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商的近似数”教学反思

七一小学王贤梅

“商的近似数”这一内容主要让学生经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体验迁移应用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良好习惯。本节课我从生活的“真实”入手,从自然引入,还情境为生活本来的面貌,给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自由表达的空间,让学生情入生活、心入生活,在真实化的情境中体验、感悟数学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策略多样。

我在教学《商的近似数》一课时,对教材进行了处理,我有意识地开发生活资源。首先我讲述生活中的实例,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桌的。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但由于我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学生既可以结合已经有的知识经验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在解决问题中体现了策略的多样性。

二、创设了轻松,自由探索的课堂氛围。

举出生活实例后,出示例题:3瓶牛奶5.50元,4个蛋糕9.50元,购买一瓶牛奶和一个蛋糕各需多少元钱?并以自学的方式引出数学问题,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同

时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学生自学完毕,我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听后,同学们都明白了保留两位小数的道理,使学生学会了根据实际生活需要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求商的近似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他们尝到自学的成果。

三、设计了贴近生活,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以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点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回顾这一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充分调动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做到“细心精准”。

2、巡视不到位,对学生的学情掌握的不准确,以至于上黑板展示的学生做题速度太慢,使后面的课堂小结显得有点仓促。

商的近似数练习题

商的近似数练习题 1、填一填 (1) 0.9367保留一位小数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约是( ),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2)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位数(),再将()“四舍五入”。 (3) 13÷14的商保留一位小数要除到第( )位,约是( );保留两位小数要除到第( )位,约是( )。 2. 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商的近似值,填在下表中。 3. 求下面各题的商的近似值。 56.29÷6.1 99÷101 28.74÷313.1÷4.9 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 63.8÷87 0.68÷0.95 18÷7 53.3÷4.7 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精确到0.1 保留整数 4.张师傅8小时做零件617个,平均每小时约做零件多少个?(得数保留整数) 5.我国有五大淡水湖,其中鄱阳湖最大,面积为2933平方千米,巢湖居第五,面积

为770平方千米。鄱阳湖的面积约是巢湖面积的多少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6.一架飞机0.5小时飞行166.5千米,一只燕子每小时飞行94.5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的路程约是燕子的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 7.木工师傅做一个方桌面,需木板0.65平方米。现有6.34平方米的木板,可以做多少个这样的方桌面?(得数保留整数) 8.一列火车每小时行65.5千米,从甲城到乙城用了9.3小时,一架飞机每小时飞行166千米,从甲城到乙城需要多少小时?(保留两位小数) 9.王叔叔进了一箱苹果重40千克,批发价是192元,打开箱子发现苹果烂了3千克,这箱苹果至少平均每千克卖多少元才能保证盈利不低于20元? 10.为了鼓励节约用电,某市电力公司规定了以下的电费计算方法:每月用电不超过100千瓦时,按每千瓦时0.52元收费;每月用电超过100千瓦时,超过的部分按每千瓦时0.6元收费。张叔叔家十月份付电费64.4元,用电约多少千瓦时?(结果保留整数)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南部县城关五小苏琴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 2.地位与作用: 《商的近似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是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的继续。因为在小数除法中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这就需要求商的近似数了。所以对商的近似数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前面已经学过求积的近似数,为本节课学习“商的近似数”打下了初步的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时,结合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懂得求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还会按照要求和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的引入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对计算器的使用,亲身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勇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教学重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知识与技能; 有了对小数除法运算“快”,“准”的积极心理;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 (2)不利因素 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实际问题中商的近似数如何取舍,部分同学对小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有时需要使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来求商的近似值才合理,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引导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简析: 从教材内容编排的内在逻辑联系分析,求商的近似值是在学生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和小学除法、计算器的简单应用的基础上来展开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本节课通过二个具体的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受求商的近似值的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不适宜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而应该灵活选用“去尾”与“进一”法。这样,通过解决上述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对商的近似值有了更为全面的理解。 教学重点:体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的合理性,并掌握具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去尾法”和“进一法”求商的近似值与

“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相关配套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取商的近似值的呢?(根据要求保留小数的相应位数,除的时候多算一位,再用“四舍五入”法来取商的近似值。)如:在20xx年雅典奥运会上,我国的刘翔在110米跨栏比赛中仅用了12.91秒,获得了奥运冠军。刘翔平均每秒跑 110÷12.91=8.520526……米,保留一位小数是(),保留两位小数是(),保留三位小数是()。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跟商的近似值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巩固学生对求商的近似值一般方法的理解,也为后面的“四舍五入法”、“去尾法”与“进一法”的比较做好准备。]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教学例8 谈话:徐州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的城市,有很多的旅游景点。水上世界同学们去过吗?今天张老师带来了一个与它有关的数学问题,你能帮忙解决吗? (1)呈现问题情境:水上世界门票45元一张,300元最多可以买多少张?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 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 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 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 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让 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 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 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 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 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 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 用课件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 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

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技 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 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 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 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3、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 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我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渗入一些准确数,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 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 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封面)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数》教 学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课题】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 【内容分析】在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同时,根据这部分内容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一方面进一步巩固了小数除法,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学有所用。 【对象分析】在学习了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小数除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求商的近似数,不会感到太困难。应把本节课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正确地分析,选择正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同时,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目标: 1.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好数学并应用于生活,让生活因为数学而精彩。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43.9995保留整数是() 43.9995精确到十分位是() 43.9995保留两位小数是() 43.999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 (保留一位小数) (2)0.27×0.45 (保留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课前复习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和求积的近似数方法,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引导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的迁移。} 二.探究新知(多媒体展示) 1.教学例7:爸爸给王鹏新买了1筒羽毛球。一筒羽毛球有12个,共19.4元,一个羽毛球大约多少钱?(1)学生读题 (2)学生独立列式 (3)师生交流

五年级上册数学.3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悄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 使知识活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商的近似值(1)》备课教案

商的近似值(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商的近似值的意义,学会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值。 2.通过学生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价值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难点:根据实际需要取近似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在家里测量自己每步走多远,谁来告诉老师, 你每步走多少米?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汇报略。 教师:有个班的小朋友也在测量自己的步长,他们又是怎样测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多媒体课件演示以下情景) 学生1:我走一步量出是0.35m。 学生2:我走4步量出是1.33m,平均每步是0.3325m。 …… 学生3:我家客厅长6m,我从一端走到另一端,刚好走15步,算出平均每步是0.4m。 学生4:我走了7步,共3m,可是我算平均每步走多远时,除不尽,算不出来,老师你能帮帮我吗? 教师:屏幕上的这个小朋友提的问题提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商的近似值。 (揭示并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刚才有的同学用只走一步测出的结果是不太准确的,因为走路时,有时迈得长一些,有时短一些,所以要多走几步测得才比较准确,比如小明走8步,请看大屏幕。(出示课件)学生看时,老师告诉学生:小明走路时每步的长短大致是相近的。课件显示:小明走

8步,并量出共2.97m。 教师:请同学们帮小明算算平均每步走多少米。(两名学生板演) 2.97÷8=0.371 25(m) 教师:谁来说说0.371 25m中的“3”,“7”,“1”分别在哪一位上,各表示多少? 引导学生说出“3”,“7”,“1”分别在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上,分别表示3 dm,7 cm,1 mm。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直尺上看看7cm,1mm有多长呢?并用手指比划一下。 学生看、比划其长度。 教师:1mm长吗? 学生:太短了。 教师:1mm对我们走一步的影响大吗? 学生:不大,基本没有什么影响。 教师:既然没什么影响,每步的长度也不需要非常精确,保留到厘米就行了。怎样保留呢? 学生讨论后,得出商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两位小数。 教师:那么这道题的商保留两位小数应是多少?为什么? 学生:商应该是0.37,因为第3位小数是1,比5小,所以要舍去后面的小数。 教师:0.37这个商是一个近似值,我们写商时要注意什么? 指导学生说出写得数时要写约等于符号。 老师指导学生看书,特别强调对话框内容,加深理解。 教师:同学们,你们对例1的竖式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回答:这道题不需要除尽,后面两步的计算是无用的,只计算到商是0.371就行了。 教师:请同学们共同完成刚才屏幕上提出的问题,走7步共3m,平均每步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2个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保留商的近似值。 2.教学例2 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教师: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7箱饮料共重53kg,平均每箱饮料大约重多少千克?

《近似数》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学反思 2020-01-15 《近似数》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人性化数学课堂,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活动中感悟、再创造中理解、研究中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感受、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思维过程,让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展示自我的殿堂,让学生在和谐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一课之所以是教学的难点,很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不熟悉,不感兴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导入新课环节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生活实际:从我们班的人数这个准确数到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引入新课。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师不应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教材”,而应该是“用教材去教”。我认为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就要努力从学生身边挖掘、选取教学的素材,让数学走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所学的知识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学生必定倍感亲切,也就能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了。生活中的许多数量是用近似数表示的,你留心了吗?你在哪见过或听过?利用课件说明:没有办法得到一个精确结果或没有必要用一个准确数表示时,就用近似数。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意识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这堂课通过提供生活中的一些数据,例如:班级人数、学校总学生数、科技节活动过程中查询过的一些数据,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信息,引入准确数,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来判断近似数的。从学生找出“大约、达、近”等一些词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和“≈”,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本课一开始在讲解“准确数”和“近似数”时,通过让学生比较一些数据,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数据意义的不同,进而感受到什么是“准确数”,什么是“近似数”,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商的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感受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解决相关实际问题时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取商的近似数,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求商的近似数与积的近似数的异同。 教学工具 ppt、题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按照要求写出表中小数的近似数。(PPT课件出示题目。) 2.求出下面各题中积的近似值。(PPT课件出示题目。) (1)得数保留一位小数:2.83×0.9; (2)得数保留两位小数:1.07×0.56。

3.揭示课题:我们已经会求小数乘法中积的近似数了。在小数除法中,常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虽然除得尽,但是商的小数位数比较多,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多位的小数,这时就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内容。(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 2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教学教材第32页例6。 爸爸给王鹏买了一筒羽毛球,一筒是12个,这筒羽毛球19.4元,每个大约多少钱? 19.4÷12 ≈ 1.62(元) 答:每个大约1.62元。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中的信息自主列式计算,并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给予适当指导。) (2)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三位小数……还除不尽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在计算价钱时,通常只精确到“分”,这里的计量单位是“元”,那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①学生回答后,修改自己的计算过程,得到19.4÷12≈1.62(元)。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两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三位小数,再将第三位小数“四舍五入”。 (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要精确到“角”,又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订正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商保留一位小数时,要除到第二位小数,再将第二位小数“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4)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①通过上面的两次计算,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数? ②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求商的近似数时,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 (5)介绍求商的近似数的简便的方法:求商的近似数时,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可以不用再继续除,只要把余数同除数作比较。

最新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五年级上册数学《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

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主要分以下几部分来进行教学的 (一)复习铺垫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二)自主尝试 多媒体出示例题7的情景图学生通过读题列式,尝试计算来初步探究问题 这里多媒体出示生活情境图,为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商的近似值_教案教学设计

商的近似值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8-99页例7、例8,完成练习十九1~3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较熟练地按要求取商的近似值。2、会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3.724.185.256.03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1.4835.3474.0033.9963、计算下面各题:7.3×0.315(保留两位小数)0.27×0.45(保留三位小数)4、说说小数乘法取近似值的方法要先计算出整个积的值,然后看比要求保留位数多一位的数字,进行“四舍五入”。二、新授:(一)教学例7下面是几种动物在水中的最高游速。动物名称海狮海豚飞鱼速度(千米/时)405064海狮的最高游速是每分多少千米?40÷60=0.666……(千米) 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和商有什么特点?说明:如果继续除下去,余数重复出现“40”,商重复出现“6”。像0.666……这样的小数是循环小数。根据需要,可以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这道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40÷60≈0.67(千米)(二)试一试。用计算器算一算,海豚和飞鱼的最高游速大约各是每分多少千米?(得数保留三位小数)50÷60≈64÷60≈(三)学习例81、组织学生阅读例8,理解题意后,让学生看书自学2、指名说说这道题,为什么结果是6个?3、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根据生活实际,最多只能买到6个足球。5、完成试一试,学生板演。6、独立完成练

一练后,集体订正。三、综合练习,完成练习十九1、2题1、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得数保留三位小数)0.1818……≈1.290290……≈0.5656……≈6.74949……≈2、用四舍无入的方法求商的近似值。保留一位小数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三位小数2.7÷1.116÷232.7÷0.46四、作业完成练习十九3-5题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课程,要考虑到学生。一起来看看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吧!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1】 在数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在教学中,我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我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然后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

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 求近似数的教学反思【2】 近似数的学习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体验。但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猜测和交流,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它的含义和作用。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情境,通过对比两个人对参赛人数的不同看法(即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中结合实际认识万以内数的近似数的相关知识,以及让学生估计一些物品的数量,展示用数来表达、交流的有关内容等,以便于使学生逐步建立数感。由于现阶段不宜给学生教“四舍五入”法,因而让学生把准确数改写成近似数,学生往往出现估计离谱的现象。因而,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虽然一个数的近似数有很多个,但最恰当的答案应该是那个更接近准确数且更容易记住的数。要引导学生多结合实际情境,得出易学易记的方法就是对那些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我们要把它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方便多了。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越俎代庖,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观察准确数与近似数 的特点,在小组内合作探究,充分交流,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一

商的近似数教案

《商的近似数》教学设计 大木小学龚士华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第32页“商的近似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3.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难点: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来求商的近似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开火车回答) 89.9095保留整数是() 89.59595精确到十分位是() 89.55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89.55905精确到千分位是() 2.求下面各题积的近似值: (1)0.34×0.76(保留一位小数)(2)0.27×0.45(保留两位小数)在求近似数时,你是怎样想的?(在同学汇报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并给予纠正。) 二、探究发现 1、引入新课,谈话: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问题。 出示课题:求商的近似数 2、课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掌握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2.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求商的近似数。】 3、出示尝试题: 要秋游了,几个同学约好一起买食物,一打优酸乳共3瓶,标价5.50元;一袋妙芙蛋糕共4个,标价9.50元。 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种买法?(引导学生得出合买相对合算)为什么?(渗透估算) 1.)尝试解决 如果合买,一瓶优酸乳需要多少钱呢?一只妙芙蛋糕要多少钱呢?你会不会解决?列式、计算。 2.)反馈交流: 小组讨论,汇报。师板书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 .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2.经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过程,体验分类和归纳的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处理尾数时怎样“四舍”和“五入二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排在世界第3位;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约13亿人,排在世界第1位。 师:找出所给材料中的数据,并观察这些数据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并将数据分成两类) 师:一类数据是准确无误,没有偏差的;另一类数据前面加了“约” 字,说明这类数据是不准确的,是有偏差的。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探索的问题。(板书课题:“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准确数、近似数 (1)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用数字准确无误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排在世界第3位”就是能实实在在数出来的,非常准确的数,像这类数叫做准确数。没能非常准确地表示数量的多少,如“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就是与真实数据之间存在偏差,只是接近真实的数量,像这类数叫做近似数。所以,人们根据需要将数分为准确数和近似数两大类。 (2)组织学生议一议准确数和近似数,并说一说信息中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 (3)让学生判断下面哪些数是准确数,哪些数是近似数,并说说为什么。 %1小红有8元钱。 %1我们祖国的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1我们班有29位同学。 %1我镇现有人口大约10万人。 师:你还能举一些生活中应用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吗? 2.理解“四舍五入”法 (1)出示问题:地球的直径大约多少万千米?太阳呢? 师引导学生查阅相关材料,搜索数据,最后找到:地球直径约12756 千米,太阳直径约1389000千米。 (2)师:如果以“万”作单位,那么,地球和太阳的直径各大约有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稿一、说教材: 求商的近似数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小数除法有时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还有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本知识窗是通过求“三峡大坝的高度是八盘峡坝的多少倍”的,让学生体验求商的近似数的必要性。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正确救出商的近似数。 五、说教法、学法 由于本学段的学生富于形象直观思维,但他们都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表现欲望,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内容和活动的安排上,一定要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感受到数学学习活动有意义、很重要、可以做。在这些过程中,初步学习数学思考的方法,形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一个问题的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求小数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这正是他们的认识基础和新知识的生长点。所以只有站在这个基点上组织学习内容才是明智的选择。

近似数教案及教学反思

《近似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近似数的含义,并会根据“四舍五入”的方法省略一个数的尾数求近似数,会用“万”或“亿”做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在理解和理解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选择社会、自然和科学知识的数据信息,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教学难点:用“万”或“亿”做单位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北京奥运会共有204个国家及地区参赛,运动员总人数近10000人,来自中外的志愿者约170万名.中国共获得金牌51枚,总奖牌数100枚.奥运会的金牌并非纯金,其中含92.5%的纯银,其余为纯金的材质电镀在表面,金牌总重量244.5克重量,其中黄金约有13.5克 . 问题:在这些数据中,哪些是与实际接近的?哪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得出概念 问题1:根据我们预习的结果,上述的问题中,如201,51,100是准确数,于是我们把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称为准确数; 如10000, 170,92.5%,244.5,13.5是近似数,于是我们把与实际接近的数称为近似数。近似数是不能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的,这些数仅仅一个大概的数。 问题2:你能列举出生活中哪些是准确数,哪些用到近似数吗? 2、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3:按四舍五入对圆周率取得的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3(精确到位) ∏≈3.1(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3.142(精确到或叫做精确到位) 问题四:近似数3.142表示的实际数据在什么范围? 解:它的实际范围大于或等于3.1415,小于3.1425 3、小组合作学习 下列实际问题中出现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七年级六班有37位同学; (2)小明的身高为1.57m; (3)我们数学书的定价是10.66元;

第二单元积商的近似数

1 2、一个两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值是3.0,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3、竖式计算 14.31÷0.23 0.092×6.08 (得数精确到百分位)(得数精确到千分位) 4某日银行牌价为1港元兑换人民币0.9924元,小胖爸爸有1500元港币,约能兑换成人民币多少元?(得数精确到个位) 积、商的近似数练习2 ),最小是() 3、竖式计算 26.3÷33 3.93×4.37 (得数精确到百分位)(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4南京与上海相距340千米,一辆汽车从南京开往上海,每小时行65千米,几小时能保证到达上海?(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1、据已知的算式,直接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27×35=945 2.7× 3.5≈()(保留一位小数) 0.27×3.5≈()(保留一位小数) 0.27×0.35≈()(保留两位小数) (2)5976÷72=83 59.76÷72≈()(保留一位小数) 5.976÷72≈()(保留一位小数) 0.5976÷72≈()(保留两位小数) 2、2.7×0.46 0.5÷9 4.8÷0.53 (得数精确到百分位)(得数精确到千分位)(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2、一个国际机场4年来接送中外旅客1553.2万人次,平均每年接送中外 旅客多少万人次?(得数保留整数) 3、洪泽湖银鱼今年总产量达20.5万千克,是去年的2.7倍。去年总产量 是多少万千克?(得数精确到十分位) 4、小亚家第四季度共用水37.6吨,第四季度平均每月用水多少吨?(得 数精确到百分位)(保留一位小数)

5、一列新型特快列车从上海到南京运行305千米,它的平均车速达到132.7千米/时,从上海到南京大约需要多少人?(保留一位小数)

五年级数学:《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 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求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体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探索、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更实在的体现《新课标》,实施“智慧课堂”的科研课题,因此在苏教版第九册“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以有的知识出发,创设了有趣的情境,通过师生、生生以及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认识数学、获取知识、积累学习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不仅关注了知识技能的掌握,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情感和体验。 1、创设了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例题的巧妙改动给学生留出了更为自由发挥的空间,一句“能像上题那样,保留两位小数得6.67吗?”的开放问题,导引着学生建立条件与条件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根据条件生发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素质教育也可以说是学生主体教育,要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有效参与是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和有效途径。 2、设计了生活化,学以致用的练习。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致用。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设计了一系列与生活相关的题目,使学生体会到“求商的近似值”在生活中的用处,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亲历了“做数学”的过程,学会了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策略,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 3、组织了自由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 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数学新课标》中提出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自由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中,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学生在学校本内容之前,已经学校过简单数的估数,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学生基本能理解“大约”、“左右”、“大概”等词的意思,并且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构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基础。 我的教学处理是这样的:首先提示“我口袋上的钱大约是100元”、“我们学校学生总数约是310人”,让学生猜钱的数量和学生的总数,在猜出结果基础上,告诉学生像102元、313人这些数,它们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可以把它们叫准确数,而100、310接近真实情况的数,称为近似数。再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数,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在学生说一些准确数和近似数之后。让生思考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课堂设计的板书如下: 近似数 准确数:近似数: 102元100元 313人310人 41人 40人 9992人 10000人 近似数接近准确数,近似数一般是整十、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所以较容易记忆。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没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近似数的特点与作用。比如说对于603米,有的学生的答案是约为601、602米。 2、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近似数可以有多个。 3、学生没有能正确地进行估数,比如练习“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多少元?”这题,很多学生就回答约是2000元。 4、对于较大的数,学生比较难理解“接近”的程度,比如说:9019人,学生一般估成3020人,或9010人;学生根本没有想到9000人。教师讲解后,我模糊地听到有学生说“9000与9019相差了19,不能算接近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对于近似数的特点,教授得并不透彻,而且好像没有正式地提到近似数可以有多个。所以如果上课时,我有意识地注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教案

第3单元小数除法 第7课时商的近似数 【教学内容】:教材P32例6及练习八第1、2、3、8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商的近似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求近似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除法计算中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 难点:根据题意正确求出商的近似数。 【教学方法】: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旧知:(出示如下题目) 1.用“四舍五入”法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一位小数。 8.769 3.452 12.71 18.64 2.计算下面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43×4.67 12.15× 3.41 订正答案,并通过问题:你是用什么方法求这些数的近似数? (保留几位小数就看这位小数后面的数位,大于4就向前一位进一,小于五就舍去。师引导总结方法的名称:“四舍五入”法。) 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商的近似数”。(板书课题:商的近似数)二、互动新授 1.出示教材第32页例6情境图。 阅读情境图中的信息,并问:怎样解决爸爸提出的问题呢? 引导学生自主列算式,并试着计算:19.4÷12≈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会发现除不尽。这时,师引导学生小组交流,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通过交流,学生可能会想到:实际计算钱数时应该算到分,因为分是人民币的最小单位;也可以算到角,因为现在买东西时已经不用分了。 教师小结:根据我们的生活实际,当所买的商品数量少的时候,可以保留整数,或者保留一位小数,或者两位小数。当然如果数量很多的时候,通常会计算到分,这就要根据我们的实际需要进行取近似数了。看来取近似数一种是按照要求去取,一种是按照实际情况去取。(板书:按要求取,按需要取。)然后再引导学生想一想:算到分和角时分别需要保留几位小数? (算到分要保留两位小数,算到角就要保留一位小数。) 师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除的时候应该怎么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