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剖面现场描述模板

地质剖面现场描述模板
地质剖面现场描述模板

分层描述:

①层:深灰色薄层微晶灰岩夹灰色微层钙质泥岩,微晶灰岩

薄层单层厚度为3-5cm,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微层泥岩单层厚度0.3-0.5cm,滴冷稀盐酸微弱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系特征,灰岩在该分层占比约85%,泥岩占比约15%。

该层在层泥岩层中起点1.2m处见一多个菊石化石。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2.5m,出露良好。

该层产状:190o∠42o

②层:灰色略带黄色薄层泥质灰岩夹灰黄色微层钙质泥岩,

泥质灰岩薄层单层厚度5-8cm的占约70%,其他层厚小于5cm,滴冷稀盐酸较强烈起泡,微层泥岩单层厚度

0.7-0.9cm为主,滴冷稀盐酸微弱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

系特征。灰岩在该分层占比约75%,泥岩占比约25%。灰岩层面上见菊石化石。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

3.8m,出露良好。

该层产状为:192o∠40o

③层:灰红色薄层灰岩夹同色薄层钙质泥岩,灰岩薄层单层

厚度7-9cm,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薄层泥岩单层厚度1-2cm,滴冷稀盐酸微弱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系特征。

灰岩在该分层占比约80%,泥岩占比约20%。该层在剖面

方向上水平宽度约1.2m,出露良好。该层新鲜面表现出的红色特征应为该沉积时期地球表面的大气圈和水圈处于相对缺氧环境造成的。

该层产状为:195o∠42o

④层:灰色薄层-中厚层蠕虫状灰岩夹灰黄色薄层钙质泥岩,

灰岩单层厚度7-9cm为主,约占60%,另约40%单层厚度为10-20cm,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薄层泥岩单层厚度1-2cm,滴冷稀盐酸轻微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系特征。

灰岩在该分层占比约75%,泥岩占比约25%。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4.8m,出露良好。

该层产状为:195o∠47o

⑤层:深灰色薄层-中厚层粒屑灰岩夹灰色薄层钙质泥岩,

灰岩单层厚度5-7cm,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薄层泥岩单层厚度1-2cm,滴冷稀盐酸轻微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系特征。灰岩在该分层占比约80%,泥岩占比约20%。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0.8m,出露良好。

该层产状为:195o∠42o

⑥层:浅灰色-灰白色中厚层灰质白云岩夹浅灰色薄层钙质

泥岩,灰岩单层厚度10-30cm,滴冷稀盐酸微弱起泡,薄

层泥岩单层厚度1-2cm,滴冷稀盐酸微弱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系特征。灰质白云岩在该分层占比约90%。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0.6m,出露良好。

⑦层:灰色中厚层生物遗迹灰岩夹灰黄色薄层-微层钙质泥

岩,灰岩单层厚度5-8cm,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灰岩层面上遗迹化石丰富,呈不规则长条状,泥岩单层厚度

0.5-1.0cm者占约70%,其他层厚为1-2cm,滴冷稀盐酸轻

微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系特征。灰岩在该分层占比约80%,泥岩占比约20%。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5.8m,出露较好。

该层产状为:195o∠42o

⑧层:灰黄色薄层泥质灰岩夹灰黄色薄层钙质泥岩,灰岩单

层厚度5-8cm,呈薄板状,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泥岩单层厚度2-3cm,滴冷稀盐酸轻微起泡,两者具韵律层关系特征。灰岩在该分层占比约70%,泥岩占比约30%。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6.2m,出露一般,在天然剥蚀面上较两侧分层呈相对负地形,表明该分层较两侧分层整体略显软弱。

该层产状为:195o∠42o

⑨层:灰-浅灰色厚层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单层厚度

50-80cm为主,占比约80%,其他层厚0.8-1.2m,滴冷稀盐酸微弱起泡。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12.2m,露头很好。

该层产状为:22o∠35o

⑩层:灰-浅灰色厚层角砾状白云质灰岩,白云质灰岩单层厚度1-2m,风化面上见刀砍状溶沟。角砾为白云岩,角砾大小为3-8cm,棱角明显,滴冷稀盐酸不见起泡,角砾占比约20%,角砾风化面上刀砍状溶沟发育,胶结物为灰色白云质灰岩,滴冷稀盐酸微弱起泡,风化面上见刀砍状溶沟。该层角砾无铁质矿化和断层擦痕等滑动标志,成因可能为岩溶崩塌角砾岩。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

12.2m,露头很好。

该层产状为:23o∠38o

?层:灰色-深灰色厚层微晶灰岩,灰岩单层厚度0.8-1.8m,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一岩层层面上见一菊石化石。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6.5m,露头很好。

该层产状为:22o∠35o

?层:灰色明显带玫瑰红色厚层微晶灰岩,灰岩单层厚度

1.2-1.8m,滴冷稀盐酸强烈起泡。该层的玫瑰红色应为该

层沉积时期地球环境为富氧环境下的沉积物。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4.5m,露头很好。

该层产状为:22o∠35o

?层:浅灰色厚层具石膏假晶微晶灰岩,层面上见大量呈针状或粒状石膏假晶,假晶与冷稀盐酸不起泡,层内灰岩滴冷稀盐酸起泡较强烈。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

1.8m,露头很好。

该层产状为:22o∠35o

?层:灰黄色-灰色薄层泥岩,泥岩层表面为灰黄色,但层内见灰色夹心层,灰色夹心层强度较一般泥岩明显偏高,滴冷稀盐酸不起泡。该泥岩层有可能不全是简单的泥岩,推测其灰色部分的成因可能为水下火山凝灰岩类产物。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0.5m,露头很好。

该层产状为:22o∠35o

?层:灰白色巨厚层角砾状灰质白云岩,该层中的角砾应为大型溶塌型角砾,该大型角砾与两侧分层层面产状明显不同。角砾和胶结物均为灰质白云岩,风化面上见明显刀砍状溶沟。该大型角砾及其中的小角砾均无铁质矿化和断层擦痕等断层角砾岩标志,角砾棱角明显,大小角砾成因应

为成岩期岩溶塌陷型。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

5.2m,露头很好。

?层:灰色略呈灰绿色闪长玢岩,表层中等风化,风化面为土黄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面上斑晶成分主要为土黄色斑状斜长石,见少量深色角闪石,长石斑晶直径2-6mm,斑晶占岩石体积的35%左右,为浅成岩类型,两侧接触面出露不良,应为闪长玢岩岩墙。该层在剖面方向上水平宽度约3.0m,露头良好。

断层F1(剖面A):为一小型断层带,断层带宽度0.2m,带内岩层与断层带外相同,节理化明显,且岩层产状发生明显变化,断层NW盘岩层见规模较小的牵引现象。断层带两侧断面平行,断面产状为145o∠85o,北侧断面见较清晰断层擦痕,擦痕向NE向侧伏,侧伏角为10o,根据断层带内的岩层产状改变、断层北盘牵引构造和断层擦痕侧伏状况判断,该断层为左旋平移为主的断层,兼具SE盘上升,故该断层命名为正-左旋平移断层。根据该区单斜构造与断层走向及断层性质关系分析,该断层与该区单斜构造一样,是在NNE-SSW 方向最大主应力σ1作用下形成。

断层F2剖面C:断层带,断层带宽度0.2m,断层带两侧断面平行,断面产状为85o∠85o。断层存在的依据有:见一断

层带,断层带两侧断面明显可见;断层内为深灰色泥土充填,无胶结,无矿化和滑动破坏特征,应为断层溶蚀张开处后期外来填充物;两侧岩层见明显错断的对应岩层组合。根据被错断的对应层组合观测结果,断层西盘相对上升,东盘相对下降,断层垂直断距约0.3m,且在断层东盘临近断面处见多条方解石充填的派生张剪性节理,节理脉产状为265o∠80o,节理脉宽度为0.2-0.5cm(见图3)。根据断层两盘岩层错断方向、断层东盘派生张节理脉与断层面夹角关系判断,该断层为正断层性质。根据断层地面出露情况,该断层在地面延伸长度大于30m。

断层F3(剖面C大):见断层带,断层带宽度0.5m,断层存在的依据有:断层带在地貌上表现为一冲沟冲沟延330o呈近直线延伸,可见的延伸长度超过100m,冲沟两沟坡对称,表明断层带产状近直立;断层带内见断层角砾岩,角砾为两盘灰岩层,角砾岩可见明显的棕红色铁质矿化现象;断层两盘岩层产状有明显变化,NE盘地层产状为185o∠18o,SW盘产状为215o∠15o;平面追索,断层SW盘内岩层近断层见小型岩层牵引现象,且在断层东盘岩层中见走向为345o近直立的派生张节理脉。(见图3),根据断层牵引构造及两侧派生张节理产状特征,判断该断层为右旋平移断层,结合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的斜交关系,分析认为该断层与被其错断的单斜

构造应为同一区域应力场下的产物,该应力场最大主应力σ1为NNE-SSW方向。

小挠曲现象:挠曲两翼产状,转折端形态,图示

剖面1剖面小结:A剖面观测主要为地面露头观测,在剖面方向上总体上岩层出露良好,总长度为200m。剖面岩层从下到上共分18层,分层中最大分层水平宽度为35m,最小水平宽度为0.6m,平均分层水平宽度为8.5m。该剖面岩层沉积环境总体上为稳定的陆棚区深海-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与泥岩沉积,碳酸盐岩主要为灰岩与泥质灰岩,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以薄层为主,少量微层或中厚层状,泥岩为钙质泥岩,呈薄层-微层状,碳酸盐岩与泥岩在剖面上总体具有韵律特征。剖面内局部灰岩层面上见大量生物遗迹化石,反映该层沉积

时期海底生物繁茂,局部岩层为粒屑状,粒屑大小均匀,直径0.2-1.2mm,表明该层灰岩为经流水搬运造成机械破碎重新胶结形成,常被称为异常化学岩或异地石灰岩。剖面内发现一断层,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根据断层带和断层面旁侧岩层变形特征分析,该断层为一斜向正-左旋平移断层。

蠕虫状灰岩,条纹状灰岩

重要地质现象:

剖面A:本剖面的重要地质现象有:1条断层(图),1层灰红层灰岩,1层粒屑灰岩层,1层遗迹化石发育层,菊石化石层,灰岩与泥岩的韵律现象,各地质现象特征如下:

1、断层:证据、产状、性质、应力解释,

前述断层特征配图

2、灰红层灰岩:特征,成因分析,

3、粒屑灰岩层:特征,成因分析

4、遗迹化石发育层:特征,成因分析

剖面2剖面小结:B剖面,该剖面为公路边坡剖面,岩层出露很好,连续。剖面总长度为220m。剖面岩层从下到上共分19层,分层中最大分层水平宽度为25m,最小水平宽度为0.4m,平均分层宽度为10.1m。该剖面岩层沉积环境总体上为稳定的陆棚区深海-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该类岩层共分18层,夹1层泥岩混合火山凝灰质沉积层。碳酸盐岩主要为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单层厚度以厚层-巨厚层为主,少量为中厚层状。在该剖面中有N层碳酸盐岩中具有角砾状结构特征,分析认为为与岩溶有关的岩溶崩塌型角砾岩或风暴角型角砾岩,该剖面岩层为倒转单斜构造。

重要地质现象:

剖面B:本剖面的重要地质现象有:单斜构造(地层倒转),1条挠曲(图),1层大型角砾岩层,1层泥质和凝灰质,1层遗迹化石层或灰色带玫瑰红白云质灰岩,各地质现象特征如下:

1、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倒转层序,应力条件

2、挠曲:特征、成因、图示配图

3、大型角砾层:特征、产状、角砾特征、成因分析。

4、粒屑灰岩层:特征,成因分析

5、遗迹化石发育层:特征,成因分析

6、灰略带玫瑰红层:

剖面C剖面小结:C剖面,该剖面主要沿地表露头观察,岩层出露良好,基本连续。剖面总长度约230m。剖面岩层从下到上共分22层,分层中最大分层水平宽度为15m,最小水平宽度为0.6m,平均分层宽度为10.5m。剖面发现断层两条,侵入岩体一个。该剖面岩层沉积环境总体上为稳定的陆棚区深海-浅海相碳酸盐岩沉积与泥岩沉积,碳酸盐岩主要为灰岩与泥质灰岩,碳酸盐岩单层厚度以薄层为主,少量微层或中厚层状,泥岩为钙质泥岩,呈薄层-微层状,碳酸盐岩与泥岩在剖面上总体具有韵律特征。剖面内局部灰岩层面上见大量生物遗迹化石,反映该层沉积时期海底生物繁茂,局部

岩层为粒屑状,粒屑大小均匀,直径0.3-1.5mm,表明该层灰岩为经流水搬运造成机械破碎的灰岩内碎屑经泥晶或亮晶胶结重新成岩,常被称为异常化学岩或异地石灰岩。剖面内发现2条断层F1与F2,F1为横向正断层,垂直地层断距为0.4m,F2断层走向与岩层走向斜交,为斜向右旋平移断层,断层带宽度约0.5m,延伸长度大于100m,断距不清,根据断层F2与所在岩层构成的单斜构造平面几何关系及断层动向分析,F2断层与单斜构造形成于同一构造应力场,该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应力σ1方向为近S-N向。

重要地质现象:

剖面C:本剖面的重要地质现象有:断层2条,侵入岩体1个,粒屑灰岩层1层,遗迹化石层1层,各地质现象特征如下:

1、断层F1:证据、产状、性质、应力(成因)解释,

前述断层特征配图

1、断层F2:证据、产状、性质、应力(成因)解释前述断层

特征配图

前述断层特征配图

2、灰红层灰岩:特征,成因分析,

3、粒屑灰岩层:特征,成因分析

4、遗迹化石发育层:特征,成因分析

,1层遗迹化石层或灰色带玫瑰红白云质灰岩,各地质现象特征如下:

1、大型单斜构造:岩层产状,倒转层序,应力条件

2、挠曲:特征、成因、图示配图

3、大型角砾层:特征、产状、角砾特征、成因分析。

4、粒屑灰岩层:特征,成因分析

5、遗迹化石发育层:特征,成因分析

6、灰略带玫瑰红层:

各剖面主要分层依据

剖面A(实为平面上观察)总体上为灰岩夹泥岩,分层依据有:

灰岩纯度:灰岩、泥质灰岩(N层);灰岩厚度:薄层、中厚层、微层(N层);白云石化层(1层);生物遗迹化石(虫迹)层(至少1层);灰红(玫瑰红)色层(至少1层);颗粒:粒屑层(至少1层);灰岩(N层)

泥岩:钙质泥岩与非钙质泥岩,泥岩厚度:微层、薄层;生物化石层(化石丰富),泥岩颜色变化

断层1条

剖面B(公路边坡剖面)总体上为碳酸盐岩,有灰岩、白云质灰岩和灰质白云岩,一层泥岩或凝灰岩,分层依据有:岩性:灰岩N、白云质灰岩N、灰质白云岩至少1层、有石膏假晶灰岩1,泥岩凝灰岩1;结构:角砾状特点有无棱角、角砾成分、角砾大小、角砾含量N,大型角砾层1层,暗色胶结角砾层1层;颜色:灰、灰白、深灰,灰带玫瑰红2-3层;

剖面C(总体上为平面上观察)总体上为灰岩夹泥岩,分层依据有:

灰岩纯度:灰岩、泥质灰岩(N层);灰岩厚度:薄层、中厚层、微层(N层);白云石化层(有?);生物遗迹化石(虫迹)层(应有);灰红色层(有?);颗粒:粒屑层(有?);灰岩颜色变化(N层)

泥岩:钙质泥岩与非钙质泥岩;泥岩厚度:微层、薄层;生物化石层(化石丰富);泥岩颜色变化

断层2条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 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总分结构描述(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2)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2)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 ℃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岩土的性质描述

H.1 一般规定 H.1.1 岩石的描述应包括地质年代、地质名称、风化程度、颜色、主要矿物、结构、构造和岩石质量指标RQD。对沉积岩应着重描述沉积物的颗粒大小、形状、胶结物成分和胶结程度;对岩浆岩和变质岩应着重描述矿物结晶大小和结晶程度,根据岩石质量指标RQD,可分为好的(RQD>90)、较好的(RQD=75-90)、较差的(RQD=50-75)、差的(RQD=25-50)和极差的(RQD<25)。 H.1.2 岩体的描述应包括结构面、结构体、岩层厚度和结构类型,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结构面的描述包括类型、性质、产状、组合形式、发育程度、延展情况、闭合程度、粗糙程度、充填情况和充填物性质以及充水性质等, 2 结构体的描述包括类型、形状、大小和结构体在围岩中的受力情况等, 3 岩层厚度分类应按表H.1.2执行。 H.1.3 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土的综合定名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塑性指数定名;3 对混合土,应冠以主要含有的土类定名;4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5 当土层厚度大于0.5m时,宜单独分层。 H.1.4 土的鉴定应在现场描述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的开土记录和试验结果综合确定.土的描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应描述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等; 2 砂土应描述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颗粒形状、粘粒含量、湿度、密实度等; 3 粉土应描述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强度、韧性等; 4 粘性土应描述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干强度、韧性、土层结构等; 5 特殊性土除应描述上述相应土类规定的内容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如对淤泥尚需描述嗅味,对填土尚需描述物质成分、堆积年代、密实度和厚度的均匀程度等; 6 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尚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H.2 野外描述 H.2.1 岩、土野外描述的目的是:确定岩、土名称和划分层次、厚度,鉴别成分、状态、湿度、成因类型、地质时代及工程地质特征,为地基的建筑性能和土、石材以及围岩的评价取得基本的第一手资料。 H.2.2 野外编录描述应对地基土进行综合定名。综合定名,除按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定名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对特殊成因和年代的土类应结合其成因和年代特征定名,如新近堆积砂质粉土、残坡积碎石土等;2 对特殊性土,应结合颗粒级配或塑性指数综合定名,如淤泥质粘土、碎石素填土等;3 对同一土层中相间成韵律沉积、薄层厚度大于20厘米的地基土层,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名为“夹层”,厚的土层写在前面,如粘土夹粉砂层;当厚度比大于1/3时,宜定名为“互层”,如粘土—粉砂互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有规律地多次出现时,宜定名为“夹薄层”,如粘土夹薄层粉砂;小于20厘米的一般可不单独分层,在描述中指明即可,但有特殊要求的除外;4 对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呈不连续状、细粒、巨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当碎石土中的粉粒和粘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Ⅰ类混合土;当细粒土中砾粒、卵石粒、漂石粒含量超过25时定为Ⅱ类混合土;当含量不超过25时,按H.2.3定名。 H.2.3 充填物及包含物的描述,经常用“含”、“混”、“夹”字样,其含意是“含”——系指土中含有的包含物,如含铁锰结核、碎砖块等;“混”——系指某类土中均匀地混有另

工程地质编录(描述)模板

工程地质编录模板 注意事项 1、在钻探前必须明确本工点内是否出露(或隐伏)断层、破碎带!在钻探过程中发现破碎带必须仔细描述,并及时反映到地质组! 2、对斜坡钻孔一定要注意观察周围地形地貌,看是否有滑坡发育,一旦发现软弱层及时向地质组反映! 3、初始水位和稳定水位必须按要求量测! 4、钻探过程中发现溶洞,对其深度、大小、特征等必须严格准确把握和描述! 5、在土类颜色变化明显时、基岩换层处必须要分层,并详细描述。 一、土类描述 1.1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 描述应包含内容: ××色,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夹层情况,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光泽反应等。 注:光泽反应就是切面对光线的反应,一般情况下描述为“光滑”、“稍有光滑”、“粗糙”。 示例: 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18.4m以下为坚硬,切面光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为强风化灰岩,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土质均匀,手可搓成细于0.5mm的长条。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坚硬、软塑、流塑),夹杂少量碎石,碎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2~20mm,最大粒径为25mm。 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20.0m~30.5和40.5m以下为坚硬,局部夹少量铁锰氧化物,其中28.5~29.5m、35.5~37.0m夹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棱角状,一般粒径为3~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2粉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夹杂物及其主要成份是××,层理及夹层情况,

是否含砾、卵石及百分比含量等 示例: 粉土:黄褐色,6.2~6.7m为灰白色,密实,稍湿,手捏有砂感,不能搓条,含约5%细砂,局部夹黏土、杂砾石,砾石成份以灰岩为主,浑圆状,一般粒径为5~20mm,最大粒径为80mm。 1.3砂土(粉、细、中、粗、砾)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主要成份是××,级配良好(或差),有无黏粒 (或估计黏粒含量)等 示例: 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灰白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砂粒成分为长石,石英,粒径为5~8mm,偶见卵石,粒径为10~50mm,其中7.0~7.3m夹粉质黏土。 粉砂:指的是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有轻微粘着感。 黄褐色,密实,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差,含有约10%的粉质黏土中砂:黄褐色,中密,饱和,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级配好。 砾砂:砾砂是砂土中砾粒(粒径大于2毫米)含量占总质量25%~50%的砂。 黄褐色,中密,饱和,级配差,主要成份为石英、长石,其中26.9-28.9m 含圆砾较多,粒径一般为2~20mm,最大粒径为50mm。 1.4碎石土类(砾石土、碎石土、卵石土) ××色,密实程度,潮湿程度,碎石类土的主要成份是强风化××岩,碎石粒径一般××~××mm,最大粒径为××mm,磨圆度;充填物成份及比例; 示例: (1)细/粗角砾土:灰褐色夹褐黄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尖棱状,成分为石英砂岩及灰岩,充填约20%粉质黏土。 (2)细/粗圆砾土:黄褐色夹紫红色,松散/稍密/中密/密实(根据标贯试验确定),稍湿/潮湿(初见水位以下)/饱和(稳定水位以下),粒径一般为10~20mm,浑圆状和圆棱状,成分主要为石英,长石,充填约15%粉质黏土,中下部达30%。

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特征。 阐释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成因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描述地理事物时空分布特征和规律。 阐释地理事物时空分布成因、原理及其与人类的关系。地理分布的描述与阐释 一、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

(等值线图中)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方法: 极值变化法。把握地理事物分布的极值,再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连续描述。(有时需要指出极值所在) 原因分析:依据各地理事物的影响因素 (1)概述图示地区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总体变化的特点。(6分) (2)写出甲城市所在地与乙地区的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值,并简要说明乙地年太阳总辐射量不同于甲地的原因。(10分) daan1)由西向东年太阳总辐射量递减(6分) (2)2500(2000—3000)百万焦耳/米’·年(4分)乙地相对地势较低,受西南季风影响大,水汽较多、云量较大(6分) 指出图示区域相橘冻害分布特点,分析甲地无冻害的原因(6分) 冻害程度随纬度升高(或大致由西南向东北)加重。 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 地中海气候的分布规律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的地区,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典型 极值变化法。把握地理事物分布的极值,再由极大值向极小值连续描述。(有时需要指出极值所在) 等值线(分布的另一种体现)的描述方法: 延伸方向(走向) 疏密(面积大小) 2003文综36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影响。 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的影响(黄土高原东缘)。 下图94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出影响因素。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地质土类描述样板: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一、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白色高龄土条带用钙质结核,(核径为0.3~2cm),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浅灰色,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30cm厚薄层粉土,湿,中密~密实。. 二十三、碎石土:浅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碎石含量50%~70%棱角形,次棱角形,一般直径20~40mm最大粒径120mm 成份以灰岩为主,少量为砂岩,由老黄土、新黄土,中粗砂,砾石充填。 二十四、中风化灰岩:灰~深灰色,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岩石结构致密坚硬,裂隙发育大部分闭合,由方解石充填,岩芯多呈短柱状,长柱,少量呈碎石块状,碎粒状,土状,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特点)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试题通常以某一区域图为背景图来呈现点状事物的分布状况,在读图时要注意从点的大小、疏密、组成的形状来观察点状事物代表的含义。 描述的角度:疏密+数量+极值+方位。具体描述:①总体分布特征(疏密状况,是否均衡;如果不均,哪多,哪少);②极值区位置名称(最多、最少、最集中的地带在哪,沿什么线分布,或者说出最稠密或最稀薄区的地区名称等。)③点组成的形状——反应什么规律。其他——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点的动态变化等。当然,描述时要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 【例1】(2013四川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6分) 【答案】城市分布较密集(2分);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2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2分)。提示:本题没有考查图示区域城市的分布特点,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该区域东西城市分布的差异,说出西部地区城市的分布特点。侧重考查图示信息的获取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注意从疏密和城市等级两角度解答。 【例2】(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答案】分布不均衡。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线状地理分布图,常用线状符号来表示交通线、河流、山脉、等值线等。带箭头的表示动态,不带箭头的表示静态。线段的长短、粗细表示量的大小(或标上数值)。具体可分为两类: (1)描述一条线(通常为等值线)的分布情况 这类试题只要求描述某一特定线条的地理事物,如年等降水量线、等温线等,可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这类题目大部分都需要分段描述;如“我国一月0℃等温线”分布,可描述为:东段大致东西走向,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西段大致东北——西南走向、近似于与青藏高原东缘山麓平行。 【例3】(03全国卷)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10℃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的影响;该等温线西半段呈东北-西南走向,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 (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完整版)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1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及成因分析 总体来说,地理事物的分布形状分为点线面三大类;其特征要从位、数、形三方面来描述,每一个具体特征都隐含着不同的原因,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位置:绝对位置有经纬度、高程;相对位置指“在…地区…方向或与…平行或沿…分布”;②形状看延伸方向、弯曲方向得总体形状(团块状、条带状);③数量指数值大小、递变规律、变化快慢(梯度)、极值(闭合中心)、面积大小、范围宽窄。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1)点的疏密: ①均匀一致;②分布不均(总分结构描述),沿什么线(或面)密集;沿什么线(或面)稀疏。 (2)点的位置:在----线(沿河谷、海岸线、边境线、交通线)上分布;在----面(面的什么位置)上分布。 (3)点的数量:多少(极值最多、最少、最集中等),反应的规律(哪多哪少)。 (4)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如城市等级)。 (5)其他:点的动态变化 提示:看图说话,突出重点,因题而宜(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分值决定要点(2分/点) 【例题1】(08天津)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你归纳出三点。(6分) 思路:1.疏密(分布不均);2.方 位(沿河流谷地、交通线(公路、 铁路)分布,分布于高原东部) 3.数量(数量少) 【例题2】(08广东卷) M江是珠江水系三大河流之一,流域面积90%在广东省境内。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4)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 成因。

【例题3】(2011全国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 特点。(8分) 思路:疏密+数量+极值+方位{总分结构描述(不 均,哪多,哪少);极值(最多、最少、最集中 等)} 【例题4】读德国和日本不同等级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2)比较德国和日本城市的等级和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22分) 答案:等级和分布特点:德国以中小城市为主(2分);分布比较均匀(2分)。 日本城市分布极不均匀,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2分);大中城市多,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城市毗连构成带状的巨型城市带(2分)中部山地和北部(或北海道)城市少。 原因:德国自然条件较为均一,无高寒、酷热、干燥等恶劣区,适合人类生产活动;(2分)地处欧洲东西、南北陆上交通十字路口;(2分)稠密的河流,通航条件好,联系便利,利于产业活动的形成和发展(2分)。政府注意分散城市职能;中小企业多,也宜分散分布;发达的现代化交通为产业活动均衡布局提供了可能性。(每点2分,任答一点得2分)。日本(中部)多山,平原狭小,分布在河流下游和沿海地带;气候温和湿润,使人类活动趋向沿海;太平洋沿岸曲折,多优良港湾,对渔业、造船业、海上运输和对外经济联系都十分有利;主要产业 (工业、服务业)沿海布局,吸引了大量人口;中部山地和北部气候寒冷,对经济活动限制大,城市较少;历史因素。(每

施工地质编录(局部)

施工地质编录 地质编录按其性质可分为原始地质编录和综合地质编录两类。 一、原始地质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是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天然露头和探矿工程揭示的地质现象进行地质观察记录和素描,也包括各种采样、分析、鉴定等的成果。 原始地质编录一般取得下列三种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探矿工程中地质现象的描述记录,取样记录,岩(矿)石薄片、光片重砂和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等; (二)图表材料如各种坑探工程的素描图、采场及老铜的素描图、钻孔柱状图、照片、样品分析、鉴定结果表、探矿工程登记表等; (三)标本和样品材料为了对观察对象作进一步研究而系统、重点、有代表性地采集各种标本和样品。 这三种原始材料,往往是互相配合的,在观察的同时,既要素描,也采标本或样品与文字描述。 原始地质编录的成果是研究工作区(或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评价矿床的基础地质资料,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综合编录与综合研究得成果质量。因此,认真、细致、全面、准确地进行地质观察与编录是对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二、综合地质编录 综合地质编录是指把综合研究原始资料所得的成果,用文字及图表进行记录和反映的工作,它是原始编录的深化。只有通过综合编录,才能把找矿勘探工作所获得的零散材料系统化,把丰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保证对区域及地址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入,不断提高;才能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认识修改原有设计和施工部署,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 因此,综合地质编录在指导找矿、勘探和评价矿床、矿山设计和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编录一般取得以下材料: (一)文字材料如地质报告文学说明书、单项研究的专题总结及各种试验报告等。 (二)图件材料如区域地质图、矿区地质图、勘探工程分布图、取样平面图、勘探线地质剖面图、储量计算平面及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矿体投影图、矿体顶底板等高线图、矿床水文地质图、区域水文地质图、抽水试验曲线图、地质构造图、矿层对比图、矿层等厚线图、矿体或矿层重要元素品位变化曲线图或平面图,有时还编制剥离比等值线图,勘探砂矿时还需编制第四纪地质图和地貌图,当采用物、化探时,尚需编制物、化探异常成果图,有时根据工作需要尚可编制矿体立体图及其它有关综合图件等。 (三)表格资料如储量计算表册、样品分析结果登记表、内外检验证分析结果对比表、物象分析结果表、水文地质成果表、测量成果表、探矿工程表、岩矿物理机械性质测定表及矿石加工技术试验成果表等。

岩土工程勘察编录方法.

岩土工程勘察编录方法 1、岩石描述的顺序: 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岩浆岩: 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 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变质岩: 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 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 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 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地质编录 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地质编录一般地质描述要点 (一)岩性或岩层描述 1、岩石名称:结构+成分命名。(前置,单列一行) 如板岩:绢云母板岩、凝灰质板岩、硅质板岩、碳质板岩、钙质板岩、粉砂质板岩; 砂岩:浅变质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浅变质粉砂岩、中粒杂砂岩……;花岗岩:花岗岩、二长花岗岩。 2、描述内容: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其他(岩石的完整致密程度,板岩的条带,砂岩及粉砂岩中的泥砾、包体、结核,砾石,黄铁矿,硅化,蚀变,古生物,节理与裂隙发育情况、接触关系)等,层次要分明。 (1)颜色:次色在前、主色在后。如灰绿色:表示以绿色为主,灰色为辅。 (2)结构:板岩的结构为变余结构(变余泥状结构、变余粉砂结构);砂岩的结构有:粉砂质结构、细粒结构、中粒结构……; 花岗岩的结构:花岗粗粒结构、花岗中粒结构、花岗细粒结构、似斑状结构。 (3)构造 板岩:板状构造。劈理(板理)发育程度(平整光滑程度,沿板理方向剥成薄片的程度,板理的厚度与密度),同时测量劈理(板理)产状; 砂岩、粉砂岩:层理构造(水平层理、小型交错层理、中型交错层理、

大型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槽状交错层理、平行层理、逆行沙波、粒序层理、块状、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状层理等)、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冲刷痕、生物遗迹等); (4)矿物成分 矿物成分(肉眼可见矿物)及矿物特征(包括粒径大小、结晶程度、含量及分布特征。如中粒半自形钠长石占50%,鳞片状黑云母呈团块状集合体分布等)。如果矿物呈规律性条带状分布,描述条带宽度或密集度,尽可能说明不同条带主要矿物(如暗色条带集中分布角闪石或黑云母,浅色条带长石或石英集中分布等)。 (5)其他 a.如果岩石中含有砾石,应该描述砾石含量(当砾石含量较少时,不能参加命名,可用少量或偶见等加以说明)、砾石成分(石英岩、硅质岩、石英砂岩、花岗岩、基性岩、板岩、石英质、泥砾)、砾径(短轴cm×长轴cm)、砾径两极值、主导砾径、磨圆度(棱角状、次棱角状、次圆状、圆状)及分选性(即分布规律,如均匀分布、自上至下逐渐增多或呈韵律层、局部集中或无规律分布等)。 b.板岩的条带结构:描述条带的宽度、密度、条带显示的现象(是暗色矿物显示还是泥质物显示,或其他原因显示的条带) c.节理较明显时,测量节理产状,一般最少测量不同方向的2组。 d.岩石完整致密程度:岩石是否致密坚硬、破碎(非人工破碎),裂隙是否发育,裂隙的形态、是否有规律,如裂隙明显或有矿化蚀变则要测量其产状并加以简单描述,并说明对两侧岩石的影响。

地质编录土体,岩体

岩土描述 1.土体 成因:残积土、坡积土、崩积土、冲积土、洪积土、风积土、湖积土、海积土、冰积土工程地质特性:黄土、冻土、膨胀土、盐渍土、软土、红黏土、填土 颗粒成分: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 1.1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容及顺序为:名称,颜色,成因类型,物质成份,颗粒级配,形状,风化程度(坚固性),磨圆度,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潮湿度,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 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55%-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易坍塌,铁锹可挖掘。

d、松散: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55%,排列十分混乱,绝大部分不接触,井壁极易坍塌,铁锹可挖掘。 1.2砂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中砂:粒径大于0.25mm拆过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籽粒大小。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超过全重的85%,大部分的颗粒接近或超过小米粉 粉砂: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50%,一半以上颗粒与小米粉近似,较精盐稍细。 砂土描述容及顺序:名称,颜色,物质成分,颗粒级配,成因类型,粘性土含量,结构,形状,各物质含量,密实度,湿度 砂土结构:均粒、混粒; 形状分:圆形、棱角形; 构造分层状、交错状。 若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砂土密实度分类如下表: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砂土的湿度根据饱和度sr和野外特征分成三个等级: a、稍湿:sr≤50,呈松散,手摸稍有湿感。 b、很湿:50<sr<80,手压可成形,手握可成团,放在纸上由湿痕。 c、饱和:sr≥80,空隙中的水可自然渗出,在手上摇动成饼形。 1.3粉土(Ip<=10,且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50%) 野外识别:湿润时用刀切,无光滑面且切面粗糙;手捻摸时,感觉有细颗粒存在或感觉粗糙;湿土

最新地理特征描述类综合题答题模版

地理综合题答题模版 特征描述类 区域特征: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 置)、自然环境特征(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特征(农业、工业、贸易、旅游、交通、城市、人口等)。 1、自然环境特征 描述角度: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类型及特征(湿、热、冷、干);河湖特征;植被状况(自然带);土壤、土地类型(荒漠、草地、林地、耕地);自然资源;自然灾害警等 (09年四川卷39题) 2、地理位置特征 描述角度:半球位置;纬度位置(中高低纬、热量带);海陆位置;相邻位置(相对位置)(13年四川卷14题) 3、地形、地势特征 描述角度:地形类型(以什么地形为主);地形空间分布(某某地形分布在什么地区);地势特征(起伏大/小;倾斜方向);海岸线(曲折/平直) (12年四川卷36题) 4.1气候特征 类型特征(多样/单一,若为山地高原区则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气温(年均温定量高低+定性年、日较差+积温+生长期);降水(年降水总量的定量多少+定性的季节变化);水热组合(越热同期,水热条件好等);若材料中有光照、风等情况也需要描述 (11年四川卷36) (08年四川卷36) 4.2天气特征 气温高低或变化;气压高低或变化;干湿状况;风的大小及方向;天气状况(阴或晴)(13年新课标卷I) (08年山东卷26) 5、河流特征 5.1水文特征 径流量大小;水位的季节变化;汛期(集中时间和长短、次数);结冰期、凌汛(有无及长短);水流平缓或湍急;含沙量大小;水能、水运条件 (注:根据分值多少重点描述) (09年安徽卷) 5.2水系特征 源地、流向、注入地;干流流程及长度;流域面积;支流多少、河网密度;水系状况(放射状、向心状、对称状、树枝状、平行状等);上、中、下游的划分;流经的省区、重要城市、主要地形区 例如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四川盆地向心状水系和盆地地形;横断山区南北平形状水系与平行山脉);河道特征(河面宽窄、河床深浅、河道曲折、河道形状V型/U型);干支流河床比降(比降:河流落差与长度之比) 6、经济特征 描述角度: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总GDP);三大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 6.1农业生产特征

地质野外勘察编录样板

粘性土 粘性土分为粉质粘土和粘土 一、粉质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17的土应定名为粉质粘土, 肉眼观察,细土中有砂粒,干时不坚硬,用锤可打成细土粒,湿时有塑性有粘结力,能搓成?0.5-2mm的土条,长度较小,用手搓、捻感觉有少量细颗粒,稍有粘滞感觉。 二、粘土定义塑性指数大于17的土定为粘土,肉眼观察较细腻,一般无砂粒, 干时很坚硬,用锤可打成碎块,湿时塑性粘性大,土团压成饼时,边部不裂,能搓成?0.5mm的土条,长度不少于手掌,用手搓捻有滑润感觉,当水分较大时,极为粘手,感觉不到有颗粒存在。 三、描述内容:颜色、状态、包含物、光泽反应、摇震反应、结构及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状态: ①坚硬:干而坚硬,很难掰成块。 ②硬塑:用力捏先裂成块后显柔性,手捏感觉干,不易变形,手按无指印。 ③可塑:手捏似橡皮有柔性,手按有指印。 ④软塑:手捏很软,易变形,土块掰时似橡皮,用力不大就能按成坑。 ⑤流塑:土柱不能直立,自行变形。 3、包含物:贝类、铁锰结核、高岭土姜结石等。 4、光泽反应:用取土刀切开土块,视其光滑程度分 ①切面粗糙为无光泽。 ②切面略粗糙(稍光泽)为稍有光泽。 ③切面光泽为有光泽。 5、摇震反应:试验对应将软塑~流动的小土块或土球,放在手掌中摇晃,并以另 一手掌振击此手掌,土中自由水将渗出,球面呈现光泽。用手指捏土球,放松后水又被吸入,光泽消失,根据土球渗水和吸水反应快慢可区分为: ①立即渗水及吸水者为反应迅速。 ②渗水及吸水中等者为反应中等。 ③渗水和吸水慢及不渗,不吸者为反应慢或无反应。

4、韧性试验:将含水率略大于塑性的土块在手中揉捏均匀,然后在手掌中搓成直径3mm的土条,再揉成土团,根据再次搓条的可能性,可分为: ①能揉成土团,再搓成条,捏而不碎者为韧性高 ②可揉成团,捏而不碎者为韧性中等 ③勉强或不能再揉成团,稍捏或不捏即碎者为韧性差 5、干强度:试验时将一小块土捏成小土团,风干后用手指捏碎,根据用力大小区分为 ①很难或用力才能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高 ②稍用力即可捏碎或掰断者为干强度中等 ③易于捏碎和捻成粉末者为干强度低 6、结构及层理特征:对同一土层中相间呈韵律沉积,当薄层与厚层的厚度比大 于1/3时,宜定为“互层”;厚度比为1/10~1/3时,宜定为“夹层”;厚度比小于1/10的土层,且多次出现时,宜定为“夹薄层”。 7、对具有互层、夹层、夹薄层特征的土,淌应描述各层的厚度和层理特征。 第二章粉土 一、定义:粒径大于.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 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肉眼观察绝大部分是粉粒,砂粒少,干时土块结合不够坚固,微力即散成粉末,湿时有流动性,土球经振动可成饼状,在手中可捏成团,能搓成?3mm的短土条。用手搓捻无粘滞感觉,较粗糙,大部分是粉末。 二、描述内容:颜色、包含物、温度、光泽反应、摇震反应、层理特征 1、颜色:主色在后,次色在前。 2、包含物:云母、贝壳、石英、氧化铁浸染条纹(带)、高岭条纹(团块)等。 3、湿度:分稍湿、湿、很湿。 ①稍湿:土扰动后不易握成团,一摇即散。 ②湿:土扰动后能握成团,摇动时土表面稍出水,手中有湿印,用手捏水捏 水即吸回。 ③很湿:水位以下,用手摇动时有水流出,土体塌流成扁圆形。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定稿版

地质土类描述编录样板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质土类描述样板: 一、杂填土:杂色,松散,大孔隙,上部为砼地坪,含较多的碎石。 二、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灰黑色,流塑,部分夹有机质;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低,韧性低,有腐味 三、粘土:灰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局部分布。 四、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少量的铁,锰质结核,可塑,无摇振反应,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五、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可塑状,为后期沉积,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六、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含青灰色粘土团块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 七、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八、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含团块状密实粉土。 九、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钙质结核,硬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粉质粘土:灰黄~灰色,软~可塑,粉粒含量高,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中等,韧性中等。

十一、粉质粘土:上部浅灰色,中下部褐黄色,硬塑,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十二、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青灰色,可塑,含少量云母片,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 十三、粉砂:黄色,含云母片,中密。主要由石英等矿物组成,饱和状态。 十四、粉砂:上部灰黄色,底部浅灰色,含云母片,饱和状态,密实。 十五、粉质粘土夹粉土:灰黄色,软~可塑,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土。 十六、粉土:灰黄,含云母片,很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七、粉砂:灰黄,含云母片,饱和,密实,主要成分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组成,磨园度好、分、选性好。 十八、粉土:浅灰色,含云母片,摇振反应中等,无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 十九、粘土夹粉砂:灰黄色,褐黄色,可塑,含少量钙质结核核径为3cm。夹薄层壮中密粉砂,具水平层理,无摇振反应,切面稍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二十、粘土:灰黄,褐黄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描述 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对考生来说是难点,地理事物分布的形态主要有点状、线状和面状三种。不同形态的地理事物,描述方法不同,描述语言不同,因此,在作答时,必须弄清楚作答题目是属于哪种形态,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一、点状地理事物的描述 (一)总体分布特征:即地理事物的疏密状况,描述用语(分散、集中、均匀); (二)极值区位置:即地理事物的数量与位置关系,哪里多,哪里少,或者哪里密集,哪里稀疏;如果是线状分布,则这样描述(沿河、沿海岸线、沿交通线、沿山脉走向、沿边境线等)分布;如果是面状分布,则这样描述,在(地形区、行政区等)上分布; (三)点的大小:反映地理事物的含义,如规模大小、等级高低等; (四)分布形态:如环状、线状、网状等; (五)点的动态变化,反映地理事物的发展规律。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城市群是指在特定范围内,以 1 个以上特大城市为核心,由至少 3 个以上大城市为构成单元,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并最终实现高度同城化和高度一体化的城市群体。天山北坡城市群(见下图)是全国 19 个国家级城市群之一。 5

材料二:2017年,乌鲁木齐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43.82亿元,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为1.1 :30.2 :68.7。全市年末总人口222.6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98.20万人,乡村人口24.41万人。乌鲁木齐市农业上主张“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策略,稳步推进传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城郊型农业,改变过分依赖种植业的格局。 (1)描述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参考答案:(2)城市分布相对均匀(总体特征);城市群空间组织形态呈现出带状发展(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分布在绿洲地区;分布在山麓地区;在交通干线两侧集聚(极值区位置)。 材料一:下图是甲国地图。甲国是美国重要的服装进口国,服装生产中心在A城;首都B城是该国重要的工业中心,纺织、食品、制糖是其主要工业部门。 5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 一、点状地理事物 (1)点的数量、疏密:①均匀一致;②分布不均:何处密集(多)何处稀疏(少)。(空间基本特征) (2)点的位置:在线形事物(沿河流、河谷、海岸线、边境线、交通线)上分布;在面状事物(地形区、行政区等)上分布。(成因影响) (3)点的大小:代表的含义(如规模、等级) (4)点的动态变化 1.目前全球共有30余个国家拥有核电站,总数为400余座,拥有核电站最多的国家是美国。读图概括世界核电站分布特点 世界运行核电站分布图 2.右图中甲区域的城镇分布有明显特征。请归纳出三点。 3.右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4.读图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和成因。 二、线状地理事物 (1)描述一条线的分布情况 从走向、延伸方向去考虑。读图时注意观察曲线“拐点”的位置,以便分段描述。(2)描述多条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 ①总体变化趋势:由某方向往某方向逐渐变大(变小);②数值分布:最大值和最小值的范围,极值(最大值、最小值);③疏密状况:疏密分布位置。 1.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2.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右图为1969年~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值线图。指出该区域寒潮发生总次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该特征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4.左图为某地等温线分布图。简述130度经线以东地区气温空间分布的显著特点。 三、面状地理事物 (1)分布范围、方位(2)延伸方向 (3)形状(条带、团块状等) (4)面积大小与变化 1.描述右图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

工程勘察野外编录描述 1. 岩石描述的顺序:名称、颜色、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结构、构造、风化程度、破碎程度(或裂隙发育程度及产状要素)。对各类岩土描述颜色时,应将复色次色放在前,主色放后。 2. 岩浆岩: a、按结晶程度:全晶质、半晶质、玻璃质 b、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相对大小:等粒、斑状 c、按组成岩石的结晶颗粒的绝对大小:粗粒(粒径大于5mm)、中粒(粒径2~5mm)、细粒(0.2~2mm)、微粒(粒径小于0.2mm) 主要构造由:块状、带状、流纹状、气孔状、杏仁状及流面线等。 3. 变质岩: d、结构:变晶结构、压碎结构、变余结构 e、构造:片状、片麻状、带状、斑点、块状 对岩石的裂隙一般应描述其性质、张闭、充填及其连塑性,岩石裂隙根据地质力学属性可分为:压性、张性、扭性、压扭性、张扭性。根据裂隙宽度可分为:小裂隙(小于1mm)、中裂隙(介于1~5mm)、大裂隙(大于5mm)。对岩层、断层及裂隙产状的记录内容应当包括:倾角、倾向、密度等。 4. 碎石土: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描述内容及顺序为:名称、主要成份、成因类型、形状、颗粒级配、充填物成份性质及其百分比数、风化程度(坚固性)、密实度,对碎石土的成份的描述应指出碎块的岩石名称。充填物为砂土时,应描述其密度、充填物为粘土时应描述其状态,并按其重量估计含量的百分比;无充填物:则研究其空隙大小,颗粒间的接触受否稳定。 密实度鉴别: a、密实:骨架颗粒含量大于总量70%,交错排列,连续接触,井壁稳定,铁镐挖掘困难。 b、中密:骨架颗粒含量介于60%~70%,交错排列,大部分接触,铁镐可挖掘,井壁有掉块现象,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痕面形状。 c、稍密:骨架颗粒含量小于总量的60%,排列混乱,大部分不接触,井壁坍塌,铁锹可挖掘。 5. 砂土: f、砾砂:粒径大于2mm占全重的25%~50%,四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麦和高粱粒大。 g、粗砂:粒径大于0.5mm超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比米粒小。 h、细砂:粒径大于0.25mm拆过全重的50%,二分之一以上的颗粒接近或超过鸡冠花籽粒大小。 i、粉砂:大于0.074mm的颗粒超过75%,大部分颗粒与小米粉近似,较精盐稍细。 砂土结构粉:均粒、混粒;形状分:圆形、棱角形;构造分层状、交错状。 若砂土中含粘性土和碎石时,应描述分布情况和含量百分比,有机质含量超过3%时应标明“含有机质”字样。 砂土密实度分类如下表: 密实 中密 稍密 松散 砾砂、粗砂、中砂 e<0.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