困境,很多企业出现负利润而不得不关闭或转移。据报道,2008年1月至5月期间,东莞市关停、转移外资企业405家,上升36.4%,新增外资项目减少,企业非正常关闭现象增多。①而个别企业的倒闭拖累关联企业,通过产业网络发生连锁反应,进一步加大了产业集群的风险。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制鞋业、毛纺织业、家具业、玩具业受到的 图1产业集群竞争力曲线 ①信息来源:金融界财经频道https://www.360docs.net/doc/d92843440.html, 150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

中国产业集群名单一、浙江省 温州鹿城区 1、中国皮鞋产业集群 2、中国打火机产业集群 温州龙湾区 3、中国人造革产业集群 瑞安市 4、中国汽车摩托车配件产业集群 5、中国休闲鞋产业集群 苍南县 6、中国印刷产业集群 温州瓯海区 7、中国锁具产业集群 乐清市 8、中国中低压电器产业集群 永嘉县 9、中国拉链产业集群 平阳县 10、中国塑编包装产业集群 嘉善县

11、中国木业及家具产业集群海宁市 12、中国皮革加工产业集群桐乡市 13、中国毛衫产业集群 平湖市 14、中国光机电产业集群 海盐县 15、中国紧固件产业集群 湖州市吴兴区 16、中国童装产业集群 安吉县 17、中国竹加工产业集群 杭州市萧山区 18、中国钢结构产业集群 桐庐县 19、中国制笔产业集群 富阳市 20、中国白板纸产业集群 宁波市 21、中国西服衬衣产业集群

余姚市 22、中国模具产业集群 慈溪市 23、中国家用小电器产业集群宁海县 24、中国文具产业集群 义乌市 25、中国小商品产业集群 东阳市 26、中国木雕产业集群 永康市 27、中国五金产业集群 诸暨市 28、中国制袜产业集群 玉环县 29、中国中低压阀门产业集群台州市路桥区 30、中国金属固废处理产业集群温岭市 31、中国注塑鞋产业集群 黄岩区

32、中国塑料模具产业集群 台州市 33、中国缝纫机产业集群 绍兴县 34、中国轻纺产业集群 嵊州市 35、中国领带产业集群 舟山市 36、中国渔业加工产业集群 二、广东省 深圳市 37、中国通信电子产业集群 广州黄埔区 38、中国日用消费品产业集群广州市增城市 39、中国牛仔服装产业集群 广州市 40、中国汽车制造产业集群 广州市番禺区 41、中国珠宝首饰加工产业集群广州市花都区

深圳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深经贸信息秘书字[2012]1356号)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 关于印发《深圳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 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 深经贸信息秘书字〔2012〕1356号 各有关单位: 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我市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规范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根据商务部有关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委制定了《深圳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二年五月三十一日 深圳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规范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根据商务部有关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规定,结合深圳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深圳市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本办法所称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以下简称示范基地)是指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经市经贸信息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产业特色显著,面向国际化发展,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注重技术创新,有较强的示范带动能力,具有一定出口规模或者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的产业集聚区或者行业龙头企业。 示范基地分为专业型示范基地、企业型示范基地和综合型示范基地三类。 专业型示范基地是指在某一特定类别产品中,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居全市前列,对全市相关类别产品出口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示范基地所在地区政府(含新区管委会)重点培育和发展,集生产和出口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集

聚区。 企业型示范基地是指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居全市前列,对全市相关类别行业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的某一特定行业的生产型龙头企业,或者拥有长期稳定销售渠道的流通型龙头企业。 综合型示范基地是指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出口潜力和技术水平,对全市外贸转型升级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效应,经区级以上政府依法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海关依法批准设立的特殊监管区。 第三条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原则。 第四条市经贸信息主管部门负责示范基地的认定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示范基地的认定条件 第五条申请专业型示范基地认定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符合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 (三)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及出口企业,主要产业类别具有一定的市场覆盖面、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示范带动能力,主要产品出口规模在全市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具体数据以市级以上统计主管部门发布的为准; (四)相关类别产品主要出口企业具有较强的创新发展能力,拥有自主品牌、境内外注册商标、专利;初步建立自主营销网络;已通过相关国际标准认证,重点出口产品取得主要进口国(地区)相应认证;近三年未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五)所在地区政府已设立专门的基地管理机构,并围绕人才培训、市场信息、准入标准、产品创新、质量提升、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宣传推广、贸易救济、贸易便利等关键环节,支持相关产业出口转型升级;或者所在区级行政区域已设立专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在研发设计、质量检测、标准及认证、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商务展示、品牌培育和推广、培训服务等方面为出口企业提供公共服务。 第六条申请企业型示范基地认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趋势

关于《中国产业集群高层论坛》的报告 ——中国产业集群现状、趋势及招商建议报告 一、中国产业集群现状 1、中国产业集群类型和形成机制 ◆资源驱动型产业集群:如广东的五金、家电产业集群、山西的煤炭产业集群 该产业集群包括社会资源驱动型和自然资源驱动型两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依靠当地的工商业传统、文化等社会资源;后者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依靠当地的矿产、 农副产品等自然资源。 ◆贸易驱动型产业集群:如温州打火机产业集群、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 以本土企业为主的国内贸易和出口贸易带动的产业集群。特点是小规模企业成功创业后,迅速带动其他企业的跟进,并有相应的配套企业共同成长,最终形成面向全国和全球市场的 产业集群。 ◆外商直接投资型产业集群:如昆山台资企业群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集群以以IT产业为典型,主要有两类:一是围绕个别外商投资的龙 头企业形成众多企业配套的产业集群,如北京以诺基亚为龙头的移动通信产业集群;二是全球行业内大企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齐聚的产业群,如苏州昆山的2583个外商投资企业集群。 ◆科技资源衍生型产业集群:如中关村产业集群 形成以科研资源为依托,科技创新为重点,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大企业种子型产业集群:如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大企业专注于某一环节的核心能力建设,将其他业务外包出去,吸引了众多中小企业依 附在周边,提供配套服务。 ◆产业转移型产业集群:东部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的产业集群转移,如成都女

鞋产业 此类产业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技术、市 场、人才、对外贸易等方面处于弱势,但在劳动力、土地、自然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随着 东部地区产业容量的缩小,劳动密集型、土地等资源依赖型产业进行产业转移。 2、中国产业集群的宏观特点: ◆产业集群分布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尚处于培育期 ◆东部地区的产业集群对市场环境依赖性高,外向型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所占比例较大;中 西部地区以资源依赖性为主 ◆产业集群的主导产业以制造业为主,尚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其中技术、资源和市场 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程度依次降低; ◆产业集群主体以中小企业为主,少数大型企业正在引领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产业集群的现象在服务领域中日趋突出,文化创意、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物 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壮大起来,现代服务业集群保持较快的发展。 表1:典型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区域分布 典型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区域 交通运输设备 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萧山、上海、长春 汽车整车长春、上海、广州 摩托车零部件长春、新昌、温岭 摩托车整车江门、重庆、温岭 汽车车身及挂车长沙、顺德、重庆 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 电子元件及组件无锡、深圳、苏州 计算机外部设施南京、福州、苏州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分析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分析 运用产品内分工理论,特别是模块化分工及其组织机制,分析江苏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及其症结所在,为江苏省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服务。 标签:产业集群;产品内分工;模块化;转型升级 1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的产业集群抓住历史机遇,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江苏省产业集群大多集中在承接外国公司“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的劳动密集型制造行业,集群组织内部“自稔性”风险突出,创新动力不足,多年来一直被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低端。因此,分析江苏省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探索集群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是摆在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部门面前的一项非常紧迫和重要的课题。 2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江苏省的产业在地域上的集中度较高。江苏省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纺织等行业集聚效应明显。即江苏省的产业集群主要为传统比较优势行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造等)、机械(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化工(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塑料制品等)、冶金(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和部分接包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其中,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纺织等行业主要以中小企业集群的形式存在,如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主要集中于苏州、无锡等地,苏州的丝绸、亚麻生产集群,常州灯心绒、牛仔布生产集群等;医药、化工等行业则是集中度较高的行业,其产值主要集中于大型企业,如医药行业主要为南京医药产业集团和扬子江药业集团,石化行业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石油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金陵分公司为主。江苏省的传统优势产业和机械制造业有比较完整的价值链,如南通是纺织基地,主要提供初级加工品,常州为牛仔布的生产基地,提供中间产品,而无锡是服装加工基地,生产出最终产品,且这些传统行业主要集中于苏南,地域集中度较高,行业集中度较低;石化、冶金等传统重工业则主要为大型企业,地理分布较分散,但是集中度相对较高;电子信息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集中于苏州、无锡等地,主要为外商投资企业,负责零部件加工,属于接包型企业,处于电子信息行业的价值链低端,没有完整的价值链。 3 江苏省产业集群的主要问题 江苏省的产业集群较发达,即产业组织的空间结构较集中,但是江苏省的产业集群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