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631古代汉语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之翻译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历年考研大纲要求并结合历年考研真题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考研科目该题型常考试题及重点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考研复习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1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631古代汉语基础考研核心题库之翻译精编

1.阅读标点文选《允合股经营》,并译成现代汉语

某某仁兄閣下:

頃獲蘭言,如親芝宇。就審財祉延庥(延長庇護)、籌祺集祐,欣如所頌。弟碌碌依人,年年如

舊,守株甚拙,壓線徒勞。每思小作營生,冀可少霑微利,奈因無人發起,是以有願莫償。兹承盛情不棄,囑以合資經營,自當竭力摒擋,以期仰副雅命。現擬酌認若干股,計股本,銀幾千兩整。不日將由妥處如數匯奉,特先具函接洽(),諸希鑑察。一切容後再詳。耑此佈覆。

順頌

籌安!

弟某某手啟【答案】译文:某某先生:

近来收到了您的信。看了您信中情投意合的话,就像亲眼见到了您一样。在审慎财富增长、筹措集聚方面,就像您所赞颂的那样,令人高兴。我依随别人繁忙劳苦,年年都是老样子,守株待兔,很是拙笨,白白为别人辛苦忙碌。每每想稍微做点营生,希望可以多少获些薄利,无奈因为没有人发起,因此虽然有这种愿望,却无法实现。现在承蒙您盛情相邀,叮嘱合资经营,自然应该竭力筹措,希望能符合您的嘱咐。现在准备酌情认购若干股,合计股本,银几千两整。过不了几天,将由妥当的地方如数给您汇去。特先写信商量此事,其他方面希望鉴别察看。一切事情容当以后再详谈。特以此事陈述回复。

祝愿筹措平安!

弟某某亲手书写陈述

2.公之視廉將軍孰與秦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答案】您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

3.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易着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

【答案】《易》载述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所以在说明变化方面见长;《礼》规范人伦,所以在行事方面见长;《书》记述先王事迹,所以在政治方面见长;《诗》记山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所以在风土人情方面见长;《乐》是论述音乐立人的经典,所以在和谐方面见长;《春秋》论辨是非,所以在治人方面见长。由此可见《礼》是用来节制约束人的,《乐》是用来诱发人心平和的,《书》是来述说政事的,《诗》是用来表达情意的,《易》是用来讲变化的,《春秋》是用来论述道义的。平定乱世,使之复归正道,没有什么著作比《春秋》更切近有效。

4.将下列短文标点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吿子有楚人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

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上也使之居于王所作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薛栻州独如宋王何(《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标点: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皮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译文:

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要你的君王朝着好的方叫走吗?我明白地告诉你。假如这里有个楚国的大夫,想要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教他呢?”戴不胜答道:“找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在旁边吵吵嚷嚷干扰他,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学会说齐国话,也是做不到的:耍是把他领到齐国的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即使天天鞭打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做不到的。你说薛居州是个好人,要他住在王宫中。如果在王宫中的人,无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是像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会跟谁干出坏事来呢?如果作£宮中的人,尤论年长的、年幼的、地位低的、地位高的,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好人,那么宋王又会和谁做出好事来呢?仅仅—个薛居州,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5.选自《韩非子?喻老》

赵襄王学御于王子期,俄而与子期逐,三易马而三后。襄王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进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答案】赵襄王向王子期学习驾车的本领,不久,他和王子期比赛驾车,换了三次马,都落在王子期的后面。赵襄王对王子期说:“您没有把全部驾车的本领都教给我。”王子期回答道:“我已经毫无保留地全教给您了,只是您运用有错。凡是驾车,最关键的是车和马身体的统一,驾车人专心致志地调理马匹,然后才能跑得快和远。而您驾车时,落后了,就想急切追上我;争先了,又唯恐被我追上。本来赛马不是在前就是在后,您把注意力全放在我的身上,哪里还有心思驾驭车马呢?这才是您落后的原因。”

6.将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其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墦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骄其妻妾【答案】一个齐国人家里有一妻一妾,她们的丈夫每天出去一定会吃饱酒肉再回来。他的妻子问与他在一起吃饭的人是谁,他说都是又富又贵的人。他的妻子对他的妾说:“丈夫出去每天都吃饱酒肉才回来,问他与谁一起吃饭,他说都是既富且贵的人,可是却没有显贵的朋友到家里来,我想偷偷地观察丈夫都到哪里去了。”第二天早起,慢慢地跟踪丈夫的行踪。整个国都里根本没有站着与丈夫讲话的人。最后来到城东边的塞地里,向祭祀的人乞讨祭品来吃,没有吃饱就又向别的人乞求。她的丈夫不知道妻子在跟踪他,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又对自己的妻妾炫耀。

7.句读并翻译下面两段文字

(1)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目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

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2)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答案】(1)[标点]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译文]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孔子说:“尧作为君主,真伟大锕!”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广大辽阔啊,百姓不能用语言来形容!舜真是个得君主之道的人啊!崇髙啊,有天下却不事事过问!尧舜治理下,难道不要费心思吗?只不过不用在耕种上罢了!

(2)[标点]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译文]管仲说:“从前我穷困时,曾和鲍叔合作做生意,每当分红算账时,自己都多拿些,鲍叔并不因此而认为我贪心,他知道我穷困。我曾为鲍叔计划事情,结果事败,反而使他更困难,鲍叔并不因此而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好有坏。我曾经多次任官,多次被辞退,鲍叔并不因此而认为我没才能,他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机会。我曾经三次作战,三次失败逃跑,鲍叔并不因此而认为我怯懦,他知道我有老母需要奉养。公子纠失败,召忽自杀,我被囚禁,受尽污辱,鲍叔并不因此认为我无耻,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耻,耻的是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生我的人是父母,了解我的人是鲍叔。”

8.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空雄之遇秦趙相與約約曰自今以來秦之所欲爲趙助之趙之所欲爲秦助之居無幾何秦興兵攻魏趙欲救之秦王不説使人讓趙王曰約曰秦之所欲爲趙助之趙之所欲爲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趙因欲救之此非約也趙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以告公孫龍公孫龍曰亦可以發使而讓秦王曰趙欲救之今秦王獨不助趙此非約也(《吕氏春秋·審應覽·淫辭》)

【答案】标点:空雄之遇,秦趙相與約。約曰:“自今以來,秦之所欲爲,趙助之;趙之所欲爲,秦助之。”居無幾何,秦興兵攻魏。趙欲救之。秦王不説,使人讓趙王,曰:“約曰:‘秦之所欲爲,趙助之;趙之所欲爲,秦助之。’今秦欲攻魏,而趙因欲救之。此非約也。”趙王以告平原君。平原君以告公孫龍。公孫龍曰:“亦可以發使而讓秦王,曰:‘趙欲救之,今秦王獨不助趙。此非約也。’”

译文:空雄会盟时,秦国和赵国共同订立了盟约。盟约上写道:“从今以后,秦国想干的事,赵国予以帮助;赵国想干的事,秦国予以帮助。”过了没多久,秦国发兵攻打魏国。赵国想援救魏国。秦王不高兴,派人去责备赵王,说:“盟约上写道:‘秦国想干的事,赵国予以帮助;赵国想干的事,秦国予以帮助。’现在秦国想攻打魏国,可是赵国却想去救援魏国。这是不符合盟约规定的。”赵王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平原君。平原君把这种情况告诉了公孙龙。公孙龙说:“也可以派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想要援

救魏国,可是秦王却不帮助赵国。这是不符合盟约规定的。’”

9.标点并翻译下段古文: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郵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战国策·魏策四》

【答案】标点: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且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译文:

信陵君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破除秦兵,使赵国保存下来。赵王在(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唐且对信陵君说:“我听说:‘有的事是不能知道的,有的是不能不知道的;有的是不能忘记的,有的是不能不忘记的。’”信陵君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唐且)回答说:“别人憎恨自己,不能不知道;自己憎恨别人,不能让别人知道。别人对自己的好处,不能忘记;自己对别人的好处,不能不忘记。现在您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破除秦兵,使赵国保存下来,这(对赵国)是最大的恩德。现在赵王在(邯郸)郊外迎接您,突然见到赵王,我希望您能忘记对赵国的好处。”信陵君说:“我接受您的教诲。”

10.敵兵果舁炮至,蓋五六百人也。(《清稗類鈔?馮婉貞》)

【答案】敌兵果然抬着大炮来了,大概有五六百人。

11.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列子·天瑞·杞人憂天》)

【答案】整天在天空中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12.将下面一段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肾,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若吾子赖之,则晋国贰。诸侯贰,則晋国坏;晋国成,则子之家坏,何没没也?将焉用贿?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

【答案】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进贡的负担很重,郑国人很担心。二月,郑伯到晋国去,子产委托子西带书信给范宣子。信中说:“你治理晋国,四方的诸侯没有听说你的美德,却听说进贡的负担很重,我呢,对此事很不理解。我听说掌管国家的人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的名声。诸侯的财物聚集到晋国,诸侯就会怀有二心。如果你依赖这些,那么晋国其他贵族就会产生二心。诸侯怀有二心,那么晋国就会受到损害;晋国受到损害,那么你的家就受到损害,怎么这样胡涂呢?这样还会在哪里用到财物呢?好的名声是栽德的车子。德是国家之根基。有了根基而不损坏,难道不应该致力于此吗?”

13.给下面短文加上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

淳于髡()者齊之贅壻(婿)也長不滿七尺滑稽多辯數使諸侯未嘗屈辱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爲淫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