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笔记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笔记

地理(七年级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1.“地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专著是埃拉托色尼的《地理学》

2.阿拉伯人的传统服饰是白色长袍。

3. 生活中与地理环境有关的问题:为什么我国新疆出产的瓜果特别甜?

答:新疆处于我国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水果糖分的积累。

*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

1. 地图的种类: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符号)与注记(文字说明)

3. 确定方向的方法:

①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 自然地图:地形图、气候图、水文图、植被图等

社会经济地图:工业图、农业图、商业图、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等。(主要考选择题)

5.比例尺的定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图上距离除以实地距离。

6..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比例尺的大小就是比值的大小)

7.世界上最早的地图出现于公元前2700年左右,是西亚地区苏美尔人刻在泥板上的地图。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 第一节:认识地球

1. 古代学说:盖天说(天圆地方),浑天说(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

2.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 1522年,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了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4. 有关地球的基本数字:表面积约

5.1亿平方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5.地球的纬度带:0°—30°低纬度带30°—60°中纬度带60°—90°高纬度带

6. 地球的温度带:66.5°N—90°N【北寒带】23.5°N—66.5°N【北温带】23.5°N—23.5°S【热带】

66.5°S—90°S【南寒带】23.5°S—66.5°S【南温带】

7.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

8.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缩为一点。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称南纬,赤道以北称北纬。南北纬最大度数都是90°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建有一座基多赤道纪念碑。

著名的纬线:北极圈(66.5°N)北回归线(23.5°N)赤道(0°)

南极圈(66.5°S)南回归线(23.5°S)

9.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以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伦敦)的经线,作为经度起点线,即本初子午线。东西经最大

度数为180°。

20°W—160°E为东半球(中国所在),160°E—20°W为西半球(美国所在),这个经线圈大部分位于海洋,是为了把避免一个国家隔在两个半球上。

极点的经度为360°。

10. 读经纬网地图。

以零度经线为起点,从左向右经度逐渐增大,是东经区域;从左到右度数逐渐变小,是西经区域。

从南半球看,左西右东;从北半球看,左东右西(经纬网地图通常以0°经线为中心,如果特殊,看情况)

11.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大陆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陆。

12. 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方式。

13.自转:绕地轴自西向东转,引起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其周期为一天。

从北半球看,地球逆时针转动;从南半球看,地球顺时针转动。

14.公转:绕太阳自西向东转,引起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其周期为一年。

15.“地心说”与“日心说”:

地心说:古希腊人托勒密提出,被当时的教会所采纳。

日心说:公元前三世纪古希腊阿里斯塔克提出,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进行论证,写出《天体运行论》一书。

16.太阳始终只能照到半个地球,有太阳照射的半球叫昼半球,无太阳照射的半球叫夜半球,昼半球和夜

*

1. “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地球海洋面积占70.8%,陆地29.2%。

2. 七大洲面积排名(单位:万km2):①亚洲(4400)②非洲(3020)③北美洲(2423)④南美洲(1797)

⑤南极洲(1405)⑥欧洲(1016)⑦大洋洲(897)

3.亚欧大陆是地球上最大的一块大陆,占陆地总面积1/3以上。

4. 北半球和东半球陆地较多,南半球和西半球海洋较多,但从任何一个半球看,都是海洋多。

5. 四大洋面积排名(单位:万km2):①太平洋(17968)②大西洋(9336)

③印度洋(7492)④北冰洋(1310)

6.太平洋是四大洋中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北冰洋是最小、最浅、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7.既跨南北半球,又跨东西半球的大洋:太平洋、大西洋。

* 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 海拔:地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2. 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陆地地形分为五种基本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

4. 平原和高原:

共同点:地势平坦,起伏小。

不同点:平原多在海拔200m以下,500m以上叫高原。

5.山地和丘陵:

共同点:地势崎岖。

不同点:丘陵多在200m以下,500m以上叫山地。

6. 世界两大山脉带:①太平洋沿岸山脉带②横贯亚洲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也是世界上地震和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

7. 地形世界之最:.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 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美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8. 海洋地形:大陆架(靠近大陆),大陆坡(由浅海向深海过渡),洋盆(海底)

大洋中脊(火山活动频繁),海沟(海底最深处)

9. 马里亚纳海沟位于太平洋西北部,最大水深11034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

10. 看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的定义:地面上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

山顶:最小的等高线圈。等高线的数值由此处向四周降低。

山脊: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等高线中间的空缺处,海拔低。

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 第四节海陆变迁

1. 大陆漂移假说(杂谈)提出者:魏格纳(德国科学家)

观点;地球上原本只有一块“泛大陆”,被“泛大洋”所包围,后来大陆破裂并漂移。

2. 板块构造学说(正宗)观点: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海洋和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板块的变化方式有:张裂拉伸、碰撞挤压。

3 六大板块:欧亚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南极洲板块。

4. 亚洲大部分属于亚欧板块,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5.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接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6.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7. 地震国:日本火山国: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阿空加瓜山(6959)

【第三章】世界的居民

* 第一节:世界的人口

1. 2011年10月,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

2.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自然增长较快。

3. 人口增长的原因:生活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婴儿死亡率降低、人的寿命不断延长。

4. 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洲,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洲。

5..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4.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都不适宜于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5. 意大利、德国和瑞典,近些年来人口一直处于负增长,造成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也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或导致本国贫困,经济发展压力大。

* 第二节:世界的人种

1. 黄色人种: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大洋洲。

黑色人种:非洲中部和南部。

混血人种:美洲地区,以南

美洲最多。

2.印度人和阿拉伯人是白种人,较为特殊。

* 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

1. 联合国工作语言:汉语、英语、俄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联合国五大成员国:中俄美英法)

①用汉语的人数最多。②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拉丁美洲主要使用拉丁语(葡萄牙语和西班牙语合称拉丁语)。

2. 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犹太教和印度教也是重要的宗教。

3.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徒最多流传最广的宗教。(集中在欧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兰教徒称为穆斯林。(集中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4.耶路撒冷被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都奉为圣城。

* 第四节:世界的聚落

1. 聚落包括城市和乡村。

2. 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坑,窗户小,有的有双层玻璃。

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打大,有利于通风,屋顶斜,有利于排水。

热带沙漠地区民居墙体厚实,窗户小,利于隔热。由于降水稀少,所以屋顶是平的。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 第一节:天气和气候

1. 书P58页主要天气符号图。

2.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

绿色——陆地

白色——云区

*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1.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除了南极洲外,寒冷区域最大的洲是亚洲。

2. 气温的描述:20℃以上:高温10~20℃:温和-10~10℃:寒冷-10℃以下:严寒

3. 气温相同的点连成的线叫做气温等值线,也叫等温线。

4. 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平直(原因:南半球主要是海洋,海洋温度较稳定)

5. 同一纬度带上,夏季陆热海凉,冬季陆冷海暖。海洋吸热和散热速度比陆地慢一个月

最热月份最冷月份

北半球陆7海8 陆1海2

南半球陆1海2 陆7海8

4. 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5.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6. 降水的定义: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降水。

7.降水形成基本条件: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凝结出来的程度。

8. 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形成降水。

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坡(阳坡)产生降水。锋面雨:冷空气与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暖空气密度小),遇冷凝结产生降水。(对流雨多发生在赤道附近,锋面雨多发生在沿海地区,对流雨和锋面雨强度比地形雨要大。

9.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①降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②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10.降水量通常用雨量器测量,单位是mm。

11. 雨极: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最高年降水量26461mm

(另一处是夏威夷群岛卡维金尼山东北山麓)

湿极:夏威夷群岛考爱岛怀厄莱阿莱,一年中平均降水325天。

干极:南美洲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曾近百年不下一滴雨,很难发现生物。

12.世界干旱区主要分布: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侧和南极洲中部。

* 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 地球的形状。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叫太阳高度(0°~90°)。太阳直射地区(太阳高度最大)最炎热。

从春分到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从秋分到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相反)

3.海陆分布因素。

沿海地区年温差小,气候湿润;内陆地区年温差大,气候干燥(海陆性质不同)

4.地形地势因素。

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温度),对低层空气的阻挡作用(降水)。

* 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

1. 规律

热带最低气温>15℃

亚热带最低气温>0℃

温带最低气温<0℃(例外: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几乎无0℃以上月份

2. 气候的判定

①判断所在气候区,判断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气温曲线不同)

②根据年气温曲线,粗略判断类型

【第五章】世界的发展差异

*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1. 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袖珍国)

2.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梵蒂冈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国家。

3. 政治体制:主要有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君主立宪制国家等。

4. 发展中国家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为主,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南部和南半球。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大多位于北半球北部,如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南半球只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5.南北差距、南北对话(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商谈)、南南合作(发展中国家互助合作)

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7. GDP最高:卢森堡(7.44万美元)GDP最低:布隆迪(150美元)

8.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第二节:国际经济合作

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

作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充分利用各国技术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人力优势,加强各国经济联

本文转自百度文库,本人多有修改。

感谢本文作者的辛勤编写,如有修改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指出2014年8月27日

中图版-2017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 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 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 (N ),反之为南极(S )。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 .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 .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 表示;赤道以南为 南纬,习惯上用S 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 和90°N 。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 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 .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坐地日行8万里,讲的就是地球的赤道周长) ▲读懂七年级上册P3图1.2,用图说出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形状: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用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登高可以望远 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3、站在海边,看远方驶来的轮船,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然后看到整个船身。 4、月食现象 2、经线(度)、纬线(度)特点及经纬网 ▲列表比较经纬线的特点:

▲列表比较经度与纬度的区别: ▲判定的技巧: A、东西半球判定:从200W向东到1600E是东半球,从200W向西到1600E是西半球 B、南北半球判定:北纬北半球,南纬南半球 C、低、中、高纬度的判定: 纬度小于300为低纬度 纬度大于600为高纬度 纬度值为300-600为中纬度 D、纬度判定五带:(P12图1.20) 纬度小于23.50为热带

纬度大于66.50为寒带,北纬北寒带,南纬南寒带 纬度值为23.50—66.50为温带,北纬北温带,南纬南温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地球运动及其产生的现象: ▲地球公转、自转的比较: ▲地球自转方向: 面对北极(或在北极上空看):逆时针 面对南极(或在南极上空看):顺时针 ▲地球在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它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地轴与公转轨道保持66.50的夹角) ▲二分二至日比较:(P11图1.19)

▲五带的比较:(P70图4-22)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比例尺的大小看其值如1: 100大于1: 1000 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 数字式:1: 100000 线段式:0 1千米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七年级英语上册笔记

七年级英语上册笔记 Starter Unit 1 Good morning! 1.大写字母的用法: (1)英语开头第一个字母须大写 (2)字母I作人称代词时,意为“我”,在句中任何位置都须大写;日常用语“OK”在句中任何位置都要大写; (3)人名、地名、国名、某国人或某种语言等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须大写; (4)某些缩略词的每一个字母都须大写; (5)表示称呼的名词的第一个字母通常要大写。 2.How are you?是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们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它常用于熟人之间,其答语为Fine / I’m fine / I’m OK.并向对方致谢Thanks / Thank you.出于礼貌还要用And you? / And how are you?来询问对方。 3.缩略词: 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poration HB=hard black CD=compact disc Starter Unit 2 What’s this in English? 1.对What’s this / that …?句式的回答用it 2.表示用某种语言,介词用in 3.P=parking NBA=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 kg=kilogram 4.询问对方如何拼写的句型:How do you spell it? Starter Unit 3 What color is it? 1.What color+be+主语?用来询问物品的颜色,其答语为It’s +表示颜色的单词 2.color v. 给……染色eg: color the book red 3.S=small M=medium L=large UN=United Nations UFO=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 CCTV=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Unit 1 My name’s Gina. 1.first name = given name last name = family name phone number = telephone number 2.中西方姓名的区别:中→姓+名 西→名+姓 3.初次见面用Nice to meet (see) you / Glad to meet (see) you! 4.数字0-9:zero,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 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 1.no & not 的区别: 可单独使用,主要用于一般疑问句作否定回答 adj . 不可单独使用,需放在be 动词、助动词、情态动词的后面,用来构成否定句修饰CN(s)时,no = not a 修饰CN(pl)时,no = not any 修饰UCN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政治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习提纲 ◆◆第一课中学时代(P2) ★1、中学生活的新起点是什么样? ①中学生活把我们带进一个别样的天地:富有挑战的课程,新奇的实验器材,丰富多彩的社团,新校园、新老师、新同学……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②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2、中学时代在生命的历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①中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一个新阶段,为我们的一生奠定重要基础。②中学时代见证着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的生命进阶。③中学时代为我们的人生长卷打上更加丰富而厚实的底色。④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发展自我的机会。 ★3、中学生活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发展自我的机会? ①集体生活,涵养我们的品格,丰富我们的个性。②新的课程,引领我们探索新的知识领域。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我们提供发展兴趣的平台。④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为我们打开认识社会之门。 ★4、重新塑造一个怎样的我? ①越来越有活力,能坚持,有韧劲。②越来越坚强,会合作,能包容。③越来越有主见,敢于表达自我。 ★5、梦想的内涵是什么? 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 ★6、少年为什么需要梦想? ①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生命主题,它能不断激发我们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活更有色彩。②少年有了梦想,才能不断地进步和发展。③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目标紧密相连。④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7、少年的梦想有什么特点?(少年应树立什么样的梦想?)

①少年的梦想,与个人目标紧密相连。②少年的梦想,与时代的脉搏紧密相连,与中国梦密不可分。 ★8、为什么说“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①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在于行动。不懈地追梦、圆梦才能改变生活,改变我们自己。②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 ★9、努力的内涵是什么? ①努力,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不服输的坚忍和失败后从头再来的勇气,是对自我的坚定信念和对美好的不懈追求。②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6、怎样为实现梦想而努力?(如何努力?) ①努力,需要立志。②努力,需要坚持。③努力,需要方法。 ◆◆第二课学习新天地(P14) ★1、为什么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 学习不仅仅局限在学校,我们所看,我们所听,我们所尝,我们所触,我们所做,都可以是学习。学习不仅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2、我们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学习需要自觉、主动的态度。 ★3、为什么学习没有终点?(为什么需要终生学习?) ①我们终生都在学习,终生都要学习,即使离开了学校,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②只有善于抓住和利用各种机会去学习,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机会。 ★4、学习有什么重要性?(为什么学习点亮生命?) ①学习,不仅让我们能够生存,而且可以让我们更有充实的生活。②学习就是给生命添加养料。③学习点亮我们内心不熄的明灯,激发前进的持续动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完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国历史第一册 第1课祖国境内的原始居民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重点考点】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3、(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还会制作骨针。 4、(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5、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6、简答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①.北京人的模样保留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则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②.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石器,山顶洞人则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③.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而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④.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则生活在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里。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知识要点】 [难点解析] 1、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河姆渡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作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2、大汶口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

大汶口时期,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财富增多,氏族首领凭借权力拥有较多财富,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人死后,私有财产随葬,企图继续享受生前的富足生活。 [重点考点] 1、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方式是(定居)生活。 2、河姆渡居民居于(长江)流域,受湿润气候影响,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居于(黄河)流域,属内陆地带,干旱地区,受气候影响,居民多住(半地穴)式房屋。 3、河姆渡居民开始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种(粟)。 4、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贡献(之最)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很早就种植蔬菜的国家。 第3课华夏之祖 【知识要点] 1、炎黄战蚩尤----涿鹿之战 2、华夏民族的形成 (1)黄帝和炎帝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后人称自已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 3、“人文初祖”-----黄帝 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还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相传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仓颉发明文字,伶伦编乐谱。 4、“禅让”制度---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做继承人的做法。 5、夏朝的建立----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 (1)时间:公元前2070年 (2)建立者:禹(从部落联盟首领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3)标志: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难点解析} 1、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尧生活简朴、克已爱人,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与人民同甘共苦、无私奉献。 2、世袭制与禅让制有何区别? 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推举联盟首领的办法,开始于尧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王位世袭制是指一个家族世世代继承王位或帝位,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的制度。它的确立是我国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一个重要的历史变革。 [重点考点】 1.炎黄战蚩尤的战役是(涿鹿之战)。 2.(黄帝)被称为“人文初祖”。 3.我国历史第一个王朝是(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者是(禹)。 4.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夏朝的建立). 5.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是(禅让制)。 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知识要点] 一、夏、商、西周三朝更替表

初一地理上册笔记.

七年级地理(上)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二、地图。 1、什么是地图: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画在平面上,并注上必要的文字的图画。 2、地图的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地图的种类:按性质划分: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 4、地图的方向:西南、东南、西北、东北、北、南、西、东。 (1)方向有八个 (2)没指向标,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 (3)有指向标,先找到北方,在进行判断。 5、比例尺 (1)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比例尺的表示方法: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3)比例尺的大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4)判断比例尺: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月粗略。(简单的记为:大小详,小大略。) 6、图例和注记。 (1)什么是图例:地图中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叫图例。 (2)什么是注记: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如: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的名称,以及标明山高、海深的数字等,叫做注记。 (3)常见的图例:①洲界②中国首都③外国首都④主要城市⑤铁路⑥公路⑦长城⑧运河⑨山峰⑩沙漠 第二章地球的面貌 §1 认识地球 一、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 (1)“盖天说”――天圆地方。 (2)“浑天说”――“天之包地,犹如壳之裹黄”张衡。 (3)大地球形说――麦哲伦环球旅行(航线)。 2、地球形状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三大基本数据。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极半径:6357千米 (5)赤道半径:6378千米 二、地球仪。 1、地球仪:缩小的地球模型就是地球仪。 2、地轴:用手指拨动地球仪,使它绕着一根固定的轴转动。这根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叫地轴。 3、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其北极表示地球最北端,南极表示地球最南端。 4、赤道:在地球仪表面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地方所画圆圈叫赤道,赤道将地球分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表示为0°。 5、经线和纬线:在地球仪表面,赤道和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逐渐缩短,到两极缩为一点,为了区别各条纬线,分别为他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纬度。 6、高、中、低纬地区:(1)低纬度:0°~30°;(2)中纬度:30°~60°;(3)高纬度:60°~90°。 7、经线和经度: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为了区别各条经线,也分别标定了度数,这就是经度。 8、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也叫0°经线是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也是经度的起点线。 9、东西半球的界线:20°W,160°E。 10、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1)形状不同:除极点外所有纬线圈都是圆;经线都是半圆 (2)长度不同:纬线圈从赤道南北两极逐渐缩小;经度的长度不同。 (3)方向不同: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三、经纬网。 1、什么是经纬网:有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过构成的网络叫经纬网。 2、经纬网的作用: (1)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2)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3、经纬网的识别: (1)东西半球的识别: ①东半球范围:20°W~0°,0°~160°E,经度从西到东逐渐增大。 ②西半球范围:160°E~180°W,180°E~20°W,经度从西到东逐渐缩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提纲!。期末临近,很多同学复习都找不到头绪,今天方法君为大家整理了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大全,希望对大家的期末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 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点经线纬线 形状特征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 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七年级上册英语笔记

七年级上册英语笔记一.音标 二.have got 句式改否定疑问句. We have got some apples. 缩写:We’ve got some apples. 否定:We have not got any apples. 否定缩写:We haven’t got any apples. 疑问:Have you got any apples. 回答:Yes, we have. No,we haven’t. 三.名词复数式 1.一般在名词词尾加S. 2.以S, X, CH, SH结尾的名词词尾加ES. 3.以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名词改Y为I加ES. 4以F或FE结尾的名词改F或FE为R加ES.

5.以辅音字母加O结尾有生命的名词在词尾加ES无生命的加S. 四.判断单数用A还是用AN. 如若A或AN要填写的字母开头只要是A,E,I,O用AN,如若不是用A. 五.怎么区别用eveyone,all. Is everyone here today?单数 They all are students.复数 (注:everyone用单数all用复数) 六.单复数同行. Chinese 中国人(单数)Chinese(复数) English 英国人(单数)English(复数) 七.be动词. 我用am,你和复数are,其他都用is来作答. 八.人称. she is Betty. Her name is Betty. (注:两种句式的人称不一样,第一种直接是她是Betty,所以人称有变化,第二种为她的名字叫Betty,所以人称有了变化. 九.用this,that,用these,those问 用this,that来问,用it来回答。 用these,those来问,用they来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精品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归纳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幕排列与降幕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 降幕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幕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 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初一上册地理笔记

这是我们老师给我们整理的,我觉得很好希望能帮到你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 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自转/公转 绕什么转:地轴/太阳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 约24小时/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最全面最详细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结构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第四章居民与聚落 第一节人口与人种 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第六章亚洲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八章东半球其它国家和地区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七年级上册笔记笔记

1、人与自然得关系。(为什么人与自然要与谐相处?) ①人类就是自然界得一部分,就是生命世界得一员。众多生命共同构成生命大系统。 ②人得衣、食、住、行都来源于大自然,依靠大自然生存。 人类必须善待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 ★★★2、人类应该如何对待自然?。 3、人得生命得独特性体现。①人具有智慧与创造力,能够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用语言交流。②每个人生命得独特性体现在外貌、性格、兴趣、意志、技能、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得方式与途径等。 4、为什么说“人最宝贵得就是生命”? ①生命就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得基础,就是创造有意义人生前提。②生命就是一个过程,充满了欢乐与痛苦,它们共同构成了多彩得人生。正确认识生活中得苦与乐,才能体会到生命得美好。③一个人得生命就是不可重复得。④人得生命不仅只有一次,而且就是短暂得。 ★★★5、如何做到珍爱生命?(第10、11、12页) ①学习法律知识,明确法律赋予得权利,学会依法保护自己得生命健康权。 ②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掌握自我保护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无论遇到怎样得危机与挫折,都不能轻易放弃生存得希望。 ③面对死亡得威胁以顽强得意志与乐观得态度创造生命得奇迹。 ④爱护、尊重她人得生命。 6、怎样对待生命?(1)善待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动植物)(2)①②③④(人) ★★★1、生命(奉献)得意义|||价值就是什么?(第13、14页) 人生得意义或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就是索取。 ①创造与奉献就是社会发展得需要,也就是实现生命价值得要求。 ②奉献使人快乐,使人充实,使人高尚。

★★2、如何实现生命(人生)价值?(第16、17页) 生命得价值靠行动实现 ①从日常生活得点滴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得重要途径。 ②人生价值得实现,离不开平凡得工作积累,干好本职工作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得重要基础。 3、青春得重要作用就是什么? ①就是人生得春天,使孕育理想、确立志向得最佳时期。 ②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就是挖掘生命潜能、开发人生智慧得关键时期。 ③朝气蓬勃,斗志昂扬,就是充满激情活力得得美好时光。 ★★★4、作为青少年,如何实现生命得价值?(怎样让青春更美丽?)(第20、21页) ①树立远大得理想,追求积极向上得人生目标。 ②珍惜、热爱每一天。 ③勤奋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 ④从点滴小事、现在做起,认真对待每一堂课、每一次锻炼、每一次活动;在家中、学校、社会努力做有益她人、社会得事。 公益广告(环保方面) 生命来源自然,健康来自环保。保护环境爱家园,健康生活每一天。 芳草青青,踏之何忍。足下留情,春意更浓。别让地球上最后一滴成为人类得眼泪。★★★如何适应新得学习生活?(第28、29、30页) 积极面对,从心理上认可与接受。不适应时及时分析原因,调整心态,并采取措施加以调节,适应环境。(措施: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参加集体活动;写日记、读名人故事、欣赏音乐等) ②目标就是方向,也就是动力。确立新得实际得目标,就是我们在新环境中成长得需要。 ③加强自我管理,克服依赖心理。(学习上做到自主,改进方法;在生活上做到自理、自立。) ★★1、良好班集体得标准:有共同得奋斗目标,有严明得纪律与融洽得同学关系,有积极向上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濮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第一节认识生物 1、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人可以通过出汗、呼出气体、排尿将废物排出体外;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1、调查的一般方法: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2、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2)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3)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第二章第一节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3、生态因素分为两类:(1)非生物因素——光、温、水等;(2)生物因素 4、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表达和交流。 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只有一种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保持相同,这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中的变量。像这样的实验就叫做对照实验。 6、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时,(1)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2)作出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3)为什么要用多只鼠妇做实验?避免偶然性,减小误差。(4)为什么计算全班平均值?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7、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合作、寄生。 8、生物能适应环境(海豹皮下脂肪很厚),也能影响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第二节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全册地理笔记

海拉尔第五中学七年级上学期地理上学期期末复习笔记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三轴椭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2、大小:赤道周长-------40000千米 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圆 指示方向:东西 长度: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向两极逐渐缩小为零。 度数起点:赤道(0 °纬线) 度数的划分:由0°向南、北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90°。 代号:南纬(S)、北纬(N) 低、中、高纬度的确定:0°--30°--60°--90° 划分半球的界限:赤道(0°纬线) 五带划分:0°--23.5°--66.5°--90° 三、纬线和经线 形状特征:半圆 指示方向:南北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 度数起点:本初子午线(0 °经线) 度数的划分:由0 °向东、西度数越来越大,最大度数180 °。代号:东经(E) 、西经(W)20 °W-----160 ° E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是绕什么自转的? 旋转中心:地轴 2、地球沿着什么方向旋转? 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是多长时间? 旋转周期:一天/24小时 4、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的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是顺时针的 5、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昼夜更替时差 6、发表《天体运行论》,并最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 第三节地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①概念: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表示方法: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③比例尺的大小: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 比例尺越大,范围越小内容越详 比例尺越小,范围越大内容越略 2、方向 ①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法箭头指向北方 ③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在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南 在南极,所有的方向都是北 地形图的判读: 同线等高,全图等距,线重必崖,线密坡陡,互凸即鞍,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一、地球?水球?71%,29%“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1、海陆分布的特点:海陆分布不均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3、四大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北冰洋 4、各大洲的地理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欧洲、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北美洲、亚洲:白令海峡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1、海陆变迁的原因: (1)地壳的变动 (2)海平面的升降 (3)人类活动 2、德国科学家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3、板块运动学说的观点: ①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的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②全球大致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④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4、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是太平洋板块 5、板块运动的形式:张裂和碰撞挤压。 6、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系。 7、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①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学期地理第一、二章主要知识点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形状的认识 (1)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2)从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其他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海边看归船,先看船帆,再看船身;月食;登高望远等。 4、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圈(两极除外)。 ③长度不相等,赤道最长,并从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变短。 5、纬度 (1)度数范围: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2)南北纬的划分: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3)纬度分布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 (4)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5)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6、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②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圆形。③所有经线长度相等。 (3)两条正对的经线可组成经线圈,且每个经线圈均能平分地球。(一条东经,一条西经,度数和为180°) 7、经度 (1)度数范围: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2)东西经的划分: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3)经度分布规律:东经越往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往西,度数越大。 (4)东西半球的划分:由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8、经纬网定位 (1)原理:一个经度和一个纬度,就能确定唯一的一个点,而反之,地球上每一个点的位置,都可以用唯一的经度和纬度来表示。 (2)作用: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交通以及气象观测等许多方面,都有广泛用途。 9、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围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地轴(3)周期:24小时(一天)。(4)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转)。(5)地理现象:①昼夜更替②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着太阳不停的旋转。(2)围绕的中心:太阳 (3)周期:一年(4)方向:自西向东 (5)地理现象:①季节的变化②五带的划分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划分依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②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严寒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11、地图 (1)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比例尺类型: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 (3)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①一般定向: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指向标定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其箭头代表正北方向,判断方向时可采用指向标平移法。 ③经纬网定向: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经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南或正北方向;在同一纬线上,任何一点总是位于另一点的正东或正西方向。 (4)比例尺的大小 ①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②比例尺较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小,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 比例尺较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较大,反映的内容比较简略。 (5)选择适用的地图(课本19页) 12、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汇总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初一上册生物笔记整理 第一单元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范 3.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其实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4.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 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本条件5.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 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6.影响生物生活的环 境因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7.(探究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8.像这样,在研究一 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9.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

系(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此外,还有竞争关系(杂草,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合作关系(蚂蚁、蜜蜂等昆虫往往生活在一起)等等10在.自然环境中,各自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 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在改变着环境11体叫做生态系统 12. 生物部分①植物②动物③真菌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1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14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15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链接,形成了食物网16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17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8生.物圈中的七大生态系统:①森林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海洋生态系统④淡水生态系统⑤湿地生态系统⑥农田生态系统⑦城市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一、取镜和安放二、对光三、观察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 0的数叫做正数。 1.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是整数,一、正数和负数自然数,有理数。 (不是带“—”号的数都是负数,而是在正数前加“—”的数。) 2.意义:在同一个问题上,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概念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注: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零统称为非负 整数,负整数和零统称为非正整数。 ⑵按整数、分数分类: 正有理数正整数正整数 正分数整数0 零有理数负整数 负有理数负整数分数正分数 负分数负分数 1.概念: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2.对应关系: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是一一对应的。 三、数轴 比较大小: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3.应用 求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在原点的同侧作减法,在原点的两侧作加法。 (注意不带“+”“—”号)

代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相反数。 1.概念(0的相反数是0) 几何:在数轴上,离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相反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0,即a=-b;反之, 若a+b=0,则a与b互为相反数。 四、相反数 两个符号:符号相同是正数,符号不同是负数。 3.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个符号: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符号的化简,看负号的个数,当 “—”号的个数是偶数个时,结果取正号 当“—”号的个数是奇数个时,结果取负号 1.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倒数是它本身的数是±1;0没有倒数) 五、倒数 2.性质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反之,若a·b=1,则a与b互为倒数。 若a与b互为负倒数,则a·b=-1;反之,若a·b= -1则a与b互为负倒数。 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若|a|=|b|,则a=b或a=﹣b)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的绝对值是0 a >0,|a|=a 反之,|a|=a,则a≥0 a = 0,|a|=0 |a|=﹣a,则a≦0 a<0,|a|=‐a 注:非负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非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a (a>0) 的数有2个,他们互为相反数。即±a。 |a|≥0。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 0,则每个非负数都等于0。故若|a|+|b|=0,则a=0,b=0 1.数轴比较法: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七、比较大小 2.代数比较法: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